湖南城总体规划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经请示建设部同意,长沙市人民政府决定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简称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1、城市性质: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2、规划期限:近期规划至1995年,远期规划至2010年,远景设想至2030年。
3、城市规模:2010年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控制在160万人左右,市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为155。
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966平方公里。
4、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形式为“一主体、两翼、两组团”。
一主体为城市旧城区周围集中联片发展地域;两翼指马坡岭泉塘为东翼、望城坡天顶乡为西翼;两组团指捞霞组团和坪塘组团。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有关法律;(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3)《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发展规划》;(4)《长沙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及《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5)《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以及长沙市的实际情况。
长株潭、市域、规划区、都市区、主城区。
1、长株潭指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区域。
2、市域包括长沙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
3、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榔梨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
4、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榔梨镇、黄花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5、主城区包括城市主体(即中心城区)、河西新城、星马新城。
1、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2、中期规划:2006—2010年;3、远期规划:2011—2020年;4、远景设想:2021年及以后。
湖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城市规划公示制度(试行)》的通知

湖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城市规划公示制度(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建设厅•【公布日期】2006.06.16•【字号】湘建规[2006]200号•【施行日期】2006.06.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湖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城市规划公示制度(试行)》的通知(湘建规〔2006〕200号)各市州规划局、建设局(建委):为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的监督管理,加强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规范城市规划的行政行为,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切实保障公众权益和国家利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我厅研究制定了《湖南省城市规划公示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公示制度》),该制度已经2006年1月26日召开的湖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就《公示制度》的实施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公示制度》由各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组织落实。
设区的市应于2006年7月起实行,县级市和县城应于2007年底前实行。
建制镇由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该镇的城市规划工作基础和技术条件决定执行《公示制度》的具体安排。
二、各地要结合具体实际,制定当地《公示制度》的实施细则和具体要求。
除省规定应公示的项目外,可视情况确定需增加的公示项目。
三、公示意见的汇总和处理结果,作为规划修改完善和项目许可的重要参考依据及上报审批的附件材料。
没有按规定实施批前公示的规划和项目,不得组织审批和核准。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专项规划之前应先行组织公示,并与之做好衔接,具体做法在当地实施细则中予以明确。
四、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应用对城市规划公示的重要意义,加快建立和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完善办公系统自动化,加强规划网站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提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和队伍素质,完善规划审查审批、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和行政管理监督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力争尽快实现管理进程和网络信息公示的同步。
长沙岳麓区整体规划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长沙岳麓区整体规划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五部分岳麓山片区城市设计方案一、项目概况规划范围位于先导区中部,北倚龙王港,南至二环线,东临湘江,西至西环线。
规划面积为21.7平方公里。
二、功能与角色定位功能定位——岳麓山片区是以风景名胜区和大学城为特征的区域创新中心、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是城市的品牌和名片。
角色定位——人文鼎盛风光独特的风景名胜文教繁荣富于底蕴的大学园区科技创新充满活力的智慧高地环境优美形象突出的城市名片区位图三、规划设计方案1、土地利用规划:充分体现片区的整体功能分工即北部为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中部为传统校区;南部为新校区。
用地布局充分尊重和结合现实条件,利用改造提升契机,结合三个湖泊——咸嘉湖、桃子湖、后湖形成三片与功能分区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中心。
结合现状的分布特点,综合安排校区、公共服务区、绿化休闲区和居住社区。
学校区建设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形成共生关系,并成为岳麓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充分体现内外分离。
外部为城市主干路和快速路,强调通过性和区域可达性;内部道路分片区形成相独立的内部系统,内部道路设计充分尊重现状的肌理和延续性。
轨道交通系统在片区核心穿过,在新一佳、东方红广场、后湖服务区、阳光100、湖南师范大学分别设立轨道车站。
在片区内鼓励进行非机动车系统的设计和安排,并积极利用改造空间形成完整有机的步行系统。
在大学城中倡导健康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3、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方案重点体现南北两个湖区的空间形态组织,并成为未来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和新校区的共享服务中心。
核心区的布局充分结合轨道站点,采用TOD的建设模式。
湖南城总体规划制图规定

湖南省城市总体规划制图规定(试行)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2018年1月目录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编制依据- 1 -2 数学基础- 2 -3 AUTO CAD制图规范- 3 -3.1 文件组织- 3 -3.2 图层管理- 3 -3.3 图层规范- 4 -3.4 图形规范- 10 -3.5 扩展属性..................................................................................................................................... - 11 -4 空间数据建库规范 ......................................................................... - 14 - 4.1 数据建库内容 ........................................................................................................................... - 14 -4.2 图层组织与命名规范 ............................................................................................................... - 14 -4.3 空间数据图层构成 ................................................................................................................... - 14 -4.3 GIS图层属性结构...................................................................................................................... - 18 -1 总则1.1 编制目的1.1.1为保证规划数据资源共享,提高规划业务审批效率,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结合《城乡规划法》及《湖南省城乡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试行)》,特制定本规定。
【免费下载】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

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湖南省城乡规划学(协)会二○一三年三月目录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关于发布《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的通知 (1)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 (3)一、城镇体系规划 (3)二、城市(含县城)总体规划 (4)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5)四、详细规划 (5)五、风景名胜区规划 (9)六、镇(乡)总体规划 (11)七、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 (12)八、村庄规划 (13)九、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规划 (13)十、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4)十一、近期建设规划 (15)十二、专项规划 (16)境景观规划十四、城市设计 (17)十五、概念(战略)规划 (18)十六、规划评估 (18)十七、建设项目选址规划 (19)十八、编制标书 (20)十九、电子文件 (20)二十、课题研究 (21)二十一、建设项目仿真设计 (21)二十二、其它 (23)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文件湘规学字〔2013〕08号关于发布《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的通知各会员单位、各相关单位:为了加强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行业的管理,约束不合理收费和制止不公平价格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高我省城乡规划设计市场的规范化水平,我会根据《国家计委关于放开和下放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通知》(计价格〔2001〕1218号)文件精神,并取得省相关部门同意,参照有关省份的做法,制定了《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贯彻意见,请一并参照执行。
1.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必须持有国家及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和同级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方可承当相关城乡规划编制任务,收取城乡规划设计费用。
2. 本《意见》所列计费的各类规划项目,其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必须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如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内容、深度,以及规划设计单位资质和项目难度系数等级等情况,设计计费按《意见》相应增减。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020年)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说明(送审稿)长沙市人民政府二OO九年五月目录1 引言 (1)1.1 规划修编背景 (1)1.2 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 (2)1.3 本轮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3)1.4 规划修编指导思想与原则 (3)1.5 规划基数 (4)2 区域概况 (6)2.1 区位条件 (6)2.2 自然概况 (7)2.3 历史文化 (8)2.4 经济社会 (9)2.5 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10)3 土地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2)3.1 中心城区目前规模偏小,有待快速扩展 (12)3.2 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12)3.3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难度进一步加大 (13)3.4 城乡、区域土地利用尚需加大统筹力度 (13)4 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与目标 (15)4.1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5)4.2 主要经济发展目标 (16)4.3 人口和城镇化率 (18)5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2)5.1 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 (22)5.2 土地利用适宜开发度评价 (23)5.3 土地利用开发度-保护度关联分析 (25)5.4 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 (26)6 建设用地需求分析 (28)6.1 建设用地总规模 (28)6.2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35)6.3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36)7 耕地补充分析 (39)7.1 耕地补充潜力分析 (39)7.2 耕地补充预测 (42)8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43)8.1 耕地保有量 (43)8.2 基本农田保护 (46)9 土地利用生态格局 (47)9.1 生态控制区 (47)9.2 关键节点 (47)9.3 区域景观格局 (48)10 中心城区规模与布局 (50)10.1 中心城区发展规模 (50)10.2 中心城区主要扩展方向 (53)10.3 中心城区扩展范围 (53)11 规划指标分解 (56)11.1 湖南省下达给长沙市的指标 (56)11.2 指标分解内容 (56)11.3 指标分解结果 (57)12 关于规划修编过程 (59)12.1 规划修编工作流程 (59)12.2 规划修编组织 (60)12.3 规划修编前期研究 (62)12.4 规划大纲编制 (63)13 关于近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项目 (65)13.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65)13.2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66)13.3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67)附表 (68)1 引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下简称规划修编)和土地管理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规划修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
湖南衡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湖南省衡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五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1)第一节规划背景 (1)第二节指导思想 (3)第三节规划原则 (3)第四节规划依据 (3)第五节规划范围 (5)第六节规划期限 (5)第二章土地利用概况 (6)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6)第二节土地利用特点 (6)第三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7)第四节土地利用问题 (8)第五节土地利用潜力 (9)第三章总体战略和规划目标 (11)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11)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3)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6)第一节优先构建绿色生态体系 (16)第二节协调安排农业用地,维护城乡绿色空间 (17)第三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18)第四节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19)第五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21)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1)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4)第三节合理调控县(市、区)土地利用 (27)第六章农用地规划 (29)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29)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30)第三节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33)第七章优化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 (35)第一节推进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5)第二节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36)第八章土地生态建设 (38)第一节生态用地规划 (38)第二节土地生态恢复治理 (40)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42)第一节中心城区规划目标 (42)第二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43)第三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分区管制 (44)第十章合理安排重大工程用地 (47)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工程 (47)第二节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工程 (47)第三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48)第四节重大土地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 (51)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3)附表 (57)附表1 衡阳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57)附表2 衡阳市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58)附表3 衡阳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9)附表4 衡阳市各县(市、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 61 附表5 衡阳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指标 (62)附表6 衡阳市各县(市、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 (64)附表7 衡阳市2006-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65)附表8 衡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71)附图 (70)图1 衡阳市行政区划图图2 衡阳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图3 衡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图4 衡阳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图5 衡阳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图6 衡阳市土地整治规划图图7 衡阳市重点项目用地布局图图8 衡阳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图9 衡阳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前言在当前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振兴老工业基地、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省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加快发展及“四化两型”社会建设等机遇下,衡阳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城乡规划收费标准

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暂行收费标准(行业指导价)(一)一.城镇体系规划注:不足30万人口按30万人口计。
二.城镇总体规划1.总体规划住:①、不足3平方公里按3平方公里计算,>50平方公里按1平方公里为一档次,不足1平方公里按一个档次(1平方公里)计算;②、城镇规模是以经总体规划规模论证报告经评审后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为准;③、专题研究报告,其费用不在此收费标准范围内;④、需达到分区规划深度,应按本定额乘以1.2的系数;⑤、单独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按本定额的20%计;⑥、单独编制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纲要,各按本定额的30~40%计。
2.城市分区规划注:①、不足10平方公里的按10平方公里计算;②、若总体规划完成之后,间隔时间较长,变化较大,必须重新收集资料、调研分析之后才能进行分区规划,可视增加的工作量酌情另计(增加20~40%);③、各类开发区(含大学城、科技园、度假区等)的总体规划按本标准计费。
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暂行收费标准(行业指导价)(二)(接上文)三、详细规划1.控制性详细规划注:①、不足30公顷按30公顷计;②、旧城区、各类开发区应按本定额乘1.2系数计费;③、城市重点地段、大型公建及周围地段按本定额乘1.3系数计费。
2.修建性详细规划1)居住区注:①、不足1公顷按1公顷计费;②、不包括制作模型及土方平衡设计费用;③、增加地块控制性规划指标的,按本收费标准乘以1.2系数收费。
2)城镇重点地段、大型公建及周围地段注:①、不足1公顷按1公顷计算;②、管线工程、土方工程设计、模型制作的费用另计;③、增加地块控制性指标的按本收费标准乘1.2系数计费。
3)公园、游乐场及其他园林规划注:不足1公顷按1公顷计。
4)城市设计(1)城镇一般地段注:①不足1公顷按1公顷计;②不包括建筑设计、单项管线工程设计、小游园、绿化、土方等单项设计的工作量;③环境设计按此标准单独计费;④地形复杂地区乘1.1~1.3系数。
(2)城镇重点地段、大型公建及周边地段注:①不足1公顷按1公顷计算;②不包括建筑设计、单项管线工程设计、小游园、绿化、土方等单项设计的工作量;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暂行收费标准(行业指导价)(三)四、风景区总体规划注:①不足20平方公里按20平方公里计算;②不包括“专题研究报告”费用,但含规划大纲工作量;③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应按本定额乘以1.5~1.8系数;④水面按实际规划用地范围计算;⑤风景名胜资源评价费用,按总体规划的40%计。
长沙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ppt课件

岳麓工业集中区为核心,依托周边高校云集优势,突
出科技成果转化优势。
南部产业集聚区:以雨花经开区、天心经开区、
暮云经开区为核心,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生产性服
汪
务业。
汪
标24 题
城 市 产 业 空 间 布 局
汪 汪 标25 题
工
作
结论:
成
绩 在长沙推进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增强城市经济规模,以提高经济
业,加快青竹湖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加强保税中心、港口、
货站等对外物流平台建设,突出物流枢纽功能,完善新河三角
洲等滨江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集商贸、居住、休闲于一体
的高品质综合功能区。
南部城区突出行政办公、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商务商贸、
文化创意等发展,推进省府新区、暮云组团建设,加强与株洲、
汪
湘潭的相向发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大托铺机场搬迁, 高品质规划建设大托铺、汽车南站片区等重点区域。
沙国国都和南楚国都。
3
长沙在全国城镇体系中的区位
区 位
4
长沙在中部地区中的区位
长沙位于湖南省东北 部,地处湘江下游长 浏盆地西缘。东西长 约230千米,南北宽 约88千米。处于湘中 丘陵与洞庭湖冲积平 原过渡地带和湘浏盆 地,地势南高北低, 丘涧交错、红岩白沙。 地貌基本上是山地、 丘陵、岗地、平原各 占四分之一
汪 汪 标20 题
对内交通空间结构
构建开放型格网状快速路网络,形成以“井字型”快速路为基 本框架的“五纵五横”快速路系统和“十二纵十一横”的主要 主干路系统。为加强湘江两岸的交通联系,规划20座跨江通 道。
汪 汪 标21 题
工
作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成
绩 长沙市主城区基本构成了以城西岳麓山体森林为依托,城区内点状公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前言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素有“楚汉名城”、“屈贾之乡”、“革命圣地”之美誉;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如今的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更是着名的山水洲城、幸福之都;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市先后六次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第六版总体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简称03版总规,对长沙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03版总规的实施面临新的形势与背景:一是2007年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长沙在城市发展模式转变方面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赋予了长沙新的历史使命;二是2009年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求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对长沙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三是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要求长沙进一步发挥区域带动能力;四是长沙城市社会经济超常规发展,03版总规提出的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在2008年底提前实现,需要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使其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经实施,要求维护和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按照国家有关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的要求,长沙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本次总体规划修改工作:2009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关于修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请示,经过部际联席会议审查,2010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关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意见的函建规函〔2010〕330号函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长沙市开展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修改工作;2011年5月-6月,长沙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对总体规划修改方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公示;2011年6月,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1年修改的议案;2011年9月,由湖南省住建厅组织召开了专家和省直职能部门审查会,会议通过了总规修改成果;2012年11月,住建部组织召开了总体规划部际联席会,会议原则通过了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成果;2014年4月4日,国务院下发国函201445号,原则同意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4年修订;本规划自国务院批准之日起执行;本规划的解释权属长沙市人民政府,由长沙市人民政府负责实施;为了更好地普及此次总体规划成果,增强公众对总体规划的了解,特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4年修订的文本和图纸进行节选汇编,形成宣传简本,供使用者参考;一、总则1.规划期限2013—2020年;2、规划范围规划空间层次:市域、规划区、都市区、中心城区;市域:包括芙蓉区、开福区、天心区、雨花区、岳麓区、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和浏阳市,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规划区:市区全部、长沙县全部以及宁乡县玉潭镇、坝塘镇、菁华铺乡、回龙铺镇、夏铎铺镇、历经铺乡、双江口镇、金洲镇、城郊乡、白马桥乡、朱良桥乡和浏阳市永安镇、洞阳镇、北盛镇、蕉溪乡,总面积4960平方公里;都市区:长沙市芙蓉区、开福区、雨花区、天心区全部,岳麓区除莲花镇、雨敞坪镇以外的区域,望城区的高塘岭镇、星城镇、丁字镇、黄金乡、雷锋镇,长沙县的星沙镇、榔梨镇、黄兴镇、黄花镇、安沙镇、干杉乡、暮云镇、跳马镇,总面积19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长沙市芙蓉区、开福区、雨花区、天心区全部,岳麓区除莲花镇、雨敞坪镇、坪塘镇以外的区域,望城区的黄金乡、雷锋镇,长沙县的星沙镇、榔梨镇、黄兴镇、黄花镇,总面积1142平方公里;规划空间层次示意图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化水平规划至2020年全市总人口为1000万人,城镇人口为81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1%;2.城镇体系结构及职能分类职能等级结构:市域范围内形成1个中心城市长沙都市区、2个副中心城市浏阳城区、宁乡城区、若干个建制镇;1中心城市——长沙都市区:长沙都市区是市域的中心城市,湖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规划应强化综合服务职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2副中心城市2个——浏阳城区、宁乡城区:浏阳城区为浏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 2020年城市人口50-70万人,建设用地50-75平方公里,工业以烟花生产及其辅助工业为主,相应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工业及先进制造业;宁乡城区为宁乡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2020年城市人口50-70万人,建设用地50-75平方公里,工业以食品、机械、化工、建材等为主;3建制镇71个,其中中心镇29个,一般建制镇42个;规模等级结构:一个特大城市长沙、两个大城市浏阳、宁乡和若干个建制镇构成的城镇群体;职能分类:建制镇按其职能分为四类:工矿型、交通型、旅游纪念型、集贸型;工矿型规划3个:煤炭坝、道林、永和;交通型规划3个:大瑶、青山铺、横市;旅游纪念型规划14个:灰汤、花明楼、桥驿、开慧、文家市、大围山、黄材、铜官、巷子口、靖港、沙田、沩山、乔口、莲花;集贸型规划51个建制镇名略;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表三、城市性质及规模1.城市性质湖南省省会,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城市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2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629平方公里;四、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1.城市空间结构沿多条生长轴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筑“一轴两带多中心、一主两次五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一轴:湘江发展轴两带:北部发展廊带和南部发展廊带多中心:一个城市主中心、两个城市副中心、五个组团中心一主:城市主体两次:岳麓片区、星马片区五组团:暮云组团、金霞组团、坪浦组团、空港组团、黄黎组团2.功能布局1城市主体规划强化综合服务功能,“退二进三”,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商务中心和商业中心,使之成为集信息、金融、商务、行政办公于一体,环境优美、设施一流、高效集约的“极核”;2片区岳麓片区:在保护好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和其它自然山水体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科研院校云集的有利条件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先导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星马片区:以星沙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隆平高科技园为依托,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规模,利用其特有的对外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高科技农业、航空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休闲产业;3组团暮云组团:利用其区位和资源优势,布局面向长株潭的旅游、商贸、体育等区域性公共设施;金霞组团:结合城市主体内货运码头和火车北站的搬迁,布局霞凝新港和捞霞货运站、编组站,成为水运、公路、铁路的中转联运中心,并规划仓储用地、物流中心、循环工业基地;坪浦组团:主要为岳麓山大学城的远期发展用地以及与之配套的生活居住用地;同时发展教育研发和休闲度假等功能;空港组团:依托黄花机场区域门户资源,打造以高端制造、高端服务、临空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基地;黄黎组团:依托高铁站和机场优势,发展商务办公、会议会展、文化娱乐和研发创新等功能;五、城市形象规划按照“一主两次五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突出“山水洲城、一江两岸”的城市总体形象;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保护要点市域重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古遗址古墓葬;中心城区重点保护历史城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地下文物埋藏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保护8个历史名镇:靖港、铜官、大围山、黄材、沙田、巷子口、文家市和乔口;2个历史文化名村:彩陶源村、新开村;3.历史城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保护规划确定一个历史城区、两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两片历史文化街区和四片历史地段;历史城区1处:北至湘春路、东南至芙蓉路、建湘路、白沙路、西至湘江,总面积5.60平方公里,为明清长沙老城范围;重点保护历史城区范围内整体风貌、重要街巷格局和历史街区等,控制建筑高度;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2处:岳麓山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和古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岳麓山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东至橘子洲、南至麓山南路、阜埠河路、西至西二环、北至枫林路,总面积15.43平方公里;在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及历史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保护,以岳麓书院、爱晚亭、屈子祠、麓山寺、云麓宫、三绝碑、黄兴墓、蔡锷墓、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七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墓、湖南大学近现代建筑群为保护重点;古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北至五一大道,东南至白沙路、人民路、建湘路,西至湘江大道,总面积3.15平方公里;重点控制天心阁至岳麓山北端和南端两条城市景观视线构成的扇形区域,该区域内严禁新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保护旧城肌理和山水洲城城市空间格局;历史文化街区2处: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西至湘江大道,东至三泰街,北至五一路,南至解放西路;核心保护区面积5.07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0.87公顷,环境协调区面积7.98公顷;规划重点保护太平街、金线街、西牌楼、马家巷、孚嘉巷及由其构成的历史街巷格局;核心保护区建筑高度控制在8米以下,建设控制地带建筑高度控制在14米以下;环境协调区新建建筑或更新改造建筑建筑形式不得破坏古街风貌;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至潮宗街东口和永清巷,南至连升街、三贵街,西至潮宗街西口和福庆街北段,北至潮宗街;核心保护区面积 4.50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4.21公顷,环境协调区面积15.94公顷;规划重点保护整体风貌以及潮宗街、连升街、福庆街、永清巷和三贵街等历史街巷;核心保护区建筑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建设控制地带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环境协调区应考虑建筑风貌的延续;历史地段4处:开福寺历史地段、西文庙坪历史地段、省立一师范历史地段、化龙池历史地段;开福寺历史地段:东至黄兴北路,南至毛家桥路,西至湘江大道,北至三一九国道,总面积21.95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13.66公顷;规划重点保护开福寺整体布局与风貌;核心保护区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西文庙坪历史地段:东至成仁街、师敬湾、学院巷,西至唐家湾,北至人民路,南至城南路,总面积14.59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2.67公顷;规划重点保护西文庙坪、古潭街、学官门正街和下黎家坡等历史街巷;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建筑高度均控制在18米以下;省立一师范历史地段:东南至白沙路,西至湘江大道、书院路,北至劳动路,总面积27.18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15.37公顷;规划重点保护省立一师范和赵汝愚墓;核心保护区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化龙池历史地段:北至苏家巷,南至晏家塘,东至乐嘉巷,西至黄兴南路、大小古道巷,总面积10.21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5.50公顷;规划重点保护由大古道巷、小古道巷、南倒拖靴巷、磨盘湾巷等构成的历史街巷格局以及白果园、化龙池、一步两搭桥、程潜公馆、湘江评论印刷处、八大公沟遗迹、善化县学官照壁、善化县学宫围墙及拱门、甘露井、予园公馆等历史文化遗产;核心保护区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4.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市域内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13处,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44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建设进行保护控制,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建设协调区,明确保护要求;历史建筑的保护:对近现代保护建筑和近现代优秀工业建筑予以保护,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制订保护措施;七、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地规划1.规划区生态绿地系统形成“两带两圈五楔”的生态绿地空间结构;两带——湘江风光带、浏阳河风光带;两圈——外围以规划区自然山水环境为城市生态支撑,通过河道风光带、绿色通道、森林公园的建设,构筑城市林业生态圈;都市区内以组团生态隔离带形成绿色包围圈;楔形绿地——将外围生态绿地与都市区绿地系统有机连成一体;另在规划区范围内规划建设湘江、浏阳河、靳江河、捞刀河、沩水河、龙王港、圭塘河、八曲河、马桥河等九条江河风光带;规划十四个森林公园黑糜峰、书堂山、谷山、洪山庙、石燕湖、青竹湖、大王山、泉水冲、象鼻窝、乌山、天际岭、安沙、榔梨、浏阳河等;规划生态动物园、天车岭自然保护区和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规划洋湖垸、苏托垸、解放垸、马桥河、松雅湖、大泽湖、苏蓼垸、团头湖等八个湿地公园;2.生态控制线规划在规划区范围内划定生态控制线,范围包括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坡度大于25%和相对高差大于50米的山体、主干河流、重要水库以及对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廊道和隔离绿地;除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公园、农村居民集中点、农林牧渔生产必要的临时配套设施以外,禁止在生态控制线范围内进行其它建设行为;3.中心城区园林绿地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12.1平方米;规划市级综合性公园46个、主题公园14个、区级、居住区级公园119个,建设滨江绿带、街头花园、城市绿化广场等开敞绿地;沿城市主要对外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布置防护绿地;城市快速路、主要主干路、其他交通性主干路两侧设置绿化带;高压走廊隔离绿化带根据国家规定与行业设置标准确定;在城郊区域,新建苗圃、花圃等生产绿地;八、综合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规划规划建设成为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在以长沙为中心、半径100公里范围内,实现“1小时都市圈”目标,即长沙到益阳、湘乡、醴陵、湘阴等周边城市不超过1小时;1)铁路建设捞刀河编组站和霞凝铁路货运枢纽;扩建现有长沙站,新建金桥站,完善长沙南站;建设长昆、杭长高速铁路及配套设施,并与城际、市内轨道交通、地面常规交通衔接;建设京广铁路货运外移线;控制预留长渝铁路场站和通道用地;建设长株潭、长常、长浏、长潭西环线等城际铁路;2)航道与港口加快湘江高等级航道和长沙港建设,充分利用湘江支流航道,形成与洞庭湖水系、长江水系航道系统相衔接的水运网络,发挥水运优势,将长沙建成全国内河主枢纽港口之一;3)机场扩建黄花机场,使之成为中南地区重要的枢纽机场,近期建设第二跑道,预留第三、四条跑道及新增航站楼用地;4)对外公路运输以高速公路为骨干,与全省及周边省市的高速公路联网,增加对外通道,提高道路等级,逐步形成快速、便捷的放射状对外公路系统,打通成渝经长沙至江西、福建的高速公路通道;2.中心城区城市内部交通规划1)城市道路快速路系统:构成“井字+环形”快速路系统;主干道系统:规划形成“十八横十六纵”三十四条主要主干路,联系城市各片区;2)跨湘江通道为加强湘江两岸的交通联系,中心城区规划劳动路、三汊矶、营盘路、橘子洲、银盆岭、猴子石、月亮岛、黑石铺、冯蔡路、湘雅路、学士路、南湖路、湘府路、福元路等十四座跨湘江特大桥及隧道,预留白泉大桥、人民路隧道;3)轨道交通远期2020年规划轨道交通线路7条,总长200-260公里;控制轨道交通场站用地,规划14个车辆维修基地;4)公共客运交通公共交通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到2020年承担居民全日全方式出行总量的35%,轨道交通承担公交客运量的40%;5)停车设施构建以配建停车场为主体、以社会公共停车场为补充、以路边停车场为辅的停车供应体系,针对不同地区实施差异化的配建及收费标准;依托轨道站点发展停车换乘P+R系统;6)货运交通城市主要货运道路有绕城线、环线等快速路及部分主干路;为避免城市货运交通对客运交通的干扰,需要对货运交通进行管制;7)客运枢纽规划构建由国家级、区域级、市级和组团级枢纽构成的枢纽体系;其中国家级枢纽为黄花机场、长沙南站;九、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水源:以湘江、浏阳河、捞刀河、株树桥水库、达浒水库等作为市域主要水源;以湘江为中心城区主要给水水源,同时将株树桥水库、达浒水库作为第二水源;水厂:中心城区规划13座水厂;2020年长沙中心城区总供水规模达到400万立方米/日,其中雷锋水厂为配水厂,配水规模为30万立方米/日;2.排水工程规划污水工程: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划分为14个污水排放与处理系统;污水量标准:按城市人均日综合排水量450升计,污水处理量为283万立方米/日;远期规划污水处理厂14座,污水处理厂控制规模353万立方米/日;污水排放口布置及排放标准必须依据水资源保护规划进行;雨水工程:利用自然地形,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暴雨重现期不低于1年,重要地区应采用更高的暴雨重现期;尽量保留汇水区内现有的池塘、湖泊、水库,作为雨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它们的调蓄能力,实现“生态排水”;3.供电工程规划电网:城区电网电压等级分为500千伏及以上、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380伏/220伏;500千伏及以上主干输电网:规划1座1000千伏及6座500千伏变电站,形成双环网结线;220千伏主干送电网:形成220千伏双环网结线,部分深入城区中心;110千伏网络主结构主要采用“3T”结线模式、环网结线模式;变电站:变电站应朝大容量、节约用地方向发展,规划应充分预留变电站站址用地和进出线走廊;在中心城区外围设50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主要220千伏变电站应深入中心城区,110千伏变电站应深入负荷中心;现城市建成区内,新建变电站站址宜结合旧城改造布置;在重要地段变电站应采用户内式布置,其进出线应保证与周边环境协调;高压走廊:在重要地段和景观要求的区域内,220千伏、110千伏线路宜采用电缆敷设,现有110千伏及以上高压架空线路应逐步改为地下电缆;4.信息基础设施规划规划把长沙建成区域性信息中心,信息化水平达到全国领先地位,构筑“数字长沙”;2020年电话普及率80%,电话用户500万门,交换机容量700万门;长途电路数达到25万条,交换机容量30万路端;移动通信普及率达95%,用户600万,交换机容量850万线;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电信电话网新增22个核心机楼,260个汇聚机房;增加移动通信基站1600个;规划有线电视网新增大分前端6个,小分前端23个;规划邮政网点系统由中心支局、一般支局和邮政所三级构成,中心支局按区域设置,带行政管理功能;一般支局按服务半径0.74公里设置,邮政所按服务半径0.5公里设置;5.燃气工程规划天然气输配系统:设置5座城市门站,与天然气长输管线分输站合建;主要高压管道沿长攸高速、北三环、北横线、航电大道、黄桥大道、望雷大道、南横线等外侧布置成环,次高压管道沿西二环、北二环、东二环、南三环布置成环,以增加供气的可靠性;除高压管道储气外,另设1个储配站;共设6座高高压调压站,34座高中压调压站;城市边缘布置5座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服务站;气源规划:规划天然气主气源为“西气东输忠武线”、“西气东输三线”、“新粤浙线”,积极开拓后续气源,以液化石油气和压缩天然气作为补充与应急气源;6.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在市域范围规划3座综合垃圾处理厂,1座危废处理中心;中心城区规划大、中型垃圾转运站7处;十、防灾减灾规划1.人防规划结合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以及地铁、过江隧道和其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大型人防骨干工程;中心城区修建2处人防指挥中心,指挥通信实现联网;人口在4万人以上的居住区,防空地下室项目要配套齐全;建筑物下的防空地下室不能满足要求时,在空地、绿地须留位置,以备增建人防工程;人防警报建设应按城市人口比例和建筑密度规划布局,每处覆盖半径500米;2.消防规划消防站:按照5-7平方公里消防服务范围合理布置消防站;中心城区规划共建消防站76个,其中特勤站6个,水上站1个,航空站1个,一级站62个,二级站6个;按行政区划,每个区建立2个消防地下车库,可结合公共停车场或人防工程设置;3.防洪规划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洪水,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12小时暴雨12小时排完;4.抗震减灾规划中心城区整体抗震设防标准为Ⅵ度设防;重要路段、重要建筑、重要区域在建设时可适当调高抗震标准,按Ⅶ度进行设防;规划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实际有效用地面积按人均3平方米标准控制;十一、分区发展与规划控制导则为确保总体规划的指导性,为下一层次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制定分区发展与规划控制导则;分区发展与规划控制导则覆盖范围为建设用地集中的都市区;综合考虑用地布局结构、行政区划、原分区界线等因素,将都市区划分为18个分区,即中心分区、省府分区、新世纪分区、圭塘河分区、麓山分区、麓谷分区、市府分区、星马分区、安沙分区、黄花分区、金霞分区、丁字分区、高星分区、坪浦分区、暮云分区、跳马分区、黄黎分区、空港分区;。
城规作业长沙市总规解析

六、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地规划
2.生态控制线规划 • 在规划区范围内划定生态控制线,范围包括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
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坡度大于25%和相对高差大于50米 的山体、主干河流、重要水库以及对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的生 态廊道和隔离绿地。 • 除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公园、农村居民集中点、农林 牧渔生产必要的临时配套设施以外,禁止在生态控制线范围内进行其它建设 行为。
级,逐步形成快速、便捷的放射状对外公路系统,打通成渝经长沙至江西、福建的高 速公路通道。
2.城市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 口规模629万人,城市建设 用地规模629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3-2020
三、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城市空间结构
· 沿多条生长轴线拓展城市发展空 间,构筑“一轴两带多中心、一 主两次五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
• 一轴:湘江发展轴 • 两带:北部发展廊带和南部发展
与行业设置标准确定。在城郊区域,新建苗圃、花圃等生产绿地。
六 、 生 态 保 护 与 园 林 绿 地 规 划
七、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1)铁路 2)航道与港口 3)机场 4)对外公路运输
规划建设成为现代化综合交通 枢纽。
在以长沙为中心、半径100 公里范围内,实现“1小时都 市圈”目标,即长沙到益阳、 湘乡、醴陵、湘阴等周边城市 不超过1小时
• 2)片区 岳麓片区;星马片区
· 3)组团
四、城市形象规划
按照“一主两次五组 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突出“山水洲城、一 江两岸”的城市总体 形象。
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保护要点 • 市域重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古遗址(古墓葬)。中心城区重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解说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解说(2001 —2020).言改革开放以来,长沙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新世纪来临之际,长沙所面临的宏观社会经济背景和发展目标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0年初,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组织了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2000年6月,着手编制《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一、规划的空间层次本次规划分为长株潭、市域、规划区、都市区四个空间层次;长株潭指长沙、株州、湘潭三个市;市域包括长沙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槊梨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都市区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槊梨镇、黄花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呈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都市区为城市规模的计算区域。
二、城市性质、规模与建设目标1 、城市性质长沙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省会,并将逐步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2、城市规模规划2020年长沙市城市人口为350万,城市建设用地3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长株潭城市群远景设想远景长株潭城市群将发展成为有一流环境品质和现代化城市运作效率的城市连绵区,该连绵区以三市主城区及中间地带长约90公里、宽约50公里、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范围为核心区、2050年左右,长株潭总人口将达到1600 万左右,中心区城市人口可能达到800-1000万人,其中长沙450— 550万人口,核心区规划采用带状组团型发展模式。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推行积极的城镇化发展政策,强化湘江、319国道为主轴的“十字型”城市空间轴带,积极开发以浏阳、宁乡为中心,沿交通干线向外辐射的二级城市发展轴,规划至2020年全市总人口688万,城镇人口482万,城镇化水平70%。
•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为:特大城市1个,即长沙市,为市域的中心城市,人口350万;中等城市2 个,即浏阳市、宁乡市、都市区外建制镇83个,其中中心镇29个,一般建制镇54个,按其职能分为四类:工矿型6个,交通型3个,旅游纪念型8个,集贸型66个。
湖南城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技术指南

湖南省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指南(试行)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二O一八年四月目录1 总则 (7)1.1评估目的 (7)1.2适用范围 (7)1.3评估原则 (7)1.4评估组织 (7)2 工作流程 (8)2.1工作准备 (8)2.2现状调查与分析 (8)2.3成果编制 (8)2.4成果论证与公示 (8)2.5成果报批 (8)3 评估主要内容 (9)3.1规划实施绩效评估 (9)3.1.1现状概况 (9)3.1.2规划回顾 (9)3.1.3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评估 (9)3.1.4发展目标评估 (9)3.1.5人口和用地评估 (10)3.1.6市域城镇体系评估 (10)3.1.7空间格局评估 (10)3.1.8用地布局与结构评估 (10)3.1.9空间管控评估 (10)3.1.10要素配置评估 (10)3.1.11强制性内容评估 (10)3.1.12体制机制建设评估 (11)3.1.13其他 (11)3.2城市发展条件评估 (11)3.2.1总规实施影响因素分析 (11)3.2.2外部发展环境评估 (11)3.2.3小康社会建成情况评估 (11)3.2.4五大理念目标适应性评估 (11)3.2.5“多规合一”评估 (12)3.2.6发展诉求评估 (12)3.3评估结论 (12)4 技术要点 (13)4.1基础资料收集 (13)4.2“多规合一”处理 (13)5 规划成果要求 (14)5.1成果构成 (14)5.2评估报告 (14)5.3评估图纸 (14)6 附则 (15)附件1:总规实施评估相关表格 (17)表1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资料收集清单 (17)表2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体系 (20)表3五大发展理念指标体系 (22)附件2:“多规合一”差异图斑消除措施 (24)附件3:总规实施评估报告框架 (26)1.总则1.1评估目的为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总体规划改革的思路和总体要求,进一步发挥城市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提升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全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技术指南。
湖南湘江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 年)

湖南湘江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二○一六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区域概况 (2)第二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2)第三节机遇与挑战 (4)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6)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6)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目标 (6)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及目标 (7)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9)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9)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1)第四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14)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14)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14)第三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 (15)第四节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15)第五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16)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16)第二节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 (16)第三节保障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17)第四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8)第六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20)第一节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0)第二节推进土地生态治理 (20)第三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1)第七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用途管制 (22)第一节土地用途区的划分 (22)第二节土地用途区管制规则 (23)第八章区(县)土地利用指导 (25)第一节区(县)土地利用调控 (25)第二节区(县)土地利用特点与指导 (25)第三节区(县)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 (25)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26)第一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与定位 (26)第二节中心城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26)第三节中心城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7)第四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27)第五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27)第十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9)第一节严格落实生态绿心规划及保护条例 (29)第二节严格执行规划实施的行政制度 (29)第三节建立有利于规划实施的经济运行机制 (30)第四节保障规划实施的技术措施 (30)第十一章附则 (31)附表:附表1 湖南湘江新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32)附表2 湖南湘江新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33)附表3 湖南湘江新区各镇(街道)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34)附表4 湖南湘江新区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35)附表5 湖南湘江新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布表 (35)附表6 湖南湘江新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表 (36)附表7 湖南湘江新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面积统计表 (37)附表8 湖南湘江新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38)附表9 湖南湘江新区各镇(街道)规划控制指标表 (41)图件:图1—湖南湘江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图2—湖南湘江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6-2020年);图3—湖南湘江新区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2016-2020年);图4—湖南湘江新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16-2020年);图5—湖南湘江新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图6—湖南湘江新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16-2020年);图8—湖南湘江新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2016-2020年);图9—湖南湘江新区中心城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16-2020年)。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pdf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经请示建设部同意,长沙市人民政府决定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简称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二条上版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城市性质: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2、规划期限:近期规划至1995年,远期规划至2010年,远景设想至2030年。
3、城市规模:2010年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控制在160万人左右,市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为155。
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966平方公里。
4、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形式为“一主体、两翼、两组团”。
一主体为城市旧城区周围集中联片发展地域;两翼指马坡岭泉塘为东翼、望城坡天顶乡为西翼;两组团指捞霞组团和坪塘组团。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有关法律;(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3)《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发展规划》;(4)《长沙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及《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5)《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以及长沙市的实际情况。
第四条规划空间层次:长株潭、市域、规划区、都市区、主城区。
1、长株潭指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区域。
2、市域包括长沙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
3、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榔梨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
4、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榔梨镇、黄花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5、主城区包括城市主体(即中心城区)、河西新城、星马新城。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目录前言 (1)一、总则 (7)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三、城市性质及规模 (10)四、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1)五、城市形象规划 (13)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4)七、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地规划 (17)八、综合交通规划 (20)九、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4)十、防灾减灾规划 (26)十一、分区发展与规划控制导则 (27)前言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 ,素有“楚汉名城” 、“屈贾之乡”、“革命圣地”之美誉。
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
如今的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更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幸福之都。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市先后六次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2003 年 11 月,国务院批复的第六版总体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简称3版总规),对长沙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 03 版总规的实施面临新的形势与背景:一是2007 年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长沙在城市发展模式转变方面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赋予了长沙新的历史使命;二是 2009 年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求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对长沙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三是 2008 年12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8-2020)》,要求长沙进一步发挥区域带动能力;四是长沙城市社会经济超常规发展, 03 版总规提出的 2020 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在2008 年底提前实现,需要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使其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经实施,要求维护和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总规2010-2020(2012年修改)

祁阳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2年修改文本祁阳县人民政府湖南省建筑设计院二○一四年十月规划编号:2012-GH022项目名称:祁阳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2年修改委托单位:祁阳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编制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规划编制资质:甲级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141179法定代表人、院长:陈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编制部门: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院长:陈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规划师:李彩林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主管院长:田高平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主管总规划师:汤品森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主管所长:李松平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主管主任规划师:宋明印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项目设总:汤品森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彭俐中级规划师项目组主要成员:汤品森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彭俐中级规划师陈敏中级规划师许仁宗中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吴爱莲中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匡泳锦工程师校对:曾蕾中级规划师审核:宋明印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审定:田高平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委托单位参编人员:修改说明现行的《祁阳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总体规划”)是由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于2002年编制的,并于2002年获得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
但近年来,国家政策及区域发展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中部崛起”战略、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省推进“四化两型”发展战略,以及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相继提出,祁阳的发展面临新的政策机遇。
同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代表的一批新的法律法规的实施,以及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为祁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实施评估,有必要对现行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规则>的通知》(湘政办发【2010】46号)有关规定,祁阳县人民政府于2012年8月10日向永州市人民政府提出关于修改《祁阳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年)》的请示,经过研究,2012年10月19日,永州市人民政府以《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祁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的批复》(永政函〔2012〕134号)函复祁阳县人民政府,同意总规修改工作。
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最新)

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关于发布《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的通知一、城镇体系规划(城镇群规划、村镇体系规划)二、城市(县城)总体规划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三、分区规划(园区规划)五、详细规划六、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规划七、镇(乡)总体规划八、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九、村庄规划十、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及街区保护规划十一、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十二、近期建设规划十三、专项规划十四、环境整治规划十五、城市设计十六、概念规划十七、规划评估十八、规划论证十九、编制标书二十、电子文件二十一、课题研究二十二、建设项目仿真服务二十三、其它关于发布《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的通知各会员单位、各相关单位:鉴于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于2003年5月发布的《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暂行收费标准(行业指导价)》(简称《暂行标准》)至今已近10年了,由于形势变化大,早已不适应当今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和其内容、深度的要求。
为了适应城乡规划要求,建立和维护湖南城乡规划设计市场的良好秩序,促进湖南城乡规划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会应全省广大城乡规划设计单位的要求,根据《国家计委关于放开和下放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通知》(计价格【2001】1218号)文件精神,并取得省相关部门同意,参照有关省份的做法,结合湖南实际,对原《暂行标准》进行了修订,重新制定了《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现印发给你么,请参照执行。
1、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必须持有国家及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和同级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方可承当相关城乡编制任务,收取城乡规划设计费用。
2.本《意见》所列计费的各类规划项目,其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必须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如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规划内容、深度,规划设计计费应按《意见》相应增减。
最终合同价以《意见》为依据,由甲乙双方协商或招标确定。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

第 4 条 规划依据
1.《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 2.《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3.《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6.《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方案征集》 7.国家和湖南省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标准 8.长株潭城市群及其三市相关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 (2010-2030)
文本
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 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2012 年 01 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发展战略 ....................................................... 2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原则................................................ 2 第二节 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3 第三节 建设规模...................................................... 3 第五节 发展战略...................................................... 4 第三章 总体布局 ....................................................... 6 第一节 聚落规划...................................................... 6 第二节 空间结构...................................................... 7 第三节 土地利用...................................................... 8 第四章 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 10 第一节 建设目标..................................................... 10 第二节 生态格局与功能区划........................................... 10 第二节 生态保护与利用............................................... 11 第三节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14 第四节 绿地系统规划................................................. 17 第五章 环境保护规划 .................................................. 18 第一节 环境保护..................................................... 18 第二节 资源循环利用................................................. 19 第六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20 第七章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规划 ...................................... 21 第八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 23 第一节 发展目标与策略............................................... 23 第二节 产业布局..................................................... 24 第三节 旅游发展与布局............................................... 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选取技术指南(试行)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8年4月— 91 —目录1 总则 (93)1.1 制定目的 (93)1.2 适用范围 (93)1.3 制定依据 (93)1.4 构建原则 (93)2 指标体系 (94)2.1 指标体系构建 (94)2.2 市(州)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 (96)2.3 县(市)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 (99)3 评估与考核 (101)3.1 指标获取 (101)3.2 指标考核 (101)3.3 指标修正 (102)3.4 督查机制 (102)4 附录 (103)— 92 —1总则1.1 制定目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适应“量化总规”的城市总体规划改革思路,建立全省统一的城市(县城)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明确指标考核重点,结合湖南省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1.2 适用范围本技术指南适用于湖南省城市(县城)总体规划编制中的指标体系选取工作,编制镇(乡)总体规划时可参照适用。
1.3 制定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15年);(3)《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建规[2017]200号;(4)《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5)《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6)《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7)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与规范标准。
1.4 构建原则(1)坚持统一规范、凝聚共识落实中央、省关于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结合我— 93 —省城镇化发展实际,统一全省指标体系选取原则、技术路线,凝聚发展共识,构建面向“五大发展理念”的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
(2)坚持以城市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导向按照新一轮总体规划向“战略性、结构性、政策性、操作性”转变的要求,聚焦城市发展质量和建设水平,指标选取应反映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承载力、公共服务配套水平等方面发展要求。
(3)坚持刚性约束和弹性引导并举按照新一轮总规要突出“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的要求,指标体系构建既要突出城市发展的底线管控要求,也要以问题、目标为双导向,引领城市解决问题、战略发展。
(4)坚持差异化引导结合我省幅原广、城市功能差异大的客观情况,科学制定差异化考核指标;根据市(州)、县(市)两级在事权、城市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分别制定市(州)、县(市)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
2指标体系2.1 指标体系构建(1)指标分类按照行政等级,分别构建面向市(州)、县(市)两级— 94 —的两套核心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选择要求分为必选指标、自选指标和其他相关指标。
必选指标原则上必须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中;自选指标根据地方发展阶段和差异特征,可选择性纳入,不作刚性规定;除必选指标和自选指标外,各地市、县可根据自身特色和规划发展目标增加其他相关指标。
根据管控要求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
预期性指标体现城市战略方向,以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利用引导为主,突出总规战略引领作用;约束性指标体现城市发展的底线控制要求,以设施供给和资源管制为主,突出总规刚性管控作用。
(2)指标上报要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核要求,指标体系包括规划基期年、近期目标年、规划目标年三个上报数据。
原则上以一年为周期进行指标监测、体检、上报;原则上以五年为阶段,结合历年监测数据开展实施评估工作,并上报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3)指标责任部门结合各地方实际情况,各规划指标项必须明确责任部门,各指标项的选择、指标值的确定必须在编制城市(县城)总体规划时与责任部门协商沟通,共同确定。
— 95 —2.2 市(州)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根据“五大发展理念”,市(州)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分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类,一共包括39项必选指标(表1)和22项自选指标(表2)。
表1 市(州)城市总体规划必选指标表— 96 —— 97 —表2 市(州)城市总体规划自选指标表注:具体指标项的定义说明见附录2。
— 98 —2.3 县(市)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根据“五大发展理念”,县(市)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分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类,共包括38项必选指标(表3)和11项自选指标(表4)。
根据《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见附录1),指标体系选取应体现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差异性。
在县(市)自选指标中,各县(市)应结合所属主体功能区,按照表4增补部分必选指标。
表3 县(市)城市总体规划必选指标表— 99 —— 100 —表4 县(市)城市总体规划自选指标表注:■为重点开发区增补必选指标项,▲为农产品主产区增补必选指标项,●重点生态功能区增补必选指标项。
3评估与考核3.1 指标获取各市(县)应将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纳入本市(县)城建统计报表、城市统计年鉴、城市空间信息平台,提高指标的公开透明度,稳定指标的获取渠道。
3.2 指标考核落实“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规划考核要求,按指标项对各责任部门实施年度考核,探索各指标与不同职能部门和区县政府绩效考核相挂钩的联动机制,提出具体的奖惩措施。
3.3 指标修正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和指标值随城市总体规划上报获批后,不得随意更改。
结合历年指标监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经科学论证,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中明确需要修改指标体系或指标值时,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原指标体系和指标值基础上作适当调整,保证指标体系和目标值的科学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
3.4 督查机制鼓励各地方政府探索尝试将总规核心指标考核纳入纪委监察体制的督查机制,对地方职能部门和区县政府施政不力的予以追责。
4附录附录1:县级行政区主体功能划分参照《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图1),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将全省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类主体功能区。
图1 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图重点开发区域: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从而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的地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也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
农产品主产区:是指耕地面积较多、发展农业条件较好,尽管也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从保障农产品安全以及永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必须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从而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也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从而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也提供一定的农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
各个县(市)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依据主体功能区分类,与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三个自选指标表相对应,从中选择自选指标。
附录2:指标解释说明(1)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GDP 的比值。
该指标为衡量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
(2)当年新增企业数与企业总数比例(%):每年新增企业数(采用工商注册口径)占当年企业总数的比例。
该指标为测量城市创新创业环境的重要指标。
(3)建设用地地均产值(亿元/平方公里):GDP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该指标为衡量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4)工业用地地均产值(亿元/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与工业用地面积的比值。
该指标为衡量工业用地产出效益的重要指标。
(5)受过高等教育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指主要劳动年龄(20~59岁)的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
该指标用于反映劳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6)常住人口:指在调查区域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半年以上,含半年)的人口的总和,具体包括三类人。
户口登记地在调查区域并且在该区域内常住的人口;户口登记地不在调查区域但在该区域内常住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户口,在该区域内居住的人口。
(7)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
该指标可以反映出城乡居民总体富裕程度。
(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非农常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总和的比例。
城镇化率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标志,可以看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情况。
(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非农户籍人口占户籍人口总和的比例。
该指标为衡量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10)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指一定统计区域内的所有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
(11)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一定统计区域内,非农常住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的比值,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镇建设用地、乡建设用地。
(12)人均农村建设用地:指一定统计区域内,农业人口与村庄建设用地的比值。
(13)用水总量:是指一定统计区域内,各类用水户取用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水量之和,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补水四大类,不包括海水直接利用量。
(14)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的总面积。
(15)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16)河湖水面率:一定区域内河道、湖面、水库等水域面积(水域包括湖泊洼淀、人工水道、河道沟汊等)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
这是衡量生态水域面积保护情况的重要指标。
(17)供水普及率:供水普及率是指一定区域内供水覆盖范围内的常住人口占区域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反映一定区域内供水普及与便捷的平均水平指标。
(1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无害化处理的垃圾质量占总处理垃圾质量的比例。
(19)污水处理率:指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量占污水排放总量的比重。
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量÷污水排放总量×100%。
该指标反映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整体水平。
(20)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的面积。
(21)城市开发边界内建设用地比重:城市开发边界内建设用地规模占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比重;该指标为衡量开发边界管控效率,反映城镇建设用地向开发边界内集中的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