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说课大赛全国一等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说课稿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文稿精编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文稿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9bf706783e0912a3162a11.png)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文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我主要从课标要求、内容标准、编写特点、编写体例、立体式整合、内容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九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学段目标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学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旋转、圆和概率初步等知识;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2、数学思考:在探索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学模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综合应用知识,灵活、合理选择与应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4、情感态度: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一)数与代数1、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4、能根据具体问题睥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5、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6、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通过图像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7、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顶点式的形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说出图像的开口方向,画出图像的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8、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9、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二)图形与几何1、理解圆、弧、弦、圆心角的概念,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探索并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
3、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及其所对的弧的关系。
4、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5、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关系,会用三角尺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九年级数学说课稿(通用3篇)
![九年级数学说课稿(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31f53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4.png)
九年级数学说课稿(通用3篇)九年级数学说课稿(通用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数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数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章第2节的第3课时,是学生已掌握了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平面上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是学生对圆的知识应用的基础,也是今后到高中继续研究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球与球的位置关系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
3、能够利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解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会“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目标:学生经过操作、实验、确认等数学活动,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产生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数学中的美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了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1、课堂上本着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从生活中的图形实例出发引入新课,并用动画演示,直观形象的展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经过探索、讨论、观察、总结、再运用的学习过程,逐步深入地探索知识和掌握知识,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2、改生硬的传授和呆板的讲课,着眼于直观感知和操作认识,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认识图形的主要特征与图形变化的基本性质,学会识别不同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图形;3、在课堂上赋予适当的教学说理,达到把知识由浅入深;从无规律到有规律;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一定的合理推理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严密的思考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适当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说课稿.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说课稿.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8a581f102de2bd970588b7.png)
圆是高度对 称的基本图 形,从旋转 角度理解, 可以得到圆 心角、弦、 弧对应相等 的关系,从 轴对称角度 理解,可以 得到垂径定
理。
圆
列举法当中, 画树形图和 列表法是重 点知识,其 中列表法针 对两个因素 多种可能结 果,而树形图
针对三个或多 个因素。
思想方法整合 类比思想
转化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谢谢大家, 希望提出宝贵的建议!
统计与概 率
课题学习
探讨一些具有挑 战性的研究课题, 发展应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意 识和能力;同时, 进一步加深对相 关数学知识的理 解,认识数学知
识之间的联系。
说教材
1.编写体例
为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 习
实阅 观验读 察与与 与探思 猜究考 想
回顾与思考 知识结构图
形式展开。
准确把握本节 内容在整个知 识结构中的位 置,以及建立 本节内容的结 构,更有利于 学生掌握知识。
结构性
教师的亲和力, 有利于组织学生 合作探究、自主
学习。
说建议
2.说评价建议
重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评价
参与数学活动情况的评价表
学生姓名: 时间:
活动内容:
评价内容 参与活动
主要表现
思考问题
本册内容的位置
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二次(22)
九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九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679cd1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5.png)
九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九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2、教学地位:本课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3、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或理解并掌握)(),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学难点是()。
二、说教学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或观察比较):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评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探索新知这一程序主要安排()个教学环节:(评价: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60491c3ad02de80d4d840e4.png)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13) (3)21.1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7)《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二) (9)21.2.1 配方法说课稿(一) (13)配方法说课稿(二) (17)21.2.2 公式法说课稿(一) (21)21.2.3 因式分解法说课稿(一) (24)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说课稿(一) (27)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说课稿(二) (29)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31)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二) (35)第22章二次函数(12) (38)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6) (38)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38)2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 (41)二次函数y=ax2+c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二) (41)22.1.3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 (45)22.1.4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 (47)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说课稿(二) (52)2.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56)22.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二) (58)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二) (66)第23章旋转(9) (69)23.1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 (69)《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二) (74)《中心对称》说课材料 (78)23.2.2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 (84)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说课稿 (86)《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说课材料 (90)第24章圆(16) (92)24.1.1 圆说课稿(一) (92)《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一) (96)《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二) (98)24.1.3 弧、弦、圆心角说课稿(一) (103)《弧、弦、圆心角》说课稿(二) (105)24.1.4 圆周角说课稿(一) (108)24.1.4 圆周角(说课稿)(二) (115)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 (116)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 (11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二) (122)24.3 正多边形和圆说课稿(一) (126)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说课稿(一) (128)《弧长和扇形的面积》说课稿(二) (131)第25章概率初步(12) (133)25.1.1 随机事件说课稿(一) (133)《随机事件》说课稿(二) (133)25.1.2 概率说课稿(一) (140)《25.1.2概率》说课稿(二) (145)《用列举法求概率》说课稿r (147)3.3应用新知,深化拓展 (154)25.3用频率估计概率(1)说课稿 (156)九年级下册 (160)第26章反比例函数(8) (160)《26.1.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160)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一) (164)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一) (169)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说课(二) (174)第27章相似(14) (178)27.1 图形的相似说课稿(一) (178)《27.1图形的相似》说课稿(二) (180)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一) (184)27.2.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一) (18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二) (190)27.2.2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说课稿(一) (194)27.2.2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二) (197)27.3 位似说课稿(一) (199)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12) (205)28.1 锐角三角函数说课稿(一) (205)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说课稿(一) (207)第29章投影与视图(10) (209)29.1 投影说课稿(一) (209)投影说课稿(二) (211)29.2 三视图说课稿(一) (212)三视图说课稿(二) (214)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216)课题: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二) (223)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说课稿2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说课稿2](https://img.taocdn.com/s3/m/bb7a813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b.png)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思考和总结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知识点儿整理:
13.实数的概念与性质: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分类,实数的性质(相反数、绝对值、平方根等)。
答案:x = 4
(2)求函数f(x) = x^2 - 3x + 2的图像。
答案:图像是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顶点坐标为(3/2, -1/4)
25.应用题:
(1)一个班级有男生和女生共60人,男生占60%,求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答案:男生36人,女生24人
(2)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离目的地还有120公里,求目的地距离汽车的起点。
答案:300公里
以上是本节课的同步作业练习题,每个题目都有明确的答案。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这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教材,是按照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和课程标准编写的,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教材内容涵盖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部数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仍存在恐惧心理,缺乏解决问题的信心。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9.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九年数学全册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10.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九年级数学一等奖说课稿3篇
![九年级数学一等奖说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58bf2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9.png)
1、九年级数学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我叫##,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勾股定理我将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本节课的阐述:一、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设计下面请大家和我共同走进教材,看第一部分内容–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数学第十八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内容,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中学数学几个重要定理之一。
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它在理论上占有重要地位,学好本节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八年级学生实际水平、认知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勾股定理的由来,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从中体会数形结合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我国古代在研究勾股定理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本节课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
难点:是用拼图方法、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四、教法和学法教法指导: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采取自主探究发现式教学,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5b3088caef8941ea66e052f.png)
21.1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等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类比、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的最后一节数学活动: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及拓展,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并熟练掌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探究一个实际问题: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及拓展,以实际问题为背景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并通过观察归纳出图形的规律。
一元二次方程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它有着广泛的实际背景,可以作为许多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它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是后面学习二次函数的一个基础。
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困难,基础差,没有自信,也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弱,有人甚至要放弃对数学的学习,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谨防填塞式教学。
逐步启发他们对数学的喜爱,慢慢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分层设计的方法。
使数学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原理及方法悄然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他们对知识的运用中去. 不过对应用题的分析他们还是觉得很头疼,在今后应用题的教学中需进一步加强。
3.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说课稿3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说课稿3](https://img.taocdn.com/s3/m/ffb453a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b.png)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是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册教材之前,已经掌握了部分数学知识,如整数、分数、小数等。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不能正确列出算式、运算顺序混乱等问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掌握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的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的知识点。
2.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列出算式、运用运算顺序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导学案,独立探究新知识,解决基本问题。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4.启发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延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形成知识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如概念、公式、定理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41份)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41份)](https://img.taocdn.com/s3/m/f075741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1.png)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41份)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作为我国初中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为升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涵盖有代数、几何、概率等多个数学领域。
其中,重点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平行线与相交线、相似三角形等。
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已经有所了解。
然而,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函数的性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判定等基本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函数的性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判定;2.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尤其是根的判别式的应用,以及函数图象的绘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分析、解决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3.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讲解新课:详细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函数的性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判定等知识点;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4.课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本《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面积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本《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面积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8721d5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8.png)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本《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面积问题》一.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面积问题》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面积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一元二次方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指导。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解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熟练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面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熟练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面积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面积问题,引发学生对面积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一元二次方程在面积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面积问题的关系。
一等奖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5篇
![一等奖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ace66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0.png)
一等奖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5篇一等奖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5篇数学是一座思维的巨塔,它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技巧,让我们成为深思熟虑的决策者。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等奖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等奖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操作、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的表述图形的旋转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基本图形卡片、带有小方格的纸,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文稿、纸做小风车。
教学时间:20分钟教学过程:一、在游戏中导入新知教师手拿风车走向讲台。
问:同学们,认识它吗?玩过吗?在今天这个舞台上你敢玩吗?找一名学生上台展示玩法。
问:在你玩的过程中,这个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它又是怎样旋转的呢?2、看了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大家是不是也想玩一玩呀?那么就请同学们想办法让手中的东西、桌子上的东西、包中的东西旋转起来,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最会玩?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1、刚才,老师看了一下这位同学的玩法,这位同学的玩法很独特,我们就请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他的玩法。
你能用语言具体描述一下它的旋转过程吗?(说清绕哪一点、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的角度)1、刚才大家都让自己手中的东西旋转了起来,玩的开心吗?下面我们换一个玩法。
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们让一个基本图形旋转起来,会形成什么样的图案呢?2、大屏幕呈现一些美丽的图案。
这些图案美不美?这里的每一个图案都是经过一个图形的旋转而得到的,今天我们就走进图形旋转的天地。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二、在实践中探索图形的旋转过程1、请大家继续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他们分别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呢?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为例来探讨一下。
为了方便大家清楚表述旋转的过程,我们可以先明确一下他们的位置。
九年级上数学说课稿
![九年级上数学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90e3a9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d.png)
九年级上数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九年级上册数学的说课内容。
本次说课的主题是“探索数学之美——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概览”。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数学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和乐趣。
首先,我们来看看九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目标。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高中阶段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会简要介绍一下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
九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1. 数与式: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我们还会学习代数表达式的简化和变形,为后续的方程学习做好准备。
2. 方程与不等式:在这个模块中,我们将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策略。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方程和不等式的实际意义。
3. 函数的初步认识:我们将介绍函数的概念,学习如何表示函数关系式,以及如何根据函数关系式求解函数值。
此外,我们还会探讨函数的图像表示法,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的函数概念。
4. 几何图形的认识: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包括点、线、面的基本性质,以及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5. 统计与概率:在这个模块中,我们将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了解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
同时,我们还会接触到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习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会通过生动的实例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此外,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会定期组织测试和评价。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数学活动【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数学活动【全国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5329701941ea76e59fa04c1.png)
附件22022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1、掌握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观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丰富对现实空间圆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点和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对相对运动问题具有了一定的思维方式,但在将线扭转为圆之后与原来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就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
本节课分别从直观形象和数形结合上对数量关系进行探索。
四、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学习重点:两圆位置关系的识别方法及性质的探索过程解决措施:复习点和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应用类比法引入,采用分层递进、问题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形式以搭建小组学习平台为主的模式进行。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
学习难点:两圆的五种位置中两圆半径、圆心距的数量之间关系的探究过程,特别是两圆的内切与外切的判定方法,它是两圆各种位置关系的分界线,如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变成数学的表达是关键,也是今后应用的核心。
解决措施:通过活动来探究如下问题,圆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圆是否也组成轴对称图形呢如果能组成轴对图形,那么对称轴是什么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下图,并演示这三个图形沿着通过两圆圆心的直线折叠的过程,让学生观察连心线与切点的关系怎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相交和相切两圆也组成轴对称图形,通过两圆圆心的直线叫连心线是它们的对称轴,并且垂直平分相交两圆的公共弦,由此,我们得到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的性质: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再通过flash动画的播放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在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时,圆心距d与两圆的半径R与r的数量关系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及时间活动目标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引课3分钟知识回顾: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识别方法、特性;利用类比法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圆和圆的位置关系A点在圆内d<R 没有交点B点在圆上d=R 有一个交点C点在圆外d>R 没有交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演示动画,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同时让学生思考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若将直线换成圆(即将直线扭曲成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就变成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那么它们的位置关系又将如何呢能否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给这种位置关系起个名字在不同的位置关系时有几个交点并提出你的猜想。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数学活动-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数学活动-全国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6cb1fc2350e2524de4187ead.png)
人类的一次智力活动—和圆有关的几个尺规作图问题(课时一)现单位南昌市第二中学刘冰上帝忘了给我翅膀,所以我用思维飞翔。
—题记【关于课题的思考】〖教学目标〗1.理解“尺规作图”在古典几何学中,指的是对作图工具的限制;了解“理想化了的作图规则”;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明白作图的道理,熟悉解决尺规作图问题的基本范式。
2.了解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数学不仅仅是工具,数学更是一门科学;数学家研究尺规作图,目的不仅是为了实际意义需要,而是由于理论上的兴趣,彷如思维体操;然而,在研究尺规作图的过程中,引出了许多新的数学对象、数学方法和数学问题。
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从关于尺规作图的历史逸事中感知前人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毅力,培育孩子远大的志向。
〖学情分析〗课本安排的“尺规作图”内容有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其中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在七年级学了;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在八年级学了;而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教材已经删掉,但在本节课的知识点作三角形的内切圆时需要用到这个知识点,这对学生来来讲是一个新授知识,而且不容易掌握。
在九年级要学习的“尺规作图”内容主要是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我准备在这个阶段除了完成规定的内容之余,还对“尺规作图”作一个拓展,介绍一些古典几何中“尺规作图”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对解决“尺规作图”相关问题的规范性要求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教法设计〗讲授、阅读、练习、探究第一课时以讲授法为主,第二课时以探究练习为主,第三课时以拓展放飞为主。
〖课时安排〗这个内容计划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以明白作图的道理为主;第二课时以熟练掌握作图技能为主;第三课时以拓展与探究为主。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数学活动-说课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数学活动-说课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c6fed704c8d376eeafaa31c1.png)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观察图案,能将基本图形从组合图案中辨析出来,并说出基本图形的变换过程.
2.利用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和旋转变换设计组合图案
【学习过程】
活动一、知识回顾
认真阅读课本第72页的内容,然后观察下面的三种图案,思考问题
问题:
1、上面每种图案是将哪种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后得到的
2、平移、轴对称和旋转变换的基本要素
3、三种图形变换的共性
活动二、图案辨析和欣赏
分析下面每个组合图案是将哪种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后得到的画出各个图案的基本图形并写出变换名称(完成后小组交流)
解:(1)
(2)
(3)
(4)
(5)
(6)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由一些几何图形组成的优美图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请看PPT )
你能看出这些组合图案中的基本图形吗你能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变换分析它们是经过了哪些变换后得到的吗
活动三、图案设计(完成后小组交流)
例题1:请你用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和轴对称中的一种或几种变换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例题2:请你为班级设计一个具有中心对称特征的漂亮的班徽,并对你的设计方案加以解释.(配文字)思考:进行图案设计的步骤是什么
活动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
(2)图案设计的关键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前图、引言
编
写
导入新课材料 供学生预习
体
例
复习题
复习巩固 综合应用 拓广探索
复习全章使用
编写体例 章
章前图 小结 复习题
节
选学内 容 数学活 动
编写体例 节
节前 图
小贴 士
思考
练习
探究
编写体例 题
复习 题 练习
习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说教材
2.编写特点
如:加强 数形,用 坐标的方 法处理更
多内容 (二元一 次方程组. 平移.对称. 函数等)
本册内容的位置
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二次(22)
乘除(15) 加减(2)
二元一次(8) 方程 整式
一元一次(3)
锐角三角函数(28) 二次函数(26) 反比例函数(17) 一次函数(14)
分式(16)
函数
式 二次根式(21)
方程与 不等式 数与式
实数(13) 数
数与
有理数(1)
代数
平移(5) 轴对称(12)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 问 力。 题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解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决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感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态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度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程资源的 可发与利用
说课标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识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技。 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位似
圆
编写特点 (二)知识横向联系
二次根式
一元二次方程
旋转
圆
概率
编写特点 (三)弹性设计
习题、复
习题的分 层设计
选学内容
编 写 特 点
编写特点 (四)螺旋上升相互渗透
方程与函数
图形与变换
编写特点 (五)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选择问题
均为实际 问题
实际问题
也的解决 是归宿点
编 写 特 点
说教材
3.教材分析与整合
纵横交错, 螺旋上升, 弹性设计, 贴近生活。
如:方程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和归宿,建模型引概念,讨论 解法,用理论探究新问题,体
现实践-理论-实践
编写特点 (一)知识纵向联系
代数
整式的加减 整式的乘除
分式
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根式
二次函数
几何
平移 轴对称 旋转
平行线与相交线 三角形 四边形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数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学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思。 考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统计与概 率
课题学习
探讨一些具有挑 战性的研究课题, 发展应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意 识和能力;同时, 进一步加深对相 关数学知识的理 解,认识数学知
识之间的联系。
说教材
1.编写体例
为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 习
实阅 观验读 察与与 与探思 猜究考 想
回顾与思考 知识结构图
选学
复习题
综合性
小结
实践性
数学活动
介绍与正 文相关的 背景知识
有助于理 解正文的
问题
各栏目以问题、留白、 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 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 空间
小
信 息 技 术
贴 示
云
朵
观 察
思 考
探 究
讨 论
归 纳
应 用
节前图
正文边空
正文
练习
课上使用
所学 内容 的的 巩固 与延
伸
开放性
节
习题
课内课外作业
旋转(23)位似(27) 视图与投影(29)
平面直角坐标系(6) 相交线与平行线(5) 线
三角形(7) 全等三角形(11) 形
相似(27)
图形的认识(4) 图形与变化 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证明
数学知识树
空间 与图形
课题 学习
统计 与概率 统计
概率(25)
四边形(19)
圆
算 圆(24)
九年级上册
制作长方体模型(29.3)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25.4) 图案设计(23.3)
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括“经历、体验、探索”
课程目标的内在关系
课
数
程
学
目
素
标
养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说课标
2.内容标准
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等基本性 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 形的认识和感受,学习平移、旋转、对 称的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 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运用坐标系确 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与图 形
学习数、式、方程、
函数等知识,探索
数、形及实际问题 中蕴含的关系和规
数与代数
律,初步掌握一些
有效的表示、处理
和交流数量关系以
内
及变化规律的工具, 发展符号感,体会
容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 紧密联系,增强应
标
用意识,提高运用
准
代数知识与方法解
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 思想,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 步体会概率的意义,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 的概率。
【核心素养】
2020-2021年说课大赛一等奖
【创新说课】
2020-2021年全国决赛获奖作品
【杯赛巡展】
2020-2021年说课经典现场重现
【原创领军】
2020-2021年说课风采独领风骚
编写体例
编写特点
教材分析与整 合
内容标准
课程目标
说课标
说教材
研 说 教 材 流 程
教学建议
说建议
评价建议
体质健康监测中的数据分析(20.3) 重心(19.4)
选择方案(14.4) 从数据谈淡水(10.3) 镶嵌(7.4)
如:习题、复习题, 分为复习巩固、综 合应用、拓广探索
知识横向联系
弹性设计
螺旋上升
编写特点 知识纵向联系
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如:方程和 函数,按照 一次和二次 数量关系使 方程和函数 交替出现, 螺旋上升。 从函数角度
认识方程
如:代数式“先分散,后集 中”,预备知识与方程问题 有机整合,整式中归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