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考点整理

合集下载

语文现代诗歌阅读考点归纳

语文现代诗歌阅读考点归纳

语文现代诗歌阅读考点归纳1.鉴赏现当代诗歌知识储备(1)主题:是指诗人通过丰富的乡下,用精粹的语言创造清新的意境,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生活深广的蕴涵,以及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2)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境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它是诗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

它可以启迪人们联想,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3)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

"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

除了诗人的"我"而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用南宋诗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

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客观表述。

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

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成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

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

如徐志摩《再别剑桥》中的词句:金柳、青荇、水草、剑桥等,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全部浸染了诗人对剑桥的依恋之情,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

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

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

诗人总是戴着感情的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

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

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考点1. 理解诗歌的内容,概括主旨。

如:仔细体会诗歌内容,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语言的品析,关键词的诠释。

如:《我爱这土地》(艾青),如何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含义。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考点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考点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考点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诗歌内容:包括对诗歌的主题、题材、背景、作者等方面的理解。

2. 鉴赏诗歌形象:包括人物、景物、事物等形象的分析和鉴赏。

3. 把握作者情感: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

4. 理解诗歌语言:包括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理解。

5. 鉴赏诗歌艺术技巧:包括对诗歌的构思、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鉴赏。

在客观题中,通常会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以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答题技巧,如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对比分析等。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一)意象与意境的定义①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

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②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③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二)常见的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复习
标题“画松”非动 宾关系,为偏正关 系,即画的松。结 合诗歌理解可知。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
诗歌内 容猜猜 猜?
唐贺知章有诗
题曰“咏柳 ”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
【小结】
1。借助标题,能准确把握诗
标题可以帮助解读
【总结】



标题可以帮助解读
【总结】
一、 内容
二、思 想情感
三、 表达 技巧
标题还可以帮助了解
四、诗歌体裁 五、呈送对象 六、时间(事件发生的时间 或景物出现的时间) 七、地点(事件发生的地点 或题写地点)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
练一练
给下列两首诗选择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宋)李觏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 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 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 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 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含了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歌的内容(人、事、景、物)。 2。有的诗歌只读标题难以准确
把握诗歌内容,需结合诗句。
标题可以帮助解读
【小结】
一、 内容
二、思 想情感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

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形式一般有“歌、行、吟三种”。

如曹操《观沧海》、《诗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歌行》、《孔雀东南飞》等。

诗五言绝句:如《静夜思》、《鸟鸣涧》、《登鹳雀楼》绝句(四句)七言绝句:如《回乡偶书》、《秋词》近体诗五言律诗:如《过故人庄》、《春夜喜雨》律诗(一般八句)七言律诗:如《过零丁洋》、《黄鹤楼》、《登高》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首句渲染气氛上片主句写景(写景)尾句过渡词下片:抒情1. 咏物言志诗。

诗人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而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标题:以物象为题。

咏、题、吟表达不愿媚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

2.送别抒怀诗。

“送”、“别”、“柳”、“长亭”表达惜别之情;表达对朋友的祝福、担忧、羡慕;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3.怀古咏史诗。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故抒怀、或感慨今夕。

诗中常描写古人、古迹、记叙古事。

怀古伤今之情,感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繁花已逝。

感慨个人遭遇。

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

4. 思乡怀人诗(羁旅思乡诗)诗中常出现思乡类意象如“月”、“杜鹃”、“雁”、“捣衣”等,常出现“思”、“忆”、“归”等关键词。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5. 山水田园诗。

表达自己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表达自己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表达对官场的厌恶、黑暗现实的不满;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寄情山水,抒发壮志难酬之情;抒发一种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整理)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整理)
用了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
“沙鸥”在茫茫天地间飞来飞去,栖止无定,形象鲜明地表现了诗人一生坎坷、漂泊无依、前途渺茫的沉痛、悲愤之情。
01
02
例3.分析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ruí):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02
作者省略了一些引发读者想像的情节:词人为什么嗜酒,竟至一夜之后,残酒还未消尽?酒醒之后作者并未起身到花园,那么她又是怎样的情态?急切地询问了一些什么?通过想像,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慵懒情态,窥见诗人惜春的心情。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有人认为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你能补充出来吗?
01
02
01
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的诗情。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分)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
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窍门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窍门

语文专题:古诗词鉴赏窍门一、考点盘点诗词鉴赏主要考点有: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概括诗词曲大意,体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3、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语句的含义。

(2)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主要是描写、抒情、议论,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区别。

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3)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手法有比兴、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

(4)谋篇布局的技巧。

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的律诗绝句,篇幅虽然短小,但十分讲究谋篇布局。

懂得古代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也是诗歌鉴赏必备的条件。

能够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掌握诗词曲的体裁特点及相关常识等。

备考时首先要注意理解内容,对古诗词句意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其次要注意品味语言。

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再次要注意分析技巧。

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二、鉴赏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诗词鉴赏考点及解读

诗词鉴赏考点及解读

诗词鉴赏考点及解读O1知识链接(一)总结常见考点:1、理解诗意。

包括诗字、词、句的理解;内容概括;哲理分析;思感情想2、感知形象。

要求考生借助联想、想象以及背景,感知诗的景物、形象、意境3、品味语言。

字、词、句的推敲;名句的感悟4、分析技巧。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二)答题技巧1、原则:①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①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3、方法:①研读题目。

②了解作者和时代。

③借助注释。

④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⑤细审题干。

(三)常见题型、答题格式1、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例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答案:描写开战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的场面;全词抒发了满怀家国之愁,却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2、赏析语言型(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答案:这首词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巩。

你认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用得好,请说出理由。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答案:绿:春风吹绿,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T)(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例题: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答案: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诗歌鉴赏复习

诗歌鉴赏复习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筛选典型意象。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_游__子__、__微__霜__、__鸿__雁__、__云__山__、__树__色__、__砧__声_。 (2)描述图景画面。 根据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组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概括画面特点。 描绘了一幅__寒__秋__送__别__时__凄__凉__悲__伤__的___画面。 (4)表达了_送__别__友__人__时__的__悲__愁__压__抑__,__不__舍__思__念__之情
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析】找到体现语言特点的关键词语,即最能表现诗 人感情的句子,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妙处。
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清新、平淡、绚丽、 明快、含蓄、简洁、典雅、幽默化、口语化……);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炼字 2、炼句 3、语言风格
三、诗歌语言
炼字 炼句
答题步骤 1.交代字或词或句子的具体意思。 2.说出字词句子所使用的手法。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手法 入手,如从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 远近、明 暗等角度分析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 析,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 3.写出字词句子描摹的景物特征。 4.写出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题模板: 字(词、句)的意思+使用的手法+描述的画面(营造的 氛围)+表达的情感。

诗歌鉴赏考点一鉴赏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考点一鉴赏意象意境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宋代: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

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

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

清歌莫断肠。

诗歌鉴赏考点一鉴赏意象意境答题步骤1一句话总括。

描写了一个xx (特征)的景物(人物)形象。

图画题即通过xx 意象,描绘了一幅xx (特点或意境)的xx 图画。

2结合诗句分析。

句子短就翻译句子,句子长,选择关键词(意象和动词或形容词)翻译词组。

有手法,可简单概括(可省略,视情况而定)。

3概括情感,即形象的意义。

(可省略,视情况而定)答题公式=总括+具体分析+情感。

答:诗歌描写了xx 形象,xxx(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特征,即翻译句子或词),抒发了xx 之情(可省略,视情况而定)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1“园花经雨百般红。

乔木峥嵘明月中 ”两句所描写的景色有何不同?简要分析。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2.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诗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解】:1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

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江汉·江汉思归客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诗歌鉴赏四个考点

诗歌鉴赏四个考点

诗歌鉴赏四个考点
1. 诗歌的形式和结构:诗歌的形式和结构是鉴赏诗歌的重要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诗歌形式的特点,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以及诗歌的结构特点,如对仗、押韵等。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是鉴赏诗歌的核心考点。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诗歌,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分析。

3. 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是鉴赏诗歌的重要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及它们在诗歌中的运用方式和效果。

4. 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也是鉴赏诗歌的重要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诗歌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以及这些因素对诗歌创作和意义的影响。

诗歌鉴赏考点知识精讲

诗歌鉴赏考点知识精讲
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简要分析 “蓑笠翁”的形象。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参考答案】这首诗勾画出性格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 不可侵犯似的渔翁形象。诗的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 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位老渔翁不怕天寒雪大, 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这就给读者展示了那种摆脱世俗、超 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这恰是实际生活中的柳宗元本 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
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
作用。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⑶赏析表现手法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 意+主旨情感)。
⑷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通过什么内
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寄
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
么的追求)。
①借助题目、作者、注释、背景。 抓住特点,仔细分析。 ③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从作者的角 度思考问题,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④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析鉴赏设题 角度,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②借助诗歌的分类,从内容方面入手,
形象意境类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1、阅读王维《观猎》,试分析诗中 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三、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2、阅读下面一首绝句,简要分析此绝句 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 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 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考点诗歌形象鉴赏 板块

考点诗歌形象鉴赏  板块

书逸人俞太中屋壁⑴达人轻禄位⑵,居处傍林泉⑶。

洗砚鱼吞墨⑷,烹茶鹤避烟⑸。

娴惟歌圣代⑹,老不恨流年。

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⑺。

[1-2]词句注释⑴逸人:隐士。

诗人书其屋壁的友人,就是一位名叫俞太中的隐士。

⑵达人:通达知命的人,指友人俞太中。

轻:轻看,藐视。

⑶林泉: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⑷“洗砚”句: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典故,形容俞太中治学的勤奋,因为天天洗砚台,以致池水都成了墨汁,水里的鱼当然就只能“吞墨”了。

⑸“烹茶”句:极写俞太中的高雅,宋人讲究茶道,沏茶时要以刚烧开的三滚之水冲泡茶叶,称为烹茶,而仙鹤有灵性,为了不被烟熏黑了羽毛,在主人烧水时就从主人身边跑开了,连豢养的仙鹤都知道自重羽毛,主人的高雅可想而知。

⑹娴(xián):文雅美好。

圣代:封建时代的文人指称所处的时代。

⑺偏:指心境偏僻。

[1]白话译文俞太中对于追求禄位视之轻如鸿毛,他结庐在依林傍泉的地方。

俞太中到流泉洗砚,就招得鱼儿争先恐后地吞咽着黑黑的墨水,他点火煎茶,熏得站在炉边的鹤来不及避开。

闲暇之时,也不忘作诗吟咏当时的“深恩厚泽”,韶华流逝,老之将至,也不觉得遗憾。

静下来时,想想那些有闲情的人,还应当算是我的心境最偏僻。

文学赏析此诗抒写的是淡于功名利禄,远离尘嚣世俗的闲淡之情。

诗人以潇洒之笔,写幽居之趣,意象清奇,境界高远。

全诗风格冲淡,笔致空灵。

首联就指出这位友人过的是断绝世情、远离尘嚣的隐遁生活。

世人多追求禄位,这位达人却视之轻如鸿毛。

他结庐在依林傍泉的地方,那里听不见尘世间的喧闹,又得以时时徜徉在深林流泉之间,优战游哉。

此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

中间二联具体描绘这种生活和心境:友鱼鹤,伴砚墨,品茶赋诗,老之将至而无憾。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极写幽居之趣。

这位逸人到流泉洗砚,就招得鱼儿争先恐后地吞咽着黑黑的墨水。

他点火煎茶,熏得那站在炉边的鹤来不及地避开。

生活闲散自由,心境也闲逸安宁,令诗人忘了尘世外的一切。

诗词鉴赏考点归纳文言文知识点

诗词鉴赏考点归纳文言文知识点

诗词鉴赏考点归纳文言文知识点诗词鉴赏考点归纳文言文知识点一、考查对诗意的理解对诗词大意理解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

如2008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0题:“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再如2009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考查的都是这方面的内容。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考查对语言的品味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

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意境赏析(解析版部编版)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意境赏析(解析版部编版)

2023备战年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意境赏析(解析版)一、知识点讲解常见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题思路:1.找出诗中的意象,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这一步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 同时不要只顾翻译, 语言要力求优美。

2.根据意象, 概括景物营造的意境特点, 营造了何种氛围。

这里就需要大家去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 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等。

山山整理了一些答题术语给大家, 附在文末。

3.对应意象的分类, 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里就需要用到我们之前整理的意向表啦, 要注意的是不能只答情感, 还要做适当的分析才行。

比如:“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是不完整的, 一定要分析从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思乡。

03 答题术语1.【雄、险、阔、奇】雄浑壮丽、雄奇险峻、雄浑开阔、恢弘高远、浩瀚辽阔、高远辽阔、苍凉博大、气势雄伟、情调豪迈、雄奇瑰丽。

2.【清、闲、淡、雅、静】直率、自然、幽静、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清新明丽、清净悠闲、清新淡雅。

3.【凄、孤、冷、寂、愁】凄清、凄凉、荒凉、空寂、萧索、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沉郁孤愁。

4.【悲壮】开阔苍凉、苍凉悲壮、气氛悲壮、意境深邃。

5.【迷、飘】空灵、虚幻缥缈、空灵高远、朦胧渺远。

4. 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二、(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 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三、(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 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诗歌鉴赏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考点归纳嘿,你想在诗歌鉴赏这事儿上轻松拿高分吗?那你来对地方了。

咱今儿个就好好唠唠诗歌鉴赏都考些啥。

先说说诗歌的形象吧。

这就好比你去相亲,第一眼看的就是对方的形象。

诗歌里的形象呢,有主人公形象,像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看,李白多狂放,这就是他在诗里给我们展现的主人公形象,那种自信、不羁一下子就出来了。

还有景物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构成了一幅壮阔又有些孤寂的画面形象。

那在考试的时候,经常会问你这个形象有啥特点啊,表达了诗人啥情感啊,就像问你相亲对象给你啥感觉一样。

再讲讲诗歌的语言。

这可是诗歌的“脸面”啊。

有的诗语言很直白,像白居易的诗,“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简单易懂吧,就像跟你面对面聊天似的。

但有的诗语言就很含蓄,像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锦瑟到底代表啥?思的华年又有多少故事?感觉像隔着一层纱。

考试就爱考这语言的风格,是直白还是含蓄,是华丽还是质朴,还有炼字,就像“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为啥这个字用得好?这就跟你打扮自己一样,一个恰到好处的配饰就能让你整个人光彩照人。

诗歌的表达技巧也是考点的重头戏。

这就好比厨师做菜的手艺。

修辞手法是最常见的,比喻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像银河,多形象啊。

还有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咋会溅泪呢?鸟咋会惊心呢?其实是诗人自己的情感投射啊。

除了修辞,还有表现手法呢,像借景抒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看着友人的船远去,只看到长江水,那不舍的情都在这景里了。

考试的时候,你要是能准确说出表达技巧,就像你能品出厨师做菜用了啥独特配方一样厉害。

诗歌的情感主旨那更是必考无疑的。

诗人写诗就像跟你倾诉心声。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啥情感?是对天下寒士的同情和关爱啊。

有的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单几个字,浓浓的思乡情就出来了。

诗歌鉴赏考点总结

诗歌鉴赏考点总结

诗歌鉴赏考点总结——高二期末复习【如何读懂古诗词】1.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写作缘由、题材(情感)2.注释(1)背景:生活年代背景、生活遭际背景、诗歌写作背景——帮助理解本诗情感(2)词语解释——帮助读懂本诗(3)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用典或者表达的情感3.诗歌内容(逐字逐句翻译、多角度体悟情感)(1)意象—意象特征—意境—情感(再找因为什么事而产生这样的情感)(2)抓关键词(揭示意境和情感的词句,如:空、徒、悲、愁、寂、清......)(3)抓抒情或者议论性的诗句,尤其是尾句。

(4)结合诗歌题材理解作者情感4.手法分析逐句分析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什么情感。

【总结】读懂古代诗歌的方法:“两读四泡七题材”两读——读题目、读注释;四泡——泡全诗、泡情语、泡尾部、泡意象;七题材——熟悉古诗常见的七种情感一、诗歌形象鉴赏1.人物形象概括语言手法情感形象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②银胡簶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襜:短衣。

②娖:整理。

③银胡簶:银色的箭袋,这里指箭。

④金仆姑:箭。

问: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参考示例】①诗歌塑造了一个壮志未酬的老人形象。

②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写出了诗人年少时的意气风发、豪情满怀。

下篇通过写春风不染白发,锦策换得归书,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功业未就的感慨。

③两相对比,抒发了作者对壮志未酬的感慨。

2.景物形象概括南乡子·秋暮村居[清]纳兰性德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①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注】①荧荧:灯光闪烁之貌。

元吴师道《桐庐夜泊》:“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

”问: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考点●题材内容鉴赏●语言风格鉴赏●表现手法鉴赏●诗歌意象鉴赏●诗歌意境鉴赏●诗歌发展简史●考场答题技巧许多同学把古诗鉴赏看作高考的一个难点,这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古诗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高度浓缩,现代人因离古典文化较远,自然难免对古诗产生隔离感。

然而,高考对古诗的要求是最基础的,所谓的“鉴赏”也只是要求同学们对一些已有的“定论”有所感知,并在考试中基本能用笔“复述”出来,真正要靠个人独特理解得分的几乎没有。

所以,同学们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古诗鉴赏”很快就能攻克。

如果能十分清晰地了解考点,掌握常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规范地组织鉴赏语言,攻克这个难点就更容易了。

参考书目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词典》、《宋诗鉴赏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上册唐五代北宋、下册南宋辽金)考点●诗歌分类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常用鉴赏术语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常考意境(主旨)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常考意象●综合评价鉴赏(60-80字)诗歌的题材鉴赏【题材的分类】●咏怀诗多为因一事而有感,抒写个人情怀的作品,如爱情、友情、恨别、伤情、怀远、思乡、国运、闺怨、感时等。

《诗经》中的《关雎》、乐府中的《上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李白的《玉阶怨》、杜甫的《春望》、李清照的《声声慢》。

●咏史诗是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都融进了诗人独到的历史见解,或以史咏怀,或以史诵人,或以史伤史,或以史喻今,其中要注意区分“借古讽今”和“借古喻今”不同。

内容上多为喟叹朝代兴亡更替,感慨岁月倏忽变幻、物是人非,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

左思、陶渊明、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写有咏史诗。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其中的“物”多为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鸿雁、明月、柳、菊、梅、竹、猿、雨、蝉、春分、秋月等等。

这类诗要特别注意情与景的关系,如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杜甫的《春夜喜雨》、骆宾王《在狱咏蝉》、贺知章《咏柳》、于谦的《石灰吟》等。

●田园山水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

第一个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最。

在内容上,有的仅仅就是喜爱自然美景,有的却是厌恶官场、向往高洁,有的更是表达了隐逸之志。

●边塞诗写战争的诗作自古就有,但形成边塞诗派则是在唐代。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都是写边塞诗的名家,以高适、岑参成就最高,所以边塞诗派又称高岑诗派。

内容上,主要有边塞战争、塞外风光、爱国热情、渴望建功、报国无门、国运衰微、征人思归等。

【不同题材的鉴赏】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

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

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诗歌的语言风格鉴赏【诗人风格特点】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我们应通过积累和鉴赏练习,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

了解了诗人的风格,才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风格特点】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2)平淡,也称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4)明快。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6)简洁。

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不同时代风格】《诗经·国风》――清新、自然、质朴、简约汉乐府――缘事而发(即叙事性),质朴自然。

魏晋――建安风骨,内容多取材现实,结章气势雄伟,陈词慷慨悲可,笔力遒劲,骨气奇高。

齐梁――浮靡词藻华靡,内容贫乏。

初唐(四杰)――清峻。

盛唐――雄浑阔大晚唐――伤感。

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诗经·小雅·采薇》“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琴歌》“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陆游《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李煜《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前者以自叹不谙世事艰难,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后者则以往事不堪回首,坦陈亡国的痛楚。

●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1.张继《枫桥夜泊》,通过描绘旅途中夜泊枫桥时所闻见的残月、乌啼、渔火、钟声等景色,抒发人生劳顿的惆怅,即属写景抒情;2.杜甫《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通过概括、叙述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表示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即属叙事抒情;3.李清照《武陵春》中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等则属通过描绘人物的言行举动来展示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在上述三种方法中,写景抒情最为常见。

清人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王国维甚至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人间词话》) 可见写景与抒情二者的密切关系。

●借景抒情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友人已不在视野内,但眼前缓缓流淌的江水,仍使诗人仿佛看到了友人渐行渐远的身影。

情之绵绵,意之切切,尽在哪里――水中。

李商隐《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涨秋池”,即是抓住秋雨的特征以借景抒情。

一则,秋雨之绵绵不断,犹如作者因归期未卜而引起的愁思绵绵不尽;二则,秋雨之淅淅沥沥,渐积渐多,竟至涨满水池,又如同作者心中的仕途辛酸、羁旅劳苦、思乡怀内等诸般愁绪纷纷扬扬、渐滋渐生、以至充溢胸腔。

这句诗亦景亦情,意与象融为一体,“秋雨”即成意象。

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