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技术文件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4、监测方法及要求-6-5、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7-6、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8-7、路基工程沉降评估-11-8、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12-9、本施工段沉降观测范围-13-附表-14-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5)《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6)娄底至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设计文件;(7)铁道部有关规定。
2、工程概况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3.1观测断面设置原则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间距50m设置一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软土及松软土和岩溶及采空区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30m左右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100m。
3.2观测点设置原则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偏差不超过土5cm。
沉降监测桩:采用C15混凝土圆桩(直径80mm)。
其中埋设直径16mm钢筋一根,桩长0.8m~l.0m,埋入一定深度,确保稳固和测量的需要。
完成埋设后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桥梁沉降观测规范
桥梁沉降观测规范篇一: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1、一般规定(1)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梁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基础沉降、梁体变形等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2)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
(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
(4)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核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2、桥梁变形控制标准(1)梁部梁部变形以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轨道铺设后,无砟桥面梁的徐变上拱值不宜大于10mm。
(2)桥梁墩台桥梁墩台基础的工后沉降量不应超过下列允许值:墩台均匀沉降量(无砟轨道):≤20mm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无砟轨道):≤5mm对于高速铁路,控制桥涵沉降,主要是工后沉降,计算工后沉降的值,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偏差很大。
因此有必要进行实测验证,积累观测数据。
(3)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的地基为压缩性土地层时,应计算其沉降,铺设无砟轨道时,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相应地段路基的控制标准。
3、变形观测方案(1)观测点布置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
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连续梁的一联根据联长的大小设置18~28个观测标;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工图纸规定设置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观测标具体埋设原则如下:1)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
桥墩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31.1工程概述31.2编制依据42沉降观测根本要求42.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42.2观测目的52.3观测围52.4沉降观测测设要求53沉降变形观测点布置及观测频次53.1观测点的布置53.2观测频次84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84.1水准点的布设84.2工作基点布设85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95.1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105.2观测精度115.3沉降观测实施要求116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及管理126.1一般要求126.2资料整理136.3提交资料137质量保证措施137.1仪器的质量控制137.2观测阶段质量控制137.3质量保证体系138保护措施和制度148.1水准基点及工作基点148.2监测点及元器件的标识、保护148.3保护奖罚措施141 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走马垃圾二次转运站位于九龙坡区走马镇,本工程主要由成渝高速公路主线〔变速车道〕、新建A匝道、新建B匝道、改建C匝道、改建D匝道、改建F 匝道、新建进场道路、还建道路构成,工作容有:道路、桥梁、岩土、交通平安、照明、收费场站、排水等。
A匝道桥上部构造采用2x〔28+29+28〕+〔29+2x30〕+〔3x30〕=349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单幅设置。
箱梁采用斜腹板单箱单室截面,箱梁梁高1.7米。
箱梁顶部标准宽度9米,箱梁底部宽度4.875米;0*台至A2*墩箱梁顶部宽度由9.257米向9米渐变,箱梁底部宽度由5.131米向4.875米渐变,翼缘悬臂1.75米,顶板厚0.28米、底板厚0.25米,跨中腹板厚0.5米,端部腹板厚0.8米。
桥台均采用重力式桥台,根底为桩扩大根底,桩基嵌入中风化岩层深度不得小于3倍桩径。
桥墩采用花瓶墩接承台形式,花瓶墩厚度分别为2.0、2.5米,根底为嵌岩桩。
1*、2*、10*、11*采用单排2Φ2.0m钻孔灌注桩,上接四边型承台,上接2米的花瓶墩;8*、9*墩采用双排2Φ2.0m钻孔灌注桩,上接四边型承台,上接2.0米的花瓶墩;3*、4*、5*、6*、7*墩采用双排2Φ2.0m钻孔灌注桩,上接四边型承台,上接2.5米的花瓶墩。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本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本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2)1.3 施工流程概述 (3)二、沉降观测点布设 (4)2.1 基础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要求 (6)2.2 沉降观测点的类型及选择 (7)2.3 布设位置的确定方法 (8)2.4 观测点的固定与保护 (9)三、沉降观测周期与频率 (10)3.1 初期观测周期与频率 (11)3.2 定期观测周期与频率 (12)3.3 特殊情况下的观测安排 (13)四、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14)4.1 数据采集与记录要求 (15)4.2 数据处理方法 (16)4.3 沉降量分析与评估 (17)4.4 变形趋势预测与预警 (17)五、沉降观测设备与工具 (18)5.1 观测仪器选型原则 (20)5.2 设备安装与调试 (20)5.3 设备维护与保养 (21)六、沉降观测施工组织与管理 (23)6.1 施工团队组建 (24)6.2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 (25)6.3 施工质量监控体系建立 (26)6.4 安全防护措施 (27)七、沉降观测施工安全与环保 (28)7.1 施工现场安全规定 (29)7.2 环保要求与措施 (30)7.3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31)八、沉降观测施工总结与评估 (32)8.1 施工成果总结 (33)8.2 成效评估方法 (35)8.3 改进措施与建议 (35)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各类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确保建筑安全、预防工程事故的关键环节,也是评价建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沉降观测,我们能够及时掌握建筑物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为科学决策、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特制定本次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以指导本次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方案遵循安全第质量至上的原则,注重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力求实现沉降观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地基沉降变形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施工前准备1. 测点设置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合理设置观测测点,测点的选取应考虑到工程的重要部位、地基状况以及可能出现沉降的区域。
测点设置应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2. 仪器校准在开始观测前,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观测方法1. 采用全站仪观测沉降观测常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水平、垂直测量,同时具有数据记录和实时监测功能。
2. 定期观测沉降观测应定期进行,通常可以选择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以监测沉降变形的趋势和速率。
四、数据处理1. 数据录入观测得到的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中,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等方法,评估地基沉降变形的情况,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五、结果展示1. 数据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详细的数据报告,将沉降观测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工程人员。
2. 常规汇总定期对观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常规的沉降观测报告,以便于工程管理和决策。
六、总结与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可以及时监测地基沉降变形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细化施工方案,并不断优化观测方法,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路基沉降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一.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TB10601-2009)二.路基沉降观测断面设置原则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根据沉降控制要求、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并结合施工工期确定,同时还需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2)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3)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三.路基沉降观测点设置原则(1)各部位观测点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2)路基沉降监测分为: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和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
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包括:在路基底部预埋一个单点数码沉降计及路基面沉降监测桩,或一个剖面沉降检测管;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只有路基面设置沉降监测桩。
①正线路堤地段,一般每100m设一个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中间50m 一个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
过渡地段监测断面需加密。
一般桥路过渡段,在距台尾5m处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1m、20m、30m等处各设一个一般的沉降观测断面。
涵洞等横向构筑物,在涵洞一侧(最好在填土较高一侧)5m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
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除按过渡段及距离确定外,还应选择路基较高,或加固较深的断面。
②正线路堑地段,及地质条件简单且路堤不高时,每50m 设置一个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要求
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的职能。
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可以对施工过程等问题起到预报作用,及时做出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的应变决定。
一、相关规范及规范性文件要求经建设部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国家标准,自 2008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
其中,第 5.3.43 1) 7.1.7、(、7.5.6、 10.1.10 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为行业标准,自 2008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
其中,第 3.0.1、3.0.11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同时废止。
此外,经江苏省建设厅审定,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6-2006)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于 2006 年 6月 1 日起实施,是目前省内建筑物沉降观测参考的主要规范依据。
二、沉降观测的对象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 3.0.1 条(强条)及昆建协字(2008)第 11 号文要求,下列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需进行沉降观测: 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C、加层、扩建建筑物; D、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地下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E、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F、创优工程。
在此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第 3.0.1 条作如下定义:6若工程明显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的建筑物(如地基条件较好的.层住宅楼等),就不需要沉降观测(创优工程除外)。
若不能确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或者有疑问,就请设计单位明确是否需要沉降观测,并请书面答复或者写入图纸会审记录中。
工程沉降观测方案内容
工程沉降观测方案内容一、背景概述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地下工程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对地下土体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地下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对周边地表和地下土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包括地表沉降。
因此,对地下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后的地面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与分析,对评估工程稳定性、保护周边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工程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讨论,旨在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二、目的和意义1. 目的:通过对地下工程周边地面沉降的监测,实时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土体的变形规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地下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2. 意义:地下工程的施工不仅影响地下土体的稳定性,还可能对周边建筑、交通等造成危害。
因此,通过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可以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地下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三、观测原理地下工程施工所导致的地表沉降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工程施工方式、地下土体的特性、地下水位变化等。
因此,地面沉降观测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土体变形监测:通过监测地下土体的应力、应变等变化情况,实时掌握地下土体的变形状态。
2.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地下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因此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可以为地面沉降提供重要的依据。
3. 工程施工监测: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挖掘、覆土等工序,以及相关施工设备对地面的荷载影响。
四、观测方案设计1. 观测点设置: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地下土体的特性,设置监测点位,一般包括地表沉降观测点和地下土体变形监测点。
地表沉降观测点应覆盖整个施工区域,以全面监测地面沉降的情况;地下土体变形监测点应根据地下土体的变形特性进行设置,一般应考虑到工程的主要荷载方向。
2. 观测参数:地面沉降观测的参数一般包括沉降量、变形速率等;地下土体变形监测的参数一般包括土体应力、应变等。
此外,还需监测周边建筑物的倾斜情况,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篇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XX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XX5、本工程施工图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建设单位:XX第一人民医院设计单位:XX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XX公司监理单位:XX公司施工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3.1.观测目的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设在房屋周边各大角,长边增设观测点,观测点数不少于6点。
为了便于观测,沉降观测点布置于通视好的墙上,以减小搬动仪器的次数而造成的误差叠加。
沉降观测点置于相对标高+0.700处,以便观测方便。
观测点采用20钢筋制作,采用后植筋锚固方式埋入结构柱内,为了保证观测点牢固性,埋入深度不小于100,外露部分长度为60,上端焊圆形铁球以便观测,并涂上防腐漆,如右图所示。
根据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中铁五局沪昆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HKJX-2标项目二分部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编制:复核:审核:批准:二零一一年六月1 总则 (1)2 组织机构 (1)3 仪器设备配置 (4)4 沉降变形观测 (5)5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2)6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21)7 文件管理 (30)8 保证措施 (37)1.1 新建沪昆客专江西段采用无砟轨道结构形式,要求线下工程工后沉降必须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需要,而沉降观测及其分析评估作为判定线下工程工后沉降是否达到设计预期值的唯一依据,是决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的关键。
要做好线下工程工后沉降的预测,就必须对线下工程进行精确、系统的沉降变形观测,并对观测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1.2 为满足沪昆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我部管段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沉降观测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及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细则。
1.3 本细则适用于沪昆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我部管段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
2 组织机构2.1 组织机构项目分部成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组,设组长、副组长、组员、技术负责人、资料员、观测小组。
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罗成江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练东海任常务副组长,项目副总工程师兼工程部长沈志任副组长,各架子队队长、技术主管昌天云、米晓华、周尚华、潘金、许海、颜林、雷小平、缑宝峰任组员,工程部工程师王敏任技术负责人,资料员待定;各架子队根据工程进展成立1~3个沉降观测小组,在后续施工中,根据工程进度相应增减观测小组数量,实行动态管理。
每小组3~4人,其中小组长1人,组员2 ~3人。
经理部另成立连续梁施工专门监控测量小组6人,其中测量4人,计算2人。
2.2 工作职责2.2.1 观测组组长职责2.2.1.1 负责组织制订本部管段的沉降观测管理制度;2.2.1.2 对各架子队之间的接口进行协调,必要时对沉降观测任务根据观测断面密度及地形起伏进行划分;2.2.1.3 督促工程部给观测小组配齐配足相应的观测设备;督促综合部给各架子队配足沉降观测人员、给观测小组配足相应的交通工具,确保观测工作快速有序地进行;2.2.1.4 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沉降观测各项工作;2.2.1.5 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分析评价会议,分析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并对最终结果负责。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项目沉降观测方案编制人:_____________ 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观测目的 (1)三、观测依据 (1)四、主要技术指标 (1)五、观测范围及项目 (2)六、观测仪器设备及人员 (2)七、观测要求及点位布设 (3)八、观测方法 (5)九、观测频率 (5)十、所需要的配合工作 (6)十一、基准点及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6)十二、安全文明施测 (6)附录A、单位资质概况 (9)附录B、观测单位人员证书 (9)附录C、仪器设备计量校准证书 (9)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项目2、建设地点:**3、建筑物概况:4、结构使用年限:5、建设单位:**6、设计单位:**二、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和工作情况,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数据,以便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使各方能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三、观测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5、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四、主要技术指标1、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规定和设计、施工文件要求,变形观测的观测精度定为二级,即变形观测点的观测精度:沉降观测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2、观测网的观测限差表4.1 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表4.2 水准测量的仪器型号和标尺的类型表4.3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m)注:1在室内作业时,视线高度不受本表的限制;2当采用光学水准仪时,观测要求应满足表中各项要求。
沉降观测计划
沉降观测计划沉降观测是指对地面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的工作。
沉降观测通常用于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对于保障工程安全和预防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介绍沉降观测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计划编制。
1.确定观测区域,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区域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区域、地质灾害易发区或环境敏感区域等。
2.制定观测方案,根据观测区域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包括观测点的设置、观测频次、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3.确定观测参数,确定需要观测的参数,包括沉降速率、沉降量、沉降变形等指标,以及观测的时间范围和精度要求。
二、实施方法。
1.观测点设置,根据观测区域的特点和要求,合理设置观测点,保证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观测方法,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包括地面测量、卫星遥感、地下水位监测等,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处理,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三、注意事项。
1.安全防护,在进行沉降观测时,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确保观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定期维护,对观测设备和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数据保存,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完整的保存和备份,以备日后分析和应用。
通过以上沉降观测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可以有效监测和记录观测区域的沉降情况,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观测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关于加强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通知(doc 31页)
关于加强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通知(doc 31页)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文件皖建质安〔2009〕13号关于加强对在建工程沉降观测的紧急通知各市工程质量监督站:6月27日上午,上海市一栋13层在建工程整体倾覆,根据相关报道,我们初步分析该工程整体倾覆可能与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有关。
为了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请你们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对在建工程的沉降观测,并组织力量,对以下几类工程进行重点巡查:1、周边有深基坑、沟槽等开挖施工的工程;2、地基土受到扰动,易产生滑移的工程;3、地质条件复杂,因强降雨容易造成地基承载力下降的工程。
如观测结果超出相关规范标准规定,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并及时向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和我站报告。
特此通知。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九日进一步加强马鞍山市建筑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管理的通知2010年04月22日各建设、勘查、设计、检测、施工、监理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在施工及使用期间和深基坑工程施工期间周围地面及建(构)筑物的沉降(变形)等的监控,准确反映建筑工程的沉降及重要结构的变形情况,确保我市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购买考试用书、《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等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对我市建筑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作如下规定:一、下列建筑工程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沉降(变形)观测: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2、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3、基础工程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后经加固处理的工程和加层、扩建的工程;4、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5、需要积累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建筑;6、地基复杂、建筑结构复杂或荷载不对称且活荷载变动较大的工程;7、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10层以上建筑;8、基础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建筑;9、设计要求进行建筑沉降观测的建筑;10、开挖深度大于5米(含5米)的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有可能影响周围建(构)筑物、住宅或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安全的深基坑工程等建筑工程项目均应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沉降观测的目的及意义 (2)三、方案的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2)四、高程系统及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2)五、作业方法及注意事项 (4)六、观测周期 (5)七、观测报警值 (6)八、委托单位应提供的资料 (6)九、成果资料提交 (6)十、人员组织情况 (7)十一、拟投入本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清单 (7)十二、观测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 (7)十三、质量保证体系 (7)十四、附图 (10)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该项目位于XX路北侧, XX以西,总建筑面积69523平米。
该项目建筑物拟建场地地势总体比较平坦,土质松软,含水量较高,对建筑物的基础处理不利。
根据天津市建质安管[1999]529号文件的规定,须对本项目工程进行房屋沉降监测工作。
二、沉降观测的目的及意义沉降观测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主体结构进行沉降观测,确切反映建筑物的实际沉降程度和沉降趋势。
沉降观测的意义:①在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控制,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为建设单位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为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者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②在检查、处理有关的工程质量事故中,作为正确分析与判断的依据。
③验证有关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结构设计的理论及设计参数,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三、方案的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天津市加强建筑工程变形观测控制的规定》(建质安管[1999]529号)。
四、高程系统及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高程系统:采用独立高程系统。
2、基准点布设本工程观测精度高、工期长,为观测出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微小沉降变化,根据国家颁发的《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中的有关技术要求,以建委(建质安管[1999]529号)文件规定作为参考,宜在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布设三个稳定牢固、能长期保存、且从理论上讲完全没有沉降变化的基准点,具体埋设过程根据现场情况设置在已沉降稳定的埋石上或已沉降稳定的建筑物上,具体作业过程中按规范要求进行,需注意地下管线安全。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东莞市美盈森一期建设工程三号厂房主体沉降观测技术方案广东省东莞地质工程勘察院2017年01月东莞市美盈森一期建设工程三号厂房主体沉降观测技术方案广东省东莞地质工程勘察院2017年01月东莞市美盈森一期建设工程三号厂房主体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概述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测定建筑物本身的沉降量及沉降差,以了解建筑物施工阶段不同时期的沉降情况和基础桩的稳定程度。
为设计和施工部门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安全施工,杜绝隐患的目的。
本项目位于东莞市桥头镇,高为地上8层。
为检测该项目工程质量、保证该项目主体在施工及营运期间的安全,东莞市美盈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进行该项目的主体沉降观测。
我公司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东莞市美盈森一期建设工程三号厂房平面布置图》制定本技术方案。
二、沉降观测的技术标准沉降观测执行如下标准:1、《关于对建筑物进行垂直观测和沉降观测的规定》(东建字[1994]0860号);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三、观测实施1、基准点的设置基准点是检验和直接测定观测点的依据,要求其点位在整个观测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且设点离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为了便于校核、验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共布置基准点3个。
为确保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在设计标定的3个基准点位置埋设基准点。
编号分别为BM1、BM2、BM3。
埋设前要对埋设场地进行实地核查,了解地下土层条件和地下管线情况,避开施工材料堆场,施工运输道路、水坑及施工机械振动干扰,确保水准基点的稳定。
四、沉降观测点埋设观测点是固定在拟建筑物上的测量标志,埋设位置应保证施工期间和建筑物竣工后一段时期内能顺利,并能正确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加强建筑物沉降观测管理的通知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加强建筑物沉降观测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6.04.08•【字号】鄂建办[2016]95号•【施行日期】2016.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加强建筑物沉降观测管理的通知鄂建办〔2016〕95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建委:为加强建筑物沉降观测(以下简称沉降观测)管理,充分发挥沉降观测对工程结构安全的保障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结合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凡在我省从事沉降观测活动,必须具备省住建厅或省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
设计单位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等技术标准、规范,结合工程特点,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明确沉降观测点设置、观测频次和作业方法等具体要求。
建设单位应将沉降观测工作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
二、沉降观测单位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制定沉降观测方案,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批后开展工作,出具的沉降观测成果应及时、准确、客观。
沉降观测单位应加强从业人员管理,规范检测行为,对沉降观测质量负责。
三、各地要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和招标代理市场的通知》(鄂建文〔2015〕77号),依法依规加强检测管理,不得搞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不得采取行政措施干涉检测市场。
要加强沉降观测监管,严厉打击虚假检测行为。
质量监督机构在日常监督时,要重点抽查沉降观测资料,对建筑地基变形异常的,应督促相关单位迅速调查处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2016年4月8日。
东北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东北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述本次沉降观测的对象为东北地区的某高层建筑。
该建筑高度较高,结构复杂,对其进行沉降观测至关重要。
建筑位于_____,占地面积为_____,总建筑面积为_____。
二、沉降观测的目的通过对该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及时掌握其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为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控制以及后续的使用维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具体包括:1、验证建筑基础设计的合理性,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2、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初期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沉降,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的竣工验收提供重要的技术资料。
三、沉降观测的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该高层建筑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四、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要求采用高精度的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观测。
水准仪的精度应不低于DS1 级,水准尺应使用铟钢尺。
观测前应对仪器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校正,确保仪器的性能良好。
2、观测点的布设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荷载分布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设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应布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 10 15m 处或每隔 2 3 根柱基上。
同时,在建筑物的内部承重墙或柱子上也应适当布设观测点。
观测点的标志应牢固、明显,便于观测和保护。
3、观测周期在建筑物施工期间,从基础施工完成开始观测,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主体结构封顶后,每两个月观测一次;竣工后的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当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或遇到特殊情况(如地震、暴雨等)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4、观测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的精度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即基辅分划读数之差不大于 05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不大于07mm,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大于±10√nmm(n 为测站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觀測施工方案編制:複核:審核:審批:目录1.编制依据 (2)2.工程概况 (3)3.沉降监测工艺简介 (3)4.沉降监测工艺流程 (4)5.监测断面的设置 (4)5.1路基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桥涵工程 (11)5.3过渡段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沉降监测 (14)6.1一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14)6.3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15)6.4各种地段沉降变形观测 (16)6.5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18)6.6沉降观测的频次 (18)6.7观测点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22)7.1一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资料整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提交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沉降觀測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號(2)《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鐵建設[2006]189號(3)《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範》(TB10101—99)(4)《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範》(GB12897—91)(5)京滬高速鐵路工程設計檔(6)《京滬高速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實施細則》2008年10月2.工程概況中鐵四局承建滬寧城際鐵路工程站前第一標段,正線里程DK0+000~DK43+500段,共分八個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观测技术文件2011年02月 18日
目录
1 总则
2 沉降观测技术依据
3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4 施工阶段沉降观测频率及工作量
5 后续观测
6 主要工程量表
7 成果整理及资料提交
8 质量检查及验收
9 其它要求
1 总则
本技术设计书的适用范围仅限于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2 沉降观测技术依据
本工程沉降观测的技术依据如下:
1)《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L/T5001—2004)。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3)《工厂建设测量手册》。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6)设计院提交沉降观测图纸,
3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基准网的布设
本工程沉降观测基准网点布设在沉降影响区之外,便于长期保存且位置稳定,本工程沉降观测基准网由三个基准点组成,精度为一等水准。
沉降观测基准点须通过广东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验收,并获得验收报告。
基准网应作定期稳定性检验。
沉降观测基准网点的标志采用深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用钻机钻至基岩。
基准网点须设不锈钢围栏,尺寸为50cm*50cm,高0.8米,且有36cm*50cm,厚2mm不锈钢材质点位标志牌,标志牌上标注高程数据及“测量基点,注意保护”字样,点位区域用砼硬化70cm*70cm,厚度20cm,点位做法要求美观,满足本工程创优要求。
基准网点标志如下图
沉降观测基准网的稳定性检验
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两个月进行首次稳定性检验,后间隔6个月进行稳定性检验。
工作基点的布设
本工程沉降观测工作基点选用方格网点高程标志,根据观测需要,可增加部分工作基点,宜设在靠近沉降观测点的稳定位置。
现有方格网点高程标志六个,另二个二级导线点高程标志二个,共8个作为沉降观测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联测精度为二等水准。
4 施工阶段沉降观测频率及工作量
沉降观测工作量:
因施工图纸未最终定稿,沉降观测点暂按160个,观测次数按10次考虑,观测精度为二等水准。
个别部位点位观测次数会超10次,工作量计算按点/次计算。
观测周期
施工阶段观测的频率根据相关规范确定,投标单位应依据有关的规程规范要求进行沉降
观测技术方案设计,沉降观测工作量以变形观测技术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书为准。
且必须满足下列要求:从基础施工完毕后(达0米)开始观测,建交至移交生产每月测量一次。
除此以外,主厂房、汽轮机基础、烟囱在机组168试运行前、后各观测一次。
并满足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次数不少于4次,以便得出荷重与沉降的关系。
根据具体不同建筑物施工特点,除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同时还要按以下要求进行观测:
4.2.1主厂房:
每建成一层观测一次;
主厂房排架大件安装、桁车安装前后进行观测。
4.2.2锅炉
锅炉吊装第一层开始观测第一次;
每吊装一层观测一次;
增加锅炉构架承重前的观测;
增加锅炉水压试验前、中、后各观测一次;
4.2.3汽轮机
土建完工后观测第一次;
汽轮机安装前后各观测一次;
168运行前后各观测一次、汽轮机扣盖后增加观测一次;
4.2. 4烟囱
每升高20m观测一次。
4.2. 5 主变
安装前后各观测一次。
168运行至正式投产中间停电间隙各观测一次。
5 后续观测
烟囱变形观测观测周期的确定
具体时间为:主体竣工后观测第一次,168运行前、后各一次,其余每三月观测一次。
其它区域观测要求
建筑物竣工后第一年观测五次。
从竣工后第二年及后续观测不在本合同考虑。
7成果整理及资料提交
本工程为创优工程,成果整理及资料提交必须满足本工程创优要求。
成果整理
7.1.1沉降观测在完成记录检查、平差计算和处理分析后,应按如下规定进行成果整理:
a)观测记录内容应完整、齐全;
b)平差计算过程及成果、图表和各种检验、分析资料应完整清晰;
c)使用图式符号应规格统一,注记清楚,统一采用电力类表格。
7.1.2沉降观测的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及技术成果均应有有关责任人签字,技术成果应加盖成果章,代表出具成果资格。
7.1.3沉降观测全部完成或委托方有需要时,应提交下列综合成果:
a)技术设计书或施测方案;
b)沉降观测的平面布置图;
c)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点分布平面图;
d)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e)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
f) 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及成果表;
g)反映变形过程图表(要求采用电力表格,表见《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L/T5001—2004)附录O及附录P)。
h)技术报告书
7.1.4技术报告要求
沉降观测测量技术报告内容应真实,完整,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文理通顺,结论明确,包括如下内容:
a)项目概况,包括项目来源、观测目的和要求,测区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项目完成起止时间,实际布设和测定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点数和观测次数,项目测量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核审定人等;
b)作业过程及技术方法。
包括沉降观测作业依据的技术标准,项目技术设计或施测方案的技术变更情况,采用的仪器设备及其检校情况,基准点及观测点的标志及其布设情况,沉降观测精度级别,作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沉降观测各周期观测时间等;
c)成果精度统计及质量检验结果;
d)沉降观测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异常和作业中发生的特殊情况等;
e)沉降观测分析的基本结论与建议;
f)提交的成果清单;
g)附图附表等。
8质量检查及验收
沉降观测单位应对沉降观测项目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8.1.1对于所有沉降观测记录和计算、分析结果,应进行两级检查
8.1.2所提交沉降观测阶段性成果和综合成果,应在两级检查基础上进行验收。
提交结果必须为验收合格的成果。
8.1.3检查验收应形成记录,并进行归档。
质量验收依据下列规定进行:
8.2.1沉降观测合同
8.2.2技术设计书或施测方案
8.2.3依据的技术标准和国家政策法规;
8.2.4测量单位质量管理文件。
质量检查验收应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价,包括下列主要方面:
8.3.1执行技术设计书或施测方案及技术标准、政策法规情况;
8.3.2使用仪器设备及其检定情况;
8.3.3记录和计算所用软件系统情况;
8.3.4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布设及标石、标志情况;
8.3.5实际观测情况,包括观测周期、观测方法和操作程序的正确性等。
8.3.6基准点稳定性检测与分析情况;
8.3.7观测限差和精度统计情况;
8.3.8记录的完整准确性及记录项目的齐全性;
8.3.9观测数据的各项改正情况;
8.3.10计算过程正确性、资料整理的完整性、精度统计和质量评定的合理性;
8.3.11沉降观测成果分析的合理性;
8.3.12提交成果的正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数据的符合性情况;
8.3.13技术报告书内容的完整性、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结论的可靠性及等。
8.3.14成果签署的完整性和符合性情况等。
9其它要求
首次沉降观测应取两次平均值,即首次观测应观测两次,取平均值为该点的起算数据。
沉降观测曲线绘制参照电力行业标准执行。
每期观测后应于24小时内提交观测成果及技术报告,如遇异常应及时通知业主及相关参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