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理基础知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理基础知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研究物质、能量与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基础知识力指的是掌握了物理学基本概念、定律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本文将探讨物理基础知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在探究物理基础知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
在物理学中,运动可以分为平动、旋转和振动三种基本形式。
平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具有位移的运动,例如人在行走过程中的平动;旋转是指物体围绕某个轴心旋转的运动,例如地球的自转;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往复的运动,例如钟摆的振动。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本质。
二、物理基础知识力与运动的关系1. 运动定律的应用物理学中有许多经典的运动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掌握了这些定律,我们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例如,当我们分析一个物体自由落体的运动时,可以运用牛顿的运动定律来求得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轨迹。
因此,物理基础知识力为我们理解和描述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2. 物理实验与运动现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来验证理论模型。
在研究运动相关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物理实验来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
物理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运动的规律和特性,从而提高我们对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3. 数学与运动的描述物理学中运动的描述往往依赖于数学模型。
数学作为物理学的工具,可以用来描述和计算各种运动规律,例如运动速度、加速度、距离等。
通过数学的运算和推导,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变化规律。
因此,数学是支撑物理基础知识力与运动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
4. 运动的应用与创新物理学的研究不仅关注对运动规律的深入理解,还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中,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力和运动的关系
4,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 D ) ,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静止的物体有惯性, 静止的物体有惯性 B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C物体不受外力是有惯性,受到外力就没有惯性 物体不受外力是有惯性, 物体不受外力是有惯性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丢有惯性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丢有惯性 5,判断:在匀速行驶的一辆小车内,竖直向上 ,判断:在匀速行驶的一辆小车内, 抛出一小球,有人说:小球会落到人的后方, 抛出一小球,有人说:小球会落到人的后方,因 为在这一段时间内, 为在这一段时间内,火车已经向前运动了一段距 离了,你觉得他的说法正确吗?那么什么情况下, 离了,你觉得他的说法正确吗?那么什么情况下, 小球会落到人的后方? 小球会落到人的后方?
A B
1,拉动小车后,水和小车都处于 运动 状态 ,拉动小车后,水和小车都处于________状态 2,当小车撞上木条 后,小车被迫 静止 了, ,当小车撞上木条B后 小车被迫________了 而盘里的水因为要保持_______, 向前 而盘里的水因为要保持 运动 ,而________洒出 洒出 3,液体也具有惯性 ,
6,一架匀速飞行的轰炸机,假设你是飞行员, ,一架匀速飞行的轰炸机,假设你是飞行员, 为了能击中目标,投弹应在( 为了能击中目标,投弹应在( B ) A目标的正上方 目标的正上方 C飞抵目标之后 飞抵目标之后 B飞抵目标之前 飞抵目标之前 D随时都可以 随时都可以
7,桌子上固定有一个瓶 , 瓶子内装水。 子。瓶子内装水。但还 有一个气泡,如果, 有一个气泡,如果,我 用力推桌子向右移动那 么,水泡将往那个方向 移动? 移动?
嘴 吹气
1实验现象,近处的纸片被吹动,接着远 实验现象,近处的纸片被吹动, 实验现象 处的纸片也被吹动了 2该实验反映了,人虽然停止了吹气。但 该实验反映了, 该实验反映了 人虽然停止了吹气。 被吹动的空气不会立即停止运动, 被吹动的空气不会立即停止运动,由于惯 性它将继续向前运动 3该实验说明了,气体也具有惯性 该实验说明了, 该实验说明了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梳理第1节牛顿第一定理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意义:(1)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二、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做惯性定律。
2.特点:(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外界强加给它的;(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惯性的“三性”4.惯性的具体表现形式(1)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运动。
(2)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物体的惯性越大,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思路:本实验有三个需要测量的量:物体的质量M 、物体所受的作用力F 和物体的加速度a 。
测出它们的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质量M :用天平测量。
(2)测量物体的加速度a方案一: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小车的加速度a 。
“逐差法”求解加速度:Δx =aT 2,x m -x n =(m -n )aT 2(m >n )方案二:让两个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由x =12at 2知x 1x 2=a 1a 2,把测量加速度转换成测量位移。
(3)测物体受到的拉力F方案一:用阻力补偿法补偿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他阻力,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等于槽码的总重力。
阻力补偿后,绳的拉力F 为小车所受合外力,绳的拉力F =mg 须满足m≪M 的条件,其中m 为槽码质量,M 为小车质量。
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根据牛顿定律,物体将会产生加速度,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也越大,速度变化也越快。
同时,物体的惯性也会对运动状态起到影响,即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力和运动是相互作用的,没有力就没有运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过运用牛顿力学、动力学等理论和公式来描述和计算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运动和力之间有哪些关系
运动和力之间有哪些关系知识点: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一、概念解析1.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运动。
2.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三、运动的类型1.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为直线。
2.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
3.匀速运动: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4.变速运动:物体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的运动的统称。
四、力的作用1.启动运动: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开始运动。
2.改变运动状态:物体运动过程中,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或者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3.停止运动: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速度减小直至为零,停止运动。
五、常见的力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4.拉力:物体间由于拉伸而产生的力。
5.推力:物体间由于推动而产生的力。
六、运动和力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交通工具: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离不开发动机产生的动力。
2.体育竞技: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通过肌肉力量来克服重力和摩擦力,从而完成各种动作。
3.航空航天:火箭升空时,喷射燃料产生推力,克服地球引力,实现飞行。
综上所述,运动和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掌握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受到一个恒定的力的作用下,经过5秒后速度达到20m/s,这个力的大小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到力的计算公式:F = m * a。
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报告
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报告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报告引言:运动和力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一: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小球和一个斜面,将小球放在斜面上。
2. 逐渐增加施加在小球上的力的大小,记录小球的运动情况,包括滚动的速度、滚动的距离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施加在小球上的力较小时,小球的滚动速度较慢,滚动距离较短;而当施加的力逐渐增大时,小球的滚动速度也随之增加,滚动距离也相应增加。
这表明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
力越大,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距离也越大。
实验二: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方向,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探究力的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小车和一条直线轨道,将小车放在轨道上。
2. 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施加力,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包括前进、后退、左移、右移的距离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施加在小车上的力的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一致时,小车会向前或向后运动;而当施加的力的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垂直时,小车会向左或向右运动。
这表明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力的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方向。
实验三: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情况,探究力的大小对物体的加速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滑轮和一根绳子,将绳子固定在滑轮上,并将另一端绑在一个物体上。
2. 逐渐增加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记录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较小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小;而当施加的力逐渐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也随之增大。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和运动的关系
【二、伽利略理想实验】
1、斜面实验:让静止的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冲上第二 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当第二个 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2、推理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理论意义: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 即采用“事实基础+抽象思维+科学推论”的方法推翻了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初步揭示了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 (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知识点——力和运动的关 系
力和运动的关系
【一、力与运动关系的几种看法】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000年前古希腊):——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一切运动物体终将归于静止。 【说明】科学来源于实际。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常常从经验出发, 经过简单思考来探究自然规律。这种经验结论是否科学、是否是真理,必须 经过实践的检验。因为事物的本质有时会被掩盖在表面现象中。
力和运动的关系
【解析】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 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它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 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 律。故选B、D。
【答案】 BD
2、伽利略的观点(17世纪意大利):——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物 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说明】伽利略构想的理想实验(又称假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把实 验与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 发展。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已知物体的受 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运动 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动力学问题中经常出现对运动状态的不同的描 述,(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等)。如何利用题中给出的运动情况 来解决动力学问题,就必清楚力与运动的关 系。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 二、运动的描述: 动、匀减速直线运动) 对应的力学特征: 合力恒定且与速度共线
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 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 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如图所示,水平的木板B托着木块A一起在竖直平 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从水平位置a沿逆时针方向 运动到最高点b的过程中( BD ) A.B对A的支持力越来越大 B.B对A的支持力越来越小 C.B对A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D.B对A的摩擦力越来越小
如图示,一圆盘可绕一通过圆心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 盘上放一块橡皮,橡皮块随圆盘一起转动(俯视为逆时针转动)。 某段时间圆盘转速不断增大,但橡皮块仍相对圆盘静止,在这段 时间内,关于橡皮块所受合力F的方向的四种表示(俯视图)中, 正确的是( )
受力特征 合力恒定且与速度不共线
加速曲线运动、减速曲线运动的判断 加速曲线运动 合力方向与速度夹角为锐角 减速曲线运动 合力方向与速度夹角为钝角
14.开口向上的半球形曲面的截面如图所示,直径 AB水平。一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曲面内A点以 某一速率开始下滑,曲面内各处动摩擦因数不同, 因摩擦作用物块下滑过程速率保持不变。在物块 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为零 B.物块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化 C.滑到最低点C时,物块所受支持力最大 D.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逐渐变小 六、运动的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对应的力学特征: 径向方向: 合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切向方向: 合力为零
力与运动关系-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力与运动关系一、知识点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单位为牛顿(N)。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
5.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6.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m g。
7.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
10.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11.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同向求和,方向同二力;异向求差,方向同大力。
12.二力平衡:同体、共线、反向、等值。
二、例题精讲【例1】★(2014•苏州)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作用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维持物体运动D.铅球落地后将地面砸了个坑,说明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所以,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2)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之为惯性;(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解答:解:A、用手击排球,手对球施加力,排球飞走了;同时手感到疼,说明排球对手也施加了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作用.故B错误;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D、铅球落地时将地面砸出了一个小坑,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地面受力发生了形变,而不是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故D错误.故选A.【例2】★(2014•岳阳)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考点:力的三要素.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解答:解:用手推矿泉水瓶的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使矿泉水瓶发生了不同的运动情况,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例3】★★(2014•无锡)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考点:重力;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答:解: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小球不受任何外力,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故甲图正确;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由于惯性,小球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因为受到细线的拉力作用,所以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丁图正确;故选:B.【例4】★(2014•乐山)如图所示,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有一竖直悬挂的拉手突然向后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做匀速运动B.汽车突然减速运动C.汽车突然加速运动D.汽车的运动不能确定考点:惯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解答:解:车上悬挂的拉手开始随车一起向前运动,当汽车突然加速运动时,悬挂的拉手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后倾.故选C.【例5】★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同一个拉力器比试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丙所用拉力一样大B.丙的手臂长,所用拉力大C.乙的手臂粗,所用拉力大D.甲的体重大,所用拉力大考点: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解答:解: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同一个拉力器比试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但手臂长度不同时,拉力器的变形程度不同,手臂越长,拉力器形变越大,受到的拉力越大.故选B.【例6】★★(2014•达州)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的拉力作用,F1、F2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C.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F1、F2是一对平衡力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力不可能脱离开另一个力而单独存在,两个力分别向两边拉,与一端固定只拉另一端效果是相同的.解答:解: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向两端拉弹簧测力计,与只拉一端效果是相同的;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拉一端时,另一端也必须有力的作用,因此,弹簧测力计不可能显示两边的拉力之和,而只会显示一个力的大小,即3N;因为F1、F2方向相反,都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上且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不动,所以F1、F2是一对平衡力.故选D.【例7】★★如图a所示的长为L的弹簧,其重力不计,将下端剪2/3后,在剩下的部分弹簧的下端挂上重物G1,然后把剪下的弹簧挂在重物G1下面,再在弹簧下面挂上重物G2;如图b所示.平衡后,上下两弹簧的伸长量相等,则G1和G2的关系为()A.G1=G2B.G1=2G2C.G2=2G1D.G1=2G2/3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把下面的弹簧看作由两个上面的弹簧组合而成,因此可以看出由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承担着物重;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力的传递性可判断出弹簧承受力的大小,从而可知G1和G2的关系.解答:解:由于上下两弹簧的伸长量相等;如果将下面弹簧看作由上面两个弹簧组合而成时,则下面每个弹簧的伸长量是上面弹簧伸长量的一半;因此下面两个弹簧的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G2,而上面弹簧受到拉力的大小等于G1+G2,由于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因此上面弹簧所受拉力的大小等于下面每个弹簧所受拉力大小的二倍,故有G1=G2.故选A.【例8】★(2011•厦门)2011年5月,科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适合地球生命居住的星球.该星球距离地球20光年,对物体的引力是地球的两倍.若把地球上质量15kg的物体放在该星球表面,其质量是_______kg,受到该星球的引力是_______N.(g=10N/kg)考点:重力的计算;质量及其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公式G=mg可求物体的重力.解答:解:在该星球表面,物体的质量不变,仍为15kg;收到该星球的引力为G=2mg=15kg ×2×10N/kg=300N.故答案为:15;300.【例9】★★(2013•常州)小明游览我市古迹文笔塔时,利用一根细棉线和一个小铁球,对一根立柱是否竖直展开实验探究,现象如图(甲)、(乙)所示.相对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A.略向东南方向倾斜B.略向西南方向倾斜C.略向西北方向倾斜D.略向东北方向倾斜考点:重力的方向.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如果物体竖直时,一个重垂线和物体的边缘是平行的,物体倾斜时,重垂线和物体边缘有夹角,物体向哪个方向倾斜,重垂线下面的小球就偏向哪个方向.解答:解:如图,长方体的物体竖直放置时,重垂线挂在顶端,重垂线和物体边缘平行;长方体物体倾斜放置时,重垂线下面的小球偏向倾斜的一侧.由题干甲图知,物体向西倾斜,由乙图知,物体向南倾斜,所以立柱向西南倾斜.故选B.【例10】★★一辆小车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左运动,其受力分析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G和F支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拉力F和F支是一对平衡力C.拉力F和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D.拉力F和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分析:(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则物体受平衡力作用;(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解答:解:因为小车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所以物体受平衡力作用;A、重力G和F支是一对平衡力,故二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拉力F方向水平向左,F支的方向竖直向上,因此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C、拉力F方向水平向左,重力G的方向竖直向下,因此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D、拉力F和摩擦力f,作用在小车上,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选D.【例11】★★★如图所示,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铁块,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α逐渐变大),另一端不动,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角度α的变化图线可能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B.C.D.考点:摩擦力的大小.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根据木板抬起的过程中铁块的受力及状态的变化,通过受力分析可得出摩擦力随角度的变化.解答:解: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在开始到滑动过程为静摩擦力,f=mgsinθ,为正弦规律变化;而滑动后,f′=μmgcosθ,为余弦规律变化,而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故C正确;故选C.【例12】★★★A、B、C叠放在一起,在水平力F A=F B=10牛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v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滑动,如图所示.那么此时物体B作用于A的摩擦力大小和作用于C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A.20牛,0牛B.20牛,10牛C.10牛,20牛D.10牛,0牛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的大小.专题:推理法.分析:(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分别对A、B、C三个物体在水平方向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二力平衡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出摩擦力的大小.解答:解: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10N的拉力,因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A受到B 对A水平向左、大小为10N的摩擦力作用;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A对B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也为10N摩擦力作用,由于B和A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B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和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因此C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零,即B对C的摩擦力大小也为零.故选D.【例13】★★★如图所示,当传送带静止不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5分钟;则当皮带轮转动,传送带斜向上匀速运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A.5分钟B.大于5分钟C.小于5分钟D.无法确定考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专题:动态预测题.分析: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取决于前后两次它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而运动状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阻力的大小,因此,弄清二者之间的阻力非常关键.解答:解:物体两次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无论物体与传输带相对速度是多大,只要滑动起来,摩擦力就不变了.也就是两次受力相同,运动过程也就相同,因此从A点滑到B点仍用5分钟的时间.故选A.【拓展题】(2014•龙江县二模)放在一辆足够长且表面光滑的平板车上的两个物体,随车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个物体在车上将会(不考虑空气阻力)()A.一定不相碰B.一定相碰C.若两物体质量相等一定相碰D.若两物体质量不相等,一定相碰考点:牛顿第一定律.解析:两物体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两个物体仍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不变,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因此,它们一定不会相碰.答案:A(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突然开动时,站在汽车上的人会向后仰,是由于人具有惯性B.竖直抛向空中的石块,运动的越来越慢,是由于石块的惯性越来越小C.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车,车未动,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打乒乓球时,球拍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拍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考点: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解析:A、因为原来汽车和乘客都处于静止状态,当汽车突然开动时,汽车向前运动,而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人会向后倾倒.故A正确;B、竖直抛向空中的石块,运动的越来越慢,但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C、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车,车未动,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打乒乓球时,球拍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拍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大小一定相等.故D正确.答案:ACD(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意一个分力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合成与应用.解析: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和铁钉之间,不接触仍然有磁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当方向相同时,合力等于两个分力之和,一定大于其中任意一个分力;但是当方向相反时,合力等于两个分力之差,可能小于其中的一个分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答案:ADa、b为截面完全相同的直角楔形物体,分别在垂直于斜边的恒力F1、F2作用下静止在相同的竖直墙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受力个数一定相等B.b受到的摩擦力小于a受到的摩擦力C.a、b所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墙面向上D.F1、F2大小不一定相等考点:摩擦力的大小.解析:对a受力分析如图1:除摩擦力外的三个力不可能平衡,故一定有摩擦力.故a受四个力.除摩擦力外对b受力分析如图2:除摩擦力外,N,F2,mg三力有可能平衡.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F2,设F2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则有:F2cosα=mg…①F2sinα=N…②由①得F2=…③(1)若,F2=没有摩擦力,此时b受3个力.(2)若F2>,摩擦力向下,b受四个力.(3)若F2<,摩擦力向上,b受四个力A、当F2=,b只受3个力.而a一定受四个力.故A错误B、由摩擦力公式得,f=μF N,f1=mg+F1cosα,f2=mg﹣F2cosα;f1﹣f2=(F1+F2)cosα>0,b受到摩擦力小于a受到的摩擦力,故B正确.C、当F2=时,b受到的摩擦力为0,故C错误.—11—D 、F 1和F 2有可能相等,但也有可能不等,故D 正确.答案:BD(多选)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 、b 至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 、b 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 所受摩擦力F fa ≠0,b 所受摩擦力F fb =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A .F fa 大小不变B .F fa 方向改变C .F fb 仍然为零D .F fb 方向向右考点:摩擦力的大小.解析: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弹簧的弹力的大小不变,速度不能突变,故b 仍静止,弹簧对木块b 作用力方向向左,所以b 所受摩擦力F fb 方向应该向右;由于弹簧弹力不能发生突变,剪断瞬间,弹簧弹力不变,a 的受力的情况不变,所受摩擦力也不变,所以选项AD 正确.答案:AD。
浅谈运动和力的关系
浅谈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每一种形式的运动都与它们所受到的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动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深刻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成为我们分析各种运动现象的依据。
通过学习,学生们能从理性认识上接受这些理论,但在行为上,思想感情上是否真能接受呢?有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指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变,没有加速度。
有位学生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说,对牛顿第一定律只能承认一半。
他说他骑自行车上学脚不用蹬,车子由于惯性会向前运动,地面摩擦和风小一些,车子就能运动得远一些,可以想象如果阻力更小些,自行车不用蹬就能运动得更远,这是令人信服的。
但他又接着说,把车停下,你不推它、不蹬它,车怎么会运动呢?所以总觉得力和运动是连在一起的。
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典型,即使高中学生学过动力学也末必真能从感情上去接受第一定律。
下面我们就通过两方面讨论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应该清楚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
即牛顿所假定的绝对空间坐标中,可以存在相对于这一坐标系是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静止物体,也可以存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相对于这一坐标是运动的物体。
在这样条件下,定律自然是正确的,然而现实中却看不到这种情况,即使看到静止物体和在某一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也都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所以通常在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研究具体问题时,只是对这种理想化状态的近似,因此学生不易接受是很自然的。
另一方面,作为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来说,必须严格区分运动和运动状态改变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什么是运动?初中课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严格点应该是指物体对参照物(系)发生了位置的变化,静止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来对待:即物体对参照物(系)的位置变化为零。
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改变运动方向。
力和运动的关系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情景
牛顿第一定律
•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时候 总保持静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时候,总保持静 止或着匀速直线运动. • 力是作什么用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 • • • 力是怎么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静止的物体------运动;运动的物体------静止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加速运动 例:骑摩托车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减速运动滚动的足球 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没有在一直线上:曲线运动例:推 铅球
实验注意几点
• 相同的斜面,小车,在相同的高度放下是为得 到相同的运动情况:速度. • 不同粗糙表面会产生与运动相反的阻力大 小不同. • 比较:较粗糙,较光滑,光滑的小车的运动情 况.
两种矛盾的观点
• 亚里士多德:要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就必须 施加一定的力.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现象是 没有的. • 伽利略:如果没有摩擦,运动的物体不受到外 力时,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也就是说维持运动 不需要力的作用. • 这两种观点的焦点:物体的运动倒底需不需 力来维持.
现实最易看到的现象
• 当我们用力推车,车会运动,不作用力在车上, 车就会停下来静止. • 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是要动的关系是什么?
早期人们的认识
• 亚里士多德:要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就必须 施加一定的力.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现象是 没有的.
这个观点有没有问题?伽利略进行一 些实验和推理.
力与运动的关系(共41张PPT)
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二__力__平__衡___. 保持静止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6、吊车吊着重20000N的集装箱以0.2米/秒 速度匀速上升,吊车对集装箱的拉力是
____2_0__0_0__0___ N。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你观察到的
现象:
小车由静止 变为运动, 且越来越快。
非平衡力改 变物体的运 动状态
19
小结 力和运动的关系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实际生活中运动的车为什么要推,不推就会 停下来,是因为车还受到地面的阻力,有了 推力才能与阻力平衡,如果没有阻力,运动 的车不需要去推也会永远运动下去.
9.3 力与运动的关系
1
复习思考
1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保持什么平衡状态?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或静条件是什么?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这两个力才能平衡
3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 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不改变
f 打开后会匀速降落,又是为什么?
f G=f
匀速降落
G
G
G>f 加速向下运动
25
11、小明用20N的水平力推着小车在水
平路面上匀速直线前进,小车受到地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__一__物__体__ 上的两个力,大小_相__等___、方向_相__反___,且作 用在同一条__直__线____上。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___力____的作用时,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1 / 24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1 理想实验的魅力1.力与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亚里士多德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_运动_;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_静止_伽利略力不是_维持_物体运动的原因笛卡儿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_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_速度_沿同一_直线_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_方向_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1)理想实验: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再让小球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无论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如何,小球达到的高度__相同__。
若将第二个斜面放平,__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__。
(2)实验结论:力不是__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__。
知识点 2 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或__静止__状态,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__改变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知识点 3 惯性与质量 1.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或__静止__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
2.惯性的量度:__质量__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考点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情境导入在足球场上,为了不使足球停下来,运动员带球前进必须不断用脚轻轻地踢拨足球(如下图甲)。
又如为了不使自行车减速,总要不断地用力蹬脚踏板(如下图乙)。
这些现象不正说明了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那为什么又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提示: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如果足球不是在草地上滚动,而是以相同的初速度在水平的水泥地板上滚动,它将会滚出比草地上远得多的距离,这说明了由于阻力的存在才导致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所受阻力大,运动状态很快发生改变;足球在水泥地面上滚动时所受阻力小,运动状态改变得慢,但终究还是要停下来。
在盘带足球时,人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恰恰是起了使足球已经变小的运动速度再变大的作用。
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ຫໍສະໝຸດ 体运动的原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和力的关系
结论:物体想永不停息地运动下去 就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正确?
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斜面实验
斜面实验:
忽略摩擦力 从斜面相同的高度滑下 保证钢柱获得相同的末速度
实验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以“理论推理”的方式作出“理想实验”得到的
从相同高度释放 → 进入水平面时速度相等 移动距离:S1<S2<S3 粗糙度:毛巾>木板>玻璃 结论:越粗糙,移动距离越短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1 / 24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1 理想实验的魅力1.力与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亚里士多德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_运动_;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_静止_伽利略力不是_维持_物体运动的原因笛卡儿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_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_速度_沿同一_直线_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_方向_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1)理想实验: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再让小球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无论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如何,小球达到的高度__相同__。
若将第二个斜面放平,__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__。
(2)实验结论:力不是__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__。
知识点 2 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或__静止__状态,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__改变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知识点 3 惯性与质量 1.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或__静止__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
2.惯性的量度:__质量__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考点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情境导入在足球场上,为了不使足球停下来,运动员带球前进必须不断用脚轻轻地踢拨足球(如下图甲)。
又如为了不使自行车减速,总要不断地用力蹬脚踏板(如下图乙)。
这些现象不正说明了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那为什么又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提示: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如果足球不是在草地上滚动,而是以相同的初速度在水平的水泥地板上滚动,它将会滚出比草地上远得多的距离,这说明了由于阻力的存在才导致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所受阻力大,运动状态很快发生改变;足球在水泥地面上滚动时所受阻力小,运动状态改变得慢,但终究还是要停下来。
在盘带足球时,人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恰恰是起了使足球已经变小的运动速度再变大的作用。
描述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物理定律
描述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物理定律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多种力学原理,如动量定律、惯性定律和势力学力学等。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也得以表现出来,比如推动车子前进就是一种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牛顿定律或惯性定律,是一条物理定律,它描述了运动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惯性运动。
定律规定:一个物体继续保持相同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除非它受到外力的影响。
从这个定律可以看出,物体只有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才能改变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从而实现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量定律,它描述了一个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运动物体的变化情况,这里的外力表示为F,质量表示为m,加速度表示为a,则定律可以表示为F= m a。
该定律指出,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会随着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它也推导出力和运动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含义,也是力和运动关系的物理定律。
物理定律不仅表明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还提供了一种分析和测量力的途径。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力的大小、持续时间等参数来测量力的大小,然后根据这些参数来确定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最终表现出力和运动之间的对应关系。
另外,物理定律还提供了一种研究复杂系统中力和运动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借助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可以探索运动物体的各种特性,从而把力和运动的综合作用准确描述出来,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为今后的技术研究提供有力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物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描述和分析运动物体受力作用时运动情况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准确表征力和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应用技术提供指导。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描述力和运动之间的物理定律对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物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专题04 运动与力的关系 (重难点知识)
专题运动与力的关系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重点)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重点)3、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难点)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伽利略通过实验与合理猜想相结合的产物。
3.牛顿第一定律(1)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
4.惯性与质量①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有“惰性”的含义。
②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
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重点)2、平衡摩擦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重点)3、对平衡摩擦力方法的理解以及测量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法。
(难点)4、指导学生选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作出图像、得出结论。
(难点)1.实验方法用控制变量法,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大小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保持力的大小不变,测量质量不同的物体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定量关系。
2.实验过程探究一: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力的大小,分别计算对应加速度的大小,并绘制F—a图像,根据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可以确定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例关系。
探究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保持砝码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的大小,分别计算对应加速度的大小,并绘制m1—a 图像,根据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可以确定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例关系。
结论:a 与F 成正比,a 与m 1成反比。
第3节 牛顿第二定律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重点)2.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瞬时加速度(难点)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1.牛顿第二定律(1)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备考知识清单--运动和力的关系
高中物理备考知识清单--运动和力的关系【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一、牛顿第一定律(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某个地方。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斜面实验:如图所示,让一个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原来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运动的距离更长,但所达到的高度相同。
当第二个斜面最终变为水平面时,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2)推理结论:力不是(选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笛卡儿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运动状态改变即速度发生变化,有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大小改变。
(2)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②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3)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得出的,是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加以科学抽象和逻辑推理得到的,但其得到的一切结论经过实践证明都是正确的。
(4)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它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即不受外力的状态。
4.惯性(1)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作惯性定律.(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三)惯性与质量物体惯性大小仅与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等因素均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 的原因”。
③从牛顿第一定律还可以得出:“力是改变物 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 性质。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观察球的运动
做做看看想想:
你会解释这些现象吗? 1.用尺迅速打击底下的棋子,你看到了什么? 2.书中几个小实验 3.用铲子给锅炉添煤时,铲子往往不伸入炉内,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了阻力。
• 牛顿第一定律:
•
后来,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
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
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撞击锤柄,可以使锤头紧套在柄上
想一想:
1.乘在公共汽车里的人当汽车紧急刹车时 通常会向前倾倒,这是为什么?
2.运动会上,同学们跳远时为什么要助跑?
3.惯性现象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到处可 见,请你举出有关惯性现象应用的实例和 防止惯性现象伤害的实例。
课时测评
1、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
第七节 探究力和运 动的关系
思考:1、原来静止的小车,现在要让它
运动,我们应当怎么办? 2、那么停止用力,小车将会如何?
所以,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人认为是:“力 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就是古希腊哲 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
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了两千多年, 使物理学一直没有多大的发展。下面我们 就来验证一下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得的
(D )
A、单纯的实验方法
B、单纯的推测方法
C、数学推导的方法
D、实验加推测的方法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一定保持静止 B、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一定运动
C、物体保持静止,一定不受外力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3、下列现象不是由惯性引起的是
A、撞击 斧柄斧头 套紧
让小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 木板的平面上,观察小球前进的距离。
观察实验现象
毛巾 大 棉布 较小 木板 很小
短 较长
长
从表格记录中找出变化规律。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球运动的距离 越远,这说明小球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速度减小得越少。
进一步进行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 速度不会减慢,它将永远运动下去。
而是停在炉前,这样也能把煤加进去。 4.为什么子弹离开枪膛后,还能继续飞行?
小结: 一、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有的同学认为:“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静止的物体就没有惯性”。
其实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与 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是否受力无关。 二、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惯性小。
推论: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类似的
实验进行了分析,通过推理得出了这样 的结论:一切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 到任何阻力作用的时候,它的速度不会 减小,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 去。
想一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对吗?
亚里士多德认为:
运动要靠力来维持,是力使 物体运动;若把力撤去,物体 将停止运动。
伽利略认为:
6、轮船在大海中匀速直线航行,小明同学在船中央 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则小明下落时( A )
A、仍在起跳点 C、在起跳点后
B、在起跳点前 D、无法确定落在何处
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节练习。
(C )
B、猛抽 纸条纸出 杯未动
C、拉拉力器弹 簧伸长
D、紧急刹车人向前倾倒
4、正在运动的物体,如将它受到的力全部撤去,这个
物体
越来越小
C、立即静止下来
D、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5、手榴弹掷出后,还能继续前进,这是因为( A ) A、手榴弹有惯性 B、手榴弹有向前的一个惯力 C、人对手榴弹有作用力 D、手榴弹的惯性比阻力大
三、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不是一个 力
四、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与物体的运动 状态以及受力情况无关,没有其它条件 限制。
惯性定律是指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时的运动规律,它有“不受力的作用” 这一条件的限制。
一些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摩托车飞跃断桥 奔跑中的人受绊而跌倒 开得很快的汽车,不能马上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