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对接接口设计

合集下载

软件系统对接方案

软件系统对接方案

软件系统对接方案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软件系统的对接方案成为了企业间合作的重要环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而软件系统的对接方案则成为了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本文就软件系统对接方案展开论述,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思路。

一、对接方案的重要性软件系统对接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良好的对接方案可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沟通成本。

与此同时,一个适配性良好的对接方案也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

二、对接方案的设计原则1. 兼容性对接方案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兼容不同的系统和平台,包括不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兼容性是保证系统对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的关键。

2. 安全性在进行系统对接之前,企业需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对接方案应该包括完善的安全措施,例如加密传输、访问权限控制等,以确保敏感信息不会被非法获取。

3. 稳定性对接方案需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防止意外中断和数据丢失。

应该对系统进行合理的容错处理,并设立监控机制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解决潜在问题。

4. 可扩展性随着企业的发展,软件系统也需要不断扩展和升级。

对接方案应该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方便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功能的增减和模块的替换。

三、对接方案的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在进行系统对接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讨论,明确双方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充分了解每个系统的功能和特性,才能找到最佳的对接方案。

2. 技术选型在确定对接方案之前,需要进行技术选型,选择适合的接口和协议。

这些选项应该基于系统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评估和比较,以找到最适合的方案。

3. 开发和测试根据选定的方案,进行对接代码的开发和测试工作。

这个过程需要充分的沟通和协作,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和性能稳定。

4. 上线和运维对接方案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上线和运维工作。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方案系统对接方案是指将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功能衔接进行整合,以实现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和协同工作。

下面是一个系统对接方案的示例,共700字。

一、方案背景和目标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系统的逐渐增多,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功能对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对接不同系统,实现数据的无缝交换,并且确保各系统之间的功能能够互相衔接和协同工作。

二、对接流程和架构设计1. 对接流程a. 确定系统对接的范围和需求b. 分析系统间数据交换和功能对接的方式和方法c. 设计系统的接口和数据交换格式d. 开发系统的对接接口e. 测试接口的功能和数据交换的准确性f. 部署和上线系统的对接接口2. 架构设计a. 采用中间件技术实现系统之间的消息传递和数据通信,例如消息队列、Web服务等b. 设计系统的接口规范和数据交换格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c. 使用安全协议和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和传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d. 设计系统的日志和监控机制,用于监控接口的运行状态和排查故障三、关键技术和工具1. 中间件技术a. 使用消息队列技术,例如RabbitMQ、Kafka等,作为系统之间的消息传递的中间件b. 使用Web服务技术,例如SOAP、RESTful等,作为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的中间件2. 接口和数据交换的规范a. 设计接口的输入和输出参数,定义接口的请求和响应格式b. 使用XML、JSON等常用数据格式进行数据交换c. 使用数据校验算法和协议进行数据的验证和完整性检查3. 安全和加密技术a. 使用HTTPS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和传输b. 使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验证和数据权限控制c. 使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4. 监控和日志机制a. 设计系统的接口监控和故障排查机制b. 使用日志记录系统的运行状态和错误信息c. 使用监控工具对系统的访问请求和负载进行实时监控四、风险评估和管理1. 风险评估a. 确定系统对接的关键节点和风险点b. 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并进行评估和优先级排序2. 风险管理a. 设计系统的异常处理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和恢复b. 建立监控和报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的错误和故障c. 定期进行系统的备份和灾备恢复工作,避免数据丢失和系统崩溃的风险总结:本方案通过中间件技术和数据交换规范的设计,实现了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功能对接。

系统对接设计方案

系统对接设计方案

系统对接设计方案一、引言系统对接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和功能的交互。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系统之间需要相互传递数据、共享功能、协同工作。

系统对接能够提高组织内部的效率,降低工作的复杂度,增强系统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系统对接的需求分析、对接架构设计、数据传递与同步、安全性及错误处理等方面,对系统对接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需求分析在进行系统对接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对接的目的和要求,确定对接系统的功能模块、数据传递方式和对接接口的规范。

1.目的和要求:明确系统对接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及对接系统之间的数据和功能交互所需要满足的要求。

2.功能模块:分析不同系统之间需要共享的功能模块,确定对接系统之间需要进行数据和功能交互的接口。

3.数据传递方式:根据对接系统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传递方式,如接口调用、文件传输、消息队列等。

4.对接接口规范:明确对接系统的接口规范,如接口的命名规范、参数的定义、数据格式的要求等。

三、对接架构设计在进行系统对接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对接系统的规模、复杂度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对接架构,并进行合理的划分和组织。

1.单向对接架构:一方系统作为数据的提供者,另一方系统作为数据的消费者,仅进行数据的单向传递。

2.双向对接架构:两个系统之间进行双向的数据和功能交互,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请求和响应的设计。

3.中间件对接架构:引入中间件作为数据传递的桥梁,通过中间件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和功能交互。

常见的中间件包括消息队列、ESB(企业服务总线)等。

4.分布式对接架构:将不同系统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可以采用SOA(面向服务的架构)或微服务架构等。

四、数据传递与同步数据传递与同步是系统对接的核心内容,对于不同的对接架构和需求场景,有不同的数据传递与同步方式可以选择。

1.接口调用:通过定义接口、参数和数据格式等,实现系统之间数据的传递和功能的调用。

软件系统平台对接接口方案

软件系统平台对接接口方案

软件系统平台对接接口方案接口设计方案系统接口设计1.1 接口设计原则在接口设计方面,我们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精分解的设计原则,以尽可能减少各系统间、系统内各模块间的耦合度,降低操作复杂度,保证实现的通用性,提高系统的重用性和扩展性。

具体原则如下:主要原则:1)所有的接口设计需遵循ITSS标准及行业接口规范;2)技术上采用SOA组件化设计思想,实现系统间的松耦合。

其他原则:1)使用简单、快捷,通用性好,可靠性高;2)充分考虑接口所涉及系统的应用扩展,灵活支撑需求变化;3)保证接口数据在接口所涉及的各个系统间的一致性;4)在数据交互过程中,应具有传送和接收后的确认过程;5)以XML格式数据为主要的数据传输载体。

1.2 接口定义与分类1.2.1 内部接口内部接口主要是指各个子系统间的接口关系,主要包含数据接口和服务调用接口。

1、内部系统间数据接口主要是各子系统间数据共享接口。

2、内部系统间业务服务调用接口主要是各个子系统间业务服务调用接口。

1.2.2 外部接口本项目是在文艺资源系统整合一期基础上建设,主要接口来源于整合一期中文艺资源数据库系统间的接口。

1、与文艺资源数据库系统对接接口与文艺资源数据库系统对接,实现会员数据、作品数据交换至文艺资源数据库。

2、与身份认证系统对接接口与身份认证系统对接,实现用户统一认证管理。

1.3 接口设计模式1、接口定义接口是指用于完成各系统间和系统内部数据传递的接口。

在系统中通常设计成一个数据库文件或接口转换模块,传出数据的系统通常对数据事先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需要接收数据的系统按照用户的要求(用户事先定义的数据模式),通过接口完成数据传递的任务。

1)数据模式接口的核心是数据模式,所谓数据模式是指应用系统对要传递的数据应在数据的来源、内容、定义、分类、汇总、数据格式、数据去向等方面的处理上做出相应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数据模式是在软件初始化阶段由用户设定的,投入应用时大量的数据采集完全自动化。

软件系统平台对接接口方案

软件系统平台对接接口方案

1系统接口设计1.1接口设计原则接口设计总体上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精分解的设计原则,尽量减少各系统间、系统内各模块间的耦合度、降低操作复杂度、保证实现的通用性、提高系统的重用性和扩展性,具体原则如下:主要原则(1)所有的接口设计需遵循ITSS标准及行业接口规范;(2)技术上采用SOA组件化设计思想,实现系统间的松耦合。

其他原则(1)使用简单、快捷,通用性好,可靠性高;(2)充分考虑接口所涉及系统的应用扩展,灵活支撑需求变化;(3)保证接口数据在接口所涉及的各个系统间的一致性;(4)在数据交互过程中,应具有传送和接收后的确认过程;(5)以XML格式数据为主要的数据传输载体。

1.2接口定义与分类1.2.1内部接口内部接口主要是指各个子系统间的接口关系,主要包含数据接口和服务调动接口。

1、内部系统间数据接口主要是各子系统间数据共享接口。

2、内部系统间业务服务调用接口主要是各个子系统间业务服务调用接口。

1.2.2外部接口本项目是在文艺资源系统整合一期基础上建设,主要接口来源于整合一期中文艺资源数据库系统间的接口。

1、与文艺资源数据库系统对接接口与文艺资源数据库系统对接,实现会员数据、作品数据交换至文艺资源数据库。

2、与身份认证系统对接接口与身份认证系统对接,实现用户统一认证管理。

1.3接口设计模式1、接口定义接口是指用于完成各系统间和系统内部数据传递的接口。

在系统中通常设计成一个数据库文件或接口转换模块,传出数据的系统通常对数据事先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需要接收数据的系统按照用户的要求(用户事先定义的数据模式),通过接口完成数据传递的任务。

(1)数据模式接口的核心是数据模式,所谓数据模式是指应用系统对要传递的数据应在数据的来源、内容、定义、分类、汇总、数据格式、数据去向等方面的处理上做出相应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数据模式是在软件初始化阶段由用户设定的,投入应用时大量的数据采集完全自动化。

同时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用户也可以对数据模式进行修改和维护,甚至重新定义。

系统对接技术方案

系统对接技术方案

系统对接技术方案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个企业和组织的系统之间需要实现高效、稳定的对接。

系统对接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业务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系统对接技术方案的基本原理、关键要素以及一些实施案例。

一、基本原理系统对接技术方案主要基于以下原理: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安全性保障和稳定性。

数据交换是系统对接的核心原理之一。

各个系统之间需要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共享,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交换可以通过文件传输、API接口调用、消息队列等方式实现。

接口标准是系统对接的基本原则之一。

系统对接需要明确接口规范和接口格式,使得不同系统可以相互理解和识别、交换数据。

接口标准主要包括接口协议、数据格式、数据字段等。

安全性保障是系统对接的重要原则之一。

系统对接涉及到大量敏感数据的传输和共享,必须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非法访问。

安全性保障可以通过数据加密、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方式实现。

稳定性是系统对接的基本要求之一。

对接系统需要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稳定性可以通过监控和预警、负载均衡、高可用性设计等方式实现。

二、关键要素系统对接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以下关键要素:系统架构、接口设计、数据映射、异常处理和性能优化。

系统架构是系统对接的基础。

对接系统的架构设计要符合业务需求,并考虑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常见的系统架构包括单一中心对接、分布式对接、异步对接等。

接口设计是系统对接的核心。

接口设计需要明确接口功能和参数,遵循接口标准,确保接口的易用性和互通性。

接口设计可以采用RESTful、SOAP、XML-RPC等技术。

数据映射是系统对接的关键环节。

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字段往往不一致,需要进行数据映射来实现数据的转换和匹配。

数据映射可以通过字段映射、数据转换、数据清洗等方式实现。

异常处理是系统对接的重要环节。

对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错误、网络故障、系统崩溃等异常情况,需要进行异常处理,确保对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java 对接多方接口设计思路

java 对接多方接口设计思路

java 对接多方接口设计思路中括号为主题的文章:Java 对接多方接口设计思路引言:在软件开发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不同的系统或服务进行对接,特别是在企业应用开发中,对接多方接口是一项常见的任务。

而Java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具有强大的跨平台性和灵活的接口设计能力,能够很好地应对这种需求。

本文将介绍Java 对接多方接口的设计思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第一部分:接口对接的基本概念和含义1.1 接口对接的定义和作用1.2 接口对接的挑战和难点第二部分:Java 对接多方接口的设计思路2.1 前期准备工作2.1.1 确定业务需求2.1.2 调研并选择合适的接口工具或框架2.2 设计接口封装层2.2.1 提取公共的接口封装逻辑2.2.2 定义接口封装的标准和规范2.3 实现多方接口对接2.3.1 根据不同接口提供商的要求进行接口调用2.3.2 处理接口返回结果和异常情况2.4 接口对接的异常处理2.4.1 定义异常处理策略和机制2.4.2 处理接口调用异常和错误状态2.5 接口对接的安全性考虑2.5.1 数据传输的安全加密2.5.2 接口调用的身份验证和授权问题第三部分:实际案例分析3.1 场景描述和需求分析3.2 实际接口对接的设计和开发过程3.3 接口对接后的运维和优化第四部分:Java 对接多方接口的相关技术和工具4.1 Web Service4.1.1 SOAP 协议4.1.2 RESTful Web Service4.2 HTTP 客户端4.2.1 HttpClient4.2.2 OkHttp4.3 数据解析和转换工具4.3.1 XML 解析工具4.3.2 JSON 解析工具4.4 接口模拟和测试工具4.4.1 Postman4.4.2 WireMock第五部分:总结和展望5.1 本文主要内容的总结5.2 Java 对接多方接口的未来发展趋势5.3 接口对接的思考和建议通过以上的章节设计,我们可以按照顺序详细讲述Java 对接多方接口的设计思路,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概念到具体案例,从技术和工具的选择到安全性和异常处理的考量。

系统对接流程方案

系统对接流程方案

系统对接流程方案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和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系统对接正是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交互和共享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么,如何制定一套系统对接流程方案呢?本文将介绍一个基本的系统对接流程方案,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技术。

一、需求分析和确定第一步,是对系统对接的需求进行分析和确定。

包括数据传递的方式、数据格式的定义、系统对接的流程和规则等。

同时,要考虑到性能、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系统对接的顺畅和可靠。

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数据交换方式是采用Web Services技术。

Web Services是一种基于XML的开放标准,可以实现不同平台和不同开发环境的软件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在使用Web Services 时,需要定义一些标准的Web Services接口,并规定数据的传输格式等信息。

二、系统对接方案设计第二步,是设计系统对接的方案。

在这一步中,需要制定系统对接的具体步骤,包括建立连接、验证身份、交换数据、返回结果等。

同时,还要考虑到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日志记录等方面。

最终,要将系统对接的方案文档化,以方便实施和维护。

在系统对接的方案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等软件建模工具来帮助完成。

UML是一种支持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通用建模语言,可以用于描述系统的结构、行为和交互等方面,并生成一些符合UML标准的图表和文档。

三、系统对接实施第三步,是实施系统对接方案。

在这一步中,需要安装和配置相应的软件,建立对应的接口并进行测试等工作。

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方案中定义的规则和流程进行操作,以保证系统对接的成功。

常见的系统对接软件有SOAPUI和Postman等。

SOAPUI可以用于测试Web Services接口,支持多种数据交换格式,并且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插件。

Postman则是一款易用的HTTP请求工具,可以用于测试RESTful接口和Web Services接口等,支持自定义请求头和请求体等功能。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设计1.1.1对接方式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对接方式以webservice方式进行.系统接口标准:本系统采用SOA体系架构,通过服务总线技术实现数据交换以及实现各业务子系统间、外部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集成,因此SOA体系标准就是我们采用的接口核心标准.主要包括:服务目录标准:服务目录API接口格式参考国家以及服务目录的元数据指导规范,对于W3CUDDIv2API结构规范,采取UDDIv2的API的模型,定义UDDI的查询和发布服务接口,定制基于Java和SOAP的访问接口.除了基于SOAP1.2的WebService接口方式,对于基于消息的接口采用JMS或者MQ的方式.交换标准:基于服务的交换,采用HTTP/HTTPS作为传输协议,而其消息体存放基于SOAP1.2协议的SOAP消息格式.SOAP的消息体包括服务数据以及服务操作,服务数据和服务操作采用WSDL进行描述.Web服务标准:用WSDL描述业务服务,将WSDL发布到UDDI用以设计/创建服务,SOAP/HTTP服务遵循WS-IBasicProfile1.0,利用J2EESessionEJBs实现新的业务服务,根据需求提供SOAP/HTTPorJMSandRMI/IIOP接口.业务流程标准:使用没有扩展的标准的BPEL4WS,对于业务流程以SOAP服务形式进行访问,业务流程之间的调用通过SOAP.数据交换安全:与外部系统对接需考虑外部访问的安全性,通过IP白名单、SSL认证等方式保证集成互访的合法性与安全性.数据交换标准:制定适合双方系统统一的数据交换数据标准,支持对增量的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同步,避免人工重复录入的工作.1.1.2接口规范性设计系统平台中的接口众多,依赖关系复杂,通过接口交换的数据与接口调用必须遵循统一的接口模型进行设计.接口模型除了遵循工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标准,实现接口规范定义的功能外,需要从数据管理、完整性管理、接口安全、接口的访问效率、性能以及可扩展性多个方面设计接口规格.1.1.2.1接口定义约定客户端与系统平台以及系统平台间的接口消息协议采用基于HTTP协议的REST风格接口实现,协议栈如图4-2所示.图表-接口消息协议栈示意图系统在http协议中传输的应用数据采用具有自解释、自包含特征的JSON数据格式,通过配置数据对象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实现组件来实现通信数据包的编码和解码.在接口协议中,包含接口的版本信息,通过协议版本约束服务功能规范,支持服务平台间接口协作的升级和扩展.一个服务提供者可通过版本区别同时支持多个版本的客户端,从而使得组件服务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根据实际的需要,独立演进,降低系统升级的复杂度,保证系统具备灵活的扩展和持续演进的能力.1.1.2.2业务消息约定请求消息URI中的参数采用UTF-8编码并经过URLEncode编码.请求接口URL格式:{http|https}://{host}:{port}/{appname}/{businesscomponentname}/{action};其中:协议:HTTPREST形式接口h ost:应用支撑平台交互通信服务的IP地址或域名p ort:应用支撑平台交互通信服务的端口a ppname:应用支撑平台交互通信服务部署的应用名称b usinesscomponentname:业务组件名称a ction:业务操作请求的接口名称,接口名字可配置应答的消息体采用JSON数据格式编码,字符编码采用UTF-8.应答消息根节点为“response”,每个响应包含固定的两个属性节点:“status”和“message”.它们分别表示操作的返回值和返回消息描述,其他的同级子节点为业务返回对象属性,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有不同的属性名称.当客户端支持数据压缩传输时,需要在请求的消息头的“Accept-Encoding”字段中指定压缩方式gzip,如消息可以被压缩传输则平台将应答的数据报文进行压缩作为应答数据返回,Content-Length为压缩后的数据长度.详细参见HTTP/1.1RFC2616.1.1.2.3响应码规则约定响应结果码在响应消息的“status”属性中,相应的解释信息在响应消息的“message”属性中.解释消息为终端用户可读的消息,终端应用不需要解析可直接呈现给最终用户.响应结果码为6位数字串.根据响应类型,包括以下几类响应码.如表4-1中的定义.表4-1响应码对应表1.1.2.4数据管理1.1.2.4.1业务数据检查接口应提供业务数据检查功能,即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合法性检查,对非法数据和错误数据则拒绝接收,以防止外来数据非法入侵,减轻应用支撑平台系统主机处理负荷.对于接口,其业务数据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格式的合法性:如接收到非预期格式的数据.包括接收的数据长度,类型,开始结束标志等.数据来源的合法性:如接收到非授权接口的数据.业务类型的合法性:如接收到接口指定业务类型外的接入请求.对于业务数据检查中解析出非法数据应提供以下几种处理方式:事件报警: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报警,以便系统管理员及时进行处理.分析原因: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可自动分析其出错原因.如是数据来源非法和业务类型非法,本地记录并做后续管理,如是数据格式非法,分析网络传输原因或对端数据处理原因,并做相应处理.统计分析:定期对所有的非法记录做统计分析,分析非法数据的各种来源是否具有恶意,并做相应处理.1.1.2.4.2数据压缩/解压接口根据具体的需求应提供数据压缩/解压功能,以减轻网络传输压力,提高传输效率,从而使整个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并发请求,高效率运行.在使用数据压缩/解压功能时,应具体分析每一类业务的传输过程、处理过程、传输的网络介质、处理的主机系统和该类业务的并发量、峰值及对于所有业务的比例关系等,从而确定该类业务是否需要压缩/解压处理.对于传输文件的业务,必须压缩后传输,以减轻网络压力,提高传输速度.在接口中所使用的压缩工具必须基于通用无损压缩技术,压缩算法的模型和编码必须符合标准且高效,压缩算法的工具函数必须是面向流的函数,并且提供校验检查功能.1.1.2.5完整性管理根据业务处理和接口服务的特点,应用系统的业务主要为实时请求业务和批量传输业务.两类业务的特点分别如下:1.实时请求业务:1 采用基于事务处理机制实现2 业务传输以数据包的方式进行3 对传输和处理的实时性要求很高4 对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有很高的要求5 应保证高效地处理大量并发的请求2.批量传输业务:1 业务传输主要是数据文件的形式2 业务接收点可并发处理大量传输,可适应高峰期的传输和处理3 要求传输的可靠性高根据上述特点,完整性管理对于实时交易业务,要保证交易的完整性;对于批量传输业务,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1.1.3接口双方责任1.1.3.1消息发送方遵循本接口规范中规定的验证规则,对接口数据提供相关的验证功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消息发起的平台支持超时重发机制,重发次数和重发间隔可配置.提供接口元数据信息,包括接口数据结构、实体间依赖关系、计算关系、关联关系及接口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各类管理规则等信息;提供对敏感数据的加密功能;及时解决接口数据提供过程中数据提供方一侧出现的问题;1.1.3.2消息响应方遵循本接口规范中规定的验证规则,对接收的数据进行验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按照消息发送方提供的变更说明进行本系统的相关改造.及时响应并解决接口数据接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1.3.3异常处理对接口流程调用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如流程异常、数据异常、会话传输异常、重发异常等,进行相应的异常处理,包括:对产生异常的记录生成异常记录文件.针对可以回收处理的异常记录,进行自动或者人工的回收处理.记录有关异常事件的日志,包含异常类别、发生时间、异常描述等信息.当接口调用异常时,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进行相关异常处理,并进行自动告警.1.1.4接口的可扩展性规划与设计各个系统间的通信接口版本信息限定了各个系统平台间交互的数据协议类型、特定版本发布的系统接口功能特征、特定功能的访问参数等接口规格.通过接口协议的版本划分,为客户端升级、其他被集成系统的升级、以及系统的部署提供了较高的自由度和灵活性.系统可根据接口请求中包含的接口协议版本实现对接口的向下兼容.系统平台可根据系统的集群策略,按协议版本分别部署,也可多版本并存部署.由于系统平台可同时支持多版本的外部系统及客户端应用访问系统,特别是新版本客户端发布时,不要求用户强制升级,也可降低强制升级安装包发布的几率.从而支持系统的客户端与系统平台分离的持续演进.1.1.5接口安全性设计为了保证系统平台的安全运行,各种集成的外部系统都应该保证其接入的安全性.接口的安全是平台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证接口的自身安全,通过接口实现技术上的安全控制,做到对安全事件的“可知、可控、可预测”,是实现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基础.根据接口连接特点与业务特色,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实施策略,保证接口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的安全性.系统应在接口的接入点的网络边界实施接口安全控制.接口的安全控制在逻辑上包括:安全评估、访问控制、入侵检测、口令认证、安全审计、防毒恶意代码、加密等内容.1.1.5.1安全评估安全管理人员利用网络扫描器定期每周/不定期当发现新的安全漏洞时地进行接口的漏洞扫描与风险评估.扫描对象包括接口通信服务器本身以及与之关联的交换机、防火墙等,要求通过扫描器的扫描和评估,发现能被入侵者利用的网络漏洞,并给出检测到漏洞的全面信息,包括位置、详细描述和建议改进方案,以便及时完善安全策略,降低安全风险.安全管理人员利用系统扫描器对接口通信服务器操作系统定期每周/不定期当发现新的安全漏洞时地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在接口通信服务器操作系统上,通过依附于服务器上的扫描器代理侦测服务器内部的漏洞,包括缺少安全补丁、词典中可猜中的口令、不适当的用户权限、不正确的系统登录权限、操作系统内部是否有黑客程序驻留,安全服务配置等.系统扫描器的应用除了实现操作系统级的安全扫描和风险评估之外还需要实现文件基线控制.接口的配置文件包括接口服务间相互协调作业的配置文件、系统平台与接口对端系统之间协调作业的配置文件,对接口服务应用的配置文件进行严格控制,并且配置文件中不应出现口令明文,对系统权限配置限制到能满足要求的最小权限,关键配置文件加密保存.为了防止对配置文件的非法修改或删除,要求对配置文件进行文件级的基线控制.1.1.5.2访问控制访问控制主要通过防火墙控制接口对端系统与应用支撑平台之间的相互访问,避免系统间非正常访问,保证接口交互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访问控制除了保证接口本身的安全之外,还进一步保证应用支撑平台的安全.为了有效抵御威胁,应采用异构的双防火墙结构,提高对防火墙安全访问控制机制的破坏难度.双防火墙在选型上采用异构方式,即采用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品牌的完全异构防火墙.同时,双防火墙中的至少一个应具有与实时入侵检测系统可进行互动的能力.当发生攻击事件或不正当访问时,实时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到相关信息,及时通知防火墙,防火墙能够自动进行动态配置,在定义的时间段内自动阻断源地址的正常访问.系统对接口被集成系统只开放应用定义的特定端口.采用防火墙的地址翻译功能,隐藏系统内部网络,向代理系统提供翻译后的接口通信服务器地址及端口,禁止接口对端系统对其它地址及端口的访问.对通过/未通过防火墙的所有访问记录日志.1.1.5.3入侵检测接口安全机制应具有入侵检测IDS功能,实时监控可疑连接和非法访问等安全事件.一旦发现对网络或主机的入侵行为,应报警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包括自动阻断通信连接或者执行用户自定义的安全策略.实施基于网络和主机的入侵检测.检测攻击行为和非法访问行为,自动中断其连接,并通知防火墙在指定时间段内阻断源地址的访问,记录日志并按不同级别报警,对重要系统文件实施自动恢复策略.1.1.5.4口令认证对于需经接口安全控制系统对相关集成系统进行业务操作的请求,实行一次性口令认证.为保证接口的自身安全,对接口通信服务器和其它设备的操作和管理要求采用强口令的认证机制,即采用动态的口令认证机制.1.1.5.5安全审计为了保证接口的安全,要求对接口通信服务器的系统日志、接口应用服务器的应用日志进行实时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不同的介质存档.1.1.5.6防恶意代码或病毒由于Internet为客户提WEB服务,因此,对于Internet接口要在网络分界点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防恶意代码系统,该系统能实时地进行基于网络的恶意代码过滤.建立集中的防恶意代码系统控制管理中心.1.1.5.7加密为了提高接口通信信息的保密性,同时保证应用支撑平台的安全性,可以对系统平台与接口集成系统间的相关通信实施链路加密、网络加密或应用加密,保证无关人员以及无关应用不能通过网络链路监听获得关键业务信息,充分保证业务信息的安全.。

xxx系统数据对接接口说明-设计

xxx系统数据对接接口说明-设计

XXXXXX管理系统数据接口说明版本:1.0修改时间:2014年11月定稿时间:*年*月目录目录 (2)一、主要内容 (2)二、流程文件及风险点数据接口 (2)(1)流程文件及风险点概念说明 (2)(2)使用过程说明 (3)(3)接口说明 (3)2.3.1. 接口概述 (3)2.3.2. 接口调用方式 (4)2.3.3. 接口文件概述 (5)一、主要内容门户对外提供如下接口:XXXXXX系统流程文件及风险点数据接口二、流程文件及风险点数据接口(1)流程文件及风险点概念说明流程文件⏹指包含业务流程的制度文件⏹一个业务流程可对应多个子流程,子流程即为流程文件所包含的各个业务流程图⏹一个子流程一定被包含在某个业务流程关系的节点风险点⏹指流程文件中的子流程在某个环节可能涉及到的风险⏹一个业务流程文件可对应多个子流程,一个子流程可以对应多个业务环节,一个业务环节可对应多个风险点(2)使用过程说明使用过程如下:⏹外部系统开发者和XX系统管理员协商,确定外部系统的IP地址及权限协议等(XX系统提供的是FTP文件传输协议提供数据)⏹外部系统想要获取文件必输建立与XX系统连接的FTP协议通道⏹外部系统获取的文件为完整的XML文件,通过FTP下载到本地后解析能获取完整的数据(3)接口说明2.3.1.接口概述由于XX系统中已入库的流程文件及风险点不允许二次修改,所以不提供修改增量数据,但提供废止、删除增量数据。

数据接口如下:⏹导出完整的流程文件及风险点数据外部系统可以通过XX接口获得一整套全量数据,从而建立起本系统所需要的流程文件及风险点,而无须从零开始建立。

⏹导出废止流程文件增量数据外部系统还可以通过XX接口获得这些流程文件的最新状态,是否已被废止。

使得外部系统可以方便地和XX数据保持一致。

⏹导出删除流程文件增量数据外部系统还可以通过XX接口获得这些流程文件的最新状态,是否已被删除。

使得外部系统可以方便地和XX数据保持一致。

系统接口解决方案

系统接口解决方案

系统接口解决方案《系统接口解决方案》在现代社会,各种系统接口的需求越来越多。

系统接口可以连接不同的软件、硬件或者其它设备,使它们能够互相通信和协同工作。

例如,公司内部的各种管理系统,需要与外部的供应商或者客户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智能家居设备需要与手机或者电脑进行连接;医疗设备需要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集成等等。

然而,由于不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者不同,它们的接口通常也是不一样的。

这就需要一种解决方案来统一这些异构的接口,使它们能够互相兼容和交互。

这就是系统接口解决方案的重要性所在。

系统接口解决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标准化接口:制定一套公共的接口标准,例如规定数据格式、通信协议、接口逻辑等等,使得不同系统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来设计和实现自己的接口。

这样就可以极大地简化接口之间的对接工作,加快系统集成的速度。

2. 中间件技术:通过引入中间件技术,使得原本不兼容的系统可以通过中间层进行数据转换和通信,从而实现互联互通。

中间件可以是消息队列、数据总线、Web服务等等,它们可以对接不同系统的接口,然后统一对外提供标准化的接口。

3. 开放API:对于向外开放的系统,可以提供各种API接口,让外部系统或者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些接口来实现与它们的集成。

通过API管理和文档化,可以使得接口的使用更加方便、灵活和安全。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系统接口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现有系统需要与新的技术和平台进行集成;另一方面,公司需要与外部的合作伙伴进行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

只有通过系统接口解决方案,才能够实现这些接口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

因此,对于各种系统接口的设计和管理,公司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不断地优化和升级系统接口解决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设计1.1.1对接方式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对接方式以web service 方式进行。

系统接口标准:本系统采用SOA 体系架构,通过服务总线技术实现数据交换以及实现各业务子系统间、外部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集成,因此SOA 体系标准就是我们采用的接口核心标准。

主要包括:服务目录标准:服务目录 API 接口格式参考国家以及关于服务目录的元数据指导规范,对于 W3C UDDI v2 API结构规范,采取UDDI v2 的 API 的模型,定义UDDI 的查询和发布服务接口,定制基于Java和 SOAP的访问接口。

除了基于SOAP1.2的 Web Service 接口方式,对于基于消息的接口采用JMS 或者 MQ 的方式。

交换标准:基于服务的交换,采用HTTP/HTTPS作为传输协议,而其消息体存放基于SOAP1.2协议的 SOAP消息格式。

SOAP的消息体包括服务数据以及服务操作,服务数据和服务操作采用 WSDL进行描述。

Web 服务标准:用 WSDL描述业务服务,将 WSDL发布到 UDDI 用以设计 / 创建服务,SOAP/HTTP服务遵循WS-I Basic Profile 1.0,利用 J2EE Session EJBs实现新的业务服务,根据需求提供SOAP/HTTP or JMS and RMI/IIOP接口。

业务流程标准:使用没有扩展的标准的BPEL4WS,对于业务流程以SOAP服务形式进行访问,业务流程之间的调用通过SOAP。

数据交换安全:与外部系统对接需考虑外部访问的安全性,通过IP 白名单、 SSL认证等方式保证集成互访的合法性与安全性。

数据交换标准:制定适合双方系统统一的数据交换数据标准,支持对增量的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同步,避免人工重复录入的工作。

1.1.2接口规范性设计系统平台中的接口众多,依赖关系复杂,通过接口交换的数据与接口调用必须遵循统一的接口模型进行设计。

接口模型除了遵循工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标准,实现接口规范定义的功能外,需要从数据管理、完整性管理、接口安全、接口的访问效率、性能以及可扩展性多个方面设计接口规格。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方案是指将不同的系统进行连接和数据交流,实现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

下面是一个系统对接方案的简要描述,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

需求分析
首先需要对接的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需求和目标。

这包括确定数据的来源和去向,数据的格式和内容,以及需要传递的功能和业务逻辑等。

设计
在设计阶段,需要确定对接系统的接口标准和协议,包括数据传输方式、数据格式、数据加密、数据验证和错误处理等。

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扩展和灵活性的要求。

开发
在开发阶段,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系统对接的具体实现。

这包括编写接口代码、配置系统参数、进行数据映射和转换等。

还需要进行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测试
在测试阶段,需要进行系统对接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功能测试包括验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包括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功能的触发和响应等。

性能测试包括测试系统的并发性能、吞吐量、响应时间和负载能力等。

实施
一切准备就绪后,对接方案可以投入使用。

在实施阶段,需要进行系统的部署和配置,确保系统可以正常工作。

还需要进行系统的监控和维护,及时处理问题和异常。

总结
系统对接方案是系统集成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

一个好的系统对接方案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工作效果,减少人工操作和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系统对接方案需要慎重考虑,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设计和实施。

系统对接接口设计

系统对接接口设计

1.社会服务系统对接接口设计系统能提供兼容不同技术架构的数据接口,保证系统与省级各联合审批职能部门及其他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1.1. 数据交换接口数据交换平台基于Java技术和标准数据库接口(JDBC、ODBC等),为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专用中间件系统提供接入组件,通过对接口协议需求进行抽象,使用TongIntegrator框架,就可以和特定系统的交互。

另外提供组件定制接口,可以方便、快速地添加具有新的功能的组件。

数据交换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扩展接口,方便用户进行功能扩展。

1.1.1. 提供企业级需求的标准接口数据压缩,减少带宽瓶颈;数据加密,提高系统安全性;异常处理,创建和维持了一个“消息异常处理器”的接口,它可以保存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处理的消息,这些“异常”消息还可以被送回重新加以处理。

1.1.2. 提供可扩展的告警方式接口平台默认实现了邮件告警方式,只需要配置相应的邮件信息,当有警告产生时,会自动发送告警邮件给邮件接收者。

同时平台还提供了可扩展的告警方式接口,可根据项目需要扩展不同的告警方式,如短信告警等。

1.1.3. 提供第三方的压缩和加密算法接口提供数据压缩和加密功能,产品本身带有一套数据压缩、加密算法,同时也为第三方的压缩和加密算法提供了接口,用户可以方便的将自己指定的压缩和加密算法嵌入到系统中。

1.1.4. 系统特点易于维护通过使应用松耦合或分离,使系统环境中的接口更容易维护。

同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对外提供统一接口,屏蔽了单个系统内部的改变,可以很容易替换过时的应用。

可扩展数据交换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扩展接口,方便用户进行功能扩展。

1.2. 数据交换方式1.2.1. Web Service 接口接入已具备行政审批系统的部门可使用WEB SERVICE接口方式进行数据交换。

需要各业务审批部门在前置机部署审批交换数据接口程序,数据接口程序调用省级联合审批数据交换平台提供的Web Service接口,实现审批业务数据的交换。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方案系统对接方案一、背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企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

一个大型企业可能有几十个不同的系统,包括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等。

这些系统各自独立存在,相互之间无法互联互通,导致信息流失、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此,企业需要进行系统对接,将各个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流程协同,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竞争力。

二、系统对接的定义系统对接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信息系统通过数据接口、协议、标准和流程等方式相连接,使它们可以共同协作,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从而实现业务的有机结合和高效运转的过程。

三、系统对接的原则1.开放性系统对接的基本原则是开放性,即对接的系统应该开放其接口和协议,以方便其他系统进行对接。

开放性还要求对接的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以适应未来业务规模和发展需要。

2.可靠性系统对接必须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流向需要经过安全验证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

对于敏感数据,应该采取更严格的保护措施,如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等。

3.可维护性系统对接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

因此,系统对接还要考虑可维护性,如良好的调试和排错针对性的日志记录等。

4.可扩展性对于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系统对接应该具有合适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在具体的对接实现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策略性决策,以实现最优的对接结果。

四、系统对接的流程1.需求分析在进行系统对接前,需要对对接的需求和目的进行充分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对接的系统类型、关键功能模块和数据需求等,然后对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确定对接的方式和接口规范等。

2.系统设计在分析完需求后,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和方案制定。

该过程需要明确系统对接的方法、接口协议、数据传输方式和数据交互逻辑等,以达到最高效的对接效果。

3.接口开发Based on system design, developers can start writing the codes, building system interfaces, and testing to ensure the interface is working properly.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terface development, developers would encounter a lot of obstacles to figure out some technical issues or adapting to newsystems’ architecture.4.测试和验证这个阶段对于系统对接来说尤其重要。

系统对接方案说明

系统对接方案说明

系统对接方案说明WORD格式可编辑系统对接设计1.1.1对接方式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对接方式以web service方式进行。

系统接口标准:本系统采用SOA体系架构,通过服务总线技术实现数据交换以及实现各业务子系统间、外部业务系统之间的息共享和集成,因此SOA体系标准就是我们采用的接口核心标准。

主要包括:服务目录标准:服务目录API接口格式参考国家以及关于服务目录的元数据指导规范,对于W3C UDDI v2 API结构规范,采取UDDI v2的API的模型,定义UDDI的查询和发布服务接口,定制基于Java和SOAP的访问接口。

除了基于SOAP1.2的WebService接口方式,对于基于消息的接口采用JMS或者MQ的方式。

交换标准:基于服务交换,采用http/https作为传输协议,其消息体是存储基础。

基于soap1.2协议的soap消息格式。

soap的消息体包括服务数据、服务操作和服务数据和服务操作采用WSDL进行描述。

web服务标准:用wsdl描述业务服务,发布wsdl到uddi 设计/创建服务,SOAP/HTTP服务遵循WS-I Basic Profile 1.0,利用J2EE Session EJBs实现新的业务服务,根据需求提供SOAP/HTTP or JMS and RMI/IIOP接口。

业务流程标准:使用没有扩展的标准的BPEL4WS,对于业务流程以SOAP服务形式进行访问,业务流程之间的调用通过SOAP。

数据交换的安全性:通过ip白名单、ssl与外部系统连接时,应考虑外部访问的安全性认证等方式保证集成互访的合法性与安全性。

数据交换标准:制定适合双方系统统一的数据交换数据标准,支持对增量的数据自同步动态数据,避免重复手动输入。

1.1.2接口规范性设计系统平台中的接口众多,依赖关系复杂,通过接换的数据与接口调用必须遵循统一的接口模型进行设计。

接口模型除了遵循工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以编辑。

接口对接实施方案

接口对接实施方案

接口对接实施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接口对接的实施方案提供详细说明。

接口对接是指不同系统或软件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协作的过程。

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正确地设计和实施接口对接方案对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准确传递至关重要。

2. 目标与需求根据实际需求,我们的接口对接实施方案需要满足以下目标和需求:•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提供高度可靠的接口对接服务,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运行。

•提供易于维护和扩展的接口对接架构,方便未来的系统升级和拓展。

3. 方案设计3.1 接口对接类型根据数据交换的方式和目的,我们将接口对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请求-响应接口:典型的客户端-服务端模式,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端响应返回结果。

2.发布-订阅接口:数据产生的系统发布数据,其他系统订阅并接收数据。

3.批处理接口:周期性地将数据从一个系统批量导入另一个系统。

4.实时接口:通过数据流实时传输数据,适用于实时监控和数据同步场景。

3.2 接口安全性设计在接口设计中,确保数据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接口安全性设计措施:•通过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仅允许授权用户或系统使用接口。

•使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

•对接口进行访问日志记录和监控,以及异常处理和告警机制。

•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包括DDoS攻击和SQL注入等。

3.3 接口可靠性设计为了确保接口的可靠性,我们需要考虑以下设计措施:•设计合理的接口协议,包括数据格式、传输方式和接口版本等。

•实现数据传输的幂等性,即对于同一个请求的重复调用,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采用消息队列等技术,支持消息异步处理和接口调用的限流控制。

•设计合理的错误处理机制,包括错误码、错误消息和异常处理等。

3.4 接口性能优化为了提高接口的性能和响应速度,我们可以考虑以下优化措施:•对接口进行性能评估和压力测试,找出瓶颈和性能问题。

•对频繁使用的接口进行缓存,减少数据库等资源的访问频率。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方案系统对接是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旨在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互操作。

下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接方案:需求定义阶段:1.确定系统对接的具体需求和目标,明确需要对接的系统和数据对象。

2.分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流程和业务逻辑,确定数据交换的方式和频率。

3.确认数据格式和接口要求,包括数据结构、数据类型、数据量等。

技术准备阶段:1.确定系统对接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如API接口、Web服务等。

2.对各个系统进行调研和评估,了解系统的技术架构和支持的数据交换方式。

3.确定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需求,考虑使用加密、身份验证等技术手段。

接口设计和开发阶段:1.根据需求定义阶段的结果,设计并定义系统间的数据接口和数据交换协议。

2.开发接口和数据转换模块,实现数据的格式转换和映射。

3.进行接口的测试和验证,确保数据在系统间的正确传递和处理。

数据交换和同步阶段:1.配置系统对接的参数和设置,包括数据传输的频率、时间点和数据量。

2.进行初步的数据交换和同步,确保数据能够在系统间实现正确的传递和同步。

3.监控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异常处理和优化阶段:1.建立异常处理机制,对接口调用和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处理。

2.针对性地优化系统对接的性能和稳定性,如优化数据传输速率、增加并发处理能力等。

3.定期对系统对接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优化。

文档编写和培训阶段:1.撰写系统对接的操作手册和技术文档,包括接口使用说明和故障排除指南。

2.为相关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使其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系统对接。

通过以上系统对接方案的实施,可以实现系统间数据的高效交换和互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需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并进行优化,保证系统对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编写相关文档和进行培训也能提高人员的操作能力和对系统对接的理解。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方案

系统对接设计1.1.1 对接方式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对接方式以web service方式进行.系统接口标准:本系统采用SOA体系架构,通过服务总线技术实现数据交换以及实现各业务子系统间、外部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集成,因此SOA体系标准就是我们采用的接口核心标准.主要包括:服务目录标准:服务目录API接口格式参考国家以及关于服务目录的元数据指导规范,对于W3C UDDI v2 API结构规范,采取UDDI v2的API的模型,定义UDDI的查询和发布服务接口,定制基于Java和SOAP的访问接口。

除了基于SOAP1.2的Web Service 接口方式,对于基于消息的接口采用JMS或者MQ的方式。

交换标准:基于服务的交换,采用HTTP/HTTPS作为传输协议,而其消息体存放基于SOAP1。

2协议的SOAP消息格式。

SOAP的消息体包括服务数据以及服务操作,服务数据和服务操作采用WSDL进行描述。

Web服务标准:用WSDL描述业务服务,将WSDL发布到UDDI用以设计/创建服务,SOAP/HTTP服务遵循WS—I Basic Profile 1。

0,利用J2EE Session EJBs实现新的业务服务,根据需求提供SOAP/HTTP or JMS and RMI/IIOP接口。

业务流程标准:使用没有扩展的标准的BPEL4WS,对于业务流程以SOAP服务形式进行访问,业务流程之间的调用通过SOAP。

数据交换安全:与外部系统对接需考虑外部访问的安全性,通过IP白名单、SSL 认证等方式保证集成互访的合法性与安全性.数据交换标准:制定适合双方系统统一的数据交换数据标准,支持对增量的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同步,避免人工重复录入的工作。

1.1.2 接口规范性设计系统平台中的接口众多,依赖关系复杂,通过接口交换的数据与接口调用必须遵循统一的接口模型进行设计.接口模型除了遵循工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标准,实现接口规范定义的功能外,需要从数据管理、完整性管理、接口安全、接口的访问效率、性能以及可扩展性多个方面设计接口规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服务系统对接接口设计
系统能提供兼容不同技术架构的数据接口,保证系统与省级各联合审批职能部门及其他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1.1.数据交换接口
数据交换平台基于Java技术和标准数据库接口(JDBC、ODBC等),为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专用中间件系统提供接入组件,通过对接口协议需求进行抽象,使用TongIntegrator框架,就可以和特定系统的交互。

另外提供组件定制接口,可以方便、快速地添加具有新的功能的组件。

数据交换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扩展接口,方便用户进行功能扩展。

1.1.1.提供企业级需求的标准接口
数据压缩,减少带宽瓶颈;数据加密,提高系统安全性;异常处理,创建和维持了一个“消息异常处理器”的接口,它可以保存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处理的消息,这些“异常”消息还可以被送回重新加以处理。

1.1.
2.提供可扩展的告警方式接口
平台默认实现了邮件告警方式,只需要配置相应的邮件信息,当有警告产生时,会自动发送告警邮件给邮件接收者。

同时平台还提供了可扩展的告警方式接口,可根据项目需要扩展不同的告警方式,如短信告警等。

1.1.3.提供第三方的压缩和加密算法接口
提供数据压缩和加密功能,产品本身带有一套数据压缩、加密算法,同时也为第三方的压缩和加密算法提供了接口,用户可以方便的将自己指定的压缩和加密算法嵌入到系统中。

1.1.4.系统特点
易于维护
通过使应用松耦合或分离,使系统环境中的接口更容易维护。

同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对外提供统一接口,屏蔽了单个系统内部的改变,可以很容易替换过时的应用。

可扩展
数据交换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扩展接口,方便用户进行功能扩展。

1.2.数据交换方式
1.2.1.Web Service 接口接入
已具备行政审批系统的部门可使用WEB SERVICE接口方式进行数据交换。

需要各业务审批部门在前置机部署审批交换数据接口程序,数据接口程序调用省级联合审批数据交换平台提供的Web Service接口,实现审批业务数据的交换。

1.2.2.消息中间件数据交换接入
已具备行政审批系统的业务部门如果具备数据交换中间件,则可采用数据交换中间件模式进行交换,数据交换中间件可以直接从审批业务数据库提取出XML 格式数据,并通过省级联合审批交换平台的Web Service或数据库接口直接写入,完成数据交换,要求数据交换中间件支持XML数据交换模式。

消息中间件数据交换方式实现要求:审批业务部门自行建立的行政审批系统,单位需自行开发数据交换适配器软件,将单位审批业务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单位行政审批前置接口要求,处理、加工、整合后实时(或定时)交换至省级联合审批系统。

1.2.3.开发数据库访问
具备自主负责的服务器和平台数据库维护的行政审批系统的业务部门,在通过需求双方的保密、安全协议以后,确定能访问数据库的可以直接访问数据库抓取数据,要求对方服务器给予访问权限。

优点:直接、快捷地访问数据库数据;缺点:安全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