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1(修改)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改为“领悟”)B. 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C. 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D.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答案】A【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把“领会”改成“感受”2.下列字形和画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暮色称职(chèng)人声顶沸杞人忧天(qǐ)B. 雕像抽噎(yē)畏罪潜逃恍然大悟(huǎng)C. 和蔼宿儒(xiù)神采弈弈参差不齐(cēn)D. 气慨滑稽(jī)眉开眼笑哄堂大笑(hòng)【答案】B【解析】A项“称职”的“称”读作“chèn” “人声顶沸”应写作“人声鼎沸”C项“宿儒”的“宿”读作“sù” “神采弈弈”应写作“神采奕奕”D项“气慨”应写作“气概” “哄堂大笑”的“哄”读作“hōng”故选B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 “天启”是皇帝年号纪年“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B.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阿发、双喜、阿长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C. 我国被称为“丝绸之国” 古人对丝织品的称谓有多种如“半匹红纱一丈绫”中的“纱”“绫”D.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谥号“文”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苏轼谥号“文忠”【答案】B【解析】B项阿长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人物而《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作品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王安石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B. 小说《驿路梨花》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C.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D.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答案】A【解析】A项《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B. 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C. “那时候的条件十分艰苦三四个年级的学生只能靠一个老师来教”简老师回忆道D. 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答案】B【解析】B项“注视着注视着”是并列谓语中间应该用逗号6.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青年是祖国和人民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努力成为信念坚定、知识丰厚、脚踏实地、品德高尚的一代新人①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②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③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④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A. ①②③④B. ③②④①C. ④③②①D. ①③④②【答案】D【解析】通读语句可知“信念坚定”对应“爱国主义” “知识丰厚”对应“勤奋学习” “脚踏实地”对应“深入实践” “品德高尚”对应“奉献社会” 据此可排序为①③④② 故选D7.下列画横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A. 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让人叹为观止B. 为了增加建筑用地面积沿海城市纷纷填海造陆真可谓沧海桑田C. 可是到了中段后剧情便渐渐失控很多剧情不但不能自圆其说还前后矛盾D. 宜宾六月的天气周而复始有时骄阳似火热浪扑人有时乌云密布暴雨绕城【答案】C【解析】A项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褒贬误用不符合语境B项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也形容变化久远与“填海造陆”没有任何关联不符合语境C项自圆其说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符合语境D项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与语句后面表述内容不符不符合语境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 错的画“×”(1)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2)《孙权劝学》一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3)《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情调是不同的()【答案】(1)×, (2)×, (3)√【解析】(1)“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说法有误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2)“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说法有误应是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3)说法正确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9.(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①问女何所忆()②策勋十二转()③出郭相扶将()④著我旧时裳()9.(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意思完全一致的是()9.(3)翻译下列句子①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9.(4)本诗是写木兰从军的故事但为什么对十年的征战生活写得比较简略呢?请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答案】(1)①思念, ②记功, ③外城, ④穿【解析】(1)①句意问木兰在思念什么忆思念②句意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③句意互相搀扶着出外城(迎接木兰)郭外城④句意穿我以前的衣服著穿【答案】B【解析】(2)A项买/集市B项都是“像……一样”C项文告/同“贴”D项织布机/战事故选B【答案】(3)①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②对着窗户和镜子整理像云那样的鬓发在额上贴好花黄【解析】(3)①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晚上用来打更的器具铁衣铠甲②当对着当窗、对镜互文手法一起翻译为“对着窗户和镜子”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帖同“帖”【答案】(4)因为全诗的重点在于讴歌她英勇孝顺、敢于担当、不贪富贵和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而非她驰骋沙场、克敌制胜的英雄行为所以对十年军旅生活略写【解析】(4)木兰的故事突出点在于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关于战场上的表现是次要的毕竟木兰不是什么著名的帅才更没有具体的战役值得去描述所以就简单带过而诗歌的主要目的是讴歌她不贪图荣华富贵、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所以这部分写的比较详细综合以上分析整理回答即可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10.(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案】(1)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解析】(1)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用流畅的语言把描绘的画面表达出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解答时根据句意和自己的理解用流畅的话语把它写出来即可【答案】(2)诗人以落花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解析】(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句中把自己比喻成“落红” 形象生动地写出自己即使辞官仍会关心国家前途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1.(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11.(2)选文第①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11.(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1.(4)“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答案】(1)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和从雷公岩艰难地登上老山界山顶的情景【解析】(1)这篇文章共八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①段可概括为“红军战士在山谷露宿” 第二部分是第②段到第⑧段可概括为“红军战士艰难登上老山界山顶的情景”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答案】(2)视觉“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 写山高听觉“耳朵里有……在澎湃” 写幽静触觉“才觉得寒气……打着战” 写寒冷【解析】(2)感官描写包括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味觉描写视觉“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把“星星”比喻为“宝石” 可知红军战士距离星星的距离较近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之高“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把“黑色的山峰”比喻为“巨人” 也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大听觉“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把“声音”比喻为“春蚕、野马、山泉、波涛” 生动形象地把声音的“不可捉摸”的特点具体化了使人的感受更加强烈达到了以动衬静的效果写出了山之静触觉“逼、刺、打着颜”连用几个动词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答案】(3)这两句环境描写形象生动前一句以“巨人”喻“山峰” 后一句以“井”喻“山谷” 二者结合起来便很有立体感地展现出山高谷深的壮观景象这样的环境描写也衬托出红军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解析】(3)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前一句把“黑色的山峰”比喻为“巨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大后一句把“山谷”比喻为“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谷之深山高谷深的特点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红军战士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答案】(4)“抢”在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解析】(4)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这个句子主要通过动词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抢”字在这里不是“抢夺”的意思而是“抢先”“争先”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战士们为节约时间而争分夺秒吃饭的场面侧面写出了登山时间宝贵、任务重的特点1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2.(2)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12.(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①“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句子中画线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②“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画线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12.(4)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2.(5)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A. 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B. 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 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C. 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事略写D. 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棵小白杨【答案】C【解析】(1)C项“妻子的事迹详写”理解错误文章中写妻子的事迹只是一笔带过属于略写【答案】(2)刚到哨所面对艰苦环境火热的心变凉了在小白杨树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后感到充满力量射击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心怀喜悦【解析】(2)通读全文后可根据第⑤段结尾句“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第⑥段结尾句“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第⑧段句“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中名列前茅”等句子组织答案【答案】(3)①“才”和“终于”两个词(副词)连用强化了他们路程的不易和艰难突出了驻守小白杨哨所的边防军人的感人形象②“反复”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这一射击成绩是哨所正式考核时从未有过的难以相信因此多次验证加以确认【解析】(3)①“才”“终于”是副词表示所意料的或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阅读原文由“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可得知他们去哨所的路程十分艰难“才”和“终于”两个副词连用更能强调他们路程的辛苦困难对驻守小白杨哨所的边防军人的形象进行了更深入的刻画②“反复”的意思是“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文中写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在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取得了哨所正式考核时从未有过的好成绩之后考核组组长进行检验的过程联系前文“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 可知考核组组长不相信边防连的同志能打出这么高的环数所以反复确认【答案】(4)儿子的举动是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侧面表现了部队能锻炼人、出息人【解析】(4)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王克怀王克怀是一个吃苦耐劳、认真执着、勇敢坚毅的战士写他儿子在艰苦环境中的表现其实就是为了侧面烘托王克怀根据文章内容理解作答即可【答案】(5)①指塔斯提边防连②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军人③象征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牢记嘱托的精神【解析】(5)关于标题寓意不仅要回答表层含义还要理解深层含义本文标题“一棵小白杨” 其实象征着北疆哨所同时也指在北疆哨所中像王克怀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军人们等13.(1)请简要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13.(2)品析词句①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从用词的角度)②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从情节内容角度)13.(3)节选的这部分作者为什么采用略写手法而没有详细记叙描写邓稼先?【答案】(1)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解析】(1)阅读文本可知选段主要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及对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贡献【答案】(2)①使用时间副词“立即” 不做任何停留迫不及待回国表现了邓稼先热爱祖国的高贵品质②这一情节内容表现了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解析】(2)①解答此题需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立即”是一个时间副词即“立刻、马上” 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后马上毫不犹疑地选择了回国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②解答此题需从情节的作用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在身患重病之时邓稼先仍关心着国家的核武器事业这体现出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答案】(3)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采用略写手法主题上主要表现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材料上分隔大洋两岸作者对邓稼先具体情况不是很了解现有的材料不很多等原因构思上重点写对老朋友的无尽思念又渗透着自己人生某些相同的东西【解析】(3)结合文章写作背景可知《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一篇记人传记型文章以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主要表现了邓稼先作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及其人生观、价值观等崇高精神与品质选文部分是对邓稼先生平与贡献的简要介绍作者没有详细记叙描写邓稼先一是因为他对邓稼先当时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二是因为作者重点想要表达的是对多年老友的思念及两人作为科学家所共有的情怀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4.(1)【礼仪标语我设计】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请你拟写一条弘扬文明礼仪的宣传语14.(2)【礼貌用语我知晓】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①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 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久违久仰)大名!”②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莅临光临)指导!”③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阅读拜读)!”14.(3)【礼节习俗我评说】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答案】(1)示例一言行举止有礼仪文明住在我心里示例二花儿用容貌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解析】(1)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本次班会活动的主题是“礼文化” 拟写标语时要切合本次活动主题语言简洁凝练可用对偶、拟人的修辞【答案】(2)①久仰, ②莅临, ③拜读【解析】(2)①“久违”指好久不见是久别重逢的用语“久仰”指早已仰慕是与人初次见面时说的客套话符合此处的语境故选“久仰”②“莅临”指光临、来临多用于下级对上级光临的一种褒义词符合此处语境“光临”的敬重程度不够故选“莅临”③“阅读”指一般性读“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符合此处语境故选“拜读”【答案】(3)示例一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示例二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解析】(3)这是一道开放题赞成与否定皆可关键在于陈述的理由要充分如果赞成可从热情待客的角度来谈如果不赞成可从来客的喜好以及卫生的角度谈。

《周处》比较阅读

《周处》比较阅读

《周处》比较阅读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①。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11版)(注释)①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河”)两兄弟,都是当时著名文学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为乡里所患/可以为师矣B.闻里人相庆/有闻而传之者C.有自改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具以情告/以我酌油知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3.说说文中周处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现了周处什么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跑,终无所成。

清河日:“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姣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6.下列对选文描写周处与陆云谈话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明了此时的周处已有悔改之意。

B.表明了促使周处转变的原因。

C.表明了贤人陆云具有的远见卓识。

D.借此阐明一个具有普适性的道理。

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侧面描写——写作指导

侧面描写——写作指导
二是以景烘托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
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当胆小的“我”趴在悬崖上下不来时, 近乎绝望。作者用细腻的心描写,写出了“我”的进退两难,孤立无援。同 时,作者也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文中写道:“时间在慢慢地过去。 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 片寂静。”这暗淡的、沉寂的自然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人物的恐惧心理。悬 崖已令“我”害怕了,加上如此寂静、黑暗的环境,更加凸显出“我”的恐 惧与无助。
了。之后他又去“吃书”了。
——《非凡》
佳作二:
有一种美好,甜甜的,在口腔中慢慢化开,荡漾着,荡漾着,到达心底的 每一处角落。
雨后的清晨,窗外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楼下的柏油马路,早已被淋得 浑身湿透。路旁的草丛,被大雨冲刷得绿油油的。树的枝头上长着许多小瓢 似的叶子,盛着雨水,仿佛轻轻一碰,就要破碎。“小红,陪奶奶出去溜达 溜达吧。”我一口答应。
声叫道:“喂,书呆子,借我支笔!”
这位“书呆子”却一动不动,根本就没把她的威慑力当回事。
她有点不耐烦了,又把声音提高了一级:“快点!”但这个“不怕死”的
人还是没动,还做出了欣赏的样子。
这下可真惹怒她了,使出来“杀手锏”——对着他的手臂使劲掐了一下,
这下总算是把他从书中世界拉了回来。
可这一举动似乎惹怒了他:“干吗?”就两个字,就把“暴力女”给怔住
三是以物烘托物。
在朱自清的《春》中,作者在描写春花时先是正面描写了花 的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展现了春天的五彩 斑斓。接下来作者没有直接去描写花的香气,而是借写蜜蜂和蝴 蝶的活动,从侧面烘托出了花香之浓郁,描绘出了一幅春回大地, 百花争艳,花香扑鼻的春景图。
作品欣赏 (word)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积累•运用(18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12分)①宁静,滋养着人们的心境,让人得以在沉静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彼此之间的默(qì)_______。

②亘古以来,就有着对于宁静的追寻。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细细研读,便能体会到若耶溪的(yōu)_______深,恍若置身其间,耳边(yǐn)_______约听到了林间的鸟鸣。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两句,稍加咀嚼,便能从中感受到“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

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它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滋味、特殊的享受。

③其实,宁静也是一种声音。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有声之声、和谐之声。

有声音生态学家写道:“(jì)_______静是落雪的低语,等雪融后又会化成动听的流水声,铮铮淙淙地让人想闻声起舞。

”宁静,在声音的流变中,为人们熨帖心情、抚_______(wèi)心灵提供一种独特的氛围,亦可以在此间(hān)_______然入梦。

④品味宁静,总有回甘。

我们要用心享受宁静、感受宁静,尽情体会个中滋味。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3分)①默(qì) ②(yōu) 深③(yǐn) 约④(jì) 静⑤抚(wèi) ⑥(hān) 然入梦(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①聆 A.língB.lín②亘 A.gèngB.gèn③嚼 A.jiáoB.jué④淙 A.cóngB.zōng⑤熨 A.yùnB.yù⑥氛 A.fènB.fēn(3)依据文段,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所以,我们要用心享受宁静、感受宁静,尽情体会个中滋味。

B.我们要用心感受宁静、享受宁静,尽情体会个中滋味。

2018-201X麻将试题答案-实用word文档 (17页)

2018-201X麻将试题答案-实用word文档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X麻将试题答案篇一:201X年四川麻将职称考试理论试题—带答案201X年科创制药集团麻将职称考试理论试题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总分20分,每小题2分)1、麻将一共有多少张牌?(A)、148 A、108 B、136 C2、下列选项中,赢钱最多的是?( B )A、对子胡B、龙七对C、大单吊3、色子一颗是3,一颗是5,请问应从哪方抓牌?( A )A、上家B对家C、下家4、卡七条的意思是手里有?( A )A、一个六条和一个八条B、一个八条和一个九条 C一个七条5、如果一个牌友一直不说话,且脸色通红,还时不时将牌乱摔说明他?( C ) A不会打麻将B、赢钱C、输钱6、青胡杠上花最少可以算到多少翻?( B )A、三番B、极品C、精品7、下雨是什么意思?( C )A、下雨B、胡牌C、杠牌8、下列几组牌形,哪组牌的叫胡最多( B )A、9998B、8887C、77669、幺鸡是指哪张牌( B )A、一筒B、一条C、一万10、被抢杠的心情如何( C )A、欣慰B、兴奋C、难受二、判断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总分10分,每小题2分)1、小刘最后剩了4张牌在手,五万、七万、八万、九万、后来摸了个六万,打掉九万就是五八万的叫.( R )2、小刘碰了四对条子出来,手中还有个幺鸡,如果胡牌,那么她这把牌算精品。

( L )3、猪奶奶是八筒的小名.( R )4、有时候,如果明知道别人要自己手上的牌,可以适当留一手。

( L )5、麻将中的暗七对是不可以碰牌的.( R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有三小题,总分40分)1、名词解释天胡:庄家拿起14张没打一张牌就胡牌杠上开花:杠起来那张牌胡牌2、同时下2条和3条的叫,那你手上有4种可能:1条1条1条3条:2条4条4条4条:2条2条3条3条…….,请问,第四种可能是?答:幺鸡、幺鸡、幺鸡、二条2、案列分析:小刘在一次麻将中,第二圈后暗七对就下叫了,第三圈的时候,上手来了只幺鸡,她手上有三只幺鸡,于是她杠幺鸡,请问小刘的这种打法对吗?为什么?(需从多方面来分析)答:SB啊。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短语训练试题含解析(1)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短语训练试题含解析(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短语1.下面各项对语法知识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众、刃、休、甜四字的造字法相同,都是会意字。

B.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这句用的是比喻修辞。

C. 万水千山、万籁俱寂、节衣缩食、得意门生——这四个短语结构都不相同。

D. “什么,周副主席?” 杨光立刻惊住了,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竟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句标点使用不正确。

【答案】 B【解析】【分析】此题是对汉语语法知识的考查,包含了造字方法、修辞手法、短语结构以及标点符号四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在平时要有扎实的基础。

A项中“甜”字是形声字,不是会意字;C项中“万水千山”“节衣缩食”是并列关系的短语,“万籁俱寂”是主谓关系的短语,“得意门生”是偏正关系的短语;D项问号、引号使用都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包括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句群等五个方面。

考题着重于考查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解决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对语法知识的学习,要多积累,多练习,掌握语法基本知识及其用法。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铭”一般是用韵的,“说”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B.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科幻小说,在英勇顽强的尼摩船长的身上,体现了作者凡尔纳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C.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和《伟大的悲剧》的作者分别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和奧地利作家茨威格。

D. “游山西村”和“登飞来峰”都是动宾短语,“孙权劝学”和“河中石兽”都是主谓短语。

【答案】 D【解析】【分析】“河中石兽”是偏正短语。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语法知识和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诫子书》比较阅读(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诫子书》比较阅读(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孙权劝学》和《诫子书》比较阅读(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2 分)答: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 分)答: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公)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

(2 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 分)答: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2 分)答:。

二、文言阅读练习:《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海南省2021届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和参考答案(最新详细解析完整版)

海南省2021届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和参考答案(最新详细解析完整版)

海南省2021届中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问答题1.1.选出下边两幅入选书法作品的字体,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A.篆书B.隶书C.行书D.草书2.任选一幅作品,用简化楷体,按现代汉语书写顺序,将其内容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米字格内。

二、材料题2.阅读“红色娘子军”革命教育基地讲解词,按要求完成任务。

1931年5月1日,枝叶婆suō()的凤凰树绽开着一朵朵火红的花。

这一天,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在今琼海市阳江镇成立。

①_____________(A.风起云涌B.风生水起)的琼崖大地上,百名女战士头戴八角帽,腰挎椰壳水壶,臂缠白布缝制的“女子军”袖章,在烽火中开启了红色娘子军的光荣历史。

九十载______时光流逝,人们再次提起红色娘子军,无不为这批在琼崖革命中流血牺牲的巾帼英雄感叹。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们转战五个县,创造了“伏击沙帽岭”“火烧文市炮楼”“拔除阳江据点”“文魁岭保卫战”等辉煌战绩,在琼崖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②____________(A.光彩照人 B.____________,鼓舞着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海南自贸港建设中。

(摘自《海南日报》,有删改)(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粗字注音。

婆suō()九十载_________(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3)仿照画框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4)如果你是校报记者,请结合活动主题,设计两个问题采访参加活动的小林同学。

三、默写题3.在横线上默写古诗文原句。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3)是故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孙权劝学修改

孙权劝学修改

孤常读书,自以为 大有所益。”
(再劝:现身说法,阿蒙!”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和赞叹的语气)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富有调侃和自豪的语气)
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劝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 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好学。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司马光
预习检测
《孙权劝学》选 自《 资治通鉴 》 , 是 司马光 主持编纂的一 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 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 间的历史。
作者情况
司马光,字君实, 北宋 政治 家、 史学 家。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 世称司马温公。
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孙权劝学

qīng )/今/当涂掌事, 初,权/谓吕蒙曰:“卿(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qĭ( )欲卿/治经/为 wéi yé /岂 ( )博士邪 ( )!但当 /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 ( )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gēng 别三日,即更 ( )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肃/ 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suì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 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删)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 就分别了。 (补)
二、读懂文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 不可以不学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基础测评卷(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基础测评卷(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基础测评卷1. 用“√”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少.(shǎo shà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shānɡtānɡ)乎若流水。

”2.这个压轴.(zhóu zhòu)的节目太精彩了,演员们刚一亮相.(xiānɡxiànɡ),全场就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3.穷兄妹俩.(liǎliǎnɡ)买不起贝多芬音乐会的入场券.(quàn juàn),但是他们听到了贝多芬亲自为他们演奏的音乐。

【答案】1.shǎo shānɡ2.zhòu xiànɡ3.liǎquàn【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1.少选,读音shǎo xuǎn;汤汤,读音shāng shāng;2.压轴,读音yā zhòu;亮相,读音liàng xiàng;3.俩,读音liǎ;入场券,读音rù chǎng quàn。

2. 多音字组词。

参cān()cēn()供gòng()gōng()更gēng()gèng()结jiē()jié()【答案】①. 参加①. 参差①. 供品①. 提供①. 三更①. 更多①. 结实①. 结束【解析】【分析】【详解】查了多音字组词。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参:cān加入在内。

组词“参加”;shēn中药名。

组词“人参”;cēn:参差长短不齐。

供:gòng把祭品陈列在祖先、神佛的像或牌位前以示敬奉。

gōng供给;提供东西或条件给需要的人应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1. [2023·安徽芜湖期中] 默写。

(10 分)与古诗邂逅是一场美丽的遇见。

这场遇见,让我们感悟到诗人的情怀:《竹里馆》中,诗人将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闻笛思乡——“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中,诗人东望故园,长路漫漫,想到亲人远隔,不禁泪雨滂沱——“⑤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读韩愈的《晚春》中的“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让人仿佛看到了雪花尽情飞舞的景象,明白了要珍惜时光,抓住时机去奋斗;读《木兰诗》中的“⑨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让人体味到木兰在边塞时隆冬的苦寒。

让我们浸润于古诗中,尽情感受百味人生吧!2. [2023·安徽马鞍山期中]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小题。

(12 分)祥子昏昏沉沉地睡了两昼夜,A 着了慌。

到娘娘庙,她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

给他guàn下去,他的确睁开眼看了看,可是待了一会儿又睡着了,嘴里唧唧咕咕的不晓得说了些什么。

A 这才想起去请大夫。

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

既心疼钱,又恨自己这样的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上穿起衣裳就下地。

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

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

他躺了十天。

刚顾过命来,他就问A:“车呢?”(有改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2(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2(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元勋(xūn)奠基(diàn)澎湃(bài)鞠躬尽瘁(cuì)B.挚友(zhì)迭起(dié)咳嗽(sou) 鲜为人知(xiān)C.卓越(zhuó)校对(xiào)薪金(xīn)气冲斗牛(dǒu)D.硕果(shuò)草率(shuài)悠然(yōu)潜心贯注(qiá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选聘深宵至死不懈契而不舍B.调羹绞肉锋芒毕露妇儒皆知C.谣言昼夜慷慨淋漓目不窥园D.小楷吩咐一反即往深恶痛绝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B.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C.爱出风头的他经常夸夸其谈,与别人争吵时锋芒毕露。

D.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六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4.能与前边加点部分构成最佳对偶的一项是( )(4分)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________________。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__________,和平可期,__________,杀人者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志不绝争取民主B.人心异常悲愤意志坚民主自由C.人民生活痛苦斗志昂民主有望D.人心异常悲愤志不绝民主有望5.下面文字有三处语病,请找出两处并修改。

(4分)①三十年前,雷锋以其平凡的人生实践,树立起了人生价值的最高坐标。

②但市场经济大潮下滋生的个人主义、享乐之风不仅对助人为乐、奉献他人的价值观念遭受了极大冲击,③而且加重了当下伦理失范、道德滑坡,④以至于看见跌倒老人不扶,成为当下中国道德选择的难题!(1)第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2篇

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2篇

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2篇Sun Quan's teaching plan of high quality lessons编订:JinTai College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2篇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2、篇章2: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篇章1:孙权劝学优质课教案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孙权劝学》是人教社20xx年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自读课,选自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在孙权劝说下认真读书,才略长进的故事。

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既可承担、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好文本,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本设计以朗读(不同形式)为主线,以练习(不同形式)为副线,意在通过引导,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积累一些基础的文言词句,体会传神的语言,感知生动的人物形象,习得文言文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学情学法分析教学此课前,学生初中阶段已学过八篇文言文,初步掌握了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疏通浅显文言文文意的能力,本课的主题与学习有关,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联系实际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在读中质疑文题,圈点勾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感知文本思想内容,提升学生的感悟与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

3.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2.难点:品味人物对话并据此评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孙权劝学课文原文

孙权劝学课文原文

孙权劝学课文原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孙权劝学课文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一个月的刻苦训练使谭小军对自己夺取百米短跑冠军充满了信心B. 今年我县约100名左右的爱心人士与38名贫困孩子一起度过了中秋佳节C. 中国男团凭着难度优势和拼搏精神夺得了第45届体操世锦赛团体冠军D. 为了防止意外伤害事件不再发生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校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答案】C【解析】A项介词滥用导致主语缺失可去掉“经过”或“使”B项语意重复可去掉“约”或“左右”D项否定失当可去掉“不”故选C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把“满天繁星”改为“苍穹”)B. 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把“大多”删去)C. 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把“的原因”删去)D. 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把“不仅……但是……”改为“虽然……但是……”)【答案】D【解析】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不仅……而且……”3.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A. ①③④②B. ②①③④C. ④③②①D. ③④①②【答案】D【解析】试题材料以文学为描写对象以排比嵌套比喻的手法从四个方面进行描述试题抽去每一分句的第一句话(这四句话分别从四个角度对文学设喻)列于题后打乱顺序后让学生进行归位选择作答本题可从视觉、听觉、嗅觉、感觉四个方面入手将每一个喻体与其后的描述联系起来看它们是否意蕴连贯因此从视觉、听觉、嗅觉、感觉四个方面入手可知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依次为③④①②故选D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棵小桃树》选自《平凹散文》作者贾平凹文章状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B. 《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铭” 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C. “箫鼓追随春社近”中“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D.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肺部炎症”是偏正短语【答案】C【解析】C项“庆祝丰收”错误应是“祈求丰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本书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迁()(2)《木兰诗》结尾一段以兔为喻赞颂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3)《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答案】(1)×, (2)√, (3)√【解析】(1)“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迁”错误《孙权劝学》的作者是司马光(2)说法正确(3)说法正确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6.(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6.(2)选文画线一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6.(3)选文中说“人人都曾获得过成功”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概括你获得成功的两个事例6.(4)根据你的积累请分别写出“成功”、“幸福”、“奋斗”方面的名言警句每方面写出一条即可6.(5)文中提到英国著名作家笛福他的著名作品是什么?你还知道英国的哪些作家他们有哪些代表作?(写出两位作家每位一部作品即可)【答案】成功是一-种感受【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概括作者在文章第1自然段点出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成功是一种感受【答案】举例论证【解析】(2) 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需要我们掌握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画线一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答案】略【解析】(3) 获得成功的两个事例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答案】成功的秘诀就是锲而不舍;人是自己的幸福的工匠;-个人应当奋斗,奋斗是有力量的【解析】(4) 考查对“成功”、“幸福”“奋斗”方面的名言警句的积累成功的秘诀就是锲而不舍;人是自己的幸福的工匠;一个人应当奋斗,奋斗是有力量的【答案】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J.K罗琳:《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解析】(5) 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钟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7.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文章第三至第八自然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一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将“中国人”这一概念分为一小撮中国反动派和广大的中国人民两个部分然后进行有破有立的论述B. 第三至第五段可看作第一层次论证反动派早已“失掉”自信力了并正发展着自欺力C. 第六至第八段可看作第二层次另立了一个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D. 第三至五段就思想方法而言是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就逻辑方法而言是驳对方论据列举有不实之处【答案】D【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D有破有立、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结合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通过本题的练习,可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掌握本文的驳论方法 A、B、C正确故答案为:D8.(1)下列各项中对“自然文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8.(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自然文学”的内容是人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这些感悟包括人们在享受自然中获得的身心滋养、愉悦与幸福B. “自然文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其主要内容都是山水、游记因为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C. “自然文学”在欧美也叫“自然主义写作” 其写作对象是山水、荒原、旷野这和中国的山水、游记的写作对象是一致的D. “自然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索在当代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答案】B【解析】(1)B项“因为”前后句之间的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答案】A【解析】(2)A项根据第一段中的“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也许最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可知本项表述过于绝对【答案】B【解析】(3)B项根据第五段中的“对他们来说在大自然中超脱现实、圆融身心能使生命更快乐人生也更有意义和价值”可知本项属于偷换概念9.(1)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怎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9.(2)文章开头引用程颐、张载的话独立成段有何作用?9.(3)第四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9.(4)下面的材料能否作为第六段的论据?为什么?人称“发明大王”的爱迪生在发明电灯选择灯丝材料的实验过程中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不气馁终于找到了亮度大、耐热程度好的钨作为灯丝此后电灯便成了千家万户的“光明使者”【答案】(1)对于传说的话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轻信了就是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学问的前提【解析】(1)根据“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可作答第一问根据“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可作答第二问【答案】(2)开头引用两位大学问家的名言单独成段不仅表明了作者的中心论点而且也是有力的道理论据也为下文的论证提供了依据【解析】(2)议论文首段常用作论题或引出论题充当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作用本文开头两句名言独立成段直接表明表明作者观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的精神同时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了作者观点也就是中心论点为下文的论证提供了依据【答案】(3)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三皇、五帝”“腐草为萤”这两个事例具体论述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明白易懂【解析】(3)第四段“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中“三皇、五帝”“腐草为萤”这两个事例为举例论证论述了人们应该具有哪些怀疑精神使论述更生动易于读者接受【答案】(4)不能所给材料写的是爱迪生不怕失败、不断实验才取得成功的例子它强调的是“锲而不舍”的精神的积极作用而选文论证的是“怀疑”精神的积极作用因此爱迪生的事例不能作为本段的论据【解析】(4)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和材料内容基础上来分析即可结合材料内容可知写的是爱迪生不怕失败、不断试验才取得成功的例子它强调的是“锲而不舍“精神与第六段“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观点不一致因此不能作为本段的论据10.(1)选文第三自然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10.(2)下面不属于文中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的一项是()10.(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B. 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C.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D.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答案】B【解析】(1)根据语段“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可知这种情况指代的就是前面“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故选B【答案】C【解析】(2)通读选文明确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集中在第三、四自然段提炼该段信息明确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 “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三个要素可以提炼为有渊博的知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故选C【答案】C【解析】(3)C项结合文句“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可知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选项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

2024年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

2024年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

2024年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衔觞赋诗,以乐____志B. 亦不详____姓字C. 亲旧知____如此D. ____言兹若人之俦乎2、对下面句子修辞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①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③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④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A. ①对比、拟人②反复③比喻④拟人B. ①对比、拟人②反复③比喻④拟人C. ①对比、拟人②反复③比喻④拟人D. ①对比、拟人②反复③比喻④排比3、下列加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____(yǒu)黑 ____(qiāo)然 ____(càn)然妯 ____(lǐ)B. 长 ____(rán) ____(qí)岖粗____cāo) ____(pá)手C. 紧 ____(bēng)气 ____(fēn) ____(kuì)退遗 ____(zhǔ)D. ____(juān)刻映 ____(chèn) ____(yíng)光 ____水(nì)4、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 解 ____/ ____弃侏 ____/ ____子牛 ____然/花团锦 ____B. ____和/广 ____ 芦 ____/ ____子手幽 ____/ ____守成规C. 搓 ____/ ____熟褶 ____/文 ____绉揣 ____/审时 ____势D. ____地/落 ____ 承 ____/ ____名信检 ____/ ____无消息5、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 夜澜人静器宇轩昂鹤立鸡群无可置疑B. 成群结队花团锦簇文质彬彬困惑不解C. 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粗制烂造藏污纳诟D. 暗然失色长吁短叹美不胜收家徒四璧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飞窜笑咪咪力挽狂澜以身殉职B. 伶丁打算盘兴致勃勃饶有兴味C. 消遣破天慌下车伊始卷秩浩繁D. 诺言势利眼黯然失色打抱不平7、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阔 ____(chuò) ____疾(nüè) ____庇(yīn)苦心孤 ____(yì)B. 窈 ____(tiǎo)阴 ____(huì)阴 ____(mái) ____为人知(xiǎn)C. ____育(bǔ)干 ____(hé) ____击(zǔ)深 ____痛疾(wù)D. ____梁(jí)狭 ____(ài)真 ____(dì)相形见 ____(chù)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2分)A. “天气凉了,要多加衣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必须抓关键词重读。 2、注意句末符号:!?。
和语气词:例:邪,乎,耳
鲁肃: 惊叹,感到不可思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 孙权劝学:和蔼(态度,语气) 鲁肃与吕蒙论议:(惊讶万分) 吕蒙:(得意万分)
朗读课文,注意加点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 通“耶”,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 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 “啊”。
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 ,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的理由 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 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 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呢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 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 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 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 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后,就要用新的 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 分别。
军中多务(辞)
大有所益(再劝)
吕蒙:学
非吴下阿蒙 吕蒙:(豪) 二、与蒙论议:鲁肃(惊) 刮目相看
请观看成语故事
《刮目相看》 注 意: 故事中人物的说话的口 成语《刮目相看》 吻,神态、动作。
选你最喜爱的角色的话去朗读, 小组内互相评议:是否能抓重
点字并读出人物口吻、情态和 心理。
如何读出人物口吻、情态和心理 ?
无实义 重新
为什么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就 表顺接 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 朋友,后分别了。
翻译全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 可不学!”往事耳。卿
只要肯努力, 总会学有所成。
虽有先天的才能,但得 不到后天的教育,也不 方仲永年幼聪慧 能成才。所以,是否接 过人,却因“不使 受后天教育对一个人能 学”而“泯然众 否成才至关重要。 人”。
你也来劝一劝
有一位同学学习基础 不好,他认为他学和不学 对他来说也一样,你能劝 一劝他别放弃学习吗?
不可不学(劝) 吕蒙:不学 一、孙权劝学:
文章虽短,但却主要运用语言描 写,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很生动,找 出这些语句,分析三位人物各自说 话时的语气、口吻,揣摩他们的性 格特点。
自学活动
1、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子。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
谈论议事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 论议,十分惊奇地说:

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军事方面或政治 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方面才干、谋略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 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用新的眼光看待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
字仲谋, 三国时吴 国的国君。
吕蒙
三国时吴国大 将,武艺高强, 战功卓著,深 受吴王孙权的 信赖。
鲁肃 三国时吴国名 将、政治家。 出身士族,为 孙权所敬重。
一、自读课文,注意加点的字音,后齐读。
wè i qīng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 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
2、(学无止境),应有好学的态度。
三、从劝学结果的角度:
1、(刮目相看 )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 光去看人,应用发展的目光去看人。
多 角 度
对比《孙权劝学》与《伤仲永》,完成以下表格:
课 文 孙 权 劝 学 伤 仲 永 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吕蒙“当涂掌事”之 后,经孙权劝说“乃 始就学”,其才略很 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 说明的道理
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
双重否定句 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口吻:语重心长
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语气:反问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口吻: 语重心长
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
孙权品格:关心下属
鲁肃: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语气: 感叹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岂:难道 4、孰若孤。 若:比得上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何:为什么
理解下面较难理解的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3、孰若孤? 译:谁比得上我呢?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长兄认清事物 太晚了啊!
口吻:赞叹,惊讶万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
兄何见事之晚乎!
语气:感叹 口吻:高兴,自豪,得意
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文章结尾 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 用? 表现鲁肃的敬才爱才,也从侧面写 出吕蒙才略大有长进。
总结:
1、孙权劝学:态度和蔼,语重心长
(性格:关心下属 )
2、鲁肃:赞叹,惊讶万分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 事了,不可不学习!”
孙 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用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难道 通“耶”,吗。表反问。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粗略地阅读 了解 历史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呢?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shè
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
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shú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suì
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初,权谓吕蒙曰对 ( ……说 ):“卿今当涂 ( )掌事,不可不学!” 当道,当权
堂上检测:
1、解释下列红色字的意思,并翻译全句。 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涉猎:粗略地阅读。 翻译: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㈡、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不再是。翻译:你不再是那个吴下的阿蒙了。
先自学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讨论,注意重点 字词的理解。 1、卿今当涂掌事。 今:现在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学习目标:
• 1、掌握词义、翻译。 • 2、理解文章大意,能从吕蒙的变化 中得到启示。 • 3、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 象人物当时的神态与心理。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导入 学习目标 人物简介 重点词句 形象分析 拓展练习 堂上检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zuăn 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 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 字君实,陕州夏县人,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性格:敬才、爱才 )
3、吕蒙:高兴,自豪
(性格: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知过能改,努力学习)
吴下阿蒙: 指吴地的阿蒙,现多用以讥讽缺少 学识的人。
刮目相看:
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 光来看待。 成语——刮目相看
一、从劝的角度 1、(知错能改),虚心听取别人劝告。 二、从学的角度 1、 (开卷有益) 常读书,大有益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