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是综合性艺术

合集下载

《剧本写作初级教程》戏剧艺术基础知识~~~

《剧本写作初级教程》戏剧艺术基础知识~~~

摘自——《剧本写作初级教程》——戏剧艺术基础知识了解戏剧艺术的基本特点,建立对戏剧本质的正确认识对于戏剧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从广义上讲,无论是话剧还是戏曲,还有歌剧、芭蕾舞剧、音乐剧以及新兴的电视剧,只要有“剧”字都可以包容到“戏剧”这个概念中来。

但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概括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戏剧艺术的综合性所谓“综合艺术”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成分融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带有自身独立性的艺术。

在这种融合中,原来的艺术特点在一个新的系统中重新排列组合,变成了新的,独立的艺术形式中的因素。

原有的艺术特点被消解,而这种消解却使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成长。

不同的艺术形象都有特殊的存在形态,欣赏着对它们的感受途径与方式也都各自不同。

人们在区分不同艺术的时候,便自然地从存在形态,感受途径,创作手段及欣赏心理等方面去划分各种艺术形式的界限。

各种不同的艺术都有自己的创作手段,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段是其他所有艺术样式的综合。

文学为戏剧带来语言与文字;音乐为戏剧带来音响与节奏;绘画为戏剧带来色彩与线条……最重要的是诗歌为戏剧带来了想象力与激情,简单地说,这就是戏剧被称为综合艺术的内在道理,也是戏剧艺术创作最难以掌握的本质原因。

所以,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这种综合性既来自一部戏剧作品的问世要有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灯光、音响,以及服装、化妆、道具等等不同部门的努力,更深入地讲又在于戏剧艺术形式本身具有空间综合,视听综合及现场交流的特性,这种特性是戏剧艺术的精髓,也是戏剧艺术本质的生命力之所在。

2.戏剧的核心与基点从戏剧艺术的总体价值来看,各种艺术创作的因素都是为表演服务的,都只是为演出艺术即演员的表演行为提供条件。

比如话剧(可以是文字完成的,也可以是提纲或一种意念)是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基础:诗意(情感的丰富性)、思想(思维与观念的深刻性),想象力(情节与场面的复杂性,时空间变化的诗意美)等方面的基础;而布景,灯光,道具则是为了演员的表演创造具体的时空环境:是远古还是现代,是没心还是外在;服装、化妆则是为演员扮演角色提供让每一个观众能够认同的外部条件;还有音乐、音响或作为场上自然声响的效果,或作为人物情感状态的情绪描写,所以认定这些创作是表演艺术的辅助并不过分。

关于戏剧一、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

关于戏剧一、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
1942年曹禺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为话剧,风格与《北京人》颇有相通处。 此后,他所写的独幕剧《镀金》,《桥》(未完成),以及解放后写的《明朗的 天》(1954)、《胆剑篇》(1961,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笔)和《王 昭君》(1978)等剧,其艺术魅 力大不如前,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一个事实。 如果说《雷雨》主要体现了作者的对中国封建家庭的认识,《日出》主要体 现了作者对中国现代都市社会的认识,那么《原野》则主要体现了作者对人的精 神承受力的理性探讨。《原野》的故事是在一连串血海深仇的背景下展开的:仇 虎的父亲仇荣,被当过军阀连长的恶霸地主焦阎王活埋,仇家的土地被抢占,仇 家的房屋被烧毁,仇虎的妹妹被送进妓院而惨死,仇虎的未婚妻金子也被焦家的 儿子焦大星强占,做了“填房”,仇虎自己也被投进了监狱。
鲁侍萍 周朴园 鲁侍萍 周朴园 鲁侍萍 周朴跟我们有点亲戚。 亲戚?②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哦--那用不着了。③ 怎么?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揣摩画横线处的潜台词。 ①她现与你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 ④那次她被人救起了。
周朴园 责问与恐吓、商量与稳住、表白与哄骗、解决与平息 鲁侍萍 愤怒,诉说、感化,自尊
周朴园软硬兼施,采用吓、哄骗、逼等手段对付鲁侍萍;鲁侍萍 倾吐了心头的怨恨,痛斥了周朴园的卑鄙无耻,维护了自己的人格 尊严。
五、语言品鉴
1.舞台说明 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 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 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 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 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 2.台词(人物语言) 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 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3.潜台词 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 外之意。潜台词丰富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延衍 性和深广性。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并通过演员心神化一的 表演而让人体味、咀嚼。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这里包括话剧、歌剧、舞剧等。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学,指的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剧本,这里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是对剧本(亦称“案头剧”)的欣赏。

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麽,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从而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

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

比如《雷雨》第二幕,最初,冲突的双方是周朴园与鲁四萍,两人又各有自己内心的矛盾斗争;鲁大海上场后,冲突又集中到周朴圆与鲁大海之间,进而又有周萍与鲁大海、鲁侍萍与周萍之间的冲突。

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冲突,实际上可以将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上升为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将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上升为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些冲突既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

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

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

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

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

比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鲁侍萍虽然顺着周的话说“哦,好地方。

清代戏剧的艺术特点

清代戏剧的艺术特点

清代戏剧的艺术特点
清代戏剧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清代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它将音乐、舞蹈、表演、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2.虚拟性:清代戏剧的表演具有虚拟性,演员通过程式化的表演方式,以虚拟的动作、表情和语言来表现情节和人物形象,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3.地方性:清代戏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戏剧风格各异,如京剧、评剧、粤剧、川剧等,这些戏剧形式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4.写意性:清代戏剧的表演注重写意,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方式,表现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让观众在感官上得到强烈的震撼和共鸣。

5.叙事性:清代戏剧的情节安排紧凑,剧情发展合理,通过叙事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展现出来,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总之,清代戏剧的艺术特点十分丰富多样,这些特点相互交织、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为后人所传颂。

表演理论

表演理论

《表演理论》表演:主要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过程。

戏剧艺术的特征1、特点:戏剧是综合性艺术。

即综合表演、导演、音乐、舞蹈等姐妹的艺术,都为同一个目的服务,塑造人物形象。

是通过演员的表演综合在一起的,没有演员的表演绝不能构成为戏剧艺术。

即演员是第一位的。

2、戏剧是集体性艺术。

导演是戏剧制作的中心。

统一协调,突出中心。

艺术责任感是体现集体性艺术的主要标志。

演员就如同粘合剂。

3、戏剧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

艺术分为两大类: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

时间艺术包括小说、诗、音乐等不受空间的限制。

而戏剧则不同,要受时间的限制。

行动语言力求精炼。

空间即:场景、人物生活的环境,均受舞台空间的限制。

4、假定性是戏剧的重要属性。

演员是有两重性的。

没有完全忘我的演员,而完全忘我的演员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演员。

一切艺术都是虚构的产物;而实际上演员要清楚假定性。

演出排练时间要认真、逼真对待。

戏剧表演艺术的特征1、演员当众扮演角色。

塑造人物形象,是区别与其他艺术的重要标志。

2、演员是创作的主体,也是创作的客体。

同时又是艺术产品。

主体即作者本人;客体即创作对象,创作的产品即艺术产品。

而演员即使主体又是客体,同时又是艺术产品。

3、演员创作和观众欣赏是同步进行的。

对演员来讲,每次演出都是一次创作,而且要重复创作。

戏剧的主要元素1、行动:是第一位的。

戏剧的艺术就是行动的艺术,没有行动就没有艺术。

演员就是行动着的人。

(行动即俗称动作)动作是指人看得见的行为动作,及一切带提手的字所表现的形象。

戏剧元素就好比是一根链条,链条的每个环就好比是一个元素。

戏剧的整个过程都是一整套,是一个体系,行为是行动的抽象。

形体行动、心理行动二者共同主要的特征就是目的性。

人的任何行动或行为,举动都在回答为什么。

心理行动永远是形体行动的依据。

形体行动则又是心理行动的表现方式。

行动也反映了人的个性,通过具体行动可以体现出人物的品质。

行动三要素: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实现自己的愿望。

中国传统戏曲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戏曲美学特征

戏曲艺术的三大特征是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

1、综合性: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

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

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包括舞蹈、音乐、美术、诗歌、杂技、武术等。

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

2、虚拟性: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

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

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但它的艺术性高于生活中的真实场景。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这就是典型的虚拟性。

3、程式性: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

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

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美学特征。

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音乐审美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音乐审美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上,选取了一些最具有代表性、富有时代特点,又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歌曲,如:《回忆》、《白毛女》等。

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剧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三、案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音乐欣赏课教学应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增强学生参与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

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互相合作的能力,并通过接触更多新鲜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掌握当今音乐流行趋势,使学生走进音乐,体味不同时期音乐作品。

【教学目标】通过对音乐剧欣赏,学生能够认识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

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本课以《猫》为载体,通过戏剧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让学生走近音乐剧,体验音乐剧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积极主动的探究音乐剧中各种元素所起的作用。

【教学策略】1、通过听、辨、看来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运用直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1、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

2、音乐剧《猫》DVD光碟、《如果·爱》VCD光碟、《音乐之声》DVD光碟、《白毛女》舞剧视频。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问式导入师:下面播放两剧目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播放的片段是属舞剧?歌剧?是音乐剧?(学生举手回答)媒体播放《白毛女》片段《如果·爱》片段当学生说出歌剧的答案时,教师马上提出:你能说出判断为音乐剧的理由吗?(学生回答问题)师: 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这音乐剧的圣堂......(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想通过作品的片断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剧的兴趣)二、音乐剧的基本知识媒体播放音乐剧《猫》片段,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1.什么是音乐剧?2.音乐剧起源的时间和国家?(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共同欣赏《猫》等图片。

戏剧的艺术特点

戏剧的艺术特点

戏剧的艺术特点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本文将从戏剧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段、艺术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标题中心扩展下的描述,阐述戏剧的艺术特点。

一、戏剧的表现形式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明显的舞台表现形式,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手段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戏剧的表现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二、戏剧的艺术手段戏剧的艺术手段主要包括语言、动作、表情、音乐、舞蹈等多种手段。

其中,语言是戏剧表现的主要手段,通过对话和独白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动作和表情则是戏剧表现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演员的身体语言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音乐和舞蹈则是戏剧表现的重要补充手段,通过音乐和舞蹈来增强戏剧的艺术效果,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戏剧的情节中。

三、戏剧的艺术效果戏剧的艺术效果主要包括情感共鸣、思想启迪、审美享受等方面。

戏剧通过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戏剧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戏剧也能够启迪观众的思想,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探讨,引导观众思考和反思。

此外,戏剧的艺术效果还包括审美享受,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的布置,使观众感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魅力。

戏剧具有明显的表现形式、多种艺术手段和丰富的艺术效果,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1. 艺术综合性。

戏剧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艺术性。

2. 艺术表现性。

戏剧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具有明显的舞台表现形式和艺术表现性。

3. 艺术感染性。

戏剧通过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性。

4. 艺术启迪性。

戏剧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探讨,启迪观众的思想,具有重要的艺术启迪性。

论戏剧艺术的特性样式及作用

论戏剧艺术的特性样式及作用

论戏剧艺术的特性样式及作用
戏剧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以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演员的表演、舞台设计和音乐等手段,将故事情节呈现给观众。

戏剧艺术具有独特的特性、样式和作用,下面将简要介绍。

戏剧艺术的特性主要包括:表演性、虚构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戏剧是一种表演形式,它通过演员的表演将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

演员的表演可以通过动作、台词、情感等多种方式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

戏剧是一种虚构的艺术形式,它以虚构的人物、情节和场景为基础,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设计等手段来创造出一个独立的艺术世界。

观众在观看戏剧时可以暂时抛开现实生活,进入到虚构的剧情中,获得一种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戏剧艺术的样式主要包括:悲剧、喜剧、历史剧、神剧等。

不同的戏剧样式有着不同的主题、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

悲剧主要以人物的悲惨遭遇和悲伤情感为主线,通过冲突和转折展示人物的命运;喜剧则以幽默和讽刺为特点,通过夸张和误会展示人物的笑话和笑料;历史剧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基础,通过再现历史情境来反映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

戏剧艺术的作用主要包括:审美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

戏剧艺术可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通过精彩的表演和舞台设计等艺术手段,戏剧可以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体验,提高观众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戏剧艺术具有表演性、虚构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性,不同的戏剧样式有着独特的主题、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戏剧艺术通过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具有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一.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二、分类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划分:话剧、歌剧、舞剧。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划分:多幕剧、独幕剧。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划分:历史剧、现代剧。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划分:喜剧、悲剧、正剧(悲喜剧)。

1、作者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十三四岁时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

1586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到伦敦谋生。

据说,他起初在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车马,后来进入剧团当雇佣演员。

他一共写了两部叙事长诗,一部十四行诗集,37部戏剧。

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要作品有: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

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威尼斯商人>(节选)》选自戏剧剧本《威尼斯商人》。

剧本要为舞台演出服务。

因此,剧本有如下特点:⑴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⑵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⑶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

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初中语文教学中戏剧教学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戏剧教学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戏剧教学的方法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包括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元素,是一种富有生活色彩、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戏剧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戏剧教学的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戏剧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二、选择合适的戏剧作品选择合适的戏剧作品是戏剧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戏剧作品。

可以选择经典的戏剧作品,也可以选择具有时代特点的现代戏剧作品。

同时,应该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

三、注重戏剧表演和讨论在戏剧教学中,注重戏剧表演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戏剧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和欣赏,理解戏剧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其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戏剧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应该注重学生对戏剧作品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戏剧是一门需要想象力的艺术形式。

在戏剧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戏剧作品进行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戏剧创作和改编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戏剧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影视欣赏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六、结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戏剧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实践。

戏剧阅读知识点归纳总结

戏剧阅读知识点归纳总结

戏剧阅读知识点归纳总结戏剧是指具有舞台表演性质的文学作品,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

戏剧创作既要有文学价值,又要有表演艺术价值。

戏剧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既包括文学,也包括舞台表演。

戏剧表演不仅要求演员表演出色,还需要有精美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

在戏剧阅读中,读者需要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包括戏剧的特点、类型、戏剧的结构、表演技巧等。

戏剧的特点戏剧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舞台性:戏剧是具有舞台表演性质的文学作品,其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表演。

戏剧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传达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2. 对话性:戏剧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方式,在剧中,人物通过对话来展现情节,表达思想和情感。

对话是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段,影响着戏剧的表现效果和观众的接受程度。

3. 舞台性:戏剧舞台化是指戏剧作品的表现方式以舞台为主,通过舞台上的表演来展现作品的情节、情感和冲突。

戏剧表演不仅要求演员表演出色,还需要有精美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

戏剧的类型戏剧按照其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差异,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喜剧、悲剧、历史剧、悲喜剧等。

不同类型的戏剧在表现内容上有所不同,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所区别。

1. 喜剧:喜剧是一种以幽默、滑稽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喜剧的题材一般是生活中的荒诞、滑稽、可笑的事情,通过夸张、变形、讽刺等手法来引人发笑。

喜剧的剧情通常是以欢乐的情节为主,通过对话和动作来表现情感和冲突。

2. 悲剧:悲剧是一种以人物的悲惨遭遇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戏剧形式。

悲剧以身世悲惨、遭遇不幸为主题,通过对主人公的悲剧遭遇和命运的挣扎来展现社会和人性的悲剧。

悲剧的结局往往是悲惨的,给人以悲伤和沉痛的感觉。

3. 历史剧:历史剧是一种以历史为题材的戏剧形式,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展现来表现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历史剧一般以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为主题,通过展现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历史事件的情节来展现社会、人性和历史的发展。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融歌唱、舞蹈于一体,集唱、念、做、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融歌唱、舞蹈于一体,集唱、念、做、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融歌唱、舞蹈于一体,集唱、念、做、打于一身,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

让戏曲走进中小学校园,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及本国文化艺术的热爱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思路清楚,理念认同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艺术,应该让孩子们在童年阶段接触和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和精粹,拓展和提升孩子们的思想境界。

让学生在接受基础音乐教育中吸收民族戏曲音乐。

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音高、音色、节奏感和发音咬字等基本音乐素质,还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感受本民族声腔情调的能力,加深对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理解和领悟。

这一做法不仅深受学生喜欢,更赢得家长的支持。

二、积累资料,丰富认知
戏曲进课堂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考,现实问题----收集整理相关的知识读本、有声资料等等。

老师从这些资料中去筛选符合学生实际的文字和适合演唱的著名唱段进行教学。

这样做可以让许多家中没有资料的学生也能够学习,从而达到学习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走出引进,解决师资
戏曲进课堂要逐步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引导不力,很容易“流于形式,走过场,到最后不了了之”。

学校清醒地认识到,光靠调动学生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这是戏
曲进课堂所有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一是学校应适时地选派有戏曲特长的人选到戏曲学校进修。

二是积极鼓励教师买戏曲类的读本、音像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或者组织音乐组教师共同学习,相互研讨,逐步提高自身的戏曲水平。

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戏剧是综合艺术

戏剧是综合艺术

其中一剧 。 其音乐 、 唱腔 、 表演设计是 随着剧种 的发展不断 地丰富而演化的 。 它既具有粗犷 、 朴素之美 , 又不失柔腻 、 委 婉之音 , 加之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 而使其音乐旋律多变 而富于特色化 。 淮剧 唱腔设计委婉多变 ,有豪放 刚劲 的;有甜润婉转 的; 有悲壮苍劲的 ; 有轻松 陕捷的等等 。这都是根据人物形 象和人物 『 生格去刻画和设计的。如我在《 牙痕 记》 中所扮演 的李氏这一人物形象 , 此剧以唱见长。夫家大娘多年无子 , 才将李 氏娶过门来 。可她五年亦无身孕 ,万般无奈装孕求 神, 没想到在瓦车蓬前果真喜得一子。 谁知苍天降麒麟 , 如“
高潮 。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 ,有唱腔 且有表演 ,更有音乐设
计。 在今后 的艺术生涯中 , 我将做到兼收并蓄 , 博采众长 , 融 会贯通 , 为我所用 。 为振兴淮剧事业所用。
克夫之嫌, 没人敢娶她, 的生存带来了更大 的压力 , 给她 但她 决不屈服。 乐观地对待生活, 以热 I地为人说媒来糊 口, 以别

子”“ 、鹞子翻身”“ 步”“ ” 、 移 、跪爬 等等典型的戏曲程式表演 手段 。老9 表演起来让我看了眼花缭乱 , 币 心服 口服 , 不过让
我 自己做起来却非易事 , 但我决不气馁 , 不断地学 习 , 不断
切苦难 。 这段唱腔根据我的嗓音特点 , 我适当地注重委婉
情感 的渗入 , 既有高亮厚实的基础 , 也有纤细甜润的特 点 ,
用那个 “ 子 . 专” 渐渐地走向了“ 字 。我不仅 向前辈们学 , 美” 老师们学 , 向同行们学 , 还 取她们之长 , 自己之短 。 补 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非常丰富 , 讲究 “ 四功五 法”所谓 。 “ 四功五法” 唱做念 打” “ 即“ 、手眼身法步”这些都是作为一 , 个戏 曲演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 如何恰 当应用 , 对于人物 的塑造具有决定 作用 。 例如大型现代淮剧《 为儿为女》 我 , 在剧 中饰演龙英一角色 , 因丈夫生意破产 , 家境一下从富裕 跌入贫穷 , 儿子花钱如水 已成 习惯 , 丈夫训 儿儿出走 , 夫气 急身亡。 如此打击使本身有病的龙英又加重了病情 。 女儿偷 偷卖花 、 唱歌贴补家用 , 龙英拖着病体一边捡破 烂 , 边寻 一 找儿子。谁知噩耗传来 , 儿子因偷窃锒铛 入狱 , 龙英冒着风 雪去探监。在寒冷的风雪路上 的一段表演表现出龙英看儿 心切 , 又恨儿子如此不争气。运用了“ 圆场” “ 、跳步 ”“ 、小蹦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按剧情繁简和‎结构长短,戏剧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它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戏剧动‎作和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剧作家通过台‎词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剧本不能直接‎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所以人物的语‎言尤其要求性‎格化,不仅要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教养、身份、性格和他所处‎的特定环境。

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都要由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

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二、戏剧名词术语‎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即人物语言) 和舞台说明。

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

戏剧知识

戏剧知识

1、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2、戏剧文学,即戏剧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
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戏剧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说明,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
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二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边(旁唱)
4、戏剧剧本的特点:
第一,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的高度集中的原则。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第三,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5、戏剧冲突: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应该相互依存。

6、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台词,就是剧中的人物所说的对话,包括对白、
独白、旁白。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舞台说明,是剧中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7、戏剧的分类
(1)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2)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正剧,就是能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变化的戏剧。

)(3)按照题材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

(4)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5)按照演出场合,可以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戏剧是综合性艺术

戏剧是综合性艺术

戏剧是综合性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与诗、词、文、赋等文学体裁不同的是:戏曲既作为阅读的文本存在(“案头之作”),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关目、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方面;又有着复杂的艺术形式(“场上之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因此,戏曲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国戏曲被称为“晚熟”的艺术。

它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金,繁荣兴盛于元,发展演变于明清。

直到今天,中国戏曲发展为以国剧——京剧为代表,由众多地方戏曲组成的戏曲大家庭,仍然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为大家带来无穷乐趣。

而昆曲,也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艺术殿堂的瑰宝。

【戏曲介绍】古代戏曲的起源古代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艺术之一。

同时,戏曲在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分别代表了各个时代最杰出的文学艺术成就。

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但中国古代戏曲并非是元代一个时期的艺术,它的萌芽、生长、繁荣,贯通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戏曲起源】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大体有两条线索,一是从原始社会的巫术表演、西周末年的俳优滑稽表演到西汉百戏中的角抵戏,再到唐代的参军戏,故事表演日渐丰富,逐渐成为戏剧的主体。

另一条是由原始歌舞到汉魏隋唐的代面、钵头、踏摇娘等歌舞戏演出,使得民间歌舞艺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为戏曲宫调、曲牌、声韵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宋金时期是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

【发展线索】我们追述戏曲的源头,往往要提及“优孟衣冠”。

优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一名职业演员,与当时的楚相孙叔敖相识。

孙叔敖生前为官廉洁,没有积攒下什么财产。

他去世前叮嘱儿子,如果有一天家里穷得过不下去了,就去找优孟想办法。

果然,孙叔敖的妻儿在他去世后生活贫困,他的儿子靠打柴为生。

一天,孙叔敖的儿子路遇优孟,将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父亲的遗言告诉了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是综合性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与诗、词、文、赋等文学体裁不同的是:戏曲既作为阅读的文本存在(“案头之作”),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关目、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方面;又有着复杂的艺术形式(“场上之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因此,戏曲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国戏曲被称为“晚熟”的艺术。

它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金,繁荣兴盛于元,发展演变于明清。

直到今天,中国戏曲发展为以国剧——京剧为代表,由众多地方戏曲组成的戏曲大家庭,仍然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为大家带来无穷乐趣。

而昆曲,也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艺术殿堂的瑰宝。

【戏曲介绍】
古代戏曲的起源
古代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艺术之一。

同时,戏曲在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分别代表了各个时代最杰出的文学艺术成就。

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但中国古代戏曲并非是元代一个时期的艺术,它的萌芽、生长、繁荣,贯通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戏曲起源】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大体有两条线索,一是从原始社会的巫术表演、西周末年的俳优滑稽表演到西汉百戏中的角抵戏,再到唐代的参军戏,故事表演日渐丰富,逐渐成为戏剧的主体。

另一条是由原始歌舞到汉魏隋唐的代面、钵头、踏摇娘等歌舞戏演出,使得民间歌舞艺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为戏曲宫调、曲牌、声韵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宋金时期是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

【发展线索】
我们追述戏曲的源头,往往要提及“优孟衣冠”。

优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一名职业演员,与当时的楚相孙叔敖相识。

孙叔敖生前为官廉洁,没有积攒下什么财产。

他去世前叮嘱儿子,如果有一天家里穷得过不下去了,就去找优孟想办法。

果然,孙叔敖的妻儿在他去世后生活贫困,他的儿子靠打柴为生。

一天,孙叔敖的儿子路遇优孟,将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父亲的遗言告诉了他。

优孟按照孙叔敖生前的模样装扮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与孙叔敖生前的言谈举止一模一样了,就去见楚王。

楚王看到孙叔敖“重生”,非常惊讶,请他再来做宰相。

优孟说,我要回家和老婆商量一下再说。

过了几天,他答复楚王说,我的太太说了,不能做楚国的相。

楚王问为什么,优孟说,你没看见孙叔敖的先例吗?生前为楚国办了那么多大事情,死后儿子靠打柴为生,又有什么好处呢?于是楚王下令,给孙叔敖的儿子许多封地,让忠臣的后代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这就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优孟衣冠”的典故。

【戏剧源头】
元代杂剧与体制
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

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二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

元杂剧继承了宋金杂剧、诸宫调等表演艺术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南戏起源于温州等东南沿海一带,又叫“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宋元南戏的代表作为“荆、刘、拜、杀”,成就最高的是《琵琶记》。

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一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

【元戏剧】
元杂剧有完整的艺术形态,剧本主要由唱曲、宾白和表演三部分组成。

在体制上,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本通常为四折,个别也有一本五到六折的。

此外每本还加有一场或两场戏,称为“楔子”,位置或在折前或在两折之间,用来介绍人物、情节等。

每本在结尾时有一对或两对对子,称为“题目正名”,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方面,元杂剧有严格的规定,一折戏只用一套曲子,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而且同一套曲子的排列顺序也比较固定。

元杂剧用北曲演唱,乐器主要使用琵琶等弦乐,风格豪放激越。

在角色设置上,元杂剧角色分为三大类:末类、旦类、净类,一本戏中只由一人主唱,由正末演唱的戏称为“末本戏”,由正旦演唱的戏称为“旦本戏”。

元杂剧中用“科范”来规定动作表情或指示舞台效果,简称“科”。

【元杂剧特点】
南戏的体制大为不同。

不称“折”而称“出”,一般一部戏有几十出,规模宏大,能够演出曲折的故事。

一般由“副末开场”,介绍剧情大意。

音乐一般用南方的音乐,但在后期也吸收北方的音乐成分。

演唱不限于一人,有独唱、对唱、合唱、轮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

他的动作表情和舞台提示叫“介”,不叫“科”。

南戏善于讲述家庭和爱情故事,较少历史、公案之作。

在元代近百年的时间里,北杂剧创作风靡全国,作家云起,涌现出一批成就卓著的戏剧作家和演员,剧本成千上万,洋洋大观。

著名的剧作家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郑德辉、白朴、马致远等。

关汉卿是元代最伟大的戏曲作家。

他的重要作品分别有《窦娥冤》、《单刀会》、《望江亭》、《救风尘》等几十种。

白、马、郑的《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马致远还是写散曲的高手,被称为“曲状元”。

而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创作了被称为是“天下夺魁”的《西厢记》,成为元代戏曲最高成就的代表作。

《赵氏孤儿》是纪君祥的代表作,很早就被伏尔泰等人翻译到欧洲,为中国戏曲赢得了世界声誉。

【元代戏剧的成就】
明清传奇与唱腔
明清两代,在通俗白话小说获得长足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明清传奇也迎来了古代戏曲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戏曲到明清两代分为杂剧和传奇两大类。

杂剧虽然还有人写作与演出,如著名作家徐渭的“四声猿”(《雌木兰》、《女驸马》、《狂鼓史》、《玉禅师》),但已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

明清传奇与宋元南戏一脉相承。

《琵琶记》被称为“传奇之祖”,讲述了一个“三不从”的故事。

而它的结构形式和艺术风格,也奠定了明清传奇的基本格局。

明清传奇荟萃了宋元南戏和杂剧的精华,成为明清时期主要的戏剧体裁。

传奇在明清两代,在内容体制、舞台表演等方面都比南戏有进一步的发展,一直延续到清中叶乾隆后期,传奇的表演才逐渐衰微,而代之以地方戏的兴起。

传奇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明万历以后,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出现了称为明代三大传奇的《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和汤显祖的杰作《牡丹亭》。

除《牡丹亭》外,汤显祖还有《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

由于对戏曲文学、音乐的理解不同,明代剧坛出现了不同的派别,如昆山派、临川派和吴江派等,著名剧作家有李开先、张凤翼、周朝俊、吕天成、孟称舜、冯梦龙等。

围绕着《牡丹亭》的改编等问题,汤显祖与沈璟等人展开了有关戏曲理论方面的激烈争论,被称做“汤沈之争”。

到清初更是出现了轰动曲坛的“南洪(升)北孔(尚任)”两位巨星,他们的代表作《长生殿》和《桃花扇》被称为是
清代戏曲的“双壁”。

明中期由顾坚、魏良辅等艺人对四大声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的昆山腔做了改革,被称为“水磨调”,低回婉转,悦耳动听。

文人按曲填词,昆腔唱遍大江南北,成为明后期以后主要的唱腔。

到清乾、嘉时期,统治曲坛的昆曲进入宫廷,脱离人民群众,逐渐被弋阳腔、秦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等地方小戏所取代,这就是所谓的“雅部”与“花部”的对立。

现代京剧就是以二黄调为主,吸收了其他地方戏曲声腔而形成的新剧种,至今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明末清初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

在他的《闲情偶寄》中,有很多关于戏曲创作、表演等的精彩论述。

【明清戏剧】
古代戏曲与小说
我国古代戏曲在成熟过程中吸收了诗、词、文以及民间歌舞、说唱技艺的成果,和小说的血缘关系尤为亲密。

小说和戏曲在许多方面是互相借鉴和渗透的。

在内容上,唐宋传奇和各种笔记小说,成为古代戏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宝库。

著名的如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有“三梦”是直接取材于唐人小说:《紫钗记》本自《霍小玉传》,《邯郸记》本自沈即济《枕中记》,《南柯记》本自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反过来,戏曲的故事情节对小说的创作也有影响,如在《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出现之前,在戏曲舞台上就有大量的“三国戏”、“水浒戏”以及“取经戏”上演,它们直接推动了长篇小说的诞生。

在艺术形式上,小说和戏曲也都从对方吸取有益的养料完善自己,可以说是小说中有戏曲,戏曲中有小说。

李渔就把小说看作是无声的戏曲,并将自己的小说集定名为《无声戏》。

有人把中国古代戏曲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1.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和之美”,戏曲也不例外。

无论在戏曲开始阶段怎样渲染一种生离死别的氛围,但最后大多数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所以,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悲剧”。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王国维说,中国戏曲的特点在于“以歌舞演故事”。

也就是说中国的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用歌舞的手段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因此,中国的戏曲是“歌剧”、“诗剧”,而非“话剧”。

3.离形取意,得意忘形。

中国古代美学还讲究“意境”。

戏曲也是如此,许多因素都是写意的,重“意”不重“形”。

如抽象的脸谱、飘飞的水袖、简单的陈设,四个人千军万马,一转身千里万里,一支马鞭便有骏马驰骋,两支船桨可在水中荡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