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_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

合集下载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中国气象局目录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3)附件1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列表 (8)附件2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预报责任区经纬度范围表.. 10 附件3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共享目录 (11)附件4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文件名 (12)附件5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GRIB2数据格式 (24)附件 6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城镇天气现象、风速风向生成规范 (38)附件7 全国智能网格陆面基本要素预报检验办法 (41)附件8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实况分析检验办法 (54)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有效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根据中国气象局《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2017年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涵盖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相关分工、流程、产品、数据、检验和应用环节。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气象部门从事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的单位。

第二章业务分工第四条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由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三级业务构成。

第五条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主要由气象中心、信息中心、公服中心负责完成。

职责分工如下:1.气象中心:负责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的组织实施,牵头组织制作发布全国0-10天网格预报指导产品,开展0-24小时内的客观滚动订正,对省级实时更新产品进行边界协调,拼接形成统一的全国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并组织开展业务检验。

2.信息中心:牵头负责基于CIMISS的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数据环境的建设和业务运行维护,负责滚动提供降水、气温、风向、风速等实况分析产品,为国省开展滚动订正业务提供支持。

3.公服中心:牵头负责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产品在相应气象服务中的业务应用。

第六条省级负责本省责任区内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组织实施。

主要是通过CIMISS和“网格气象预报云”获得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国家级智能网格预报指导产品与实况分析产品,利用格点编辑平台(MICAPS4-GFE或本省自建的平台),按照“0-3天必须订正,4-10天按需订正”的原则进行订正,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更新;订正时保证短临预报和中短期预报的一致性,保证降水、云量、相对湿度等相关预报要素的协调性;订正后及时写入CIMISS分布式数据环境,实现国省实时同步;利用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为市县级提供预报服务产品支撑。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中国气象局目录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3)附件1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列表 (8)附件2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预报责任区经纬度范围表.. 10 附件3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共享目录 (11)附件4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文件名 (12)附件5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GRIB2数据格式 (24)附件 6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城镇天气现象、风速风向生成规范 (38)附件7 全国智能网格陆面基本要素预报检验办法 (41)附件8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实况分析检验办法 (54)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有效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根据中国气象局《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2017年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涵盖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相关分工、流程、产品、数据、检验和应用环节。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气象部门从事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的单位。

第二章业务分工第四条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由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三级业务构成。

第五条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主要由气象中心、信息中心、公服中心负责完成。

职责分工如下:1.气象中心:负责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的组织实施,牵头组织制作发布全国0-10天网格预报指导产品,开展0-24小时内的客观滚动订正,对省级实时更新产品进行边界协调,拼接形成统一的全国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并组织开展业务检验。

2.信息中心:牵头负责基于CIMISS的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数据环境的建设和业务运行维护,负责滚动提供降水、气温、风向、风速等实况分析产品,为国省开展滚动订正业务提供支持。

3.公服中心:牵头负责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产品在相应气象服务中的业务应用。

第六条省级负责本省责任区内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组织实施。

主要是通过CIMISS和“网格气象预报云”获得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国家级智能网格预报指导产品与实况分析产品,利用格点编辑平台(MICAPS4-GFE或本省自建的平台),按照“0-3天必须订正,4-10天按需订正”的原则进行订正,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更新;订正时保证短临预报和中短期预报的一致性,保证降水、云量、相对湿度等相关预报要素的协调性;订正后及时写入CIMISS分布式数据环境,实现国省实时同步;利用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为市县级提供预报服务产品支撑。

(含答案)浙江理论知识和业务规范试题

(含答案)浙江理论知识和业务规范试题

卷一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共48分)(一)单选题(共28小题,每题1分,计28分1.短时预报是指未来( B )天气参量的描述。

《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A. 0-6小时 B. 0-12小时 C. 0-3小时 D. 0-2 小时2.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达到( C )为台风。

《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A. ≥51 m/sB.24.5-32.6m/sC. 32.7-41.4 m/sD. 41.5-50.9 m/s3. 在上不可能建立地转平衡的关系,也不存在地转风。

( A )P38A.赤道B.极地C.中纬度D.高纬度4.以下四类对流风暴中一定是强风暴的是( B )。

雷达P102A.普通单体风暴B.超级单体风暴C.多单体风暴D.飑线5. 以下不属于南亚高压的特征的是( D )P488A.具有行星尺度的反气旋环流特征B.是对流层上部的暖高压C.具有独特的垂直环流D.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深厚系统(具有潮湿不稳定特征,对流活动非常活跃)6.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D)的天气现象。

《沙尘天气预警业务服务暂行规定》A.10公里B.5公里C.2公里D.1公里7.实践中发现,地面锋面往往顺着高空( B )的气流移动,其移动速度与垂直与锋面的分速成比例。

P235A.200百帕或300百帕B.700百帕或500百帕C.850百帕或700百帕D.500百帕或400百帕8.水平尺度在20~200 km的系统称为。

(B)P412A.中-α系统B.中-β系统C.中-γ系统D.小尺度系统9.当700 hPa的高空槽线落在地面冷锋锋线的后面时,坏天气出现在,过后天气转为晴或高云天气。

(D)P80A. 锋前,700 hPa槽B. 锋前,500 hPa槽C. 锋后,700 hPa槽D. 锋后,500 hPa槽10. 700 hPa图上有()东移,并引起了江淮气旋发生且有所发展时,北方也将有冷空气南侵,而且也能影响长江以南地区,这常是春季寒潮的征兆。

中国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

中国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

中国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气科函〔2010〕2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管理,进一步做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依据《气象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业务规定》、《精细天气预报业务规范(试行)》、《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和《大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气象业务管理文件,制定本业务规定。

第二条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工作重点是监测预警短历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雷电等强对流天气(以下条文中提及的强对流天气均特指上述几类天气)。

短历时强降水定义为一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20毫米的降水,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6省(区),可自行定义短历时强降水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备案;冰雹天气一般指降落于地面的直径大于等于5毫米的固体降水过程;雷雨大风指平均风力大于等于6级、阵风大于等于7级且伴有雷雨的天气;其余强对流天气按相关业务定义或技术标准界定。

第三条短时预报是指对未来0-12小时天气过程和气象要素变化状态的预报,预报的时间分辨率应小于等于6小时,其中0-2小时预报为临近预报。

第二章业务分工第四条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技术指导,开展全国范围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的跟踪监视业务,制作和发布全国区域性强对流天气0-12小时短时预报产品,组织强对流天气全国会商。

第五条区域气象中心负责区域内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的技术指导和区域内强对流天气省际联防的组织与协调。

第六条省级气象台负责本省(区、市)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的技术指导,跟踪监测本省(区、市)的强对流天气,制作、发布本省(区、市)的强对流天气短时和临近预报产品。

1第七条市级气象台负责本行政区内强对流天气的监测、短时和临近预报及服务业务,在省级气象台指导下,制作发布本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短时和临近预报产品。

{业务管理}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

{业务管理}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

(业务管理)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关于下发《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为规范公众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科学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我司组织制定了《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

现将该规定下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天气预报等级用语(试行)二○○五年六月十七日附件: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为规范公众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科学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特制定本业务规定。

壹、总则1、根据天气过程或系统的逼近时间和影响强度,预报等级用语壹般依次为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是警报的壹种表现形式,是最高级别的警报。

只有热带气旋和大风降温预报能够发布“消息”。

2、无论是预报、警报仍是预警信号,均应明确预报名称、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天气过程或系统影响区域、出现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防御提示等。

3、本规定给出了热带气旋、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灰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森林(草原)高火险、城市高火险等十七类天气预报等级用语。

文中规定的预报时效壹般是指最长预报时效,各级气象台站可根据对每次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确定预报发布的时间和等级用语。

4、其它种类的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备案。

5、天气预报等级用语是根据目前的预报能力确定的。

随着预报能力的提高,需要滚动修正。

二、热带气旋预报等级用语分消息、预报、警报、紧急警报和预警信号五级。

1、消息:编号热带气旋远离或尚未影响到预报责任区时,根据需要能够发布消息,报道编号热带气旋的情况,解除警报时也能够用消息方式发布。

2、预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于未来72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发布预报。

3、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于未来48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警报。

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综合业务基础理论试卷(答案卷)

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综合业务基础理论试卷(答案卷)

精品文档第七届XX省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综合气象业务基础理论试卷(含答案)(满分19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竞赛工种-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一、填空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1.《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中规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实行( 1 )、分级管理的原则。

(分类保护)2.《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要按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理念和发展方向,改革调整现有的观测业务流程,建立从原始观测信息获取到观测数据产品加工制作的全程观测业务,实现观测手段向综合集成转变,实现观测业务从以原始观测信息获取为主向观测数据质量把关、( 2 )和( 3 )转变。

(观测系统运行保障)(观测产品加工制作)出自《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二、(三)”3.根据《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迁建撤暂行规定》对拟迁观测站观测资料序列分析主要从资料的完整性、区域一致性和( 4 )进行分析。

(均一性)出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迁建撤暂行规定》38页4.大气探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初始阶段是一系列定量测量地面气象要素仪器的出现,其标志性仪器为1643年托里拆利发明的( 5 )。

(水银气压表)出自《现代气象观测》,第一章5.雨是指由云中落下的水滴构成的降水,其直径一般在( 6 )mm之间。

(0.5~6.0)出自《大气探测学》,P75,第四章6.新型自动气象站基于现代总线技术和(7 )系统技术构建,采用了国际标准并遵循标准、开放的技术路线进行设计,它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硬件包括采集器、(8 )、传感器、外围设备四部分。

(嵌入式)(外部总线)出自《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修订版)》P27.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是通过对质量变化的快速响应测量降水量,其称重测量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9 ),另一种是振弦技术。

(基于电阻应变技术)出自《降水观测规范--称重式降水传感器》P78.《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明确,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和( 10 ),编制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全国天气预报会商业务规定(试行)

全国天气预报会商业务规定(试行)

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业务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是气象部门讨论沟通预报思路、交流预报技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重要手段。

为组织做好电视会商工作,特制定本业务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定期进行的各类全国性天气预报业务电视会商(以下简称常规会商)和根据天气形势及任务需要临时组织的全国性专题预报电视会商(以下简称专题会商)工作。

第二章会商的种类第三条常规会商包括全国早间天气会商、全国中期旬预报会商、定期组织的针对重要节日及重大气象服务任务的全国重大天气会商。

第四条专题会商是指根据重大灾害性天气或突发事件任务临时组织的天气会商。

第三章会商的组织第五条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全国天气预报会商的组织工作。

除常规会商外,遇有重大灾害性天气或突发事件任务时,国家气象中心可视情况组织专题会商;在此情况下局应急办、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和预报与网络司也可要求国家气象中心组织专题会商。

各省如遇紧急、突发的任务,需与国家气象中心进行会商时,应优先采取电话会商。

如确需电视会商的,可提前与气象中心联系建议其组织安排专题电视会商。

第六条当专题会商与常规会商在时间上冲突时,可在常规会商中增加专题会商内容,如两种会商不能合并组织的,一般应优先安排专题会商。

第七条各相关职能司和省局要求临时安排专题会商时,一般应提前四个小时以上通知国家气象中心(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任务的应急会商除外)。

国家气象中心在接到通知后,通过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相关省气象台联系确定专题会商时间。

第八条国家气象中心在确定组织专题会商后,应及时将会商内容和会商时间通知相关国家级业务单位和省气象台,要求相关单位做好准备。

同时,国家气象中心视情况报告有关职能部门。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应将新增的专题会商填写到一周会商安排中。

第四章会商的准备第九条国家气象中心根据天气系统演变特点并紧密结合预报服务需求确定天气会商内容和会商发言单位,一般应提前三个小时以上告知各会商发言单位的会商重点,要求其做好发言准备。

中国气象局令第34号——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

中国气象局令第34号——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

中国气象局令第34号——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7.01.18•【文号】中国气象局令第34号•【施行日期】2017.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令第34号《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已经2017年1月6日中国气象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局长2017年1月18日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行业管理,促进气象行业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气象行业的总体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结合气象行业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等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气象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象行业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行业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制定气象行业规划和政策,完善气象行业法规和标准,强化气象行业监督,加强气象行业协调、指导和服务,合理配置国家对气象行业的投入。

第五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气象行业的业务和科技合作与交流、气象科普宣传、气象科技成果推广等活动,提高气象工作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兼顾当前与长远需要的原则编制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全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报国务院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根据全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参考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本部门的业务实际,制定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后,组织实施。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天气预报员上岗资格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气发[2010]155号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天气预报员上岗资格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气发[2010]155号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天气预报员上岗资格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正文:----------------------------------------------------------------------------------------------------------------------------------------------------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天气预报员上岗资格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气发〔2010〕155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现将《天气预报员上岗资格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告中国气象局。

二○一○年九月二十三日天气预报员上岗资格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强全国预报员队伍建设,规范全国天气预报员队伍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气象部门地市级以上气象台站从事天气预报业务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中国气象局实行天气预报员资格证书制度。

只有取得天气预报员资格证书的人员方可从事天气预报工作。

第四条预报与网络司、人事司负责天气预报员上岗资格管理工作,培训中心负责天气预报员上岗培训与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二章上岗资格的获取第五条申请天气预报员上岗资格考试的人员一般应具备大气科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非大气科学专业本科及以上毕业生须参加中国气象局统一组织的气象基础知识培训。

第六条未从事过天气预报业务工作的人员须参加中国气象局统一组织的天气预报员上岗培训,并通过天气预报员上岗资格考试者,颁发天气预报员资格证书。

第七条已从事过天气预报业务工作的人员可以直接参加中国气象局组织的天气预报员上岗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天气预报员资格证书。

第三章上岗培训与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第八条预报与网络司负责制定天气预报员上岗资格考试通过标准,审定天气预报员资格考试大纲和试题。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观测业务事故分级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气发〔2015〕97号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观测业务事故分级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气发〔2015〕97号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观测业务事故分级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观测业务事故分级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气发〔2015〕97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为加强观测业务管理,规范观测业务事故分级和认定,进一步提升观测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中国气象局组织制定了《气象观测业务事故分级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国气象局2015年12月31日气象观测业务事故分级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气象观测业务管理,规范气象观测业务事故分级和认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气象观测业务事故是指因人为原因造成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中断,伪造涂改毁坏数据,探测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情况。

第三条观测业务事故分为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第四条事故责任主要包括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

直接责任指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直接造成事故发生应承担的责任;主要领导责任指因为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事故发生应承担的责任;重要领导责任指因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事故发生应承担的责任。

第二章重大事故第五条伪造涂改毁坏原始观测数据。

第六条因人为原因导致出现以下观测业务中断情况:(一)新一代天气雷达单站出现连续30天以上观测数据全部缺失或错误。

(二)气象卫星的灾难性故障、一级故障,地面应用系统的一级故障。

(三)高空气象观测单站出现连续6个观测时次以上观测数据全部缺失或错误。

(四)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单站出现连续6天以上观测数据全部缺失或错误。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真题库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真题库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气象专业基础知识》真题库注意事项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以下关于新型自动气象站有关瞬时风速的采样频率和算法说法正确的是()。

A、采样频率1次/s,以1s为步长,求3s的滑动平均值B、采样频率4次/s,以0.25s为步长求3s滑动平均值C、采样频率1次/s,以1s为步长,求3s的算术平均值D、采样频率4次/s,以0.25s为步长求3s算术平均值【答案】B2、《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违反本办法规定,涂改、伪造、倒卖、出租、出借《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的,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给予警告,并处()罚款。

A、一万元以下B、两万元以下C、三万元以下D、五万元以下【答案】D3、有利于F2级以上龙卷产生的环境条件是强烈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和()。

A、强烈的大气不稳定B、低的抬升凝结高度C、强的对流有效位能D、较低的0℃层高度【答案】B4、暖锋天气降水区一般出现在()。

A、锋左B、锋右C、锋前D、锋后【答案】C5、推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统筹建立针对县级各项业务的指导有力、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一体化业务流程。

要按照()的原则开展预报预警业务。

A、省级指导、地(市)级订正、县级反馈B、省级制作、地(市)级订正、县级应用C、省级指导、地(市)级应用、县级反馈D、省级制作、地(市)级订正、县级应用【答案】D6、龙卷风路径的特点是()。

A、走直线B、走曲线C、无规律D、以上都不对【答案】A7、绝热直减率为1℃/100米的干空气团,其周围空气温度直减率为1℃/100米,则该气层是()。

A、绝对稳定B、绝对不稳定C、中性D、条件不稳定【答案】C。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海洋气象预报业务规定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海洋气象预报业务规定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海洋气象预报业务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0.09.09•【文号】中气函[2010]262号•【施行日期】2011.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气象预报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海洋气象预报业务规定的通知(中气函〔2010〕262号)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市)气象局,气象中心、卫星中心、信息中心:现将《海洋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告中国气象局。

二○一○年九月九日海洋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加强对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的组织管理,促进海洋气象业务科学有序发展,提高海洋气象预报准确率和防灾减灾服务效益,依据《气象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气象业务管理文件,制定本业务规定。

第二条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的工作内容包括监测和预报发生在海洋上的天气现象和风向、风力、能见度等气象要素;预报预警海上强对流天气和海上大风、海雾等海洋气象灾害,并对其引发的海洋灾害进行影响预评估;为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提供责任区内的海洋气象情报。

第三条海洋气象预报的需求涉及渔业、航运、海上能源开发、海上搜救、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及国家安全等领域。

沿海地区各级气象部门的海洋气象台均应按本规定组织开展海洋气象预报业务,未设立海洋气象台的由当地气象台(站)开展海洋气象业务。

以下条文中将海洋气象台和开展海洋气象业务的气象台(站)统称为海洋气象台。

第四条各级海洋气象台应以服务需求为牵引,按照“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以监测预报海上强对流天气和海上大风、海雾等海洋气象灾害为重点,建立并不断改进完善海洋气象预报业务,提高海洋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深化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内涵,提供专业化、特色化海洋气象预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保驾护航。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工作规则》的通知(2013)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工作规则》的通知(2013)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工作规则》的通知(2013)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3.06.18•【文号】气发[2013]55号•【施行日期】2013.06.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工作规则》的通知(气发[2013]55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中国气象局工作规则》已经2013年6月8日召开的中国气象局第3次局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以印发。

中国气象局2013年6月18日中国气象局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工作规则》、《中国气象局职能配合、《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结合中国气象局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中国气象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全面正确履行职能。

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康福祉、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一流的气象保障。

第三条中国气象局工作的准则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忠于职守,民主公开、依法行政,实事求是、务实清廉,改革创新、规范高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中国气象局实行局长负责制。

局长领导中国气象局的全面工作,并代表中国政府、中国气象局进行外事活动。

副局长协助局长工作,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局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者专项任务。

第五条局长出访和出差期间,授权一位副局长主持工作,代行局长职责。

副局长出访和出差期间,由局长或局长指定的其他副局长代行其职责。

中国气象局_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

中国气象局_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

中国气象局_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实施细则(试行)为规范公众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科学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依照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则1.根据天气过程或系统的逼近时间和影响强度,预报等级用语一般依次为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是警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最高级别的警报。

只有热带气旋和大风降温预报可以发布“消息”。

2.无论是预报、警报还是预警信号,都应明确预报名称、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天气过程或系统影响区域、出现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防御提示等。

3.本规定给出了热带气旋、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灰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森林高火险、城市高火险等十六类天气预报等级用语。

文中规定的预报时效一般是指最长预报时效,各级气象台可根据对每次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确定预报发布的时间和等级用语。

4.天气预报等级用语是根据目前的预报能力确定的。

随着预报能力的提高,需要滚动修正。

二、热带气旋预报等级用语分消息、预报、警报、紧急警报和预警信号五级。

1.消息:编号热带气旋远离或尚未影响到预报责任区时,根据需要可以发布消息,报道编号热带气旋的情况,解除警报时也可以用消息方式发布。

2.预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72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发布预报。

3.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48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警报。

4.紧急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24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紧急警报。

5.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关于预警信号的规定,详见中国气象局《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附件2),下同。

—1 —三、暴雨预报等级用语分暴雨预报、暴雨警报、暴雨预警信号三级。

1.暴雨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或24小时责任区内将有暴雨发生,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将造成一定影响,可发布“暴雨预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实施细则(试行)
为规范公众天气预报等级用语,科学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依照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则
1.根据天气过程或系统的逼近时间和影响强度,预报等级用语一般依次为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是警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最高级别的警报。

只有热带气旋和大风降温预报可以发布“消息”。

2.无论是预报、警报还是预警信号,都应明确预报名称、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天气过程或系统影响区域、出现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防御提示等。

3.本规定给出了热带气旋、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结冰、霜冻、灰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森林高火险、城市高火险等十六类天气预报等级用语。

文中规定的预报时效一般是指最长预报时效,各级气象台可根据对每次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确定预报发布的时间和等级用语。

4.天气预报等级用语是根据目前的预报能力确定的。

随着预报能力的提高,需要滚动修正。

二、热带气旋预报等级用语
分消息、预报、警报、紧急警报和预警信号五级。

1.消息:编号热带气旋远离或尚未影响到预报责任区时,根据需要可以发布消息,报道编号热带气旋的情况,解除警报时也可以用消息方式发布。

2.预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72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发布预报。

3.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48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警报。

4.紧急警报:预计编号热带气旋在未来24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陆时发布紧急警报。

5.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关于预警信号的规定,详见中国气象局《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附件2),下同。

—1 —
三、暴雨预报等级用语
分暴雨预报、暴雨警报、暴雨预警信号三级。

1.暴雨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或24小时责任区内将有暴雨发生,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将造成一定影响,可发布“暴雨预报”。

如果影响较小,则不用“暴雨预报”术语。

2.暴雨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有把握时也可以提前24小时)责任区内将有暴雨发生,对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有较大影响,可发布“暴雨警报”。

如果影响不大,则用“暴雨预报”术语。

3、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四、高温预报等级用语
分高温预报、高温警报、高温预警信号三级。

1.高温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将有≥35℃高温天气发生。

2.高温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有≥35℃高温天气发生。

3.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五、寒潮预报等级用语
分大风降温消息、寒潮预报、寒潮警报、强寒潮警报、寒潮预警信号五级。

1.大风降温消息:预计未来72小时责任区内最低气温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4℃。

陆上平均风力5-7级(海区平均风力7级以上)。

2.寒潮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最低气温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4℃。

陆上平均风力5-7级(海区平均风力7级以上)。

3.寒潮警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为≤4℃。

陆上平均风力5-7级(海区平均风力7级以上)。

4.强寒潮警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最低气温下降14℃以上,最低气温≤4℃。

陆上平均风力5-7级(海区平均风力7级以上)。

5.寒潮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

6.若降温幅度和最低气温达不到寒潮标准,根据服务需要,可以发布强冷空气预报,具体标准: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任一24小时时段气温下降7℃以上,最低气温≤5℃。

六、大雾预报等级用语
分大雾预报、大雾警报、大雾预警信号三级。

1.大雾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大雾。

2.大雾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或12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

3.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2 —
七、雷雨大风预报等级用语
分雷雨大风预报、雷雨大风警报、雷雨大风预警信号三级。

1.雷雨大风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或12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雷雨大风。

2.雷雨大风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或6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雷雨大风。

3.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八、大风(除台风、雷雨大风外)预报等级用语
分大风预报、大风警报、大风预警信号三级。

1.大风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6级以上大风。

2.大风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6级以上大风。

3.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九、冰雹预报等级用语
分冰雹预报、冰雹警报和冰雹预警信号三级。

1.冰雹预报:预计未来12-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冰雹天气。

2.冰雹警报:预计未来6-12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冰雹天气。

3.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十、雪灾预报等级用语
分雪灾预报、雪灾警报和雪灾预警信号三级。

1.雪灾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或24小时责任区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一定影响的降雪。

2.雪灾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较大影响降雪。

3.雪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十一、道路结冰预报等级用语
分道路结冰预报、道路结冰警报和道路结冰预警信号三级。

1.道路结冰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2.道路结冰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3.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十二、霜冻预报等级用语
分霜冻预报、霜冻警报两级。

1.霜冻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农业有较大影响的霜冻天气。

2.霜冻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农业有较大影响的霜冻天气。

十三、灰霾预报等级用语
分灰霾预报、灰霾警报两级。

1.灰霾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人们生活有影响的灰霾天气。

2.灰霾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对人们生活有严重影响的灰霾
—3 —
天气。

十四、城市内涝预报等级用语
分城市内涝预报、城市内涝警报两级。

1.城市内涝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一般内涝。

2.城市内涝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责任区内将出现严重内涝。

十五、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用语
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地质灾害气象警报两级。

1.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出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3-4级)。

2.地质灾害气象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责任区内出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5级)。

十六、森林高火险预报等级用语
分森林高火险预报、森林高火险警报两级。

1.森林高火险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火险等级3-4级)。

2.森林高火险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责任区内极易发生森林火灾(火险等级5级)。

十七、城市高火险预报等级用语
分城市高火险预报、城市高火险警报两级。

1.城市高火险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责任区内容易发生城市火灾(火险等级3-4级)。

2.城市高火险警报:预计未来12小时责任区内极易发生城市火灾(火险等级5级)。

十八、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