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往往的汽车》教案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2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 (2)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 (2)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认识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2. 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培养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教学内容:1. 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特点;2. 交通工具的功能和用途;3. 交通安全知识。
教学准备:1. 小汽车、自行车、公交车、火车、飞机等玩具或图片;2. 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幼儿园周围的交通工具;3. 交通安全宣传画;4. 目标是教学讲义。
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交通工具(10分钟)1. 教师出示小汽车、自行车、公交车、火车、飞机等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师讲述交通工具的特点、功能和用途,并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品味感受。
活动二:交通工具游戏(15分钟)1. 教师出示交通工具的图片或图片卡片,让幼儿通过猜测交通工具名称来认识交通工具。
2. 教师将交通工具的图片或图片卡片分发给幼儿,并指导幼儿以交通工具的形式做行走和动作游戏。
3. 教师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协作意识和观察力。
活动三:交通安全知识(15分钟)1. 教师出示交通安全宣传画,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情境的交通工具,并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如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红绿灯的作用等。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和后果,并引导幼儿提出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意识。
活动四:故事分享(15分钟)1.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交通工具的故事,如《小汽车的冒险》等。
2. 教师在故事中点出交通工具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并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情节梳理和总结。
活动五:反思总结(5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总结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特点、交通安全知识等。
2. 教师鼓励幼儿通过游戏、观察等方法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活动六:拓展延伸(自由活动时间)1. 提供各种交通工具玩具供幼儿自由游戏,发挥潜能,加深理解。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来来往往的汽车丨浙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来来往往的汽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中的第6课《来来往往的汽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生活中常见的汽车,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汽车的形态、颜色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汽车的种类、特点及绘画方法,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自己喜欢的汽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绘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汽车结构与形态的描绘。
2. 色彩的搭配与运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范画等。
2. 学具:水彩笔、油画棒、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各种汽车,引导学生说出汽车的名称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分组观察不同的汽车,讨论汽车的结构、形态和色彩,引导学生发现汽车的美。
3. 示范与讲解按照汽车的绘画步骤,为学生示范绘画方法,讲解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汽车的绘画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汽车,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来来往往的汽车2. 正文:见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汽车。
2. 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的汽车,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绘画,使学生了解了汽车的种类、特点及绘画方法,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汽车,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在美术学习中不断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

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车辆的特点和功能,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各种车辆,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车辆的图片、模型、交通工具卡片等。
2.环境布置:模拟交通场景,设置红绿灯、斑马线等。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车辆,引发他们对交通工具的兴趣。
(二)主题活动1.教师出示各种车辆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讲解各种车辆的特点和功能,如小轿车、公交车、救护车、消防车等。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
4.教师出示交通工具卡片,让幼儿进行分类游戏,如将救护车、消防车归为特殊车辆类,将小轿车、公交车归为普通车辆类。
5.教师设置模拟交通场景,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如驾驶员、行人、交警等,培养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
(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拼图大赛”,将各种车辆的图片拼在一起,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教师出示交通安全标志,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它们的意义,如红绿灯、斑马线等。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通安全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2.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
3.教师反思本次活动,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五、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培养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
2.环保教育:教师引导幼儿关注环境保护,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污染。
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交通工具的认知程度。
2.评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3.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教师展示公交车图片,问:“谁可以告诉我公交车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乘坐公交车?”2.教师展示救护车图片,引导幼儿注意其特有的警示灯和声音,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车吗?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出动?”3.教师通过互动游戏,如“找不同”,让幼儿辨识各种车辆的不同特征。
《来来往往的汽车》精品教案

《来来往往的汽车》精品教案教案名称:《来来往往的汽车》教学内容:《来来往往的汽车》适用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的种类和用途;2.掌握一些与汽车相关的词汇;3.能够描述汽车的外观和功能;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与汽车相关的词汇,理解文章的内容。
难点:能够描述汽车的外观和功能。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黑板;2.《来来往往的汽车》课文;3.卡片上面写有汽车相关的图片和词汇;4.纸张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让学生讨论他们对汽车的了解和见解;2.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汽车,汽车有什么用途,以及不同种类的汽车。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来来往往的汽车》,重点标出一些汽车相关的词汇;2.分组讨论课文的内容,确保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大意。
三、词汇学习(15分钟)1.展示卡片上的图片和词汇,让学生认识和学习与汽车相关的词汇,比如“汽车、公交车、卡车、摩托车”等;2.请学生用这些词汇造句,巩固词汇的学习。
四、练习(20分钟)1.让学生根据所学词汇,描述一下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观和功能;2.在黑板上列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你知道汽车有哪些种类?”“汽车有什么用途?”“你知道哪些车辆可以替代汽车?”等。
五、拓展(15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讨论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新型汽车,并说出他们理想中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2.让学生画出自己理想中的汽车,并用简单的句子描述。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1.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醒学生汽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布置作业:让学生用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家附近来来往往的汽车,并写下自己理想中的汽车的描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汽车的种类和用途,掌握与汽车相关的词汇,能够描述汽车的外观和功能。
通过讨论和练习,激发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增加了他们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为《来来往往的车》,旨在帮助幼儿了解交通工具,了解交通安全和通行规则等。
二、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够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2.知道交通安全和通行规则3.能够学会自我保护意识三、教学方法1.贴图法:将常见的交通工具贴在黑板或墙上,让幼儿辨认出来2.视频展示法:播放相关视频,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交通工具的使用3.故事烘托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交通安全和通行规则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互动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开启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可以依靠幼儿已有的经验出发,问“我们上学的时候,是坐什么车去的?”,引导幼儿想到了交通工具。
2. 正式学习环节1.让幼儿一起观察不同形状、颜色和用途的交通工具,识别它们的区别。
2.引导幼儿思考交通安全问题,并将正面交通规则和反面案例告诉他们。
3.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导幼儿了解行人与车辆的交通安全规则。
4.通过视频的调用展示出从孩子们视角出发看到的交通情况,帮助幼儿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3. 巩固复习环节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
例如设计一个图案,让幼儿模仿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或者模拟自己在行人和车辆交通规则中的行为。
4. 课程总结环节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帮助幼儿回顾并思考今后如何保护自己,并指导和帮助他们正确地使用交通工具和行走在道路上。
五、教学准备1.准备常见的交通工具模型或图片2.准备幼儿喜欢的教育游戏,帮助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3.准备一些交通相关的儿歌、视频等六、教学效果评估可以通过随堂测试、感受体验、问答讨论等方式检测幼儿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注意事项1.讲解需要浅显易懂、语言生动2.为幼儿们出示足够的例子和实物3.课堂上通过讨论、引导、互动等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4.课堂安全保障要得到保障。
八、总结通过《来来往往的车》教案的学习,不仅帮助幼儿认识交通工具,还为幼儿的交通安全醒悟提供了良好的引导和规范,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做一个更懂得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小孩子。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I. 教学目标:1. 掌握三维立体感受,懂得区分车辆种类。
2.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感受车辆给我们带来的生活便利,培养幼儿的礼貌、秩序意识。
II. 教学内容:科目:社会年级:幼儿园中班主题:来来往往的车时间:30分钟III.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环节(5分钟)1. 引导幼儿学习三维(长、宽、高)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交通工具有哪些吗?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哪些车?为什么要有交通工具呢?Step 2 学习内容(15分钟)1. 看图辨认:图片里有哪些车辆?每一辆车有什么特殊的地方?2. 探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什么需要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Step 3 活动环节(10分钟)1. 游戏一:车辆串联游戏规则:老师打出某种车辆的动作,幼儿要以步行方式依次把同种车辆串联到一起。
(比如:老师打出开三轮车的动作,孩子以步行方式依次串联到一起。
每串起一辆车,就要喊出一次车辆的名称和特征。
)2. 游戏二:小小出租车游戏规则:老师分别指定两个孩子为司机和乘客,其他孩子为行人。
我们用一个环境模拟城市的出租车站。
(比如:老师示范停靠的出租车站,“司机”要迅速开车到车站去接“乘客”。
“乘客”上车后,“司机”依据目的地指示开车到目的地。
“乘客”下车后,就换其他的孩子变成司机和乘客来玩游戏。
)3. 游戏三:红绿灯游戏游戏规则:老师对幼儿做出紧急情况,要求他们按照红绿灯来进行交通管制,要求幼儿按照指示行动。
(比如:老师分别在两个方向设置红绿灯,然后做出紧急情况,要求幼儿按照指示行动。
比如红灯停,绿灯行。
)Step 4 结束游戏(5分钟)老师问:今天有什么新的收获吗?你们在游戏中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IV. 教学评价:1. 嗓音响亮,语言流畅,简明易懂,让幼儿理解并掌握交通工具的知识。
2. 成功引导幼儿学习三维的概念,让幼儿更好的了解车辆。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来来往往的车》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来来往往的车》一、教学目标1.学习交通工具名称,了解交通工具的基本特点;2.培养幼儿对不同交通工具的兴趣,促进幼儿对交通工具的了解和认知;3.练习小动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对交通工具的观察和认知,培养幼儿对不同交通工具特点的认知;2.练习小动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交通工具卡片;2.围栏、推车等模拟交通工具;3.音乐《小汽车》;4.讲桌、椅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老师播放音乐《小汽车》并问:“大家认识这个音乐吗?这是小汽车的音乐。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交通工具,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交通工具,它们在路上来来往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吧。
”2. 交通工具认知活动(20分钟)(1)交通工具卡片认知:老师展示交通工具卡片,依次鼓励幼儿说出卡片上的交通工具名称,并让幼儿观察卡片上交通工具的形状、颜色,发现交通工具的基本特点,同时老师补充交通工具的特点和用途;(2)模拟交通工具认知:老师摆放围栏、推车等模拟交通工具,并让幼儿模拟不同交通工具的动作,模拟小汽车时,可以让幼儿坐在三轮车上,双手握住车把手,模拟驾驶。
3. 动手操作(20分钟)老师为幼儿准备玩具汽车、卡通人偶等,让幼儿把汽车开过障碍物、越过电线杆、避开盲人路牌等,通过操作,巩固幼儿对交通工具名称的记忆和理解,同时练习幼儿的小动作。
4. 团队合作(20分钟)老师为幼儿分组,每组3-4人,每组分别有围栏和推车等,通过协作、配合,让团队中的每个人轮流模拟交通工具的表现。
5. 课堂总结(10分钟)老师请幼儿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并强调交通工具的基本特点和用途,鼓励幼儿在家与家长多多交流,认识更多的交通工具。
五、课后延伸老师可以在室外教学环境中引导幼儿观察路上不同的交通工具,比如汽车、公交车、自行车、摩托车等,让幼儿学以致用,深入了解交通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中班社会教案《来来往往的车》

中班社会教案《来来往往的车》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常见车辆的特点及作用。
2.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激发幼儿探索交通工具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各种车辆,了解其特点及作用。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车辆的图片、模型、交通工具卡片等。
2.环境创设:布置一个模拟交通场景,包括红绿灯、斑马线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辆玩具车,引发幼儿兴趣。
(2)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平时都见过哪些车呢?2.认识车辆(1)教师出示各种车辆的图片,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2)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车都是干什么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各种车辆的特点及作用。
3.学习交通规则(1)教师出示模拟交通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交通规则。
(2)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马路上应该怎么走路吗?怎么过马路才是安全的呢?(3)教师讲解交通规则,让幼儿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4.游戏环节(1)教师分发交通工具卡片,让幼儿自由组合,拼出各种车辆。
(2)师:小朋友们,你们能拼出哪些车呢?拼完后,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拼的车。
(2)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车辆,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同时,我们也知道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以后在马路上,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的安全。
五、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到的交通规则。
2.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车辆的图片,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各种车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游戏环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交通规则,达到教学目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幼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教师出示公交车、消防车、救护车等常见车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其外形特点。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及生活经验,感知车辆的种类、颜色、大小等特征;2.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3.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通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帮助幼儿了解车辆的基本特征和种类;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让幼儿理解并深入认识道路交通安全意义;2.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对身边交通环境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老师在课前会准备一些图片,向幼儿介绍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例如:汽车、卡车、公交车等。
这些图片可以放在幼儿的视觉范围内,营造交通环境场景,提高幼儿对交通工具的积极反应。
2.学习内容(1)讲解交通工具种类老师边讲解边介绍交通工具的外观和特点,比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同时可以发放图片或车模让幼儿自己手把手地认知。
(2)设置活动老师利用游戏形式让幼儿将认知车辆的特征、种类和名称联系起来,可以将幼儿分组,让他们在步行道上模拟并发出车辆行驶,拓展幼儿对交通工具的维度性思考。
3.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在幼儿拥有对交通工具有了更多认识之后,接下来老师可以开始引导幼儿学习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
例如,提醒幼儿要过马路时要按照红绿灯指示、视障行人需要特别慢行等。
4.实践互动幼儿针对实际情况模拟车辆、担任行人角色,并对每位幼儿及时进行反馈,发挥“以游促学、以乐促教”的效果。
5.结束在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完成后,教师可以结合活动的内容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巩固知识,总结活动,留下美好的记忆。
教学评估通过幼儿课堂互动与情境活动的反应及表现,在观察和记录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同时,对其认知、思考、表达、情绪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估,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帮助幼儿成长。
教学延伸1.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2.幼儿园可以定期进行安全主题讲座,提高幼儿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3.向家长们发放一些交通安全必备物品,如反光背心、扇形交通标,鼓励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幼儿的交通安全教育,共同创造和谐公路和行车环境。
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 (2)

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教案主题:来来往往的车——认识交通工具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的交通工具,并了解其特点和用途。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的交通工具。
2. 活动卡片:上面分别绘有不同交通工具的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交通工具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交通工具的认知和想象能力。
Step 2:认识交通工具1. 教师先示范,拿起一张活动卡片,向学生展示其中的一种交通工具。
2. 教师提示学生根据图片和自己的经验,猜测这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3. 学生通过举手回答,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
Step 3:合作游戏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组活动卡片。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轮流出示一张卡片,其他小组成员根据图片猜测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3. 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讨论来尽快得出正确答案。
最后小组内计算出正确答案的数量,并进行评选。
Step 4:巩固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加深记忆。
Step 5:结束活动总结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对交通工具的进一步观察和思考。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主动参与、积极合作、能够有条理地讨论问题等方面。
2. 学生对交通工具的命名和用途的准确理解和描述能力。
3. 教师观察和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交通工具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拓展活动:1. 带学生参观周围的交通工具,观察并记录所见的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2. 与家长一起完成家庭作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画出其形状和颜色,并写出名称和用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引导,学生对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用途有了初步的认知,并通过合作游戏增进了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来来往往的汽车 教案

来来往往的汽车教案教案标题:来来往往的汽车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性。
2. 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4. 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汽车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性。
2. 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 汽车的工作原理。
2. 科学研究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图片。
2. 汽车模型或零部件展示。
3. 视频资源:汽车的制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时期的汽车,引起学生对汽车的兴趣。
2. 引发学生思考:汽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图片介绍汽车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性。
2. 分析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3. 利用汽车模型或零部件展示,让学生亲自触摸和了解汽车的构造。
三、实践探究(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汽车的工作原理,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2. 观看相关视频资源,加深对汽车工作原理的理解。
3. 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汽车模型,并尝试解释其工作原理。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汽车模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2.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汽车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更多关于汽车的知识,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网站链接,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汽车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性,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践探究环节,学生能够培养科学研究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和对待汽车。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汽车的相关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6.《来来往往的汽车》教案

6.《来来往往的汽车》教案第一篇:6.《来来往往的汽车》教案6、来来往往的汽车教学目标:1.学习概括地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汽车的历史、构造及功能等。
2.通过撕纸拼贴各种各样的汽车,进行基本形的练习。
学习有目的地撕纸、有序地拼贴。
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通过对来来往往的汽车的观察、分析,感受汽车造型的奇特、色彩的美丽。
4.在评价中,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初步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各种汽车,观察、分析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外形特征,学习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
难点:概括地表现汽车的外形轮廓及将纸撕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各种玩具汽车、胶水、彩色纸等用具,分成4至6人的小组(教师)课件(含汽车的历史介绍、汽车图片展示、构造介绍等)、范例、示范用纸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请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玩具车,互相介绍玩具车的名称、功能等,并交换着玩一玩。
(2)学生汇报游戏体会,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3)教师出示课题:《来来往往的车辆》。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作品欣赏。
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提示:欣赏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外形、结构和色彩感受汽车文化,了解汽车的发展历史)。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讨论研究以下问题: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有哪些?从外表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3.自主研究,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汽车?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2)研究课本中的步骤图,分析撕纸拼贴汽车的表现方法。
本(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适当示范:先撕出车的轮廓,再拼贴车轮、车窗等。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要求: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一辆自己喜欢的汽车。
一年级美术上册《来来往往的汽车》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辆汽车进行观察和讨论。
2.各小组根据观察,讨论汽车的特点、功能以及绘画方法,记录下来。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4.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汽车绘画的重点和难点。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4.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上课前。
三、实践
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创作一幅以汽车为主题的画作。
2.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展示与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从创作技巧、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
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汽车绘画技巧和环保意识。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汽车,尝试用画笔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汽车主Biblioteka 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关注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分享、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c.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d.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进行互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来来往往的车辆

《来来往往的车辆》教案与反思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汽车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认识马路、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形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对车子形状的把握。
2.马路上的一些标志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师:有关各种汽车的图片,以及示范的各种手工工具。
介绍车辆造型、种类的课件。
学生:铅笔、彩色水笔、油画棒、剪刀、双面胶或固体胶以及用来制作汽车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根据提示猜一种物品(1)有四只脚(2)常常在马路上跑让学生根据特征,猜出汽车,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说出各种不同汽车的造型、名称以及用途。
3.教师总结各种汽车的种类。
二、发展阶段1.欣赏导入(1)请学生欣赏教师的范作,分析作品表现的主题和表现方法是什么?(2)教师引出本课的学习任务:撕纸拼贴来来往往的车辆。
2、观察分析。
(1)回忆生活中见到过的车辆,它们的外形和色彩分别是怎么样的?(2)讨论车辆一般有哪些部分组成的,这些车辆外形有什么不同?3、研究技法。
(1)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请学生讨论可以做什么车的轮廓,还需要拼贴上什么?(2)教师示范做一辆小汽车:①将长方形的纸撕去两个角做车身;②撕出几个小长方形拼贴在上半部分做车窗;③撕两个圆形纸片拼贴在下半部分做轮胎;④再撕一些小纸片拼贴在汽车上做装饰。
(3)学生看书,进一步明确撕纸拼贴汽车的方法。
4、创作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一辆常见的汽车。
(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交流。
(1)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找找优点。
(2)教师总结评价。
三.课后拓展把已经拼贴好的车子贴到一张彩色卡纸上,并且可以在车子下面画上马路,还可以在车子的前方画红绿灯,斑马线,以及行人和其他车辆。
告诉自己和别人要遵守交通规则。
四.教学反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用笔勾勒出汽车轮廓这一步出现了很大的困难。
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

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来来往往的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了解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2)明确交通工具的作用和用途;(3)学会使用交通工具的名称;(4)能够简单描述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功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醒学生遵守交通规则。
二、教学重点1. 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2. 学习使用交通工具的名称,并描述其特点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学会使用交通工具的名称,并描述其特点和功能。
四、教学准备图片或模型展示五种不同的交通工具:汽车、自行车、公交车、火车、飞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你们平时是怎样去幼儿园的?(2)你们了解哪些交通工具?2. 初步探索:(1)教师拿出汽车模型,带领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汽车的外观和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汽车有什么特别的功能?为什么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方式?(3)教师将观察到的信息整理归纳,画出汽车形象和相关关键词(名称、外观、速度等)。
3. 拓展学习:(1)教师拿出其他交通工具的模型或图片,分别展示自行车、公交车、火车、飞机。
(2)通过相似和不同的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他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功能。
(3)教师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出每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特点,并画出形象和相关关键词。
4. 练习与巩固:(1)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其中包含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
(2)教师将图片或卡片分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或卡片的内容,回答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特点。
(3)教师逐一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在回答不够准确或完整的情况下,重新思考。
5. 拓展与延伸:(1)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交通路口,观察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驶规则和交通信号灯的作用。
2022年9月浙美一年级上第6节来来往往的汽车 教案

教师活动:播放撕纸微课,引导学生观察制作方法。提问:“在小朋友们的合作下,我们这辆公交车变完整了。如何撕出自己想要的形状呢?请观看一个短视频,说说你学到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到了沿着边缘慢慢撕,两个大拇指要配合着 撕。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汽车的结构及用途,用基本形概括汽车的外形特征。
2.运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汽车,学习有目的地撕纸,有序的拼贴,提高动手能力。
3.在创作中体验撕纸拼贴的乐趣,在评价中感悟交通规则意识对安全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汽车的基本结构,用撕纸拼贴的方法来表现自己喜欢的汽车。
难点:概括地表汽车的外形,结合功能对汽车的细节部分进行创意表达。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教具:彩纸、固体胶、课件、微课、展板。
学具:A5彩色软纸、固体胶。
七、教学过程
(一)撕一撕,初步感受(预计用时2分钟)
教师活动:撕纸游戏。引导学生感受大胆撕纸。“请小朋友们玩个撕纸游戏,只撕一次。”
学生活动:体验撕纸游戏,感受撕纸的乐趣。
教师活动:出示撕纸汽车图。引导学生:“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撕纸拼贴汽车,请回忆刚刚撕贴汽车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学生活动:“撕一撕——拼一拼——贴一贴。”
教师活动:先依次出示步骤图,再出示学生作品图,学生进行欣赏。
【设计意图】本环节美术核心素养指向:图像识读、审美判断。通过同龄人作品欣赏,明晰小汽车的撕贴步骤。
学生活动:几位同学从汽车外形、功能及颜色来介绍自己的小汽车。
教师活动:在道路情境中改变红绿灯颜色,并添加行人,请同学们说说车辆摆放要怎样调整。
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

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来来往往的车》教案标题:来来往往的车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不同种类的车辆,并能够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归纳和描述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交通工具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的车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幻灯片2. 多种类型的车辆图片和模型3. 课堂小组活动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图片和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车辆,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车辆的好奇心。
2. 学习车辆的分类(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车辆的图片和模型,然后进行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车辆可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根据用途、动力来源、载货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类。
3. 正文部分(25分钟)a) 学生小组观察实际车辆图片并描述其特点和功能。
b)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对车辆进行解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描述不同种类车辆的特点。
c) 学生将所观察到的车辆特点和功能记录在学生小组活动材料上。
4. 学生小组活动(10分钟)根据学生小组活动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将各小组的观察结果进行汇总和展示。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加深对车辆分类的理解。
5. 拓展延伸(5分钟)通过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车辆的使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如何使用车辆更加环保?同时,提出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并提出问题。
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车辆,写一篇短文,描述车辆的特点和功能。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到不同种类的车辆,并能够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通过观察和描述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并激发了他们对交通工具的好奇心和兴趣。
中班社会教案《来来往往的车》

中班社会教案《来来往往的车》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类型的车辆,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社交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交通规则的尊重和遵守,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类型的车辆,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难点:培养幼儿对交通规则的尊重和遵守。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车辆的图片、视频、玩具车辆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室,便于幼儿自由观察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车辆行驶的视频,引发幼儿对车辆的兴趣。
2. 主体活动:(1)展示各种车辆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车辆的名称。
(2)介绍车辆的特点和用途,如轿车、公交车、警车、救护车等。
(3)通过玩具车辆,让幼儿模拟驾驶,体验车辆的不同功能。
3. 巩固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车辆分类游戏,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 总结:让幼儿谈谈自己对车辆的认识,引导他们关注交通安全。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车辆,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延伸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亲子交通安全活动,提高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车辆的认识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观察他们是否能正确分类和描述不同类型的车辆。
3. 关注幼儿在亲子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在家长帮助下对交通规则的遵守和安全意识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 是否有充分的时间让幼儿参与和实践。
4. 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交通警察来园进行交通安全讲座,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交通规则。
2. 组织幼儿参观交通博物馆,增长他们的见识。
大班美术《来来往往的汽车》教案

大班美术《来来往往的汽车》教案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能够体验汽车的美感和欣赏汽车的美;
•能够了解基本的线条和造型;
•能够运用各种颜色的搭配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的互动参与,让学生学习汽车的基本知识,包括汽车的形态、线条和造型。
使学生通过美术创作,深化对汽车的了解,表达自己对汽车美的感受和看法。
三、教学步骤
1. 情境导入
老师播放一段介绍汽车的视频,让学生在感性的理解中,对汽车的基本外观有初步认识。
2. 分析讲解
老师通过图片或实物,讲解汽车的形态、曲线和造型。
让学生认识到汽车的美感,为后续创作打下基础。
3. 创作实践
•步骤1: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画面,画出他们印象中的一组汽车场景。
例如:公路上快速行驶的汽车、汽车拥堵的城市街道等。
•步骤2:让学生设计本创作中汽车的数量、大小、造型和所处场景,同时告
诉学生如何运用色彩。
•步骤3:学生可以用水彩、色纸或毛笔等材料完成作品。
4. 学生展示
完成作品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以作品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汽车的元素,如曲线、造型等。
同时,让学生分享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创作经验。
四、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创意和自主性,积极参与到创作中,同时,对于汽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评价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创意、动手能力和色彩运用,而不局限于作品的美观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到汽车的美感。
来来往往的汽车-浙人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来来往往的汽车-浙人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的形态、颜色、特点等,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初步的造型能力;2.发展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美育情感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1.观察汽车的形态、颜色、特点等;2.绘制出简单的汽车形象,初步形成熟悉汽车的观察和绘制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教育学生爱护环境。
四、教学过程1. 自由绘画汽车•展示汽车图片,引导学生自由绘画汽车,初步了解汽车的基本形态,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不拘束于形式,随意绘画出自己眼中的汽车。
•学生绘画完毕后,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其他同学进行对话交流。
2. 分析汽车的组成部分•展示汽车的各个部分,引导学生认识汽车的组成部分,如车轮、车窗、车身、顶篷等。
•让学生注意观察汽车的颜色、线条等,初步了解汽车造型的特点。
3. 向导绘画汽车•指导学生画出汽车的基本形状,包括车身、车窗、车轮等,让学生注意比例和形状的协调性。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汽车的绘画,初步掌握汽车造型的基本要点。
4. 按自己的创意绘画汽车•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自主设计并绘制自己喜欢的汽车,注意颜色和线条的搭配,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绘画完毕后,自由发表自己对汽车的认识和理解,交流自己的绘画心得,向同学展示自己的绘画成果。
五、教学总结本次教学按照“自由绘画-分析部分-向导绘画-创意绘画”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爱护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造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汽车的基本形态和特点,初步了解了造型的基本构成方法,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来来往往的汽车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地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汽车的历史、构造及功能等。
2.通过撕纸拼贴各种各样的汽车,进行基本形的练习。
学习有目的地撕纸、
有序地拼贴。
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通过对来来往往的汽车的观察、分析,感受汽车造型的奇特、色彩的美丽。
4.在评价中,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初步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汽车,观察、分析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外形特征,学习用撕纸
拼贴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
难点:概括地表现汽车的外形轮廓及将纸撕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各种玩具汽车、胶水、彩色纸等用具,分成4至6人的小组
(教师)课件(含汽车的历史介绍、汽车图片展示、构造介绍等)、范例、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请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玩具车,互相介绍玩具车的名称、功能等,并交换着玩一玩。
(2)学生汇报游戏体会,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3)教师出示课题:《来来往往的车辆》。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作品欣赏。
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
(提示:欣赏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外形、结构和色彩感
受汽车文化,了解汽车的发展历史)。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讨论研究以下问题:
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有哪些?从外表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
3.自主研究,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汽车?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研究课本中的步骤图,分析撕纸拼贴汽车的表现方法。
本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适当示范:先撕出车的轮廓,再拼贴车轮、车窗等。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要求: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一辆自己喜欢的汽车。
(2)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回辅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学生用完成的作品,模拟来来往往的车辆行进的场景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互相学习、评价同学的作品。
(2)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彩色纸等工具,纸箱、纸板等材料
(教师)各种概念车的图片、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运用情景,启发思维。
(1)出示课件:创设情景后,教师介绍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2)请学生想象未来汽车的特点。
2.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1)老师展示各种概念车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几种现代化新型汽车,如汽车飞机、超音速汽车等。
(2)小组内讨论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汽车的模样。
3.讲述故事,结合表演。
(1)让学生说说未来汽车的故事(可结合表演的形式)。
(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
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设计一辆未来的汽车,用撕纸拼贴或在纸板、纸箱上贴的方法表现出来。
(2)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全体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汽车拿在手上或粘在身上,全班模拟车辆来来往往的场景。
(2)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创作的汽车的特点。
(3)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