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1

合集下载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个体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影响,为进一步理解和改善注意力相关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假设假设 1:安静、整洁的环境有助于提高个体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假设 2:嘈杂、混乱的环境会降低个体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三、实验对象选取了年龄在 18 25 岁之间的大学生共 100 名,其中男生 50 名,女生 50 名。

所有被试者均无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相关精神疾病,视力、听力正常。

四、实验材料1、注意力测试问卷:采用标准化的注意力测试问卷,包含数字推理、图形识别等多个模块,总分为 100 分。

2、环境模拟设备:分别构建安静整洁的房间和嘈杂混乱的房间。

五、实验步骤1、将 100 名被试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 50 人。

2、第一组被试者进入安静整洁的房间,第二组被试者进入嘈杂混乱的房间。

3、在各自的环境中,被试者需要完成注意力测试问卷,时间为 30 分钟。

4、收集并整理两组被试者的测试问卷结果。

六、实验结果1、在安静整洁环境中的第一组被试者,平均得分 75 分。

其中,得分在 60 80 分之间的被试者占比 70%,80 分以上的被试者占比 20%,60 分以下的被试者占比 10%。

2、在嘈杂混乱环境中的第二组被试者,平均得分 55 分。

其中,得分在 40 60 分之间的被试者占比 60%,60 分以上的被试者占比 10%,40 分以下的被试者占比 30%。

七、结果分析通过对两组被试者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处于安静整洁环境中的被试者注意力集中程度普遍高于处于嘈杂混乱环境中的被试者。

这一结果支持了我们的实验假设 1 和假设 2。

在安静整洁的环境中,被试者能够更少地受到外界干扰,从而更专注于测试任务,思维更加清晰,因此能够取得较高的分数。

而在嘈杂混乱的环境中,各种噪音和杂乱的视觉信息会分散被试者的注意力,使其难以集中精力思考和回答问题,导致得分较低。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动作技能的迁移与动作技能练习曲线实验地点:心理实验室指导老师:宋凤宁 2005 年 10 月30 日系别:应用心理姓名:黄秀学二实验内容及对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1.实验目的: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练习的迁移作用2.实验设备:镜画仪——由一个金属双轨构成的六角星图案板、平面镜、遮板和计数器、计时秒表等构成。

3. 主被试:主试梁艳梅被试黄秀学4.实验程序:(1)被试面对镜子正坐,调整平面镜使镜内图案正对被试;同时,调节遮板,让被试只能在镜中看见案板。

(2)被试非优势手执笔,在主试发出“开始”时,被试先用探笔触一下计时圆点然后在六角星双轨内尽快画一遍,要求笔不能接触双轨的任何一边,当探笔接触双轨一次,计数器就会自动显示一次错误;画完一遍再用探笔触一下计时圆点,电子秒表自动显示画完一次所用的时间。

主试将被试的错误次数和实验时间记录下来。

(3)被试再用优势手按照步骤(2)做10遍,主试记录每次实验结果。

(4)被试再用非优势手做2遍,主试记录实验结果。

*注:实验过程中,被试右手为优势手,左手为非优势手。

图表一错误次数80 70 605040 错误次数 3020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尝试次数错误次数图表二时间140120 10080时间 60 40200 每次尝试的时间(s)1 2 3 4 5 6 7 8 9 10 尝试次数图表三第一次左手练习第二次左手练习第三次左手练习尝试时间(s) 171 64 46 错误次数 77 27 131. 实验表明右手的镜画练习对左手的学习有明显的迁移作用。

在实验的中,用时减少率为73.10%,错误减少率为83.12% 。

根据贾德的概括化理论知道,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

被试通过概括出左右手练习的共同特点从而使后来的左手练习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 实验中难画的部分是转折的地方以及向上画的地方,在此,被试的速度有明显的下降。

心理学实验报告及感想

心理学实验报告及感想

心理学实验报告及感想实验题目: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了解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工作记忆表现差异。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了经典的工作记忆测量范式N-back任务,参与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忆并判断连续呈现的数字中是否与前面呈现的数字相同。

实验总共分为正性、中性和负性三个情绪条件,每个条件下参与者需要完成三轮任务。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在正性情绪条件下,参与者的工作记忆表现最佳。

他们在N-back任务中的准确率和反应时都显著高于中性情绪和负性情绪条件下的参与者。

2.在中性情绪条件下,参与者的工作记忆表现居中。

他们的准确率和反应时略高于负性情绪条件下的参与者,但显著低于正性情绪条件下的参与者。

3. 在负性情绪条件下,参与者的工作记忆表现最差。

他们在N-back任务中的准确率和反应时都显著低于正性情绪和中性情绪条件下的参与者。

感想: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实验结果支持了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正性情绪能够促进参与者的工作记忆表现,这与理论预期一致。

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人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保持警觉,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记忆资源来完成认知任务。

其次,实验结果也表明负性情绪对工作记忆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下,参与者的集中能力和注意力会受到干扰,导致工作记忆的表现下降。

这可能是因为负性情绪会引发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体验,进而干扰思维过程,并影响记忆的编码和检索。

最后,对中性情绪条件下的结果,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中性情绪对工作记忆的激活程度处于正负两种情绪之间,因此表现也介于两者之间。

然而,中性情绪下的工作记忆表现仍然显著低于正性情绪条件下的参与者,这可能表明情绪的正性成分对工作记忆的激活有更为积极的作用。

总结起来,情绪对工作记忆有明显的影响,正性情绪有助于提升工作记忆的表现,而负性情绪则会导致工作记忆下降。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及其与生理、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实验心理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实验旨在探讨似动现象的时空条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似动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探究似动现象的时间和空间条件;3. 分析似动现象在不同条件下的产生规律。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2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相当;2. 实验材料:黑色背景屏幕、红色亮点、计算机程序;3. 实验程序:将被试分为两组,每组10人。

每组被试分别接受两种实验条件,即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被试观察屏幕上的两个红色亮点,并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先后出现、同时出现还是由一点向另一点移动。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向被试讲解实验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被试理解实验内容;(2)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3)对每组被试进行两种实验条件的实验,分别记录被试的判断结果;(4)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似动现象的时间和空间条件。

四、实验结果1. 时间距离条件下,被试判断两个红色亮点先后出现的概率较高;2. 空间距离条件下,被试判断两个红色亮点由一点向另一点移动的概率较高;3. 在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共同作用下,被试判断两个红色亮点同时出现的概率较高。

1. 似动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对静止物体的运动错觉。

本实验结果表明,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对似动现象的产生具有显著影响;2. 在时间距离条件下,由于前后刺激的间隔时间较长,被试更容易判断两个红色亮点先后出现;3. 在空间距离条件下,由于两个红色亮点之间的距离较远,被试更容易判断它们由一点向另一点移动;4. 在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共同作用下,被试更容易判断两个红色亮点同时出现。

六、实验结论1. 似动现象的产生与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有关;2. 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共同作用下,似动现象的产生更为明显。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背景声音对人们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影响。

随着现代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充斥,了解环境声音如何作用于我们的注意力,对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验假设我们假设在安静的环境中,人们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会高于在有嘈杂背景声音的环境中。

三、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取了年龄在 18 25 岁之间的大学生共 100 名,其中男生50 名,女生 50 名。

所有参与者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听力正常,无精神疾病史,且在实验前 24 小时内未服用任何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或饮料。

四、实验材料和设备1、注意力测试材料:采用了一套标准化的注意力测试问卷,包括数字广度测试、图形推理测试和注意力分散测试等。

2、环境声音材料:准备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声音,分别是安静环境(无声)、轻柔的古典音乐和嘈杂的街市声音。

3、播放设备:使用高质量的音响系统,确保声音的清晰和稳定播放。

4、记录设备:准备了电脑和相关软件,用于记录参与者的测试成绩和反应时间。

五、实验过程实验在一个专门设计的隔音室内进行,以确保声音环境的可控性。

实验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持续 30 分钟。

在第一阶段,参与者被安排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注意力测试。

在测试开始前,先让参与者适应环境 5 分钟,然后开始进行测试。

在第二阶段,播放轻柔的古典音乐,音量调整到适中水平,不会造成听力不适,然后让参与者再次进行相同的注意力测试。

在第三阶段,播放嘈杂的街市声音,同样音量调整到适中水平,接着让参与者进行最后的注意力测试。

在每个阶段的测试结束后,参与者需要填写一份主观感受问卷,描述他们在不同声音环境下的感受和注意力集中的难易程度。

六、实验结果1、数字广度测试结果安静环境下,参与者平均能够正确记住的数字个数为 75 ± 12。

古典音乐环境下,平均记住的数字个数为 68 ± 15。

街市声音环境下,平均记住的数字个数为 52 ± 18。

心理学的实验报告

心理学的实验报告

心理学的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记忆力的因素”,通过对实验参与者分组分别暴露于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记忆力测试,进而初步探讨不同环境条件对个体记忆力的影响,以及探讨环境因素的变化对记忆力的影响。

一、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2、实验对象本实验共选取6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女各半,年龄在18-25岁之间,且无神经系统疾病、头部外伤等危险因素的影响。

3、实验器材排除外部干扰的同时,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本实验使用双层玻璃制成的隔音窗与耳机、关闭灯光等硬件设备。

4、实验步骤(1)将6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人,分别为A组、B组、C组。

(2)为每组实验对象营造不同的环境条件。

A组实验对象被暴露在无声环境中,不会听到任何声音。

B组实验对象被暴露在高音环境中,将耳机佩戴于耳朵中,同时听到持续高音。

(3)在完成以上步骤后,每组实验对象均进行记忆力测试,测试内容为阅读一段60秒的文字材料,离散复制文字材料中的信息,共进行3个测试。

5、实验结果(1)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所有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通过总体的统计分析,发现A组实验对象记忆力表现最好,B组次之,C组表现最差。

二、实验分析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完成了一次探究“影响记忆力的因素”的实验。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发现,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个体记忆力有卓越的影响。

在这一实验中,A组实验对象表现最好,即使在没有声音的环境中,也让实验对象的注意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帮助实验对象集中注意力去更好地记忆。

进一步来讲,高音与低音环境对人的注意力的影响也非常大,降低了记忆力的发挥。

我们在实验进行时,还注意到实验对象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与体验。

实验对象在受到高音或低音环境时,产生了负效应,这与实验结果高度相关,因为在高音或低音环境下,实验对象的注意力与记忆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分散与干扰。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一:1。

人的感知系统的输入、处理过程和输出情况。

实验材料:两杯盛有热水的玻璃杯。

实验步骤:( 1)将两杯分别倒入适量的热水。

( 2)将第一杯中的热水注入另一个杯子中,此时,第一杯的热水变凉。

3。

对照实验( 1)取两杯相同大小的玻璃杯,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将其中的一杯加热后放入冰箱中,并随手关上冰箱门;另一杯不加热,直接放在室温下。

在第一杯的表面放置一个放大镜,随时观察它。

如果发现它的放大率发生了变化,你认为可能是由于热水使放大镜受热后失去了原来的功能。

( 2)取两杯相同大小的玻璃杯,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将其中的一杯加热后放入冰箱中,并随手关上冰箱门;另一杯不加热,直接放在室温下。

在第一杯的表面放置一个放大镜,随时观察它。

如果发现它的放大率没有变化,你认为可能是由于热水使放大镜受热后失去了原来的功能。

( 3)将两杯相同大小的玻璃杯,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将其中的一杯加热后放入冰箱中,并随手关上冰箱门;另一杯不加热,直接放在室温下。

在第一杯的表面放置一个放大镜,随时观察它。

如果发现它的放大率与以前相比没有任何变化,那么可以断定热水导致了放大镜不能放大。

4。

在心理学实验中,测试效度的问题非常重要,就是研究者所预期想达到的结果与所获得的事实之间的差异程度。

即实验中的误差来源与标准或目标间的差异,而不是说测量本身的误差。

也就是说,实验结果与假设的目标或指标越一致,测量误差越小,实验效度也就越高。

因此,在进行效度研究时,必须保证事先确定好测量工具、被试和指标,并设计好事先需要预测的目标值。

一般而言,在一个标准化的测量工具上得到的测量数据,如果事先预测得准确,那么它的信度会更高。

而相反,如果测量条件的不同会导致事后的实际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则测量工具的信度就要低些。

5。

受测者对实验的情绪反应强烈程度。

6。

大脑左半球语言功能的优势:7。

学习材料在一定时间内,再次学习某一材料时对该材料产生的记忆效果的高低。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及范文一:实验目的和意义目的通过在不同时间、地点,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测量,观察情绪的发展变化,以期探究自身情绪发展的规律。

意义掌握了情绪的产生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和调节情绪。

实验内容人格的分裂是指主体的精神活动能力完整统一,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结构特征。

人格既包括先天的本能活动方式(即气质),也包括后天习得的、经过系统教育训练形成的各种活动方式(即个性)。

前者称为内倾型,后者称为外倾型。

实验步骤1.实验假设和被试:设被试为两组。

一组为A,另一组为B,两组受测者无任何关系。

2.实验方法: A、被试( n=25)。

被试坐于一张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保持适度紧张,头部固定,闭目,用手指捏紧拳头,其余肌肉放松,置于桌面中央。

B、实验条件( 1) A组被试在椅子上采取轻松坐位,不做任何任务或作业。

桌面高度与被试身高相当。

B组被试端坐于椅子上,手臂下垂。

手里拿一个记录表,边观察周围情况边记录。

( 2)A、 B组被试在每天晚饭后至次日清晨起床之前( n=16)、起床后( n=20)、清晨( n=13)各进行一次测量,每次由8位被试共同完成。

要求在6种情境下均记录完成的时间。

( 3) A、 B组被试在测量的同时完成有关的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与情绪相关的心理活动( 5个项目)。

三。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两组被试在情绪的产生过程中都呈现出先快后慢的变化规律。

(2)外向性格的被试感情体验早于内向性格的被试,但两者在情绪产生过程中的速度大致相当。

(3)先快后慢的情绪变化规律使两组被试在人格分裂状态时具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外倾型性格的被试表现为冲动型和激情型,外向型的被试表现为安静型和思考型。

四.讨论1.两组被试情绪产生速度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对被试的情绪研究,提出维护心理健康的对策。

五。

最新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1

最新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1

最新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1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旨在探讨认知偏差对决策过程的影响。

实验采用
了经典的“赌徒谬误”作为研究背景,即个体在面对随机事件时错误
地认为先前的结果会影响未来的结果。

为了测试这一现象,我们设计
了两个实验条件,分别模拟了有记忆的赌徒谬误和无记忆的赌徒谬误。

实验1:有记忆的赌徒谬误
在这一条件下,参与者被告知他们将观察一系列独立的抛硬币事件,
并预测下一次抛掷结果为正面还是反面。

实验开始前,参与者被随机
分配到两组,一组看到连续五次正面的序列,另一组则没有看到任何
先前的结果。

结果显示,看到连续正面序列的参与者更倾向于预测下
一次为反面,这表明他们受到了先前结果的影响,表现出有记忆的赌
徒谬误。

实验2:无记忆的赌徒谬误
在这一条件下,参与者被要求在没有任何先前结果信息的情况下,预
测一系列抛硬币的结果。

与实验1相似,参与者需要对每一次抛掷做
出预测。

结果表明,即使在没有任何先前结果信息的情况下,参与者
仍然倾向于预测反面出现的概率会随着连续正面的出现而增加,这揭
示了无记忆的赌徒谬误的存在。

两个实验的结果均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了验证,表明即使在理性预期应
该认识到事件是独立的,人们仍然会受到之前结果的影响,从而产生
认知偏差。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人类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未来
在教育、经济决策和政策制定等领域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实训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我们开展了本次心理学实训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名称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三、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我校心理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共5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四、实验材料1. 情绪调节问卷:包括情绪调节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情绪调节效果三个维度。

2. 心理健康量表:包括抑郁、焦虑、压力三个维度。

3. 实验情境材料:包括生活压力事件、人际关系冲突等。

五、实验方法1. 实验组:在实验前进行情绪调节认知培训,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策略等。

培训结束后,进行情绪调节问卷和心理健康量表的测评。

2. 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情绪调节培训,仅进行情绪调节问卷和心理健康量表的测评。

六、实验步骤1. 实验前,向所有参与者说明实验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实验组接受情绪调节认知培训,对照组进行日常学习生活。

3. 培训结束后,两组同时进行情绪调节问卷和心理健康量表的测评。

4. 收集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在情绪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情绪调节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情绪调节效果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同时,实验组在抑郁、焦虑和压力三个心理健康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八、实验结论1. 情绪调节认知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

2. 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九、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认知培训对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效果。

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实验心理学实训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训报告

一、引言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实验方法对心理现象进行探究,从而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我参加了本次实验心理学实训课程。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过程的总结和反思。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本次实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实验设计与准备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材料。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和自变量,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其次,准备实验材料,包括实验仪器、实验对象、实验记录表等。

在准备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材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实验实施实验实施是实训的核心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实验实施的关键步骤:(1)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变量,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的选择应遵循随机化原则,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2)控制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控制无关变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实验环境、实验时间、实验材料等。

(3)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

(4)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3.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是实训的总结和反思。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实验背景:介绍实验的目的、意义和理论基础。

(2)实验方法:详细描述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等。

(3)实验结果:呈现实验数据,并进行图表展示。

(4)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训,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1. 观察者偏见实验实验目的:探究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的偏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方法: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实验组被要求观察一个物体,并在观察过程中受到外界干扰;对照组则不受外界干扰。

观察结束后,记录两组被试对物体的评价。

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共4篇)

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共4篇)

篇一: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系列位置效应摘要:该实验以汉字为材料,以自由回忆任务的实验,考察不同呈现速度和回忆方式下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结果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了机能的双重分离,支持有关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而首音效应来自长时记忆的观点。

关键字: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音效应、渐近线1.导言由一系列项目组成的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项目学习的快慢、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

即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影响,这种影响就叫做系列位置作用。

ebbinghaus最早研究了系列位置作用。

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学习材料,发现开始的部分最容易学(首音效应),其次是最末后的部分(近因效应),中间偏后一点的项目最难学(渐近线)。

许多许多心理学家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迷宫学习中也存在系列位置的作用。

l.b.ward用12个无意义音节做学习材料,得出了一个比较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

研究证明,影响系列位置作用的因素有:(1)学习的方式。

集中学习比分散学习对系列中部的项目更难记些,系列位置作用更明显。

(2)材料的长度。

材料越长,首末项的错误反应次数越多。

(3)材料呈现的时间。

呈现时间延长,学习效率提高。

(4)再现的方式。

若使自由再现,系列位置曲线的尾部上升的较高。

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free recall task)的实验。

这种实验呈现一系列项目(单词居多),呈现完毕要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不按顺序)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争取回忆率为纵坐标作图,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

研究者指出,近因效应来自于短时记忆,首音效应来自于长时存储。

为证明这一设想,则需在系列位置曲线中实现机能的双重分离(functional double dissociation):某些自变量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引言:心理学实验是心理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对人们思维、情绪和行为的观察和测量,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原理和规律。

本实验旨在探讨人类的注意力和记忆机制,通过对被试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测试,揭示人类大脑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特点。

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分配被试的实验设计,共招募了50名参与者,他们年龄在18到30岁之间,均为大学生。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进行了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和背景调查问卷的填写,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一部分:注意力的分配在该实验任务中,被试需要观看一段持续10分钟的视频,并同时完成一个计数任务。

被试被要求数出视频中出现的红色圆圈的数量,而忽略其他颜色的圆圈。

我们通过记录被试在正确完成计数任务的时间以及犯错的次数来评估被试在注意力分配上的效果。

结果显示,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被试的平均反应时间为 3.2秒,平均犯错次数为4次。

这表明被试在同时完成计数任务和观看视频的情况下,注意力分配存在明显的困难。

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被试对红色圆圈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而对其他颜色的圆圈则很容易忽略。

第二部分:记忆的编码与提取本部分实验旨在探究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记忆编码和提取能力。

我们使用了一系列图片作为记忆刺激,并要求被试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图片的学习和回忆。

第一组被试在学习阶段只观看了一次图片,然后在回忆阶段尝试尽量回忆出之前见过的图片。

结果显示,被试在回忆阶段的平均准确率为50%,这表明单次观看对于记忆的编码并不足够。

第二组被试在学习阶段观看了图片,并被要求在每张图片上写下与之相关的关键词。

在回忆阶段,被试通过阅读这些关键词来辅助回忆。

结果显示,被试在回忆阶段的平均准确率为75%,相比于第一组被试,其表现有所提升。

第三组被试在学习阶段观看了图片,并与另一组被试进行了讨论。

在回忆阶段,被试同样被要求回忆图片。

结果显示,这组被试在回忆阶段的平均准确率为85%,明显高于第一组和第二组被试。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引言: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领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探索和验证心理学理论。

本篇报告将介绍一项关于记忆和情绪之间关系的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情绪对记忆能力的影响。

具体来说,我们想了解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人们在记忆任务中的表现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分析情绪对记忆能力的影响机制。

实验设计:我们邀请了50名参与者,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

第一组被要求观看一段悲伤的电影片段,而第二组观看一段欢乐的电影片段。

观影结束后,我们对两组参与者进行记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观看片段中的细节和情节。

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向参与者解释了实验的目的并取得了他们的知情同意。

然后,我们播放了相应的电影片段,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够充分体验到对应的情绪状态。

观影结束后,我们给予参与者一定的休息时间,以便他们能够恢复到平静的情绪状态。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记忆测试。

参与者被要求回忆他们在观看电影片段时所看到的细节和情节,并将其记录在答题卡上。

我们对参与者的回答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得出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记忆表现。

实验结果:通过对参与者的答题卡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两组参与者在记忆任务中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

悲伤情绪组的参与者在回忆细节和情节方面表现更为出色,相比之下,欢乐情绪组的参与者在记忆任务中的表现较差。

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这种差异可能与情绪对大脑记忆系统的影响有关。

悲伤情绪能够引起大脑内部记忆网络的激活,提高记忆编码和存储的效率。

而欢乐情绪则可能导致大脑处于更为放松的状态,减少了对细节的关注和记忆。

讨论与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情绪对记忆能力有着明显的影响。

悲伤情绪有助于提高记忆的效果,而欢乐情绪则可能对记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一发现对于我们理解情绪和记忆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只涉及了悲伤和欢乐两种情绪状态,其他情绪状态下的记忆表现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的环境因素对个体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影响,为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假设我们假设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个体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会更高;而在嘈杂、混乱的环境中,注意力集中程度会下降。

三、实验方法(一)被试选取了年龄在 18-25 岁之间的大学生共 100 名,其中男性 50 名,女性 50 名。

所有被试均无精神疾病史,视力或听力正常。

(二)实验材料1、注意力测试问卷:包括数字记忆、图形识别、文字推理等多种类型的题目。

2、实验环境设置:准备了安静舒适的房间(A 环境),房间内布置简洁,温度适宜,光线柔和,无噪音干扰;嘈杂混乱的房间(B 环境),房间内播放着较大音量的背景音乐,有人员走动,光线较暗。

(三)实验步骤1、将 100 名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50 人。

2、第一组被试在 A 环境中进行注意力测试,第二组被试在 B 环境中进行测试。

3、测试时间为 30 分钟,测试过程中严格按照问卷的指导语进行。

四、实验结果(一)数据收集在实验结束后,收集了两组被试的测试问卷,并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二)数据分析1、计算每组被试在不同测试项目中的平均得分。

2、使用统计学方法(t 检验)比较两组被试的平均得分差异。

(三)结果呈现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在 A 环境中进行测试的第一组被试,其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在 B 环境中测试的第二组被试。

具体数据如下:1、数字记忆测试:A 组平均得分 85 分,B 组平均得分 65 分。

2、图形识别测试:A 组平均得分 78 分,B 组平均得分 58 分。

3、文字推理测试:A 组平均得分 80 分,B 组平均得分 60 分。

五、实验讨论(一)结果解释实验结果支持了我们的假设,即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个体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更高。

这可能是因为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了外界干扰,使个体能够更专注于任务本身。

(二)影响因素分析1、噪音:嘈杂的背景音乐和人员走动产生的声音可能分散了被试的注意力。

心理学真实验实验报告(3篇)

心理学真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心理学真实验研究:对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二、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假设1.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与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因素存在相关性。

2.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可以通过情绪调节训练得到提高。

四、实验对象随机抽取某高校10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50名,女性5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

五、实验材料1. 情绪调节问卷:包括情绪调节能力、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基本信息。

2. 情绪调节训练教材:包括情绪调节理论、技巧和方法等。

六、实验方法1. 问卷调查:对实验对象进行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收集实验数据。

2. 情绪调节训练:对实验对象进行为期4周的情绪调节训练,每周2次,每次1小时。

3. 重复问卷调查:在情绪调节训练结束后,对实验对象进行第二次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比较训练前后的变化。

七、实验程序1. 实验对象随机分组:将10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

2. 问卷调查: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收集实验数据。

3. 情绪调节训练:对实验组进行为期4周的情绪调节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4. 重复问卷调查:在情绪调节训练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第二次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比较训练前后的变化。

八、实验结果1. 实验组在情绪调节训练后,情绪调节能力得分显著提高(p<0.05)。

2. 对照组在情绪调节训练后,情绪调节能力得分没有显著变化(p>0.05)。

3.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九、讨论1.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与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因素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2. 情绪调节训练对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3. 本实验结果为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十、结论1.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可以通过情绪调节训练得到提高。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报告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报告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报告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报告心理学实验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们深入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重要工具。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有趣的心理学实验被设计出来,以揭示人类心理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其中几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并探讨它们对我们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理解所带来的启示。

实验一: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波兹曼于1971年设计的。

实验模拟了一个监狱环境,将参与者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实验在短短几天内演变成了一场残酷的权力游戏,狱警们虐待囚犯,而囚犯们则变得顺从和恐惧。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类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会受到强大的社会角色和权力的影响。

它引起了人们对道德和伦理的思考,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权力面前要保持谦逊和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

实验二:斯兰特博士的幸福实验斯兰特博士的幸福实验是一项关于感恩和幸福感的研究。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每天写下三个他们感激的事情,并解释为什么。

研究发现,这个简单的练习可以显著提高参与者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感恩的态度和意识可以改变我们对生活的看法。

通过积极地关注我们所拥有的,而不是专注于我们所没有的,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加积极和满足的心态。

实验三: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是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被试者被告知他们参与了一项学习记忆的实验,但实际上他们是在测试对权威的顺从程度。

被试者被要求给予错误回答的“学习者”电击,而这些“学习者”实际上只是一个演员。

令人震惊的是,大多数被试者在被告知他们必须继续给予电击时,会无条件地服从。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类对权威的顺从和道德责任的争议,引发了对个人责任和道德选择的深入思考。

实验四:多尔曼的社会认同实验多尔曼的社会认同实验是一项关于归属感和群体认同的研究。

实验中,参与者被分配到两个群体中,然后被要求在一个游戏中选择加入哪个群体。

结果显示,参与者往往更愿意选择与自己群体相同的群体,即使他们知道这个选择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1.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 视觉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报告

1.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  视觉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报告

视觉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实验XXX 应用心理学X班摘要三个实验分别用于测量视觉简单、选择、辨别的反应时。

了解视觉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的实验方法及原理;了解这三个测量反应时实验的区别,以及了解选择反应时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三个实验均通过计算机呈现视觉材料,要求被试根据给与的刺激按键,以测定视觉反应时。

实验结果表明同一被试,选择反应时最长,辨别反应时次之,简单反应时最短。

关键词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1 引言1.1概念界定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根据不同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辨别反应时实验中有两个基本因变量,即速度和准确性。

1.2相关的理论和观点唐德斯提出:简单反应时A=基线时间;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B-A) =选择时间辨别反应时—简单反应时(C-A) =辨别时间大致说来任何心理现象都是有个体差异的,反应时也不例外,有人反应快也有人反应慢。

但基本都符合上面公式的特点即A反应时是小于B反应时和C反应时的。

再有就可能是反应时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表现为这个人是更重视速度还是准确率。

奈特和坎特威茨发现:刺激间隔和错误率存在刺激间隔越短,错误率越高的关系。

1.3本实验的目的意义通过计算机呈现的视觉实验材料,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方法通过测定不同特征视觉刺激的简单、选择和辨别反应时,学习测定简单、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的方法,考察刺激特征对三种反应时的影响。

学习和掌握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在信息加工过程研究中的应用2 对象与方法2.1 被试XX学校教师教育学院2018级应用心理学班2班同学一名,视觉正常,色觉正常。

2.2 仪器实验仪器为计算机,PsyKey实验平台。

2.3 实验材料简单反应时测试中视觉的刺激为绿圆。

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的刺激有两个,分别是红圆和绿圆。

实验报告里实验设计心理(3篇)

实验报告里实验设计心理(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实验设计心理是心理学实验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验设计心理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实验研究的质量、促进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讨实验设计心理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心理学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设计心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实验设计心理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3. 提高实验设计心理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实验设计心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实验案例,分析实验设计心理在其中的应用;3. 实验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心理学实验,运用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内容1. 实验设计心理的基本概念(1)实验设计:指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实验材料、实验条件等进行合理安排,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实验设计心理:指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1)随机化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配,以消除实验误差;(2)对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以比较实验效果;(3)重复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结果进行重复验证,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4)平衡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条件进行平衡处理,以消除实验误差。

3. 实验设计心理的方法(1)实验分组: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实验材料: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3)实验条件: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设置合适的实验条件;(4)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实验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人;(2)实验材料:心理测试题;(3)实验条件:安静、舒适的实验室环境;(4)实验结果:对照组的平均得分与实验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点阈测量》实验报告
夏松(2009105020417)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04班
1 引言
维耶罗特(vierordt,1870)最早使用两点阈量规对人体各个部分的两点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从局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这种身体触觉感受性随运动能力的增高而增高的现象,被称为是维耶罗特定律。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两点阈因练习而减小,因疲劳而增大。

1.1 实验逻辑
当两点同时刺激时,只有达到一定的距离(两点阈),被试才有可能分辨出来。

而随着这两点距离的缩小,被试越来越觉得此两点而不是一点。

实验记录在不同距离下的刺激被试回答两点或一点的次数,求得感觉两点的百分数。

1.2 实验假设
假设所呈现的刺激,即两点距离为自变量,被试的反应为因变量。

确定自变量的范围,在自变量的范围内记录被试的反应(一点还是两点)。

1.3 实验预期
用两个刺激物同时刺激皮肤,当刺激间的的间距足够大时,我们可以清晰分辨此为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我们越来越难以分辨此为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只能感觉到一点。

2 方法
2.1 被试
被试2人(互为主试、被试)
2.2 实验材料
两点阈量规:由一个游标卡尺和A、B两个刺激点组成,量脚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并在刻度上读出来。

此外还有遮眼罩和记录纸。

2.3 实验设计
采用被试内设计。

自变量为呈现两个刺激之间的距离,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

在被试手背或手臂上划好区域B通过预测得出两点阈的范围,再确定五个水平。

然后施测,每个水平随机施测八次,记录被试反应(+为两点-为一点)
2.4 实验程序
主试选定被试的B区,只测量手臂的两点阈
在使用两点阈量规时,必须垂直接触皮肤,对两个尖点施力均匀,接触时间不能超过2秒钟,现在自己手上练几次后,再在被试的非实验区练习几次。

实验序列的长度和起点,可以根据初步测验后确定,大致在11-19mm的范围
内取五个点,每步变化在2毫米,每种间距做8次,随机安排顺序。

主试对被试的指导语必须说明:“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为二,当感觉为一点时报告为一,不能确定时,报告说不知道。

每隔20次休息几分钟。

被试有时会产生相对持久的两点后像(即即使只有一点或两点相距很近也报告为两点),此时要让被试休息。

每隔数十次插入一个一点刺激,测试是否有这种后像。

主试记录被试的回答两点记为+一点记为-不知道的记录为?插入的刺激回答不记录。

全部测完后,在记录中挑出? 重新测量以获得确切的判断。

2.5 统计方法
描述性统计法
3 结果
表1 刺激量条件下的反应时的描述统计结果(N =40) 所选取的自变量水平
被试反应为“两点” 被试反应为“一点” 3cm
1 12.50% 7 87.50% 4cm
3 37.50% 5 62.50% 5cm
4 50.00% 4 50.00% 6cm
7 87.50% 1 12.50% 7cm
7 87.50% 1 12.50%
020*********
3cm 4cm 5cm
6cm
刺激量和反应为两点百分数图
12.5
37.55087.5刺激的强度反应两点的百分比
图1 刺激量和反应为两点百分数图
4 讨论
4.1恒定刺激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只用经常被感觉到的和经常不被感觉到这一感觉过度地带的5-7个刺激;而
这几个刺激在整个测定阈限的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是随机呈现的;根据出现的次数来决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来求阈限。

4.3如何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响度绝对阈限?
(1)用最小变化法粗略测定被试响度的两点阈:上升,下降序列各5次,找出被试既不是100%的判断为有,也不是100%的判断为无的大致范围,将这个范围5等份,就可选出间隔相等的5个刺激;
(2)将这5个刺激按随机原则呈现,各8次,共40次;
(3)每呈现一个刺激后,被试感觉到有就报告为“有”,感觉到无就报告为“无”。

主试分别记录为“+”,“—”。

(4)每测试25分钟休息2分钟。

5 结论
呈现刺激间距在差别阈限以下时,被试较难察觉;而在差别阈限以上时,反应的正确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