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吴忠市回民中学李小梅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使用的是中图版的地理教材。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1册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节的内容属于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范畴,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后面学习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论依据,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体现课改中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有利于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二、教材内容分析
从正文看,教材的编排紧贴课标的要求,首先呈现的是大气受热过程的三环节,进一步分析可从中提取出大气受热过程的两个作用。接下来教材较详细地阐述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原理。阅读部分的标题是“天空的颜色”,意在让学生运用本部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体味地理的“有用性”,进一步认识人地关系。本部分教材中主要有三张地图: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温室效应”、太阳辐射在地面的不均匀分布,意在使学生“运用图表说明”,指明了学习路径。
【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标解读:
内容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课标解读①课标中的行为动词“说明”属于理解的知识水平;
②“课标”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
③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助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④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自选或运用给定的图表准确而完整地解释“大气的受热过程”,运用这部分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进一步认识人地关系。准确而完整地解释“大气的受热过程”的基础是对大气受热过程有一完整的感知和记忆,即大气受热过程的三环节、两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记住大气受热的完整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和地表把热量传给大气这三个环节,以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这两个作用。
2、学生能够运用自选或给定的图表准确而完整地解释“大气的受热过程”。
3、学生能够运用这部分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进一步认识人地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大气受热过程,以及受热过程中的有关现象
难点: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理解。
2、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刚升入高中不久,对地理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加之本部分知识可以很好地解释学生日常生活中关注的一些现象,所以教师有技巧的设问,一定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由感知形成结论,由结论解释现象。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关于太阳辐射和对流层大气特点等的知识储备,也有了关
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训练,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但考虑到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现象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知,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归纳能力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地方法给予辅助,以地理图表为载体,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以达成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的选择】
指导阅读法、读图分析法、质疑探究法,针对地理教学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力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积极的思维过程达成教学目标。
讲授法,对一些概念以及不适于探究的内容,应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得出结论。
探感
表面来看,太阳炙烤着大地,那它一定也把大气给我们
烤热了吧?其实则不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2页的内容,说
说大气的受热过程有哪几个环节?
【分析】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地球的能
量源泉,然而从前面的内容来看,似乎并不是太阳辐射直接
让大气受热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那么我们首先来研
究一下,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做了些什么?
读书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2-33页的“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前两段内容及图2-1-2:思考回答:
1、大气是通过哪几个方式削弱太阳辐射的?削弱掉多少?
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太阳光谱中的哪部分?
3、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是否均匀分布?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指导。
答
射
层。
到达地表。
太阳辐射增温的
同时
给大气。
思考、记忆。
结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
很少,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率却很高。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受热升温以后,又会如何向外传递热量呢?
小结:大气逆辐射“返”大地。从而实现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减少热量散失
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地面想象,
交流观点,
说话”
分析思考!
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了!
习原理,
气的吸收作用,析思考
量返还地面
课标要求。
开阔思路设
【特点及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特点:本设计最大的特色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各个环节的探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强调以下两点:一是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知道大气受热过程的三环节、两作用。
以地理图表为载体,通过教师有梯度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并能分析、解释大气受热过程的两个作用,进而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二是渗透新课程理念。即强调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引入生活中问题、提出具有矛盾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探究,在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合作探究等研究方法,体验地理思维过程。
教学效果分析: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问题设置和学生的探究,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探究地理过程、合作交流的能力,很好地完成了三维目标。此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较好地完成了设计时想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