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电荷 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两种电荷》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两种电荷》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baff0cbcd126fff7050b66.png)
8、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 若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可 判断,该物体是 ( A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带正、负电都可能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9、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 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D ) A. 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 飞开
6、在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①人体②橡胶③塑
料④湿木头⑤陶瓷⑥ 酸、碱、盐溶液,属于导
体的是( C )
A. ①பைடு நூலகம்⑥ C. ①④⑥ B. ③④⑥ D. ②③⑤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7、用丝线吊起三个轻质小球,其中任意两个 靠近都相互吸引,则( D ) A. 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 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 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 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B. 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
C. 纸屑带上了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所以飞开 D. 纸屑带上了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所以飞开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负电荷 2、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量 电荷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符号:C 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排斥
(二)原子及原子结构
1、原子及其结构:原子核、核外电子 2、元电荷 e =1.6×10-19C 。 3、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的转移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奇幻的电现象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电与生活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两种电荷》.ppt
![《两种电荷》.ppt](https://img.taocdn.com/s3/m/ebf3ca13c5da50e2524d7fb6.png)
正 电 1、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_____ 负 电荷在数量上____; 荷与电子所带的_____ 相等 所以原子呈中性。 产生 了电荷,而是 2、摩擦起电并不是_____ 转移 。 电荷发生了______ 玻璃棒 3、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电子从_______ 丝绸 ,玻璃棒因______ 失去 电子(选 转移到_____ 正 _____电; 填“失去”或“得到”)而带 得到 负 _____电。 丝绸_____电子而带
2.用塑料梳子多梳几下头发,头发为什么 会越梳越蓬松,并随梳子“飘”起来。 3.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有时候会 发现衣服会粘在皮肤上,为什么?
4.冬天在晚上脱毛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 甚至出现火花,简要分析一下原因。
原子结构
原子
肉眼下的玻璃 棒
电子显微镜下的 玻璃棒 原子核
电子
原子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 负电,且电子绕原子核 做高速运动。 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 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 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 e=1.6×10-19C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小结: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用验电器来检验。 2、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3、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四、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符号:Q 2、单位:库仑,符号:C
为什么物体会摩擦起电的呢?
巩固所学内容:
1、物体具有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我 们就说物体带了 电 ;或者说带了 电荷 。 2、带电后物体叫 带电体 ,它具 吸引轻小物体 有 的性质。 3、自然界只有正、负 两 种电荷。经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 正 电荷;经皮毛 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 负 电荷。
说明物体带电且带负电 6 、如果物体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 引,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也相互吸引说明 什么? 说明物体不带电 7 、如果物体跟丝绸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 引说明什么? 说明物体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两种电荷》ppt课件(共4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两种电荷》ppt课件(共4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3499e20b4e767f5bcfce6b.png)
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子发生了转移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则丝绸 带负 电,且 丝绸 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更强 一些。
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 的现象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1)演示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 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
导 体
绝缘体
导 体
绝缘体
试一试:连线 空气 塑料 陶瓷 玻璃 石墨 橡胶
油 人体 大地 酸碱盐的水溶液
导体 绝缘体
思考:运输油的油罐车底部 都拖有一根铁链,这样做的 目的是什么?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油和油罐的摩擦会 使油和油罐带上异种电荷,当电荷积累 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 电火花,将汽油点燃。铁链是导体可把 所带电荷传导到大地。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课件: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共23张PPT)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课件: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0eb71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6.png)
锈钢条,这样做的不原锈因钢是条将摩擦带的电荷导走
;
在加油站,我们看到一些“禁止用塑料桶装运油”等类似的
警示牌,这样做的原因是
防止油和塑料桶摩擦产生的电荷,由于不能导走而发生放电
现象,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
20
三、实验探究题(12分) 19.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之后,小乐同学大胆的猜想,电 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 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做起了实验。Q是一 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细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 、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
23
13
11.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 麻烦。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D 电引起的是( ) A.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C.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 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
14
12.(2016·广州)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铝箔气球两次 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A触,气球(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15
13.(2016·重庆)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D在这个 过程中( ) A.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16
14.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 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C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两种电荷ppt课件
![两种电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d114d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5.png)
(3)导电原因:
有大量 金属:自由电子 自由电荷 溶液:阴、阳离子
绝缘体 (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2)常见绝缘体: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空气、油、水等。 (3)不易导电的原因:
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课堂总结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两
种
电
荷
验电器
原子
导体和 绝缘体
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 ②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 ③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④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为库仑(C)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原子核(带正电) 电子(带负电)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原子核
4.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束缚电子
电子
能力弱
摩擦后失去电子
束缚电子 能力强 摩擦后得到电子
带正电
带负电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使正、负电荷分开。
现象:橡胶棒连接时,验电器B张角没有变化; 金属棒连接时,验电器A张角减小,验电器B张角变大。
说明: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生了移动。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即金属可以导电。
导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
(2)常见导体:金属、人体、
两种电荷ppt课件
![两种电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929f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5.png)
电场与电势的关系
总结词
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详细描述
在匀强电场中,沿着电场线方向,电 势逐渐降低,且电势降低的方向就是 电场强度的方向。在非匀强电场中, 电场强度与电势没有固定的关系。
04
电流与电动势
电流的概念
总结词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是电荷定向移动的结果。
详细描述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是电荷定向移动的结果。电荷可以是正电荷或负电荷 ,它们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与电荷移动的方
03
电场与电势
电场的概念
总结词
描述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
详细描述
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被称为电场力。电场是 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也不依赖于其他物质。
电势的概念
总结词
描述电场中某一点的能量性质
详细描述
电势是描述电场中某一点的能量性质的物理量。在电场中某 一点,电势能与电荷的比值被称为该点的电势。电势具有相 对性,通常选择无穷远处或大地作为参考点。
公式表示
F = k * (q1 * q2) / r^2,其中F 是相互作用力,k是库仑常数, q1和q2是两个点电荷的电量,r 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THANKS。
02
静电现象
静电感应
静电感应是指当一个带电体靠近 导体时,导体因感应而带电的现
象。
静电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自由电 子会重新分布,靠近带电体的一 侧会聚集负电荷,远离带电体的
一侧会聚集正电荷。
静电感应的原理是电磁感应定律 ,即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从
而引起电荷的移动和分布。
静电平衡
《两种电荷》精品课件
![《两种电荷》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2f635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b.png)
《两种电荷》精品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contents •两种电荷的发现•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静电场•静电屏蔽•静电的危害与利用目录01两种电荷的发现人们对静电的早期研究起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如雷电、静电放电等。
摩擦起电现象当一个导体靠近带电体时,由于静电感应,导体内部会产生与带电体异性的电荷。
静电感应静电的早期研究两种电荷的命名人们将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以描述电荷的性质和符号。
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是电荷的基本相互作用。
两种电荷的区分电荷的守恒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电荷的量子化在微观尺度上,电荷是量子化的,即只能取离散的值。
电荷的性质02库仑定律库仑定律描述了两个静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库仑定律的公式F=k*Q1*Q2/r^2,其中F为相互作用力,k为静电力常数,Q1和Q2为两个电荷的电荷量,r为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
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库仑定律的内容库仑定律适用于计算两个静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当电荷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需要考虑洛伦兹力等因素的影响。
库仑定律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对于非点电荷和介质中的电荷,需要考虑形状、大小、电介质等因素的影响。
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卡文迪许扭秤实验通过测量一对静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验证了库仑定律的正确性。
库仑扭秤实验通过测量一对带电金属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验证了库仑定律的正确性。
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03电荷守恒定律系统中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系统中正电荷与负电荷的数目相等。
系统中的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
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1 2 3利用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通过推导得出电荷守恒定律的结论。
通过实验验证电荷守恒定律,例如通过测量导体中自由电子的迁移速度和电流强度等物理量,得出电荷守恒的实验结果。
第1节 两种电荷PPT课件(人教版)
![第1节 两种电荷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d8be17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05.png)
第1节 两种电荷
3.如图7-3所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 时,它们相互吸引,则这个小球( A )
A.可能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图7-3
D.一定不带电
第1节 两种电荷
[解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 一轻质小球,二者相互吸引,则小球可能带正电,又因为带电 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小球还可能不带电。故A符合题意。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导学设计 常考归纳 课堂小结 课堂反馈
第1节 两种电荷
导学设计
学点1 摩擦起电、电荷
实验1:找一支塑料笔杆,把它和绒布反复摩擦几次,用它去 吸引小纸屑等轻小物体,看能否成功。 实验2:自制验电器——把铅笔杆插在底座上(底座可以用橡 皮泥或塑料泡沫来做),取粗细约1 mm、长10 cm的裸铜线缠 在笔杆上,金属箔可用铝箔包装纸剪成约2.5 cm长、8 mm宽,
第1节 两种电荷
类型三 导体和绝缘体
典例3 通常情况下,下列属于导体的一组是( C ) A.橡胶、铜B.铁、陶瓷 C.石墨、盐水D.玻璃、空气
第1节 两种电荷
课堂小结
两 种 电 荷
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 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量 单位:库伦
验电器原子及其结构 Nhomakorabea原子核 电子
带正电 带负电
导体和绝缘体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1节 两种电荷
按图15-1-9所画的那样剪好,沿虚线对折后挂在裸导线的左 上端,裸导线的另一端弯成环状。这样一个验电器就做成了, 然后使用自制的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第1节 两种电荷
两种电荷PPT[可修改版ppt]
![两种电荷PPT[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42f21944dd36a32d737581b6.png)
验电器
1、构造:金属球、金属箔、金属杆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xg.swf
验电器
1、构造:金属球、金属箔、金属杆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且所带电荷量越多金属箔 张开的角度越大。 4、检验方法:让物体接触验电器的 金属球若金属箔片张开,说 明物体 带了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 摩擦会起电的本质: 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使正,负电荷分开.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小结: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用验电器来检验。 2、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3、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符号:Q
2、单位:库仑,符号:C
练习:
一个带电体跟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 属球相接触,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
后又张开,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判断( B )
A、带电体一定带有大量的正电 B、带电体一定带有大量的负电 C、带电体一定带有与验电器等量的正电 D、带电体一定带有与验电器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
电叫做摩擦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
电
练习
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D ) 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 微的噼叭声 B、用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 发会随梳子飘起 C、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容易吸附 灰尘 D、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 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
两种电荷.swf
•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 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 正电荷;
第十五章第1节 两种电荷 课件(共35张PPT)
![第十五章第1节 两种电荷 课件(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1e8fb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0.png)
知识点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电荷量也简称电荷。电 荷量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 带电荷量是1.6 × 10−19 C。基本电荷——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带电量 也是1.6 × 10−19 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或者等于e。 (5)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 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只能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检验物体带何种电 荷。
知识点
(6)验电器构造如图所示。图中上部是一金属板 (或者也有用金属球),它和金属杆相连接,金属杆 穿过橡皮塞,其下端挂两片极薄的金属箔,封装在玻 璃瓶内。检验时,把物体与金属板接触,如果物体带 电,就有一部分电荷传到两片金箔上,金属箔由于带 了同种电荷,彼此排斥而张开,所带的电荷越多,张 开的角度越大;如果物体不带电,则金属箔不动。
课堂练习
知识点:两种电荷定义及摩擦起电的理解
例题1:自然界存在 正、负 两种电荷。用 丝绸 摩擦过的 玻璃棒 所带 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 毛皮 摩擦过的 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叫作负电荷。
【解析】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 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作负 电荷。
【解析】 在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且电子所 带的电荷是负电荷;在实验室中,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 的是正电荷,即说明玻璃棒夺电子的能力弱,即失去了一部 分电子而显正电性;而丝绸的夺电子能力强,会由于有多余 的电子而显负电性。
实战演练
例2: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两种电荷
1两种电荷PPT课件(人教版)
![1两种电荷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8072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d.png)
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8
3、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的是实质是:摩擦过程中电子的转移。
在摩擦的过程中: 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
而有多余的电子带负电; 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
而缺少电子带正电。
1、两种电荷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3.甲、乙、丙三个小球,已知甲、乙互相吸引,乙、 丙互相排挤,乙球带负电则( C ) A.甲球带负电,丙球带负电 B.甲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 C.甲球带正电,丙球带负电 D.甲球带正电,丙球带正电
4.用一带正电的物体与一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 触,然后用手触摸金属球,移开手后,则( C ) A.验电器金属球带正电,金属箔带正电而张开 B.验电器金属球不带电,金属箔带正电而张开 C.验电器金属球、金属箔均不带电 D.验电器金属球带负电,金属箔带负电而张开
二、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
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做摩擦起电。
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 能吸轻小物体说明带 电;
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 能吸轻小物体说明带 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
1、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
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
2、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 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五、元电荷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 e=1.6×10-19C
六、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金属导电的原理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2
•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 互作用规律 •2.验电器的构造和作用 •3.摩擦起电的原因 •4.导体和绝缘体
1
13
1
7
•知识点二:带电原因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 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呈 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想一想:这个氧
原子带电吗?
1
8
想一想:这个氧
离子带电吗?
8
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湿木)
1
9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
2
• 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 难点 金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靠自由电子
1
3
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美丽的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夜景与什么有关? 上图中的静电竖发是怎么回事? 冬天,漆黑夜里,我们在脱毛衣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现象 ?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层,这又是为什么?
1
4
知识点一:两种电荷
被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 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
1
5
自然界的两种电荷: (1)正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 电荷 (2)负电荷(—):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 电荷
1
6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 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 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电荷
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1
1
• 1.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 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 2.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通过观察能 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试一试” 归纳出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 多少
• 3.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 关,在实验探究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干木、陶瓷、玻璃、橡胶、油、塑料)
注意: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1
11
• (2014•南通)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说明物体能自发产生电荷 B.分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不能同时存 在C.炭笔画出的连续的线放大后不连 续,说明分子间有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