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建筑美学的哲学定位
建筑设计美学
建筑设计美学建筑设计美学是指建筑在审美层面上的探索和表达。
它不仅关注建筑的外观,还关注建筑与环境、功能和社会的关系。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的历史、美学原则和当代趋势三个方面阐述建筑设计美学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建筑设计美学的历史建筑设计美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古希腊的柱廊和罗马的拱形结构是古代建筑美学的重要象征。
不同文化和时期的建筑都以不同的形式和元素来表达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追求平衡、和谐和自然,而现代主义建筑则追求简洁、功能性和技术性。
第二部分:建筑设计美学的原则在建筑设计中,有一些基本的美学原则被广泛应用。
首先是比例和对称。
建筑师通过合理的比例和对称来营造整体的和谐感。
其次是空间和流线。
建筑的空间布局和流线设计直接影响人们在其中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此外,材料选择和色彩应用也是建筑设计美学的重要方面。
不同的材料和色彩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第三部分:当代建筑设计美学的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美学也在不断演变。
当代建筑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和 passivhaus 级别的节能建筑设计已成为新的趋势。
此外,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也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之前更好地预览建筑效果。
结论建筑设计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艺术、科学、工程和社会等多个领域。
通过探索建筑设计的历史、美学原则和当代趋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美学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的审美价值,更能够创造出与环境、功能和社会相协调的建筑作品。
未来,建筑设计美学将继续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结合,拓展出更加创新和可持续的设计方向。
建筑美学的知识点
艺术史和美学史上的6种解释:美学标准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什么成就了伟大的艺术?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艺术家的技艺一直不是哲学史和美学史关心的重点,通常也不构成任何哲学家之艺术观的核心。
欣赏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本人全无关系,这等于说人们不需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技巧。
罗杰·斯克鲁顿“一个人若觉得风雨侵蚀而成的塑像与手工雕刻的作品之间毫无区别,他就没有阐释作品甚至理解作品的能力。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被视为艺术价值的关键,但强调“适度”。
康德清楚的区分,他认为,真正的审美愉悦是非功利的。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艺术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欣赏者。
托尔斯塔认为,艺术作品旨在诱发观众、读者或听众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托尔斯泰认为,无论我们沉浸在一件艺术作品当中还是以其他方式来欣赏它,完全是个主观问题。
任何试图对审美趣味标准作出客观规定的尝试注定都会失败。
然而,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那就是它的道德内容。
席勒认为,通过艺术,我们得以向世界敞开;一个创造性的戏剧给我们的启示,甚至都能使我们了悟世界的意义。
艺术使我们的身心得以修养,帮我们走向自我提升之路。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有些哲学家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描绘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
而是体现在它以何种形式组合而成。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通过揭示现实世界的一些重要的一般特征,艺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
荀子,音乐反映了天道的和谐,通过养成正确的音乐欣赏方式,我们就能深刻理解终极真是。
叔本华,艺术反映了真实世界的基本特征——意志,它是宇宙一切活动背后的动力。
建筑师的建筑美学
建筑师的建筑美学建筑美学是建筑师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所追求的艺术和审美原则。
它旨在通过创造独特的空间、形式和结构,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作为一位建筑师,理解和应用建筑美学原则是实现优秀建筑作品的关键。
一、人与空间的关系在建筑美学中,人与空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师需要考虑人的行为、感官体验和情感需求,将人的尺度、人的活动和人的情感融入建筑设计中。
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布局,建筑师可以创造出温馨舒适的居住空间、舒畅开阔的公共空间以及富有灵感和创造力的办公空间。
二、材料和结构的表达材料和结构是建筑的基础,也是建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师应当善于运用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形式,以表达建筑的特征和美感。
例如,在现代建筑中,玻璃和钢结构常常被用来创造轻盈和透明的外观,强调现代性和科技感。
而在传统建筑中,使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三、比例和尺度的掌握比例和尺度对于建筑的美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师需要准确把握建筑的整体比例和每个构件的尺度,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谐。
建筑的高度、宽度、长度以及各个构件之间的比例关系,都需要经过精心计算和设计。
通过合理的比例和尺度,建筑师可以创造出令人愉悦、和谐统一的建筑作品。
四、光线与色彩的运用光线和色彩对于建筑的美感和氛围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筑师需要充分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使得建筑内外的光线丰富多变,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动态效果。
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也是建筑美学中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颜色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建筑师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所处环境,选择合适的色彩来营造理想的空间效果。
五、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建筑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建筑师需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景观等因素,以使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相融合。
通过合理的造型和材料选择,建筑师可以创造出与环境和谐统一、永恒耐久的建筑作品。
建筑美学详细版
艺术史和美学史上的6种解释:美学标准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什么成就了伟大的艺术?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艺术家的技艺一直不是哲学史和美学史关心的重点,通常也不构成任何哲学家之艺术观的核心。
欣赏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本人全无关系,这等于说人们不需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技巧。
罗杰·斯克鲁顿“一个人若觉得风雨侵蚀而成的塑像与手工雕刻的作品之间毫无区别,他就没有阐释作品甚至理解作品的能力。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被视为艺术价值的关键,但强调“适度”。
康德清楚的区分,他认为,真正的审美愉悦是非功利的。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艺术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欣赏者。
托尔斯塔认为,艺术作品旨在诱发观众、读者或听众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托尔斯泰认为,无论我们沉浸在一件艺术作品当中还是以其他方式来欣赏它,完全是个主观问题。
任何试图对审美趣味标准作出客观规定的尝试注定都会失败。
然而,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那就是它的道德内容。
席勒认为,通过艺术,我们得以向世界敞开;一个创造性的戏剧给我们的启示,甚至都能使我们了悟世界的意义。
艺术使我们的身心得以修养,帮我们走向自我提升之路。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有些哲学家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描绘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
而是体现在它以何种形式组合而成。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通过揭示现实世界的一些重要的一般特征,艺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
荀子,音乐反映了天道的和谐,通过养成正确的音乐欣赏方式,我们就能深刻理解终极真是。
叔本华,艺术反映了真实世界的基本特征——意志,它是宇宙一切活动背后的动力。
建筑美学(第2章1-3节))课件
贾玛清真寺 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贾玛寺( ——贾玛寺 masjid)位于旧德里古城东北角, 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贾玛寺(jama masjid)位于旧德里古城东北角, 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于莫卧尔王朝的贾罕杰大帝下令于1650 1650年开始 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于莫卧尔王朝的贾罕杰大帝下令于1650年开始 建造,历时6年时间建成。 建造,历时6年时间建成。 在岩石小山的高台上, 在岩石小山的高台上,两支尖塔与白色的伊斯兰圆顶在阳光下闪耀着光 贾玛清真寺可谓是建筑学中的奇迹,整个建筑完全没有使用木料,地面、 芒,贾玛清真寺可谓是建筑学中的奇迹,整个建筑完全没有使用木料,地面、 顶棚和墙壁都使用精磨细雕的白石,以铅水灌缝,坚固而不可摧。 顶棚和墙壁都使用精磨细雕的白石,以铅水灌缝,坚固而不可摧。地面到大 门的30多个宽阔平坦的石阶,以红砂石打造,整个寺庙长75.5 30多个宽阔平坦的石阶 75.5米 24米 门的30多个宽阔平坦的石阶,以红砂石打造,整个寺庙长75.5米,宽24米, 面积达到1170平方米。清真寺共有3座宏伟气派的大门, 1170平方米 面积达到1170平方米。清真寺共有3座宏伟气派的大门,其中东门为帝王专 修建的壮观华丽,寺顶的3个白色大理石穹形圆顶上, 用,修建的壮观华丽,寺顶的3个白色大理石穹形圆顶上,以镀金圆钉和黑 色的大理石条带做点缀,圆顶中央的尖塔则为铜质。 色的大理石条带做点缀,圆顶中央的尖塔则为铜质。清真寺两侧的各建有一 座以红砂石和白色大理石堆叠而成的叫拜塔,叫拜塔各3 座以红砂石和白色大理石堆叠而成的叫拜塔,叫拜塔各3层,每层都有阳台 和大厅,大厅中还有宽敞的壁龛,为作礼拜时教长所站立的位置, 和大厅,大厅中还有宽敞的壁龛,为作礼拜时教长所站立的位置,塔内的 130级台阶通向塔顶 在顶部的白色八角凉亭里眺望远方, 级台阶通向塔顶, 130级台阶通向塔顶,在顶部的白色八角凉亭里眺望远方,旧德的景象尽在 掌握之中。 掌握之中。 每到节日与礼拜日,虔诚的教徒都会赶到这里,参加神圣的仪式, 每到节日与礼拜日,虔诚的教徒都会赶到这里,参加神圣的仪式,现在 每天都会有很多穆斯林来到这里诵读《古兰经》 每天都会有很多穆斯林来到这里诵读《古兰经》。
浅谈建筑创作中的哲学思想
浅谈建筑创作中的哲学思想浅谈建筑创作中的哲学思想1哲学的一般解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与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那么与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于思维主体的思维过程;统一于思维主体与客体互相作用的理论过程;统一于主客体作用的历史、现实与将来的开展过程。
2建筑创作及其哲学运用2.1建筑创作的定义建筑创作是指建筑师进展建筑设计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中牵涉到很多很多环节如创作理念、前期构思、平面设计、立面设计等等。
建筑创作不但是一种独特的创作理论活动,而且有着自己的创作理论系统。
2.2建筑中的哲学运用2.2.1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一直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儒家思想的观点。
儒家思想对建筑价值观产生宏大影响,它左右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与制。
儒家思想对古建筑的影响,突出表达在建筑类型、选址、规划、设计和布局上。
中国古建筑和自然环境是相交融的,这种崇尚自然的趋向在古园林建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的气质与中国绘画极为相似,虽寄情思于山水,而超乎山水本身之外。
无论是曲折的池岸、弯曲的小径、自由多变的假山,还是点缀其间的亭、台、楼、榭都并非大自然的单纯摹仿,其中妙想连篇、天机灵运、随时而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迁,融进了人的再创造,所构成的是一幅幅流动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天然图画。
2.2.2理象合一这里所谓理,指理性;象,那么指意象。
意象生成包括了非理性的因素,所以理象合一也可以说是理性和非理性的合一。
理象合一既是一种方法论〔建筑创作的方法论〕,也可以看成是对建筑的一种认识论。
建筑创作的过程,是理象合一的过程,是理性考虑与意象生成相交织、相匹配、相复合的过程。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影响建筑创作的因素很复杂,如环境与建筑、功能与形式,这之间并不一定遵循一种由此及彼或非此即彼的逻辑形式。
越是复杂的工程,各种因素之间的制约关系越是出现一种不确定状态,对于这种动态的网络状的联络,往往无法用理性的逻辑思维去认识,而非理性的直觉却可以帮助我们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出整体而形象的判断,特别是在理性考虑与意象生成相复合的过程中,能激发我们的灵感找到创作的切入点,从而构思和方案的轮廓逐渐明晰起来。
建筑美学
高层建筑美学浅析以重庆地区高层建筑为例学生:马平成学号:20075805指导老师:文章摘要:一座好的高层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地标,同时也是一个美的载体。
然而高层建的美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美,除了遵循美学的一些基本特征之外,还包括有力学美,结构美,数学美等等。
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美学特征的分析,可以使得我们对美学,尤其是高层建筑美学有一个新的认识和体验,可以使我们对今后的高层建筑设计更具美感。
关键词:美学定义特征举例一美学的定义1客体论建筑美学客体美学论的本质就是基于哲学本体论范畴讨论美的本质和特征,所谓客体美学论并不等于美学中的唯物主义,而是把美丑本体健在基于客体感性或者客体弹性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审美理论倾向,美学中的客体论并不都把美丑作为客观事物的属性而是把一切审美的经验归结于物质或精神的实体客体论建筑美学极其特征首先把食物的美丑本源归结到建筑客体事物上,强调美的超主体性和外在性,审美主体的主观因素对建筑审美不具有决定意义,其次强调美的客观实体性,一方面认为建筑美是美的客观实体性,另一方面建筑美是一种客观的精神实体。
前者以建筑的感性为前提,后者以建筑的先验理论和内容为前提,以理性判断建筑美。
2 主体论建筑美学主体论建筑美学反映了建筑审美过程中的深入和提高,从根本上说,美学事宜观察为主体的,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因而也随着由人所组成的社会的不同而巨头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征。
正因为如此,美学是动态的,相对的。
主体论建筑美学的任务不在于发展建筑的美学的真理,而在于抒发建筑者的主观心理,自由自在的表达情感主体论美学的特征首先是采用此下而上的方法,把重点从传统美学的审美特点转向现在美学的主观感受,其次否定建筑具有一种独立美的特性,把美学的特性归结到心理学的特性上,使得美具有动态性和相对性,主体美学更多的惯性建筑的思想,理论,形式,和文脉。
不再坚信建筑中有严格的正确与错误之分。
3价值论美学价值论建筑美学的人文学科性质对于当代的建筑美学的深入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因为它要求建筑美学应当完全彻底的结束古典的自然本体论的传统,以及以科学的方法论为工具的社会科学的传统,而主张应当把建筑美学的基点完全彻底的建立在人学之上,建筑美学的这种定位实质上是一种从自然本体论想人学本体论的转移,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人文精神的实质。
建筑师的建筑美学理论
建筑师的建筑美学理论建筑师是设计、规划和构建建筑物的专业人士,而建筑美学则是建筑师在实践中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探讨建筑师的建筑美学理论,并对其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建筑美学的定义与意义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作品的美和审美规律的学科,它关注建筑作品的形式、结构、比例、色彩等方面,以及人们对建筑作品的审美体验。
建筑美学的意义在于提升建筑师的设计水平,使建筑作品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并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建筑。
二、主观感受与客观规律建筑美学的研究既包括主观感受,也包括客观规律。
主观感受是指人们对建筑作品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反应,而客观规律则是指建筑美学中的比例、结构、装饰等原则和规律。
建筑师需要在主观感受和客观规律之间找到平衡,既要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又要保证建筑作品的结构安全和实用性。
三、空间与尺度的美学空间是建筑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包括内部和外部空间。
建筑师通过对空间的布局、组织和分割,创造出不同的空间体验和氛围。
同时,尺度也是建筑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关系到人们在建筑空间中的感知和移动。
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尺度设计可以提升建筑作品的美感和舒适度。
四、形式与结构的美学建筑的形式和结构是建筑美学中的核心内容。
形式包括建筑物的整体造型和细部处理,它可以通过线条、曲面、几何图形等形式元素来表现。
结构则是建筑物的承重系统,它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关键作用。
建筑师需要在形式与结构之间找到平衡,创造出既美观又具有结构稳定性的建筑作品。
五、材料与色彩的美学材料和色彩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建筑作品的美感和氛围产生深远影响。
建筑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和色彩,以实现设计意图和表达特定的情感。
材料的质感和色彩的搭配可以营造出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氛围,从而提升建筑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六、文化与环境的美学建筑美学不仅与个体审美有关,也与特定的文化和环境息息相关。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会对建筑师的设计思维和创作方式产生影响。
建筑设计的哲学思考——建筑设计美的哲学意义
建筑设计的哲学思考——建筑设计美的哲学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建筑设计成为了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
不仅是建筑本身所蕴含的审美价值,更是建筑设计背后的哲学思考,这才是建筑设计的真正意义所在。
本文将以建筑设计的美的哲学意义为主题,深入探讨建筑设计的内涵和哲学思考。
一、建筑设计与哲学建筑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其美的价值的确很重要。
建筑设计需要融合人类文化、环境和艺术等多个方面,为人们创造出一个符合其审美、安全和实用的建筑。
而哲学则是对人类思想的探讨和反思。
所以说,建筑设计和哲学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共同点。
建筑设计中蕴含的哲学思考不仅仅是对建筑美学的追求,也和人类文化、环境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对建筑设计的哲学思考,是对建筑意义上的解读,是建筑设计的真正价值所在。
二、建筑设计美的哲学意义的探讨1、融合文化与环境建筑设计在巧妙地融合人类文化和环境方面具有很高的哲学意义。
建筑设计是在不断地融合环境和文化的过程中诞生的。
不同的环境和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
同时,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也会融合不同的文化和环境因素,产生新的艺术思想和理念。
比如,现代民族风建筑的风靡,就是在设计师对本土文化和环境的深入思考和理解之下,融合出来的新的艺术风格。
2、创新与机遇建筑设计的哲学思考还包括创新和机遇方面。
在创新方面,建筑设计需要有勇气和胆识去创造有时甚至是反传统的设计方案。
只有敢于打破传统,才能创新出新的艺术风格。
在机遇方面,建筑设计需要对社会文化和其他环境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抓住本土文化以及当下社会状况等等,进而获得更多的机遇。
3、建筑设计与人类情感建筑设计还和人类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
建筑设计可以诉诸于人类的情感,以此来表达设计的本意。
人们在观看建筑时,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欧洲的教堂设计中,采用了高大的拱顶和雕刻精美的壁画,来表达教堂内充满神圣和宁静的空间氛围。
建筑与哲学的关联
建筑与哲学的关联建筑与哲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涉及到了众多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应用。
以下是建筑与哲学的关联的几个方面:一、形式美学与哲学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形式美学与哲学密不可分。
建筑的形式美学是指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结构所呈现出的美感。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的形式美学,包括建筑的比例、对称、色彩和材料等方面。
这些美学原则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对称原则与柏拉图的理念有关,比例原则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有关,色彩与材料的选择与康德的审美哲学有关等。
二、空间哲学与建筑建筑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涉及到了众多空间哲学的思想。
空间哲学是指对空间的本质、特征、形态和意义的哲学思考。
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的空间形态、空间布局和空间感受等方面,这些都与空间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的尺度、比例、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等,这些都与空间哲学有关。
三、人文主义与建筑建筑是一种人文主义的艺术形式,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涉及到了众多人文主义的思想。
人文主义是指对人类的尊重和关注,强调人类的自由、尊严和价值。
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的功能、使用性和人类的需求等方面,这些都与人文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的舒适性、人性化和可持续性等,这些都与人文主义有关。
四、历史与建筑建筑与历史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建筑师需要了解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融入历史和文化元素。
例如,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等,这些都与历史有关。
综上所述,建筑与哲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涉及到了众多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应用。
建筑师需要了解和应用哲学思想,从而创造出更具有意义和价值的建筑作品。
建筑学教学大纲——建筑美学
建筑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数:32学时(其中:理论32 ,实践0 )学分数:2学分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开课学期:第7学期适用专业:建筑学先修课程:建设设计四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以审美活动为出发点和主要研究对象,以“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审美活动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美不是现成的,而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是高级形态的人生境界”等观点为主旨,展开对美学基本问题的论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建筑美学的学科性质、建筑美学的产生和发展、建筑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主要内容、基本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审美活动论、审美形态论、审美经验论、艺术审美论、审美教育论等基本内容能够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审美现象,从美学的角度认识文学艺术活动。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美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应用美学理论进行审美鉴赏与艺术创造的能力,对于理解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审美现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审美情操,对于促进建筑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考生能够了解美学学科的概况,掌握美学学科的性质和定位、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美学的诞生和发展、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以及审美与人生的关系等基本内容,尤其对于美学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审美与人生的关系等问题应该深刻理解。
教学重点: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教学难点:审美的根本途径。
1.1 美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1.1.1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1.1.2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1.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1.1.4美学研究的方法1.2 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1.2.1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1.2.2 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1.3 哲学基础1.3.1美学的哲学基础1.3.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第二章建筑审美活动论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审美活动的存在机制、基本性质与内涵。
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
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人们居住和工作的空间,更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体现出人们对美的追求。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有所不同,我们注重和谐、平衡和自然,这些思维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在建筑设计中所追求的美学价值观。
一、和谐与平衡中国人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儒家学说中的“中庸之道”。
在建筑设计中,和谐与平衡是中国人追求的重要美学价值观。
建筑物的形状、比例、布局等方面都需要追求和谐与平衡。
例如,传统的中国庭院设计注重围合与开放的平衡,通过墙壁、门窗的布局,创造出宁静、私密的空间。
同时,庭院中的花草树木也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布局进行植被设计,以达到和谐与平衡的效果。
二、自然与人文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尊重也深刻地影响了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
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通常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筑物的形状、材料和布局都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协调。
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常常有水池、假山、花草树木等元素,这些元素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宜人的环境。
同时,中国人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文因素,强调建筑与人的关系。
建筑物的设计要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感受,创造出舒适、宜居的空间。
三、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中国人在建筑设计中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建筑物不仅要具备实用功能,还要具备美学价值。
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注重形式的精致和细节的处理,通过雕刻、彩绘等手法,使建筑物更具艺术性。
同时,建筑物的形式也要与功能相适应。
例如,中国古代的庙宇建筑常常采用屋顶翘角的形式,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能起到排水的功能。
这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体现了中国人对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
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国人在建筑设计中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建筑的元素和技术常常被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创造出既具有传统美感又具有现代功能的建筑物。
例如,中国的传统屋顶瓦片常常被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美感,还具备了现代建筑的防水功能。
建筑美的哲学思辨读罗杰·斯克鲁顿的《建筑美学》
——1]书评BooKREvlEw建筑美的哲学思辨——读罗杰・斯克鲁顿的《建筑美学》王贵祥与19世纪以前相比,20世纪的西方思想与哲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力图从哲学的美学角度,对20世纪的建筑思想作一番探讨,从而对以西方现代哲学为基础的建筑美学作一番思考的尝试,也就应运而生了。
20世纪中叶以来,尤其是70一80年代,西方思想界对于建筑美学与建筑理论的关注明显加强,除了布鲁诺-塞维、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克利斯蒂安・诺伯格一舒尔茨的一系列建筑理论著述外,直接以《建筑美学》冠名的理论性著作也相继问世,这其中除了大卫・华特肯的博士论文Ⅸ建筑美学》之外,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哲学思辨色彩的,就是英国学者罗杰・斯克鲁顿(RogerScruton)的《建筑美学》。
经由刘先觉先生的深厚外语功力与流畅中文表述,则使我们得以窥见这部蜚声西方建筑理论界的学术著作的全貌。
作为哲学家的斯克鲁顿,显然比作为建筑理论家的大卫-华特肯,或诺伯格一舒尔茨、塞维等,在思想上更富有哲学的内涵,因此其《建筑美学》一书,是从更具有哲学一般意义的角度切入主题的。
例如,首先,斯克鲁顿就从“建筑学的精髓”人手来提出问题,从而对建筑学的本质,以及现当代建筑学的一些最基本的学术信条,如功能主义、“空间”理论、“比例”理论,以及艺术史哲学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概念角度出发,加以论证与剖析。
举例来说,按照斯克鲁顿的分析,无论是功能主义的,还是“空间”理论的,都不能真正揭示建筑学的精髓或本质。
比如,如果说功能是建筑学的精髓或本质,那么,理想的建筑中,形式必须表达、说明,或用现代主义者的话说,“追随”功能。
o但是,事实上,我们知道,一座建筑很难做到这一点:既忠实于功能,又有美的形式。
因为,功能并不是建筑的惟一特征或属性,美的范畴也不一定能够与功能的范畴恰好合一,比如,一座符合功能的仓库,未必是一座美的建筑。
用斯克鲁顿的话说:“谁能说哪一座建筑更暴露已知的用途呢?我们是否会认为圆厅剧院大概继续‘暴露’或‘追随’了它过去的功能呢”?2’我们知道,功能主义颂扬建筑外观的结构忠实性,而“用这种观点,蓬皮杜中心不应受到称赞,因为所暴露的那些东西,在结构上是非本质的,而哥特式教堂则更应该受到推崇,即使是在失去了它的主要用途的时代”。
建筑美学的知识点
艺术史和美学史上的6种解释:美学标准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什么成就了伟大的艺术?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艺术家的技艺一直不是哲学史和美学史关心的重点,通常也不构成任何哲学家之艺术观的核心。
欣赏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本人全无关系,这等于说人们不需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技巧。
罗杰·斯克鲁顿“一个人若觉得风雨侵蚀而成的塑像与手工雕刻的作品之间毫无区别,他就没有阐释作品甚至理解作品的能力。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被视为艺术价值的关键,但强调“适度”。
康德清楚的区分,他认为,真正的审美愉悦是非功利的。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艺术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欣赏者。
托尔斯塔认为,艺术作品旨在诱发观众、读者或听众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托尔斯泰认为,无论我们沉浸在一件艺术作品当中还是以其他方式来欣赏它,完全是个主观问题。
任何试图对审美趣味标准作出客观规定的尝试注定都会失败。
然而,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那就是它的道德内容。
席勒认为,通过艺术,我们得以向世界敞开;一个创造性的戏剧给我们的启示,甚至都能使我们了悟世界的意义。
艺术使我们的身心得以修养,帮我们走向自我提升之路。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有些哲学家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描绘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
而是体现在它以何种形式组合而成。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通过揭示现实世界的一些重要的一般特征,艺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
荀子,音乐反映了天道的和谐,通过养成正确的音乐欣赏方式,我们就能深刻理解终极真是。
叔本华,艺术反映了真实世界的基本特征——意志,它是宇宙一切活动背后的动力。
建筑美学上2012年
3.2 建筑美的表现形态: 建筑美的表现形态: 3.3.4直率与幽默 1)直率 2)幽默 (1)“幽默”概说 (2) “幽默”之于建筑
3.2 建筑美的表现形态: 建筑美的表现形态: 3.3.5理性与荒诞 1)理性 2)荒诞 (1)“荒诞”概说 (2) “荒诞”的艺术性 (3) “荒诞”之于建筑
3.2 建筑美的表现形态: 建筑美的表现形态: 3.3.6 完美与缺陷 1)完美 2)缺陷
1.4 建筑美学的研究范畴
• 根据建筑美学的定义,建筑美学带的研 究范畴应包括四个层次的研究内容。 • 第一层次:属于“美的哲学”层面 • 第二层次:属于“艺术社会学” • 第一层次:属于“审美心理学” • 第一层次:属于“艺术实践”层面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建筑形式美学、建筑环境美学 、建筑结构与材料美学、建筑群体与空间 美学、灯光夜景美学等内容。 建筑美学理论体系的四个层次
3)建筑丑与美的转化 (1)时空转化 (2)求极转化 (3)艺术转化
3.2 建筑美的表现形态: 建筑美的表现形态: 3.3.2崇高与卑劣 1)崇高 (1)对崇高的研究 (2)“崇高”的特性与表现 (3)“崇高”之于建筑 2)卑劣
3.2 建筑美的表现形态: 建筑美的表现形态: 3.3.3典雅与粗俗 1)典雅 (1)“典雅”的概念 (2)“典雅”之于建筑 2)粗俗 (1)粗俗的波普文化 (2)建筑的“粗俗化” (3)“雅俗共赏”的建筑艺术
1.2 建筑美学与建筑理论
建筑理论分为四个层次: (1)建筑基本理论 (2)建筑的应用理论 (3)建筑跨学科理论 (4)建筑评价理论 建筑美学是构成建筑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 哲学在建筑方面的理论拓展与深度延伸。
1.3 建筑美学的定义
• 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美的本质及其规律,分析建筑相关 要素之间的审美关系,以研究建筑审美经验为中心内容,并且探 索建筑艺术实践方法的一门学科。
建筑美学1
4、心理学方法
该方法借助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研究建筑 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和审美愉 悦等产生和发展的问题,也强调运用心理实 验的手段,去发现人类的审美规律。 ~格式塔心理学 ~阿恩海姆 1964《艺术与视知觉》 1977《建筑形式的动态》
(二)建筑美学的理论框架及其中国特色 ~基础美学 ~应用美学 ~中国特色建筑美学 (1)符合中国实际的建筑创作方法; (2)针对中国创作现实的建筑评论; (3)符合中国技术水平的建筑创作规范;
(四)美学研究的方法论比较
1、西方美学的方法论特色 西方美学源于三个基础,一是对事物本质的追求; 二是对心理上知、情、意的明晰划分;三是各艺术 门类的统一定义。 (1)推崇逻辑演绎 亚里士多德《论工具》《诗学》《修辞学》 笛卡尔的世界 欧氏几何 牛顿力学 (2)重视数理方法 古罗马 维特鲁威“坚固、实用、美观” 柯布西耶 人体模数 比例尺寸 (3)强调经验归纳 霍布士认为:一切人类思想都起源于感觉
建 筑 美 学
谭富微
第一讲
建筑美学的定义、范 畴及哲学定位
一、建筑美学的定义与范畴
1.1建筑美学与美学 1750年,美学概念的提出——鲍姆嘉通 (德国哲学家) 知——逻辑学 情——美学 意——伦理学 ~建筑美学是一门实用美学 ~建筑美学与技术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2建筑美学与建筑理论 建筑理论可以分为基本理论,应用理论, 跨学科理论,评价理论等四个层次。 1.3建筑美学的定义 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美的本质 及其规律,分析建筑相关要素之间的审美 关系,以研究建筑审美经验为中心内容并 且探索建筑艺术实践方法的一门学科。
(二)美是真的表达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美学家布瓦洛认为: 只有真才美! 18世纪,意大利人辟兰乃西认为:建筑物必 须真实; 18世纪,荷迦兹美的六原则:适宜、多样、 统一、单纯、复杂、尺寸恰当; 庄子:贵真、真人
建筑设计美学原理
建筑设计美学原理美学是关于审美和艺术的哲学分支,而建筑设计美学则专注于探讨建筑作品的审美原理和艺术特征。
在建筑设计中,追求美学原理的应用能够提升建筑的质量和价值,让人们在其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共鸣。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美学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构建优秀的建筑作品。
1. 比例与对称比例与对称是建筑设计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强调建筑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
比例是指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长度和宽度等关系的相互配合,对称则是指左右、上下等相互对应的关系。
通过适当的比例和对称,建筑可以呈现出和谐、稳定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愉悦感。
2. 空间与形式空间与形式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原理,它考虑的是建筑在三维空间中的排布和形态。
建筑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形式塑造,创造出适宜的使用环境和美感体验。
同时,空间与形式也与建筑功能和结构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建筑作品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3. 纹理与材料纹理与材料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美学原理,它关注的是建筑表面的质感与视觉效果。
不同的材料和纹理可以赋予建筑不同的观感和表达效果,如光滑与粗糙、柔和与锐利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材料,以及精细的纹理处理,建筑可以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外观特征,与周围环境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效果。
4. 光影与色彩光影与色彩是建筑设计中常被忽视但重要的美学原理,它们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建筑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
光影的运用可以营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如明暗交替、投影和反射等,增强建筑的立体感和空间变化。
色彩的运用也能赋予建筑不同的情感和意义,如暖色调的热情和冷色调的沉稳。
充分利用光影与色彩的变化,可以使建筑焕发出生动又富有魅力的氛围。
5. 风格与表达建筑设计美学原理中的风格与表达是指建筑作品所表现出的特定风格和个性。
不同的建筑风格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建筑传统,通过风格的选择和表达,建筑可以与特定的环境和时代相契合。
建筑风格的表达除了在外观上体现出来,还可以通过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装饰和细部处理等方面得以展现。
建筑的哲学和美学
建筑的哲学和美学中式建筑,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摸索,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从对国外建筑设计思潮的简单模仿,发展成为对建筑品牌、情感内涵、居住品位、生活功能和空间规划等元素的成熟思考和深度诉求,并渐渐把这些思考付诸于现实,创造出了一批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中式住宅。
这种产品在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造工艺以及功能空间设计均体现了一种现代建筑简约、时尚的风潮,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类似于结构主义的手法在产品细节设计方面融入一些被符号化了的中式元素,是比较难以被直接识别的中式建筑。
比如:在建筑设计方面仅仅保留代表中式建筑符号的色彩——长城灰;或者是在山墙处设计被抽象化的马头墙、人字顶;或是在住宅正面添加被简化的门楼装饰等等。
现代建筑把空间作为建筑的“主角”,并在实践中特别注重空间的组织与塑造,使建筑空间在技术飞跃的基础上产生了巨大的发展。
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已从传统的静态空间,逐渐发展到现代建筑的动态空间,即“空间——时间”的概念,在传统三维空间上增添了人在其中连续位移而产生的时间因素,因而使建筑空间表现出更多的自由、变化和丰富。
现代主义建筑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相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合乎逻辑性,构图上灵活均衡而非对称,处理手法简洁,体型纯净,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等。
著名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大师迈斯-凡德洛提出的一句经典设计名言“少即多”(Less is more)”可以说是简约主义的一个重要宣言。
它以减少,否琐碎,去繁从简,以获得建筑最本质元素的再生,在获得简洁明快的空间下往往隐藏着复杂精巧的结构。
但是这些“少”并不意味着单纯的简化,它往往是丰富的集中统一化。
简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在喧嚣都市里,让我们的生活空间更自然、纯净、简洁、清新并且宁静的态度;简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生活品质,而不是简朴、吝啬、敷衍等对生活质量缺乏重视的生活态度。
扬弃中实现原创复兴阿玛尼、库哈斯、贝聿铭等世界设计大师正用他们的作品改变着世界。
建筑的哲学和美学
为什么说建筑及集美学、哲学、文学与一体的艺术1、建筑与美学建筑的基本语言是空间形态组合结构。
如果说,大多数人类产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都只是和人类某一特定的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发生联系,那么建筑却和人类全部生活包括最粗糙的物质生活到最精细的精神生活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古至今,宫殿、衙署、寺庙、广场、民居、宅第、园林、陵墓、会堂、博物馆、剧院、医院、商业大楼、体育馆、车站、工厂、公园,甚至还有育婴堂、火葬场,从摇篮到坞墓,人们生老病死的一切,无一不和建筑相关。
“我们可能是在某幢建筑里诞生、生活直至终此一生,我们也可能在建筑物中工作、游戏、学习、教学、做礼拜、思考问题或进行生产,也可能我们在作买卖、进行组织活动、商议政府公务、审讯罪犯、进行发明创造等等。
每天早晨我们在一幢建筑物里睡醒后,到另一座或者许多建筑物中度过忙碌的一天,晚上又回到建筑物中安寝”(帕瑞克·纽金斯:《世界建筑艺术史》,中译本,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建筑是“石头的史书”,那与文学是什么关系呢?文学者,它所创的“世界”,按照黑格尔所说,是一个“灌注生气”的“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心灵世界与幻想世界,其典型环境就镕铸在整个作品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之中,因而具有“幻象”的特点。
建筑则不然,世上没有另一种“艺术”,能够如此真实。
无论在密室深宫,还是街头巷尾.人类演出的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有哪一幕能完完全全地离开建筑的空间?纵然火山熔岩的喷发,将庞贝城埋于地底,千百年后,人类生活的这片空间,终为世人所知获即使神秘幽深的陵寝,将兵马佣随帝王殉葬,百代以来,这段尘封已久的封建专制史,终又陈列于世。
雨果曾预言纸印的书比石盖的楼传播得广流传得久,毫不掩饰文学与建筑的竞争关系。
我怀疑《巴黎圣母院》的书名,还有熟悉的《阿房宫》、《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与建筑名相重都是刻意地混淆视听,你在讲哪一个巴黎圣母院、阿房宫、滕王阁、岳阳楼?文学还是建筑?建筑是打开的一本书,往往是集体创作,不允许任何一个建筑师能象小说家写小说那样随心所欲,自由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形式和谐论
• “美就是各部分的和谐,不论是什么主题,这些都应该按这 样的比例关系协调起来,以致既不能再增加什么,也不能减 少或改动什么,除非有意破坏它。”
•
——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
• “美产生于形式,产生于整体和各部分之间的协调,以及各 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建筑因而像个完整的、完全的躯体,它的 每一个器官都和别的相适应,而且对于你来说,都是必需。 ”
2.1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
2.1.1 美是和谐统一
• 2)数理和谐论 • 数理和谐论是认为美的本质在于数理的和谐,并用数理规律
来认识美的规律的一种学说。 • 欧洲人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形成清晰的概念,探索
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这种认识论导致了美的数理和谐 论的产生。
2.1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
2.1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
2.1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
2.1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 九轨,左祖又社,前朝后市”——《周礼·考工记》
2.1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
2.1.1 美是和谐统一
• 3)对立和谐论
• 对立和谐论是指将矛盾对立要素的和谐统一视为美的观点。
• “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2.1.1 美是和谐统一
• 2)数理和谐论 • 具体表现如下: • 黄金分割比——黄金分割画派,专注于形体的比例。 • 达·芬奇——人体拥有自然界中最完美的比例。 • 布隆代尔——美产生于度量与比例,只要比例恰当,就连垃
圾堆都会美。不相信眼睛的审美能力,用数字来计算美。
2.1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
2.1.1 美是和谐统一
2.1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
2.1.1 美是和谐统一
• 3)对立和谐论
• 在赫拉克利特眼中,这种由于对立而产生的和谐,既有层次 又有斗争,和谐不是绝对的和静止的。这是因为:由于对立面 的斗争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作为其表现的和谐的存在也是 普遍的、绝对的;同时,由于对立面的斗争,这就使一切皆 变、万物常新,这样,作为斗争结果而产生的和谐,也是相 对的、变化的。
• 2.1 建筑美学的本位辨析 • 2.2 建筑美学的认知特征
2.1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
2.1.1 美是和谐统一
• 1)形式和谐论 • 这种美学观念认为,建筑之美是形式上的特殊关系所造成的
感觉效果,是高度、宽度、大小或色彩这些要素相互协调的 结果,是依靠形式本身来激发人们的情感,而与建筑的内含 及外来的概念无关。
——哲学定位
1
课程相关信息说明
课程名称
建筑美学
课 程 类 别 选修课 学分
2
基本教材 参考资料
《建筑美学》曾坚 蔡良娃 著 《建筑美学》沈福煦 著 《建筑美学十五讲》唐孝祥 著
总课时计: 32 学时 讲课: 32 学时
考核方式
综合成绩=30%平时成绩 +70%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 作业要求:A4的打印纸书写(为了统一装订、存档,请不 要用其他纸张,否则该部分成绩作废)
• 阴阳协调,和谐之美
2.1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
2.1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
2.1.1 美是和谐统一
• 5)生态和谐论
• 生态和谐论认为建筑之美来自生态系统的和谐,并依据生态 规律,强调人工生态系统有序发展,极力体现能量和物质流 的生态平衡。他们认为,建筑中应体现“生态美”,其本质 是维护“生态平衡”,使“人的实践活动和客观自然的规律
• 例如生物界雌和雄的对立统一 ,音乐中高音和低音、长音和 短音的统一等等。他认为,和谐是可以分层次的,并将和谐 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看得见的和谐,亦即通过人的感官(如 眼、耳等)感觉到的和谐;另一种是看不见的和谐,并认为看 不见的和谐只有依靠灵魂、智慧、理智的力量的人,才能去 发现它,因此它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一、 建筑美学的定义与范畴
二、 建筑美学的哲学定位
三、 建筑美的形态特点 四、 西方古代建筑的艺术观念与美感特征
五、现代建筑的审美拓展与当代建筑的审 美变异 六、 传统建筑美学理论 七、 现代建筑美学及相关流派 八、 当代建筑美学及相关流派 九、 信息与生态技术影响下的建筑美学 理论
内容提要
• 赫拉克利特把辩证法运用于美学领域,丰富了人们有关美的 相对性以及审美标准的相对与绝对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 示了美丑的相互对立、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的复杂关系,使 人看到美丑之间的辩证关系。
2.1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
2.1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
2.1.1 美是和谐统一
• 4)社会和谐论
• 对于和谐、均衡与适度之美的追求,在东方有着不同的内容, 它更多地反映在社会与人际关系和谐这一方面。
• 2)数理和谐论 • 具体表现如下: • 意大利的园林——用几何关系控制总体布局,强调园林各要
素之间的协调统一。 经过精心推敲使水池、台阶、植坛、道 路和修剪过的树木等构图明晰、形状匀称、大小适中,连道 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以及其中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具 有良好的比例,使人在一览无余中,欣赏这种美的布局。 • 勒·柯布西耶——“模数制”——黄金基尺方案(黄金分隔 比与人体尺寸相结合)。
• 例如,我国古代也认为建筑美的本质是和谐,但更多强调的 是伦理与社会的和谐。在先秦就有一批儒学家,先是孔子主 张伦理道德观念为美,故“里仁为美”“先王之道,斯为美”, 后有孟子提倡人格精神为美,如‘充实之谓美”; 其后又有 苟子强调人的建功立业活动为美,认为大自然只要为人征服 利用,那么“天之所庆,地之所裁,莫不尽其美矣”。
2.1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
2.1.1 美是和谐统一
• 自古至今,美是和谐统一这一观点得到人们的广泛赞同,如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就提出“美是和谐” 这一概念。
• 在美是和谐这一理论体系中,包括形式和谐、数理和谐、对 立和谐、社会和谐以及生态和谐等观点。
2.1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
2.1.1 美是和谐统一
•
——帕拉第奥
2.1 建筑美的本体辨析
2.1.1 美是和谐统一
• 1)形式和谐论 • 各部分协调统一,形成和谐的整体,是西方人审美理想的一个
典型反映。在很长的历史时期西方古典建筑一直把形式塑造 放在首位,而把功能处理放置于从属地位。如在建筑创作中 ,妥善处理对比与微差、主和次、比例和尺度、均衡和稳定 、重复和再现、节奏和韵律、渗透和层次等辩证关系,是建 筑创作重要的艺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