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解放”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三解放”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三解放”的教学方针: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学生敢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学生敢做;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

标签:科学课堂;实效性;三解放;头脑;双手;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其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要求我们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目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

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它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起,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让更多的学生有所选择,有更多的主动性,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正如陶行知先生给我们的告诫:“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和自觉纪律。”本文谨从以上三方面谈一谈如何在科学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学生敢想

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办”更为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开始的,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了万有引力,从而揭开了宇宙奥秘;爱迪生从小就“异想天开”,试图人工孵出小鸡,后来竟做出了一千多项发明;当今首富比尔盖茨,他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也是创造性思维。科学家曾言: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金钱和力量,而是由于缺乏想象。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异议可能被斥之为“异想天开”,给学生套上了一个思维枷锁,久而久之,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出现。要知道,课堂上学生想什么,比教师讲什么更重要,所以教师要从解放学生头脑的角度出发,设计有吸引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鼓励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学生能自己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的,教师决不替代;学生能自己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教师决不给予任何提示,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想法加以鼓励,而不要大加斥责,激励学生去不断的质疑,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新内容,掌握新知识的动力。

如:在学习《纸的秘密》一课时,把活动主题分成了四个教学环节:(1)活动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和纸制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研究纸的欲望。(2)探索研究。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设计方案——观察实验——交流研讨”

的科学探究过程。(3)活动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有关纸发明和造纸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纸的奥秘。(4)通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各种纸的不同特性设计一件新物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感受纸的特性与用途的关系。

当教学进入汇报产生的疑问这一环节时,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竟然提出了“宣纸与报纸比,谁的吸水性能强?”、“牛皮纸与信纸比,谁更光滑?”、“牛皮纸与硬纸板比,谁的承重能力强?”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23个。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问题引入以问题结束,很大程度地拓宽了教材。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学生敢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在我国,由于严重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结果培养出了许多“高分低能”的诸如“鸡蛋没缝就不会吃”的所谓的“高才生”。

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教科书涉及的大部分科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讲解的,实验是少年儿童认识大科学的基本途径之一。过去,由于书中的部分实验比较难做,有的带有一定危险性,所以不少教师的科学课还只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听的基础上,从始至终只有教师动手,以为只要将书本上涉及到内容“灌输”到学生的脑子中就行了,其实不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视、电脑等高科技进入家庭,儿童的智力、思维、视野已经得到长远的发展,他们早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眼看耳听的教学方式,他们更渴望去动手试一试,做一做,来满足自己日益高涨的好奇心。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应摒弃旧的教学观念,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角度出发,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学生多做实验,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去。

如:学习《滑轮》一课时,教师通过展示农村建房中用简易滑轮搬建筑材料的几组情境照片,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和猜想,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尝试组装不同的滑轮进行实验探索,学生从自己实验和同伴实验的数据中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方便(改变了用力方向),使用动滑轮省力。然后鼓励学生设计一个既能省力又方便的装置,学生通过猜想,尝试组装了滑轮组,并进行了实验探究,取得成功。最后让学生畅谈自己是怎样学习滑轮有关知识的。这样学生主动参与了滑轮有关知识的产生、发展、深化的全过程,不仅解放了双手,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培养了自主能力,更加锻炼了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教师只是将教学锁定在上课的40分钟,但是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縛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一些涉及到科学现象的观察内容,其观察对象处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

中,包括从宏观来看的宇宙天体的运动,数十亿年地球变迁的演变;从微观来看的生物体内部的细微构造,科学事物现象发展的微妙联系……很多过程都无法再现直接观察,如再现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的全过程;绿叶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神奇过程;动物进化的漫长历程;地球自转、公转的运动过程;太阳系、无限宇宙的神秘浩瀚等等,如果要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情境,传统教学方法就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进行教学活动。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如在教学《植物的茎》时,引导学生到菜豆地,观察菜豆的特征,认识菜豆的茎柔软、不直立、缠绕在支架上向上生长,这称为“缠绕茎”,并让学生联想到牵牛花也是这样;再引导学生葡萄架下,认识它的茎是“攀援茎”,与缠绕茎不同;最后到甘薯地,认识甘薯的茎是匍匐在地面生长,称为“匍匐茎”。经过这样的观察后,学生就能具体认识茎的各种种类,也加深认识茎的共同点——都能起到输送养料的作用。这样,让学生亲自去采集,亲身去感受。整个过程中,儿童始终处于积极、高兴的氛围中,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与之在课堂中机械、枯燥的讲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再如《太阳系》这一课的内容,学生们都对它很有兴趣,但是如何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进来呢?我上了一节尝试课。我在上课前两周时,先用图片和最简单的语言概括的介绍了一下九大行星,再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分小组,每一小组主要研究一颗行星,所研究的内容包括行星的颜色、体积、由哪种物质组成、其特点是什么、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它的卫星有几颗和它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等等。在找到资料后,再由小组讨论概括整理出有代表性的资料,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叶老说过:“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种作用最好超前发挥,超前教给学习方法,在学习之前先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方法、步骤,更自觉主动地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资料对每一位学生是完全开放的,他们可以随时找我借书找资料,并且指导他们如何分析、整理资料等。在上课时,每组学生都以他们不同的方式介绍他们自己所喜爱的那颗行星,有的读资料,有的把资料编成相声,还有的又重新回顾了一下伽利略观察木星的4颗卫星,从而证实了“日心说”的情景,其他同学也好像身临其境似的感受到了喜悦的心情。一张张图片不仅使学生们看到了土星的美丽、木星的巨大、冥王星的神秘,还感受到了宇宙的无穷无尽和神秘莫测。这节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以外找资料、分类、概括整理、合作然后再课上交流等几步完成这一过程的,并且使学生把自己获得的信息以他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利用模型、图片、口头表达等方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经验,以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并有一种共同参与的喜悦感,使学生能充分的发挥。整节课的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外学生的自学,但效果却比在课上仅仅用老师的教要好的多。

还有一些课程,如昆虫的认识、动物的观察等等,这些小动物都是可以在课后适宜条件下饲养的。而饲养小动物是学生们喜欢做的事情,能锻炼动手能力,可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在饲养过程中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

生活化的课外活动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