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解放”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堂教学的实效性――――《让灯亮起》教学体会《小学科学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科技小制作是一种将科学知识与动手制作相结合的科学活动,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特点。
它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深受学生的喜爱。
该活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发展学生科学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就是在做中学科学,因此,它是实现新程标准的有效途径之一。
科技小制作活动为什么能有效地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呢?下面结合《让灯亮起》这一谈谈本人的浅见:一、有效地把握教学契机。
小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动作、感知,形成表象,进而抽象概括出概念和规律。
为了提高表象的清晰度,感知应力求充分、全面。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自视觉、11%自听觉。
因此,必须发挥多种感官的协同功能,使学生动眼、动耳、又动手,让儿童在动作中思维,在摆摆弄弄中展示思维过程,正确的得到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
这样所获得的知识必然印象深刻,易于理解。
在学生活动中,随时都会有许多意外的“事”,合理引导孩子根据这些意外进行研究,能使活动变得更加深入、更有意义、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及印象。
如:学生观察、描述小灯泡时,可以先让学生把小灯泡拿在手里仔细地从外形到结构进行观察,并描述出小灯泡外形:小灯泡上面有玻璃罩、下面有金属螺纹,底部有一个小圆锡点,玻璃罩里有灯丝,灯丝的两端连接在引出线上,引出线被遮住了看不见。
教师再在实物投影台上把小灯泡的金属螺纹剪开。
此时周围的同学顿时沸腾起,争相说出新发现,从而引出:线的一端连接金属螺纹,另一端连接在底部的小圆锡点上。
这样,大大满足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
这一发现为后面的教学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充分利用三个课堂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思考
充分利用三个课堂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思考
一、课堂内容明确。
1.明确教学目标:对课堂的预期及学习目标给予清晰的说明,把握好重点、突出重点、明确教学过程,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定义课堂的活动:给学生一定活动性,使课堂形式多样化,增强学习效果,保持学生教学兴趣。
可采用交流讨论、结对练习、小组探究、
对话对比、案例分析、模拟技能操作等方式。
3.实施考核:考核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目的,考核的格式可以是写作、演讲、情景剧表演等。
二、课堂效果优化。
1.正确设置难度:课堂任务的难度要体现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令学生较大挑战性以及能够发挥自身潜能的特点。
2.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做科学探究,给予学生分析思辨、科学知识探究以及可量化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训练,使学习变得更加深入。
3.善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工具来加深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实践课堂管理。
1.维护秩序:课堂秩序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该积极运用有利的方法在学生之间维护课堂良好的秩序,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实施纪律性:有规律性的教学布置,让学生学会把握课堂时间,不要让学生放任自流,同时也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性的练习。
3.充分发挥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体验能力和主动性,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好细心的指导,尊重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给学生学习实践空间。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06方法交流现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而且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还有一些初中科学课堂,虽然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少有让人怦然心动的。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就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生为本是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叶澜教授曾经讲过:“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人生中的重要生命经历,是他们个体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传统课堂教学则把传递知识的价值视为重中之重,这样高效课堂就不可能得到实现。
如果把课堂教学演化成以完成认知目标为宗旨的课堂和演绎“教案”的过程,就会制约师生的活动,导致课堂教学程式化,非常的机械和沉闷。
这样的课堂就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实施初中科学教学时,我们应根据教材知识的内在体系,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把课堂演绎成学生获取新知和探寻真理的乐土。
笔者在今年的温州市精品百课展示课《地形和地形图》中,对地形图的教学抛弃了传统的设计: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地形部位和等高线地形图,并让学生识别。
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自己获得新知的体验。
笔者做了一些创新设计:用海绵制作了各种不同的地形模型(山地、丘陵、盆地),4人一小组,随机发给每组,学生亲身体验将三维的地形特征转化为平面的图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观察自己亲手画出来的等高线地形图,得出各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根据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山坡的陡缓,标出地形部位。
然后将每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实物投影,让学生将地形图与模型一一对应,并各抒己见、讨论总结。
二、联系生活是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科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并受生活的启迪。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1)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措施【摘要】当前科学课堂,形式多余内容,本末倒置,实效性不强。
造成科学课堂教学低效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以探究为核心,优化教学环节;重视课外探究活动,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施实时有效的评价,让评价激励学生投入科学学习等四方面的措施,认真抓落实,形成高效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措施焦点:当前科学课堂,形式多余内容,本末倒置,实效性不强。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理念指导下,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具、挂图、卡片等多种手段,游戏、故事、实验操作、媒体渲染等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极大地丰富了科学课堂。
但同时也发现,教师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诸多的操作材料,学生却是为“操作”而“操作”,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
往往是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嗡”声一片,热闹非凡,仔细一看,有的小组个别学生“一言堂”,其他学生一言不发;有的小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
实验操作的时候,争实验器材,抢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互相指责。
汇报时,常常听到是:“我觉得……”这些都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低效性的表现。
那么,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观点:一: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课堂要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
教师应以学生已知和需知为基础,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兴趣和需要中选择学习主题,并帮助学生确定他们建构知识的最有效途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创新,以便科学处理各种信息和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自己解决问题。
个人认为,要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要做好以下2方面:1、转换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仅是身份的变化,更是行动的变化。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与学生一起体验、感受,为学生服务,服务于学生。
做好三个“解放”构建政治有效课堂研究
做好三个“解放”构建政治有效课堂研究作者:张圆圆来源:《成才之路》 2017年第30期摘要:高中政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文章从解放教师、课堂、学生等三个角度,研究如何做好这三个方面的“解放”,从而让教师轻装上阵,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政治课堂;解放;成长;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1;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0-0007-01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发挥课堂的实效。
下面,结合高中政治教学谈谈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一、解放教师,让教师轻装上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理论应与时俱进。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他启迪教师应端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者角色,不要总是去追求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而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如教学“价值与价值观”这一章节时,考虑到这节课的政治专用术语较多,且难以理解、记忆,教师就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主要采取了学生合作、探讨学习的模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首先组织学生预习教材,探究完成学案填充,从宏观上梳理知识线索;其次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素养;最后依据学生的实际差异,设计分层训练环节,巩固、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解放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1)优化课堂氛围。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做一名旁观者,爱看别人表演,这样会使教师的教学很被动,课堂气氛沉闷。
这需要教师积极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如在教学“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时,教师可让学生回顾近几年的“打虎拍蝇”反腐工作,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并及时引导。
这样,就能轻松地将知识考点呈现,把学生顺利带入学习状态,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副本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异彩纷呈,但有的课堂只注重了多彩而缺乏实效,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笔者提出一管之见。
(一)科学始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把生活中的素材作为《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资源,是科学始于生活又归于生活的重要体现。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素材为支撑,我们要建立起“科学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以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蓝本,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从而有效地激励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终实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目的。
在《抵抗弯曲》的教学实践中,可用生活事例导入:1999年1月4日18时50分,30余名群众正行走于重庆綦江彩虹桥上,另有22名驻綦武警战士进行训练,由西向东列队跑步至桥上约三分之二处时,整座大桥突然垮塌,桥上群众和武警战士全部坠入綦河中,经奋力抢救,14人生还,40人遇难死亡;2006年03月28日韩国桑苏大桥瞬间倒塌;2007年8月1日美国明尼苏达州一条横跨密西西比河的大桥在交通高峰时期突然倒塌的事故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惊心动魄的事实和触目惊心的事故中深深地感受到研究横梁抵抗弯曲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性。
在应用科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横梁、课桌里的横梁、椅子下面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总是立着放的实例,引导学生进一步形成增加横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而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这一科学概念。
这样,从生活出发,又回到生活中的简单过程,使学生懂得学习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明白科学没有远离生活,也不是简单而枯燥的条款这一现实,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使学生实实在在感到科学知识有用,体会科学知识就在身边,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巧用三字诀,提升有效性——浅谈初中科学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其中各种理论的论证都把 个实验 中:
实验结 果作 为最强有 力的证 明 。在我们初 中课堂教学 中, 实验可
以锻炼学生 的思 维能力 、 动手能 力 、 察能力 , 观 甚至是 创新能力 ! () 1教师要明确这个 实验 的实验 目的 、 实验现象及原理 。
果 和学 习体验 三方面 。教师有效 的教是指促进学生 “ 的“ ” 学” 教 。
王永胜教授也指 出有效教学活动指遵循教学活动规律 , 以尽可能 性 问题时进行指导性 引导 。
少 的时间 、 力和物力 投入取得尽可 能多的教学效 果 , 而达到 精 从 事先特定的教学 目标 。
2演示实验“ 字诀及其策略 . 明” 教 师课 堂演示实验 有实验成功 率高 ,实验效果 直观 明显的
需要: 首先 , 在学生课 堂探 究实验 上教 师铭记“ 字诀; 引” 其次 , 在课 堂演 示实验上教 师牢记“ 字诀 ; 明” 再次 , 在实验 室学生实验 时牢记 “ ” 行 字诀。牢记这“ “ “ 三字要诀 , 引” 明”行” 用具体 策略提升实验教 学的有效性。
关键 词 : 课堂实验 ; 有效性教学 ; 策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运动 ,在 2 0世纪后人们 开始关 注教学 中 组或 4 一组分成合作 小组 , 人 事先准备好 弹簧秤 、 气球 、 小车 、 橡 的哲学 、 心理学 、 社会学等基础学科 , 开始用科学 的方法 来研究教 皮筋 、 矿泉水瓶及磁铁等器材 。做完这些铺 垫后 , 再让学生探究 哪 学问题 。 有效性教学就是在这时提 出的。 在我 国, 随着新课程改革 些现象可 以证明力的存在。而在解 决这个问题时 , 以在各小组 可 的深入 , 原先热 闹花哨 的教学 已不适用 了 , 如何 提升课堂教学 的 实验时来回走动 , 并适时点拨引导 , 然后让学生讨论 、 发言。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一、“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
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说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如我在教学《改变浮和沉》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
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20多种不同方案,然后经充分讨论选出最佳探究观察和想象能手。
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能主动做好事件的引探,并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都有事可干。
取得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喜人效果。
二、利用资源优势,开展科学课教学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河边去考察水质是否被污染,观察河里生物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和卵石的形态;到田园去考察分析土壤成分、种类、保水性及农作物生长状态情况;到田地里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并适当采集制成植物标本;还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捉鸣蝉、捕蝴蝶、斗蟋蟀、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教育也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习兴趣缺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教师们要认识到,科学课堂的教学改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种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些方法和思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注重科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要知道,学生们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所以,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时,教师们应该注重注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形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有趣的实验、案例、科普知识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通过鲜活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吸引学生的目光,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去尝试、去探索、去实践,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教师们要注重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如实验、观察、调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联生活与教学,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将这些现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通过生活中的案例、问题展开科学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只有把科学知识融入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及时反馈与激励也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科学课堂教学三法
科学课堂教学三法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教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在实际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常常会面临着诸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理解能力差等问题。
要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三个方面来介绍科学课堂教学的三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是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因为只有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投入到科学学习中去,才会主动积极地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科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必须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实物、图片、实验等形式,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动鲜活的教学材料,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科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科学实验、科普知识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科学故事、谜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故事和谜题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和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科学学习中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编织有关科学知识的故事,或者挖掘一些与科学相关的谜题,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科学实践活动和科学观察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活动和观察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去实践和观察,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活动和观察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学习任务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渠道,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去获取科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化”策略解析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化”策略解析科学实验是初中科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科学思维等能力。
而科学实验教学的“三化”策略,即“目标化、情境化、建构化”,是指将实验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对这三个策略进行解析。
首先是“目标化”。
在实验教学中,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指导学生实验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设计实验活动之前,应该明确希望学生通过实验能够达到的具体目标,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教师还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实验中获得进步。
其次是“情境化”。
科学实验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将实验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目的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实验的参与度。
通过设计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变化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科学知识的乐趣。
最后是“建构化”。
科学实验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在实施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考相关资料、开展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他们建构起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他们的互动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科学实验教学的“三化”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情境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科学实验教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在实施实验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三化”策略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巧用三字诀,提升有效性
巧用三字诀,提升有效性作者:徐吉良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11期摘要:教学有效性具体是指什么?在学习和研究了一些关于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理论后,觉得初中教师要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首先,在学生课堂探究实验上教师铭记‘‘引”字诀;其次,在课堂演示实验上教师牢记“明”字诀;再次,在实验室学生实验时牢记“行”字诀。
牢记这“引…‘明…‘行”三字要诀,用具体策略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实验;有效性教学;策略一、提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背景现在初中科学课堂实验主要分为三种:1探究实验;2演示实验;3学生实验。
实验是学习科学最基本的工具,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毛病:探究实验可能起先很热闹,但热闹背后对知识的掌握却不够理想;演示实验本身趣味性较强,也符合初中生好奇的心理,因此,实验时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是做完实验却是另一番景象:只有个别学生参与到讨论中,但是思考也不够深入;学生实验,由于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和动手能力较弱,因而不能得到很好的实践效果。
长此以往,学生学得很累,教师教得辛苦,但是实验的教学效果却不明显。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界定教学有效性起源于20世纪前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运动,在20世纪后人们开始关注教学中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性教学就是在这时提出的。
在我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人,原先热闹花哨的教学已不适用了,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余文森教授在这时指出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因此,在这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必要。
他把教学的有效性归纳为速度、收益、安全三方面。
考量学习有效性就是指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三方面。
教师有效的教是指促进学生“学”的“教”。
王永胜教授也指出有效教学活动指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事先特定的教学目标。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性作者:王宝全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5年第01期这次有幸参加吉林省科学教材培训,感受极多。
现就如何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组织教学,分工合理科学课教学以学生探究为主體,也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多,所以科学课的课堂有点“乱”。
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课堂活而不乱,有利于学生在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切实动脑,得到科学结论。
二、时间的把握一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而每节科学课探究的知识较多,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这40分钟成为科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次培训所听的示范课全都超时,究其原因,教师认为课上必须要讲全、讲细,面面俱到,这样严重地挤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
例如,“测量水的温度”一课,教师介绍各种各样就花费了五分钟以上,然后让学生选择温度计。
其实,大部分学生已经见过这些温度计,只要展示各种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选择,然后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自己就明白了测量温度必须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这种情况说明教师还存在低估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敢放手的问题。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该说的说,该讨论的讨论,能直接回答的问题就不要讨论,避免给学生聊天的时间。
对于一些资料和图片不是一定要教师出示讲解,学生才能明白,可以放手让学生课后搜集整理,既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课堂上可支配的时间。
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三、深入挖掘,灵活运用教材新课标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是专家、名师共同编写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但教材又落后于现实,如果教材十年不换,我们不可能十年的教学都一样。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材编写意图,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
四、实验材料的选择科学课的各种探究活动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实验,而实验又需要材料来支撑,可是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交易,也就是直接关系到科学课教学的成败。
例析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化”策略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教学核心的综合性学科,教材中很多科学概念和规律的生成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建构起来的。
一些学校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仪器设备不齐全、教学资金有限、教学环境不佳等),使得初中科学的实验教学一直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自身对实验教学的目标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在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时,缺乏相对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学生的探究欲望难以激发,科学素养难以有效提升。
本文将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三化”教学策略,旨在培育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领悟科学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凸显高效的实验课堂教学。
一、强化实验(一)真做实验———真实性科学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质疑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真做实验可以巩固学生的认知,培育学生实验能力和质疑态度,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一次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市级公开课中,授课教师先用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教材88页3-47、3-48两个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为了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教师又补充了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实验。
实验中先用敞口装置,学生观察到天平平衡被打破,然后设置问题:是否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当学生找出是由于气体的逸出导致天平平衡的破坏时,教师设置第二步实验。
学生受到3-47实验的启发,设计了用带气球的瓶塞来防止气体逸出,然后教师再次用实验进行验证。
而验证的结果是“天平指针略向右倾”,此现象教师给予学生的解释是:因实验产生的误差,使得天平略微不平衡,严谨的实验现象应该是“天平平衡”。
老师用子虚乌有的所谓“严谨的实验现象”的假结论来代替实验的真现象,使学生的思维误入歧途,同时也丧失了一次课堂生成的问题探究机会,空气浮力对实验干扰的真相就这样被“假实验”给掩盖了。
精彩的课堂,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效生成,真做实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做真实验———科学性科学性是实验教学最基本的原则,如果实验失去了科学性,它会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误区,偏离科学原理,这与科学实验探究的本质相背离。
深入探讨三降下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
深入探讨三降下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三降下方法被广泛运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三降下方法对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三降下方法的作用三降下方法,指的是降低教师的讲课时间、降低学生的听课时间和降低集体讨论的时间。
这一方法的应用可以为科学课堂教学带来以下几点好处:1. 提高研究兴趣:通过降低讲课时间和听课时间,教师可以更多地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性的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2. 提升学生思维水平:降低教师的话语权,更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促进合作与交流:通过减少集体讨论的时间,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问题,促进彼此的研究和进步。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和建议为了充分发挥三降下方法的作用,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教师们可以考虑以下策略和建议:1. 设计精确的课程计划: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从而提高效率。
2. 创设积极的研究环境: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积极、轻松的研究氛围,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他们参与科学实验和讨论的意愿。
3. 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多媒体资源,提供有针对性的研究材料和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评价和反馈: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和改正错误,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结论通过深入探讨三降下方法对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的作用,以及相应的策略和建议,我们可以看到,三降下方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教师们应该灵活运用这一方法,以实现更高效、更有成效的科学课堂教学。
三化一评:提升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能力
三化一评:提升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
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提升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能力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三化一评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
三化,即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动为静,是指将复杂抽象的科学知识通过实验操作转化为简单具体的实践活动。
三化的实验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和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一评,即一次性评价,是指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测量和数据分析来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通过一评,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实验操作的不足,从而形成自我改进的意识,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水平。
1. 强化实验设计,注重三化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实验设计,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优势,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简单具体的实践活动。
在实验设计上,教师可以精心安排实验步骤,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和规律,从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还应注重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引导学生注意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 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是提升实验操作能力的基础。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和技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水平。
4. 进行一评,及时总结评价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一评,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测量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学生改进实验操作。
还可以通过总结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实验操作水平,培养他们的自我改进意识,逐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三解放”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三解放”的教学方针: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学生敢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学生敢做;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
标签:科学课堂;实效性;三解放;头脑;双手;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其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要求我们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
目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
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它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
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起,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让更多的学生有所选择,有更多的主动性,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正如陶行知先生给我们的告诫:“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和自觉纪律。
”本文谨从以上三方面谈一谈如何在科学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学生敢想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办”更为重要。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开始的,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了万有引力,从而揭开了宇宙奥秘;爱迪生从小就“异想天开”,试图人工孵出小鸡,后来竟做出了一千多项发明;当今首富比尔盖茨,他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也是创造性思维。
科学家曾言: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金钱和力量,而是由于缺乏想象。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异议可能被斥之为“异想天开”,给学生套上了一个思维枷锁,久而久之,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出现。
要知道,课堂上学生想什么,比教师讲什么更重要,所以教师要从解放学生头脑的角度出发,设计有吸引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鼓励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学生能自己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的,教师决不替代;学生能自己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教师决不给予任何提示,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想法加以鼓励,而不要大加斥责,激励学生去不断的质疑,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新内容,掌握新知识的动力。
如:在学习《纸的秘密》一课时,把活动主题分成了四个教学环节:(1)活动引入。
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和纸制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研究纸的欲望。
(2)探索研究。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设计方案——观察实验——交流研讨”的科学探究过程。
(3)活动拓展。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有关纸发明和造纸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纸的奥秘。
(4)通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各种纸的不同特性设计一件新物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感受纸的特性与用途的关系。
当教学进入汇报产生的疑问这一环节时,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竟然提出了“宣纸与报纸比,谁的吸水性能强?”、“牛皮纸与信纸比,谁更光滑?”、“牛皮纸与硬纸板比,谁的承重能力强?”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23个。
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问题引入以问题结束,很大程度地拓宽了教材。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学生敢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
在我国,由于严重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结果培养出了许多“高分低能”的诸如“鸡蛋没缝就不会吃”的所谓的“高才生”。
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教科书涉及的大部分科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讲解的,实验是少年儿童认识大科学的基本途径之一。
过去,由于书中的部分实验比较难做,有的带有一定危险性,所以不少教师的科学课还只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听的基础上,从始至终只有教师动手,以为只要将书本上涉及到内容“灌输”到学生的脑子中就行了,其实不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视、电脑等高科技进入家庭,儿童的智力、思维、视野已经得到长远的发展,他们早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眼看耳听的教学方式,他们更渴望去动手试一试,做一做,来满足自己日益高涨的好奇心。
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应摒弃旧的教学观念,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角度出发,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学生多做实验,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去。
如:学习《滑轮》一课时,教师通过展示农村建房中用简易滑轮搬建筑材料的几组情境照片,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和猜想,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
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尝试组装不同的滑轮进行实验探索,学生从自己实验和同伴实验的数据中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方便(改变了用力方向),使用动滑轮省力。
然后鼓励学生设计一个既能省力又方便的装置,学生通过猜想,尝试组装了滑轮组,并进行了实验探究,取得成功。
最后让学生畅谈自己是怎样学习滑轮有关知识的。
这样学生主动参与了滑轮有关知识的产生、发展、深化的全过程,不仅解放了双手,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培养了自主能力,更加锻炼了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教师只是将教学锁定在上课的40分钟,但是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縛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一些涉及到科学现象的观察内容,其观察对象处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中,包括从宏观来看的宇宙天体的运动,数十亿年地球变迁的演变;从微观来看的生物体内部的细微构造,科学事物现象发展的微妙联系……很多过程都无法再现直接观察,如再现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的全过程;绿叶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神奇过程;动物进化的漫长历程;地球自转、公转的运动过程;太阳系、无限宇宙的神秘浩瀚等等,如果要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情境,传统教学方法就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进行教学活动。
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
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如在教学《植物的茎》时,引导学生到菜豆地,观察菜豆的特征,认识菜豆的茎柔软、不直立、缠绕在支架上向上生长,这称为“缠绕茎”,并让学生联想到牵牛花也是这样;再引导学生葡萄架下,认识它的茎是“攀援茎”,与缠绕茎不同;最后到甘薯地,认识甘薯的茎是匍匐在地面生长,称为“匍匐茎”。
经过这样的观察后,学生就能具体认识茎的各种种类,也加深认识茎的共同点——都能起到输送养料的作用。
这样,让学生亲自去采集,亲身去感受。
整个过程中,儿童始终处于积极、高兴的氛围中,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这与之在课堂中机械、枯燥的讲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再如《太阳系》这一课的内容,学生们都对它很有兴趣,但是如何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进来呢?我上了一节尝试课。
我在上课前两周时,先用图片和最简单的语言概括的介绍了一下九大行星,再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分小组,每一小组主要研究一颗行星,所研究的内容包括行星的颜色、体积、由哪种物质组成、其特点是什么、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它的卫星有几颗和它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等等。
在找到资料后,再由小组讨论概括整理出有代表性的资料,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这种作用最好超前发挥,超前教给学习方法,在学习之前先教学法。
使学生掌握方法、步骤,更自觉主动地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资料对每一位学生是完全开放的,他们可以随时找我借书找资料,并且指导他们如何分析、整理资料等。
在上课时,每组学生都以他们不同的方式介绍他们自己所喜爱的那颗行星,有的读资料,有的把资料编成相声,还有的又重新回顾了一下伽利略观察木星的4颗卫星,从而证实了“日心说”的情景,其他同学也好像身临其境似的感受到了喜悦的心情。
一张张图片不仅使学生们看到了土星的美丽、木星的巨大、冥王星的神秘,还感受到了宇宙的无穷无尽和神秘莫测。
这节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以外找资料、分类、概括整理、合作然后再课上交流等几步完成这一过程的,并且使学生把自己获得的信息以他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利用模型、图片、口头表达等方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经验,以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并有一种共同参与的喜悦感,使学生能充分的发挥。
整节课的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外学生的自学,但效果却比在课上仅仅用老师的教要好的多。
还有一些课程,如昆虫的认识、动物的观察等等,这些小动物都是可以在课后适宜条件下饲养的。
而饲养小动物是学生们喜欢做的事情,能锻炼动手能力,可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
在饲养过程中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
生活化的课外活动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
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
久而久之,学生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和条件很多,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更新教育思想,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善于捕捉把握创新契机,最大限度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并使他们有一种共同参与的喜悦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