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与中国对联
英语龙年对联
英语龙年对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英语龙年对联是指用英语编写的对联作品,用来庆祝农历新年的到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联是一种用来祝福和祈福的文学形式,通常是由两句对称对仗的句子组成,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在英语龙年对联中,通常会使用与龙相关的词汇或者表达来呼应农历新年的主题。
龙年是中国十二生肖中的一个,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此在对联中会出现“龙”这个字眼。
对联还会传达喜庆、祝福和美好的祝愿,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平安顺利,幸福快乐。
下面是一些关于英语龙年对联的例子:这些对联虽然不是传统的汉语对联,但通过英语表达,也能传达出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在跨文化交流中,英语龙年对联也成为了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吉祥的象征。
英语龙年对联是一种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的文学形式,通过对称的语言结构和祝福的内容,展示了对新年的热烈祝福和美好期望。
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无论使用何种语言,祝愿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第二篇示例:过去的龙年是金色的,我们迎来了一个英语龙年。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年份,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努力拼搏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不妨来制作一些关于英语龙年的对联,来为这一年增添一些新意。
英语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将中西文化相融合,用简短的文字表达深刻的含义。
在英语龙年对联中,我们可以融入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和短语,让对联更加富有创意和灵性。
我们可以用“Dragon Year, prosperity near”这样的对联表达对来年繁荣兴旺的美好期许。
或者用“Roar into the New Year, with joy and cheer”来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充满喜悦和欢乐。
这些对联不仅可以展现我们对新年的期许和祝福,也可以让我们在创作中感受到英语的美妙和魅力。
在制作英语龙年对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社会热点,创造出更具时代感和个性化的作品。
可以用“Dragon dances in the digital age”来表达对数字时代的热爱和向往,也可以用“Dragons soaring in the global sky”来展现我们对全球化的认同和追求。
回文联大全四年级
回文联大全四年级回文联,它是我国对联修辞奇葩中的一朵。
用回文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五字回文联(7)上联:春回先富村下联:村富先回春-上联:郎中王若俪下联:俪若王中郎-上联:马歇尔歇马下联:华莱士来华1946年,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作为总统特使前来中国,充当国共和平谈判的调解人。
当时中共代表周恩来在南京,蒋介石在庐山,马歇尔在庐山和南京之间往返穿梭9次,心力交瘁,却劳而无功,不得不宣布“调停失败”,被调回国担任国务卿,黯然离职。
而后杜鲁门派副手华莱士来华接任马歇尔的职务。
于是当时大公报报道此事的标题就定成《马歇尔歇马,华来士来华》。
此标题尽管好像只是平铺直叙,但却运用了“回文”手法,正读反读都一样,巧妙至极,叫人回味无穷,叹为绝对。
上联:人中柳如是下联:是如柳中人上联:僧游云隐寺下联:寺隐云游僧上联:贤出多福地下联:地福多出贤上联:油灯少灯油下联:火柴当柴火六字回文联(1)上联:楼望海海望楼下联:水连天天连水七字回文联(16)上联:并蒂莲开莲蒂并下联:双飞燕侣燕飞双-上联:处处红花红处处下联:重重绿树绿重重上联:处处飞花飞处处下联:潺潺碧水碧潺潺上联:斗鸡山上山鸡斗下联:龙隐岩中岩隐龙河南省境内有一座山名叫鸡公山,山中有两处景观:“斗鸡山”和“龙隐岩”。
有人就此作了这一副独具慧眼的回文联。
上联:洞帘水挂水帘洞下联:山果花开花果山上联:凤落梧桐梧落凤下联:珠联壁合壁联珠上联:风送花香红满地下联:雨滋春树碧连天倒读又成一联: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 云南通海秀山联上联:脸映桃红桃映脸下联:风摇柳绿柳摇风上联:暮天遥对寒窗雾下联:雾窗寒对遥天暮上联:我爱邻居邻爱我下联:鱼傍水活水傍鱼上联:雾锁山头山锁雾下联: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鱼脯浦,因地处海中,岛上山峦叠峰,烟雾缭绕,海淼淼水茫茫,远接云天。
于是,一副饶有趣味的回文联便应运而生。
欢迎外国朋友前来学习中国文化的欢迎标语
欢迎外国朋友前来学习中国文化的欢迎标语
1、我们十分感谢你们不辞辛劳,远道来访我处学习交流。
2、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这欢迎您们的到来。
3、同一个世界,不分你我他。
欢迎学习!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欢迎各国友人来我国参观访问,祝旅途愉快。
6、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欢迎外国朋友前来参观学习。
7、欢迎外国朋友不远万里,不辞辛苦来我国学习文化。
8、欢迎全世界的朋友来我们这里学习探讨历史文化。
9、我国欢迎全世界的朋友来参观访问,学习历史,研究汉语文化。
10、传播东方智慧,文化润泽心灵。
欢迎外国朋友来我国学习。
11、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
欢迎各国朋友前往我国学习探讨文化知识,研究历史。
12、传播东方智慧,辉映卓越人生。
欢迎外国朋友前来学习中国文化,传播东方智慧。
13、传播东方智慧,挥映卓越人生。
欢迎外国朋友不惧路途遥远,前来我国学习文化,传播东方文化。
14、我们十分感谢外国朋友不辞辛劳,远道来访我们那学习文化知识,研究历史遗迹。
15、欢迎全世界外国朋友,来学习中国汉语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外国人写的对联知多少
外国人写的对联知多少作者:来源:《华人时刊》2017年第01期对联又称对子,是互相对偶的文句,由上联(出句)和下联(对句)组成,一般贴于门、厅堂等处,可分类为门联、楹联、寿联、挽联和春联等。
据说,中国的第一副对联是后蜀皇帝孟昶撰写的,联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对联作为一种小型的文学艺术形式,自诞生后,就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书法艺术为我国广大人民所喜爱。
1984年,中国楹联学会在北京成立时,日本友人富藤惠秀致函祝贺,他在函中写道:“日语、英语都有对句,可是和中国对句比较起来,在文字的整齐上,在音韵的清秀协调上,是无法相比的。
……在中国文学上,最优美的东西属于对句。
”古往今来,一些喜爱对句的外国人,就用中文写下了至今还值得一读的对联。
现把搜集到的部分外国人写的对联抄录如下,以飨读者。
1299年,元成宗为成全先帝遗愿,派遣普陀山高僧一山一宁为国信使东渡日本。
一山一宁携带国书,航海6个月,抵达日本时受到日本朝野僧俗人等隆重欢迎。
一山一宁以他的博学多才,在日本广弘佛法,宣扬观音,传播华夏文化,倡导中日友好。
由于他的努力,中日很快恢复了中日友好往来,日本后宇天皇多次接见他。
一山一宁在日本侨居十八年,于1317年病逝于日本。
后宇天皇赐其以“国师”称号,为了赞扬他在日本传道布施时所做出的贡献,还撰写了一副挽联,联曰:“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
”清代嘉庆年间,一名犹太女子德尔华寓居中国,在苏州虎丘山下建有别墅“抱绿山庄”,内具亭台楼阁,假山花卉,小桥流水,景色十分迷人,并在堂前悬挂一副主人自书的对联:“塔影在波,山光接屋;画船人语,晓市花声。
”此联状物绘景,对仗工整,景物刻画贴切,宛若一幅地道的中国画。
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1890年,清朝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通过驻北京的公使华尔生,将一座底座上刻有一副对联的英制精美自鸣钟,送抵“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光绪皇帝大婚的礼物。
自鸣钟上面刻的贺联是:“日月同明,抱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康寿。
外贸对联大全
外贸对联大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外贸对联,是指用对仗工整的句子来表达关于外贸的主题和情感,寓意深远,表达犀利。
外贸对联大全涵盖了外贸行业的方方面面,传达了外贸人的职业精神和生活态度。
下面将为大家呈现一些关于【外贸对联大全】的精彩内容。
1. 世界翻翻,海风再助,贸易万里行;贸易纵横,精诚合作,功成不虚。
2. 力挽狂澜,脚踏实地,外贸通天;心怀梦想,无畏风雨,拓展全球。
3. 国门大开,贸易蓬勃,外贸昌盛;通海达洋,人员交融,贸易繁荣。
4. 丝绸之路,彩虹之桥,商贸相连;诚信为本,互利合作,共创辉煌。
5. 时下良机,外贸兴盛,市场广阔;意识到位,精益求精,质量为王。
6. 扬帆启航,远航海涛,携手同行;智慧引导,创新突破,精益求精。
7. 国与国间,贸易连线,合作共赢;意谊深厚,友谊长存,和谐共处。
8. 外贸对联,言简意赅,情意绵长;深谋远虑,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9. 通天地之间,助力家国兴衰;实干为国贸,义修民族脊梁。
10. 珍惜友谊,促进贸易,开发国际市场;传承经典,创新未来,是外贸人的本能。
11. 至诚交流,共商贸易,共创辉煌未来;务实开拓,品质至上,外贸之路一直在路上。
12. 外贸对联,蕴含着勤劳肯干、诚信守约的传统美德;外贸对联,折射着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职业梦想。
13. 空港园区,贸易先行,通向全球;港口枢纽,物流发展,连接世界。
14. 贸易之路,宛转曲折,奋力前行;合作共赢,共谋发展,携手同行。
15. 对联千丝万缕,文字风情万种;外贸行业,绵延不绝,辉煌无限。
16. 全球经贸,一路开拓,未来何在;时代变迁,外贸不息,扬帆启航。
17. 功力阔远,外贸帝国,共享繁荣;创新无限,贸易前行,品质优良。
18. 外贸对联,言犹在耳,意犹未尽;贸易长路,脚踏实地,心向远方。
19. 千里传真,贸易便利,通天地;友谊广交,商机遍地,合作共赢。
20. 对联如画,外贸如诗,意味深长;精实为本,诚信为先,外贸人生不息。
外国人写的中国对联
外国人写的中国对联有人说,对联同格律诗词一样,为中国独门文化艺术,外国人不擅为之,其实不然。
1890年,光绪皇帝新婚大喜,当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特遣使者赠送自鸣钟一具,上面就刻着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寿康此联不仅对仗工整,合乎彼此身份,而且能以日月、天地、明、德巧妙对应,把帝(天)、后(地)、婚嫁的吉语概括得恰到好处。
联中又有吉祥如意、富贵寿康的祝颂,更体现了帝后新婚大喜的中国特色。
此联想必出自英国的中国通的手笔,但其中也必遵女王之圣旨。
此联并非是洋人写中国对联的开山之作。
在这以前还有加拿大的一副对联,流传极广,远胜宫廷方寸之地。
那是1880年的事。
加拿大当时在位总督麦克唐纳决定修筑一条横贯本国的大铁路。
他派人到中国招募了华工7000多人。
华工们历尽千辛万苦,开山铺路,终于使铁路按时通车。
麦克唐纳在通车典礼大会上,高度赞扬了华人的智慧和力量。
可是,华工们完工之后,多数人无钱返回远隔重洋的故乡和祖国。
面对浩瀚的大洋,人们只好兴叹饮泣。
大伙儿便捐款在加拿大都市温哥华的大洋之滨建造了一座望乡亭,亭上有加拿大的友人撰写的一副对联:遥望中华数千里不知何时能返家此联工整稍欠,但朴实、真情感人至深,充满着望乡之情。
此后,外国人写中国对联者越来越多。
其中,以汉学功底很深的日本人最为突出。
日本人写的中国对联之多,除中国外,世无匹敌。
其中不乏精妙之联,这里仅举一副日本友人书赠鉴真纪念堂联。
众所周知,鉴真是唐代高僧,东渡日本传经送宝,为促进日本进步,国民康福,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扬州他的故乡建立鉴真纪念堂时,日本友人长屋王写了一联挂在堂前,联云: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联仅八个字,其内涵十分丰富。
上联既写鉴真之东渡辛苦,又写中日山川之异,唐僧在异域行同山川的伟业。
下联既颂唐僧恩比风月,节操同天,又写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源远流长,同风共月的关系。
全联还饱含对今后中日友情的展望和心愿。
世界文化遗产的对联
世界文化遗产的对联 1. 东方明珠,山水画卷,人间仙境。
西方古迹,历史长河,文明瑰宝。
2. 古埃及金字塔,沙漠宏伟,古国辉煌。
罗马斗兽场,壮丽恢弘,古罗马风采。
3. 中国长城,巍峨壮丽,历史传世。
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建筑,文艺复兴之光。
4. 印度泰姬陵,白色宫殿,爱情传说。
美国自由女神像,自由之光,民主象征。
5. 希腊雅典卫城,古代神殿,哲学发源。
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文明,神秘遗迹。
6. 日本富士山,圣山灵感,艺术创作。
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壮丽巍峨,信仰象征。
7. 意大利比萨斜塔,奇迹倾斜,建筑奇观。
埃及卢克索神庙,巨大雕像,古代宗教。
这些对联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包括历史、建筑、艺术、宗教等方面。
它们展示了世界各地悠久的
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
富性。
西安城墙全球华人征春联精选
西安城墙全球华人征春联精选一等奖(1名):南门:出句:门仰终南,南漾熏风,风扬爽气,气贯皇都春气象;(征下联)对句:礼迎城外,外赢美誉,誉应卯年,年逢盛世锦年华。
(河北曲阳邢伟川)二等奖(1名):北门:对句:北漫卿云,惠风吹渭水,听莺嗓试新声,绿红妆古邑;出句:门盈喜气,春雨过宫墙,望世园铺美景,龙凤舞长波。
(征上联)(辽宁本溪谢毅)三等奖(2名):东门:对句:春江滋锦绣,海晏河清西部兴,古邑燃情开玉局;出句:玉兔转乾坤,龙迎虎送东君候,世园得意笑春风。
(征上联)(广东揭东蔡锡拱)西门:出句:春归丝路,生机荣万里,看绵延大散关头、玉门关外;(征下联)对句:日暖曲江,逸韵响千年,听激越少陵赋里、太白赋中。
(甘肃兰州徐维强)优秀奖(8名):对句:北起祥云,和风来太液,欣帝邑举宏图,城乡追远梦;出句:门盈喜气,春雨过宫墙,望世园铺美景,龙凤舞长波。
(征上联)(河北衡水杨志)北门:对句:城漾欢声,祥云拥北斗,看皇阙易新妆,宾朋临胜地;出句:门盈喜气,春雨过宫墙,望世园铺美景,龙凤舞长波。
(征上联)(山东寿光王树文)东门:对句:红梅开日月,菊送兰迎紫燕归,古阙凝神听喜雨;出句:玉兔转乾坤,龙迎虎送东君候,世园得意笑春风。
(征上联)(天津河北吴金城)东门:对句:金乌辉岁月,斗焕星移北国歌,灞柳含烟腾紫气;出句:玉兔转乾坤,龙迎虎送东君候,世园得意笑春风。
(征上联)(西藏拉萨刘文)南门:出句:门仰终南,南漾熏风,风扬爽气,气贯皇都春气象;(征下联)对句:福盈古国,国迎丽日,日映豪情,情怡盛世好情怀。
(广东深圳成小诚)出句:门仰终南,南漾熏风,风扬爽气,气贯皇都春气象;(征下联)对句:城瞻古礼,礼沾贵客,客展豪情,情融乐土玉情怀。
(河北清苑陈双田)西门:出句:春归丝路,生机荣万里,看绵延大散关头、玉门关外;(征下联)对句:风荡渭川,旭日耀千年,听清脆驼铃声远、秦韵声长。
(山西永济杨新立)西门:出句:春归丝路,生机荣万里,看绵延大散关头、玉门关外;(征下联)对句:情漫世园,笑语沸千家,恰烘染庚寅岁尾、辛卯岁中。
对联的来源与发展
对联的来源与发展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指由两句对仗工整、意义相对的诗句组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以其简洁、形象、韵律的特点,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来源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从对联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对联的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对联的起源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楚辞和汉赋。
在楚辞中,就有不少对仗的诗句,如屈原的《离骚》中有“翩翩者南风,悠悠者水之波兮”;在汉赋中,也有不少对仗的句子,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有“扬之水,载之舟;济之水,载之渡”。
这些句子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联,但已经具备了对仗的特点。
对联的真正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的文人墨客喜欢在书画作品上题字,他们往往会选择与作品内容相呼应的诗句进行对联。
这种现象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化风气,成为了对联的雏形。
二、对联的发展历程对联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宋代的文人墨客非常重视对联的艺术性和规范性,他们提出了对联的“八法”,即“对仗、平仄、连字、韵律、意象、谐音、比兴、典故”。
这些“八法”成为了对联创作的基本准则,推动了对联的发展。
明代是对联的鼎盛时期。
明代的文人墨客对对联的创作非常热中,他们不仅广泛地应用对联于书画作品中,还将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进行创作。
明代的对联作品数量庞大,品质也较高,形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明代对联风格。
清代是对联的黄金时期。
清代的文人墨客在对联创作上更加注重形式和技巧,他们提出了“对仗、平仄、韵律、意象”的“四绝”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对联的艺术水平。
清代的对联作品大多遵循四字对联的形式,字数更加精炼,意境更加深远。
近代以来,对联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影响。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因为对联被认为是封建文化的象征。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对联逐渐恢复了其地位和影响力,成为了文化交流和展示的重要方式。
三、对联的艺术特点1. 对仗工整:对联的最基本特点就是对仗,即先后两句的词语或者句子在音韵、字数、意义上相对应。
英文对联精选
英文对联精选春节到了,贴春联是一种庆贺节日的方式。
对联讲究工整对仗,前段时间一批英文版春节对联走红网络,相信很多朋友都好奇英文对联是怎么做到对仗的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英文对联,欢迎大家阅读!英文对联1、上联:Great peace great wealth and great luckily.(大顺大财大吉利)下联:New year new joys and new century.(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 Everything goes well.(万事如意)2、上联:The old year leaves amidst the falling snow. (瑞雪纷飞辞旧岁)下联:The new spring comes with the shining glow. (旭日东升迎新春)3、上联:Best wishes for the year to come!(恭贺新禧)下联:Good luck in the year ahead!(吉星高照)4、上联: Good year and view following the spring.(佳年好景随春到)下联: Happiness and health are with sense.(福乐安康顺意来) 横批: Ring out the old,ring in the new.(辞旧迎新)5、上联:Eat well sleep well have fun day by day.(吃得不错、睡得不错、天天都开心)下联:Study hard work hard make money more and more.(努力学习、努力工作、钱越挣越多)横批:Gelivable(给力)6、上联:Happy New Year!(新年好)下联:Money Runs Here!(钱来到)7、上联:Wait year to merry one by one.(等了一年又一年)下联:Each year lots merry but me none.(年年结婚没有咱)横批:Wait again.(再等一年)8、上联:Everything is possible.(任何事都可能)下联:Impossible is nothing.(没有事不可能)横批:Just do it.(只要肯去做)9、上联:A willing mind sees nothing impossible,so the broken pots near the sinking boats witnessed mighty Qin‘s surrender before Chu.(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A waiting heart regards everything available,so the determination from the torturing hay embraced weak Yue‘s triumph over Wu.(苦心人,天不负,卧心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0、上联:Sea-water tide,day-to-day tide, everyday tide and everyday ebb.(海浪涨潮,天天涨潮,天天涨潮,又天天退潮) 下联:Floating-clouds appear, often appear, often appear and often go.(漂浮的云出项了,经常出现,经常出现,又经常消失)11、上联:Open windows of Windows,windows in Windows, shut down Windows.(开窗口在视窗,窗口在视窗,关机闭视窗) 下联:Since Miss is miss, Miss always miss, search also miss.(女孩竟不在,女孩总不在,找她也不在)12、上联:We don't stop playing because we grow old.(我们再也不玩耍因为我们长大了)下联:We grow old because we stop plating.(我们长大了因为我们不再玩耍了)延伸阅读:英文版春节对联的来历Spring Couplets, a Chinese New Year decoration,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a's New Year. Their beginnings go back as far as the origins of New Year's festivities.春联,是中国新年的装饰,没有春联,春节就不完整。
中华对联与英语英雄双行体对比及其启示
中华对联与英语英雄双行体对比及其启示*黄中习摘要:本文认为,中华对联与英语英雄双行体诗有同有异, 中华对联与英语英雄双行体分别是汉英语言典型的语言艺术形式, 最能体现汉英语言及汉英语言文字特色。
通过对两者的对比分析,找出其异同点,指出对比分析的启示,认为英译中华对联的首选形式是英语英雄双行体诗,一个短联翻译成一个对句就可以,中长联可以用两个或多个对句。
关键词:对联;英雄双行体;对比语言本身是工具,又是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结、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
参照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理论, 潘文国(1997,27-31)认为,“语言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概念和意义体系……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价值体系……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
中华对联与英语英雄双行体诗分别是汉英语言的传统文学形式,各具特色,有同有异,最能体现英汉语言文字及英汉文化特色。
两者都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两行文字,讲究遣词,格律严谨,音韵和谐,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有一定的可比性。
实际上,它们也反映了汉英民族的思维方式、传统文化及审美情趣的一些不同特点。
第一节英语英雄双行体简介英雄双行体诗歌(Heroic Couplet),又称英雄偶句诗体,是指a rhyming couplet in iambic pentameter (抑扬格五音步押韵两诗行)。
由于这种双行体常用于“英雄”诗歌(即史诗)和英雄剧中,故在17世纪下半叶被加上“英雄”这一定语。
双行体分为“闭合双行体(closed couplet)”和“开放双行体(unclosed couplet)”两种。
闭合双行体就是把一个句子或一个完整的句法单位的结尾保持一致,不依赖上下文,两行诗具有完整、独立的意义。
持续不变地使用闭合双行体意味着两行诗就相当于一个诗节;而开放双行体的重音句型常与抑扬格标准不尽相同:句子结构不对称,每对诗行自由发展,韵律的作用是为了增加色彩而不是作为诗歌的休止符。
对联的特点及翻译
对联的特点及翻译对联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涉及两种语言,同时也涉及两种文化。
本文讨论了对联的特点;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翻译对联的一些可行的方法。
标签:对联;特点;翻译引言楹联,也叫楹贴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使中华文化特有的艺术形式,构成一种整齐美与对称美。
春节时家家贴春联,成为一种民族风俗。
对联种类繁多,有贺联、喜联、挽联、寿联等等。
一幅好的对联除了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对应、结构相同或相似外,还应力争内容凝练集中、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包含了许多文化信息,意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对联这种既有广泛使用价值,又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至今仍焕发着青春,受到人民群众喜爱,也将有永久的生命力。
由于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翻译对联困难不小。
如何翻译对联,把这种具有独特形式的文学艺术介绍给其他国家的人们,满足跨文化交流的需要,是值得翻译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对联的特点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
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对联的特点具体如下: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例如:云带钟声穿树去平仄平平平仄仄月移塔影过江来仄平仄仄仄平平三、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四、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外国人撰写的对联
外国人撰写的对联作者:刘言香来源:《学苑创造·C版》2011年第07期在众多的国度中,与我国一水之隔的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文人学士深谙对联之道。
有一日本文人就曾写下这样一副格言式对联: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锅内煮山川此联富含哲理,对仗工整,被一陶瓷制作商烧制在名贵瓷器上,广为流传。
早在1200多年前,唐代高僧鉴真乘风破浪,历经艰险,漂洋过海,东渡扶桑传经送宝,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加深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为了纪念这位中日友好的使者,后人在他的家乡江苏扬州建起了鉴真纪念堂。
堂前高挂着日本友人长屋王撰写的一副对联:山川异物风月同天寥寥八字,意味深长。
它既是对鉴真功德的热情称赞,也是对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良好祝愿,表达了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1317年,我国普陀寺一高僧在异邦逝世。
日本宇多天皇闻此噩耗,便亲撰一联向这位友人致哀。
联曰: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挽联对这一高僧在日本广收弟子、传道布施的杰出业绩作了高度赞扬。
1936年,我国大文豪鲁迅先生逝世后,收到了很多挽联,其中日本友人佐滕村夫先生撰写的挽联曰: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良师这副挽联虽对仗欠工,但那袒露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却寓于联中。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记者斯诺也与人合写了一副挽联,托人送到上海,悬挂于鲁迅追悼会场,联曰: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此联情真意切,颂扬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功绩,寄托了撰联者的无限哀思,抒发了撰联者对先生的赞颂之情。
联中巧妙地运用嵌名法,上下联尾分别嵌入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名。
全联意思贯通,浑然一体,其构思之巧,遣词之妙,令人叹为观止。
联中的“译著”指的是斯诺等人编译的有关介绍鲁迅小说的书,当时尚未出版,为此,撰联者深表遗憾,且哭且叹,更感人至深。
清代嘉庆年间,有一个叫德华的犹太人写了一副对联悬挂于虎丘山下风光旖旎的“抱绿山庄”别墅:塔影在波,山光接屋画船人语,晓市花声1890年,清光绪皇帝结婚,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赠送一座自鸣钟,钟座两边刻的汉文贺联道: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寿康上联借钟的功用表示良好的祝愿,下联对皇姻表示深切的祝福,贴切而又巧妙。
一幅对联和日本鬼子叫法的由来
一幅对联和日本鬼子叫法的由来中国人称呼日本人为日本鬼子的由来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下联: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喊了一百多年的“日本鬼子”,却很少有人知道其由来:暗藏着大智慧!很少有人会去思考“日本鬼子”这个称呼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当时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举行了记者会,在记者会上日本人想要嘲讽中国人,用什么方法嘲讽中国人比较好呢?那就是用中国人最擅长的汉字,于是日本人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中国对联报上来,让中国人当场对出下联,如果对不出的话,那么势必会遭到日本的讽刺。
只见这副对联的上联是:“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大家仔细看这幅对联的话,就会发现这幅对联其实真的不简单:“骑奇马,张长弓,”这两小段都是第一个字本身加上拆开来的两个字组成;而“琴瑟琵琶”这四个字也正对应了其后半部分“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日本人出的这个对联,大意就是:自己骑着快马,拿长弓,兵强马壮,以此来威胁和嘲讽中国。
想要当场对出这幅对联,真的是不简单。
而当日本人洋洋得意之际,以为中国没有人能够对出这幅对联的下联时,当时一位负责谈判的清朝大臣让人拿来纸墨写出了下联:“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看这个下联,真的是神来之笔,每个小段都纷纷对应上了日军的上联:“倭委人,袭龙衣”对应“骑奇马,张长弓”;“魑魅魍魉”对应“琴瑟琵琶”;“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对应“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而且还嘲讽了日本人一番,下联大意就是:日本小人抢去龙袍,也只不过是个小鬼而已,还不赶快下跪认错。
可谓是段段对仗,字字诛心。
引得当时在场的人无不拍手叫好,也让日本人明白了中华文化有多么博大精深,岂是半路出家就能精通?之后,当时的中国人不再称呼日本人为倭寇,而是称为“鬼子”,这种称呼一直延续至今。
但是如今的人们只知道“鬼子”是一个中国对日本侵略者蔑视的词语,却不知道蕴藏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及中国人民不屈的意志。
关于英语的春节对联
关于英语的春节对联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下面就是的关于英语的春节对联,一起来看一下吧。
上联:Great peace great wealth and great luckily.(大顺大财大吉利)下联:New year new joys and new century.(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 Everything goes well.(万事如意)上联:The old year leaves amidst the falling snow. (瑞雪纷飞辞旧岁)下联:The new spring es with the shining glow. (旭日东升迎新春)上联:Best wishes for the year to e!(恭贺新禧)下联:Good luck in the year ahead!(吉星高照)上联: Good year and view following the spring.(佳年好景随春到)下联: Happiness and health are with sense.(福乐安康顺意来)横批: Ring out the old,ring in the new.(辞旧迎新)上联:Eat well sleep well have fun day by day.(吃得不错、睡得不错、天天都开心)下联:Study hard work hard make money more and more.(努力学习、努力工作、钱越挣越多)横批:Gelivable(给力)上联:Happy New Year!(新年好)下联:Money Runs Here!(钱来到)上联:Wait year to merry one by one.(等了一年又一年)下联:Each year lots merry but me none.(年年结婚没有咱) 横批:Wait again.(再等一年)上联:Everything is possible.(任何事都可能)下联:Impossible is nothing.(没有事不可能)横批:Just do it.(只要肯去做)上联:A willing mind sees nothing impossible,so the broken pots near the sinking boats witnessed mighty Qin‘s surrender before Chu.(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A waiting heart regards everything available,so the determination from the torturing hay embraced weakYue‘s triumph over Wu.(苦心人,天不负,卧心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联:Sea-water tide,day-to-day tide, everyday tide and everyday ebb.(海浪涨潮,天天涨潮,天天涨潮,又天天退潮) 下联:Floating-clouds appear, often appear, often appear and often go.(漂浮的云出项了,经常出现,经常出现,又经常消失)上联:Open windows of Windows,windows in Windows, shut down Windows.(开窗口在视窗,窗口在视窗,关机闭视窗)下联:Since Miss is miss, Miss always miss, search also miss.(女孩竟不在,女孩总不在,找她也不在)上联:We don't stop playing because we grow old.(我们再也不玩耍因为我们长大了)下联:We grow old because we stop plating.(我们长大了因为我们不再玩耍了)Spring Couplets, a Chinese New Year decoration,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a's New Year. Their beginnings go back as far as the origins of New Year's festivities.春联,是中国新年的装饰,没有春联,春节就不完整。
中国人挽外国人的对联
说 改革 , 这也 许开 了个 好头 。 当 亡 ,故此写法合适 ,如果死者 学 教 授 和 地 质 调 查 所 研 究 室 八 十 岁 以上 , 儿孙 满堂 , 此 主任 2 时我感慨十分 ,积极支持龚先 七 、 O 多年。著有 《 中国地 生 作法 。我题 的挽联 是 :
天上 又招 贤士 ;
挚 友从 事 文化 事业 ,不 期 的文 化程 度 与素 质 ,不 可 使其 联哀 悼 。
突发 心梗 , 溘然 长逝 。我 题联 : 产生 异想 。另外 还要 与逝 者性
太急先生, 怎教文 艺秃支笔 ! 格 相符 , 意思 明朗准确 。 再 就 是
忍离故土, 可是文殊点错名? 在一 场 丧事 中 ,这种 形式 的挽
滩 头忍送 先 生。
联就 不 能出现 了。
质史 》 等多种著作 。 葛利普教 挽联 的另 类写 法 ,有 时也 授逝世后 , 作为同仁 的我国地 要注 意符 合一 定 的场合 和对象 质 学 教 授李 四 光 先 生 撰 了此
法度 谨 严 , 万夫辟 易 ;
焦桐 绝 响 , 多士 兴 悲。
我 与对 联
展
上 联肯定 了先生 生前 的业 是 主管 生死 簿 的文殊 菩 萨点 错
绩, 去 世后对 事业 的损 失 。 下联 名 了呢? 此联挂出, 起 到 了较 好
不
是 对 逝 者 的一 种 怀 念 与 意 愿 。 的 眼球 冲击 作用 。 古 代名 人 去世后 , 为了纪 念他 , 某君 年 刚不惑 ,身患 不治 往 往 给他 活动过 的地 方立 一 座 而去 。 其友向我求挽联一副 。 我
家
外 国人 写联挽 中 国人 , 确
风
友 欲奔 丧 ,拿 来 空 白条 实 不易 , 近几 年在 几 家报 刊 已 去世 时我撰 一挽 联 , 虽有诙 谐 , 幅, 求 我 速写挽 联一 副 , 我 以 问 有 所报 道 , 但 中国人 撰联 挽 外
八国联军对联
八国联军对联八国联军是指1899年至1901年间由俄罗斯、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八个国家组成的,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它的背后是列强对中国利益的争夺和割据,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矛盾与外国侵略的一次重要冲突。
以下是一则关于八国联军对联的参考内容:支那百战头,中国腥风暴雨愁。
钢鹰飞露柱,急兽射亡羊,义勇奋起保边洲。
列强七星集,八国联军恶魔争。
俄龙欺华屈,日鬼噬舌茫,德狼垂席尽蚀明。
峰华血火燃,东方焦土哀魂断。
交趾窜边陲,英雄拯救弱,米帝龙鱼乱华富。
大割据朝夕,欲占天地四分圆。
文明洋犬奸,为利弓矢俩,攻壮士侵朝边。
群杂虎视人,神州卖割土恶奸。
血海无边劫,百年屈辱,国难八国联。
此联呈现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残忍和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决心。
首先,支那一词在那个时期是列强对中国人的歧视称呼,冷峻地描绘出中国百战不挠的形象。
而联军则是以鹰、兽和义勇三个形象来代表参战列强的侵略行动,将中国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之中。
对联继续描述联军的种种恶行,使用了钢鹰和急兽的形象,来暗喻联军对中国的破坏与攻击。
而义勇奋起保边洲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表达了维护国家边疆的决心和勇气。
在后半部分,联登列强七星集,列举了参加八国联军的国家,将他们比喻为恶魔争斗,以此强调联军的残暴。
具体到俄、日、德三国,则使用了龙、鬼和狼的形象来代表他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表现了它们的强大和残酷。
接下来,连提割据朝夕,形容八国分走了中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
文明洋犬奸这句则言辞激烈,讽刺了列强以文明为借口来对中国进行侵略和割据。
最后一句以“国难八国联”作为结尾,彰显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民族灾难和改变中国面貌的深重历史。
全篇通过对联的形式,传达出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反侵略斗争的决心以及对侵略者的愤慨和谴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人与中国对联
——郑华玉
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中国对联作为语言艺术与书法艺术合为一体的一种文学
形式,不但在国内深受广大人民的喜好,在国外也受到一些爱好中国文学的东洋、西
洋人欢迎。
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的楹联,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
一条重要途径。
外国人写的中国对联连绵不断,其中以汉学工底和工夫很深的日本人
最为突出。
1890年,光绪皇帝新婚大喜,当时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特遣使者赠送“自鸣钟”一座,钟座上就刻着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
年富贵寿康”。
此联不仅对仗工整,合乎彼此身份,而且能以“日月”、“天地”、“明”、“德”相譬配,把帝(天)、后(地)婚嫁的吉语概括得恰到好处。
同时联中又有“吉祥如意”、“富贵寿康”的祝颂,更突出了帝后新婚大喜的中国特色。
外国人书
赠的对联中,有一些是挽联。
1925年1月26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
越
南朋友潘佩珠送一挽联日:“志在三民,道在三民,忆横滨致和馆几度握谈,卓有精
神贻后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被帝国主义者多年压迫,痛分余泪泣先生”。
1936
年7月19日,鲁迅逝世,日本友人佐藤村夫送一挽联曰:“有名作,有群众,右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良师”。
解放后亦常有外国人书赠对联,
如越南共产党领导送给我国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的挽联:“风流文采永存银幕上;音
容笑貌常在人心中”。
由于楹联的产生,与汉字的字形、音义特点有直接关系,可以想象,受中国文化
影响的相邻诸国对于楹联必然有很强的接受能力。
日本人写的中国对联之多,除中国
外世无匹敌,其中不乏精妙之联。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经送宝,为促进中日文化
交流作出过杰出贡献。
在扬州他的故乡建立鉴真纪念堂时,日本友人长屋王写了一联
挂在堂前,联云:“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此联仅八字,其内涵却十分丰富。
上联
既写鉴真东渡之苦,又写中日山川之异,鉴真在异域行同山川的伟业。
下联既颂唐代
高僧恩比“风月”,节操“同天”,又写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源远流长,同风共月
的关系。
全联还饱含今后中日两国友情的展望和心愿。
日本寺院极多,据介绍,仅万
福寺就有匾额四十四块,楹联五十六副。
日本琉球群岛寺院之一东禅寺对联:“顽石
有禅意;古木生昼阴”。
日本友人梅舒适赠中国书法家林散之联:“诗书敦宿好;园
林无俗情”。
近代,还有一个柳午亭巧对日拳师的故事。
柳午亭,革命烈士柳直荀之父,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拳击家。
他在日本留学时,曾学练“八拳”,拳技过人。
有个日本拳击手吉田道次,一天他不阴不阳地问柳:“汝系东亚病夫?”开口伤人,柳答道:“我乃中国勇士。
”吉田又问:“懂得哪些拳脚?”柳随即答道:“全知所有功
夫!”吉田偏着头又问:“蹦跳滚爬,有何特色?”柳颇为自信地答道:“刀枪剑戟,
无不精通!”吉田考虑良久再次发问:“汝敢小试身手?”柳毫不迟疑地答道:“吾当
大显威风。
”一通联语对话后,吉田和柳午亭交手,两次被柳打翻在地,吉田乖乖认输。
电视连续剧《陈真》中,记有陈真拼改对联的一段趣事。
日本浪人浅见泽在赌场
以自制的对联下赌注,若日方取胜即将这副对联挂在赌馆。
浅见泽的对联是:“日出
东方,昭大光芒遍东亚;本自好汉,和平亲日是中华。
”这副对联辱我华夏之邦。
陈
真见了义愤填膺,遂以掌代刀,啪啪啪劈断联板,将原联重新拼合为:“中华出好汉,光芒亲遍东亚;日本是自大,东方日平昭和。
”管事先生高声朗读新联,众皆开怀,
掌声如雷。
浅见泽等日本浪人目瞪口呆,灰溜溜地窜了。
在中国毗连的其它各国,也有不少佳联妙对。
朝鲜平壤市大同江上的名胜练光亭上,有些汉字楹联。
其中,临江石柱的一副刻联为:“长城一面溶溶水;大野东头点
点山”。
越南人民的领袖、中国人民的好友胡志明曾作一联:“自供清淡精神爽;处
事从容日月长”。
胡志明用“清淡”、“从容”四字凝聚了了我国古人修身养性之道,用语清新自然,却又耐人寻味,充分反映了胡志明是一位志洁行廉的伟大领袖。
在越
南还有这样一副居室联:“客至岂空谈,四壁图书聊当酒;春来无别事,一帘花雨欲
催诗”,诗情恬淡,意境高雅。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三宝垄市三宝庙,专祀我国明代
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其庙门联为:“滇人明史风来世;井水洞山留去思”。
滇人
即云南人郑和;井水洞山则指庙内三保井和三保洞。
韩国仁川公州麻谷寺大雄宝殿有
联云:“犹如梦中事;却来观世间”。
19世纪末,美、英、法等八国联军侵入中华,先后占领京、津等地。
无能的清政府急忙屈膝求和。
有一次议和会上,有位“中国通”的外国代表狂妄地道:“听说中
国人很善于对对子,我出个对句,谁能对上?”于是道出上联:“张长弓,骑奇马,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独戟(“战”的繁体字)”。
面对帝国主义者的挑衅,
有位中国大臣义正辞严地针锋相对:“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
对联以拆字手法回击了帝国主义者的挑战,长了国人的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