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中语码混杂的特点和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的每项细微的变化和发展都会在语言中以及时而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作为一种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网络语正在形成。萨丕尔(1997)在《语言论》里说:“语言有一个底座……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网络语是在网络文化这个大背景下生成的,它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
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网络语言的问题,例如Christal(2001)对邮件、聊天室等网络语的语言特点作了深层次的讨论。董启明(2001)从语体角度分析万维网键谈的文体特征。刘绍忠(2002)从语用角度分析电子邮件写作。秦秀白(2003)指出网络语言是一种功能变体,其标志性特征是变异性和个性化。金志茹(2004)从社会语言学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话语转化等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的特点。也有学者(如金志茹,2007)从语言规范角度进行分析。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网络语指广大网民在博客、QQ、BBS和MSN等场所使用的语言。在我国,网络语言存在着严重的语码混杂(code-mixing)现象,例如:“I服了U (我服了你)”,“感觉很high”,“RP有问题(人品有问题)”,“3Q (谢谢你)”等。这种语言的交流方式以汉字为主流,英语、汉语拼音和数字符号只是辅助性符号(何洪峰,2003)。这种语码混杂现象曾引起一些语言学家的担忧,认为其不利于汉语的规范,但它的产生并非偶然,甚至有一些网络语被运用到口语和书面语中。本文以狭义的网络语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其语码混杂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归纳,进而探讨其成因。
一、网络语言中语码混杂的类型和特点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网民更能够自由随意地使用新颖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交流,谐音、拼音简写、英文简写等方法的时常运用形成了网络流行语。“它是一种特殊的口语,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波而新鲜的词语。”(黄涛,2003)网络语言常常呈现出语码糅合和混杂的特征,汉字、英文、字母和数字被网民同时运用到网络交流中,从而形成了现
在网络语言中常见的语码混杂现象①。这种语码混杂多采用字母省略、谐音和拼凑等方法构成。
(一)中文和英文混合
许多中国网民在进行网络交流时,经常夹杂英语。而这种语码混杂很多时候以汉语为主,英语以个别单词或词缀插进去。一般来说,这种表达有相对应的中文说法。例如:“晚上有party”,“很happy”,“给我发email”,汉语中也有“晚会”、“高兴”和“电子邮件”等相应的词汇。也有少数词汇,因为汉语表达不是很清楚而直接用英语表达,如:“我不是XX的fans (热情支持某人、某事或某项运动的人)”,“你真in(你很时髦)等”。又比如“阅读ing”可以用“正在阅读”来表示,但很多地方用了英文粘着词素-ing的方式表达。类似的还有-ed词缀,表示已经完成。用英文表达的部分多是名词词组、形容词、动词和副词。这一类混合某种程度上属于语码转换范畴,马伟林(2004)将这种以汉语为主而混杂英语的语言变体称之为“网络皮钦语”。
(二)中文和字母混合
文字和字母一起使用也较为频繁,可以分为两类:纯粹的首字母缩写和谐音字母。前者指用英语单词或是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来取代词语或断句。如“E时代”、“IT精英”、“他RP(人品)有问题”等。谐音字母则主要是用英文字母与英文单词发音相同或相似来谐音,如“CU(see you再见)”。字母混合一般要大写,对其理解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和推理能力。有时相同的字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如“PS”可以指“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也可以指“Postscript(附言、顺便说一句)”。
(三)中文和数字混合
阿拉伯数字输入快捷,被广泛地运用到网络语言中,但数字往往易认却不易解读。谐音表义原则是网络数字语言的最大特点和解读关键。解读数字语时,须迅速反应调节该音节与类似音节的语素意义,在数字读音和与其相同相似音节的诸多语素意义之间,构架通联桥梁,确定每个数字符号的即时意义。如“爱你1314(一生一世)”、“886(拜拜了)”、“9494(就是就是)”、“770(亲亲你)”等。部分数字与它们所表达的意义
第22卷第5期2009年9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2No.5
Sep.2009
网络语言中语码混杂的特点和成因
[摘要]网络语言作为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一种新语体,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我国,网络语言常常呈现出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糅合数字和字母的语码混杂状态。对网络语言这一特殊语言现象的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认为社会文化语境为其形成提供可能条件,目的是取得幽默诙谐生动的修辞效果,经济省力原则是其产生的动力,而礼貌原则制约着网络语言中语码混杂的形式。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码混杂;社会文化;经济原则;礼貌原则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谢群草(1984
之间有相对稳定的关系,如“0”一般代表“你”,“5”代表“吾(我)”或者表示哭声“呜”(如“555”)。
(四)数字和字母混合
数字和字母的组合比较复杂,随意性很大,初次接触时很难理解。谐音和首字母缩写为其特点。如“F2F”、“4U”、“3ks”、“me2”等。在“F2F”中,“F”是英语单词“face”的缩写,“2”的英语发音和“to”接近,合起来表示一个英语词组“face to face(面对面)”;“4U”中,“4”的英语读音和“U”字母读音结合谐音为“for you(为了你)”。
二、网络语言中语码混杂的成因
(一)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
英语日益成为一种全球性语言,在互联网上英语表达占很大比例。美国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源地,现在很多操作系统和网络搜索软件也都是美国人发明的。英语在网络上的地位因美国文化的强大而进一步确立,英语在计算机、互联网的专业术语中最通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上差别很大,英文中有一些文化局限词在中文中没有表示对应概念的词汇,或只有部分概念相同,这些词汇即使翻译成中文,也往往只能将其音译。在这种情况下,网民往往会采用英文来代替中文表达。如“flash”、“fans”这样的英语表达形式已被大众接收。
另一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统计,目前有85.8%的网民的年龄在18~35岁之间,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占84%。较高的外语水平为网络语言中的中英语码混杂提供了条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也加入网民行列,年轻人思想活跃,更加乐于表现自我,接收新事物较快,崇尚非主流,要求摆脱束缚,展示个性。他们对网络中用英语、数字或是字母混合来交流的方式表现出宽容的态度,同时也运用甚至参与其创造。
(二)修辞效果的影响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键盘,没有语音语调或手势、面部表情等手段来传递信息,网民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以先有的语言文字为基础,运用各种方法创造独特的音形义结合体来有效地传递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例如“I服了U”比直接用中文表达显得风趣幽默。在网络社区里,还有很多既表意又传神的拟声词,如“5555555”拖长了呜咽声音的模拟,表沮丧或痛苦或同情,若换成“呜”就会显得生硬。类似的表达法如“哇KAKA (笑声)”表示开心激动,“MUA”是亲吻时发出的声音。拟声词通过听觉的刺激,达到直观生动的效果。如“Zzzz”来源于日本漫画,表示睡觉的意思,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了增加词的表意性和生动性,“4U”和“3ks”这类混合起初可能由作者或使用者临时拼凑而成,但其本身带有幽默和诙谐的色彩。在中文的映衬下,英语、数字和字母更容易引起对方的注意。谐音在口头交际中效果不太明显,但在网络交谈时,把书面的视觉感受转化为口语的听觉效果,诙谐和幽默就产生了。
(三)语用原则的影响
1.经济原则的影响
Martinet(1962)为探讨语音变化提出一种假说,这种假说认为人们在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做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要尽可能地“节省力量的消耗”,使用比较少的、省力的、已经熟悉了的或比较习惯的、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人们使用语言交际时,总是力求用最小的努力去达到最大的交际
效果。从信息传递角度看,简约、缩略的语言表达要比复杂、累赘的表达更能迅速地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信息传递不仅要准确,而且应该在最大程度上既快速又节省。在高速运转的信息社会,交流变得简约化。语言用来传递信息、阐明事理的功能成为语言的第一功能。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必然要求语言符号形式上的简化。人类言语的创造运用存在着经济学中效用最大化的驱动原理,即省力原则。按照Zipf(1949)的说法,我们在用语言表达思想时感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即单一化的力和多样化的力,它们在说话时共同作用,一方面希望尽量简短,另一方面又要让人能够理解,要使每个概念都能用一个对应的词来表达,从而让听者理解起来最省力。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它不于与口语和书面语,是一种以电脑键盘提供的符号系统,以电脑软件中文拼音输入法为编码工具。电脑输入工具主要是键盘,因此网民经常用键盘上的字母或数字来简化语言,英语作为一种字母文字也被充分的利用。网络信息社会高效快速的特点使网络语言呈现语码混杂特点。例如,用英文字母或数字代替汉字(如“E时代”、“9494[就是就是]”等),缩略语代替单词(CU),词缀-ing表正在进行的动作等等。语言经济学中的言语配置最优化要求在最短时间内传递最大的信息量。网络语言的语码混杂现象正好体现了经济学中的省力原则。
2.礼貌原则的影响
Leech(1983)指出,人们违反合作原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礼貌,因此人们在交际时遵循礼貌原则,尽量使自己受损他人受益。根据Verschueren(1999)提出的社会规约顺应,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动态的顺应或遵守了社会规约,或出于交际的需要违背了社会规约,当交谈中会违背社会规约或礼貌原则时,使用语码转换可以起到回避的作用,使参与者避免难堪,也使得话语更含蓄、更间接地为他人所接受。
网络语言本来是在网络媒体广泛运用下产生的新语体。在网络这一虚拟的空间里,交际者的身份特征大多被隐匿,人们可以随意言说。所以,网民在交流中会用到一些有贬义或是消极语义特征的词语,尤其是发泄情感和表达意见时。为了淡化这些消极特点,避免交际中的尴尬和争吵,同时也为了交流方便快捷,使用字母和数字谐音成了最佳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属于网络委婉语表达。如“7456(气死我了)”、“RP (人品)有问题”、“这人很BC(白痴)”、“419(for one night一夜情)”、“BL(boy's love男同性恋)”、“你真是个286(迟钝愚笨的家伙)”等。网民通过这种表达方式使某些不便直接表达的情感或敏感的话题变得间接婉转,既给自己留有余地,又不让对方感到难堪或难以接受。Brown&Levinson(1978)将面子分为积极面子(获得赞同或喜爱)和消极面子(得到尊重或不受干扰)。中国网民用母语交流是为了维护消极面子,用英语交流则是对积极面子的追求(刘正光2000)。
我国网络语言是特定的言语社团使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呈现出汉字、英文、数字和字母等语码混杂的特点。任何新事物和新词语的出现和存在都有必然的理由和意义。本文在分析归纳我国网络语言中语码混合的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语境、修辞效果、语用原则等三个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必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语言。对网络语言中出现的语码混杂现象,我们不宜作简单的否定或是肯定,而应该采取积极宽容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语言。
(下转第792页)
—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