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中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悉心关爱,科学引领
——浅谈学习中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
论文摘要:
目前,班级教学中学习普遍三级分化现象日趋严重。这种现象与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总目标是相悖的。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研究学习中学困生的转化不仅是重要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论述了学困生的定义,明确界定了学困生与差生的概念。其次针对学困生,我们深入社会、走进学困生家庭、访谈学困生家长以及和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深层次地挖掘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解读。我对这个问题调查研究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阐述了我们研究学困生的对策与方法,目的在于快速转化学习中的学困生。
关键词:
新课改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书读得越多想的就越多,想的越多问题就越多,问题越多感悟就越多,感悟越多就越想写点什么,就此借市局“三读三写三创”征文活动的春风浅谈学习中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如下:
工作在一线的每一位数学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一个班级自始至终学生普遍分为三类(1)优等生(2)中等生(3)学困生。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而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所以优等生是健康成长;中等生是亚健康成长;学困生是病态成长,学生中三极分化有拉大之势。对于学困生的成长,该怎么办呢?今天我就对这个问题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学困生的定义
学困生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找不到明确的定义。在以前学困生叫差生。差生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明确的定义。一般理解为:功课和作业做得不好的学生叫差生。随着素质教育开展和教育教学研究差生的概念也有了一定扩展。它不仅仅包括功课和作业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它的具体表现是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在常态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等各方面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
二.学困生的成因
通过观察、调查、研究,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初中学困生是在
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内因是指初中学困生的自身原因,一般包括智力、性格、动机等方面原因;外因一般包括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三个方面。对学困生影响最直接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一)自身原因
1、先天智力的因素
部分学困生在不同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这些障碍严重影响了学困生智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的提升。久而久之。造成的结果是:知识的脱节;信心的丧失;情绪的低落;这部分数学学困生在各方面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这就是先天智力因素障碍造成的学困生。例如有学困生做了这样一道题:120-20÷5=100÷5=20一看便知这位学困生对运算顺序掌握不好。
2、性格造成的因素
部分学困生是性格原因造成的。具体表现是他们自由散漫、没有自信心、破罐破摔、在数学方面遇到一丁点的困难就灰心丧气、意志不坚定、沉迷于玩耍;想努力学习又坐不下心来;数学成绩不好又不反思。整天心思重重,以至于学习也越来越困难。
3、动机的严重缺乏
部分学困生学习的动机不强,没有足够的正能量推动他们
奋发向上学习的心理意识,对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意味着什么?现在会怎样?将来会怎样?缺少正确的认识。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理想是什么。因此他们对学习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和兴趣,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意志衰退和学习不主动。
4、学习方法造成的困难
当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科增多、需要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而他们不能及时、恰当地做出调整,学习的困难就会增加。具体表现是学习方法单一;死记硬背;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不善总结;学习不讲方法;找不到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学到的知识无法形成知识结构,造成他们的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差。上课只是听听讲,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巩固;同时作业靠同学帮忙。与优等生相比,学困生缺少学习策略。
(二)家庭原因
1、父母的综合素质低
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他们。但有的家长因为生活所迫或其他原因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业不管不问,只要孩子回家吃饭就行;有的家长对孩子也管也问但对孩子的管理方法过于草率,往往非打即骂,起不到正确引导和教育的作用。例如:大多数家长自己的孩子现在是班上的第几名,而忽略
了孩子是在原有的基础进步了几名。家长对事物的发展缺少辩证的分析和观察。以至于部分问题家长又带出了部分数学学困生。
2、代沟造成的沟通困难
在农村,家长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家长专制意识较强。认为自己说的都对,孩子都得听他的,根本不让孩子说话。孩子的话家长也听不进去。家长不善于和孩子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孩子的情况家长知道的很少,家长更不能做到因势利导了。孩子缺少温暖和情感交流。这种代沟的产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同时这种代沟也导致了一部分学困生的产生。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
有的学困生家长迫于生计,常年在外奔波无心也无力了管自己的孩子;有的学困生家长自己忙,把孩子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这些孩子有的被疏于监护或过分被溺爱而被管不住;有的家长在家而忙于麻将等不去管,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这种管理的疏漏直接导致孩子学习的迷茫和困惑,使孩子迷失方向。最终学困生的学习越滑越远。
4、不适当的期望值
有的父母期望值高于孩子的实际能力,使孩子感受到较大的压力而产生逃学、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等反抗行为。多数学困生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低于孩子的实际能
力,在实际生活中对他们行为规范不严。多数学困生家长认为上得了学就继续读书,上不了学就让孩子外出打工,缺乏对他们成长方向性的引导。这些造成孩子在学习上自暴自弃,缺乏上进心而使学业失败。
(三)学校原因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出现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学校采取的管理方法不恰当
农村部分学校不顾教育方针的三令五申实行我的地盘我做主。不按正确教育规律运作,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少有体育课和活动课或甚至没有;教师在学校政策的引导下,布置了太多的作业等等。学校应有的欢声笑语没有了,学困生却被造出来了。部分管理者认为:这样可以多出尖子生,学校的名声也好点。学校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仍以升学为主要目的。为了升学率,学校领导和教师只把着眼点放在少数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身上,对学困生不管不问。使得这些学困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丧失上进的动力和信心,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2、农村初中教师自身素质差
(1)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