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气运动和大气环流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09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解析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09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解析版)
(2)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节气
春、秋分
冬至
夏至
赤道低气压带
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赤道以南
赤道以北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纬线附近北对称
自30°纬线向南移
自30°纬线向北移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
(1)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
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成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大气环流主要包括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2.单圈环流
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
3.三圈环流
地球自转使其偏:如果去除假设“地球不自转”,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考虑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如下图所示:
3.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4.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答案】3.C 4.D
【解析】3.多风的天气有利于雾的消散。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较大,故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风力较弱,C项正确。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光照较强,都有利于雾的消散,故排除A、B、D三项。
C.天津逐渐进入冬季D.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答案】1.C 2.B
【解析】1.图甲所示,依据纬度变化规律为自北向南纬度数减小,为北半球,则20°-30°之间出现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正确;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0°~10°盛行东北信风,排除A;10°~20°盛行东北信风,排除B;30°~40°盛行西南风,排除D;故选C。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专练: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专练: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专练: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基础篇】一、选择题(2020·山东高三月考)浓雾发生时,有些农民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浓雾使()A.太阳辐射增强B.地面辐射增强C.空气能见度降低D.大气逆辐射减弱2.浓雾发生时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地膜()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地面辐射【答案】1.C 2.D【解析】1.浓雾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太阳辐射减弱,A错误;浓雾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

浓雾产生后,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增强,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红外线部分,地膜可阻止红外线能量丧失,将能量保留在地膜内,减弱了地面辐射散失,D正确。

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太阳辐射的总量没有影响,ABC错误。

故选D。

3.(2019·甘肃武威月考)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答案】3.B【解析】3.读图大湖和湖岸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湖面和湖岸之间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所以该题选择B。

(2020·河南高三月考)下图示意某一时刻我国部分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A.成都较昆明气压低B.三亚盛行东北风C.北京比上海风力小D.上海出现暴风雪5.此时成都较上海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较低B.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C.海拔较低D.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答案】4.B 5.B【解析】4.读图可知,成都气压在1046~1050之间(hPa),昆明气压在1034~1038(hPa)之间,故成都较昆明气压高,A错误;此时三亚盛行东北风(根据风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为东北风),故B正确;北京附近等压线较上海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上海大,风力比上海大,C错误;此时上海位于高压脊附近,不会出现降雪天气,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高三地理复习题:专题五:大气运动规律

高三地理复习题:专题五:大气运动规律

4炉2021〜2021学年度咼三二轮复习专题卷(五)地理•大气运动规律(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某地区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2题。

0杆面喇強一风向1. 图中甲天气系统正在西伸北进,此日最可能在A. 4月B.7月C.8月D.10月2. 关于此日以下地区天气状况的表达,最可能的是A.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炎热枯燥B.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天气晴朗C.我国南海大局部地区阴雨连绵D.我国台湾岛盛行西北风右图中XY 线为等温线,PQ 为锋线,答复3〜4题。

3. 图示区域位于A.南半球B.东半球C.北半球D.西半球4. 关于PQ 锋面性质及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为冷锋,雨区位于PQ 西北侧B.为冷锋,雨区位于PQ 东南侧C.为暖锋,雨区位于PQ 西北侧D.为暖锋,雨区位于PQ 东南侧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的关系后,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

读“理想大陆分布图〃,答复5〜6题。

5.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那么M地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6.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依然存在,那么以下有关该气候类型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河流含沙量大B.径流年际变化大C.径流季节变化大D.河流无结冰现象以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答复7〜8题。

气流7。

以下有关该图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B.甲、乙中一定有一个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8.假设甲、乙风向相反,那么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风带一定是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一定温和多雨C.甲丙交替控制的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D.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下表为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答复9〜11题。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环流与气候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环流与气候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环流与气候一、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三圈环流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1.气压带2.风带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知识点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2.季风环流(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知识点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2)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知识点4: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洋流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方法1.位置法:如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中纬度为西风带等。

2.时间法:如北半球夏季北纬30°~40°大陆西岸为西南风,亚欧大陆东岸为夏季风,副热带高压带在中国东部地区向北逐渐推移,澳大利亚西北部为东南风等。

3.特征法:如西南风可能就是盛行西风,少雨地区可能是高压控制,山地背风坡降水必然少,也可反推具体的风向和风带等。

易错点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

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①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一、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高空流动规律的总称,主要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温带低压带、南北极高压带四个环流系统。

其中赤道低压带总体向东风、南北极高压带则总体向西风。

这些环流系统的运动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天气。

二、洋流
洋流是指海水的长周期潮汐流动,是海洋的重要运动形式。

主要分为赤道洋流、海洋边缘洋流、温暖海流与寒冷洋流四种大类。

洋流的运动不仅受到地球自转和大气运动的影响,也受到地形、海盆形成、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风
风是一种气体运动,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气体输运过程之一。

风是由温度、气压、湿度等因素引起的气体流动,可以分为地表风、高空风、季节风、逆温风等多种类型。

风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压分布、气温、降水等方面。

四、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是地球相对于固定天体(如太阳)的自转运动,使得地球表面的自然物理环境具有了昼夜交替、地理位置、地球椭球度、地球自转偏角和地球自转的平均速度等特点。

五、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过程,导致地球低层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

其中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代表,而人类活动(如工业、交通等)的发展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大量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平衡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以上为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气象学原理。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地球的未来创造美好的发展前景。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的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的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的运动一.选择题(共16小题)1.“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性质的变化()①变干②变湿③增温④降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如图“等压线分布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B.夏威夷高压C.印度低压D.阿留申低压3.北半球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南北分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

读图,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A.准静止锋B.冷锋C.反气旋D.暖锋4.热带辐合带,两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的总称。

热带辐合带气流在赤道南、北产生一串气流漩涡,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两种类型。

如图为全球全年热带辐合带位置,完成13﹣15题。

判断图示辐合带的季节(北半球)与类型()A.甲春季信风辐合带B.乙夏季季风辐合带C.丙秋季季风辐合带D.丁冬季信风辐合带对流风暴中的冷性下沉气流到达低层并向外扩散,与低层暖温空气交汇形成的边界叫阵风锋。

某年6月,渤海湾先后受到两次阵风锋的影响,形成了雷雨和灾害性大风天气。

下图示意国家自动监测站检测到的两条阵风锋移动路径,据此完成5﹣5题。

5.灾害发生时,当地低层气压的分布情况为()A.东南高,西北低B.西北高,东南低C.东北高,西南低D.西南高,东北低对流风暴中的冷性下沉气流到达低层并向外扩散,与低层暖温空气交汇形成的边界叫阵风锋。

某年6月,渤海湾先后受到两次阵风锋的影响,形成了雷雨和灾害性大风天气。

如图示意国家自动监测站检测到的两条阵风锋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推断,两次阵风锋()A.南岸路径移动中势力增强B.南岸路径暖湿气团势力较强C.西岸路径积雨云层更厚D.西岸路径水平温度梯度更大7.此次天气过程中风灾最严重的地点在()A.甲B.乙C.丙D.丁如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

2022届高考地理高考复习大气运动核心概念总结

2022届高考地理高考复习大气运动核心概念总结

大气运动核心概念总结一级概念概念层级概念名称关键特征基本含义概念列举一级概念大气运动大气进行热量、水分交换,不同性质空气相互交流大气运动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互相交换;不同性质的空气得以相互交流,并以此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总称。

热力环流、大气环流一级概念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一级概念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单圈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二级概念概念层级概念名称关键特征基本含义概念列举二级概念气压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升高按指数律递减单位:hPa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印度低压二级概念等压线反映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分布的状况;同一幅地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越稀疏,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

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线。

二级概念等压面反映垂直方向上气压分布的状况等压面是指气压相同的面。

二级概念单圈环流前提是假设地表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和公转。

由于赤道与两级之间存在温差,形成赤道与两级间的闭合环流。

二级概念三圈环流前提是假设地表均匀,只考虑地球自转,不考虑地球公转。

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

只受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影响所形成的环流圈,称为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二级概念季风环流由于地球表面不均匀,受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等因素影响。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海陆分布不均,产生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亚欧大陆与北太平洋之间的气压差异非常大,因而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二级概念气候具有稳定性,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的影响。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精题精练-大气的运动(原卷版)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精题精练-大气的运动(原卷版)

专题14 大气的运动下图中甲、乙、丙、丁、戊示意我国某市5天的天气状况。

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甲日为多云天气B.乙、丙两日最高气温相同C.戊日的气温日较差最大D.丁日的最高气温为2℃2.图示天气状况最可能出现在()A.哈尔滨的12月B.北京的11月C.昆明的9月D.乌鲁木齐的1月3.图示5天的天气状况呈现了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过程,则其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戊B.戊→丁→丙→乙→甲C.乙→甲→丙→戊→丁D.戊→丁→乙→甲→丙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

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5.因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2020年3月,荷兰25名中学生结束加勒比海帆船学习后,因新冠爆发航班停飞,最后决定使用装有马达动力的帆船横跨大洋回国。

18日从圣卢西亚岛(14°N)出发,4月16日-17日经停亚速尔群岛,后回到荷兰哈灵根港(53°N),完成了史诗般的旅程(平均航速200km/天)。

学生每日测量正午太阳高度。

下图为航线及所乘帆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亚速尔群岛经停后,说法最可能的是()A.船上一日内日影转过角度变小B.航行速度变快C.亚速尔高压最弱D.学生测得正午太阳高度变大7.航行期间学生们可能经历的是()A.频繁经历台风,比预计时间推迟到达B.遇到比训练时更大的风浪C.途经无风带,在海上漂泊数日D.途中看到了巨大冰山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

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

2024浙江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第二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2024浙江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第二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五年高考考点1大气环流(2022广东,9,3分)某研究统计了50°N 以北地区1979 —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

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题。

频数(次)=20~40 —40~80 —80~120 =120~160 —160~200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极地东风带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答案 A(202 1浙江 1 月选考,11—12, 4分)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

完成下面两题。

2.图中( ) 蔬甲垂真气流水平气流乙章jm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答案 C3.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 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C.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答案 B(2020 浙江1月选考,10,2分)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

完成下题。

4.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1100米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原因是( )A.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B.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C.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答案 C(2020浙江1月选考,25,3分)海陆间常常存在气温差异。

T1、T₂分别为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T1、T2取绝对值)。

下图分别为1月和7月△T 沿经向分布折线图(图中△T 为T₁与T₂差的绝对值)。

完成下题。

1月5.1 月亚欧大陆45°N 以北,△T 较大的主要原因是①亚洲低压与大洋副热带高压形成热力差异②北大西洋暖流增加西部海岸温度③大陆中部高原的存在缩小了东西沿岸温差④季风影响了东部陆地与海洋间温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7月( )(2020 江苏单科,8,2 分)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 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

大气运动和大气环流专题复习PPT演示文稿

大气运动和大气环流专题复习PPT演示文稿

摩擦力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组成了全球性大气
环流。三圈环流的近地面形成了地球上的七个气压带、六 个风带。 1.图析三圈环流形成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 于大气环流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也
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
律相同,如上图的等压面分布为: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同时还受地
转偏向力、摩擦力等作用。
1.基本气压场
①低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气压值由 中心向外增大。②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区, 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③低压槽: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 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
2.等压面的判读 (1)根据等压线(面)的弯曲状况确定下垫面的冷热
据等压线的分布,并如上图所示,同一高度面上 a处 等压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处气压较高,而处于同一高度的 b处气压较低,因为 a>c , c = d,而 d>b,所以 a>b。根据 高空气压状况与地面气压状况相反的特点,可以确定近地 面A处气压较低(这里必须特别注意,A处气压低不是与其 高空的 a 处相比,而是与近地面同一高度的 B 处相比而言 的,对 A 处来说,其气压远远大于高空的 a 处 ) , B 处气压 较高。 A、 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的差异进 而引起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地面温度较高处,空 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 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面气 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 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C.西南方 D.西北方
B.东南方
【真题探究】 大气环流 (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 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 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分布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2)下垫面状况
下垫面指地球表面的特征,如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和地表粗糙度、植被、土壤湿 度、雪被面积等等,它对气候的影响十 分显著。下垫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 于地面的比热容及反射率。一般可以跟 水汽进行联系。水汽含量较大,比热容 较大。吸热慢,放热慢。一般来说,土 壤的反射率:深色<浅色,潮湿<干燥, 粗糙<平滑;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 95%。
整层空气下沉,厚度减 少,顶部增温大于底部
多在高气压区
【真题探究】 逆温现象
(2021·广东·高考真题)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
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C )
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B气更
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真题探究】 热力环流 (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0题。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D)A.东北方
题1.。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A )

【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梳理) 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梳理) 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知识梳理一、大气的基本运动——热力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2)形成大气环流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3)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

(以北半球为例)(1)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圈②中纬环流圈③高纬环流圈(2)七个气压带{ A 为赤道低压带C 为副热带高压带E 为副极地低压带G 为极地高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六个风带{ B 为信风带D 为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提醒] 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高压与低压相间分布。

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重点解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地球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1.抓“热力”“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侧视图北半球俯视图南半球俯视图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成因: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

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气运动

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2019·合肥质量检测)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下图示意1957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置(左图)和1957~1993年哈雷站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右图)。

据此完成1~2题。

1.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A.1.5 km B.8.5 kmC.12.5 km D.22.5 km2.a月,高度1.5 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解析:1.B 2.B 第1题,读右图可知,a月各高度平均气温均低于b月,说明a月属于南极洲寒季,应为7月;b月属于南极洲暖季,应为1月。

1月地面至高度约8.5 km处,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B对。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a月即7月,高度1.5 km以下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属于对流层大气逆温现象,主要是冰面强烈辐射冷却形成的,B对。

7月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为极夜,位于75°S纬线上的哈雷站为极夜时,没有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和冰面反射太阳辐射现象,A、D错。

读图可知,7月近地面大气平均温度普遍低于-20 ℃,冰架不会融化,C错。

(2019·太原阶段测评)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 ℃称为高温。

2018年的夏天可谓“火力十足”,高温天气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城市2018年高温日数与多年平均高温日数。

据此完成3~5题。

3.2018年我国罕见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B.城市热岛效应增强C.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弱D.全球气候持续变暖4.与图中其他城市相比,重庆的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形地势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5.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加速农田土壤水分蒸发B.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C.增加农作物的复种指数D.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解析:3.A 4.B 5.A 第3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弱直接影响我国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点归纳大气运动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进行热量、动量、水分的互相交换,所以复习好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点1、大气运动的产生和变化直接决定于大气压力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2、一个地方的气压值经常有变化,笔画的根本原因是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增多或减少。

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递减。

3、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铅直气柱的重量。

4、单位高度气压差(铅直气压梯度)表示每升高一个单位高度所降低的气压值; 单位气压高度差表示在铅直气柱中气压每改变一个单位所对应的高度变化值。

5、空气柱质量的变化主要是由热力和动力因子引起的。

热力因子是指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引起的体积膨胀或收缩、密度的增大或减小以及伴随的气流辐合或辐散所造成的质量增多或减少。

动力因子是指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气柱质量的变化。

根据空气运动的状况可归纳为下列三种情况:水平气流的辐合与辐散不同密度气团的移动空气垂直运动6、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

7、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各气压相等点的连线。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点组成的面。

8、位势高度是指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位势取为零)抬升到Z 高度时,克服重力所作的功,又称重力位势,单位是位势米。

9、暖性高压:高压中心为暖区,四周为冷区,等压线和等温线基本平行,暖中心与高压中心基本重合的气压系统。

10、温压场不对称系统:是指地面的高低压系统中心同温度场的冷暖中心配置不重合的系统。

11、作用于空气的力有:重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惯性离心力。

12、气压梯度力是产生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和动力。

13、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的水平运动。

地转风平行于等压线,若背风而立,在北半球高压在其右方,在南半球,高压在其左方,此称风压律。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大气的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大气的运动规律

最冷月 气温< 最热月 最热月 0℃ 气温 气温< 最热月 10℃左 5℃ 右 气温> 15℃ 冬冷 夏热 冬寒夏 凉 终年 严寒
终年高温
冬暖夏热
第三步:定降水类型
降水季节变化 特点 年 雨 型 夏 雨 型 冬 雨 型 少 雨 型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季节分配较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 >2 000 mm;温带海洋 性气候>700 mm(冬雨较多) 热带草原气候750 mm~1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1 000 mm; 温带季风气候500 mm~600 mm 地中海气候300 mm~1 000 mm
为热带季风。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下表:
东亚季风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季风 冬季 夏季
南亚季风 热带季风 冬季 夏季
风向
源地
西北风
亚洲高压 海陆热
东南风
太平洋 海陆热 力差异 炎热、 湿润
东北风
亚洲内陆
西南风
印度洋
成因
力差异
寒冷、干燥
气压带、风 海陆热力 带位置的季 差异 节移动
性质
温暖、 干燥
B.N地
C.P地
D.Q地
( )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 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解析 第(1)题,采用画图法判断风向。首先过N点 画箭头指向低压方向的等压线垂线,表示水平气压 梯度力;然后沿箭头方向画向右偏转的风向箭头 (此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可以判定方向为东北风 (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 东西)。第(2)题,出现阴雨天气的原因包括位于 气旋中心、位于冷锋锋后、位于暖锋锋前或者位于 低压槽内等。M、N地位于高压脊上,气流辐散下沉, 天气晴朗;P地位于低压槽内,且大致与槽线重合, 多阴雨天气。第(3)题,M地位于新疆境内,月平 均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据此确定正确选项。A项 排除,因为此时巴西高原正值雨季;B项排除,因为 尼罗河的丰水期是6~10月;C项排除,因为小麦的 收获期是夏初;D项正确,我国东北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 (1)A(2)C(3)D

大气运动高考地理知识点

大气运动高考地理知识点

大气运动高考地理知识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

我的记忆力是运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那么接下来给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大气运动高考地理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的形成)①均匀的地球外表②高低纬度地区受热不均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①赤道低气压带的形成赤道地区温度高,气流上升,气压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高空南北分流。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北的一支偏转成西南风,在北纬30°附近高空偏转成西风。

赤道高空的空气在北纬30°附近高空不断堆积、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东北信风带的形成在近地面,从副热带流出的气流,一局部向南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带。

东北风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在赤道和北纬30°之间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

④西风带的形成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⑤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温度极低,空气冷却下沉,气压高,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⑥极地东风带的形成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

⑦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因气流上升形成一相对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从副极地上升的气流在其高空南北分流,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高空,形成了中纬度与高纬度环流圈。

①熟记上图中所有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②全球气压带是如何分布的?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附近;南北纬30°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60°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两极地区为极地高气压带。

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③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同是高气压带,形成原因是否相同?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同是低气压带,形成原因是否相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作用影响形成的;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作用影响形成的。

【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附冷热岛效应)

【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附冷热岛效应)

【专题复习】高中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附冷热岛效应)一、大气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 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三、全球大气环流(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问题)(课件)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问题)(课件)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解析 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 A根.夜据晚热地力面环降流温的迅原速理,,近山地谷面地水带汽白易天凝吹结谷成风雨,山谷两侧气流上升,谷 B地.夜中晚央近气地流面下形沉成(夏逆季温白层天,拉水萨汽河易相凝对结陆成地雨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 C水 陆.白地汽天气不盛温易行较凝下高结沉,成气盛雨流行;,上夜水升间汽气吹不流山易)风,凝,水结谷汽成地容雨易中凝央结气成流雨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 D答.白案天升C 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水1有.循北T环大1、活西T跃洋2在,暖(海流陆经A温过)差,①小可7月,以7因增0此加°N7西,0部°都N海较,岸小T1温②、度1T月,2都3减0较小°N小海,,陆都①温正差确,。②1正月确为。北大半陆球中冬部季青,藏南高北原
温较的差小存大在③,加7月3大04了°0N°东N大,岸陆都的西较冬岸大季冬④陆季1地受月的西5寒0风°冷N带,程控都度制较,,大增温加和A了.少东①雨岸②,温海差陆,热③交错换误较。多1,月海亚陆欧温大差陆小形,成T亚2 较 降B洲.小低高①;的压④海3,0洋东°N水部C大温陆.陆,地②东使受③岸得西冬海北季D陆季受.温风西③差影北④变响季2小,.风,寒1控月T冷制1亚干较,欧燥小在大,,冬陆海②季4陆正5风°温确N的差。以推大7动月,下4④0,°正N沿确大岸。陆南C西下正岸的确是冷。地水中流海较气强候,, 夏北季,炎△T热较少大雨的,主陆要地气温高,T2较大;大陆东岸是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海陆热交换 较多,T1较小,③错误。1月50°N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附近有暖流经过,温和多
由于地冷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热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冷即
为热力环流。由于水平方向空气密度(气压)发生改变导致
原本水平分布的等压面发生形变(如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上升或下沉) 同
流。如下图所示:
(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 ①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 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 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 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 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 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 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 置于下沉距离之外。(如下图)
特别提醒 风的形成与力的关系
特点
对风向的影响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地转偏 向力
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即等压线
越密,风速越大。由高压指向 当水平气压梯度力与
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北半 ,方向相反,合力为 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始 零时,风向平行于等
终与风向垂直,大小随纬度增 压线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同时还受地转 偏向力、摩擦力等作用。
1.基本气压场
①低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气压值由中 心向外增大。②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区,气 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③低压槽: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 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 叫槽线。④高压脊: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 高压脊附近气压比两侧要高,在高压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 大处的连线叫脊线。
特别提醒 (1)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是热力环流,中纬环流是动 力环流。 (2)风带中风向的确定:根据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 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 向是一致的。严格来讲,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向北 移动;6月22日至12月22日,向南移动。但气压带、风带 的移动要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③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 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下图a)。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 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如下图b)。
特别提醒 1.温度、高度与气压的关系: 一般情况是:在不同高度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 近地面和高空气压往往相反。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 压低;气温低,气压高。(1)在垂直方向,气压总是下面高, 上面低。(2)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就向上 弯曲,气压低的地方等压面就向下弯曲。热的地方近地面 等压面向下弯曲,高空向上弯曲。冷的地方近地面等压面 向上弯曲,高空向下弯曲。(3)近地面是低压的地方其高空 一定为高压;而近地面是高压的地方其高空一定为低压。 错误: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高空气压高,所以高 空的气压比近地面还高。正确: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 低,高空气压高,但是近地面气压比高空高(因为任何一 个地方的气压都是“下高上低”)。
2.等压线与风 (1)风力: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风力小;比例尺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 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水平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 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 大;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小,水平气压梯度越小,风 力越小。(2)风向: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 下: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 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 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 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左或向右偏 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以北半 球为例,如下图所示。
2.等压面的判读 (1)根据等压线(面)的弯曲状况确定下垫面的冷热
据等压线的分布,并如上图所示,同一高度面上a处 等压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处气压较高,而处于同一高度的 b处气压较低,因为a>c,c=d,而d>b,所以a>b。根据 高空气压状况与地面气压状况相反的特点,可以确定近地 面A处气压较低(这里必须特别注意,A处气压低不是与其 高空的a处相比,而是与近地面同一高度的B处相比而言的, 对A处来说,其气压远远大于高空的a处),B处气压较高。 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的差异进而引起 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 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冷却收 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 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 上升,从而得出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
加而增加。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
对风有阻碍作用,可减小风速 转偏向力、摩擦力共
,始终与风向相反
同作用,风向与等压
线之间成一夹角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组成了全球性大气环 流。三圈环流的近地面形成了地球上的七个气压带、六个 风带。
1.图析三圈环流形成过程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 大气环流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也具 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即两个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1)从气压带来看, 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 称分布。(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 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3)各气压带的 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 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 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2)根据等压面的凸向判断气压的高低
在等压面图中,经常见到比较不同的高度及同一高度 上点的气压高低的问题,以及考查等压面凸向的问题。这 类问题解答的原则是:不同海拔高度上,越向高空,气压 值越低,因为越向高空,空气的密度越小;在近地面附近 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高空气压的 高低与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如上图,甲、乙、丙、丁四 地气压由高到低顺序为乙、甲、丙、丁,且图上空的丙为 高气压,丁为低气压,而地面上的对应点分别是甲为低气 压,乙为高气压。等压面的凹凸规律跟等温线的凹凸规律 相同,如上图的等压面分布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