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备考百强校微测试系列专题30化学平衡图像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图像问题详解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图像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62b8b0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e.png)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图像问题详解在教辅资料或模拟题中经常会出现下列经典图像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图1 图2设置的问题及解释如下:M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v正>v逆;M点为刚达到平衡点(如下图);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减少,平衡左移,故正反应ΔH<0。
思考M点一定就是平衡点吗?M点后一定是平衡移动吗?先来看几道高考题:1、(2019江苏)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NO(g)+O2(g)2NO2(g)的ΔH>0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D.380℃下,c起始(O2)=5.0×10−4 mol·L−1,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2000【思考】最高点是平衡点吗?分析实线和虚线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题目信息可以看出,最高点不是平衡点,相同时间,转化率减低,可能是催化剂降低活性(注意区别失活与减低活性)【答案】BD【解析】A.随温度升高NO的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温度较低时反应较慢,一段时间内并未达到平衡,分析温度较高时,已达到平衡时的NO 转化率可知,温度越高NO转化率越低,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X 点时,反应还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所以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的转化率,故B正确;C.Y点,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增加O2的浓度,使得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以提高NO的转化率,故C错误;D.设NO起始浓度为amol/L,NO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NO、O2和NO2的浓度分别为0.5amol/L、(5×10-4-0.25a)mol/L、0.5amol/L,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2000,故D正确;故选BD。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图像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图像](https://img.taocdn.com/s3/m/f7c06ef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a.png)
量 变
Ⅰ C2H6(g) C2H4(g)+ H2(g) ΔH1=136 kJ·mol−1 Ⅱ C2H6(g)+CO2(g) C2H4(g)+H2O(g)+CO(g) ΔH2=177 kJ·mol−1 Ⅲ C2H6(g)+2CO2(g) 4CO(g)+3H2(g) ΔH3
化、Ⅳ CO2(g)+H2(g) CO(g)+H2O(g) ΔH4=41 kJ·mol−1 已知:298K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如图1)。
A
转 化
B
E
率
CD
0
T
3、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 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过程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在下列反应中:A2(g)+B2(g)
能 量 变 化 、 物 质 变 化
反应速率大小(Ea)比较、(正)催 化剂对反应速率(反应历程)的影响
➢ 放热反应为什么需要点燃或加热?
反应的进行需要最初的反应动力? — 活化能
点燃 C + O2 === CO2
点燃 2H2 + O2 === 2H2O
加热 Fe + S === FeS
反应物的能量总和
2AB
(g)(正反应放热)当其达到平衡时,在下图的
曲线中,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曲线是( D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 D ①⑤
3、速率-压强(温度)图
符合下图的反应为( B )
A.H2(g) +I2(g) 2HI(g)
B.3NO2(g)+H2O(l) 2HNO3(l)+NO(g)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完整各类型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完整各类型图像](https://img.taocdn.com/s3/m/019708d5fab069dc5122012d.png)
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化学平衡图像专题解题思路:一看轴(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零点的意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六想规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1. 速率-时间图1. 对于达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度(v)的变化如上图,分析可知X,Y,Z,W的聚集状态可能是()。
(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D)X,Y为气体,Z,W中之一为气体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B(g)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根据下列图象判断A. B. C. D.E.(1)升温,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2)降压,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3)减少C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4)增加A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5)使用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是( ) 2. 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3.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 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是M浓度的2倍3. 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4. 可逆反应m A(s)+n B(g ) e C(g)+f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C)化学方程式中n>e+f(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5.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 )R(g)+2L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是正确的是()(A) 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B) 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C) 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D) 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6. 可逆反应m A(s) + n B(g) p C(g) + q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T2>T1),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到达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质量分数增大(B)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平衡后,增大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化学方程式中一定n>p+q7. 现有可逆反应A(气)+B(气)3C(气),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物C在反应混和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的关系:(1)若甲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的情况,则__ _曲线是表示有催化剂时的情况。
高考总复习知识讲解—化学平衡图像(基础)
![高考总复习知识讲解—化学平衡图像(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ff9c47fbed5b9f3f80f1c67.png)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图像【高考展望】图像题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部分的重要题型。
这类题可以全面考查各种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该类题型的特点是:图像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知识寓于坐标曲线上,简明、直观、形象,易于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比能力和推理能力。
当某些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反应速率或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百分含量、转化率等)就可能发生变化,反映在图像上,相关的曲线就可能出现渐变(曲线是连续的)或突变(出现"断点")。
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必须抓住化学程式及图像的特点。
析图的关键在于对“数”、“形” 、“义” 、“性”的综合思考,其重点是弄清“四点”(起点、交点、转折点、终点)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分析曲线的走向,发现图像隐含的条件,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方法点拨】一、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一般方法:【高清课堂:ID:363520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一般方法】化学平衡图像题,一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图像;二是以压强或温度为自变量的图像。
从知识载体角度看,其一判断化学平衡特征;其二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过程;其三逆向思维根据图像判断可逆反应的有关特征;其四综合运用速率与平衡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①确定横、纵坐标的含义。
②分析反应的特征: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气体体积是增大还是减小或不变、有无固体或纯液体物质参与反应等。
③分清因果,确定始态和终态;必要时可建立中间态以便联系始、终态(等效模型)。
④关注起点、拐点和终点,分清平台和极值点,比较曲线的斜率,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抓住“先拐先平数值大”。
⑤控制变量:当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⑥最后检验结论是否正确。
二、常见化学平衡图像归纳:例:对于反应mA (g)+nB (g)pC (g)+qD (g),若m+n>p+q且ΔH>0。
1.v-t图像2.v-p(T)图像3.c-t图像4.c-p(T)图像【典型例题】类型一:速率-时间的图像例1.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D.同一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思路点拨】从图像可看出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v正突然增大,v逆当时不变,而后才增大,应该是增大反应物浓度所致。
高三化学高考复习化学平衡图象典型题专题
![高三化学高考复习化学平衡图象典型题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cc0c201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75.png)
质对市爱慕阳光实验学校2021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图象典型题专题一、图象题的一般解题思路这类题目是讨论自变量x〔如时间、温度、压强〕与函数值y〔如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转化率〕之间的量或性关系,因此,要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此类题目。
1.分析纵横坐标及曲线表示的意义。
2.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与纵横坐标的关系。
3.分析特殊点〔起点、拐点、终点〕及其含义。
4.有两个以上变量时,分别讨论两个变量的关系,此时确其他量为恒量。
二、图象题的类型1.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象图1 A、B、C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例1.某温度下,在体积为5L的容器中,A、B、C三种物质物质的量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那么该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s内用A的浓度变化和用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速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A 3B+C;0.08mol/〔L·s〕;0.12mol/〔L·s〕。
2.速率—时间图象例2.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氢气发生的速率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图2 氢气发生速率变化曲线[答案]反是放热反,温度升高使化学反速率提高;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变小使化学反速率降低。
例3.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里SO2、O2、SO3三种气态物质建立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对反2SO2+O22SO3〔正反放热〕的正、逆反速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
(图A上逆下正、图B上正下逆、图D为跳跃型,上逆下正)图3 正、逆反速率的变化曲线①加催化剂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②②增大O2的浓度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③增大反容器体积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④④升温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答案]①C②B③D④A3.速率—压强〔或温度〕图象例4.符合图象4的反为〔〕。
高三化学平衡图象
![高三化学平衡图象](https://img.taocdn.com/s3/m/0852c28843323968001c9258.png)
在那个年月里,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养法,都是放野长大的。不像现在的女孩,都很娇惯。那时日子过的紧巴,孩子们能玩的玩具大多都是自制的,男孩子喜欢木制手枪,弹弓,圆环。女孩子爱玩 沙包,跳绳和丢钱窝。还有在放羊的时候,在沙地上玩棋子(小木棍做的),穿着补丁衣服,生活简陋,却一天天过得很充实。再穷的家庭,过年也要想着给孩子们扯几尺花布,做一件花夹袄,在过年 时穿着在孩子们面前互相显摆。过年最重要的是置办年货,看谁家的年货准备的丰富,互串门子,互帮着做,整个村庄被浓浓的年味包围,被深厚的情谊充盈。
记得最清楚的是,每逢过年,父亲总会从乡上拿来许多零食,有花生,瓜子和糖。父亲是乡邮员,邮包里除了装报刊杂志和信件外,它还是我日思夜想的“百宝箱”。每当有好吃的,父亲总是放着 等周末回家时装在邮包里,在好远的地方就听到有自行车的声响,我便一下子冲出家门去迎父亲。父亲抱起我在脸上狠狠地亲一下,然后把我放在另一边空着的邮包里,满载而归。家里的两个姐姐和哥 也是一拥而上,纷纷围着父亲问这问那,看给带回来什么好东西了。父亲总是一脸和蔼,微笑着把邮包卸下来交给母亲。母亲撑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没有经过分配的食物是不能随便吃的,比如一个西 瓜,每人一块,母亲必须要分得均匀,才不失公平。最可笑的是二姐,性格有点执拗。有一次分瓜,给她的稍小了一点,她就不吃,等哥的西瓜吃完了,看到桌子上西瓜还在,就一下子拿上跑了,可怜 的二姐硬是一嘴也没沾边,这就是噘嘴带来的悲哀。父亲拿回家的美食,经过母亲的手,就进了“保险柜”了。等到过年第一天早饭后,就开始分配,我乘母亲不在意时,早已把藏钥匙的地方给发现了。 所以等母亲分完食品后,我便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走了,然后等没人时再返回去“偷”,还把“作案现场”打扫干净,不留一丝痕迹,然后扬长而去,和小朋友们互相“分赃”。小朋友总是一脸羡慕, 都说有个当工人的爸爸就是不一样,我总是很自豪得意的样子,可以说在小朋友们面前扬眉吐了祭灶的灶干粮(因为穷,也没有水果点心什么的好东西,只能烙些小饼饼),请神上天,祈求来年的丰收。这是家家都必走的程序,条件好些的家庭就炸一点, 翻个麻花,生活丰富多彩,蒸个大“牛”,田地丰收,捏个“玉兔”,吉祥如意,再点缀上各种“花朵”。等到三十晚上,一家人就围着热炕,在年长家长的“号令下”,开启年夜饭,面对桌子上的美 食,我们早已按奈不住久等的胃口,都狼吞虎咽地把桌上的美食“洗劫一空”。
人教版高中化学复习课件:平衡图像(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复习课件:平衡图像(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ba64922b160b4e777fcfc0.png)
可用于:
1) (已知反应)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
2)已知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v
v正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
v逆
t1
t2
是 增大反应物浓度
,
平衡将向 正 方向移动。
t
v
v正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
是 减小生成物浓度
,
v逆
平衡将向 正 方向移动。
t1
t2
t
•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图变化, 则温度的变化是 升高(升高或降低),平衡 向 正 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 吸 热反应。
1.01×106Pa
1.01×106Pa
c 1.01×105Pa
T
T
T1
正反应 放 热
m+n > p+q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C%
1.01×106Pa 1.01×105Pa
A%
1.01×104Pa
200℃
300℃
T
P
•正反应吸热 m+n>p+q
•正反应吸热 m+n=p+q
练: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 N(g) R(g)+2L此反应符合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正反应吸热 ,L是气体
R%
B.正反应吸热, 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 ,L是气体
T2、P2
T1、P2 T1、P1
D.正反应放热 ,L是固体或液
体
t
四、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
化学平衡图像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图像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8340570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71.png)
高(Gao)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图像专题1.对反(Fan)应2A(g)+2B(g)3C(g)+D(?),下列图象的描述(Shu)正确的是A. 依(Yi)据图①,若(Ruo)t1时升高温度,则ΔH<0B. 依据图①,若t1时增大压强,则D是固体或液体C. 依据图②,P1>P2D. 依据图②,物质D是固体或液体【答案】B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图甲表示放热反应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 图乙表示一定温度下,溴化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其中a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b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C. 图丙表示25℃时,分别加水稀释体积均为100mL、pH=2的一元酸CH3COOH溶液和HX溶液,则25℃时HX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CH3COOHD. 图丁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答案】B3.—定条(Tiao)件下,CO2(g)+3H2(g)CH3OH (g)+H2O(g) △H=-57.3 kJ/mol,往(Wang) 2L 恒容密(Mi)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CO2和(He)3 mol H2,在不同催化剂作(Zuo)用下发生反应①、反应②与反应③,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b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 v(正)>v(逆)B. b点反应放热53.7 kJC. 催化剂效果最佳的反应是③D. c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3(mol-2.L-2)【答案】A4.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推断错误的是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 A、B一定都是气体C. D一定不是气体D. C可能是气体【答案】B5.下图是恒温下H2(g)+I2(g)2HI(g)+Q(Q>0)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t1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A. 升高温(Wen)度B. 增大(Da)压强C. 增大反应(Ying)物浓度D. 加入(Ru)催化剂【答(Da)案】C6.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反应原理为2NO(g)+2CO(g)2CO2(g)+N2(g)。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554176005a8102d276a22f5f.png)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专题❖一、化学反应速率图像1.浓度(或物质的量)----时间图像2.速率----时间图像3.速率----T/P图像❖二、化学平衡图像1.含量——时间图像2.含量——压强/温度曲线一、化学反应速率图像❖ 1.浓度(或物质的量)----时间图像❖(1)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
❖(2)浓度(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计量系数之比❖(3)是否为可逆反应观察下图:❖规律:❖C-t图像:斜率代表反应速率(1)浓度发生突变,改变了反应物的浓度(直接改变浓度或改变体积):①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只有某些物质的浓度发生改变;②改变体积,所有物质的浓度均发生同等比例的改变(2)浓度不发生突变,改变温度或加催化剂。
(3)根据斜率的改变分析改变的条件❖n-t图像:斜率代表反应速率(1)物质的量发生突变,改变了反应物的浓度;(2)物质的量不发生突变,改变温度或加催化剂或改变体积。
(3)根据斜率的改变分析改变的条件【技巧】1、C-t与n-t图像规律中的不同。
2、找突变点练习1:观察下图,回答:①由第Ⅰ次平衡到第Ⅱ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②比较第II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III阶段反应速度(T3)的高低:T2 ____T3填(“>、=、<”)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答案:正反应;从反应体系中移除产物C;>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练习2: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若反应开始经t1s后达平衡,在t2s 时由于反应条件改变,使平衡破坏,到t3s时又达平衡,如下图所示。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从t2到t3时曲线改变的原因是()A、增大了X或Y的浓度B、使用了催化剂C、缩小体积,使体系压强增大D、升高了反应温度答案:; D练习3:已知A、B、C都是气态物质。
化学平衡图像高考真题
![化学平衡图像高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f0946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a.png)
化学平衡图像高考真题化学平衡作为高考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直是考试中的难点之一。
其中,常常会涉及到化学平衡的图像表达。
通过图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变化,从而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下面就以高考真题为例,来分析化学平衡图像的相关知识。
在一道高考真题中,题目描述了如下化学反应:\[2A + B \rightleftharpoons 3C + D\]并要求根据该反应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并利用图像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
首先,我们知道平衡常数(Kc)的表达式为:\[Kc = \frac{{[C]^3 [D]}}{{[A]^2 [B]}}\]根据上述反应式,我们可以得知,在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A和B与生成物C和D的摩尔比为2:1:3:1。
因此,在图像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长度的线段,分别表示反应物A和B的浓度,以及生成物C和D 的浓度。
接着,我们可以将该反应表示成图像形式。
在横轴上,我们表示出反应物A和B的初始浓度以及生成物C和D的初始浓度。
在纵轴上,表示各物质的浓度变化。
通过画出不同颜色的线段,分别代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并在适当的位置标出各种物质的浓度比例。
通过这样的图像表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答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化学平衡的图像表达在高考化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图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并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备战高考时能够充分利用图像表达,提升化学学科的学习效果。
化学平衡图像1(1)
![化学平衡图像1(1)](https://img.taocdn.com/s3/m/44000d13bb4cf7ec4bfed00e.png)
解题思路 1.看懂图
(1.)看清纵坐标与横坐标表示的意义 (2.)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3.)看点(即起点、拐点、交点、终点), (4.)看是否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
2.联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 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作出判断:根据图像中表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相 对比,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
加入了lNO2
(4)若要达到与最后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第25分钟
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BD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升高温度
D、加入一定量的N2O4
600 ℃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发生反应:
2SO2(g)+O2(g) 2SO3(g);ΔH<0。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 的量变化如下图,
应速率v正与逆反应速率v逆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如图,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表示
.
B物质的量浓度减少量
v(B)
V正
V逆
t
小结:
v-t图: 1.改变的条件分二类:
浓度一类,温度和压强一类。
2.看渐变和突变来确定:
突变是温度和压强,有渐变是浓度。
3.条件如何改变?
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
4.平衡如何移动?
增大在原平衡上方变。减小在原平衡下方变
作业:1.课堂新坐标:P140.2.3. 2.预习课堂新坐标P140-141类型3.4.5
谢谢大家的聆听!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2
12
(1)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
的原因: 通入了氧气
(2)反应进行到10 min至15 min的曲线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0 化学平衡图像
(满分60分时间25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
1.丁烯(C4H8)是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原料之一,可由丁烷(C4H10)催化脱氢制备,C4H10(g) C4H8(g)+H2(g)△H=+123kJ/mol。
该工艺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有(C)、C2H6、C2H4、C4H6等。
进料比[]和温度对丁烯产率的影响如图1、图2所示。
已知原料气中氢气的作用时活化固体催化剂。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固体催化剂,改变氢气量不会影响丁烯的产率
B.丁烷催化脱氢是吸热反应,丁烯的产率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大
C.随温度升高丁烯裂解生成的副产物增多,会影响丁烯的产率
D.一定温度下,控制进料比[]越小,越有利于提高丁烯的产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原料气中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固体催化剂,同时氢气也是丁烷催化脱氢的的生成物,增
大氢气的浓度,不利于该反应平衡的正向移动,由图1可知维持一定的进料比[],有利于提高丁烯的产率,当[]过大时,丁烯的产率呈下降趋势,故A分析错误;
B.由图2可知,当温度高于590ºC时,由于副反的发生,导致副产物增多,而丁烯的产
率是下降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原理在化学工艺条件选择上的应用,氢气在反应中能活化固体催化剂,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同时,氢气是该反应的生成物,氢气的浓度过大,不利于反应的正向进行,故要综合两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2.在一定温度下,将0.40 mol NO和0.20 mol CO充入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NO(g)+2CO(g)N2(g)+2CO2(g) ΔH<0,反应过程中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0~6 min内v(CO2)约为1.3×10-3mol·L-1·min-1
B.第8 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C.该反应在第二次达到平衡时的化学平衡常数约为3.44 L·mol-1
D.该反应在8~12 min内CO的转化率为60%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在0~6 min内v(CO2)= v(CO)==mol·L-1·min-1≈6.67×10-3
mol·L-1·min-1,故A错
3.已知X(g)和Y(g)可以相互转化:2X(g) Y(g) ΔH<0。
现将一定量X(g)和Y(g)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则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B. a、b、c、d四个点表示的反应体系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只有b点
C. 25~30 min内用X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是0.08 mol·L-1·min-1
D.反应进行至25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增加Y的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所以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表示反应处于平衡状态;X表示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为X浓度的变化量除以反应时间;曲线发生变化的瞬间可以判断反应条件的改变。
【详解】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所以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可以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根据图象可知,只有b点表示的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只有b点表示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正确;25~30 min内X的浓度变化量是0.4
mol·L-1,所以用X表示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是=0.08 mol·L-1·min-1,C正确;由图可知,反应进行至25 min时, 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X物质的浓度增大,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关键在于明确勒沙特列原理及反应速率理论。
本题注意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正确判断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 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点的正反应速率υ正小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υ逆
B. T2下,在0~t1时间内,υ(Y)=mol/(L·min)
C. 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D.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小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答案】D
【解析】
内υ(X)===mol/(L·min),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υ(Y)=υ(X)=mol/(L·min),B项错误;C项,M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后X的转化率增大,C项错误;D项,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W点消耗X的物质的量大于M点,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小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D项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观察图像时先看纵横坐标的含义,根据关键点和曲线的变化趋势,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进行判断。
注意:在恒容容器中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反应物只有一种,平衡时反应物转化率的变化,利用增大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判断。
5.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X和lmolY 发生反应2X(g)+Y(g)4Z(g),反应过程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
B. W点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M点X的正反应速率
C.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D.平衡时充入Z,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
6.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反应原理为2NO(g)+2CO(g)2CO 2(g)+N2(g)。
将1.0 mol NO、0.8 mol CO充入2 L恒容密闭容器,分别在T1℃和T2℃下测得n(CO2)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T1℃时,K=0.9
C. T2℃时,0~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 (N2)=0.075 mol/(L·s)
D. T1℃时,向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NO,再次平衡时NO转化率大于40%
【答案】C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计算应用、图象变化的分析判断等。
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加入NO 尽管平衡正向移动,但NO本身的转化率减小。
7.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甲表示反应:4CO(g)+2NO 2(g) N2(g)+4CO2(g) ΔH <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CO的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则有T1<T2
B.图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 (g)+2B(g) 3C(g)+D(g)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小
C.图丙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图表明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H值
D.图丁表示等量NO2在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分别发生反应:2NO2(g) N 2O4(g),相同时间后测得NO2含量的曲线,则该反应的△H>0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察了可逆反应在催化剂、温度、压强、反应热判断的图像,注意反应热只与产物物质有关,与过程不管;压强越大,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温度越高,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