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与相似
(完整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及经典例
04
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解线段长度或角度大小
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建立 比例关系,从而求解未知线段长度或角 度大小。
解方程求解未知量。
具体步骤
根据相似比建立等式关系。
确定相似三角形,找出对应边或对应角 。
经典例题讲解和思路拓展
例题1
解题思路
例题2
解题思路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 ∠C=90°,AC=3,BC=4,将 △ABC沿CB方向平移2个单位 得到△DEF,若AG⊥DE于点G ,则AG的长为____反比例函数$y = frac{m}{x}$的图像经过点$A(2,3)$,且与直线$y = -x + b$相 交于点$P(4,n)$,求$m,n,b$的
值。
XXX
PART 03
反比例函数与不等式关系 探讨
REPORTING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回顾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01
在材料力学中,胡克定律指出弹簧的 伸长量与作用力成反比。这种关系同 样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来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
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 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 量成反比。这种关系也可以用反比例 函数来表示。
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应用案例分享
供需关系
在经济学中,供需关系是决定商品价 格的重要因素。当供应量增加时,商 品价格下降;反之,供应量减少时, 商品价格上升。这种供需关系可以用 反比例函数来表示。
XXX
PART 02
反比例函数与直线交点问 题
REPORTING
求解交点坐标方法
方程组法
将反比例函数和直线的方程联立 ,解方程组得到交点坐标。
图像法
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反比例 函数和直线的图像,找出交点并 确定其坐标。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
第19讲 反比例函数知识导航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解析式;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反比例面数与方程及不等式;4.反比例函教与神奇的几何性质;5.反比例函数与直线y =a 或x =a ;6.反比例函数与全等相似;7.反比例函数与图形变换;8.反比例函数与定值及最值。
【板块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解析式 方法技巧 根据定义解题1.定义:一般地,形如ky x=(k 为常数,k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2.解析式:ky x=(k ≠0)或xy =k (k ≠0)或1y kx -= (k ≠0). 题型一根据定义判断反比例函数【例1】下列函数:①2x y =;@2y x =;③y =12y x =;⑤12y x =+;⑥12y x =- ;⑦2xy =; ⑧12y x -=;⑨22y x = .其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 (填序号).【解析】②③④⑦⑧.题型二根据定义确定k 值或解析式 【例2】(1)反比例函数32y x =- ,化为ky x=的形式,相应的k = ; (2)函数ky x =中,当x =2时,y =3,则函数的解析式为 【解析】(1)32- ;(2)6y x=.题型三根据定义确定待定系数的值【例3】(1)如果函数2+1m y x = 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为 (2)若函数()252m y m x -=+ (m 为常数)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求m 的值及函数的解析式。
【解析】(1)-1;(2)m =2,y =4x .针对练习11.下列函数中,为反比例函数的是(B )A . 3x y =B . 13y x =C . 13y x =-D .21y x=答案:B2.反比例函数y =一化为ky x=的形式后,相应的k =答案: 3.若关于x 的函数()2274mm y m x --=- 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值答案:3.【板块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式抓住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结合图象解题 一般地,对于反比例函数()0ky k x=≠,由函数图象,并结合解析式,我们可以发现: 1.图象分布当k >0时,x ,y (同号或异号),函数图象为第 象限的两支曲线;当k <0时,x ,y (同号或异号),函数图象为第 象限的两支曲线。
反比例函数常见几何模型归纳(七大模型)(解析版)-初中数学
反比例函数常见几何模型归纳(七大模型)考点归纳【模型1:定值矩形与定值三角形】【模型2:平行线之间的定值三角形】【模型3:“重叠型”定值矩形/定值三角形】【模型4:“喇叭三角形”】【模型5:中点模型】【模型6:比例模型】【模型7:相等模型】考点精讲【模型1:定值矩形与定值三角形】【方法点拨】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在反比例函数y =6x的图象上,过点P 作P A ⊥y 轴,PB ⊥x 轴,垂足分别为A 、B ,则矩形AOBP 的面积是()A.12B.9C.6D.3【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 =k x k ≠0 系数k 的几何意义:从反比例函数y =kxk ≠0 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 轴和y 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 .因为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 轴、y 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k ,据此解答即可.【详解】解:∵点P 在反比例函数y =6x的图象上,过点P 作P A ⊥y 轴,PB ⊥x 轴,∴矩形AOBP 的面积=6 =6.故选:C .2.如图,点A 是反比例函数y =-4x <0 的图象上的一点,过点A 作平行四边形ABCD ,使B 、C 在x 轴上,点D 在y 轴上,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A.2B.4C.6D.8【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 =k x k ≠0 系数k 的几何意义:从反比例函数y =kxk ≠0 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 轴和y 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 .作AH ⊥OB 于H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D ∥OB ,则S 平行四边形ABCD =S 矩形AHOD ,再根据反比例函数y =kxk ≠0 系数k 的几何意义得到S 矩形AHOD =-4 =4,所以有S 平行四边形ABCD =4.【详解】解:作AH ⊥OB 于H ,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OB ,∴S 平行四边形ABCD =S 矩形AHOD ,∵点A 是反比例函数y =-4xx <0 的图象上的一点,∴S 矩形AHOD =-4 =4,∴S 平行四边形ABCD =4.故选:B .3.如图,A 、B 是反比例函数y =kx(k ≠0)的图象上两点,点C 、D 、E 、F 分别在坐标轴上,若正方形OCAD 的面积为6,则矩形OEBF 的面积为.【答案】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和函数图象的对称性,难易程度适中,是中考较常见的考查点.根据双曲线的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S 的关系即S =k ,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S 正方形OCAD =OD ⋅OC =x A ⋅y A =k =6,∴S 长方形OCAD =OE ⋅OF =x B ⋅y B =k =6.故答案为:6.4.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 =-4x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则图中矩形BCOA 的面积为.【答案】4【分析】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S 矩形BCOA =AB ⋅BC =a ⋅b =ab ,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本题考查了矩形的面积公式,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练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设点B a ,b ,∵四边形BCOA 是矩形,∴AB =a ,BC =b ,∴S 矩形BCOA =AB ⋅BC =a ⋅b =ab ,∵点B 在反比例函数y =-4x在图象上,∴a ⋅b =-4,∴a ⋅b =4,∴S 矩形BCOA =ab =4;故答案为4.【模型2:平行线之间的定值三角形】【方法点拨】5.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 =5x 和y =-9x在x 轴上方的图象,x 轴的平行线AB 分别与这两个函数图象相交于点A ,B ,则△AOB 的面积是()A.7B.14C.18D.28【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直接写出答案即可.【详解】解:∵x 轴的平行线AB 分别与这两个函数图象相交于点A .B ,∴AB ⊥y 轴,∵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y =5x 和y =-9x 的x 轴上方的图象上,∴S △AOB =S △COB +S △AOC =12(5+9)=7,故选:A .6.已知反比例函数y =-6x x <0 与y =2xx >0 的图象如图所示,过y 轴正半轴上的任意一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分别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M ,N 两点.若点A 是x 轴上的任意一点,连接MA ,NA ,则S △AMN 等于.【答案】4【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连接MO ,NO ,根据MN ∥x 轴可得,S △AMN =S △OMN ,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MO ,NO ,∵MN ∥x 轴∴S △AMN =S △OMN =S △POM +S △PON =-62+22=4故答案为:4.7.如图,在函数y =2x x >0 的图象上任取一点A ,过点A 作y 轴的垂线交函数y =-8xx <0 的图象于点B ,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是.【答案】5【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进行计算即可.理解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是正确解答的关键.【详解】解:如图,∵点A 在函数y =2xx >0 的图象上,∴S △AOC =12×2=1,又∵点B 在反比例函数y =-8xx <0 的图象上,∴S △BOC =12×8=4,∴S △AOB =S △AOC +S △BOC =1+4=5,故答案为:5.8.如图,B 、C 两点分别在函数y =5x (x >0)和y =-1x(x <0)的图象上,线段BC ⊥y 轴,点A 在x 轴上,则△ABC 的面积为.【答案】3【分析】设B m ,n ,则mn =5,结合BC ⊥y 轴,得到C -1n ,n ,计算BC =m --1n =m +1n,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得到△ABC 的面积为1BC ·y B =1m +1×n 计算即可.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设B m ,n ,根据题意,得mn =5,∵BC ⊥y 轴,∴C -1n ,n ,∴BC =m --1n =m +1n,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得到△ABC 的面积为12BC ·y B =12m +1n ×n =12mn +1 =3,故答案为:3.【模型3:“重叠型”定值矩形/定值三角形】【方法点拨】9.如图,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1x 的图像上,点B 在反比例函数y =3x的图像上,且AB ∥x 轴,点C .D 在x 轴上,若四边形ABCD 为长方形,则它的面积为.【答案】2【分析】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 的几何意义.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首先延长BA 交y 轴于点E ,易得四边形ADOE 与四边形BCOE 是矩形,又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1x 的图像上,点B 在反比例函数y =3x的图像上,即可得S 矩形ADOE =1,S 矩形BCOE =3,继而求得答案.【详解】解:延长BA 交y 轴于点E ,∵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AB ∥x 轴,点C 、D 在x 轴上,∴AE ⊥y 轴,∴四边形ADOE 与四边形BCOE 是矩形,∵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1x 的图像上,点B 在反比例函数y =3x的图像上,∴S 矩形ADOE =1,S 矩形BCOE =3,∴S 矩形ABCD =S 矩形BCOE -S 矩形ADOE =3-1=2.故答案为:2.10.如图,点A 、B 分别是反比例函数y =3xx >0 的图象上两点,分别过点A 、B 向坐标轴作垂线,四边形ACEG 的面积记作S 1,四边形BFDG 的面积记作S 2,则S 1S 2(填>、<或=).【答案】=【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y =kx图像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 轴和y 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任意一点作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12k ,且保持不变.根据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矩形ACOD =S 矩形BEOF =3,设S 矩形DOEG =m ,得出S 1=3-m ,S 2=3-m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 ,B 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 =3xx >0 的图像上,∴S 矩形ACOD =S 矩形BEOF =3,设S 矩形DOEG =m ,∴S 1=3-m ,S 2=3-m ,∴S 1=S 2.故答案为:=.11.如图,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与函数y =6x (x >0)和y =2x(x >0)的图象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分别连接AO 、BO ,则△ABO 的面积为.【答案】2【分析】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k 的几何意义,设l 交y 轴于点M ,根据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得出S △ABO =S △AOM -S △BOM =2,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设l 交y 轴于点M ,∵S △AOM =3,S △BOM =1,则S △ABO =S △AOM -S △BOM =2,故答案为:2.12.如图,点A 在双曲线y =1x 上,点B 在双曲线y =3x上,且AB ∥x 轴,则△ABO 的面积是.【答案】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延长BA 交y 轴于C ,则AB ⊥y 轴,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可得S △AOC =12,S △BOC =32,则S △AOB =S △BOC -S △AOC =1.【详解】解:如图所示,延长BA 交y 轴于C ,∵AB ∥x 轴,∴AB ⊥y 轴,∵点A 在双曲线y =1x 上,点B 在双曲线y =3x上,∴S △AOC =12,S △BOC =32,∴S △AOB =S △BOC -S △AOC =1,故答案为:1.【模型4:“喇叭三角形”】【方法点拨】13.如图,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y =4x的图象上,连接OA ,OB ,分别过点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图中两块阴影部分面积分别为S 1、S 2;若S 1=1,则AMBN=.【答案】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熟知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k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利用k 的几何意义求出△OAM 、△OBN 的面积,然后求出△OCM 的面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S △OCM S △OBN =OM ON 2即可求解.【详解】解:设OB 交AM 于点C ,∵分别过点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S △OAM =S △OBN =2,∴S △OCM =S △OAM -S 1=2-1=1,又∵AM ∥BN ,∴△OCM ∽△OBN ,∴S △OCM S △OBN =OM ON2=12,∴OM ON=22,又∵OM ⋅AM =ON ⋅BN ,∴AM BN =ON OM =2.故答案为:214.如图是一个反比例函数(x >0)的图象,点A (2,4)在图象上,AC ⊥x 轴于C ,当点A 运动到图象上的点B (4,2)处,BD ⊥x 轴于D ,△AOC 与△BO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A.1B.2C.34D.13【答案】A【解答】解:如图所示:∵点A (2,4),点B (4,2),AC ⊥x 轴于C ,BD ⊥x 轴于D ,∴点C 的坐标为(2,0),点D 的坐标为(4,0),AC ∥BD ,∴△OCE ∽△ODB ,∴OC OD =CE DB ,即24=CE 2解得CE =1,∴S △OCE OC ⋅CE 2=2×12=1,即△AOC 与△BO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1.故选:A .15.如图,过反比例函数y =9x(x >0)的图象上任意两点A 、B 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连接OA 、OB ,设△AOC 和△BOD 的面积分别是S 1、S 2,比较它们的大小,可得()A.S 1>S 2B.S 1=S 2C.S 1<S 2D.大小关系不能确定【答案】B 【解答】解:由于A 、B 均在反比例函数y =9x 的图象上,且AC ⊥x 轴,BD ⊥x 轴,则S 1=92;S 2=92.故S 1=S 2.故选:B .16.如图,在第一象限内,点P (2,3),M (a ,2)是双曲线y =k x (k ≠0)上的两点,P A ⊥x 轴于点A ,MB ⊥x 轴于点B ,P A 与OM 交于点C ,则△OAC 的面积为()A.32B.43C.2D.83【答案】B 【解答】解:把P (2,3),M (a ,2)代入y =k x得k =2×3=2a ,解得k =6,a =3,设直线OM 的解析式为y =mx ,把M (3,2)代入得3m =2,解得m =23,所以直线OM 的解析式为y =23x ,当x =2时,y =23×2=43,所以C 点坐标为(2,43),所以△OAC 的面积=12×2×43=43.故选:B .【方法点拨】条件:A /B 两点分别位y =k x上不同两点,延长AB 交x 轴与点F ,B 位AF 的中点结论:①▲ACF ~▲BDF ,且相似比为BF AF =12。
押浙江卷第15-16题(反比例函数、相似三角形、四边形)(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数学临考题押题
押浙江卷第15-16题(反比例函数、相似三角形、四边形)押题方向一:反比例函数2023年浙江真题考点命题趋势2023年温州卷第15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从近几年浙江各地中考来看,反比例函数在填空题中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与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属于稍难题,有时候作为填空题的压轴题考查;预计2024年浙江卷还将继续重视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
2023年衢州卷、绍兴卷第15题、宁波卷第16题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1.(2023•温州)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加压后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p (kPa )与汽缸内气体的体积V (mL )成反比例,p 关于V 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若压强由75kPa 加压到100kPa ,则气体体积压缩了mL .2.(2023•绍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函数(k 为大于0的常数,x >0)图象上的两点A (x 1,y 1),B (x 2,y 2),满足x 2=2x 1,△ABC 的边AC ∥x 轴,边BC ∥y 轴,若△OAB 的面积为6,则△ABC 的面积是.3.(2023•衢州)如图,点A ,B 在x 轴上,分别以OA ,AB 为边,在x 轴上方作正方形OACD ,ABEF ,反比例函数y =(k >0)的图象分别交边CD ,BE 于点P ,Q .作PM ⊥x 轴于点M ,QN ⊥y 轴于点N .若OA =2AB ,Q 为BE 的中点,且阴影部分面积等于6,则k 的值为.4.(2023•宁波)如图,点A ,B 分别在函数y =(a >0)图象的两支上(A 在第一象限),连结AB 交x轴于点C .点D ,E 在函数y =(b <0,x <0)图象上,AE ∥x 轴,BD ∥y 轴,连结DE ,BE .若AC=2BC ,△ABE 的面积为9,四边形ABDE 的面积为14,则a ﹣b 的值为,a 的值为.1.||A PB O A P B O A P B O S S S k 111222333===矩形矩形矩形2.||△△△P A O P A O P A O k S S S 112233===21.如图,在△OAB 中,边OA 在y 轴上.反比例函数y =(x >0)的图象恰好经过点B ,与边AB 交于点C .若BC =3AC ,S △OAB =10.则k 的值为.2.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OBC 的顶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A ,C 在第一象限.反比例函数y =(x >0)的图象经过点A ,与BC 交于点D ,AE ⊥x 轴于点E ,连结DE 并延长交AO 的延长线于点F ,反比例函数y =(x <0)的图象经过点F ,连结BF ,则△BDF 的面积为.3.如图,矩形ABCD 的顶点D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顶点B ,C 在x 轴上,对角线AC 的延长线交y 轴于点E ,连接BE ,若△BCE 的面积是2,则k 的值为.4.如图,Rt△ABC顶点A落在y轴上,斜边上的中线CD⊥x轴于点D,O为坐标原点,反比例函数经过直角顶点C,若△BCD的面积为5,则k的值为.5.如图,AB平行于x轴,点A在函数y=(x>0)的图象上,点B在函数y=(x<0)的图象上,BC∥AO,若四边形AOBC的面积为,则实数k的值为.6.如图,点A为反比例函数y=(x>0)上一点,连结AO并延长交反比例函数y=(x<0)于点B,且k2=9k1.点C在y轴正半轴上,连结CA并延长交x轴于点E,连结BC交x轴于点F,若=4,S△COB=10,则△COF的面积为.7.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点C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连接AC,BC,且AC∥x轴,BC∥y轴,AC=BC.若点A的横坐标为2,则k的值为.8.如图,点A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AB∥x 轴,AB=2.(1)若点A的坐标为(,2),则a+b的值是.(2)若点C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点D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CD ∥AB,CD=3,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1,则a﹣b的值是.9.如图,直线AB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点D是x轴负半轴上的一点,连结CD和AD,AD交y轴于点E,且AC=AE,若,△CDE的面积为6,则k 的值为.押题方向二:相似三角形2023年浙江真题考点命题趋势2023年湖州卷第15题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从近几年浙江各地中考来看,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及相似三角形的综合考查经常会出现在填空题的压轴题,整体稍有难度;预计2024年浙江卷在填空题中还将继续重视相似三角形的综合的考查。
反比例函数应用ppt课件ppt
经济中的应用
供需关系
在经济学中,反比例函数被用来描述供需关系,即当价格上涨时,需求量会相应 减少。
投资回报
在投资中,投资回报与投资风险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即投资风险越高,投资回 报越低。
04
CATALOGUE
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关联
与线性函数的关联
总结词
反比例函数与线性函数具有密切关联,它们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反 比例函数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电阻、电容、 电感的关系,液体混合物的浓度,投资回报 与风险等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反比例函数。
对未来研究和应用的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反比例函 数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如在物理 学中的量子力学、天体运动等领域, 反比例函数可能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 用。
反比例函数应用 ppt课件
目录
• 反比例函数概述 • 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 •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场景 • 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关联 •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反比例函数概述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定义
形如 y=k/x(k为常数,k≠0) 的函 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详细描述
反比例函数y=f(x)=1/x的形式与指数函数y=a^x的形式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涉及到自变量和 因变量的变换。此外,当a为1时,指数函数退化为一个常数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在x=0处相交。
与对数函数的关联
总结词
反比例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存在一定的 关联,它们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
VS
详细描述
反比例函数y=f(x)=1/x的形式与对数函数 y=log_a(x)的形式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 两者都涉及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变换。此 外,当a为1时,对数函数退化为一个常 数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在x=0处相交。
初三奥数相似三角形及反比例函数测试题汇总
初三奥数相似三角形及反比例函数测试题汇总奥数体现了数学与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精神的共通性:更快、更高、更强。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初三奥数相似三角形及反比例函数测试题汇总,欢迎大家阅读。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一、填空题1.已知xy=mn,则把它改写成比例式后,错误的是( )A. B. C. D.2.一个运动场的实际面积是6 400m2,那么它在比例尺1:1000的地图上的面积是( )A.6.4cm2B.640cm2C.64cm2D.8cm23.下列四组线段中,不是成比例线段的是( )A.a=3,b=6,c=2,d=4B.a= ,b= ,c= ,d=C.a=4,b=6,c=5,d=10D.a= ,b= ,c= ,d=4.如图1,在正方形网格上有6个三角形:①△ABC,②△BCD,③△BDE,④△BFG,⑤△FGH,⑥△EFK.其中②~⑥中,与三角形①相似的是( )A.②③④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③⑥5.两个相似多边形面积之比为5∶1,周长之比为m∶1,则( )A. B. C. D.6.如图2,在△ABC中,如果AB=30cm,BC=24cm,CA=27cm,AE=EF=FB,EG∥DF∥BC,FM∥EN∥AC,图中阴影部分三个三角形周长的和为( )A.70cmB.75cmC.80cmD.81cm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在△ABC的边AB、AC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 ∥BC,则△ADE是△ABC放大后的图形B.两位似图形的面积比等于位似比C.位似图形的周长之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D.位似多边形中对应对角线之比等于位似比8.如图3,已知DE∥BC,EF∥AB,则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 )A. B. C. D.9.如图4,将一个矩形纸片ABCD沿边AD和BC的中点连线EF 对折,要使矩形AEFB与原矩形相似,则原矩形的长与宽的比应为( )A. B. C. D.10.某校有两块相似的多边形草坪,其面积比为9∶4,其中一块草坪的周长是36米,则另一块草坪的周长是( )A.24米B.54米C.24米或54米D.36米或54米二、选择题11.把一个长为2的矩形剪去一个正方形后,所剩下的矩形与原矩形相似,则原矩形的宽为 .12.已知,则 .13.已知两个数4和8,则两数的比例中项是14.已知线段d是线段a、b、c的第四比例项,其中a=2 cm,b=4 cm,c=5 cm,则d等于15.△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的两边长分别为和,如果△ABC∽△A′B′C′,那么△A′B′C′的第三边长为 .16.把一个多边形的面积扩大为原来的3倍,且与原来的多边形相似,则其周长扩大为原来的倍.17.有同一个地块的甲、乙两张地图,比例尺分别为1∶3 000和1∶5 000,则甲地图和乙地图的相似比是 .18.在△ABC中,∠BAC=90°,AD⊥BC于D,BD=3,AD=9,则AB2∶AC2= .19.如图5,Rt△ABC中,有三个正方形,DF=9cm,GK=6cm,则第三个正方形的边长PQ= .20.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最自然得体,若舞台AB长为20m,试计算主持人应走到离A点至少m 处?如果她向B点再走m,也处在比较得体的位置?(5≈2.236,结果精确到0.1m)21.已知:如图7,中,AE∶EB=1∶2,如果S△AEF=6cm2,则S△CDF= .三、平心静气,展示智慧22.8.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1.如AC=8,BC=6,求AD,CD2.如AD=6,BD=4,求CD23.已知:如图8,在△ABC中,AD⊥BC于D,BC=24,AD=18,矩形EFGH内接于△ABC,且EH=2EF,求矩形EFGH的周长.24.如图9,一人拿着一支刻有厘米分划的小尺,他站在距电线杆约30米的地方,把手臂向前伸直,小尺竖直,看到尺上约12个分划恰好遮住电线杆,已知臂长约60厘米.求电线杆的高.四、拓广探索,游刃有余25.在△ABC中,AB=4.(1)如图11(1)所示,DE∥BC,DE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即SⅠ=SⅡ,求AD的长.(2)如图11(2)所示,DE∥FG∥BC,DE、FG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即SⅠ=SⅡ=SⅢ,求AD的长.(3)如图11(3)所示,DE∥FG∥HK∥…∥BC,DE、FG、HK、…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n部分,SⅠ=SⅡ=SⅢ=…,请直接写出AD 的长.26.如图12,在矩形ABCD中,AB=12厘米,BC=6厘米.点P 沿AB边从A开始向点B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厘米/秒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秒)表示移动的时间(0≤t≤6),那么:(1)当t为何值时,△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求四边形QAPC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3)当t为何值时,以点Q、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27.将△ABC按下列要求画出它的位似图形。
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的综合应用(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的综合应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根据面积或比例来求解问题的情况?”比如,我们如何根据已知的长和宽来求解矩形的面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反比例函数在几何问题中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以及它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求解,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逐步解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反比例函数在几何问题中应用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特点,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举例:y = k/x(k≠0),解释k的取值对函数图像的影响,如k>0时图像位于一、三象限,k<0时图像位于二、四象限。
(2)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的交点问题:分析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交点情况,掌握求解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形如y = k/x(k≠0)的函数,它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曲线。反比例函数在解决与比例相关的问题时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来求解矩形的面积,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我在课堂上尝试引导同学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同学们在这一方面的表现还不够理想。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鼓励同学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初中锐角三角形和反比例函数和相似
初中锐角三角形和反比例函数和相似首先,让我们从锐角三角形开始。
锐角三角形是指一个三角形的所有内角都小于90度的三角形。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通常会学习三角函数以及它们在锐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而锐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的三角函数分别是正弦函数(sin)、余弦函数(cos)和正切函数(tan)。
通过这些函数,我们可以计算出在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一个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接下来,让我们来探索一下反比例函数。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种函数形式,即y与x之间满足y与x的乘积恒定的关系。
这种函数关系被称为反比例函数。
具体而言,对于一个反比例函数,可以用y=k/x的形式来表示,其中k是常数。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通常是一个双曲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锐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即三角比例恒等式。
对于一个任意锐角三角形ABC,我们有以下三个比例恒等式:sin A / a = sin B / b = sin C / ccos A / a = cos B / b = cos C / ctan A / a = tan B / b = tan C / c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内角,a、b、c分别表示与这些角相对的边的长度。
这些比例恒等式表明,在锐角三角形中,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与它们相对的边的比值相等。
现在,让我们来引入反比例函数。
对于一个反比例函数y=k/x,我们可以将k理解为一个比例常数。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在锐角三角形的三角比例恒等式中,比例常数k与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之间的关系。
首先,考虑正弦函数sin。
根据三角比例恒等式sin A / a = sin B / b = sin C / c,我们可以将它表示为:sin A = kasin B = kbsin C = kc其中k为比例常数。
我们可以看到,k与a、b、c之间的关系正好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形式。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利用三角比例恒等式来推导出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1《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概念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象,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函数的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函数概念和正比例函数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容易与正比例函数混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象。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软件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3.讲解与演示: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反比例函数。
4.练习与交流: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巩固所学内容。
“反比例函数与相似三角形问题”的复习课课例分析
“反比例函数与相似三角形问题”的复习课课例分析作者:吴博思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52期【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2-0085-02一、教学背景分析笔者吴博思老师在深圳市九年级数学教研会上为全市初中数学老师上了一节中考专题复习示范课。
反比例函数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一方面丰富了用函数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也为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奠定了基础,在中学数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九年级第一轮复习课,学生已经学过了《反比例函数》和《相似三角形》全章的知识,掌握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初步具有对反比例函数的有关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会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为了与时下的中考热点相结合,为大家提供一节有价值的复习课,笔者所在的备课组全体老师全力以赴、共同研究,经过反复几轮的备课、上课、评课等磨课活动,最终成功地展示了一节“反比例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的高效复习课。
下面笔者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希望给同行一点启发。
二、教学设计分析设计分析: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三个相似三角形数学模型分别是“A字型”、“一线三等角模型”、“双垂直模型”,也是学生思维重要的切入口。
通过三道热身训练,让学生捕捉到反比函数当中隐藏的相似三角形的模型,通过辅助线的添加能够进一步呈现模型。
设计的目的就是抓住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的问题引入埋下伏笔,突出反比例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结合的教学意图,顺理成章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反比例函数与相似三角形问题。
本环节注重夯实知识点,对于反比例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课前热身的训练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整理、自我质疑,通过自我挑战,达到自我提高的目标。
本环节将由学生自行探索题目中所蕴含的相似三角形模型,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及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结合典型试题
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结合典型试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y =m-2/x( x<0)的图象经过点A (-2,3),过点A 作直线AC 与函数y =m-2/x 的图象交于点B ,与x 轴交于点C ,且AB =2BC .(1)求m 的值及点B 的坐标:(2)求△AOB 的面积.2、如图,在△ABC 中,AB =AC =10,BC =12,AM ∥BC ,点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点Q 在线段BA 上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由B 点向A 点运动,在运动中,始终保持∠QPD =∠B ,且PD 交AC 于点E ,交AM 于点D ,当P 点运动到C 点时,Q 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当t =4秒时,试证明:△BPQ ≌△CEP ; (2)设△B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t 为何值时?使得S ∆ADE/S ∆CPE=1/4.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D=90°,AB=10cm,BC=6cm ,AB ∥CD,AC ⊥BC, F 点以2cm/s 的速度在线段AB 上由A 向B 匀速运动,点E 同时以1cm/s 的速度在线段BC 上由B 向C 匀速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0<t <5).(1)求证:⊿ACD ∽⊿BAC ;(2)求DC 的长(3)当t 为何值时,⊿FEB 与⊿ABC 相似?4、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2,∠A =90°,O 为AB 边上移动,动点F 在AC 边上移动. (1)点E ,F 的移动过程中,△OEF 是否能成为∠EOF =45°的等腰三角形?若能,求BE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当∠EOF =45°时,设BE =x ,CF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5、如图,在矩形ABCD 中,已知AB =2,BC =3,点E 为AD 边上一动点(不与A 、D 重合),连结CE ,作EF ⊥CE 交AB 边于F(1)求证:△AEF ∽△DCE ;(2)当△ECF ∽△AEF 时,求AF 的长;(3)在点E 的运动过程中,AD 边上是否存在异于点E 的点G ,使△AGF ∽△DCG 成立?若存在,请猜想点G 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1,已知,CE 是Rt △ABC 的斜边AB 上的高,点P 是CE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BG ⊥AP ,求证:(1)△AEP ∽△DEB ; (2) CE 2=ED·EP 。
相似与反比例综合题练习(含答案)
相似与反比例综合题练习(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所示,已知双曲线y=(x<0)和y=(x>0),直线OA与双曲线y=交于点A,将直线OA向下平移与双曲线y=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P,与双曲=6,=,则k=()线y=交于点C,S△ABCA.﹣6 B.﹣4 C.6 D.42.如图,点A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且点A是线段OB的中点,点D为x轴上一点,连接BD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C,连接AC,若BC:CD=2:1,S△ADC=.则k的值为()A.B.16 C.D.103.如图,O为坐标原点,点C在x轴上.四边形OABC为菱形,D为菱形对角线AC与OB的交点,反比例函敬y=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A与点D,若菱形OABC的面积为24,则点A的坐标为()A.(1,6)B.(,5)C.(2,4)D.(3,3)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边与函数y=(x>0)图象交于E,F两点,且F是BC的中点,则四边形ACFE的面积等于()A.4 B.6 C.8 D.不能确定5.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一点,过点A作直线y=﹣x 的垂线,垂足为点B,再过点A作AC⊥AB交y=(x>0)的图象于点C,若△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点B的坐标是()A.(﹣,)B.(﹣,)C.(﹣2,2)D.(﹣3,3)6.如图,菱形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y=,y=﹣的图象上,若该菱形的面积为78,则这个菱形的边长为()A.B.C.13 D.137.如图,已知A,B为反比例函数y1=图象上两点,连接AB,线段AB经过点O,C是反比例函数y2=(k<0)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上一点,当△CAB是以AB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且=时,k的值为()A.﹣ B.﹣3 C.﹣4 D.﹣8.已知,直线y=k1x(k1>0)与反比例函数y=图象交于点A、B两点,以AB 为边作等边△ABC,随着k1的取值不同,点C在反比例函数y=运动,则k2的值是()A.﹣2B.﹣3C.﹣6 D.﹣39.如图,反比例函数y=上有一点A,连接并延长OA,使得OA=AB,过点B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反比例函数和x轴于点C、点D.若CD=,∠B=60°,则△AOD的面积为()A.9 B.10C.11D.12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顶点C在y轴的负半轴上,点A(1,),点B在第一象限,经过点A的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恰好经过顶点B,则△ABC的边长为()A.3 B.2 C.4 D.311.如图,以矩形OABC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A、C 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双曲线y=(x>0)的图象经过BC的中点D,且与AB交于点E.过OC边上一点F,把△BCF沿直线BF翻折,使点C落在点C′处(点C′在矩形OABC内部),且C′E∥BC,若点C′的坐标为(2,3),则k的值为()A.B.C.D.12.如图,A、B、C是反比例函数y=(k<0)图象上三点,作直线l,使A、B、C到直线l的距离之比为3:1:1,则满足条件的直线l共有()A.4条 B.3条 C.2条 D.1条二.解答题(共8小题)13.如图,∠C=90°,点A、B在∠C的两边上,CA=30,CB=20,连接AB.点P 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C的方向运动,到点C停止.当点P与B、C两点不重合时,作PD⊥BC交AB于点D,作DE⊥AC于点E.F为射线CB上一点,使得∠CEF=∠ABC.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x秒.(1)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CE的长.(2)求点F与点B重合时x的值.(3)当点F在线段CB上时,设四边形DECP与四边形DEFB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y(平方单位).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14.如图,射线AM平行于射线BN,AB⊥BN,且AB=3,C是射线BN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C,作CD⊥AC,且CD=AC,过C作CE⊥BN交AD于点E,设BC 长为t.(1)AC长为,△ACD的面积为(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2)求点D到射线BN的距离(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3)是否存在点C,使△ACE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BC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如图,四边形ABCD中,AD=CD,∠DAB=∠ACB=90°,过点D作DE⊥AC,垂足为F,DE与AB相交于点E.(1)求证:AB•AF=CB•CD;(2)已知AB=15cm,BC=9cm,P是线段DE上的动点.设DP=x cm,梯形BCDP 的面积为ycm2.①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②y是否存在最大值?若有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如图,在矩形ABCD(AB<AD)中,将△ABE沿AE对折,使AB边落在对角线AC上,点B的对应点为F,同时将△CEG沿EG对折,使CE边落在EF所在直线上,点C的对应点为H.(1)证明:AF∥HG(图(1));(2)证明:△AEF∽△EGH(图(1));(3)如果点C的对应点H恰好落在边AD上(图(2)).求此时∠BAC的大小.17.如(a)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12,0),点B坐标为(6,8),点C为OB的中点,点D从点O出发,沿△OAB的三边按逆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运动一周.(1)点C坐标是,当点D运动8.5秒时所在位置的坐标是;(2)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试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OCD的面积S,并指出t为何值时,S最大;(3)点E在线段AB上以同样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如(b)图,若点E与点D同时出发,问在运动5秒钟内,以点D,A,E为顶点的三角形何时与△OCD 相似?(只考虑以点A、O为对应顶点的情况)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坐标分别为(8,4),(0,4),点C,D在x轴上,C(t,0),D(t+3,0)(0<t≤5),过点D作x轴的垂线交线段AB 于点E,交OA于点G,连接CE交OA于点F(1)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E与EF的长;(2)若当△EFG的面积为时,点G恰在的图象上,求k的值;(3)若存在点Q(0,2t)与点R,其中点R在(2)中的的图象上,以A,C,Q,R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R点的坐标.19.如图,点A(m,m+1),B(m+3,m﹣1)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1)求m,k的值;(2)求三角形ABO的面积.20.如图,将透明三角形纸片PAB的直角顶点P落在第四象限,顶点A、B分别落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的两支上,且PB⊥x于点C,PA⊥y于点D,AB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点E、F.已知B(1,3).(1)k=;(2)试说明AE=BF;(3)当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时,求点P的坐标.相似与反比例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所示,已知双曲线y=(x<0)和y=(x>0),直线OA与双曲线y=交于点A,将直线OA向下平移与双曲线y=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P,与双曲线y=交于点C,S△ABC=6,=,则k=()A.﹣6 B.﹣4 C.6 D.4【解答】解:设A(x a,y a),B(x b,y b),C(x c,y c),则有x a y a=x b y b=5,x c y c=k,∵OA∥BC∴=,整理得到:y a x b﹣y a x c=x a y b﹣x a y c①过点A作AF⊥x轴于点F,BE⊥x轴于点E,CD⊥x轴于点D,∵S△ABC =S梯形AFEB+S梯形BEDC﹣S梯形AFDC=6∴(AF+BE)×EF+(BE+CD)×DE﹣(AF+CD)×DF=6代入坐标可得到:(y a+y b)(x b﹣x a)+(y b+y c)(x c﹣x b)﹣(y a+y c)(x c﹣x a)=6,整理得:y a x b﹣x a y b+y b x c﹣y c x b﹣y a x c+x a y c=6,②①②联立得:y b x c﹣y c x b=12,③由=,可得:=,即x b=x c,∴y b==,代入③得:10+x c y c=12,解得:x c y c=4,即k=﹣4.故选:B.2.如图,点A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且点A是线段OB的中点,点D为x轴上一点,连接BD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C,连接AC,若BC:CD=2:1,S△ADC=.则k的值为()A.B.16 C.D.10【解答】解:作AE⊥OD于E,CF⊥OD于F.∵BC:CD=2:1,S△ADC=,∴S△ACB=,∵OA=OB,∴B(2m,2n),S△AOC =S△ACB=,∵A、C在y=上,BC=2CD,∴C(m,n),∵S△AOC =S△AOE+S梯形AEFC﹣S△OCF=S梯形AEFC,∴•(n+n)×m=,∴mn=16,故选:B.3.如图,O为坐标原点,点C在x轴上.四边形OABC为菱形,D为菱形对角线AC与OB的交点,反比例函敬y=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A与点D,若菱形OABC的面积为24,则点A的坐标为()A.(1,6)B.(,5)C.(2,4)D.(3,3)【解答】解:作AE⊥OC于E,DF⊥OC于F.设A(a,b).∵四边形ABCO是菱形,∴AD=DC,∵AE∥DF,∴EF=FC,∴DF=AE=b∵反比例函敬y=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A与点D,∴D (2a ,b ),∴OE=EF=FC=a ,∴OA=OC=3a ,∴AE==2a ,∵OC•AE=24, ∴3a•2a=24, ∴a 2=4,∵a >0,∴a=2,∴A (2,4), 故选:C .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边与函数y=(x >0)图象交于E ,F 两点,且F 是BC 的中点,则四边形ACFE 的面积等于( )A .4B .6C .8D .不能确定【解答】解:连接OF 、OB 、OE .∵四边形ABCO 是矩形,∴S △ABO =S △BCO ,∵BF=CF ,∴S △CFO =S △BFO ,∵E 、F 在y=(x >0)上,∴S △AEO =S △FCO =S △ABO ,∴AE=EB ,∵BF=CF ,∴EF ∥AC ,∴△BEF ∽△BAC , ∴=,∵S 矩形ABCO =16,∴S △BEF =×8=2,∴S 四边形ACFE =8﹣2=6,故选:B .5.如图,点A 是反比例函数y=(x >0)的图象上一点,过点A 作直线y=﹣x 的垂线,垂足为点B ,再过点A 作AC ⊥AB 交y=(x >0)的图象于点C ,若△ABC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B 的坐标是( )A .(﹣,)B .(﹣,)C .(﹣2,2)D .(﹣3,3)【解答】解:由题意,△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 ∥x 轴,设B (a ,﹣a ), ∵AC ∥OB ,∴AC ⊥直线y=x ,∴A 、C 关于直线y=x 对称,作OH ⊥AC 于H ,则四边形ABOH 是矩形,∴AH=HC=OB,AB=2OB,∴A(﹣a,﹣3a),∴3a2=6,∴a2=2,∵a<0,∴a=﹣,∴B(﹣,),故选:A.6.如图,菱形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y=,y=﹣的图象上,若该菱形的面积为78,则这个菱形的边长为()A.B.C.13 D.13【解答】解:根据对称性可知,反比例函数y=,y=﹣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即为原点O.如图:作DM⊥x轴于M,CN⊥x轴于N.连接OD,OC.∵DO ⊥OC ,∴∠DOM +∠CON=90°,∠CON +∠OCN=90°,∴∠DOM=∠OCN ,∵∠DMO=∠CNO=90°,∴△DOM ∽△OCN ,∵S △DOM =2,S △OCN =, ∴()2=,∴可以假设OD=2k ,OC=3k ,∵S 菱形ABCD =4••2k•3k=78,∴k=, ∴CD==k=,故选:B .7.如图,已知A ,B 为反比例函数y 1=图象上两点,连接AB ,线段AB 经过点O ,C 是反比例函数y 2=(k <0)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上一点,当△CAB 是以AB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且=时,k 的值为( )A.﹣ B.﹣3 C.﹣4 D.﹣【解答】解:如图作AE⊥x轴于E,CF⊥x轴于F.连接OC.∵A、B关于原点对称,∴OA=OB,∵AC=BC,OA=OB,∴OC⊥AB,∴∠CFO=∠COA=∠AEO=90°,∵∠COF+∠AOE=90°,∠AOE+∠EAO=90°,∴∠COF=∠OAE,∴△CFO∽△OEA,∴=()2,∵CA:AB=5:8,AO=OB,∴CA:OA=5:4,∴CO:OA=3:4,∴=()2=,∵S△AOE=2,=,∴S△COF∴=,∵k<0,∴k=﹣,故选:A.。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
通过反比例函数描述物体 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 系。
欧姆定律
利用反比例函数表示电流 、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万有引力定律
通过反比例函数描述两物 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之间 距离的关系。
在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供需关系
利用反比例函数描述商品价格与 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投资回报
通过反比例函数分析投资回报率与 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 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 用意识。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 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 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 其图象特征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 数的比较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 其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表现评价标准
知识理解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特征以及性质,能够 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习态度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思考、发言和练习,表 现出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反馈与改进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特征及 其性质。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分析等方法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 质,以及如何运用反比例函数的 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02
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关系,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乘 积为常数。
具体来说,如果两个变量 x 和 y 满足关系 xy = k(k 为非零 常数),则称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相似三角形练习题一、填空题1.如图,过x 轴正半轴上的任意一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反比例函数2(0)y x x=>和4(0)y x x=->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C 是y 轴上任意一点,则ABC △的面积为 .2.判断下面哪些式子表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①12xy =-;②3y x =+;③34y x -=;④5a y x=(a 为常数且0a ≠). 其中 是反比例函数(填序号). 3.若反比例函数k y x =与一次函数2y x =+的图象没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4.反比例函数4a y x+=的图象如图所示,,A P 为该图象上的点,且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在PAB △中,//PB y 轴,//AB x 轴,PB 与AB 相交于点B .若PAB △的面积大于12,则关于x 的方程21(1)04a x x --+=的根的情况是 .5.如图,面积为5的矩形OABC 的一个顶点B 在反比例函数k y x=的图象上,另三点在坐标轴上,则k = .6.如图,矩形OABC 的顶点,A C 的坐标分别是(4,0)和(0,2),反比例函数(0)k y x x=>的图象过对角线的交点P 并且与,AB BC 分别交于,D E 两点,连接,,OD OE DE ,则ODE △的面积为 .7.已知函数1(0)y x x =≥,24(0)y x 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结论: ①两函数图象的交点A 的坐标为(2,2);②当2x >时,12y y >;③图中2BC =;④两函数图象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⑤当x 逐渐增大时,1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2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8.如图,过原点O 的直线与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分别交于点,A B ,且A 为OB 的中点,若函数11y x=,则2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是 。
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
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你知道学好反比例函数的诀窍吗?在学习反比例函数过程中,只要理清知识点,理解解题思路,数形结合理解透彻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题就会容易轻松很多,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反比例函数主要考察三个方面1)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2)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3)K的几何性质的应用。
以上几点考察基本上都是和一次函数,相似,全等,方程,圆,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等知识相结合考察,单一命题的机会比较少同时题目也比较简单。
本专题主要针对B卷类近几年考到的填空题做出总结,让同学们能够从多角度,多方位的训练。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y是x的反比例函数?函数表达式为y=k/x或y=kxˉ1或xy=k(k为常数,k≠0)。
反比例专题我们总结出六类常考题型:1)由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转化出三角形或梯形之间面积的等量关系题型。
2)由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相交形成的线段等量关系题型。
3)由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相交求交点坐标的题型。
4)反比例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综合考察求k或线段比题型。
5)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分布与k之间的关系题型6)反比例函数与三角函数,方程(组)等有关的问题。
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2反比例性质1规律:反比函数与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相交,交点关于原点对称)相交,求线段数量关系时,切记“原点O到两交点的距离是相等的”若给出反比函数解析式,那么最终求得的结果的过程肯定要转化成关于“k”的几何意义。
2规律:一次函数与反比函数相交且两函数解析式都未知,此时一次函数所在直线与交点分别于x轴,y轴做垂线的交点所连接的线段是相互平行的,同时一次函数与反比函数的交点到一次函数与x轴,y轴的交点的距离是相等的。
3规律:题目中给出线段比例和四边形的面积求k 问题,利用同底等高三角形面积与高之间的关系,面积与k之间的关系。
专题67 反比例函数背景下的全等、相似问题(解析版)
例题精讲考点1反比例函数与全等三角形综合问题【例1】.如图,把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CB=90°,点C(﹣1,0),点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且y轴平分∠BAC,则k的值是________解:如图,过点B作BD⊥x轴于D,在OA上截取OE=OC,连接CE,∵点C(﹣1,0),∴CO=1,∴CO=EO=1,∴∠CEO=45°,CE=,∵△B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CB=90°,∴BC=AC,∠OCA+∠DCB=90°,∠CAB=45°,∵∠OCA+∠OAC=90°,∴∠OAC=∠BCD,在△OAC和△DCB中,∴△OAC≌△DCB(AAS),∴AO=CD,OC=BD=1,∵y轴平分∠BAC,∴∠CAO=22.5°,∵∠CEO=∠CEA+∠OAC=45°,∴∠ECA=∠OAC=22.5°,∴CE=AE=,∴AO=1+=CD,∴DO=,∴点B坐标为(,﹣1),∵点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k=﹣1×=﹣,变式训练【变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BC的斜边AB在x轴上,点C在y轴上,∠BAC=30°,点A的坐标为(﹣3,0),将△ABC沿直线AC翻折,点B的对应点D 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k的值为()A.B.﹣2C.4D.﹣4解:如图,过点D作DE⊥y轴于点E.由对称可知CD=BC,易证△DCE≌△BCO(AAS),∴CE=CO,DE=OB,∵∠BAC=30°,OA=3∴OC=OA=,∠OCB=30°,∴OB=OC=1,∴DE=OB=1,CE=OC=,OE=2,|k|=DE•OE=1×2=2,∵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象限,∴k=﹣2,故选:B.【变1-2】.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一动点,连接AO并延长交图象的另一支于点B.在点A的运动过程中,若存在点C(m,n),使得AC⊥BC,AC=BC,则m,n满足_______(填等量关系)解:如图,连接OC,过点A作AE⊥x轴于点E,过点C作CF⊥y轴于点F,∵由直线AB与反比例函数y=的对称性可知A、B点关于O点对称,∴AO=BO.又∵AC⊥BC,AC=BC,∴CO⊥AB,CO=AB=OA,∵∠AOE+∠AOF=90°,∠AOF+∠COF=90°,∴∠AOE=∠COF,又∵∠AEO=90°,∠CFO=90°,∴△AOE≌△COF(AAS),∴OE=OF,AE=CF,∵点C(m,n),∴CF=﹣m,cF=n,∴OE=﹣m,AE=n,∴A(﹣m,n),∵点A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mn=4,即mn=﹣4,考点2反比例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综合问题【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D的边OB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AD∥OB,DB⊥x轴,对角线AB,OD交于点M.已知AD:OB=2:3,△AMD的面积为4.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恰好经过点M,则k的值为()A.B.C.D.12解:过点M作MH⊥OB于H.∵AD∥OB,∴△ADM∽△BOM,∴=()2=,=4,∵S△ADM=9,∴S△BOM∵DB⊥OB,MH⊥OB,∴MH∥DB,∴===,∴OH=OB,=×S△OBM=,∴S△MOH∵=,∴k=,故选:B.变式训练【变2-1】.如图,已知第一象限内的点A在反比例函数y=上,第二象限的点B在反比例函数y=上,且OA⊥OB,=,则k的值为()A.B.﹣C.﹣D.﹣3解:作AC⊥x轴于点C,作BD⊥x轴于点D.则∠BDO=∠ACO=90°,则∠BOD+∠OBD=90°,∵OA⊥OB,∴∠BOD+∠AOC=90°,∴∠BOD=∠AOC,∴△OBD∽△AOC,∴=()2=()2=,=×4=2,又∵S△AOC=,∴S△OBD∴k=﹣.故选:B.【变2-2】.如图,Rt△ABC的直角边BC在x轴正半轴上,斜边AC边上的中线BD反向延=8,则k等于长线交y轴负半轴于E,双曲线的图象经过点A,若S△BEC ()A.8B.16C.24D.28解:∵BD为Rt△ABC的斜边AC上的中线,∴BD=DC,∠DBC=∠ACB,又∠DBC=∠EBO,∴∠EBO=∠ACB,又∠BOE=∠CBA=90°,∴△BOE∽△CBA,∴=,即BC×OE=BO×AB.=8,即BC×OE=2×8=16=BO×AB=|k|.又∵S△BEC又由于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k>0.所以k等于16.故选:B.【变2-3】.如图,在等腰△AOB中,AO=AB,顶点A为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一点,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过点B作BC⊥OB,交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于点C,连接OC交AB于点D,若△BCD的面积为2,则k的值为()A.18B.20C.22D.21解:如图,过点A作AF⊥OB交x轴于F,交OC于点E,∵OA=AB,AF⊥OB,∴OF=FB=OB,∵BC⊥OB,∴AF∥BC,∴△ADE∽△BDC,,∴BC=2EF,设OF=a,则OB=2a,∴A(a,),C(2a,),∴AF=,BC=,∴AF=2BC=4EF,AE=AF﹣EF=3EF,∵△ADE∽△BDC,∴,∴=()2=,∵△BCD的面积为2,=,∴S△ADE∴=,∵=,∴EC=OE,∴=,∴=,=,∴S△AOE∵==,∴==,=S△AOE=×=10,∴S△AOF∴|k|=10,∵k>0,∴k=20.故选:B.1.如图,AB⊥x轴,B为垂足,双曲线y=(x>0)与△AOB的两条边OA,AB分别相交于C,D两点,OC=CA,且△ABC的面积为3,则k等于()A.4B.2C.3D.1解:连接BC,过点C作CM⊥OB于M,∵OC=CA,即=,∴==,又∵△ABC的面积为3,=,∴S△OBC又∵CM∥AB,∴==,∴==,=S△OBC==|k|,∴S△OMC∵k>0,∴k=1,故选:D.2.如图,在△ABC中,AB=AC,点A在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上,点B,C在x轴上,OC=OB,延长AC交y轴于点D,连接BD,若△BCD的面积等于1,则k的值为()A.3B.2C.D.4解:作AE⊥BC于E,连接OA,∵AB=AC,∴CE=BE,∵OC=OB,∴OC=BC=×2CE=CE,∵AE∥OD,∴△COD∽△CEA,∴=()2=4,∵△BCD的面积等于1,OC=OB,=S△BCD=,∴S△COD=4×=1,∴S△CEA∵OC=CE,=S△CEA=,∴S△AOC=+1=,∴S△AOE=k(k>0),∵S△AOE∴k=3,故选:A.3.如图所示,Rt△AOB中,∠AOB=90°,顶点A,B分别在反比例函数y=(x>0)与y=﹣(x<0)的图象上,则tan∠BAO的值为()A.B.C.D.解:作AC⊥x轴于C,BD⊥x轴于D,如图,∵顶点A,B分别在反比例函数y=(x>0)与y=﹣(x<0)的图象上,=×|1|=,S△BOD=×|﹣5|=,∴S△AOC∵∠AOB=90°,∴∠BOD+∠AOC=90°,∵∠AOC+∠OAC=90°,∴∠OAC=∠BOD,而∠ACO=∠BDO,∴△AOC∽△OBD,∴=()2==,∴=,在Rt△AOB中,tan∠BAO==,故选:B.4.如图,函数y=﹣(x<0)的图象经过Rt△ABO斜边OB的中点D,与直角边AB相交于C,连接AD.若AD=3,则△ABO的周长为()A.12B.6+C.6+2D.6+2解:如图,过点D作DE⊥AO于E,∵点D是BO的中点,∴AD=BD=DO=3,∴BO=6,∵DE⊥AO,AB⊥AO,∴AB∥DE,∴,∴AB=2DE,AO=2EO,=DE×EO=,∵S△DEO=AB×AO=2,∴S△ABO∵AB2+AO2=OB2=36,∴(AB+AO)2=36+8,∴AB+AO=2,∴△ABO的周长=AO+BO+AB=6+2,故选:D.5.如图,长方形ABCD的顶点A、B均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对角线DB的延长线交x轴于点E,连接AE,已知S△ABE=1,则k的值是()A.1B.C.2D.4解:延长DC与x轴交于点F,∵ABCD是矩形,∴AD=BC,AD∥BC∥OE,∴△ABD∽△OBE,∴=,即:AD•OB=AB•OE,=1=AB•OE,又∵S△ABE∴AD•OB=AB•OE=2=BC•OB,=BC•OB=2=|k|,即:S矩形OBCF∴k=2或k=﹣2(舍去),故选:C.6.如图,直线y=x+2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P,若OP=,则k的值为3.解:设点P(m,m+2),∵OP=,∴=,解得m1=1,m2=﹣3(不合题意舍去),∴点P(1,3),∴3=,解得k=3.故答案为:3.7.已知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若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C,且AB=2BC,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解:∵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A(﹣2,0),B(0,4),过C作CD⊥x轴于D,∴OB∥CD,∴△ABO∽△ACD,∴==,∴CD=6,AD=3,∴OD=1,∴C(1,6),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故答案为:y=.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且点A与点B关于直线y=x对称,C为AB的中点,若AB=4,则线段OC的长为2.解:设A(t,),∵点A与点B关于直线y=x对称,∴B(,t),∵AB=4,∴(t﹣)2+(﹣t)2=42,即t﹣=2或t﹣=﹣2,解方程t﹣=﹣2,得t=﹣﹣2(由于点A在第一象限,所以舍去)或t=﹣+2,经检验,t=﹣+2,符合题意,∴A(﹣+2,+2),B(+2,﹣+2),∵C为AB的中点,∴C(2,2),∴OC==2.故答案为2.9.如图,△OMN是边长为10的等边三角形,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与边MN、OM分别交于点A、B(点B不与点M重合).若AB⊥OM于点B,则k的值为9.解:过点B作BC⊥x轴于点C,过点A作AD⊥x轴于点D,如图,∵△OMN是边长为10的等边三角形,∴OM=ON=MN=10,∠MON=∠M=∠MNO=60°设OC=b,则BC=,OB=2b,∴BM=OM﹣OB=10﹣2b,B(b,b),∵∠M=60°,AB⊥OM,∴AM=2BM=20﹣4b,∴AN=MN﹣AM=10﹣(20﹣4b)=4b﹣10,∵∠AND=60°,∴DN==2b﹣5,AD=AN=2b﹣5,∴OD=ON﹣DN=15﹣2b,∴A(15﹣2b,2b﹣5),∵A、B两点都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k=(15﹣2b)(2b﹣5)=b•b,解得b=3或5,当b=5时,OB=2b=10,此时B与M重合,不符题意,舍去,∴b=3,∴k=b•b=9,故答案为:9.10.如图,在Rt△ABC中,∠ABC=90°,C(0,﹣3),CD=3AD,点A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且y轴平分∠ACB,求k=.解:过A作AE⊥x轴,垂足为E,∵C(0,﹣3),∴OC=3,∵∠AED=∠COD=90°,∠ADE=∠CDO∴△ADE∽△CDO,∴,∴AE=1;又∵y轴平分∠ACB,CO⊥BD,∴BO=OD,∵∠ABC=90°,∴∠OCD=∠DAE=∠ABE,∴△ABE∽△DCO,∴设DE=n,则BO=OD=3n,BE=7n,∴,∴n=∴OE=4n=∴A(,1)∴k=.故答案为:.11.如图,矩形OABC的两边落在坐标轴上,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的分支过AB的中点D交OB于点E,连接EC,若△OEC的面积为12,则k=12.解:如图,过点D、E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F、G,=S矩形OADF=2S△OEG=k,则S△OBC又∵EG∥BC,∴△OEG∽△OBC,∴=()2=2,∴=,∴=,∴==,∴=,∴k=12.故答案为12.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60°,∠AOB=90°,反比例函数y1=的图象经过点A,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经过点B,则m的值为1.解:作BH⊥x轴,垂足为H,AM⊥y轴,垂足为M,∵∠OAB=60°,∠AOB=90°,∴△BHO∽△AMO,∴,令OM=a,则BH=,代入反比例函数y2=﹣得:x=,∴OH=,得:AM=,∴,又∵AM•OM=m,∴m=1.故答案为1.13.如图,线段OA与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B,且AB=2OB,点C也在函数y =(x>0)图象上,连结AC并延长AC交x轴正半轴于点D,且AC=3CD,连结BC,若△BCD的面积为3,则k的值为.解:如图,分别过点A,B,C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E,F.∴BE∥CF∥AM,∴OB:OA=BE:AM=OE:OM=1:3,CD:AD=DF:DM=CF:AM=1:4,设点B的坐标为(a,b),∴OE=a,BE=b,∴AM=3BE=3b,OM=3OE=3a,∴CF=AM=b,∴C(a,b),∴OF=a,∴FM=OM﹣OF=a,∴DF=FM=a,∴OD=OM﹣DF﹣FM=a.∵△BCD的面积为3,∴△ABC的面积=3×△BCD的面积=9,∴△ABD的面积=12.∴△BOD的面积=×△ABD的面积=6.∴•OD•BE=a×b=6.解得k=ab=.故答案为:.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在函数y=(k>0,x>0)的图象上,过点A作x轴的垂线,与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C,连接BC交x轴于点D.若点A的横坐标为1,BC=3BD,则点B的横坐标为2.解:作BE⊥x轴于E,∴AC∥BE,∴△CDF∽△BDE,∴==,∵BC=3BD,∴==,∴CF=2BE,DF=2DE,设B(,b),∴C(1,﹣2b),∵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C,∴﹣k=1×(﹣2b)=﹣2b,∴k=2b,∴B的横坐标为==2,故答案为:2.15.如图,在△ABC中,边AB在x轴上,边AC交y轴于点E.反比例函数y=(x>0)=6,则k=的图象恰好经过点C,与边BC交于点D.若AE=CE,CD=2BD,S△ABC.解:如图,作CM⊥AB于点M,DN⊥AB于点N,设C (m ,),则OM =m ,CM =,∵OE ∥CM ,AE =CE ,∴==1,∴AO =m ,∵DN ∥CM ,CD =2BD ,∴===,∴DN =,∴D 的纵坐标为,∴=,∴x =3m ,即ON =3m ,∴MN =2m ,∴BN =m ,∴AB =5m ,∵S △ABC =6,∴5m •=6,∴k =.故答案为:.16.如图,A 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 >0)图象上的一点,在x 轴正半轴上有一点B ,OB =4.连接OA ,AB ,且OA =AB =2.过点B 作BC ⊥OB ,交反比例函数(其中x >0)的图象于点C ,连接OC 交AB 于点D ,则的值为.解:过点A作AH⊥x轴,垂足为点H,AH交OC于点M,如图所示.∵OA=AB,AH⊥OB,∴OH=BH=OB=2,∴AH===6,∴点A的坐标为(2,6).∵A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0)图象上的一点,∴k=2×6=12.∵BC⊥x轴,OB=4,点C在反比例函数y=上,∴BC=3.∵AH∥BC,OH=BH,∴MH=BC=,∴AM=AH﹣MH=.∵AM∥BC,∴△ADM∽△BDC,∴,故答案为.17.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坐标原点O,四个顶点分别在双曲线y=和y=(k<0)上,=,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两双曲线分别交于点E,F,连接OE,OF,则△OEF的面积为.解:作AM⊥x轴于M,DN⊥x轴于N,∵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OM+∠DON=∠ODN+DON=90°,∴∠AOM=∠ODN,∵∠AMO=∠OND=90°,∴△AOM∽△ODN,∴=()2,∵A点在双曲线y=,=,=×4=2,=,∴S△AOM∴=()2,=,∴S△ODN∵D点在双曲线y=(k<0)上,∴|k|=,∴k=﹣9,∵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两双曲线分别交于点E,F,=+=,∴S△OEF故答案为.18.如图,已知直线l:y=﹣x+4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双曲线(k>0,x>0)与直线l不相交,E为双曲线上一动点,过点E作EG⊥x轴于点G,EF⊥y轴于点F,分别与直线l交于点C,D,且∠COD=45°,则k=8.解: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0,4),即:OA=OB,∴∠OAB=45°=∠COD,∠ODA=∠ODA,∴△ODA∽△CDO,∴OD2=CD•DA,设点E(m,n),则点D(4﹣n,n),点C(m,4﹣m),则OD2=(4﹣n)2+n2=2n2﹣8n+16,CD=(m+n﹣4),DA=n,即2n2﹣8n+16=(m+n﹣4)×n,解得:mn=8=k,故答案为8.1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C在y轴正半轴上,CD平行于x轴,直线AC交x轴=2,于点E,BC⊥AC,连接BE,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D,已知S△BCE 则k的值是4.解:(解法一)过点D作DF⊥x轴于点F,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BC=AD.又∵BC⊥AC,∴DA⊥AC.∵CD平行于x轴,∴∠ACD=∠CEO.∵CO⊥OE,DA⊥AC,∴∠ECO=∠D.设点D的坐标为(m,)(m>0),则CD=m,OC=DF=.在Rt△CAD中,CD=m,∠CAD=90°,AD=m•cos∠D.在Rt△COE中,OC=,∠COE=90°,CE==.S△BCE=CE•BC=•m•cos∠D=k=2,解得:k=4;(解法二)设点D的坐标为(m,n)(m>0,n>0),则CD=m,OC=n,∵CD∥x轴,∴∠ACD=∠OE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BC⊥AC,∴DA⊥AC,AD=BC,∴∠DAC=∠COE=90°,∴△COE∽△DAC,∴=,即=,∴mn=BC•CE.=BC•CE=2,∵S△BCE=4.∴mn=2S△BCE∵点D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k=mn=4.故答案为:4.20.如图,A为反比例函数y=(其中x>0)图象上的一点,在x轴正半轴上有一点B,OB=4.连接OA,AB,且OA=AB.过点B作BC⊥OB,交反比例函数y=(其中x>0)的图象于点C,连接OC交AB于点D,则的值为.解:过点A作AH⊥x轴,垂足为H,AH交OC于点M,如图,∵OA=AB,AH⊥OB,∴OH=BH=OB=×4=2,A(2,),C(4,),∵AH∥BC,∴MH=BC=,∴AM=AH﹣MH=﹣=,∵AM∥BC,∴△ADM∽△BDC,∴==.21.如图,点A在反比例函数第一象限内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第三象限内图象上,AC⊥y轴于点C,BD⊥y轴于点D,交于点E,若BO=CE,则k的值为.解:过点A作AP⊥x轴于点P,过点B作BQ⊥x轴于点Q,∵AC=BD=,∴点A的横坐标为,点B的横坐标为﹣,∵点A在反比例函数第一象限内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第三象限内图象上,∴点A的纵坐标为6,点B的纵坐标为﹣3,∵AC⊥y轴,BD⊥y轴,∴CD=AP+BQ=9,OD=3,AC∥BD,∴∠CAE=∠DBE,∠ACE=∠BDE,∴△ACE≌△BDE(AAS),∴CE=DE=CD=,∵BO=CE,∴BO=,在Rt△BO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D2+OD2=OB2,即,解得k=或k=﹣(舍去),故答案为:.22.如图,菱形ABCD的四个顶点均在坐标轴上,对角线AC、BD交于原点O,AE⊥BC于E点,交BD于M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线段DC的中点N,若BD=4,则ME的长为.解:在菱形ABCD中,AB=BC,BD⊥AC,OB=OD==2,∠ABC=2∠OBC,∴点D(0,2),设点C(m,0),∵点N为CD的中点,∴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N,∴,解得:,即点,∴,∴,,∴∠OBC=30°,∴∠ABC=60°,∴△ABC为等边三角形,∴,∵AE⊥BC,∴,∴.故答案为:.23.如图,平面坐标系中,AB交矩形ONCM于E、F,若=(m>1),且双曲线y==S1,S△OEF=S2,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也过E、F两点,记S△CEF解:过点F作FG⊥y轴于点G,如图所示:∵CM⊥y轴,FG⊥y轴,∴CM∥FG,MC=FG,∴△BME∽△BGF,∴===,设点C的坐标为(a,b),则E(,b),F(a,),∴S1=×(a﹣)•(b﹣)=ab;S2=a•b﹣•﹣•﹣ab=ab.∴=.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Q在函数y=(x>0)的图象上,PA、QB分别垂直x轴于点A、B,PC、QD分别垂直y轴于点C、D.设点P的横坐标为m,点Q的纵坐标为n,△PCD的面积为S1,△QAB的面积为S2.(1)当m=2,n=3时,求S1、S2的值;(2)当△PCD与△QAB全等时,若m=3,直接写出n的值.解:(1)∵当m=2时,y==6,∴P(2,6).∵PA⊥x轴,PC⊥y轴,∴PC=OA=2,PA=OC=6.∵当m=3时,x==4,∴Q(4,3).∵QB⊥x轴,QD⊥y轴,∴DQ=OB=4,QB=OA=3,∴CD=OC﹣OD=3,AB=OB﹣OA=2,∴S1=CD•CP=×3×2=3,S2=AB•QB=×2×3=3.(2)∵m=3,∴P(3,4),∴PC=OA=3,当△PCD≌△QBA时,∵QB=PC=3,∴n=3;当△PCD≌△ABQ时,∵PC=OA=3,∴AB=PC=3,∴OB=OA+AB=3+3=6.∵点Q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y==2,∴n=2.综上所述,n=2或3.25.如图,一次函数y=k1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1,2)、B(﹣2,n)两点.(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满足k1x+b>的x的取值范围;:S△BOP=1:4,求点P的坐标.(3)若点P在线段AB上,且S△AOP解:(1)∵反比例函数y=经过A(1,2),∴k2=1×2=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B(﹣2,n)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n==﹣1,∴B(﹣2,﹣1),∵直线y=k1x+b经过A(1,2),B(﹣2,﹣1),∴,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观察图象,k1x+b>的x的取值范围是﹣2<x<0或x>1;(3)设P(x,x+1),:S△BOP=1:4,∵S△AOP∴AP:PB=1:4,即PB=4PA,∴(x+2)2+(x+1+1)2=16[(x﹣1)2+(x+1﹣2)2],解得x1=,x2=2(舍去),∴P点坐标为(,).26.如图,在矩形OABC中,OA=3,OC=5,分别以OA、OC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D是边C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C、B重合),反比例函数y=(k >0)的图象经过点D且与边BA交于点E,连接DE.(1)连接OE,若△EOA的面积为2,则k=4;(2)连接CA、DE与CA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3)是否存在点D,使得点B关于DE的对称点在OC上?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连接OE,如图1,∵Rt△AOE的面积为2,∴k=2×2=4.(2)连接AC,如图1,设D(x,5),E(3,),则BD=3﹣x,BE=5﹣,=,∴,又∵∠B=∠B,∴△BDE∽△BCA,∴∠BED=∠BAC,∴DE∥AC.(3)假设存在点D满足条件.设D(x,5),E(3,),则CD=x,BD=3﹣x,BE=5﹣,AE=.作EF⊥OC,垂足为F,如图2,易证△B′CD∽△EFB′,∴,即=,∴B′F=,∴OB′=B′F+OF=B′F+AE=+=,∴CB′=OC﹣OB′=5﹣,在Rt△B′CD中,CB′=5﹣,CD=x,B′D=BD=3﹣x,由勾股定理得,CB′2+CD2=B′D2,(5﹣)2+x2=(3﹣x)2,解这个方程得,x1=1.5(舍去),x2=0.96,∴满足条件的点D存在,D的坐标为D(0.96,5).27.如图,点A和点E(2,1)是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的两点,点B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分别过点A、B作y较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C、D,AC =BD,连接AB交y轴于点F.(1)求k;(2)设点A的横坐标为a,点F的纵坐标为m,求证:am=﹣2.(3)连接CE、DE,当∠CED=90°时,求A的坐标.(1)解:∵点E(2,1)是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的点,∴k=1×2=2;(2)证明:∵点A的横坐标为a,∴点A的纵坐标为,∵AC=BD,∴B(﹣a,﹣),∵AC∥BD,∴∠CAF=∠DBF,∠ACF=∠BDF,∵AC=BD,∴△ACF≌△BDF(ASA),∴CF=DF,∴m=﹣,∴am=﹣2;(3)解:∵∠CED=90°,CF=DF,∴CD=2EF,∴=2,由(2)知,=﹣m,∴﹣4m=2,解得m=1或﹣,当m=1时,a=﹣2(舍去),当m=﹣时,a=,∴A(,).28.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是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O,AO的延长线交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于点B,过点A作AE ⊥y轴于点E.(1)如图1,过点B作BF⊥x轴,于点F,连接EF.①若k=1,求证:四边形AEFO是平行四边形;②连结BE,若k=4,求△BOE的面积.(2)如图2,过点E作EP∥AB,交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于点P,连结OP.试探究:对于确定的实数k,动点A在运动过程中,△POE的面积是否会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1)①证明:设点A的坐标为(a,),则当点k=1时,点B的坐标为(﹣a,﹣),∴AE=OF=a,∵AE⊥y轴,∴AE∥OF,∴四边形AEFO是平行四边形;②解:过点B作BD⊥y轴于点D,如图1,∵AE⊥y轴,∴AE∥BD,∴△AEO∽△BDO,∴,∴当k=4时,,即,=2S△AOE=1;∴S△BOE(2)不改变.理由如下:过点P作PH⊥x轴于点H,PE与x轴交于点G,设点A的坐标为(a,),点P的坐标为(b,),则AE=a,OE=,PH=﹣,∵四边形AEGO是平行四边形,∴∠EAO=∠EGO,AE=OG,∵∠EGO=∠PGH,∴∠EAO=∠PGH,又∵∠PHG=∠AEO,∴△AEO∽△GHP,∴,∵GH=OH﹣OG=﹣b﹣a,∴,∴﹣k=0,解得,∵a,b异号,k>0,∴,=×OE×(﹣b)=×(﹣b)=﹣,∴S△POE∴对于确定的实数k,动点A在运动过程中,△POE的面积不会发生变化.。
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ppt课件
在气瓶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压力的作 用面积与压强成反比关系,即当作用 面积增大时,压强减小;反之,当作 用面积减小时,压强增大。
在经济中的应用
供需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即当价格上涨时,需 求量减少;反之,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投资回报
投资者在考虑投资回报时,通常会选择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项目,即投资回报与投 资额成反比关系。
与几何知识的结合
与直角坐标系的结合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位于直角坐标系的两个象限内,可以通过几何知识来研究其性质,例如对称性和渐 近线。
与圆的结合
在某些条件下,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圆的图像相似,可以通过圆的性质来类比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
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01
反比例函数在数学竞赛中常作为 难题出现,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 数学基础和灵活的思维才能解决 。
05 反比例函数的扩展知识
与其他函数的联系
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y = kx$($k neq 0$)可以转化为$y = frac{1}{x}$的 形式。
与二次函数的联系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二次函数图像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某些性质上有相似之处,例如对称性和极值点。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由于分母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为{x|x≠0},值域 为{y|y≠0}。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图像特点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位于第一象限 和第三象限,呈双曲线状,且随 着k值的正负变化,图像分别位于 x轴的上方和下方。
图像绘制
在直角坐标系中,取点(x,y)满足 xy=k,然后描绘出这些点的轨迹, 即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反比例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综合
反比例函数与相似三角形如图,点A 在第一象限内,点B 在x 轴正半轴上,反比例函数x k y =)0(>k 的图象与直线OA 交于点C 、E 两点,与直线AB 交于点D ,若AB AO =. 求证:AE AC AD ⋅=2.方法一:(面积+相似)证: 作如图所示的辅助线,∵AB AO =,C 、D 在反比例函数x ky =上,∴BDG OCH S S 四边形=∆.∴ OAF ABF ADG OCH S S S S ∆∆∆∆==+.∴1=+∆∆∆∆OAFADG OAF OCHS S S S .∵ CH ∥AF ,∴ OCH ∆∽OAF ∆,则2)(OAOCS S OAF OCH =∆∆.同理2)(OAADS S OAF ADG =∆∆.∴12222=+OA AD OA OC ,则222OC OA AD -=.∴ ))((2OC OA OC OA AD -+=.由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知:OC OE =,∴AE AC AD ⋅=2.F G H 比方法一图方法二:(解析法+相似):证: 作如图所示的辅助线;设),(n m C ,),(t s D , 由对称性知),(n m E --. 易求得直线CD 的解析式为t n x ms k y ++-=; 易求得直线DE 的解析式为n t x ms k y -+=. 可求得),0(t n F +,),0(n t G -.∴ n GH FH ==,则DG DF =. ∴DGF DFG ∠=∠.∴DNM ONG DMN ∠=∠=∠.∵AB AO =,∴ AOB ABO ∠=∠.由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E BDM ADC ∠=∠=∠. ∵A A ∠=∠,∴ ADC ∆∽AED ∆,则AD ACAE AD =.∴ AE AC AD ⋅=2.方法三:(三角函数+相似):证: 作如图所示的辅助线;∵AB AO =, ∴ AOB ABO ∠=∠.∵DF ∥OB ,∴ ABO ADF ∠=∠,同理AOB AEH ∠=∠. ∴AEH ADF ∠=∠. 设点),(m km D ,点),(n kn C ,由对称性得),(n kn E --.∴mn n m k m k n k CF )(-=-=,n m DF -=.在CDF Rt ∆中,mn kDF CF CDF ==∠tan ,同理mn kDEH =∠tan .∴DEH CDF ∠=∠.∴AED ADC ∠=∠.∵A A ∠=∠,∴∴ ADC ∆∽AED ∆,则AD ACAE AD=.∴ AE AC AD ⋅=2.FG H NM H F方法四:(见何国平老师的解法)。
2023苏州中考数学考点
2023苏州中考数学考点苏州中考数学考点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四边形、一次函数和数据的分析。
(1)二次根式(2)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近几年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考察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为主,分值一般8-12分,难易度为难。
【考察内容】①常见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②根据图形计算距离,高度,角度的应用题③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构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3)四边形:初中数学中考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分值一般为10-1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解答证明或融合在综合题目中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①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等问题②图形的镶嵌问题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4)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10分左右题型多样,形式灵活,综合应用性强。
甚至有存在探究题目出现。
【考察内容】①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掌握其性质。
②会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③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④考察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5)数据的分析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和概率初步。
(1)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难点。
试题难度一般为难。
常见选择,填空题分值为3-5分,综合题分值为10-12分。
【考察内容】①能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能用数形结合,归纳等熟悉思想,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图像)确定二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的坐标,并获得更多信息。
③综合运用方程,几何图形,函数等知识点解决问题。
(2)一元二次方程:中考分值约为3-5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填空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③解一元一次方程。
(3)旋转:图形的平移,旋转是中考题的新题型,热点题型,在试题比重,逐年上升。
反比例函数几何意义课件
三角形面积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等底三角形,高与底边长 度成反比例关系时,面积保持恒定。
平行四边形面积
当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边长度成反比例关系时, 其面积保持恒定。
长度问题
线段长度
在几何图形中,若两条线段长度 成反比例关系,则一条线段长度 增加时,另一条线段长度减少。
06
伸
重点知识点总结
0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形如 $y = frac{k}{x}$ (其中 $k$ 是常数且 $k neq 0$) 的函数称为反比
例函数。
0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且当 $k > 0$ 时,双曲线位于第一、三
象限;当 $k < 0$ 时,双曲线位于第二、四象限。
03
解析
由于切线 m 与 x 轴平行,所以切线的斜率为 0。对反比 例函数求导,并令导数为 0,解出 x4。再代入原方程求 出 y4。
求法线方程类问题
题目一
解析
题目二
解析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k/x (k > 0) 在点 R(x5, y5) 处的法线方 程为 n,求 n 的方程。
对反比例函数求导,得到在点 R 处的导数值即为切线的斜率 。法线的斜率是切线斜率的负 倒数。利用点斜式方程,求出 法线 n 的方程。
反比例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知识点有密切联系。例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可以与一次函数的图像相交或 相切,形成特定的几何图形。通过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THANKS.
关系
曲线与反比例函数图像交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y D
B A
O
C
相似探究九
题型九:相似与反比例函数
【方法技巧】利用垂直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相似,得到线段关系,进而转化为坐标关系,通过方程求解. 1.直线122y x =-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AC ⊥AB 交双曲线(0)k
y x x
=>于C 点,BC 交x 轴于D 点,若2ACD
ABD S
S
=,求k 的值.
2.如图,在△ABO 中,∠AOB =900
,点A 在第一象限,点B 在第四象限,且AO :BO =12A (x 0,
y 0)的坐标满足00
1
y x =,求点B (x ,y )的坐标x ,y 所满足的关系式.
3.如图,双曲线k y x =当经过Rt △BOC 斜边上的点A ,且满足23
AO AB =,与BC 交于点D ,21BOD
S =,
求k 的值,
4.如图,直线122y x =-
-交两坐标轴于A ,B 两点,OC ⊥AB 于C ,直线OC 交双曲线(0)k
y x x
=>于点D ,若AB =2DO ,求k 的值.
相似探究(十)
题型十:相似与反比例函数
【方法技巧】利用垂直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相似,将线段关系转化为坐标关系,通过方程求解. 1.如图,直线y =kx (k >0)分别交双曲线y =2x (x >0)和双曲线y =4x (x >0)于A ,B 两点,求
OA
OB
的值.
2.如图,在AOB 中,AOB =90,点A 在双曲线y =()0k x x <上,点B 在双曲线y =1
x
(x >0)上. (1)若k =-2,求
OA
OB
的值; (2)若∠OAB =30°,求k 的值.
3.如图,点A 是双曲线y =
2
x
在第一象限的分支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O 并延长交另一分支于 点B ,以AB 为边作等边ABC ,点C 在第四象限,随着点A 的运动,点C 的位置也不断变化,但点C 始终在双曲线y =
k
x
(X >0)上运动,求k 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