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实验中学第九章1-4节易错题整理
202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易错知识点总结
![202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易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f2ddd2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c.png)
202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物理课“XX第一定律”下课前,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收获。
郝琦同学说:“开始我也认为匀速运动需要力去维持,但物理学家XX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长大后我也要从事物理研究,总结出郝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判断上述“XX”指的是哪位科学家()A.牛顿B.法拉第C.安培D.欧姆答案: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物理定律;这个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归纳得出来的;为了纪念他做出的杰出贡献,人们以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所示,一足够长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轻质弹簧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F=10N的力水平向左拉B,使B以速度v向左匀速运动,稳定后A静止不动,这时弹簧的拉力F1=4N,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板B受到A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6NB.木板B对地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4NC.若用2F的力作用在木板B上,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仍为4ND.若用外力拉着木板B向左加速运动,木板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于6N答案:CA.A处于静止状态,A受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弹簧的拉力F1=4N,故摩擦力为4N,又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物体B受到A对它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的大小为4N,故A错误;B.由于B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两个摩擦力平衡,A对B的摩擦力4N,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10N﹣4N=6N故B错误;C.若用2F的力拉木板B,B开始加速,但是A与B间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摩擦力大小不变,木块A受摩擦力大小仍为4N,故C正确;D.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速度无关,故木板B向左加速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仍为6N,故D错误。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重点易错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重点易错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c78c1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1.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茶壶属于连通器的应用B.乙图中,上课时老师用力压住粉笔写字是为了减小压强C.丙图中,为防止新冠病毒外溢,负压救护车内气压大于车外气压D.丁图中,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内上方是否是真空不会影响管内外液面高度差答案:AA.甲图中,茶壶壶身与壶嘴连通,上端开口,属于连通器,是连通器的应用,故A正确;B.乙图中,上课时老师用力压住粉笔写字,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与黑板的摩擦力,故B错误;C.丙图中,负压救护车内气压小于车外气压,冠病毒才不会外溢,故C错误;D.丁图中,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内上方如果混有气体,气体产生的压强和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当外界大气压不变时,会导致管内外液面高度差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与压强有关的生产生活实例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峡大坝的坝体横截面上窄下宽,是因为坝底受到水的压强小B.飞机能够腾空而起是因为机翼上下表面气体的流速不同产生向上的升力C.青藏高原边防战士用高压锅煮面条,是因为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大D.吸盘被压在光滑墙壁上利用重力完成的答案:BA.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所以坝底受到水的压强较大,坝体的横截面积上窄下宽可以使底部随更大的压强,故A错误;B.飞机机翼的形状是上凸下平的,机翼上面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面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形成向上的压力差,产生升力,故B正确;C.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青藏高原上海拔较高,大气压较小,水的沸点较低;边防战士用高压锅煮面条,是因为高压锅是密封的,不受外界大气压影响,通过增大锅内气压来提高水的沸点,把面条煮熟,故C错误;D.吸盘被压在光滑墙壁上,是因为挤出了吸私盘和墙壁之间的空气,大气压将吸盘压在了墙上,是利用了大气压,故D错误。
故选B。
3、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均质圆柱体甲、乙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底面积之比为2∶1,高度h甲和h乙之比为2∶1,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Δh的部分,并放到甲物体上,此时甲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Δh∶h乙=1∶2B.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1∶2C.未切割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1∶1D.乙剩下的质量与甲物体原来的质量之比为2∶3答案:DA.乙为均质圆柱体,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Δh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为F乙剩=F乙−Δℎℎ乙×F乙放到甲物体上,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p乙′则F 甲+Δℎℎ乙×F乙S甲=F乙-Δℎℎ乙×F乙S乙因为S甲∶S乙=2∶1,F甲=F乙整理可得:Δh∶h乙=1∶3,故A错误;B.两个质量相同的均质圆柱体甲、乙,其底面积之比为2∶1,高度h甲和h乙之比为2∶1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V 甲V 乙=S甲ℎ甲S乙ℎ乙=2×21×1=41甲、乙质量相同,则根据ρ=mV可知,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m甲V甲m乙V乙=m甲V乙m乙V甲=14故B错误;C.甲、乙两个质量之比为1∶1,根据G=mg可知,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1∶1,未切割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1∶1,由p=FS可知,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p甲p 乙=F甲S甲F乙S乙=F甲S乙F乙S甲=12故C错误;D.甲、乙质量相同,则设甲、乙的质量均为m,则乙剩余的质量为(1−13)m=23m乙剩下的质量与甲物体原来的质量之比为2 3m:m=23故D正确。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易错题归纳(word有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易错题归纳(word有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121c7608a1284ac9504372.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易错题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细玻璃管与水平面成30°放置,管内装有长为20cm的水柱,则此时水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为_____Pa(g取10N/kg)2.小明在暑假跟爸爸去拉萨游玩,进入高原后,小明出现了高原反应.这是由于该地区海拔较____________(选“高”或“低”),大气压__________(选“较大”或“较小”)的缘故.3.如图所示,用于研究压力的形变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是图________,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是图________,研究大气压强存在的是图________,研究连通器特点的是图________.(均选填字母代号)4.将重为5N、边长为的正方体均匀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中央。
该物块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Pa,如沿竖直方向将该物块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Pa. 5.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液体的质量相同、深度相同,都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则液体对甲、乙两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___p乙,甲、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___p乙′.二、单选题6.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方用薄塑料片托住(不计塑料片质量),竖直放入水面下处,然后向管内缓慢注入煤油,当煤油在管内的高度为13cm时,塑料片刚好下沉,则煤油的密度是A.cm3B.cm3C.cm3D.cm37.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 A<S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8.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象,用上述两种物质做成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分别放在水平面上,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密度之比及甲、乙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为()A .密度甲ρ:4:1ρ=乙 压强p 甲:1:1p =乙B .密度甲ρ:1:8ρ=乙 压强p 甲:4:1p =乙C .密度甲ρ:8:1ρ=乙 压强p 甲:4:1p =乙D .密度甲ρ:8:1ρ=乙 压强p 甲:1:4p =乙9.“农夫山泉,有点甜.” 如图所示,将一瓶装满水的农夫山泉(瓶内无空气),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将其倒立放置.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 1、p 2,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 1、F 2,其中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 .p 1=p 2 F 1=F 2B .p 1<p 2 F 1=F 2C .p 1>p 2 F 1>F 2D .p 1=p 2 F 1>F 210.下面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 .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B .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D.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11.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和2v,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p1> p2:F1= F2B.p1< p2:F1= F2C.p1> p2:F1< F2D.p1< p2:F1< F212.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安徽萧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安徽萧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9d9e280242a8956aece487.png)
安徽萧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图象表示的意义与相关的化学反应完全正确的是A.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B.Fe(OH)2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质量的变化C.25℃时,向Cl2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两种常见的酸)D.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答案】A【分析】A. 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反应生成FeCl2;B. Fe(OH)2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被氧化为Fe(OH)3;C. 向Cl2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D. 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一开始沉淀逐渐生成,当加入的烧碱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
【详解】A. 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反应生成FeCl2,Cl-的质量不发生变化,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因此Cl-的质量分数减小,A项正确;B. Fe(OH)2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被氧化为Fe(OH)3,质量增加,B项错误;C. 向Cl2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c(H+)逐渐增大,pH逐渐减小,但Cl2水中存在H+,因此起始时pH不是7,C项错误;D. 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一开始沉淀逐渐生成,当加入的烧碱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且用于沉淀的烧碱和用于溶解Al(OH)3的少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D项错误;答案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难点是可溶性铝盐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图像滴加顺序向Al3+中滴加OH-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消失图像离子方程式OA段Al3++3OH-=Al(OH)3↓AB段Al(OH)3+OH-=AlO+2H2O2.金属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却能够与浓硫酸反应,是因为浓硫酸具有()A.脱水性B.吸水性C.强酸性D.强氧化性【答案】D【详解】A. 脱水性是浓硫酸脱去有机物分子相当于水组成的氢、氧元素,A不合题意;B. 吸水性是浓硫酸吸取气体中的水蒸气或晶体中的结晶水,B不合题意;C. 强酸性是硫酸与中等强度的弱酸盐反应生成中强酸表现的性质,C不合题意;D.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Cu位于H之后,所以Cu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但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Cu氧化为CuO,然后溶解为CuSO4。
安徽萧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安徽萧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3b18c655270722182ef715.png)
安徽萧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
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肯定只有SO2B.肯定没有Cl2、O2和NO2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答案】B【详解】该气体无色,排除了Cl2、N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一定含有SO2气体;将剩余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气体迅速变为红棕色,判断一定含有NO气体,则一定无O2,一定含有的气体是SO2、NO,一定没有的气体为Cl2、NO2、O2,答案选B。
2.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①中的物质②中的物质预测①中现象A淀粉碘化钾溶液浓硝酸无明显现象B酚酞溶液浓盐酸无明显现象C氯化铝溶液浓氨水有白色沉淀D湿润红纸条饱和氯水红纸条褪色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进入淀粉KI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KI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色,故A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进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故B 正确;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氯化铝溶液,一水合氨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故C正确;D.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氯气与湿润红纸条接触,氯气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使湿润红纸条褪色,故D正确;故答案为A。
3.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雷雨时空气中的 NO转化为NO2B.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C.用NaOH吸收NO2和NO D.工厂用NH3催化氧化制NO【答案】B【详解】A.NO转化为NO2不是固氮作用的反应,选项A错误;B.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是由单质氮气转化为氨气,符合氮的固定的定义,选项B正确;C.用NaOH吸收NO2和NO不是固氮作用的反应,选项C错误;D.用氨气转化为NO不是固氮作用的反应,选项D错误;答案选B。
初二物理下学期第九章 压强单元 易错题质量专项训练
![初二物理下学期第九章 压强单元 易错题质量专项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c7ebdabc011ca300a7c390ab.png)
初二物理下学期第九章 压强单元 易错题质量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a 、b 两个圆柱质量相等,分别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一个是空心圆柱。
a 、b 两个圆柱底面积之比为2:1,密度之比是ρa :ρb =1:4,两圆柱体积之比是V a :V b =6: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圆柱空心部分是b 圆柱体积B .b 圆柱空心的部分是a 的14C .a 、b 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3∶4D .a 、b 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1∶22.装有水的塑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水对瓶底的压力为1F ,瓶底对桌面的压强为1p ;将瓶倒置后(如图乙所示),水对瓶盖的压力为2F ,瓶盖对桌面的压强为2p ,则( )A .12F F =B .12F F <C .12p p =D .12p p < 3.如图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 和B 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之比为2:1,底面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质量m A :m B 和对地面的压强p A :p B 分别为( )A .m A :mB =2:1,p A :p B =2:1B .m A :m B =1:1,p A :p B =2:1C .m A :m B =1:1,p A :p B =1:1D .m A :m B =2:1,p A :p B =1:14.将某圆台形状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1kg 水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p 0;装3kg 水时,刚好把容器装满,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2p 0,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 ,则A .容器如图甲放置,F >30 NB .容器如图乙放置,F >30 NC .容器如图甲放置,F <30 ND .容器如图乙放置,F <30 N5.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A.ρ甲=ρ乙,m甲>m乙B.ρ甲=ρ乙,m甲=m乙C.ρ甲=ρ乙,m甲<m乙D.ρ甲>ρ乙,m甲<m乙6.如图甲所示,密闭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甲;若把该容器倒放在该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乙,则()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D.无法确定7.如图所示,一个装有液体的密闭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之后将此容器倒置过来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前、后两次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 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A.F甲=F乙B.F1<F2C.p甲<p乙D.p1<p28.如图,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4:5,底面积之比S甲:S乙=5:8,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6:5,下列有关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甲、乙的质量之比是3:4②甲、乙的体积之比是15:16③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④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A.①③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9.底面积200cm2,高为0.5m,重为10N的薄壁柱形容器,内装有0.3m深的酒精,置于水平桌面上.细线吊着质量为3kg,边长为0.1m的实心正方体A,使其一半体积浸入酒精中,如图,已知ρ酒精=800kg/m3,则此时A.细线的拉力为56NB.A浸入一半体积时,容器内酒精对底部的压强为2400PaC.若剪断细线,待稳定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增加200PaD.若剪断细线,待稳定后,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将增加4400Pa10.如图所示,边长为a、密度均匀的正方体物块静止于河岸边,在BB′边上施加一个力F使其绕DD′边转动掉落于河水中,它漂浮时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水的密度为ρ,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块的密度为a haρ-()B.物块的重力为(a﹣h)ρgaC.物块漂浮在水面时底面受水的压强为ρg(a﹣h)D.为了使物块掉落于河水中,力F至少是2 2a h a g ρ-()二、填空题11.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水平桌面上,装有质量相等、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如图示。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九次月考化学试卷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九次月考化学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55fdaadf02768e9950e73898.png)
三、解答题(共 1 小题,满分 6 分) 16.(6 分)从一瓶含杂质的硫酸铜固体样品中取出 4.00g,放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完全溶
解后,向烧杯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烘干,称得沉淀为 4.66g, 计算:该硫酸铜固体样品中所含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注:杂质溶解但不参与反应;计算 用到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CuSO4═BaSO4↓+CuCl2.)
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此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实验Ⅱ: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温度的变化.
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用电子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 pH 及温
度,所得数据绘制的曲线如图 B.
①从图中 pH 的变化分析,溶液的
性是逐渐变弱的;
②t1 时,溶液的 pH 为 7,说明酸和碱 ③从图中温度变化分析,酸和碱的反应是
;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15.(7 分)氨气(NH3)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具有还原性,在纯氧中能 够认识,当与空气混合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通明火也能发生爆炸.如图是验证 NH3 在加热条件下具有还原性的装置,当挤压橡皮球把氩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广口瓶时,就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 a 的名称:
.
第3页(共7页)
(2)实验室用 KMnO4 制取 O2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选用
装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收集的气体纯度较高.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口处的棉花是
可燃物,在上述制氧气实验时为什么不会燃烧?
.
( 3 ) 实 验 室 制 取 CO2 的 收 集 装 置 也 可 用 F ( 长 进 短 出 ), 试 分 析 其 原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易错知识点总结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易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69d3b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62.png)
通用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如图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B.吸盘C.用滴管吸取液体D.裂桶实验2、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高度均为h的液体,则甲、乙液体的密度ρ以及各自剩余质量m的关系是()A.ρ甲>ρ乙,m甲>m乙B.ρ甲>ρ乙,m甲<m乙C.ρ甲<ρ乙,m甲>m乙D.ρ甲<ρ乙,m甲<m乙3、下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雪地车轮上安装较宽的履带B.切蛋器装有很细的钢丝C.打孔机上安装很尖的钻头D.剪刀刃做的很簿4、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特征。
对此,从物理学角度给出的解释错误的是()A.泥鳅身上有粘液,能在遇到抓捕时减小摩擦,便于逃脱B.骆驼的脚掌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行走自如C.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会死掉,是因为水面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D.鸟类的翅膀上凸下平,上方空气运动速度大于下方,从而获得升力5、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
现将它们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下列选项中可能成立的是()A.剩余部分的底面积S甲′=S乙′B.剩余部分的体积V甲′=V乙′C.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Δp甲<Δp乙D.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ΔF甲<ΔF乙6、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安全锤的锤头做得很尖B.学生书包的背带做得较宽C.拖拉机装有宽大的履带D.眼镜架上装有鼻托7、图甲,用手握住一个核桃很难将其捏破;图乙,将A、B两个核桃放在一起捏,A破了,B没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核桃放在一起容易捏破,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压力B.B给A的力大于A给B的力C.A、B接触处,A受到的压强大于B受到的压强D.A、B接触处,A受到的压强等于B受到的压强8、如图,甲乙两个实心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甲为底面积为0.25m2、高3m的均匀柱状体,乙为边长为1m的正方体。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易错题集锦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易错题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c10ca19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b.png)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易错题集锦单选题1、A ,B 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ρA :ρB =8:1,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A .F 甲:F 乙=1:1,p 甲:p 乙=1:2B .F 甲:F 乙=1:1,p 甲:p 乙=1:4C .F 甲:F 乙=1:2,p 甲:p 乙=2:1D .F 甲:F 乙=8:1,p 甲:p 乙=1:8答案:B解析:若按甲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F 甲=G A +G B ,若按乙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F 乙=G A +G B ,则F 甲F 乙=G A+G B G A +G B =1:1,故C 、D 错误;由ρ=m V ,ρA :ρB =8:1,m A :m B =1:1 ,可得V A V B =18,则边长之比为12 ,则面积之比为14 ,因为F 甲F 乙=1:1,所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是p 甲:p 乙=1:4,故A 错误,B 正确.2、如图所示,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活塞式抽水机B.洗手池的下水管C.茶壶D.船闸答案:A解析:A.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了大气压,不属于连通器,故A符合题意;B.根据洗手池的下水管的结构可知,左右两个容器连通,上端开口,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C.茶壶的壶身和壶嘴组成了连通器,故C不符合题意;D.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是利用连通器原理进行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潜入较深的水中时,必须穿潜水服,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B.铲车宽大的轮子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对地面的压强C.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利用了嘴对饮料的作用力将饮料吸入口中D.飞机升力的产生是由于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的空气流速,形成向上压强差答案:A解析:A.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人潜入深水中时,水对人体的压强很大,为了保护人体,所以要穿潜水服,故A正确;B.铲车宽大的轮子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B错误;C.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C错误;D.飞机升力的产生是由于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的空气流速,形成向上压强差,故D错误。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练试题1(含解析) 新人教版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练试题1(含解析)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17640ca0116c175e0e484a.png)
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周练化学试卷一、选择1.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C.使水分解 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3.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Q 点 B.N点C.P点D.M点4.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D.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5.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6.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7.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退到卫生间暂避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跳楼.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 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C.自燃不一定由缓慢氧化引起 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9.下列变化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铁生锈B.硫磺燃烧 C.火药爆炸 D.铁丝燃烧10.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A.酒精 B.白糖 C.橡胶水D.白磷1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2.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13.《人民日报》2007年5月28日报道:某市一酒楼因员工操作不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当火灾发生时,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A.隔离可燃物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C.把棉被用水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防止火势迅速蔓延D.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14.下列灭火的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实验时酒精灯中的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B.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C.发生森林火灾时,将大火漫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D.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16.易燃物和易爆物如果存放不当很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下列物质属于易燃物的是( )①酒精②白磷③氧气④液化石油气⑤硫⑥镁带⑦食盐⑧汽油.A.③B.①②④⑧ C.①②④⑤⑥⑧ D.全部都是二、填空题17.灭火的原理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原理?(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__________(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__________;来源:.(3)釜底抽薪.__________;(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__________;(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__________;(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__________.18.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19.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1)钻木取火__________.(2)煽风点火__________.(3)水火不容__________.(4)杯水车薪__________.(5)釜底抽薪___________.20.(经典回放)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21.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A铜片上的红磷__________,A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__,C水下的白磷__________.(2)B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其中M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__________和__________.(4)你猜想一下,实验室中白磷应该保存在__________中.三、计算题22.称10克碎鸡蛋壳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8g(假设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1)产生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周练化学试卷(12.2)一、选择1.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C.使水分解 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向燃烧物喷水用水带走燃烧物的热量,可以降低燃烧物温度,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可燃物的燃烧就会熄灭,用水灭火的原理为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能隔绝空气,但主要是降低温度,故错误;B、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水蒸发时带走燃烧物的热量,可以降低燃烧物温度,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可燃物的燃烧就会熄灭,故正确;C、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的目的不是使水分解,而是降低温度,故错误;D、往可燃物中喷大量的水目的是降低温度,而不是使水变成水蒸气,故错误.故选B.【点评】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燃烧的概念进行分析,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解答】解: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不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没有火焰.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例如铁能在氧气中燃烧,但是不能再空气中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燃烧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3.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Q 点 B.N点C.P点D.M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解答】解:A、Q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氧气的浓度最大,燃烧最旺.故选项正确;B、N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氧气的浓度较大,燃烧较旺.故选项错误;C、P点的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D、M点的温度虽然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知识,解答时有关把图中提供的信息和燃烧的条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4.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D.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A、山林发生火灾时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树枝等可燃物,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效率太低,故错误;C、棉被是可燃物,不能盖住大火,会加大火势,故错误;D、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一般制造隔离带,不用水灭火,故错误;故选:A.【点评】灭火的方法有: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要根据具体物质的性质来确定用什么方法进行灭火.5.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解答】解: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环境温度降低,但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能降低,故A错误;B、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B正确;C、该反应生成了水,形成的水蒸气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减少,从而减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故C正确;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燃烧影响很小.而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燃烧速度相差很大,如油很容易燃烧而木材却相对困难;周围空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如高原上空气稀薄,燃料燃烧较平原慢;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影响物质的燃烧,如煤点燃比柴草困难,速度也慢.【解答】解:A.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主要取决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故A错误;B.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B正确;C.氧气支持燃烧,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C错误;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越剧烈,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的影响因素,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7.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退到卫生间暂避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跳楼.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①根据楼房下层起火高层上的人不易逃离现场判断.②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判断.③根据气体受热密度变小的性质判断.④根据楼房下层起火高层上的人不易逃离现场判断.⑤根据跳楼易受伤判断.【解答】解:①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不易逃离,退到卫生间暂避等待救援是合理选择,所以正确.②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所以正确.③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所以正确.④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不易逃离,封闭房门能防止火势蔓延和有毒气体进入,所以正确.⑤在高层楼房上跳下会造成严重受伤,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 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C.自燃不一定由缓慢氧化引起 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满足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由燃烧的条件分析判断;C.根据自燃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D.爆炸的条件之一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满足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故A正确;B.缓慢氧化放出热量,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时,才能引起自燃,故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故B正确;C.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当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会可燃物自行燃烧起来,故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故C错误;D.爆炸发生的条件之一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故剧烈燃烧不一定会导致爆炸;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缓慢氧化、自然和爆炸的概念,难度不大.充分理解缓慢氧化、自燃、燃烧和爆炸等方面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变化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铁生锈B.硫磺燃烧 C.火药爆炸 D.铁丝燃烧【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解答】解:A、钢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共同作用,发生缓慢氧化所致,故选项正确.B、硫磺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C、火药爆炸,属于剧烈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D、铁丝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缓慢氧化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A.酒精 B.白糖 C.橡胶水D.白磷【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从安全角度考虑,凡是易燃易爆物或不可控制的火种等均不能带上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酒精着火点低,是易燃品,不能允许带上客车,故选项错误.B、白糖不是易燃易爆物,可以允许带上客车,故选项正确.C、橡胶水是易爆品,易发生爆炸,不能允许带上客车,故选项错误.D、白磷着火点低,容易自燃,是易燃品,不能允许带上客车,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安全问题无小事,了解常见的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解答】解: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进行对比试验验证物质的某种性质时要注意控制的变量要相同,否则无法比较验证.12.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爆炸有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之分;B、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点燃后也可能发生爆炸;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D、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不一定发生爆炸.【解答】解:A、锅炉上如果附着上水垢,受热时容易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B、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点燃后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D、爆炸方面存在一个爆炸极限方面的问题,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混合时,只有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才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爆炸方面的知识,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物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13.《人民日报》2007年5月28日报道:某市一酒楼因员工操作不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当火灾发生时,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A.隔离可燃物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C.把棉被用水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防止火势迅速蔓延D.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B、根据气体或烟雾受热密度变小判断.C、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D、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判断.【解答】解:A、灭火的原理有三种: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正确.B、气体或烟雾受热密度变小,燃烧产生的有毒的气体或烟雾会随热气流上升,所以正确.C、棉被用水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一来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二来通过水蒸发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正确.D、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对流,为燃烧反而提供了更多的氧气,燃烧会更旺,所以错误.故选D.【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14.下列灭火的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实验时酒精灯中的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B.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C.发生森林火灾时,将大火漫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D.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依据燃烧须同时具备有可燃物、与氧气相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因此只要消除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均可达到灭火的目的.对照选项逐个筛选得出答案.【解答】解:A、用湿抹布盖灭酒精燃烧,均是采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故错误;B、住宅着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是利用了降低温度,故错误;C、只有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方的小片树林砍掉是利用了消除可燃物的方法来灭火的,故正确.D、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采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故错误;故选C.【点评】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生活中的灭火常识!16.易燃物和易爆物如果存放不当很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下列物质属于易燃物的是( )①酒精②白磷③氧气④液化石油气⑤硫⑥镁带⑦食盐⑧汽油.A.③B.①②④⑧ C.①②④⑤⑥⑧ D.全部都是【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化学与能源;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易燃物指着火点较低、在通常情况下容易燃烧的物质,易爆物指通常情况下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酒精、白磷、液化石油气、硫、镁带、汽油等的着火点较低,与氧气接触很容易燃烧,属于易燃物;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要了解和记忆才行.二、填空题17.灭火的原理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原理?(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隔绝空气(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来源:.(3)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隔绝空气;。
初二物理下学期第九章 压强单元 易错题学能测试
![初二物理下学期第九章 压强单元 易错题学能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5fcc72883b3567ec112d8a5e.png)
初二物理下学期第九章 压强单元 易错题学能测试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容器,其中一个正放,另一个倒放,里面装有等质量的同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和p 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F 甲和F 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 甲>p 乙,F 甲=F 乙B .p 甲<p 乙,F 甲<F 乙C .p 甲<p 乙,F 甲>F 乙D .p 甲=p 乙, F 甲=F 乙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和压力F 的大小关系为 ( )A .p 甲 < p 乙 F 甲 < F 乙B .p 甲 < p 乙 F 甲 > F 乙C .p 甲 > p 乙 F 甲 > F 乙D .p 甲 > p 乙 F 甲 = F 乙3.两个均匀物体A 、B 质量分别为m A 、m B ,密度分别为ρA 、ρB ,底面积分别为S A 、S B ,高度分别为h A 、h B ,将A 、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A 对B 的压强为p 1,B 对桌面的压强为p 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p 1=A BmgS B .p 1=B Am gS C .p 2=A B B()m m gS +D .p 2=A B A()m m gS +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
沿竖直方向在两个正方体上分别切去一部分(都没有切完),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关于甲、乙正方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p p =甲乙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p p 甲乙>C .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F F ∆<∆甲乙D .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一定F F ∆=∆甲乙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九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九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af2d289e314332386893b9.png)
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九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下列科技成就能促进化学研究领域长足发展的是()A.中国最近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量子卫星B.科学家研制出能观察分子重组的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C.谷歌设计出智能自学机器D.美国科研人员探测到引力波2.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碘食盐可补充人体必需的碘元素B.可用甲醛溶液来保鲜肉类食品C.蔬菜水果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D.用氢气代替石油作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3.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种类一定不变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也一定相同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4.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3N4是由碳元素和氮元素组成的B.若C3N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C.该物质既属于有机物,又属于无机物D.C3N4中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45.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通过观察颜色来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B.通过点燃闻气味来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C.用水鉴别NH4NO3、NaOH、NaCl三种固体D.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6.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验溶液酸碱性B.溶解固体C.倾倒液体D.熄灭酒精灯7.铯原子钟2000万年仅误差1秒,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铯原子内部的电子在两个能级间跳跃时辐射出的电磁波来控制钟的走动.如图所示为铯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33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5C.铯离子Cs+核外有55个电子D.铯属于非金属元素,位于第六周期8.下列认识或做法错误的是()A.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B.胃酸过多可服用适量的小苏打C.活性炭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用白醋可除去热水瓶胆内的水垢9.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不仅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且会增加生成物的质量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其体积比为2:1C.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将废弃塑料袋焚烧处理D.将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可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10.如图是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的4个点分别表示在某条件下,该溶质的溶液所处的一种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时该溶质的溶液接近饱和,升温、降温均不能变成饱和溶液B.X、Q点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C.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40gD.Y、Z点表示的溶液的溶解度关系是Y<Z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4分)11.电蚊拍一般使用2.4V镍氢电池,工作时电网瞬间产生1850V直流高压电(电流小于10mA,对人畜无害),能将蚊虫吸入电网电毙.如图是一款电蚊拍,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电蚊拍的金属材料主要有________,有机合成材料有________.(2)电蚊拍的电网采用镀锌铁丝制作,耐锈蚀性强,从金属活动性看,锌的金属性比铁活泼,为何却比铁耐腐蚀?________.(3)用________溶液可鉴别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泼性,试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12.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仪器和装置,请你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a的名称:________.(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选用装置________收集的气体纯度较高.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试管口处的棉花是可燃物,在上述制氧气实验时为什么不会燃烧?________.(3)实验室制取CO2的收集装置也可用F(长进短出),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13.盛装NaOH的试剂瓶的瓶口常会出现白色粉末.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提出猜想】白色粉末可能是:Ⅰ、NaOH;Ⅱ、Na2CO3;Ⅲ、________.取一些上述白色粉末,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再进行如下实验:(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A气体是________,B沉淀是________.(2)在溶液2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3)写出生成蓝色絮状沉淀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结论】由实验现象可知,猜测________是正确的.14.下面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酸跟碱反应的现象和规律的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实验Ⅰ: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混合没有明显现象,若按图A进行实验,很容易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此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实验Ⅱ: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温度的变化.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用电子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及温度,所得数据绘制的曲线如图B.①从图中pH的变化分析,溶液的________性是逐渐变弱的;②t1时,溶液的pH为7,说明酸和碱________;③从图中温度变化分析,酸和碱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15.氨气(NH3)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具有还原性,在纯氧中能够认识,当与空气混合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通明火也能发生爆炸.如图是验证NH3在加热条件下具有还原性的装置,当挤压橡皮球把氩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广口瓶时,就能促使氨水挥发出NH3并进入试管,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下是图中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①先通一会NH3,再加热;②将CuO粉末装入试管底部;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⑤导气管插入试管的底上部;⑥先停止加热,等试管冷却再停止通NH3.(2)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可看到试管底部有________色物质生成,管口有液体生成,并检测到还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写出NH3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________(填“会”或“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如何检验尾气中是否含有未反应的NH3?________.(4)反应结束时,为什么不能先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________.【继续探究】你是否有新的方法促使广口瓶中的浓氨水挥发出NH3?请写在下面.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16.从一瓶含杂质的硫酸铜固体样品中取出4.00g,放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向烧杯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烘干,称得沉淀为4.66g,计算:该硫酸铜固体样品中所含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注:杂质溶解但不参与反应;计算用到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CuSO4═BaSO4↓+CuCl2.)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九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下列科技成就能促进化学研究领域长足发展的是()A.中国最近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量子卫星B.科学家研制出能观察分子重组的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C.谷歌设计出智能自学机器D.美国科研人员探测到引力波【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分析】促进化学研究领域长足发展,必须属于化学研究的领域,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考虑本题,知道化学是学什么的.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解答】解:A、中国最近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量子卫星,其中的量子卫星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A错;B、科学家研制出能观察分子重组的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属于研究分子的仪器,化学就是在分子或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所以能促进化学研究领域长足发展,故B正确;C、智能自学机器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故C错;D、美国科研人员探测到引力波属于物理研究的内容,故D错.故选B.【点评】熟记化学研究的对象,知道学习了化学后,我们能干什么,如何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2.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碘食盐可补充人体必需的碘元素B.可用甲醛溶液来保鲜肉类食品C.蔬菜水果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D.用氢气代替石油作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分析】A、根据碘元素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B、根据甲醛有毒进行分析;C、根据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进行分析;D、根据氢气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碘元素人体缺乏时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加碘食盐可补充人体必需的碘元素;故A说法正确;B、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故B说法错误;C、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C说法正确;D、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3.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种类一定不变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也一定相同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解答】解:A、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B、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分子种类的变化,原子种类一定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氧气和臭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都属于氧化物,例如氯酸钾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考点考查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及特征,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4.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3N4是由碳元素和氮元素组成的B.若C3N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C.该物质既属于有机物,又属于无机物D.C3N4中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4【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C.根据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解答】解:A.该物质是由碳元素与氮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正确;B.C的化合价为+4,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故正确;C.该物质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错误;D.C3N4中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4)=9:14,故正确.故选C.【点评】掌握化学式的意义及其计算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5.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通过观察颜色来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B.通过点燃闻气味来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C.用水鉴别NH4NO3、NaOH、NaCl三种固体D.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化肥的简易鉴别;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分析】磷矿粉是灰色或褐色固体,硝酸钾是白色晶体;羊毛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灼烧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现象;利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气体,并且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特别是要注意集满气体后的操作顺序,以防发生安全事故.【解答】解:A、磷矿粉是灰色或褐色固体,硝酸钾是白色晶体,因此通过观察颜色可以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该选项设计合理;B、羊毛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灼烧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可以通过点燃闻气味来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该选项设计合理;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现象,因此把三种物质分别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该选项设计合理;D、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应该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水倒流入试管,从而防止炸裂试管,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故选:D.【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6.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验溶液酸碱性B.溶解固体C.倾倒液体D.熄灭酒精灯【考点】溶液的酸碱性测定;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分析】A、根据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解答;B、根据量筒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不能用来溶解配制溶液解答;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解答】解:A、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指示剂不能直接滴入试剂瓶,会污染试剂,故错误;B、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不能用来溶解配制溶液,可以用烧杯配制,故错误;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错误;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故正确.答案: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了解一些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学会正确及时的处理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7.铯原子钟2000万年仅误差1秒,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铯原子内部的电子在两个能级间跳跃时辐射出的电磁波来控制钟的走动.如图所示为铯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33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5C.铯离子Cs+核外有55个电子D.铯属于非金属元素,位于第六周期【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信息可知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然后利用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来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无法确定某原子核内的中子数,133是该元素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故错误;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5,故正确;C.铯原子核外有55个电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而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此时离子核外有54个电子,故错误;D.由元素的名称“铯”字偏旁可知,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下列认识或做法错误的是()A.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B.胃酸过多可服用适量的小苏打C.活性炭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用白醋可除去热水瓶胆内的水垢【考点】常用盐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盐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很难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小苏打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人分析;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D、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一氧化碳很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错误;B、小苏打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故胃酸过多可服用适量的小苏打,故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冰箱中和异味可以用活性炭除去,故正确;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钙,可除去水瓶胆中的水垢,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9.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不仅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且会增加生成物的质量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其体积比为2:1C.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将废弃塑料袋焚烧处理D.将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可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电解水实验;白色污染与防治.【分析】A.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C.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D.根据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可以防止污染环境进行解答.【解答】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C.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即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污染环境(可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催化剂概念的理解,电解水的实验,空气污染的防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如图是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的4个点分别表示在某条件下,该溶质的溶液所处的一种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时该溶质的溶液接近饱和,升温、降温均不能变成饱和溶液B.X、Q点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C.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40gD.Y、Z点表示的溶液的溶解度关系是Y<Z【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t℃时该溶质的溶液接近饱和,升温、降温均不能变成饱和溶液错误,降温可以;X、Q点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错误,不能确定;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40g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是40g;Y、Z 点表示的溶液的溶解度关系是Y=Z,Y<Z是错误的.【解答】解:A、t℃时该溶质的溶液接近饱和,升温、降温均不能变成饱和溶液错误,降温可以,故选项错误;B、X、Q点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错误,不能确定;故选项错误;C、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40g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故选项正确;D、Y、Z点表示的溶液的溶解度关系是Y=Z,Y<Z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4分)11.电蚊拍一般使用2.4V镍氢电池,工作时电网瞬间产生1850V直流高压电(电流小于10mA,对人畜无害),能将蚊虫吸入电网电毙.如图是一款电蚊拍,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电蚊拍的金属材料主要有黄铜、镀锌铁钛,有机合成材料有塑料.(2)电蚊拍的电网采用镀锌铁丝制作,耐锈蚀性强,从金属活动性看,锌的金属性比铁活泼,为何却比铁耐腐蚀?易形成氧化物保护膜,起到了保护作用.(3)用硫酸亚铁溶液可鉴别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泼性,试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FeSO4=ZnSO4+Fe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分析】根据材料的类别、锌易形成氧化物保护膜以及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黄铜、镀锌铁钛属于金属材料,而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黄铜、镀锌铁钛,塑料;(2)锌易形成氧化物保护膜,起到了保护作用,故填:易形成氧化物保护膜,起到了保护作用;(3)用硫酸亚铁溶液可以鉴别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故填:硫酸亚铁,Zn+FeSO4=ZnSO4+Fe.【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有关应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要抓住两金夹一盐或是两盐夹一金.12.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仪器和装置,请你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a的名称:集气瓶.(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A (填字母序号,下同),选用装置 C 收集的气体纯度较高.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试管口处的棉花是可燃物,在上述制氧气实验时为什么不会燃烧?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3)实验室制取CO2的收集装置也可用F(长进短出),试分析其原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进行解答;(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为“固体加热型”进行选择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气体用排水法;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锰、锰酸钾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即可;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3)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气体的性质.【解答】(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集气瓶;故答案为:集气瓶.(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因此选择氧气制取装置为:A;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锰、锰酸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试管口处的棉花虽然有充足的氧气,但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
安徽省萧县中学高中化学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安徽省萧县中学高中化学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23935dcc22bcd127ff0c9e.png)
安徽省萧县中学高中化学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物质间纷繁复杂的转化关系是化学的魅力所在,下列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Si SiO2Si B.NO2HNO3NO2C.Fe FeCl3Fe D.S SO2S【答案】C【详解】A.Si+O2加热SiO2;SiO2+2C高温Si+2CO,选项物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故A正确;B.3NO2+H2O═2HNO3+N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选项物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故B正确;C.2Fe+3Cl2加热2FeCl3,Cu+2FeCl3═2FeCl2+CuCl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在铜的前面,−−→Fe的转化无法一步实现,故C错误;铜不能与亚铁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FeCl3CuD.S+O2点燃SO2,SO2+2H2S═3S↓+2H2O,选选项物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故D 正确;答案选C。
2.下图是一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
向装置中缓慢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
据此判断气体X和洗气瓶内液体Y(足量)可能是()选项A B C DX CO SO2CO2Cl2Y浓H2SO4NaHCO3饱和溶液Na2SO3溶液NaHSO3饱和溶液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CO不能使品红褪色,A错误;B.若关闭活塞K,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气体,品红溶液无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SO2使品红褪色,B正确;C.CO2与Na2SO3溶液不反应,且不能是品红褪色,C错误;D.Cl2与饱和NaHSO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2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错误。
3.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 NH3、 H2S等气体C.SO2和 Cl2均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将溶有 SO2的品红溶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说明 SO2的氧化性没有 Cl2强D.以 FeS和稀硫酸反应制H2S气体为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详解】CO,浓硫酸被还原成SO2,体现了硫酸的强氧化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炭被氧化成2性,但是反应产物中没有硫酸盐,因此无法体现硫酸的酸性,A项错误;B.由于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和还原性气体(如H2S、HI等),B项正确;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气的漂白原理不一样,二氧化硫漂白的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因此不能根据二氧化硫的漂白是可逆的这一点来判断二者的氧化性强弱,C项错误;D.FeS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2H S中硫的化合价也是-2价,则FeS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备H2S,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B。
2020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单元易错强化练分层精炼
![2020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单元易错强化练分层精炼](https://img.taocdn.com/s3/m/f9974f596f1aff00bfd51e02.png)
单元易错强化练易错点1 不能正确认识压强中的受力面积1.一个底面积为S的正方体箱子,当放在面积为2S的水平正方形桌面中央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是p;当放在面积为的水平正方形凳面上时,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 C )A. B.p C.4p D.5p易错点2 不能正确认识液体压强公式中的“深度”2.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有关尺寸图中已标出,容器的底面积为0.01 m2( g=10 N/kg )。
求:( 1 )A点的压强;( 2 )该容器底部所受到的水的压力。
解:( 1 )由题图可知,A点处水深h A=20 cm=0.2 m则A点处水的压强p A=ρgh A=1.0×103 kg/m3×10 N/kg×0.2 m=2×103 Pa( 2 )由题图可知,容器中水的深度h=20 cm+10 cm=30 cm=0.3 m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p=ρgh=1.0×103 kg/m3×10 N/kg×0.3 m=3×103 Pa容器底部所受到的水的压力F=pS=3×103 Pa×0.01 m2=30 N易错点3 不能正确比较液体与固体的压力与压强3.水平桌面上有两个轻质圆柱形容器A、B,它们的横截面积相同,A的底面为平面,B的底面向上凸起,在两容器中均注入重为G的甲、乙两种液体( 如图所示 ),容器A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B对桌面的压力,容器A对桌面的压强小于容器B对桌面的压强;若A、B容器中同一水平高度处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p'甲小于p'乙( 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D.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易错点4 不能正确分析托里拆利实验5.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实验时,玻璃管必须保持竖直,如果倾斜则测不出大气压值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的高度差增大C.开始时,玻璃管内必须灌满水银,否则测不出大气压值D.玻璃管内顶部进入一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易错点5 不能利用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综合分析问题6.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弯管分别插入装有不同液体的两槽中,A槽装水,B槽装酒精,弯管顶部装有阀门K。
人教版本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九章《压强》考点、易错点梳理解析总结计划
![人教版本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九章《压强》考点、易错点梳理解析总结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6b518d7a5e9856a5712607f.png)
第九章《压强》考点、易错点梳理剖析考点一 压强1.压力:物理学中把____压在物体____的力叫做压力,其方向老是__ __,作用点在__ __,如下图,物体对受力面的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压力与重力是两个不一样性质的力。
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且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水平面支持力作用时,对水平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不然不相等。
2.压力的作用成效:压力的作用成效与__ __和__ __相关,用__ _来反应压力的作用成效。
3.压强:我们把物体所受__ __与____之比叫做压强,其定义式是____,单位是___,符号____。
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____或减小__ __;(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____或增大____。
①公式p =FS 对于固体、液体随和体都合用。
②对密度平均、形状规则的柱体,如粗细平均的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放在水平F G mg ρ物Shg面上,它们对水平支持面压强 p =S =S =S = S =ρ物gh 。
③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求压力、压强问题:把盛放液体的容器当作一个整体,先确立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立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考点二液体压强5.液体压强的产生:因为液体遇到 ____作用,而且拥有____,因此对液体内部、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6.液体内部压强的特色:A.液体内部向__ __方向都有压强;B.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添而____,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液体压强还与____相关。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____,此中ρ指液体的____,h表示液体的____。
8.连通器:上端张口,下端相通的容器叫做 ____,其原理是: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____,其应用有:____、____等。
例1:水平川面上有一个质量为1kg、底面积为1×10-2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内盛有质量为4kg的水。
安徽萧县实验高级中学等比数列试题及答案doc
![安徽萧县实验高级中学等比数列试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465ae9be1711cc7930b71611.png)
一、等比数列选择题1.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2n n S a n n N =+∈,则3a=( )A .7-B .3-C .3D .72.在等比数列{}n a 中,24a =,532a =,则4a =( ) A .8B .8-C .16D .16-3.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牛、马、羊食人苗,苗主责之粟五斗,羊主曰:“我羊食半马.”马主曰:“我马食半牛.”今欲衰偿之,问各出几何?此问题的译文是:今有牛、马、羊吃了别人的禾苗,禾苗主人要求赔偿5斗粟.羊主人说:“我羊所吃的禾苗只有马的一半.”马主人说:“我马所吃的禾苗只有牛的一半.”打算按此比例偿还,他们各应偿还多少?此问题中1斗为10升,则牛主人应偿还多少升粟?( ) A .503B .507C .1007D .20074.在等比数列{}n a 中,132a =,44a =.记12(1,2,)n n T a a a n ==……,则数列{}n T ( )A .有最大项,有最小项B .有最大项,无最小项C .无最大项,有最小项D .无最大项,无最小项5.在等比数列{}n a 中,11a =,427a =,则352a a +=( ) A .45B .54C .99D .816.已知等比数列{}n a 满足12234,12a a a a +=+=,则5S 等于( ) A .40 B .81C .121D .2427.12与12的等比中项是( )A .-1B .1C .2D .2±8.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4项和为30,且53134a a a =+,则3a =( ) A .2B .4C .8D .169.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若543264328a a a a +--=,则7696a a +的最小值为( ) A .12B .18C .24D .3210.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416a =-,314S a =+,则公比q 为( ) A .2-B .2-或1C .1D .211.等比数列{}n a 中各项均为正数,n S 是其前n 项和,且满足312283S a a =+,416a =,则6S =( )A .32B .63C .123D .12612.在数列{}n a 中,32a =,12n n a a +=,则5a =( ) A .32B .16C .8D .413.正项等比数列{}n a 满足2237610216a a a a a ++=,则28a a +=( ) A .1 B .2 C .4 D .814.已知q 为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且1212a a =-,314a =,则q =( ) A .1- B .4C .12-D .12±15.已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12a =,且53a a =,则10a 的值为( ) A .1或1-B .1C .2或2-D .216.等比数列{}n a 中,1234a a a ++=,4568a a a ++=,则789a a a ++等于( ) A .16B .32C .64D .12817.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10,4≠=d a d ,若k a 是1a 与2k a 的等比中项,则k =( ) A .3或6 B .3 或-1 C .6D .318.设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425S S =,则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 ) A .2B .1或2C .-2或2D .-2或1或219.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则塔的顶层共有灯多少?”现有类似问题:一座5层塔共挂了363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3倍,则塔的中间一层共有灯( ) A .3盏B .9盏C .27盏D .81盏20.已知等比数列{a n }中a 1010=2,若数列{b n }满足b 1=14,且a n =1n n b b +,则b 2020=( )A .22017B .22018C .22019D .22020二、多选题21.题目文件丢失!22.一个弹性小球从100m 高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跳回原来高度的23再落下.设它第n 次着地时,经过的总路程记为n S ,则当2n ≥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500n S <B .500n S ≤C .n S 的最小值为7003D .n S 的最大值为40023.已知等差数列{}n a ,其前n 项的和为n S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数列|n S n ⎧⎫⎨⎬⎩⎭为等差数列 B .数列{}2na 为等比数列C .若,()m n a n a m m n ==≠,则0m n a +=D .若,()m n S n S m m n ==≠,则0m n S += 24.设n S 为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满足13a =,且1a ,22a -,34a 成等差数列,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113()2n n a -=⋅-B .36nn S a =+C .若数列{}n a 中存在两项p a ,s a3a =,则19p s +的最小值为83D .若1n n t S m S ≤-≤恒成立,则m t -的最小值为11625.已知数列是{}n a是正项等比数列,且3723a a +=,则5a 的值可能是( ) A .2B .4C .85D .8326.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11130(2),3n n n a S S n a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1n S ⎧⎫⎨⎬⎩⎭是等差数列 B .13n S n=C .13(1)n a n n =--D .{}3n S 是等比数列27.已知数列{a n },11a =,25a =,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E ,且2AE EC =,当n ≥2时,恒有()()1123n n n n BD a a BA a a BC -+=-+-,则( ) A .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 B .1233BE BA BC =+ C .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D .14nn n a a +-=28.在《增减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如此六日过其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人第三天走了二十四里路B .此人第一天走的路程比后五天走的路程多六里C .此人第二天走的路程占全程的14D .此人走的前三天路程之和是后三天路程之和的8倍29.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其前n 项和为n S ,前n 项积为n T ,并且满足条件11a >,671a a >,67101a a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01q <<B .8601a a <<C .n S 的最大值为7SD .n T 的最大值为6T30.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其前n 项和为n S ,前n 项积为n T ,并满足条件1201920201,1a a a >>,20192020101a a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S 2019<S 2020B .2019202010a a -<C .T 2020是数列{}n T 中的最大值D .数列{}n T 无最大值31.设首项为1的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21n n S S n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数列{}n S n +为等比数列B .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121n n a -=-C .数列{}1n a +为等比数列D .数列{}2n S 的前n 项和为2224n n n +---32.记单调递增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410a a +=,23464a a a =,则( )A .112n n n S S ++-=B .12n naC .21nn S =- D .121n n S -=-33.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为4,且满足()*12(1)0n n n a na n N ++-=∈,则( )A .n a n ⎧⎫⎨⎬⎩⎭为等差数列 B .{}n a 为递增数列C .{}n a 的前n 项和1(1)24n n S n +=-⋅+D .12n n a +⎧⎫⎨⎬⎩⎭的前n 项和22n n n T +=34.意大利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发现有这样一列数:1,1,2,3,5,…,其中从第三项起,每个数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后来人们把这样的一列数组成的数列{}n a 称为“斐波那契数列”,记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68a =B .954S =C .135********a a a a a ++++=D .22212201920202019a a a a a +++= 35.设{}n a 是无穷数列,若存在正整数k ,使得对任意n +∈N ,均有n k n a a +>,则称{}n a 是间隔递增数列,k 是{}n a 的间隔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一定是间隔递增数列B .已知4n a n n=+,则{}n a 是间隔递增数列 C .已知()21nn a n =+-,则{}n a 是间隔递增数列且最小间隔数是2D .已知22020n a n tn =-+,若{}n a 是间隔递增数列且最小间隔数是3,则45t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等比数列选择题 1.A 【分析】先求出1a ,再当2n ≥时,由()*2n n S a n n N=+∈得1121n n Sa n --=+-,两式相减后化简得,121n n a a -=-,则112(1)n n a a --=-,从而得数列{}1n a -为等比数列,进而求出n a ,可求得3a 的值【详解】解:当1n =时,1121S a =+,得11a =-, 当2n ≥时,由()*2n n S a n n N=+∈得1121n n Sa n --=+-,两式相减得1221n n n a a a -=-+,即121n n a a -=-,所以112(1)n n a a --=-,所以数列{}1n a -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1122n n a --=-⨯,所以1221n n a -=-⨯+,所以232217a =-⨯+=-,故选:A 2.C【分析】根据条件计算出等比数列的公比,再根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变形求解出4a 的值.【详解】因为254,32a a ==,所以3528a q a ==,所以2q ,所以2424416a a q ==⨯=,故选:C. 3.D 【分析】设羊、马、牛的主人应偿还粟的量分别为a 1,a 2,a 3,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5斗50=升,设羊、马、牛的主人应偿还粟的量分别为a 1,a 2,a 3,由题意可知a 1,a 2,a 3构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且S 3=50,则()311212a --=50,解得a 1=507,所以牛主人应偿还粟的量为23120027a a ==故选:D 4.B 【分析】首先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再运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得n T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的指数函数的性质可得选项. 【详解】设等比数列{}n a 为q ,则等比数列的公比414141328a qa -===,所以12q =, 则其通项公式为:116113222n n n n a a q ---⎛⎫=⋅=⨯= ⎪⎝⎭,所以()()5611542212622222n n +n n n n n T a aa ---==⨯==,令()11t n n =-,所以当5n =或6时,t 有最大值,无最小值,所以n T 有最大项,无最小项. 故选:B. . 5.C 【分析】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与基本性质,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设数列{}n a 的公比为q ,因为341a a q =,所以3q =,所以24352299a a q q +=+=.故选C6.C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先计算出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然后根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求解出5S 的结果.【详解】因为12234,12a a a a +=+=,所以23123a a q a a +==+,所以1134a a +=,所以11a =, 所以()5515113121113a q S q--===--, 故选:C. 7.D 【分析】利用等比中项定义得解. 【详解】2311()((22-==±,的等比中项是2± 故选:D 8.C 【分析】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将53134a a a =+化为用基本量1,a q 来表示,解出q ,然后再由前4项和为30求出1a ,再根据通项公式即可求出3a . 【详解】设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0q q >,因为53134a a a =+,所以4211134a q a q a =+,则42340q q --=,解得24q =或21q =-(舍),所以2q,又等比数列{}n a 的前4项和为30,所以23111130a a q a q a q +++=,解得12a =, ∴2318a a q ==.故选:C . 9.C 【分析】将已知条件整理为()()22121328a q q q -+=,可得()22183221q q a q +=-,进而可得()4427612249633221q a a a q q q q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4q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详解】因为{}n a 是等比数列,543264328a a a a +--=,所以432111164328a q a q a q a q +--=,()()2221232328a q q q q q ⎡⎤+-+=⎣⎦, 即()()22121328a q q q -+=,所以()22183221q q a q +=-,()()465424761111221248242496963323212121q a a a q a q a q q q a q q a q q q +=+=+=⨯==---,令210t q =>,则()222421211t t t q q -=-=--+, 所以211t q==,即1q =时2421q q -最大为1,此时242421q q -最小为24, 所以7696a a +的最小值为24, 故选:C 【点睛】易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与数列的综合问题,属于难题.解决该问题应该注意的事项: (1)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它的图象是一群孤立的点;(2)转化以函数为背景的条件时,应该注意题中的限制条件,如函数的定义域,这往往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3)利用函数的方法研究数列中的相关问题时,应准确构造相应的函数,注意数列中相关限制条件的转化. 10.A 【分析】由416a =-,314S a =+列出关于首项与公比的方程组,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 因为314S a =+, 所以234+=a a ,所以()2131416a q q a q ⎧+=⎪⎨=-⎪⎩, 解得2q =-, 故选:A . 11.D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建立方程,求得数列的公比和首项,代入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选项. 【详解】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0)q q >.∵312283S a a =+, ∴123122()83a a a a a ++=+,即321260a a a --=. ∴2260q q --=,∴2q 或32q =-(舍去),∵416a =,∴4132a a q ==, ∴6616(1)2(12)126112a q S q --===--, 故选:D. 12.C 【分析】根据12n n a a +=,得到数列{}n a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解. 【详解】 因为12n n a a +=,所以12n na a +=, 所以数列{}n a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因为32a =,所以235328a a q ===. 故选:C 13.C 【分析】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运算求解即可. 【详解】根据题意,等比数列{}n a 满足2237610216a a a a a ++=, 则有222288216a a a a ++=,即()22816a a +=, 又由数列{}n a 为正项等比数列,故284a a +=. 故选:C . 14.C 【分析】利用等比通项公式直接代入计算,即可得答案;()211142211111122211121644a a q a qqqqa q a q⎧⎧=-=--⎪⎪⎪⎪⇒⇒=⇒=-⎨⎨⎪⎪=⋅=⎪⎪⎩⎩,故选:C.15.C【分析】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由题中条件,求出公比,进而可得出结果.【详解】设等比数列{}n a的公比为q,因为12a=,且53a a=,所以21q=,解得1q=±,所以91012a a q==±.故选:C.16.A【分析】由()4633512a aa a a a q+++=+,求得3q,再由()37s94s6a a a a a a q++=++求解.【详解】1234a a a++=,4568a a a++=.∴32q=,∴()378945616a a a a a a q++=++=.故选:A17.D【分析】由ka是1a与2ka的等比中项及14a d=建立方程可解得k.【详解】ka是1a与2ka的等比中项212k ka a a∴=,()()2111121a k d a a k d⎡⎤∴+-=+-⎣⎦⎡⎤⎣⎦()()223423k d d k d∴+=⨯+,3k∴=.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属于基础题.18.C【分析】设等比数列{}n a的公比为q,由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运算即可得解.【详解】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 当1q =时,4121422S a S a ==,不合题意; 当1q ≠时,()()41424222111115111a q S q q q S qa q q---===+=---,解得2q =±. 故选:C. 19.C 【分析】根据题意,设塔的底层共有x 盏灯,分析可得每层灯的数目构成以x 为首项,1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由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可得x 的值,即可得答案. 【详解】根据题意,设塔的底层共有x 盏灯,则每层灯的数目构成以x 为首项,1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有51(1)3363113x S ⨯-==-, 解可得:243x =,所以中间一层共有灯21243()273⨯=盏. 故选:C 【点睛】思路点睛:要求中间一层的灯的数量,只需求等比数列的首项,根据等比数列的和求出数列的首项即可. 20.A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计算12320182019a a a a a ⋅⋅⋅⋅的结果为20201b b ,再根据等比数列下标和性质求解出2020b 的结果. 【详解】 因为1n n nb a b +=,所以32019202020202412320182019123201820191b b b b b b a a a a a b b b b b b ⋅⋅⋅⋅=⋅⋅⋅⋅⋅=, 因为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且10102a =,所以()()()123201820191201922018100910111010a a a a a a a a a a a a ⋅⋅⋅=⋅⋅⋅⋅⋅⋅22220192019101010101010101010102a a a a a =⋅⋅⋅==所以2019202012b b =,又114b =,所以201720202b =, 故选:A. 【点睛】结论点睛:等差、等比数列的下标和性质:若()*2,,,,m n p q t m n p q t N +=+=∈,(1)当{}n a 为等差数列,则有2m n p q t a a a a a +=+=; (2)当{}n a 为等比数列,则有2m n p q t a a a a a ⋅=⋅=.二、多选题 21.无22.AC 【分析】由运动轨迹分析列出总路程n S 关于n 的表达式,再由表达式分析数值特征即可 【详解】由题可知,第一次着地时,1100S =;第二次着地时,221002003S =+⨯;第三次着地时,232210020020033S ⎛⎫=+⨯+⨯ ⎪⎝⎭;……第n 次着地后,21222100200200200333n n S -⎛⎫⎛⎫=+⨯+⨯++⨯ ⎪ ⎪⎝⎭⎝⎭则211222210020010040013333n n n S --⎛⎫⎛⎫⎛⎫⎛⎫⎛⎫=++++=+- ⎪ ⎪ ⎪ ⎪ ⎪ ⎪ ⎪⎝⎭⎝⎭⎝⎭⎝⎭⎝⎭,显然500n S <,又n S 是关于n 的增函数,2n ≥,故当2n =时,n S 的最小值为40070010033+=; 综上所述,AC 正确 故选:AC 23.ABC 【分析】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 ()11n a a n d +-=,其前n 项和为()112n n n S na d -=+,结合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前n 项的和公式以及等比数列的定义对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可得答案. 【详解】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 ()11n a a n d +-= 其前n 项和为()112n n n S na d -=+ 选项A.112n S n a d n -=+,则+1111+1222n n S S n n d a d a d n n -⎛⎫⎛⎫-=+-+= ⎪ ⎪⎝⎭⎝⎭(常数) 所以数列|n S n ⎧⎫⎨⎬⎩⎭为等差数列,故A 正确. 选项B. ()1122na n da +-=,则112222n n n na a a d a ++-==(常数),所以数列{}2n a为等比数列,故B正确.选项C. 由,m n a n a m ==,得()()1111m na a m d n a a n d m ⎧=+-=⎪⎨=+-=⎪⎩ ,解得11,1a m n d =+-=-所以()()()111110m n a a n m d n m n m +=++-=+-++-⨯-=,故C 正确. 选项D. 由,m n S n S m ==,则()112n n n n S a d m -=+=,()112m m m m S a d n -=+=将以上两式相减可得:()()()2212dm n a m m n n n m ⎡⎤-+---=-⎣⎦()()()112dm n a m n m n n m -+-+-=-,又m n ≠所以()1112d a m n ++-=-,即()1112dm n a +-=-- ()()()()()()()111112m n m n m n dS m n a m n a m n a m n +++-=++=+++--=-+,所以D 不正确. 故选:ABC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的应用以及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通项公式得出()()1111m na a m d na a n d m ⎧=+-=⎪⎨=+-=⎪⎩,从中解出1,a d ,从而判断选项C ,由前n 项和公式得到()112n n n n S a d m -=+=,()112m m m m S a d n -=+=,然后得出()1112dm n a +-=--,在代入m n S +中可判断D ,属于中档题. 24.ABD 【分析】根据等差中项列式求出12q =-,进而求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 项和,可知A ,B 正确;3a =求出15p s =⎧⎨=⎩或24p s =⎧⎨=⎩或42p s =⎧⎨=⎩或51p s =⎧⎨=⎩,可知19p s +的最小值为114,C 不正确;利用1nn y S S =-关于n S 单调递增,求出1n n S S -的最大、最小值可得结果. 【详解】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由13a =,21344a a a -=+得243343q q -⨯=+⨯,解得12q =-,所以113()2n n a -=⋅-,13(1())1221()121()2n n n S --⎛⎫==-- ⎪⎝⎭--;1111361()66()63()63222n n n n n S a -⎛⎫=--=--=+⋅-=+ ⎪⎝⎭;所以A ,B 正确;3a =,则23p s a a a ⋅=,1122111()p s p s a a a q a q a q --⋅==,所以114p s q qq --=,所以6p s +=,则15p s =⎧⎨=⎩或24p s =⎧⎨=⎩或42p s =⎧⎨=⎩或51p s =⎧⎨=⎩,此时19145p s +=或114或194或465;C 不正确,122,2121()2122,2nn n nn S n ⎧⎛⎫+⎪ ⎪⎪⎝⎭⎛⎫=--=⎨ ⎪⎝⎭⎛⎫⎪- ⎪⎪⎝⎭⎩为奇数为偶数, 当n 为奇数时,(2,3]n S ∈,当n 为偶数时,3[,2)2n S ∈,又1n n y S S =-关于n S 单调递增,所以当n 为奇数时,138(,]23n n S S -∈,当n 为偶数时,153[,)62n n S S -∈,所以83m ≥,56t ≤,所以8511366m t -≥-=,D 正确, 故选:ABD .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中项的应用,考查了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考查了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考查了数列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属于中档题.25.ABD 【分析】根据基本不等式的相关知识,结合等比数列中等比中项的性质,求出5a 的范围,即可得到所求. 【详解】解:依题意,数列是{}n a 是正项等比数列,30a ∴>,70a >,50a >,∴2373752323262a a a a a +=, 因为50a >,所以上式可化为52a ,当且仅当3a =,7a = 故选:ABD .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考查了基本不等式,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属于中档题. 26.ABD 【分析】由1(2)n n n a S S n -=-≥代入已知式,可得{}n S 的递推式,变形后可证1n S ⎧⎫⎨⎬⎩⎭是等差数列,从而可求得n S ,利用n S 求出n a ,并确定3n S 的表达式,判断D . 【详解】因为1(2)n n n a S S n -=-≥,1130n n n n S S S S ---+=,所以1113n n S S --=, 所以1n S ⎧⎫⎨⎬⎩⎭是等差数列,A 正确; 公差为3,又11113S a ==,所以133(1)3n n n S =+-=,13n S n=.B 正确;2n ≥时,由1n n n a S S -=-求得13(1)n a n n =-,但13a =不适合此表达式,因此C 错;由13n S n =得1311333n n n S +==⨯,∴{}3n S 是等比数列,D 正确. 故选:ABD .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证明与通项公式,考查等比数列的判断,解题关键由1(2)n n n a S S n -=-≥,化已知等式为{}n S 的递推关系,变形后根据定义证明等差数列.27.BD 【分析】证明1233 BEBA BC=+,所以选项B 正确;设BD tBE=(0t>),易得()114n n n na a a a+--=-,显然1n na a--不是同一常数,所以选项A 错误;数列{1n na a--}是以4为首项,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14nn na a+-=,所以选项D正确,易得321a=,选项C不正确.【详解】因为2AE EC=,所以23AE AC=,所以2()3AB BE AB BC+=+,所以1233BE BA BC=+,所以选项B正确;设BD tBE=(0t>),则当n≥2时,由()()1123n n n nBD tBE a a BA a a BC-+==-+-,所以()()111123n n n nBE a a BA a a BCt t-+=-+-,所以()11123n na at--=,()11233n na at+-=,所以()11322n n n na a a a+--=-,易得()114n n n na a a a+--=-,显然1n na a--不是同一常数,所以选项A错误;因为2a-1a=4,114n nn na aa a+--=-,所以数列{1n na a--}是以4为首项,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14nn na a+-=,所以选项D正确,易得321a=,显然选项C不正确.故选:B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考查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判定,考查等比数列通项的求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28.BD 【分析】根据题意,得到此人每天所走路程构成以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记该等比数列为{}n a ,公比为12q =,前n 项和为n S ,根据题意求出首项,再由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逐项判断,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由题意,此人每天所走路程构成以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记该等比数列为{}n a ,公比为12q =,前n 项和为n S , 则16611163237813212a S a ⎛⎫- ⎪⎝⎭===-,解得1192a =,所以此人第三天走的路程为23148a a q =⋅=,故A 错;此人第一天走的路程比后五天走的路程多()1611623843786a S a a S --=-=-=里,故B 正确;此人第二天走的路程为213789694.54a a q =⋅=≠=,故C 错; 此人前三天走的路程为31231929648336S a a a =++=++=,后三天走的路程为6337833642S S -=-=,336428=⨯,即前三天路程之和是后三天路程之和的8倍,D 正确; 故选: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应用,熟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29.ABD 【分析】先分析公比取值范围,即可判断A ,再根据等比数列性质判断B,最后根据项的性质判断C,D. 【详解】若0q <,则67670,00a a a a <>∴<与671a a >矛盾; 若1q ≥,则11a >∴671,1a a >>∴67101a a ->-与67101a a -<-矛盾; 因此01q <<,所以A 正确;667710101a a a a -<∴>>>-,因此2768(,1)0a a a =∈,即B 正确; 因为0n a >,所以n S 单调递增,即n S 的最大值不为7S ,C 错误;因为当7n ≥时,(0,1)n a ∈,当16n ≤≤时,(1,)n a ∈+∞,所以n T 的最大值为6T ,即D 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相关性质,考查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属中档题. 30.AB 【分析】由已知确定0q <和1q ≥均不符合题意,只有01q <<,数列{}n a 递减,从而确定20191a >,202001a <<,从可判断各选项.【详解】当0q <时,22019202020190a a a q =<,不成立;当1q ≥时,201920201,1a a >>,20192020101a a -<-不成立;故01q <<,且20191a >,202001a <<,故20202019S S >,A 正确;2201920212020110a a a -=-<,故B 正确;因为20191a >,202001a <<,所以2019T 是数列{}n T 中的最大值,C ,D 错误; 故选:AB 【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单调性,解题关键是确定20191a >,202001a <<. 31.AD 【分析】由已知可得11222n n n n S n S nS n S n ++++==++,结合等比数列的定义可判断A ;可得2n n S n =-,结合n a 和n S 的关系可求出{}n a 的通项公式,即可判断B ;由1231,1,3a a a ===可判断C ;由分组求和法结合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即可判断D. 【详解】因为121n n S S n +=+-,所以11222n n n n S n S nS n S n++++==++.又112S +=,所以数列{}n S n +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A 正确;所以2n n S n +=,则2nn S n =-.当2n ≥时,1121n n n n a S S --=-=-,但11121a -≠-,故B 错误;由1231,1,3a a a ===可得12312,12,14a a a +=+=+=,即32211111a a a a ++≠++,故C 错; 因为1222n n S n +=-,所以2311222...2221222 (2)2n n S S S n ++++=-⨯+-⨯++-()()()23122412122 (2)212 (22412)2n n n n n n n n n ++--⎡⎤=+++-+++=-+=---⎢⎥-⎣⎦ 所以数列{}2n S 的前n 项和为2224n n n +---,故D 正确. 故选:AD . 【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定义,考查了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考查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考查了分组求和.32.BC 【分析】先求得3a ,然后求得q ,进而求得1a ,由此求得1,,n n n n a S S S +-,进而判断出正确选项. 【详解】由23464a a a =得3334a =,则34a =.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0q q ≠,由2410a a +=,得4410q q+=,即22520q q -+=,解得2q或12q =.又因为数列{}n a 单调递增,所以2q,所以112810a a +=,解得11a =.所以12n na ,()1122112n n n S ⨯-==--,所以()1121212n n nn n S S ++-=---=.故选:BC 【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前n 项和,属于中档题.33.BD 【分析】由12(1)0n n n a na ++-=得121n n a a n n +=⨯+,所以可知数列n a n ⎧⎫⎨⎬⎩⎭是等比数列,从而可求出12n n a n +=⋅,可得数列{}n a 为递增数列,利用错位相减法可求得{}n a 的前n 项和,由于111222n n n n a n n +++⋅==,从而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求出数列12n n a +⎧⎫⎨⎬⎩⎭的前n 项和. 【详解】由12(1)0n n n a na ++-=得121n n a a n n +=⨯+,所以n a n ⎧⎫⎨⎬⎩⎭是以1141a a ==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A 错误;因为11422n n na n-+=⨯=,所以12n n a n +=⋅,显然递增,故B 正确;因为23112222n n S n +=⨯+⨯++⋅,342212222n n S n +=⨯+⨯++⋅,所以 231212222n n n S n ++-=⨯+++-⋅()22212212nn n +-=-⋅-,故2(1)24n n S n +=-⨯+,故C 错误;因为111222n n n n a n n +++⋅==,所以12n n a +⎧⎫⎨⎬⎩⎭的前n 项和2(1)22nn n n n T ++==, 故D 正确. 故选:BD 【点晴】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涉及到递推公式求通项,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等差数列前n 项和等,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一道中档题. 34.ACD 【分析】由题意可得数列{}n a 满足递推关系12211,1,(3)n n n a a a a a n --===+≥,依次判断四个选项,即可得正确答案. 【详解】对于A ,写出数列的前6项为1,1,2,3,5,8,故A 正确; 对于B ,911235813+21+3488S =++++++=,故B 错误;对于C ,由12a a =,342a a a =-,564a a a =-,……,201920202018a a a =-,可得:13520192426486202020182020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故C正确.对于D ,斐波那契数列总有21n n n a a a ++=+,则2121a a a =,()222312321a a a a a a a a =-=-,()233423423a a a a a a a a =-=-,……,()220182018201920172018201920172018a a a a a a a a =-=-,220192019202020192018a a a a a =-,可得22212201920202019201920202019a a a a a a a a+++==,故D 正确;故选:ACD. 【点睛】本题以“斐波那契数列”为背景,考查数列的递推关系及性质,考查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求解时注意递推关系的灵活转换,属于中档题. 35.BCD 【分析】根据间隔递增数列的定义求解. 【详解】 A. ()1111111n k n n n k k n a a a a qq q a q +---+=-=--,因为1q >,所以当10a <时,n k n a a +<,故错误; B. ()()244441++n k n n kn a a n k n k k n k n n k n n k n +⎛⎫⎛⎫+-⎛⎫-=++-+=-= ⎪ ⎪ ⎪ ⎪ ⎪+⎝⎭⎝⎭⎝⎭,令24t n kn =+-,t 在n *∈N 单调递增,则()1140t k =+->,解得3k >,故正确;C. ()()()()()()21212111n k n n k n k n a a n k n k ++⎡⎤-=++--+-=+---⎣⎦,当n 为奇数时,()2110k k --+>,存在1k 成立,当n 为偶数时,()2110k k +-->,存在2k ≥成立,综上:{}n a 是间隔递增数列且最小间隔数是2,故正确;D. 若{}n a 是间隔递增数列且最小间隔数是3,则()()()2222020202020n k n a a n k t n k n tn kn k tk +-=+-++--+=+->,n *∈N 成立,则()220k t k +->,对于3k ≥成立,且()220k t k +-≤,对于k 2≤成立 即()20k t +->,对于3k ≥成立,且()20k t +-≤,对于k 2≤成立 所以23t -<,且22t -≥解得45t ≤<,故正确.故选:BC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新定义,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4萧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易错题整理:1、图中是一个两面光滑的斜面,∠β大于∠α,同一个物体分别在AC 和BC 斜面受拉力匀速运动到C 点,所需拉力分别为F A 、F B ,所做功分别为W A 、W B ,则:A 、F A =FB ,W A =W B B 、F A <F B ,W A =W BC 、F A <F B ,W A <W BD 、F A >F B ,W A >W B2、用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力拉同一物体,两力所做的功W 与这两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的关系图像如图7,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A.F 甲>F 乙B. .F 甲<F 乙C. B. .F 甲=F 乙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3、斜面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斜面提升物体可以省力。
图示为倾角θ=30°,的固定斜面,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4N ,将一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上斜面,已知物体上升的高度h=1m 。
(1)求拉力F 做的功;(2)若斜面的高度H 一定,倾角θ可以改变,试推导:在不考虑摩擦时,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 将重为G 的物体匀速拉上斜面顶端.θ越小,F 越小。
4、如图所示,直径为d 的圆筒上绕着绳子,某同学用恒力F 拉着绳子的自由端使圆筒在地上滚动,则他使圆筒滚动一周所做的功是( ) A .πdF B .2πdF C .4πdF D .05、粗糙斜面高度为h ,长为l ,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把重为G 的物体由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的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W ,则( )A 、拉力大小为hG/lB 、拉力大小为W/lC 、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W-hG )/lD 、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W-lG )/h6、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
一位身高180cm 的运动员和一位身高160cm 的运动员,在挺举项目中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钤举起,如果他们对杠钤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W1=W2 P 1=P2B .W1> W2 P 1>P2C .W1> W2 P 1=P2D .W1< W2 P 1<P27、如图5所示健身运动的过程中,物体A 的质量为4kg ,滑轮摩擦不计。
当向下摆动脚腕使细绳拉着物体A 缓慢(匀速)提升时,脚腕对细绳拉力的方向在改变、大小 (选填“也改变”或“不变”)。
若2.4s 内脚腕将A 物体匀速提起0.3m ,则对物体A 所做的功为 J ,功率为 W 。
8、如图14所示,物体A 的质量m =12kg ,在拉力F 的作用下,物体A 以0.1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 ,忽略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力以及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子所受的重力,并且绳子足够长。
求: (1)物体A 与水平面间摩擦力f 的大小;(2)拉力F 的大小;(3)物体A 运动10s 的过程中,拉力F 所做的功。
9、2010年潍坊市学业水平体育测试立定跳远项目中,体重为500N的某同学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重心下降的最大距离为0.3m ,用时0.5s ,轨迹如图.则此过程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J ,重力的功率为_________W .10、俯卧撑运动对发展力量素质,提高人体生理机能,发展平衡和支撑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有利于骨的坚实,关节的灵活,韧带的牢固,肌肉的粗壮及弹性,同时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大肺活量。
如图所示,某图5 A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可将他视为一个杠杆:(1)此杠杆的支点为(选填“O”、“ A”或“B”)点。
(2)若该同学质量为50千克,那么他将身体撑起,每只手受到支持力至少为多少牛?若他在1min内做了30个俯卧撑,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m,则他的功率至少为多少瓦特?(3)做俯卧撑运动时,该同学消耗的化学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克服自身重所需的能量11、某型号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104W,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1800N。
在额定功率下,当汽车匀速行驶时,求:(l)发动机所提供的牵引力大小;(2)行驶速度的大小;(3)行驶5min牵引力所做的功。
12、如图所示,重500N的人站在重 100N的吊篮内使吊篮和他一起匀速上升.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求:( 1 )人拉绳子的力是多大?( 2 )人对吊篮的压力是多大?13、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
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 0.2 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A. 20N;0.4 m/sB. 20N;0.1 m/sC. 5N;0.4 m/sD. 5N;0.1 m/s14、如图所示,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质量为30kg的吊篮内,他至少用 N的拉力拉住绳子,才能使自己和吊篮在空中保持静止。
(g=10N∕kg)15、如图,用测力计将长杆一端A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F1;同理,用测力计将长杆的另一端B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F2。
则长杆的重力是(测力计保持竖直向上)( )A.(F1+F2)/2 B.F1+F2C.F1/F2 D.F1×F216、如图,物体A重50N,物体B重30N,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物体A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2拉动物体A,使物体B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2s内拉力F2所做的功是________J.(滑轮和绳子的重以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均不计)17、如图10所示,甲、乙两人将一木箱从一楼抬上三楼,甲对木箱做的功________乙对木箱做的功(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提高机车的额定功率是铁路进一步提速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机车的输出功率等于牵引力与速度的乘积。
若列车所受阻力与速度成正比,那么,列车提速前后分别以最高时速120 km和180 km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机车的输出功率之比为A.2﹕3 B.3﹕2 C.4﹕9 D.9﹕419、如图是胖子和瘦子两人用滑轮组锻炼身体的简易装置(不考虑轮重和摩擦)。
使用时:(1)瘦子固定不动,胖子用力FA拉绳使货物G匀速上升。
(2)胖子固定不动,瘦子用力FB拉绳使货物G匀速上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F < GB .A F > B FC .B F = 2GD . 以上说法都不对20、如图所示,把一根质量是2kg 且质量均匀分布的木棒AOB 从O 点悬挂(AO=3OB ),当在B 端挂一个重物时,木棒恰在水平位置平衡。
求此重物的质量是多少?21、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硬棒(质量一可忽略不计)、细线、若干已知重力的物体、刻度尺等器材来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如图所示,在 C 处挂一待测物体 B ,当重为 8 牛的物体 A 挂在 D 处时,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刻度尺测得 OC 为 6 厘米, OD 为 18 厘米。
( 1 )此时物体 B 的重力是多少牛?( 2 )保持 O 点位置和物体 A 的重力不变,在 C 处挂上不同重力的物体,移动物体 A 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分别在 OE 上标出相应的重力值所对应的刻度,就制成了一根能直接读出待测物体重力的杠杆。
问该杠杆的刻度是否均匀?请说明理由。
23、用滑轮组以不同速度匀运提升重物A ,作用在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均为F ,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
当拉力F 的功率为P 1时,重物A 以速度v 1匀速上升h 所用的时间为t 1;当拉力F 的功率为P 2时.重物A 以速度v 2匀速上升h 所用的时间为t 2当拉力F 的功率为时,重物A 以速度v 3匀速上升h 所用的时间为A .B .C .D .24、为什么汽车上坡时必须用低速档?同一辆汽车,在相同的条件下,是在高速公路上行使得快,还是在乡村沙土地上行使得快。
为什么?25、深度为10米的矿井里,每分钟积水的体积是4.5m 3,为了不让水留在矿井里,至少应选用多大功率的水泵来抽水?26、现有一架总质量为m 的喷气式飞机,已知该飞机飞行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即f=kv 2(式中k 为已知量).若飞机飞行过程中的耗油量可忽略不计.(1)该飞机在空中沿水平方向飞行时,飞机所受向上的升力是由机翼上、下表面气流速度不同所产生的.若以机翼为参照物,则机翼上表面附近气流的速度________机翼下表面附近气流的速度.(2)在该飞机沿水平直线匀速飞行时,它上、下表面所受到的压力差为_________.(3)若该飞机以速度v 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飞行的时间为t ,则它在这段时内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W 为___________.27、如图,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有关做功的说法错误的是()A 重力G 没有做功,因为物体没有在竖直方向上通过距离B 拉力F 没有做功,因为物体没有在F 的方向上通过距离C 摩擦力做了功,因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距离D 拉力F 做了功,拉力克服摩擦力做了功28、右图是一台简易吊车的示意图,请画出F 1、F 2的力臂L 1、L 2。
29、如图所示,两个物体甲和乙通过细绳与弹簧连接在一起。
甲重10N 放在地面上;乙重5N 被吊在空中,它们均保持静止。
若不计弹簧及细绳的重量,弹簧受到的拉力为______N ,甲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N 。
30、如图3所示装置中,均匀木棒AB 的A 端固定在铰链上,悬线一端绕过一固定定滑轮,另一端用线套套在木棒上使棒保持水平。
现使线套逐渐向右移动,但始终图21 使木棒保持水平,则悬线上的拉力T (棒和悬线足够长)A .逐渐变小B .逐渐变大C .先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D .先逐渐变小,后又逐渐变大31、如图所示,绳子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过一个重为G 的油桶,在绳子的自由端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F ,使油桶沿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一段距离S ,在此过程中拉力F 所做的功为( )A .FSB .GSC .2FSD .(G+F )S32、工人师傅想把一个油桶滚上一个台阶,他沿最省力的方向推动油桶.在图中画出这个力和它的力臂。
33、古代护城河上有座吊桥,它的结构原理如.图所示。
把桥面看成是长为10 米,所受重力为3000牛的均匀杆OA ,可以绕转轴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在O 点正上方10 米处固定一个定滑轮,绳子通过定滑轮与杆的另一端A 相连,用力拉动绳子就可以将杆从水平位置缓慢向上拉起。
杆即将离开水平位置时,绳子的拉力为F 1 。
当士兵们把吊桥拉起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0 时,绳子的拉力为F 2,所用的时间是0.5 分钟(忽略绳子重力、滑轮半径和摩擦),则:( l ) F 1:F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