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本3篇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本3篇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本3篇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本篇1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04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

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

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

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

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

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

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

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

峨眉山实习报告

峨眉山实习报告

篇一:峨眉山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浅析峨眉山地质构造一、实习时间:2010-4-19——2010-4-29二、实习路线:内江——成都——峨眉山——乐山——内江三、指导老师:邹红、周丽四、实习目的及要求:1.通过实习,获得地质地貌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描述、素描、料调整,以及简易工具的使用的功能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掌握野外考察的一般法。

3.通过实习,培养和树立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地质地貌现象的思方法。

4.学会使用和阅读地质图。

5.完成所布置的作业。

五、正文: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莫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的现代地貌。

峨眉山的现代地貌,是新构造期地壳抬升与地表夷平两个相反方向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里发育着峨眉大断层、观心坡断层、挖断山断层和报国寺断层。

一)、峨眉山地质发展史峨眉山是一座背斜断块山,西部隶属峨眉——瓦山断块带。

在早震峨眉山雄姿的真正崛起是从白垩纪末开始的,是大自然内外营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白垩纪后期,受四川运动的影响,峨眉山原始水平状的沉积岩层变形、移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褶皱,规模不一的断层。

其中峨眉山大断层,峨眉山大背斜开始发育,峨眉山主体开始崛起。

到始新世末期印度板块与我国的扬子板块相碰撞,导致喜马拉雅褶皱升起。

这次喜马拉雅运动中,峨眉山也不断遭受东西向主压营力的挤压,出现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山体沿着峨眉山大断层的断裂而迅速抬升,形成峨眉山背斜,即峨眉山主体。

峨眉山背斜起初还是一个呈南北向隆起的整体,但是其边缘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断层,将背斜分割成若干大断快,特别是主压营力所造成的呈西北向断层,更进一步分割了峨眉山背斜。

当发展到喜马拉雅运动后期时,不可阻挡的震撼,又使峨眉山出现了频繁的新构造。

其挤压应力以西北——东南方向的分压应力为主,不仅使峨眉山断层规模增大,而且切割到基地的花岗岩体,使峨眉山主体沿断层强烈抬升,最终形成今日之雄姿。

峨眉山野外地质实践体会

峨眉山野外地质实践体会

峨眉山野外地质实践体会
在学习地质学的过程中,进行野外实践可以更好地深化知识。

峨眉山的野外地质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学的魅力。

峨眉山是一座名山,其地质风貌和构造特点丰富多样。

我们在
野外实践中,可以亲自观察地质现象,感受自然景观,了解地质
构造。

这对于理解地球的运动、地球构造、地形地貌和地质灾害
等有很大的帮助。

在峨眉山的野外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地质学的实践性,在
实地考察中,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比如,我们
了解了不同岩石的成因、组成和性质,并通过实践调查,观察其
分布、变形和变质现象,深入了解了不同岩石形成的历史和过程。

在实践中,理论知识得到了实际应用,我们对地质学的认识更加
深入。

同时,野外实践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在野
外实践中,我们需要勇于探究,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积极
发挥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这能够培养我们的从容处事、协同合作、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而这些都是个人成长所必备的素质和
能力。

总之,在峨眉山野外地质实践中,我既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理论知识,又感受到地质学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同时,我还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这次实践使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地质学的重要性和魅力,也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升。

峨眉山地质实习工作报告7篇

峨眉山地质实习工作报告7篇

峨眉山地质实习工作报告7篇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1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2008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毕业后就职于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地勘院物化探项目组。

到2009年7月工作已满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参加的工程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

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

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

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

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峨眉实习报告

峨眉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2010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峨眉山地质实习活动。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峨眉山的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地貌形态等地质现象,巩固和深化地质理论知识,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峨眉山的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地貌形态等地质现象;2. 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4. 增强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实习内容1. 实习时间:2010年4月19日至2010年4月29日;2. 实习地点:峨眉山;3. 实习路线:内江——成都——峨眉山——乐山——内江;4. 指导老师:邹红、周丽。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初期,我们首先在峨眉山景区入口处,对峨眉山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植被类型等进行了解。

随后,我们跟随指导老师前往实习基地,开始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2. 实习过程中,我们先后参观了峨眉山的金顶、万年寺、清音阁、白龙洞等著名景点,实地考察了峨眉山的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地貌形态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描述、素描和初步分析地质现象。

3. 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技能:(1)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2)测量产状、绘制地质剖面图;(3)分析地质构造、地层特征;(4)观察地貌形态、河流阶地等。

4. 实习期间,我们还参加了内业整理工作,对野外采集的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加深了对峨眉山地质状况的认识。

五、实习收获1. 通过实习,我对峨眉山的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地貌形态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巩固了地质理论知识;2. 学会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3. 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4. 激发了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实习体会1. 野外实习是学习地质科学的重要途径,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地质知识;2. 团队合作是野外实习的关键,只有相互支持、共同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实习效果;3. 实习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向老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
本次地质实习是在峨眉山进行的,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我对峨眉山的地质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的东部边缘,是一座由变质岩构成的典型山地。

在实习期间,我们实地观察了峨眉山的岩石组成、地层构造、构造运动及地貌特征等,收集了大量的实地数据和样品。

通过观察,发现峨眉山主要由片麻岩、麻粒岩、石英闪长岩、片岩等岩石组成,这些岩石经历了多次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构造。

同时,峨眉山地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锰矿、铅锌矿等,这为地质勘查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

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地质调查和勘探的方法和技术,掌握了地质钻探、野外地质测量、岩矿鉴定等实用技能。

通过实践操作,我进一步了解了地质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对地质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次地质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对峨眉山地质特征的了解,也提高了地质勘查和实地调查的能力。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地质资源,为地质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乐山—峨眉山—都江堰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乐山—峨眉山—都江堰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乐山—峨眉山—都江堰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学院:专业:带队教师:组别:实习时间:班级:姓名:学号:一、前言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获得地质地貌实体,地貌景观,气候土壤植被垂直分异的感性认识。

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土壤植被等的观察、描述、分析、资料整理,初步掌握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

3.实地认识峨眉山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

实习时间:2013年5月31日至6月11日实习地点:乐山、峨眉山、都江堰实习路线:云南曲靖——四川乐山市峨眉市(经成昆线)——乐山——峨眉山——四川成都(成乐线)——都江堰青城山——云南曲靖(经内昆线)带队教师:张晶香、陈习琼、施玉、马美、李波二、实习内容(一)乐山大佛1、大佛概要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0.6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仅一只佛足就宽5.5米,长11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

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

大佛两侧的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

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

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

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篇一: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123四川省峨眉山地质填图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习日期:学院:目录一.前沿 (2)1.1交通位置图 (2)1.2地质发展简史 (2)1.3教学实情况 (5)二.地层 (6)2.1地层概述 (6)2.2岩石地层 (6)三.岩石 (7)3.1岩石概述 (7)3.2岩石类型及分述 (7)四.构造 (8)4.1构造概述 (8)4.2褶皱 (8)4.3断层 (9)五.经济、环境、旅游概况 (10)5.1峨眉山经济概况 (10)5.2环境旅游概况 (11)六.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简述 (13)七.结束语 (13)八.参考文献 (14)一.前沿1.1交通位置图峨眉山属邛崃山脉最南支,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南隅的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主峰万佛顶位于北纬29.59,东经103.48。

峨眉山地区交通较为发达,公路密如蛛网。

北可抵成都,南至西昌,东到乐山,西达洪雅县高庙;成昆铁路在山麓南北穿越,往来十分便利。

1.2地质发展简史1.21峨眉山地质发展简史在早震旦系时(距今约8.5亿年以前)峨眉山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系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

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

南部到第四系中更新世,峨眉山气候寒冷,进入冰期,晚更新世,气候渐暖,在断陷盆地中沉积山前洪冲层构造。

始新世末期(距今约3000万年左右),印度板块与我国的扬子板块相碰撞,导致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褶皱升起。

峨眉山不断遭受东西向主压应力当发展到喜马拉雅运动后期(距今约300万年左右)时,不可阻挡的震撼,又使峨眉山出现了频繁的新构造,真可谓“大地颤抖,山崩地裂”,其挤压应力以北西——南东方向的分压应力为主,不仅使峨眉山断层规模增大,而且切割到基底的花岗岩体,使峨眉山主体沿断层强烈抬升,最终形成今朝之雄姿,与峨眉平原相对高差达2600余米。

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

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

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工程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我们对地质学理论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学校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峨眉山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在野外实践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我们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及概况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圣地。

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4′~103°42′,北纬29°21′~29°40′。

峨眉山地区地层发育,构造复杂,岩性多样,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和地质现象。

三、实习内容及成果1. 地层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沿着预定的路线,观察了峨眉山地区的地层。

从新到旧,主要有第四系、侏罗系、白垩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和震旦系等地层。

各地层在岩性、颜色、层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层资料。

2. 构造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多种构造现象,包括褶皱和断层。

褶皱主要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等。

这些构造现象为我们研究峨眉山的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3. 岩性观察峨眉山地区的岩性丰富多样,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等。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对不同岩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掌握了各种岩性的特征。

4. 地貌观察峨眉山地区地貌复杂,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观察了山地地貌、河谷地貌等地貌类型,了解了地貌与地层、构造之间的关系。

四、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峨眉山的地质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层、构造、岩性和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在野外实践过程中,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次实习还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激发了我们对地质事业的热爱。

总之,本次峨眉山地质实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范文5篇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篇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系__地理__ 第x组)一、实习时间20__年x月x日二、实习地点翠华山三、实习目的1、复习地质罗盘的使用,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角;2、观察山崩地貌,解释各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3、认识山地土壤的特点,分析山区土壤的形成原因;4、了解山地水文特征,掌握堰塞湖的形成机制。

四、实习仪器地质罗盘、手持GPS、数码相机五、实习内容1、实习区域概况本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

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

峨眉山实习报告 3

峨眉山实习报告 3

第二部分峨眉山峨眉山区是我们此次野外实习的重点,主要为大峨山,重点识别该区所出露的各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划分地层和判断褶曲、断层等构造,认识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形态。

峨眉山雄镇于成都平原西南隅,具体位置29º26ˊN 103º26ˊE。

山林拔地而起,峰峦重叠,高插入云。

千百年来,就以它雄、秀、险、奇的风姿著称于世。

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

一.地质部分(一)地层峨眉山区地层出露较全,在全世界出露的13个系的地层中,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外,其余10个系均有出露。

总厚度达7490.32米。

其中,震旦系上统——三叠系中统主要为海相沉积;三叠系上统为海陆过渡相;侏罗系一—下第三系为河湖相;上第三系-——第四系为冲积层、洪积层及冰川沉积。

前震旦系峨眉山岗岩、埋藏在峨眉山背斜核部,由于断层的抬升和流水的切割才零星出露地表,主要分布在张沟两侧谷坡上及黑龙江、白龙江深谷中。

岩性特征:灰白色、浅灰色及肉红色,中至细粒结构(一线天一带)和中粗粒似班状结构(张沟)。

岩体出露部位为边缘相和过渡相。

震旦系峨眉山缺失下统及上统下部列古六组。

上统观音岩组直接不整合于晋宁期峨眉山花岗岩岩体之上。

峨眉山花岗岩出露于石笋沟、洪椿坪、牛心寺、张沟等地,构成峨眉山背斜核部,其岩体剥蚀较浅,仅出露了边缘相和过渡相。

(1)喇叭岩组(ZbL)下部浅灰色砂岩夹薄层不纯白云岩,底部有一层含细砾石英岩(不稳定),上部为灰至深灰色薄至中层泥至白云岩,顶部夹黑色碳质页岩,厚47.5米。

(2)洪椿坪(Zbh)为浅灰色薄层微晶白岩,局部夹硅质条带,含丰富的藻类化石,与下伏喇叭岗组及上伏麦地坪组呈整合接触。

寒武系发育完整,与震旦系连续沉积,为中国有代表性的著名剖面之一。

分布与震旦系大体一致,并展布于遇仙寺、九岗子、洗象池一带,构成峨眉山背斜两翼。

其东翼受构造影响,地层残缺。

与下伏震旦系整合接触,分下、中、中上统。

峨眉地质实习实验报告

峨眉地质实习实验报告

峨眉地质实习实验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观察峨眉山的地质现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地质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地点为四川省峨眉山。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前,指导老师对实习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地质实习的目的、意义、实习内容、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野外生存技能的培训,如野外定位、测量、采样等。

2. 实习过程(1)地层观察在峨眉山,我们观察到了多种地层,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层的特征,如沉积岩的层理结构、变质岩的矿物组合和火成岩的岩相学特征。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使用地层对比的方法,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

(2)地质构造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多种地质构造,如褶皱、断层和岩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特征。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仪进行地质构造的测量和记录。

(3)岩矿鉴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多种岩石和矿物样本。

在实验室里,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岩石和矿物的种类、成分和结构。

这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岩石和矿物的特征,提高了我们对地质材料的识别能力。

(4)地貌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峨眉山的的地貌特征,如峡谷、峰林、溶洞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并学会了使用地形图和遥感图像进行分析。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地质现象,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地质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

五、实习总结本次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养,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社会实践报告自然地理

社会实践报告自然地理

一、前言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现象和地理环境的科学,旨在揭示地球自然环境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自然地理实地考察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目的1. 增强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2. 提高实地考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 深入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三、实践时间与地点1. 时间:2021年7月15日-2021年7月20日2. 地点:我国四川省峨眉山四、实践内容1. 峨眉山地理概况峨眉山位于我国四川省乐山市,海拔3099米,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本次实践考察以峨眉山为中心,涵盖了山地、森林、河流等多种自然地理环境。

2. 实地考察(1)山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峨眉山的山地进行了观察。

峨眉山山地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势陡峭,地形复杂。

考察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峨眉山山地具有以下特点:1)地貌类型多样:峨眉山山地包括中山、低山、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2)植被丰富:峨眉山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等;3)水资源丰富:峨眉山山地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形成独特的山水景观。

(2)森林考察在考察峨眉山森林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森林植被、土壤、动物等自然地理要素。

峨眉山森林具有以下特点:1)植被垂直分布:峨眉山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等;2)生物多样性丰富:峨眉山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有众多珍稀动植物;3)土壤类型多样:峨眉山森林土壤类型多样,包括红壤、黄壤、紫色土等。

(3)河流考察在考察峨眉山河流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河流的水文特征、河床地貌等。

峨眉山河流具有以下特点:1)河流径流量大:峨眉山河流径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2)河床地貌复杂:峨眉山河流河床地貌复杂,有峡谷、瀑布、河滩等;3)水质良好:峨眉山河流水质良好,是重要的饮用水源。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峨眉山地质地貌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峨眉山地质地貌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峨眉山地质地貌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之一,也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的地质地貌十分丰富多样,本次实习中,我们对峨眉山的地质地貌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探究。

峨眉山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2.5亿年前的三叠纪,当时该地区为海底沉积层。

后来在侏罗纪晚期,由于地壳的活动和运动,该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隆起和下陷,形成了目前令人叹为观止的峨眉山山脉。

在晚白垩纪末期,受到板块构造的影响,该地区又发生了广泛的地震运动,造成了长江成熟沉积盆地的快速下沉。

这些地震活动导致了高山峡谷的形成,形成了峨眉山的壮观地质地貌。

峨眉山是一个典型的侵入式火山群,整个山脉由大约50座火山喷发所形成,分为中、南、北三个区域。

每座火山喷发期间都会喷出一些火山喷发物质,例如熔岩、火山灰和火山碎屑等,这些物质在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了各种形状不同的岩石,例如安山岩、粗面岩、英安岩等,这些岩石组成了峨眉山特有的地质景观。

在峨眉山的山区,还有不少地质景观非常值得关注。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峨眉山北坡的“千佛崖”。

千佛崖是一个悬崖峭壁,其崖上大约有五百多座石佛像。

这些佛像是历史上几代佛教寺院修建的,由于峨眉山地质地貌特殊,山脉剖面多为陡峭峰峦和极深沟壑,加之层层树枝遮挡,千佛崖的形成更是出奇制胜。

此外,峨眉山还有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地质景观叫做“九曲栈道”。

九曲栈道是峨眉山最具代表性的游览景点之一,全长约8公里,是一条蜿蜒盘旋在山腰之上的表演走廊。

该栈道因其弯曲多样,被称为九曲栈道,也是峨眉山蜿蜒多变的地质地貌的代表。

总之,峨眉山的地质地貌十分丰富多彩,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质历史造就了这片山区的壮丽景观和丰富文化内涵。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对峨眉山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好地认识到地质地貌的重要性,只有对地质地貌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乐山_地理实习报告

乐山_地理实习报告

乐山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本次实习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四川省乐山市进行。

实习目的主要包括:了解乐山市的地貌、水系、气候等地理特征;探究乐山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乐山市地理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貌和水系调查实习的第一周,我们主要以地貌和水系调查为主。

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了解到乐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地貌类型复杂,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

乐山市主要水系有青衣江、大渡河、岷江,三江在乐山城区汇流,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

2. 气候特征调查在第二周,我们针对乐山市的气候特征进行了调查。

通过请教当地气象部门和专业人士,了解到乐山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此外,乐山市空气质量较好,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3. 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在第三周,我们重点调查了乐山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实地考察乐山大佛、峨眉山等著名景点,了解到旅游业是乐山市的支柱产业。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等。

4. 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第四周,我们分析了乐山市地理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乐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地貌复杂,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这些都为乐山市的旅游业、农业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 可持续发展建议最后,我们针对乐山市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建议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环境保护,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挥地理优势,提高农业产值。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乐山市的地理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从事地理相关领域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同时,我们认识到地理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希望我们的建议能为乐山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总之,本次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也加深了我们对地理学科的理解。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阿坝师专人文社科系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实习项目: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专业:地理教育年级:2010级学号:姓名:吴丽实习地点:乐山、峨眉山实习时间:2012年5月 30日—6月1日本次野外实习主要区域是在乐山、峨眉山进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实习,是一次全面综合的野外实习,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活动、适当进行职业教育准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教育。

本次实习着重进行区域地理综合研究学习,结合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对乐山、峨眉山的地理研究,整体观察、感知和分析该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探讨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和人地关系,从而在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理问题方法的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成果1、乐山、峨眉山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主峰金顶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峨眉山发脉于昆仑山的北岭,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雄秀西南。

(2)地质背景:乐山地质结构较为复杂,蕴藏着钙芒硝、磷矿等多种矿产资源。

地域范围相对较小,但自然生态条件多种多样,浓缩了蜀山岷水秀丽景色。

峨眉山保存了从前寒武纪以来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为研究地壳及生物演进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地质史料:岩浆侵入与喷溢所产生的侵入岩与火山岩,为研究上地幔的深部作用过程、岩石圈的拉张破裂、地壳的动定转化提供了典型的实例。

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所产生的复杂的地壳构造变形,又为研究地壳的表层构造,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阿坝师专人文社科系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实习项目: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专业:地理教育年级:2010级学号:姓名:吴丽实习地点:乐山、峨眉山实习时间:2012年5月 30日—6月1日本次野外实习主要区域是在乐山、峨眉山进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实习,是一次全面综合的野外实习,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活动、适当进行职业教育准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教育。

本次实习着重进行区域地理综合研究学习,结合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对乐山、峨眉山的地理研究,整体观察、感知和分析该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探讨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和人地关系,从而在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理问题方法的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成果1、乐山、峨眉山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地处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主峰金顶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峨眉山发脉于昆仑山的北岭,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雄秀西南。

(2)地质背景:乐山地质结构较为复杂,蕴藏着钙芒硝、磷矿等多种矿产资源。

地域范围相对较小,但自然生态条件多种多样,浓缩了蜀山岷水秀丽景色。

峨眉山保存了从前寒武纪以来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为研究地壳及生物演进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地质史料:岩浆侵入与喷溢所产生的侵入岩与火山岩,为研究上地幔的深部作用过程、岩石圈的拉张破裂、地壳的动定转化提供了典型的实例。

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所产生的复杂的地壳构造变形,又为研究地壳的表层构造,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2021年5月25日至5月27日,我参加了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实习期间,我所在的团队分别进行了乐山市和峨眉山市两地的考察和研究。

首先,我们来到乐山市,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集了相关数据。

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东缘,是岷山山脉与峨眉山山脉的交汇处。

九曲黄河、大渡河、嘉陵江等七条河流交汇于此,形成了乐山的独特地理环境。

我们首先来到了市区内的普光土城遗址,通过考古现场、历史材料和文物展示,了解了普光土城的历史、地理环境、文化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随后,我们又到了五通桥区的龙泉镇,采集了地形、地貌、水文等相关数据。

然后,我们来到了峨眉山市,这里是我们本次实习研究的重点区域。

峨眉山是四川省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名山,拥有雄、奇、险、秀的自然景观,也是一处绝佳的地理实验场。

我们在峨眉山的实习任务包括:考察峨眉山的地貌、水文、地质等特征,了解其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对其带来的影响等。

我们先是对峨眉山的地形进行了实地考察。

峨眉山地势崎岖,由主峰、茶峰、石莲峰等组成。

我们爬上了主峰,远眺四周,史观动人的景色,同时我们也采集了山上的地形数据和水文数据。

随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峨眉山郊区的一家煤矿,考察了煤矿的开采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发现,煤矿对周边空气和水质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这也提醒我们警惕人类工业活动对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危害。

此外,我们在土质柔软的坡地上还进行了地质调查。

我们通过采集土壤样本和照相记录,探讨了峨眉山地区的土壤性质和成分,分析了当地的土地利用和诸如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

最后我们又前往峨眉山脚下的澄波河,收集了河流水文数据,探讨了水文地理的相关问题。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对地理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实地调研的重要性。

在实习中,我对野外调查技巧、科学规范和环保意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科学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坝师专人文社科系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项目: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专业:地理教育
年级:2010级
学号: 20102385 姓名:吴丽
实习地点:乐山、峨眉山
实习时间:2012年5月 30日—6月1日
本次野外实习主要区域是在乐山、峨眉山进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实习,是一次全面综合的野外实习,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活动、适当进行职业教育准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教育。

本次实习着重进行区域地理综合研究学习,结合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对乐山、峨眉山的地理研究,整体观察、感知和分析该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探讨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和人地关系,从而在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理问题方法的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成果
1、乐山、峨眉山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主峰金顶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峨眉山发脉于
2
昆仑山的北岭,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雄秀西南。

(2)地质背景:乐山地质结构较为复杂,蕴藏着钙芒硝、磷矿等多种矿产资源。

地域范围相对较小,但自然生态条件多种多样,浓缩了蜀山岷水秀丽景色。

峨眉山保存了从前寒武纪以来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为研究地壳及生物演进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地质史料:岩浆侵入与喷溢所产生的侵入岩与火山岩,为研究上地幔的深部作用过程、岩石圈的拉张破裂、地壳的动定转化提供了典型的实例。

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所产生的复杂的地壳构造变形,又为研究地壳的表层构造,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这里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珍稀濒危物种繁多。

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森林覆盖率达87%。

(3)地貌特征:乐山市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其中山地占48%左右;丘陵占38%左右;平原占14%左右。

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

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

(4)气候环境:乐山因地域处在北纬29度附近,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3
峨眉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其气候除受辐射,大气环流的制约外,地形地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面对三江平原,金顶、千佛顶、万佛顶三大主峰海拔三千余米,高出峨眉城区十千六百余米,在城区西南角形成一道高大的天然屏障,阻止了海洋暖湿气流的长驱直入,加之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对降水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影响,造成整个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的气特点,与西边的小凉山等地区构成名扬四方的“华西雨屏”。

同时使气候要素的分配亦呈现出显著差别,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具有从亚热带至亚寒系统带谱的气候整体。

从而也使峨眉山形成了景点多、变的特点——移步景殊,云浮山动,变幻无穷。

(5)土壤特征: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

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

峨眉山地质构造复杂,雨量充沛,河流纵横,生物气候植被垂直变化突出。

因成土母质多样,土壤类型各异,垂直分带明显。

主要土壤类型为:黄壤、山地黄壤、黄棕壤、山地暗棕壤及亚高山灰化土。

(6)植被特征:峨眉山具有世界上最典型、保存最好的亚热带植被类型,具有原始的、完整的亚热带森林垂直带,从山麓的常绿阔时林,向上依次见到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至暗针
4
叶林。

植物种类异常丰富,在这样特殊、多样的森林中生长着已知的高等植物242科,3200种以上。

对于仅有154K平方公里的山体来说,在世界上是独特的,甚至在全世界亚热带也是绝无仅有的。

伴随着多样的植被类型和丰宣的植物种类,动物种类也是极其丰富的。

原始和特有种十分繁多。

革中特有的高等植物有100多种。

古老而濒危的植物种类数目很大,被国家首数列为保护的植物就达31种。

2、乐山、峨眉山人文地理地理特征:
(1)语言:乐山方言和一般四川话有很大不同,最大特点是保留古音入声,入声在就是在乐山话中读音急促较短的一类字,乐山话的入声发音和吴语最接近。

峨眉口语里“儿化词”很多。

峨眉人在语言中经常爱用“勒”字以加强和夸张某种动作,使你听起来特别生动有力。

(2)饮食:乐山境内饮食风味与四川其它地方雷同,以其麻辣味闻名于海外,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美誉,并享有“烹饪天国”之誉,浓郁地方特色菜和小吃种类繁多,味道变化无穷,香飘海内外。

峨眉山人喜欢豆腐脑,喜欢吃跷脚牛肉,冷串串、豆腐脑、烧烤、荞凉粉、抄手、叶儿耙等特色小吃不仅价廉物美,更代表了地方文化、地方特色。

5
(3)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无不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

川剧变脸、木偶、峨眉武术等是民间文化特色代表。

峨眉山所代表的佛教文化、语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是巴蜀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代表了巴蜀文化的精髓。

(三)实习体会
此次实习在山中的时间只有三天。

三天内,我们体验到了大诗人李白说的“蜀道之难”,也品味了登山的苦与乐。

一路上风景美得叹为观止,令人沉醉。

同时所有同学互相鼓励与扶持,克服各种困难登上金顶,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力量。

登山时大家虽疲惫不堪,但难掩心中的兴奋纵情高歌,好不痛快。

同时,我们了解了本专业的研究和学习对象、内容和任务,对今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收获其实远比我们看到的大。

在游览途中,我们看到了国内旅游行业的繁荣与蓬勃的朝气,各大景点游客络绎不绝,人头攒动,导游解说生动有趣,内涵丰富。

在某种程度上,为大家注入了对本专业的无限信心。

但也必须看到问题所在。

很多同学或因体力身体等原因没能全程登顶,有同学在景区内不能保持公共卫生、到处的乱涂乱画、随手扔垃圾等等。

对此,我认为一是我们并没有得到游客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我们的问卷问题设置可能出现了跑题、偏离实际等等问题。

还有就是
6
个人身体和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行反思总结。

在今后进行改正的东西,我们需要正视。

还有在比本次的实习中,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与地质锤,并且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如简单的应用地质锤进行岩石强度的判断,学会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学会了观察断层的标志,并在路途上看到了褶皱现象。

在本次实习中,我感到像我们专业应该做一些将教学应用在实际中的实习,才能更好的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对书本里的东西有了新的了解和加深,让我们更加的掌握专业知识。

(四)对改进实习工作的建议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对这次实习很满意。

下面是我的建议:一:专业知识在本次的实习中,我们应该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并且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我们更加的专业。

二:保护环境乐山-峨眉山景区作为世界双遗产地,又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模范地,环境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环境保护必须作为其工作重点予以格外的重视。

三:团结合作我们在实习中学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团体精神,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让我们更加的积极向上。

四:注意安全在外实习应该注意我们人身安全,集体的出行更应该注意。

五:提高素质在我们的出行中,要注意自身的行为素质和思想素质,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谈吐优雅,做一个高尚的人。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