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视觉光生物效应与健康照明 20120528

合集下载

等效照度描述LED光源下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影响

等效照度描述LED光源下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影响

等效照度描述LED光源下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影响周晓明;刘丹丹【摘要】应用等效照度对光源情况进行描述,并将生理参数与节律因子相结合表征光源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强弱.选取3种不同色温的白光和3种彩光LED光源,利用其光谱能量分布及光谱响应曲线分别计算了5种感光细胞对应的光生物节律因子和等效照度,分析了5种感光细胞对光生物效应的影响.在6种光环境下对测试者进行血压、心率的生理监测实验,用光照前后的生理数据变化率与理论计算相结合定量描述光源对人体产生的光生物效应,分析了生理参数变化率与节律因子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等效照度与节律因子的变化规律一致,第三类感光细胞对应的等效照度越高的光源,其生理参数变化率越高,即对应的光源能够产生更强的生理刺激;可使用心率变化率、收缩压变化率与生物节律因子来评价光源非视觉生物效应强弱.【期刊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46)008【总页数】8页(P134-141)【关键词】非视觉生物效应;生物节律因子;等效照度;LED【作者】周晓明;刘丹丹【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682光照会引起昼夜节律、激素和其他行为的响应,例如调整生物钟、褪黑素抑制、瞳孔收缩和生理刺激等[1].这一系列光照的影响被称为非视觉生物效应,主要由近年来发现的不同于传统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第三类感光细胞所调节,这类感光细胞被称为本征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光的非视觉生物效应的研究目标之一是确认什么品质的光照是适宜的.对于光照情况的描述,在发现第三类感光细胞之前,以勒克斯为单位的照度被用作研究人类和动物光照反应的描述参量.随着视黑素的发现,现在知道由于光谱灵敏度的差异使用照度是不合适的,因为照度和相关单位勒克斯的定义是基于人类视觉反应的,视觉反应是由不同于非视觉系统的感光系统调节,视觉和非视觉系统的光谱灵敏度不同.尽管有这种限制,照度仍然被广泛用于照明实践中,在空间系统上去量化空间的亮度及其光照刺激.近年来,一些与非视觉相关的光量被提出,有的使用与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提出的描述视觉功效光照的当前标准相一致的传统方法,有的基于非视觉系统和明视觉系统的光谱灵敏度的相对关系定义光照.为了减少由于术语不一致产生的混乱,采用一种标准的方式去评估和报告不同光照的潜在非视觉响应,无论对于学术界还是对于光源制造商来说都是必要的[2- 5].照度和色温已被证明不足以复制实验条件,一些文献通常引用人造光源的制造商和型号去代替描述入射在眼睛处的光源的光谱特性[3].2011年Lucas和Brainard在第41届神经科学学会的年度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应该在光照测量问题上形成一种科学共识,以便准确复制实验条件,使得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具有可比性[3].2013年国际研讨会(The 1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ircadian and Neurophysiological Photometry,IWCNP 2013)针对视黑素光感受器影响测量光的描述方法,总结了当前领域的共识和不确定性,为光照测量提供了建议[4].该研讨会上提出了等效照度的概念,与感光细胞相结合对光源进行描述.目前对非视觉生物效应的评价通常基于生理参数实验方法和基于光生物节律因子的客观量化方法.其中,基于人体生理参数实验的评价方法可分为基于褪黑素分泌、基于瞳孔大小和基于其他生理参数;基于客观量化的生物节律因子包括ac,v模型、CLA模型和BioEq模型等[6- 11].生理参数测量法和生物节律因子法各有侧重,单独采用可能有所偏颇,可以综合使用两种方法,即先选用一个节律因子定量表征照明系统对人体生理节律的影响,再用实验测量生理参数做出进一步的评价,这样互相验证,能更精确地描述光照的非视觉生物效应.现有研究较多使用照度和色温两种参数.文中采用等效照度统一描述光源的方法,对几种光源进行了分析;选取生物节律因子ac,v,利用光源光谱和感光细胞的光谱响应曲线,分别计算5种不同类型的感光细胞对应的节律因子值,理论分析对应等效照度下节律因子评价光生物效应的情况;在这几种光源下对人体生理参数进行监测,利用光照前后的生理参数变化率评价非视觉生物效应,并对其结果与等效照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将生理参数变化率与理论计算得到的生物节律因子相结合,共同评价光照对人体产生的非视觉生物效应.1 光谱响应曲线和等效照度背景理论1.1 光谱响应曲线光谱响应曲线(即光谱光视效率函数)是通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如不同的目标张角、亮度水平)采用一定的实验方法进行心理物理实验测量得到的.它是由视觉系统接受光辐射能量并经大脑信息处理后的一个心理物理量,受观测者的主观因素(心情、反应速度等)和客观条件(年龄、健康状况等)以及实验条件的客观因素(亮度水平、目标张角等)的影响[12].目前,CIE已经针对明视觉的光谱响应曲线V()和暗视觉的光谱响应曲线V′()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和对应的标准.但对于非视觉的光谱响应曲线C(),由于其涉及的复杂性,在国际上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相关实验研究表明,非视觉光生物效应的光谱响应范围主要在短波蓝光区域,图1(a)给出了文献[13- 14]得到的非视觉光谱响应曲线(C()[13]、Vz()[14]).图1 非视觉、明视觉、暗视觉和5种感光细胞的光谱响应曲线Fig.1 The spectral response curves of thecircadian,melanopic,photopic,scotopic and the five kinds of photoreceptor cells视网膜中共包含3类感光细胞:视锥细胞(cone)、视杆细胞(rod)以及第三类感光细胞(ipRGC),其中视锥细胞又分为长锥(l-cone)、短锥(s-cone)和中锥(m-cone).第三类感光细胞ipRGC有双重作用:从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接收、传送信号,通过其感光色素视黑素产生独立作用[2].因此,不应该仅评估对于ipRGCs的光照刺激,建议根据人眼视网膜中的5种感光细胞对光照刺激进行说明.视杆细胞光感受器中包含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对应的曲线峰值波长为496.3 nm;视锥细胞光感受器包含3种感光色素,分别对应长锥、中锥和短锥,峰值波长分别为558.4、530.8和419.0 nm;ipRGC感光细胞对应的曲线峰值为480 nm.按照峰值波长排序依次为短锥、ipRGC、视杆细胞、中锥和长锥细胞.5种感光细胞的光谱响应曲线见图1(b)[4].1.2 等效照度2011年Enezi等[14]提出了等效照度的概念,在对缺失视锥和视杆细胞的小鼠进行实验以确定由于ipRGC产生对应的生理反应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光源,产生了相同的生理响应,并对描述光源的量进行了对比,发现用明视觉照度描述时两种光源的情况不同,但两种光源的等效照度值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同种等效照度值使得不同光源产生了相同的生理效应,因此推断出可以用这个量去描述光源.2013年IWCNP国际研讨会对等效照度进行了完善.视网膜包含的5种感光细胞各自有对应的感光色素,不管是第三类感光细胞中的视黑素还是传统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中的感光色素,都不能独自地完全解释人眼对光照产生的响应.在完整的视觉系统中,光生物效应与这几类感光细胞均相关.因此需要将光照对这5种感光色素产生的刺激都包含进去.根据等效照度的概念,测量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后,通过计算将其转化为5种感光色素分别对应的5个数值,将对光源的描述拆分开来.最初等效照度光量的定义式为)Nα()d(1)式中:α代表5类感光细胞(sc、mc、lc分别代表3类视锥细胞,z代表ipRGC,r代表视杆细胞);KN≈73 000 α-lm/W,是一个归一化值,不会随着α的改变而改变;Ee,()是光源的绝对光谱能量分布;是波长,单位为nm;Nα()是α对应感光细胞的频谱效率曲线;Eα的单位为α-lx.根据CIE现有对于术语的规范可知,Eα及α-lx是不符合国际单位制的量和单位.为了符合国际单位制,CIE推荐使用表1[3]中的量和单位.表1中等效照度光量的定义式为)Sα()d(2)式中,Sα()是将Nα()峰值归一化为1,定义式为Sα()=Nα()/Nα(max)(3)等效照度的值与标准观察者的年龄有关,因为在相同光照条件下,不同年龄人眼的晶状体的透射率存在差异,将导致灵敏度曲线的峰值波长向长波长处转移,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降低短波长处对应感光色素的灵敏度.与后文中实验对象一致,文中选取25岁的被试对等效照度的使用进行说明.CIE支持这些共识的前提是使用表1中符合国际单位制的量和单位,相比于不符合国际单位制的量Eα和单位α-lx,表1中的Ee,α并没有丢失相关信息,都能够对于眼睛外的光照情况进行一个明确的说明.研究光生物效应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定量化光照从而评估非视觉效应的大小,建议使用这5个光生物相关的量作为描述光照刺激的标准基本函数.考虑到光照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取决于不止一种感光细胞,研究不同类型感光细胞的贡献量大小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3].光照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大小取决于光源的光谱分布和光照的动态变化,这些迄今还没有完全清楚的解释[2].为了评估光照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假设光感受器的灵敏度曲线不随光照的变化而变化,各个光感受器可以分别单独进行估计,则可以根据测量所得的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分别计算5种感光细胞对应的等效照度.2 实验与计算分析2.1 LED光源的光谱分布本研究选取不同色温(温度分别为3 000、4 000、6 000 K)的白光(LEDNVC雷士LED球泡灯)以及红、绿、蓝3种单色LED光源(吉海仕JIHISI-CS3型LED灯泡)为研究对象.采用杭州远方公司的SPIC-200B型光谱彩色照度计测量光源的光谱分布,测量时调整光源与光谱彩色照度计之间的距离,使得照度计处的照度值等于选定值.对于白光LED选取照度为500 lx,对于彩光选取照度为5 lx,相应的光谱能量分布如图2所示.表1 人眼视网膜中的光感受器及其等效照度的名称和单位Table 1 The photoreceptors of the human retina and designation and unit of the α-opic irradiance光感受器感光色素αα的频谱效率曲线名称Sα()α的等效照度光量名称符号Ee,α单位s-conephotopsin(sc)cyanolabecyanopicirradianceEe,scW/m2m-conephotopsin(mc)chlorolabechloropic irradianceEe,mcW/m2l-conephotopsin(lc)erythrolabeerythropic irradianceEe,lcW/m2ipRGCmelanopsin(z)melanopicmelanopic irradianceEe,zW/m2rodrhodopsin(r)rhodopicrhodopic irradianceEe,rW/m2 图2 6种LED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Fig.2 The spectral power distribution of six LED light sources根据表1中定义的量,利用测量到的光谱能量分布可以计算出5种感光色素的等效照度.图3给出了3种不同色温白光LED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和等效照度.从图中可知,随着色温的升高,sc、z、r、mc感光色素的等效照度值均变大,而长波长处的lc 对应的等效照度值变小.短波长区域对应的感光色素的等效照度变化率较大,随着波长的增长,对应感光色素的等效照度也变大.3种不同颜色LED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和等效照度比较如图4所示.5种感光细胞对应的等效照度值均是在蓝光光源情况下光谱能量分布最大,并且对于蓝光来说,5种等效照度值中第三类感光细胞视黑素对应的等效照度值最大.而对于光源波长较大的红光来说,长波长处的lc感光色素的等效照度值最大;波长处于中间的绿光,是中锥细胞mc感光色素对应的等效照度值最大.2.2 LED光源的光生物节律因子光生物节律因子ac,v用于定量化评价光照对人体产生的非视觉生物效应,表达式如下[7]:(4)式中,P()是照射进人眼的光谱功率分布.对于每种光源,根据其光谱能量分布及对应的感光色素的光谱响应曲线,可以计算5种感光细胞的光生物节律因子值,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中可知:对于不同色温LED光源,随着色温的升高,短锥细胞、第三类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中锥细胞的节律因子值均是增大的,长波长处的长锥细胞的节律因子值是减小的,与不同感光细胞的等效照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对于3种色温白光中的任一种光源,随着感光色素主波长的增长(依次为s-cone、ipRGC、rod、m-cone、l-cone),节律因子值依次增大;在短波长处的sc随色温的不同节律因子值的变化量最大,长波长处的lc随色温的不同节律因子值的变化量最小.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不同色温白光的等效照度值与节律因子的变化趋势一致.图3 3种色温白光LED光源下5种感光色素的光谱能量分布及等效照度量值Fig.3 The spectral power distribution and α-opic irradiance value of five photopigments under white LED light sources with three color temperatures图4 3种彩光LED光源下5种感光色素的光谱能量分布及等效照度量值Fig.4 The spectral power distribution and α-opic irradiance value of five photopigments under three color LED lights图5 6种LED光源下5种感光细胞的光生物节律因子Fig.5 The biological rhythm factor of five kinds of photoreceptor cells under six LED light sources对于3种彩光来说,5种感光细胞的节律因子的变化规律与图4(b)计算得到的等效照度值的变化规律一致,蓝光对应的等效照度值、节律因子值均为最大;对于lc与sc 细胞,红光的等效照度值、节律因子值均大于绿光;对于mc、r与z细胞,红光的等效照度值、节律因子值均小于绿光.此外,蓝光中第三类感光细胞视黑素的等效照度值、节律因子值均为最大.因此,彩光的等效照度值与节律因子的变化趋势一致.2.3 实验设计在普通办公室自行搭建实验环境,利用内壁铺有白纸、大小为44 cm×44 cm×42 cm的实验平台内形成的漫反射光进行瞳孔受光反射实验,该实验对人体健康无影响.受测者为22名自愿参与实验的在校大学生,其中12名男性,10名女性,年龄为23~26岁,平均年龄为25岁,受测者均无眼疾,且色觉正常.实验前各受测者被告知完整的实验流程,实验期间被要求正常有规律的作息并少接触茶、咖啡、药物等影响血压、心率的物品.实验时间为19:00—22:30,这段时间有利于排除自然光的影响,保证受测者每次实验均处在相近的生理节律周期中[15].同时,为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环境温度控制在26~27 ℃,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使用贝莱弗公司的IRIS400生命体征监护仪对人体的生理参数进行检测分析.实验共有6种光照环境,每种光照环境测试时分两个阶段:①无光照环境,受测者在无光的环境中静坐15 min进行环境适应,生理参数达到稳定后开始实验,在黑暗情况下对受测者的血压、心率采样10 min;②光照环境,打开光源,记录受测者15 min 内的血压、心率情况.用LED光源开关前、后25 min的血压、心率及其变化来评价光源环境对人体产生的光生物效应的影响.这25 min内除光源开关外其余环境条件不发生变化.一组实验结束后,受测者在黑暗中休息15 min再进行第二组实验,每位受测者均参加6种光环境的实验测试.表2 受测者光照前后的血压、心率平均值变化Table 2 Changes of average pre- and post-illuminatio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fore and after lighting environmentLED光源心率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黑暗光照黑暗光照黑暗光照3000K白光73.54473.681107.013107.38566.87367.1674000K 白光72.97872.530106.338106.26166.93066.8236000K白光71.38670.878107.377107.03167.29467.446红光72.78172.565105.097104.91765.28565.136绿光71.71571.311105.338104.59665.63265.408蓝光73.46972.895105.877104.91265.46565.140受测者实验前后的生理参数变化率定义为(5)式中:s为生理参数变化率;m为光照前参数均值,为受测者在暗环境下10 min内测得的生理参数平均值;n为光照后参数均值,为受测者在光照环境下15 min内测得的生理参数平均值.2.4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不同光照环境下,受测者在光照前后的血压、心率平均值如表2所示.根据式(5)计算受测者光照前后的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率,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6(a)可知:随着色温的升高,心率变化率和收缩压变化率升高,在6 000 K时变化率最大;而舒张压则没有明显的规律.将此结果与等效照度及节律因子相比,随着色温的增高,sc、z、r、mc感光色素的等效照度值和节律因子均变大,而长波长处的lc 的等效照度值和节律因子减小.由此可知,心率和收缩压的变化率与sc、z、r、mc 感光色素的等效照度值和节律因子的变化趋势一致,但舒张压没有明显的规律,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对此尚需进一步研究.从图6(b)可知: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是在短波长处即蓝光时的变化率最大,且变化率随着波长的增长而降低.将此结果与等效照度及节律因子相比,对于lc与sc,红光的等效照度值与节律因子大于绿光;对于mc、r与z,红光的等效照度值和节律因子小于绿光.心率、血压的变化率与mc、r与z感光色素的等效照度、节律因子的变化趋势一致.蓝光的等效照度值与节律因子值均为最大,与蓝光时3种生理参数变化率最大一致,说明蓝光产生的光生物效应最强,这也与目前非视觉研究结论一致.在6种光源下,第三类感光细胞的等效照度值越大,对应的节律因子、心率和收缩压的变化率越大,产生的非视觉生物效应越强.图6 不同光照环境下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率Fig.6 Change rates of heart beat and blood pressure in different lighting environment分析生理参数与节律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将3种色温白光照射前后的心率变化率、舒张压变化率、收缩压变化率分别与各感光细胞的节律因子进行拟合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生理参数变化率为kaα,v+b.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心率变化率、收缩压变化率与生物节律因子的变化趋势接近,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出光源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强弱,结果也与其他研究者进行的褪黑素抑制实验以及瞳孔收缩研究结果一致[2,14- 15].但舒张压的变化率与生物节律因子之间没有较大的关联性,原因可能是样本量不足,需要更多种类色温进行实验,也可能是舒张压受光照的影响与其他参数不同,存在某种未知作用机理,需要从生理医学结构角度进一步加以探究.图7 3种不同色温LED白光下生理参数变化率与5种节律因子的线性拟合Fig.7 Linear fitting of five kinds of rhythm factor and the change rates of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for three diffe-rent color temperatures white LED light sources3 结论文中采用等效照度来描述光源情况,根据光谱能量分布、光谱响应曲线分别计算了5种感光细胞的光生物节律因子及等效照度;通过瞳孔受光反射实验测试6种不同LED光源对人体血压、心率等生理参数的影响;使用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数据对等效照度、节律因子以及生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等效照度与生物节律因子的变化趋势一致,并且第三类感光细胞的z含量越高的光源能够产生更强的刺激,即非视觉影响更大.生理参数变化率与5种感光细胞的光生物节律因子的结合分析表明:心率变化率、收缩压变化率与节律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使用心率变化率、收缩压变化率与生物节律因子描述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光源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强弱;舒张压与生物节律因子不具有相关性,有待于在实验方面增大光源样本或从生物医学机理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究.等效照度提供了一种光源环境的标准描述方式,便于实现对不同研究的相互比较,但对于每种感光细胞具体产生光生物效应的贡献量大小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DIJK D J,ARCHERS N.Light,sleep,and circadian rhythms:together again [J].PLoS Biology,2009,7(6):e1000145/1- 4.[2] MUNDADTTIR M L,LOCKLEY S W,ANDERSEN M.Unified framework to evaluate non-visual spectral effectiveness of light for human health [J].Lighting Research & Technology,2016,49(6):1- 24.[3] PRICE L L A.Report on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ircadian and neurophysiological photometry [R].Vienna:CIE,2015:1- 39.[4] LUCAS R J,PEIRSON S N,BERSON D M,et al.Measu-ring and using light in the melanopsin age [J].Trends in Neurosciences,2014,37(1):1- 9.[5] BLATTNER P.Relating photochemical and photobiological quantities to photometric quantities [R].Vienna:CIE,2014:1- 8.[6] GALL D,BIESKE K.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ircadian radiometric quantities[C]∥Proceedings of the CIE Symposium 2004 on Light and Health:Non-VisualEffects.Ilmenau:Technical University of Ilmenau,2004:129- 132.[7] REA M S,FIGUEIRO M G,BULLOUGH J D,et al.A model of phototransduction by the human circadian system [J].Brain Research Reviews,2005,50(2):213- 228.[8] ALADOV A V,ZAKGEIM A L,MIZEROV M N,et al.Concerning biological equivalent of radiation of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lamp light sources with correlated colour temperature of 1 800 K-10 000 K [J].Light and Enginee-ring,2012,20(3):9.[9] BELLIA L,BISEGNA F.From radiometry to circadian photometry:a theoretical approach [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13,62:63- 68.[10] Van BOMMEL W J.Non-visual biological effect of ligh-ting and the practical meaning for lighting for work [J].Applied Ergonomics,2006,37(4):461- 466.[11] 周晓明,徐嘉彬,邵志栋.极低照度下彩光LED对人体心电图的影响 [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4):138- 142.ZHOU Xiao-ming,XU Jia-bin,SHAO Zhi-dong.Effects of LED lights with different colors on human electrocardiogram under extremely low illumination [J].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5,43(4):138- 142.[12] 居家奇.照明光生物效应的光谱响应数字化模型研究 [D].上海:复旦大学,2011.[13] GALL D.Circadiane lichtgrößen und deren messtechnische ermittlung[J].Licht,2002,54(11/12):1292- 1297.[14] ENEZI J A,REVELL V,BROWN T,et al.A “mela-nopic” spectral efficiency function predicts the sensitivity of melanopsin photoreceptors to polychromatic lights [J].Journal of Biological Rhythms,2011,26(4):314- 323.[15] 周晓明,罗达,张惠平.不同调光方式 LED 照射下的人体非视觉效应 [J].发光学报,2016,37(7):892- 898.ZHOU Xiao-ming,LUO Da,ZHANG Hui-ping.Different dimming methods of LED light on human non-visual effects [J].Journal of Luminescence,2016,37(7):892- 898.。

保护视力健康的光生物安全照明(20150421)

保护视力健康的光生物安全照明(20150421)

保护视力健康的光生物安全照明一、光生物的概念光生物是光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即光(包括自然光和人工光)作为一个环境因素如何作用于生物体,以及生物体在不同光环境下产生的不同反应效果。

例如,在植物栽培方面,不同的太阳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人类可以利用人工光源,调节或改变植物的生长周期;在动物生长繁育方面,光强度、光质与光照时间的不同,对乳牛的泌乳量,蛋鸡的产蛋率,肉鸡、肉牛等的增肉率,与鸡蛋内胆固醇含量等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农业应用的杀虫灯、渔业的集鱼灯以及坊间的捕蚊灯,都是人类利用昆虫和鱼类等生物的驱光性而研制出来;同时,人类利用光学仪器,在医疗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光疗法使用不同波段的光照、镭射、高亮度红光LED具有去除小儿黄疸、杀死癌细胞、治疗近视、促进伤口愈合以及除斑、除色素等功效。

人类利用光生物特性研制出的多种照明产品正服务于环控农业、作物栽培、销售运输、医学治疗与仪器研发等领域。

二、光生物xx的概念我们的生活在受益于光生物研发成果的同时,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使用新型、节能的LED灯具,并逐年加大对LED照明产业的投入,随着照明产业的扩大,应用的广泛,LED光源隐含的光生物安全问题却常被人们忽视。

“光生物安全性”可以理解为“光学辐射”,据该专家介绍,在我们普遍使用的荧光灯、LED灯具或其它光源和灯具发出的光谱中,除了可见光外,还有蓝光、紫外光和红外光、对人的眼睛和皮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光化学紫外危害和红外辐射(热)危害。

如果发光材料的工艺不过关,蓝光或者紫外光等光辐射及光危害就会透射出来,对人体的视网膜和皮肤产生危害。

三、我国常用灯具存在的危害(一)荧光灯1、频闪危害。

荧光灯每秒会出现50赫兹的“频闪”,会导致人眼瞳孔括约肌不停张合,增加了眼睛的疲劳,使眼睛出现酸涩、疼痛等症状,严重损伤眼睛。

2、眩光危害。

眩光,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晃眼”,它会使人感到刺眼,引起眼睛酸痛、流泪和视力降低,甚至导致失明。

大学教室照明中的光生物效应研究

大学教室照明中的光生物效应研究

大学教室照明中的光生物效应研究一、内容概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光生物效应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光生物效应是指光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和生化反应,包括光敏性、光致癌性、光毒性等。

在大学教室照明中,光生物效应对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大学教室照明中的光生物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光生物效应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产生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接着分析了大学教室照明中的光生物效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视力保护、皮肤损伤、免疫系统调节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优化大学教室照明设计,以降低光生物效应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文章还从照明设备的选择、光源的色温、照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一些实用的照明设计方案,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此外本文还关注了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在大学教室照明中的光生物效应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文章对未来光生物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教室照明中的光生物效应,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光环境的认识,促进照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人类对光环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光生物效应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在大学教室这一特定环境中,光照条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视力保护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目前关于大学教室照明中的光生物效应研究仍然相对有限,这使得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以期为改善大学教室的光照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了解大学教室照明中的光生物效应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适宜的光照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反应速度等认知功能表现。

此外良好的光照环境还有助于预防视力问题的发生,降低近视率。

因此优化大学教室的光照设计,使其符合人体生理需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光生物效应对于保障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具有重要作用,长时间处于不良光照环境下,学生容易出现眼睛疲劳、头痛、失眠等不适症状。

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及其实践意义

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及其实践意义

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及其实践意义居家奇陈大华林燕丹 (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系,上海 200433)摘要:2002年,人眼第三类感光细胞的发现,其对人体生理节律及生物效应的影响,使得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照明质量的定义。

本文从介绍第三类感光细胞出发,定义照明的生物效应CPP值,计算并比较传统光源及LED的SPP值与CPP值,讨论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对照明质量评估和L ED实际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非视觉生物效应;CPP值;照明质量The Non2visual Biological Effect of Lighting and its Practical MeaningJu Jiaqi Chen Dahua Lin Yandan( Dept . Illuminating Eng. &Light Sources , Fudan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4 33)AbstractThe third photosensitive cells in the eyes were discovered in 2002. The influenc e on the circadian rhythm and other biological effects of our body will help to redefi ne the quality of lighting. The novel cell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CPP value is define d. The SPP value and CPP value of fluorescent lamps and LED lamps are both calcul ated. The evaluation of lighting quality based on visual and non2visual effects and t he application of LED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 : non2visual biological effects ; CPP value ; quality of lighting1.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150多年来,科学家始终认为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是人眼唯一的感光细胞,通过杆状和锥状细胞与大脑视皮质之间的神经信号传递来解释人的视觉体验。

采光照明非视觉效应的评价方法综述

采光照明非视觉效应的评价方法综述

采光照明非视觉效应的评价方法综述蒋靖才;吴蔚【摘要】由于采光照明的基于非视觉效应的独特性和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提出一些恰当方法对其进行有效评价.回顾了目前国际上对非视觉效应光谱响应曲线的实验研究,包括基于褪黑素的抑制量、瞳孔大小的改变量和人体其他生理参数的变化,以及采光照明非视觉效应的主要评价方法:节律影响因子C/P值、生物节律刺激因子CS值、光剂量法、加权的DA值、帽子图法、有效昼夜节律区域百分比CEA,探讨各评价方法优缺点,以及它们所适用的范围.【期刊名称】《照明工程学报》【年(卷),期】2018(029)003【总页数】9页(P129-136,140)【关键词】采光照明;非视觉效应;文献回顾;实验研究;评价方法【作者】蒋靖才;吴蔚【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23引言自2002年美国Brown大学的Berson教授发现本征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s)[1,2]后,采光照明非视觉效应成为国内外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方向[3]。

大量研究发现非视觉效应对人的生理节律有着明显的影响[4,5],小到产生睡眠障碍,大到影响DNA修复从而诱发癌症[6]。

目前采光照明非视觉效应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司辰视觉对人的光生物效应、采光照明的治疗作用、健康采光照明环境的研究[7]。

人类非视觉系统对光刺激的反应不同于视觉系统,对光源的光谱分布、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等的反应与视觉系统大不相同[8,9],更为明显的是即使相同的光刺激在不同的时间引发的非视觉效应也不同,因此其评价标准也不同于一般的采光照明标准[10]。

1 非视觉效应光谱响应曲线的实验研究采光照明非视觉效应的评价是建立在非视觉效应光谱响应曲线的基础上,其精度直接影响各评价方法的准确性,我们故首先对非视觉效应光谱响应曲线的实验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各实验方法的优缺点。

保护视力健康的光生物安全照明(20150421)

保护视力健康的光生物安全照明(20150421)

保护视力健康的光生物安全照明一、光生物的概念光生物是光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即光(包括自然光和人工光)作为一个环境因素如何作用于生物体,以及生物体在不同光环境下产生的不同反应效果。

例如,在植物栽培方面,不同的太阳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人类可以利用人工光源,调节或改变植物的生长周期;在动物生长繁育方面,光强度、光质与光照时间的不同,对乳牛的泌乳量,蛋鸡的产蛋率,肉鸡、肉牛等的增肉率,与鸡蛋内胆固醇含量等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农业应用的杀虫灯、渔业的集鱼灯以及坊间的捕蚊灯,都是人类利用昆虫和鱼类等生物的驱光性而研制出来;同时,人类利用光学仪器,在医疗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光疗法使用不同波段的光照、镭射、高亮度红光LED具有去除小儿黄疸、杀死癌细胞、治疗近视、促进伤口愈合以及除斑、除色素等功效。

人类利用光生物特性研制出的多种照明产品正服务于环控农业、作物栽培、销售运输、医学治疗与仪器研发等领域。

二、光生物安全性的概念我们的生活在受益于光生物研发成果的同时,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使用新型、节能的LED灯具,并逐年加大对LED 照明产业的投入,随着照明产业的扩大,应用的广泛,LED 光源隐含的光生物安全问题却常被人们忽视。

“光生物安全性”可以理解为“光学辐射”,据该专家介绍,在我们普遍使用的荧光灯、LED灯具或其它光源和灯具发出的光谱中,除了可见光外,还有蓝光、紫外光和红外光、对人的眼睛和皮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光化学紫外危害和红外辐射(热)危害。

如果发光材料的工艺不过关,蓝光或者紫外光等光辐射及光危害就会透射出来,对人体的视网膜和皮肤产生危害。

三、我国常用灯具存在的危害(一)荧光灯1、频闪危害。

荧光灯每秒会出现50赫兹的“频闪”,会导致人眼瞳孔括约肌不停张合,增加了眼睛的疲劳,使眼睛出现酸涩、疼痛等症状,严重损伤眼睛。

2、眩光危害。

眩光,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晃眼”,它会使人感到刺眼,引起眼睛酸痛、流泪和视力降低,甚至导致失明。

照明的非视觉作用及其脑神经机制

照明的非视觉作用及其脑神经机制

照明的非视觉作用及其脑神经机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Certainly! Here's a demonstration article structured according to the topic "Nonvisual Effects of Lighting and Their Brain Neural Mechanisms":照明的非视觉作用及其脑神经机制。

不同光源的人体视觉及非视觉生物效应的探讨

不同光源的人体视觉及非视觉生物效应的探讨

不同光源的人体视觉及非视觉生物效应的探讨摘要:本文从明视觉、暗视觉及非视觉的三条光谱灵敏曲线出发,讨论不同视觉状态下,光源光谱对人体的作用。

通过测量各种常见光源的光谱,计算暗明比s/p 值和生物节律影响因子acv 值,对光环境进行评价。

另外,选取一天中自然光在各整点时刻的分布状态,计算acv值,比较人工光源和自然光源的差异,从而得到色温对s/p 值和acv 值的影响,为高效、健康的光源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非视觉生物效应s/p 值生理周期影响因子色温1. 引论人眼中有三种感光细胞。

最为人们熟知的是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

锥状细胞在亮度水平大于3cd/m2 的情况下起主要作用,由此定义了明视觉;而杆状细胞在亮度水平小于0.001cd/m2 的情况下被主要激活,从而定义此种亮度水平下属于暗视觉。

1924 年由国际照明委员会(简称C IE)承认的基于人眼对各种波长λ的光的相对灵敏度为光谱光视效率函数。

明视觉光谱光视效率函数V(λ),其最大值在555nm 处,暗视觉光谱光视效率函数V’(λ),其最大值在507nm 处。

人眼的第三种感光细胞是对人体褪黑素抑制产生作用的一种细胞,对人体的生物周期起到调节作用。

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胺类激素,其分泌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

褪黑素作为一种光照周期的化学介质参与调节季节性繁殖活动,同时也是视网膜中重要的神经调质。

根据以往的研究,对于健康人体来说,446-477nm 的波长被认为是最可能对褪黑素分泌产生作用的范围[1]。

因此,具有高色温的光源相较于低色温光源对于褪黑素作用更强。

目前,褪黑素抑制作用光谱函数并没有达成共识,因此我们使用了由Gall 基于相关实验结果定义的c(λ)曲线[2],明视觉曲线采用1978Judd-Vos 进行修正的2º视角光谱光视效率函数曲线,暗视觉曲线为1951 年CIE暗视觉光谱光视效率函数曲线,如图1 所示。

c(λ)曲线相比于明暗视觉曲线更加的向短波长偏移,其峰值在450nm 附近。

光照的警觉性作用

光照的警觉性作用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Vol. 26, No. 7, 1213–1222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DOI: 10.3724/SP.J.1042.2018.012131213光照的警觉性作用*毛天欣1 熊 晓1 李静华1 姚 颖1 杨 健1 李笑然3 周国富2,3(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广州 510631) (2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广东省光信息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彩色动态电子纸显示技术研究所, 广州 510006)(3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 518110)摘 要 光照除了传统的视觉作用外, 还具有一定的非视觉效应, 包括调节昼夜节律、褪黑素分泌和警觉性等生理功能和行为表现。

随着光照对生理节律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来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光照的警觉性作用。

我们根据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1)警觉性的测量工具; (2)光照强度、时长、时间点、波长、色温等对光照警觉性作用的影响; (3)光照在治疗情绪障碍、调节生理节律、完善办公照明方面的应用; (4)提出了继续探讨光照警觉性作用的神经机制、优化参数特征和探讨混淆变量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光照; 警觉性; 褪黑素; 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 生理节律 分类号B8451 引言人类视网膜上存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感光细胞。

当光线进入人眼后,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接受光信号, 并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视觉皮层, 形成视觉体验。

随后研究者发现视网膜上还存在一种新型的感光细胞(Berson, Dunn, & Takao, 2002), 这种细胞能够合成感光蛋白——黑视蛋白, 并且具备自主感光的能力, 又被称为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 ipRGCs)。

ipRGCs 的发现逐渐让人们认识到, 眼睛不仅具有传统感光细胞的收稿日期:2017-06-19* 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B0404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501244, 51561135014); 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013C102);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滚动支持(No. IRT_17R40);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No. 2015B090913004);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资助(2017WKXM007); 广东省光信息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017B03030 1007); 广州市类纸显示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2017 05030007); 教育部光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引智基地项目。

标准健康照明标准最新进展汇总

标准健康照明标准最新进展汇总

标准健康照明标准最新进展汇总导读近日,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标准化委员会(CSAS)针对健康照明领域发布了CSA/TR 007《健康照明标准进展报告》(征求意见稿),在本进展报告中,详细的介绍了相关照明标准的进展现状。

光生物安全光生物安全主要是指针对光源和灯具的蓝光危害。

2002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就发布了CIE S009 / E:2002Photobiological safety of lamps and lamp systems标准。

我国也于2006年发布了GB/T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

并于2013年发布了GB/T 30117.2-2013《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第2部分:非激光光辐射安全相关的制造要求指南》。

标准名称CIE S009 / E:2002 IEC 62471:2006 GB/T20145-2006 Photobiological safety of lamps and lamp systems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IEC TR 62471-2:2009 GB/T 30117.2-2013 Photobiological safety of lamps and lamp systems—Part 2: Guidance on 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s relating to non-laser optical radiation safety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第2部分:非激光光辐射安全相关的制造要求指南IEC/TR 62778:2014 Application of IEC 62471 for theassessment of blue light hazard tolight sources and luminaries应用IEC62471评估光源和灯具的蓝光危害IDT IEC 60598-1:2014 GB7000.1-2015 Luminaries. 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tests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照明品质相关标准照明品质相关标准涉及建筑照明要求、显色性(CRI)、频闪、眩光、照明光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室内健康照明路线图。

面向健康光环境的生物机理研究、标准及应用探讨

面向健康光环境的生物机理研究、标准及应用探讨

I健康住宅的再思考•环境与景观面向健康光环境的生物机理研究、标准及应用探讨Research on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 Research,Standard and Application of Health Lighting Environment曾珊珊郭娅蔡建奇ZI:N(i Shanshan.(il()Ya.C Al Jiunqi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图分类号:TU18;TU981.2文献标识码:A 摘要通过对光健康基础硏究特虫的分析.提出了健康照明研究的重点方向•系统地梳理了健康照明的相关标准,并给出了构建健康照明光环境的具体应用指标要求-关键词光健康;光致人体生物机理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ing health basicresearch,i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key directions of health lightingresearch,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relevant standards of health lighting,and gives specific application index requirements tor lhe construction ofhealth lighting light enx ironmeni.Keywordslighting health;photoinduced human biological mechanism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于照明的需求已不止停留在表层的照亮、看清,也不再单纯地追求节能省电,而是更加注重照明产品的光品质和健康度;LED的出现,使得我们可以自主设计所需要的光谱能量分布(SPD)、光强,从而创造出满足人类需求的光。

健康照明产品的设计方法

健康照明产品的设计方法

健康照明产品的设计方法
董孟迪;孙耀杰;邱婧婧;林燕丹
【期刊名称】《照明工程学报》
【年(卷),期】2013(0)S1
【摘要】健康照明产品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照明的基本功能、光生物安全、非视觉生物效应等等各种因素。

本文从RGBA单色光LED混光得到白光LED光源的原理出发,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具有较高的显色指数Ra和辐射发光效率LER。

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组合白光中蓝光成分的含量,降低视网膜位置的蓝光危害加权辐照度值EB,从而减少光源的潜在性蓝光危害,获得较为健康的LED光谱分布,满足健康照明的需求。

【总页数】7页(P7-13)
【关键词】健康照明;蓝光伤害;非视觉生物效应;调光;显色指数;辐射发光效率【作者】董孟迪;孙耀杰;邱婧婧;林燕丹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先进照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23.02
【相关文献】
1.照明产品健康舒适度评价方法及指标评价体系概述 [J], 蔡建奇
2.以人居光环境为主导的LED照明产品设计方法探讨 [J], 刘颍希;裴悦舟
3.基于老年人健康的产品交互设计方法 [J], 赵中华;
4.桑榆暖阳——老年人住宅健康照明设计与产品供应商 [J],
5.智慧健康养老产品适老化设计与老年用户研究方法 [J], 窦金花;覃京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视觉光生物效应与健康照明南京理工大学梁人杰过去,人们曾经一直认为眼睛的作用仅仅是观察外部世界的器官,但是,一项早在2002年列入世界十大发现之一的研究成果——人类眼睛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概念,人类关于照明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从此揭开了全新的一页。

1.人类眼睛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2002年,美国Brown大学的Berson,D.M开展人类生物工程学的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眼睛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

人类眼睛的非视觉效应,也有被称为:“司辰视觉”(Cirtopic)。

从此,人们对眼睛又有了进一步的全新认识,即:人类眼睛通过光作为的一种媒介,一方面获取外部世界的光信息,经由视网膜的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产生视觉,传递到大脑,实现对世界万物的观察与了解;另一方面还通过非视觉光生物效应,控制与调节着人类体内相关激素及其生物效应的动态演变过程。

科学界发现,从来没有一种激素如光那样能对人类产生如此大的作用。

人体眼睛视觉的和非视觉的生物效应体系可如图1归纳表示。

图1 人类眼睛的视觉和非视觉光生物效应示意图2.非视觉光生物效应的发现科学家摘除大白鼠眼睛中的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在调节灯光照射后发现大白鼠眼睛的瞳孔仍然发生变化,这就证明了哺乳动物的眼睛内确实存在一种不同于眼球中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的第三种光感受器。

而且,第三种光感受器不是发挥观察外部世界的视觉功能,而是通过接受外部环境的光信息,控制与协调人类或各种高等动物的活动规律及其强度,发挥着生物钟的管理功能,即:由人类眼睛这种非视觉效应管理着一种生物节奏系统。

如图2所示,位于大脑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神经元(SCN--suprachiasmatic nucleus),接受通过眼睛视网膜传递的对应光辐射信息的生物电流,同步地刺激荷尔蒙分泌,调节人类的情绪,活跃性和注意力;在视交叉上核神经元(SNC)的左侧就是松果体(pineal gland),是由眼睛按照光环境,控制褪黑素(melatonin)的分泌,调节人类的清醒或者睡眠。

图2显示了人类大脑中眼睛视网膜、视交叉上核神经元、松果体、大脑视觉皮层(visual cortex)和神经中枢相互之间神经路径的连接关系。

在人类眼睛非视觉光生物效应的作用下,人类的生物节奏就是:每间隔24小时人体自然发生的动态生物变化的周期与过程。

在生物节奏发生的周期性动态过程中,可能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变化过程:●调节人体的体温;●控制人体的活跃或者警觉程度,影响人的学习与工作效率,或操作的失误率;●赋予人体的舒适与欢快感;●控制褪黑素分泌,调节睡眠深度;●刺激人体内分泌荷尔蒙(皮质醇等),调节心理、生理或情绪上的紧张状态等等。

生物节奏系统引起人体各种生理体征变化的动态过程,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人体荷尔蒙与褪黑素的分泌,对人体的活力与睡眠有着重要的调节和支配作用。

每天清晨,光环境为蓝光丰富的较高色温,刺激视网膜和神经细胞,身体健康的人体内荷尔蒙(皮质醇等)分泌增强,褪黑素分泌降到最低,并又经过食物补充,调动了身体的相关功能,包括血糖上升,赋予人体能量,人体活跃程度增加,精力最为充沛,有利于迎接每天开始的工作;然而,一天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后,特别是在黄昏,周围的光环境也降到了低色温的状态,人体荷尔蒙水平就会下降,褪黑素的分泌呈上升趋势,身体会变得筋疲力尽,工作效率低下,需要进入休息状态。

而这些规律是与人体眼睛的第三种光感受器密切相关的。

3.人类眼睛非视觉光生物效应的光谱特性人类拥有的非视觉效应是眼球视网膜上第三种光感受器的贡献(图2)。

在明视觉条件下,人眼锥状细胞发挥对环境光谱色彩的分辨能力,光谱灵敏度的峰值在555nm的波长上。

对于大白鼠而言,科学家通过各种光谱照射研究证明,当白天光辐射的波长约在465nm时,大白鼠脑部的褪黑素分泌量最高,也就是非视觉生物效应最强,因此,野外的老鼠大都主要是白天睡觉,昼伏夜出。

而对于人类而言,则是昼出夜伏为主。

因为人类是在黑暗环境下褪黑素分泌增强,有利深度睡眠(图3)。

研究结果显示,人类非视觉生物效应最强的光谱波长在450nm至495nm的范围(图4)。

图4就是人类具有视觉效应的锥状细胞与拥有非视觉效应的第三种光感受器的光谱灵敏度分布特性示意图,显示了视觉效应与非视觉效应对应的敏感色彩。

由光谱学可知,人类第三种光感受器的最敏感光谱是在蓝色的光谱范围,了解这种现象,对人性化健康照明,以及人类工作效率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例如:应用富含蓝色光谱的冷白色光源照明,必定对人类增强活力,集中精力,提高工作效率有益。

第三种光感受器光生物效应展现给人类的前景是:研究和探讨如何给人类带来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照明及其智能控制。

一直以来,医学、生物学、心理学都在研究各种生物的生理活动规律,例如:昼夜活动节律中的昼出夜伏、昼伏夜出和昼夜活动等。

动物的情绪、智力、体温、代谢率、心率、血液中生理生化指标等也都具有昼夜节律性。

人体眼睛的第三种光感受器及其人体生物效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给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医学界以极大启发,研究正在不断深入,方兴未艾。

4.天人合一——健康照明日月行天,星移斗转,日出日落。

人类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揭示了人类的生活的自然规律基本上是昼出夜伏,而不能日夜颠倒。

因此,人的健康要注重生活规律与自然规律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很多医学临床研究证明,儿童夜间开灯睡眠,极易造成性早熟;乳腺癌发病的女性,大部分是经常熬夜或通宵达旦,而且白天也没休息好;伦敦国际儿童白血病会议指出,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增高与长期夜晚暴露在灯光下相关;现代人生活内容丰富,节奏紧张,自然的生物节律经常被打乱,睡眠障碍者也越来越多。

显然,在人类生物学研究领域里,光好像还比激素起到更大的作用,如果违反自然规律,健康就必然会受到威胁。

5.光谱运用——医疗照明人类眼睛非视觉光生物效应的研究表明,光也可以等同于某些药物来治疗某些疾病。

一项研究成果已经证明,合适的蓝色光谱照明可改善老年人群的睡眠质量,治疗老年慢性睡眠紊乱症。

老年人因年龄的增长,眼睛晶状体逐渐变厚,瞳孔收缩,造成传入视网膜光通量减少。

对于某些老年人,例如,特别是有老年痴呆症的人,由于神经系统衰退,破坏了身体生理系统的节奏,也就是破坏了每天24小时重复的生物循环。

他们的生理系统可能需要比正常人更强的光刺激。

因此,加强类似室外日光光谱的照明水平,可以给生理系统提供更强的信号来抵消因视网膜衰老造成的光通量损失。

但是,目前的住宅或疗养院的普通照明系统都是为一般照明要求和节约电能而设计的,不能满足刺激老年人生理系统康复的要求。

有关照明研究机构的测试和研究已经揭示,在适当的光强度,光的空间分布及其持续时间下,合适的蓝色光谱对刺激生理系统最有效,可以调节体内的褪黑素,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如图5所示,一种可直接向眼睛传输蓝光光谱并设计成类似于一种护目镜,已成功对51岁到81岁之间的一批测试者进行了临床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人员测试了测试者的褪黑激素水平。

如果蓝光眼镜能减轻测试者白天的睡意,那其褪黑激素水平就会下降。

结果发现,仅接受1小时蓝光眼镜强弱光照射,就可以使人褪黑激素水平分别下降35%到60%,这样就有可能有效治疗睡眠紊乱症。

显然,调节蓝光能让人们夜晚睡得香,白天更有朝气。

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生物钟,让人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

6.科学用光——保健照明科学研究证实,“拨正”人体的生物钟是健康保健的要素之一。

而遵循人类眼睛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调节光的照明参数,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

全日三班工作制在很多行业是必须的,例如:钢铁厂夜班工人、医护人员、矿工、战略战术值勤与夜间巡逻的军人、通宵上班的警察,飞行员,航天员等,常会引起时差颠倒,生物钟紊乱,极易疲倦劳累,此外,环球旅行也经常造成人体时差反应,生物钟节律紊乱,睡眠失调,困倦萎靡。

长期以往可能导致慢性生物钟失衡,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胃部不适,心脏发病等。

因此,关注光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就能“拨正”人体的生物钟,确保身体健康。

例如:晚上夜班工作的人群,需要白天休息好,以恢复体力。

这就应该在完全遮挡白天室外光线的卧室内充足地睡眠。

因为人体有利于睡眠的褪黑素是在黑暗条件下分泌较强。

为此,卧室的窗帘应该是完全遮光的,就如同在黑夜一般,伸手不见五指。

这里,“遮光”成为了健康保健的重要因素。

7.动态照明——以人为本室内的人工照明如果能够真正仿真室外自然光照明的变化规律,那么这种动态的照明就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室外自然光照明能帮助我们设定生物钟,提升活力和增强舒适感。

因此,新型的人工照明应该超越以往人工照明的传统方法,应该对照明的亮度和照明的色温,即:光谱,能够同时进行动态调节。

例如:通过智能照明控制和光学系统,把高色温和低色温的二组光源混合,就能实现这一目的。

这种照明的动态自动控制是完全智能化的。

如图6有利于人体生物节奏与健康的室内动态照明的智能控制策略所示。

在白天的工作学习时段,室内人工动态照明系统,可以帮助人们精神充足,警觉性提高,注意力集中,特别适合于办公室、工厂车间、学校教室、医院手术台、机要部门、核能控制室等等场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并杜绝差错。

在下班之余,室内人工动态照明系统,可以营造温馨舒适休闲和有利于健康的光环境。

在黑夜,室内人工动态照明系统,则可帮助人们像婴儿一样深度睡眠。

8.结语人类眼睛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揭示了光和照明对人类健康,精神状态,舒适度,警觉性,注意力,工作效率等等的关系。

在人类生物学领域里好像还没有哪种激素能像光那样起到如此大的作用。

光也可以等同于某些药物来治疗某些疾病,而且没有化学药物的种种副作用。

21世纪的现代照明技术结合人类眼睛的非视觉光生物效应,将给人类的健康和快乐带来更美好的福音。

有关的研究和创新正在不断诞生。

参考文献1.Berson, D.M.,Dunn, F.A,Motoharu Takao.Phototrasduction by retinal ganglion cells that set the circadian clock[J].Science(2002),295,1070~10732.章海聪《照明科学新进展—眼睛的非视觉效应》照明工程学报200617(3)3.梁人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2006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梁人杰《照明与控制》2009.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5.居家奇陈大华林燕丹《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及其实践意义》6.《时代之光简报》2010年第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