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及说课材料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及说课材料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分类角。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角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角的度量、画角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几何图形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实例和实物模型,让学生充分观察、操作和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分类角。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分类角。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分类角,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识别各类角。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介绍角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点。
(2)学习角的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分类角。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各类角,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角的分类及特点。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概念2.角的分类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二年级熟悉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
二年级熟悉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二年级熟悉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熟悉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熟悉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同学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笼统的图形概念。
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如此笼统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同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和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同学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周围许多物体外表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同学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
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
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笼统运用的编排,符合同学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同学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以同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定义,能用直尺和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大小,并且能用词语描述角的大小。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感受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和认识角。
但是,学生对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对角的大小和分类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定义,能用直尺和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大小,并且能用词语描述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定义,能用直尺和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大小,并且能用词语描述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对角的大小和分类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感受角的大小。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交流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对角的认识和感受。
4.教学辅助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角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用直尺和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大小,交流分享对角的认识和感受。
3.讲解:教师讲解角的定义,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角的大小。
4.练习: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对角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并且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各种角。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角的大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各种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并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角的大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角的大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生活中的各种角,引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直角、锐角、钝角的特征。
(3)教师演示角的分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角的特点。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纸板制作各种不同的角,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角的大小。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白角的概念和分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各种类型的角,并能用角的特征来描述和比较角。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角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角的存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认识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教材还提供了角的大小比较和分类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体验和理解角的概念。
然而,学生对于角的特征和分类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例题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对于角的大小比较和分类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比较,从而加深对角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定义,认识各种类型的角,并能用角的特征来描述和比较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定义,认识各种类型的角,并能用角的特征来描述和比较角。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比较和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角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角的定义与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特征,通过实际操作来认识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3.角的大小比较: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比较角的大小,巩固对角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一节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以及通过实际操作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图形知识,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角的概念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角的画法和角的特性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关注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角的特征。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特点。
3.画角练习:学生分组合作,用尺子和直尺画角,教师巡回指导。
4.角的大小比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比较不同角的大小,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角的特征和大小比较。
可以设计如下:•有公共顶点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参与度来进行。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媒体的应用及板书设计、说预设的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
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
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说课稿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猜一猜等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5篇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这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设计,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作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分子,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为日后深入学习角的含义、角的分类、度量角的大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和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要求知道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第二部分是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能独立用直尺画角。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重点,结合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它的特点。
(2)初步学会画角。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意思。
情感目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新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尺、一个会动的角、一张不规则的纸二、教法和学法认识角属概念教学,根据学生对概念认识得到一般规律:(从)感知——(经)表象——(到)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抽象概括,最终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能力,得到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角,能够用直线和角度的概念来解释角的意义。
2.能够通过具体例子认识角的大小和角的比较。
3.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初步认识角的度数。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角,角的概念。
2.角的大小和比较。
3.角的度量单位,初步认识度数。
三、教学难点
1.角度的概念和度量单位。
2.角度的比较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2.板书。
3.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出示两根直线相交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相交时会产生
什么现象。
2. 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定义:两条射线在一定位置上的组成,分为对顶角、邻角等概念。
2.角的大小:通过实物、图形等形象化展示,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和比
较。
3.角的度量单位:介绍角的度量单位,让学生初步了解度数的概念。
3. 练习
让学生通过练习册上的题目,进行练习和巩固对角的初步认识。
4. 拓展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中的角,如门的开合角、钟表的时针角度等,拓展学生对角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角的概念、大小和度量单位,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角的练习题。
2.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角,记录下自己发现的角并计算度数。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加以复习巩固,加深对角的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3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1说教材(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折角、画角、做角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
如果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个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学具: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说教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探究法。
低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说学法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
让他们在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学生指角时多数是点一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4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等词语来描述角的大小。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角的表象,为后续学习角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和描述物体的形状。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特征,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活动来感知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
2.让学生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等词语来描述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
2.原因: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活动来感知和理解角的存在和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教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角,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角。
3.实例讲解: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角,了解角的特征。
4.活动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并观察和描述角的特征。
5.交流分享: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制作角的体会和观察到的角的特征。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角的特征,并用直角、锐角、钝角等词语来描述角的大小。
7.巩固练习: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判断角的大小,巩固所学知识。
8.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角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八. 说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内容:学生对角的特征的理解和运用,学生用词语描述角的大小的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说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
实际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区分的,创设“校园的操场”为学习情境的再现,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生活中发现角的存在。
体会角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必要性。
本节知识是低段学生学习空间平面几何知识的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为后续学习角的其他相关知识的基础课。
为角的分类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二年级学生对空间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角只是有一个模糊而又表象认识,对角的概念、特点、大小、画角的知识都不清楚。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画角、做角、比角等活动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要充分通过课堂活动从对角的表象图形认知到抽象图形认知,这个过程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五、说教法、学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
我采用了以下教法:1、游戏导入法:用猜图形方法引出角的初步认识的课题。
2、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学校操场这一情景发现角。
3、引导、思考、练习方法逐步认识新知巩固新知。
对学生使用的学法:运用书本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
六、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五大环节,第一环节游戏导入→第二环节说出学习目标→第三环节新课讲授:→第四环节巩固练习→第五环节全课总结。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猜出图形的名称。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说出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能够分辨各种角,并能用角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体验角的特征。
教材还设计了各种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角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他们对角的概念还很陌生,对角的特征和角的分类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感受角的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能够分辨各种角,并能用角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能够分辨各种角。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角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体验角的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角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认识角: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特点,总结角的特征。
3.分辨各种角:利用操作卡片,让学生动手操作,分辨各种角的名称。
4.角的运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用角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角的认识,教师进行总结。
6.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角,并尝试用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并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
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用纸来折角和用硬纸条做活动角等实践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角。
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四、说教学策略角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学生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让学生由感知形成表象到理解概念这一认知规律。
使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维、在练习中巩固,在合作中学习。
通过“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内容的分析1. 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角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特点、构造方法以及如何用角的大小来表示。
2. 知识点梳理•什么是角?•角的构造方法有哪些?•如何用角的大小表示?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角的概念与特点。
•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熟练采用角的大小来表示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角的概念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角的概念与特点。
•角的大小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角的构造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角的度量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教学方法•示范引导法•对话式教学•组内合作学习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具引出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呈现•通过示范和对话,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特点,如端点、边等。
第三步:操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构造不同大小的角,并用度数表示。
第四步:拓展•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角,并描述其特点和大小。
第五步: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角的理解。
五、教学工具与教学资源•实物模型•图片教具•板书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教学反馈•在课堂上及时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
2. 教学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角的认识、构造方法的掌握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朩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0张PPT)《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迁移困难,空间观念非常薄弱,对知识掌握比较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
他们主要以直观、趣味性为主,而且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还相对较短。
他们已具备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对建构角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面图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处观察到角,对角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三角尺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建构角的概念,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去充分感受、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等。
在教学中要注意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推荐12篇)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推荐12篇)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我是这样理解教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角。
二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结合图形来认识角是比较容易的。
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角的理解程度,紧接着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认识角,感觉角。
了解角成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并学会自己画角。
能从各种物品图形中找到角。
从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并学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到角。
区分角,会做活动的角,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因此上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4)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5)教学准备:为完成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灯片,折扇三角尺。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初步认识》,该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认识图形的范畴,也属于概念教学知识领域。
角是继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是由整体图形细化出来的基本图形,是组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基本图形。
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该年龄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对建构角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难。
但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平面图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处观察到角,对角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感知角——形成角的表象——建构角的概念——深化角的认识——巩固角的概念”的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认识角,做到“做中学,乐中学”。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点及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学生学会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作为教学重点。
建构角的概念,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力求通过“活动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经历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基本理念。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角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角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和认识,但他们对角的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缺乏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进一步认识角。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比较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比较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角的概念的准确理解,以及用数学语言描述角的大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角的特点,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角的概念。
3.实践: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操作卡片、实物模型等,比较角的大小,巩固对角的理解。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角的概念有更准确的理解。
5.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角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角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
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做角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2、学生情况分析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平常生活中也常接触到,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加上农村孩子由于接触事物少,知识面相对较窄。
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
3、教学目标的确定认真分析教材之后,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说课稿分析评说:"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
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
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
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
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中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识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教学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一、加强观察和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
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具体的操作与观察。
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折叠、制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在手脑并用中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
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我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接着,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学生观察有没有角,启发学生用圆形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我不讲怎样折,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折。
再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然后让学生用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最后,鼓励学生用图钉和硬纸条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也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做。
然后让学生随着教师一起活动自己的角,边活动纸条边观察: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这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
使他们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在学生的所有操作活动中,我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教具为自己动手,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多感官并用,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操作的主体作用,力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意识。
二、利用多媒体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直观、形象的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1、利用多媒体,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过程,使其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
本节课中,从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是教学的关键。
如何把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呢?这又是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分两个层次进行突破。
首先,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教学中,让学生从观察生活的角、折角、做活动角,然后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如何抽象呢?为此,我设计了由活动角到角的几何图形抽象过程的动画。
用点来代表图钉,用一条直直的线来代表这根纸条,再用一条直直的线代表另一根纸条。
这样,变抽象难懂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角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认识。
而且,用线代表纸条的连续过程,也孕伏了"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这一几何概念。
然后,从学生已经感知过的实物中再次抽象出角。
在学生初步形成角的概念后,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感知过的实物"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利用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上的角的形状,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去掉,再次抽象出几何角。
让学生观察这些角虽然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但都有什么共同特征?这时画面上同时闪动所有角的顶点,然后闪动各自的两条边。
帮助学生再次抽象概括出所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这样,就实现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2、利用多媒体,变静为动,化难为易。
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因为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其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感性材料作支持。
而让学生直观感知不管边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做到。
比如用实物演示,首先角的两边伸长缩短的教具难以制作,其次是演示时角的位置方向大小容易变动,不易比较。
于是,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通过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跟纸条张开的大小有关,再提出疑问:角的大小跟纸条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这时,我设计了把活动角的两根纸条伸长和缩短的动画,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没有?学生非常形象直观地看到,不管纸条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说明角的大小与纸条的长短无关。
这样,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另外,在完成练习题第二题,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我先用动画演示怎样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个角,接着让学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
在学生得出两个角的大小一样的结果后,我又告诉学生:"刚才,我们是借助三角板比出了这两个角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重叠的办法进行比较。
"这时,又借助多媒体用动画演示把两个角移近,使两个角重合,不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两个角一样大,而且也教给了学生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
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
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导入激趣。
课一开始,我就用动画显示出色彩鲜艳的钟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在滴答滴答地走动,有声有色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等声音和画面静止后,才问学生:"刚才是什么声音?对,刚才是时钟走动的声音。
"这时闪动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问学生:"现在,时针和分针之间形成了一个图形,认识这个图形吗?这是什么图形?"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这样,利用模拟逼真的动画和声音,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于课堂,而且渲染了气氛,创造了意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2、在"动中"感悟知识。
儿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单调的刺激容易产生厌倦。
针对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3、练习中创设故事情景、竞赛情景。
这节课我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这一得天独厚的教学功能,使练习生动有趣。
如判断角的大小一题,我是这样出示的:"小乌龟画了一些图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要请小朋友们用角的特征来判断一下。
"然后投影出示一只小乌龟和图形,让学生用手势判断,并伴随有趣的声音。
又如,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一题,我也是把题目融入故事当中,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当裁判。
有两个角,一个叫红角,一个叫蓝角,一天两个角争吵起来,红角骄傲地对蓝角说:'我比你大',可蓝角不服气地说:'你并不比我大',那么,这两个角到底谁大呢?请小朋友来当当裁判。
"并伴随蓝角红角的声音。
这样,一段形象生动的故事,激起了学生解疑的兴趣。
最后的发散练习"勇夺智多星",我用比一比谁最聪明能干,谁能夺得"智多星",创设竞赛的情景,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目的。
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际交往活动。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的交往形式优化和多样化,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摸式,能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健康的人格,提高智力及创造力。
为此,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剪一剪等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在各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一起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一方面,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各个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知识的获得有活力、有创造力的。
更重要的一方面,积极创设一种平等和谐、富有人情味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互相协作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上就是我设计本堂课的一些想法。
总之,教学中我本着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思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在生动、活泼、和谐、合作的氛围中,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设计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