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训练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 同步训练 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 第1节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 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 将M 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 只 【答案】B【解析】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A 正确;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B 错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对种群密度的估算值,而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C 正确;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其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与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因此将M 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 只,D 正确。
【点睛】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比较2.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8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5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5只。
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是A. 小于72只B. 大于72只C. 小于144只D. 大于144只【答案】C【解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其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与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48×45)÷15=144只。
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大,所以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是小于144只,C正确,A、B、D均错误。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 同步训练 第3章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第3节一、选择题1. 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A. 赤霉素和生长素B. 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C. 赤霉素和脱落酸D. 生长素和乙烯【答案】A【解析】【详解】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而脱落酸和乙烯都有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激素。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植物激素的作用。
2. 为使休眠状态的马铃薯块茎早发芽,以便早栽种早收获,用以处理块茎的植物激素是()A. 生长素B. 脱落酸C. 赤霉素D. 细胞分裂素【答案】C【解析】【分析】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详解】解除休眠的是赤霉素,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睛】3. 赤霉素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
图1是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的实验,图2是生长素合成与分解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1中放在两个相同琼脂块上的幼苗尖端的数量应该相等B. 若对1号幼苗施加了赤霉素,则放置琼脂块的去尖端胚芽鞘会向右弯曲生长C. 若继续探究赤霉素提高生长素含量的机理,则可以提出以下假设:赤霉素促进生长素的合成、赤霉素抑制生长素的分解、赤霉素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同时抑制生长素的分解D. 若赤霉素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来提高生长素的浓度,则可以提出假设: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基因的转录,从而翻译出更多的生长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1是为了验证赤霉素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这一结论的,实验单一变量是赤霉素的有无,为确保这一变量,实验的其他处理都应该相同,幼苗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属于无关变量,在实验中数量应相等,A项正确;由于图1是验证型实验,结论已经确定,所以若1号幼苗施加赤霉素,将会导致1号比2号幼苗能产生更多的生长素,所以图1中左侧琼脂块比右侧琼脂块含有的生长素多,故去尖端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项正确;C项中明确指出是探究实验,结果不唯一,所以只要假设的最终结果能提高生长素含量均为合理,C项正确;基因转录和翻译的产物是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而生长素属于吲哚乙酸,所以假设不成立,D项错。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配套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 全册习题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及比例⎩⎪⎨⎪⎧ :约占2/3:约占1/32.内环境。
(1)概念:由_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组成及关系:(3)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 .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 .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 .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 d .组织液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 .血浆点拨:(1)血浆不同于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因而血浆仅是血液的液体组成成分,是各种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尿道等虽位于人体内,但它们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所以,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在体内暂存,不属于体液。
答案:1.(2)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2.(1)细胞外液 (2)①血浆 ②淋巴 (3)①-d ②-a ③-b ④-e ⑤-c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异同。
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
3.细胞外液的本质:是一种________,类似于海水。
答案:1.蛋白质无机盐营养物质代谢废物2.蛋白质3.盐溶液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渗透压。
(1)概念:溶液中____________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______ 越高越少越小______(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和______。
2.酸碱度。
(1)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__________。
(2)维持因素:与血浆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课时达标训练含答案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课时达标训练目录课时达标训练(一) 生物科学和我们 (1)课时达标训练(二)内环境的稳态 (7)课时达标训练(三)体温调节 (13)课时达标训练(四)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8)课时达标训练(五)血糖调节 (23)课时达标训练(六)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0 课时达标训练(七)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36)课时达标训练(八)人体的体液调节 (42)课时达标训练(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48)课时达标训练(十)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特性与生理作用 (54)课时达标训练(十一)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 (60)课时达标训练(十二)种群的特征 (67)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72)课时达标训练(十四)生物群落的构成 (78)课时达标训练(十五)生物群落的演替 (84)课时达标训练(十六)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90)课时达标训练(十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96)课时达标训练(十八)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03)课时达标训练(十九)人类影响环境 (109)课时达标训练(二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114)课时达标训练(一)生物科学和我们(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表显示了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种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C.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D.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2.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
紫茎泽兰的入侵使这些地区()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B.生态环境更和谐C.物种多样性增加D.遗传多样性增加3.某生物学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种了大豆,并设计了如下实验: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的地方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黑暗的地方C.两个花盆的温度不应该一样高D.两个花盆都应该浇给充足的水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等5.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最佳方案是()A.封山育林,大量繁殖,禁止捕猎B.让当地人滥砍乱伐,狂捕乱猎,先富起来C.实行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D.砍掉原有林木,营造人工树林6.统计资料表明: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某池塘中全部鱼是一个群落B。
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的丰富度越大C。
森林的垂直分层主要受光照的影响D。
森林中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受食物种类的影响解析群落包括某自然区域内的全部生物,而池塘中全部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生物.热带地区一般温度适宜且雨水充沛,物种丰富度较大,故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大。
森林中动、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食物和光照。
答案 A2.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B.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
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D。
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是定值解析物种丰富度是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种群密度。
答案 C3。
从生态学角度看,表现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诗句是(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其中的草和豆苗之间为竞争关系;而“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分别表现的是溶解氧、光照、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生物必修3同步训练《第4章种群和群落》综合检测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生物必修3同步训练《第4章种群和群落》综合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推测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B.其年龄组成较接近稳定型C.该区的人口迅速膨胀D.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2.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生活类型的生物在空间配置上的格局D.森林中的桦树有高有矮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6.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维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7.如图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它们依次是()A.乙、甲、丁B.甲、丙、乙C.丙、甲、乙D.丁、乙、丙8.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 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生物苏教版三同步训练:2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附答案)(第1课时)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特点:______、______。
林德曼的实验表明,由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平均只有____左右,故称为______________。
3.应用:推广生态家业,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4.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等元素,不断地进行着从______到__________,再回到__________的循环。
5.请将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图补充完整。
思考讨论:物质是循环的,因此,人们不用向农田中施加肥料也能使庄稼高产,你认为正确吗?答案:1.输入传递散失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0%林德曼10%定律3.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4.C、H、O、N、P、Ca无机环境生物群落无机环境5.思考讨论:不正确,所谓物质循环,是指在整个生物圈范围内物质是循环的,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小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生态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系统内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递减,其中的原因不包括()A.各营养级所利用的能源物质不同B.生物体内能量大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生物体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不能重新利用D.食物链中的营养关系不可逆转3.(2009江苏淮南模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A.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B.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C.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D.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4.(2009湖北黄冈模拟)假设你流落在荒凉的孤岛上,只有少量玉米和鸡可以食用,那么使你自己生存得最长的办法是()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B.先吃玉米,然后吃鸡C.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D.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5.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有许多共同点,这可以用下图所示模型来表示。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 同步训练: 第4章 综合检测题 含答案
第四章综合检测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测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B.其年龄组成较接近稳定型C.该区的人口迅速膨胀D.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答案] B[解析] 据图可知随时间推移,出生率略呈上升趋势,而死亡率下降,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未成年人口比例高,人口会增加。
2.(2014·新课标Ⅰ,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内物种之间的关系。
病毒传播路径是水稻→稻飞虱→水稻,青蛙是肉食性动物,它减少了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可推断出青蛙吃掉了部分稻飞虱,才出现这样的效应,因此青蛙和稻飞虱之间是捕食关系。
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
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与青蛙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
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生活类型的生物在空间配置上的格局D.森林中的桦树有高有矮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 D[解析] 群落结构中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指不同物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不指同种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分布关系,如桦树有高有矮分层就不属群落的垂直结构。
4.(2014·浙江,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的有关知识。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生物必修3 同步训练《第4章种群和群落》综合检测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生物必修3 同步训练《第4章种群和群落》综合检测题选择题下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推测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B. 其年龄组成较接近稳定型C. 该区的人口迅速膨胀D. 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答案】B【解析】本题结合曲线考查种群的年龄组成,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据图可知随时间推移,出生率略呈上升趋势,而死亡率下降,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未成年人口比例高,人口会增加,综上分析,B错误,ACD正确。
选择题某种植物病毒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 病毒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 水稻和病毒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A【解析】A、稻田中青蛙以稻飞虱作为食物,两者为捕食关系,故A选项正确;B、水稻和青蛙并未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故B 选项错误;C、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D、水稻和病毒V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D选项错误。
选择题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B.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 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生活类型的生物在空间配置上的格局D. 森林中的桦树有高有矮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要求考生理解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形成的原因。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A正确;群落中的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B正确;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生活类型的生物在空间配置上的格局,C正确;群落结构中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指不同物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不是指同种生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分布关系,桦树有高有矮分层就不属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精品解析: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人教版必修3生物:第3章综合检测(原卷版)
第三章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1.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运输到侧芽部位积存,这是因为生长素运输的方式属于A.自由扩散B.极性运输C.主动运输D.渗透作用2.如图所示4个实验中燕麦胚芽鞘能继续伸长生长的是()A.①③B.①②C.①④D.②③3.如图表示用胚芽鞘中段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黑色方框)做的一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测定原先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方框表示)中含有生长素的是()A.琼脂块A和BB.琼脂块C和DC.琼脂块B和CD.琼脂块B和D4.将某植物的胚芽鞘(图1)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图2),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B.由于b侧细胞较长,所以单侧光来自b侧C.如果图1植物横放,a侧位于远地侧D.图1和图2可以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5.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B.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6.如图分别代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燕麦胚芽鞘,其中琼脂切块是经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A选项中有一胚芽鞘尖端套锡纸小帽),胚芽鞘表现出生长方向相同的一组是()A. B. C. D.7.如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中不含IAA,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琼脂块①②中都有IAA,①>②B.琼脂块③④中都有IAA,③≈④C.琼脂块⑤⑥中都有IAA,⑤≈⑥D.琼脂块③④中含有的IAA分别与⑤⑥中的相等8.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B.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C.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a点的浓度9.选择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洋葱根,随机分成两组。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 全一册课时达标训练(含答案)
课时达标训练(一)细胞生活的环境【基础题组】1.人体脑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氨基酸()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血液2.下列各组物质或离子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2-4、葡萄糖、氨基酸3.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淋巴↑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4.(2016·扬州高二检测)如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5.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A.④可以直接进入a、c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加6.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7.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含量有关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8.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能力题组】9.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江苏省【最新】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训练生物试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最新】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训练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和最小的依次是()①温带草原②热带雨林③北方针叶林④北极冻原A.②①B.②④C.①④D.③④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3.近年来保定护城河发生严重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关于此生态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造成此生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B.此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C.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D.在湖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A.①③B.②④⑤C.②③D.①④⑤5.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存提供CO2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6.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图中的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A.甲→乙→丙→丁B.C.D.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8.在某农业示范基地,海虫草等“海水蔬菜”长势良好。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必修3 同步训练 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含解析 精品
第四章第3节一、选择题1. 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下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幅营养关系图中,与其所表示的种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最符合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题干中甲乙两种生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A中的甲乙之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B中的甲乙靠在一起,说明乙仅仅从甲的体表获得了营养,甲乙之间属于寄生关系;C中的甲乙之间共同竞争丙,二者之间属于竞争关系;D中的甲乙没有靠在一起,乙从甲中获取营养,所以甲乙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2. 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进行单独和混合饲养。
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②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③混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池底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A. ①④⑤B. ①③⑤C. ②④⑤D. ①③④【答案】A【解析】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
由表格中单养和混养时检测出的鱼胃内食物可知:单养时鱼种a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鱼种b也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单养时鱼种a与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
混养时鱼种a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说明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混养时鱼种b仍多出没在植丛中。
3.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 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 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 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自动调节能力弱,易长生暴发性虫害,A错。
杉茶间作园物种数在10月份时最大,种群密度不一定最大,B错。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4章第4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一定能形成森林B.演替过程中,因灌木较为高大而取代草本植物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弃耕的农田只有气候、水分等适宜才能形成森林。
答案: A2.某山区发生山洪,洪水过后,在较短一段时间后,滑坡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出现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在滑坡处,新形成的群落既存在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C.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会逐渐降低D.群落演替的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解析:洪水过后一段时间,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生物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C错误;群落的演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人类的活动,D错误。
答案: B3.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答案: C4.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B.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原因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D.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解析:光照强度是影响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从上到下光照强度逐渐降低,分布的植物对光照的需求量也逐渐降低,A、B正确;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既能改变群落结构,也可以使群落发生演替,C错误;自然条件下生物群落一般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的,D正确。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 同步训练: 第3章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Word版含答案
第三章第1节一、选择题1.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处理:①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A.有单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B.给予右侧光照时,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C.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D.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并给予右侧光照,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答案] D2.荷兰学者Frits Went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经1~2 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下图)。
该实验结果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①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②该物质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③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④单向光刺激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B3.为了研究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科学家曾做了下列实验:①切取燕麦胚芽鞘的顶端,按下图所示分别插入云母片;②把A和B分别置于完整的琼脂块上,C 和D分别置于中间分开的琼脂块上;③再把A放在暗处,B、C、D沿箭头方向照光。
若A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相对值为100,则B、C和D的各值如图所示。
下述关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结论,错误的是( )A.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合成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C.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D.背光一侧生长素合成得多,向光一侧生长素合成得少[答案] D4.下图是4棵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②号和④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一孔,使光线能射入。
如果要研究光和茎生长的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 )A.②和④B.③和④C.①和②D.①和③[答案] B5.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将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答案] C6.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启东中学【最新】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训练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下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幅营养关系图中,与其所表示的种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最符合的是()A.B.C.D.2.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进行单独和混合饲养。
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②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③混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池底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④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5.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 ℃~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6.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的生物间的关系有()A.竞争、竞争B.竞争、种内斗争C.共生、竞争D.共生、种内斗争7.统计某农田中玉米种植后植株平均高度结果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50天左右玉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B.90天左右玉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C.该农田中玉米长势整齐,因此该农田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D.由于种内斗争的加剧,玉米平均株高达到160 cm后不再增长8.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曲线表明M、N之间为竞争关系B.b越大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d越大表明M与N的竞争越激烈D.M与N将呈现S型增长9.如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种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最能反映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B.狼与麝牛间进行相互选择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10.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
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形曲线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是随机分布的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D.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二、综合题1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
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的种群数量增减情况如图中曲线a、b、c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_______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三、实验题12.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一)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________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探究问题: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土层)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二)探究过程:(1)准备:①制作________:因为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用于________法或________法进行调查,常采用________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②记录:记录调查地点的______和______的主要情况。
(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同罐子一起挖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________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
(3)采集小动物: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____________采集。
(4)观察和分类:①可借助有关的________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
②观察:体型大,直接识别;体型小,____________。
(5)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题31图2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青工成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结构.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_代表类似.参考答案1.D【详解】题干中甲乙两种生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A中的甲乙之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B中的甲乙靠在一起,说明乙仅仅从甲的体表获得了营养,甲乙之间属于寄生关系;C中的甲乙之间共同竞争丙,二者之间属于竞争关系;D中的甲乙没有靠在一起,乙从甲中获取营养,所以甲乙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D正确故选D【点睛】2.A【解析】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
由表格中单养和混养时检测出的鱼胃内食物可知:单养时鱼种a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鱼种b也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单养时鱼种a与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
混养时鱼种a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说明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混养时鱼种b仍多出没在植丛中。
3.C【详解】A、对比三条曲线可以直接看出,纯茶园的物种数最少,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最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错误。
B、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直接看出,10月份的杉茶园的物种数最多,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B错误。
C、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物种的丰富度高,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C正确。
D、群落结构会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错误。
4.C【解析】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该水池中原有的两个物种甲与乙之间符合捕食关系的曲线,其中甲先增先减,是被捕食者(藻类),乙后增后减,是捕食者(浮游动物)。
当在水池中加入物种丙后,改变了原来的种间关系,其中丙专食浮游动物,当三个物种仅剩余一个物种时,乙会因为丙对它的捕食而消失,而丙也因为乙的消失而缺乏食物也消失,甲会因为失去天敌乙而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所增加。
丙和乙可竞争空间和氧气等资源。
所以本题应该选C。
从图像分析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藻类),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
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食物链的话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
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也随之大量减少。
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
由于强调了鱼是专食浮游动物乙,显然A项是不合理的。
丙和乙的竞争关系不一定体现在食物的竞争,可能在大量投入鱼(丙)时会导致空间(水池)、氧气等方面的竞争。
5.A【详解】试题分析: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而不是一种生物,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所以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B正确;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所有物组成生物群落,C正确;-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B【解析】试题分析: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它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反应出种间斗争(乳酸菌和其它微生物之间的斗争)和种内互助现象(每一个乳酸菌都产生乳酸,共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而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的增殖,反应出种内斗争现象,所以选A。
考点:考查物种间的关系。
点评:同一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有种间互助中的共生、竞争、捕食、寄生。
7.A【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该图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则50天左右玉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A正确;90天左右玉米植株平均高度达到K值,不是种群数量,B错误;农田中玉米属于一个种群,该玉米种群与农田里所有其他生物种群一起构成的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错误;由于种内斗争的加剧,玉米平均株高达到160cm后一般不增长,但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后,还可能进一步增长,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