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音乐第二课 月下踏歌

合集下载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第一课古风新韵教学目标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花非花》。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研究竖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建议1.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音乐研究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可抓住本课主题“古风新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结合认识古琴的研究,拉近民族音乐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拓展欣赏我国古诗词为创作素材的优秀音乐作品。

第一课时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1、导入聆听古琴曲片段,教师可以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典味道。

并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意境相配的古诗,举行配乐诗朗诵,体会现代文人的气质与情绪。

二、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1.简单赏析XXX诗歌《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配乐朗诵《水调歌头》,可选用本课古琴曲或歌曲作为配景音乐,朗诵后学生谈谈不同配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3.聆听歌曲《但愿人持久》,听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应用特点。

4.对比聆听XXX和XXX演唱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

第二课时一、演唱《游子吟》1.复古诗《咏鹅》《春晓》《静夜诗》等古诗诗歌入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配景音乐,请学生朗诵《游子吟》两边。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1)视唱旋律。

(2)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举行方面的不同。

(3)学唱歌词,延长歌曲。

第三课时1、演唱歌曲《花非花》1.从歌曲《西风的话》导入。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23年最新修订完整版本)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23年最新修订完整版本)

目录第1课古风新韵《关山月》教学设计《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游子吟》教学设计《花非花》教学设计第2课月下踏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火把节(片段)》教学设计《转圆圈》教学设计《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教学设计第3课银屏之声《爱是一首歌》教学设计《两颗小星星》教学设计《滑雪歌》教学设计《DOREMI》教学设计第4课美好祝愿《龙腾虎跃》教学设计《拍手拍手》教学设计《明天会更好》教学设计第5课快乐的阳光《守住这一片阳光》教学设计《光辉的太阳》教学设计《榕树爷爷》教学设计《一把雨伞圆溜溜》教学设计第6课神奇的印象《海德薇格主题》教学设计《瀑布(片段)》教学设计《火车来了》教学设计《飞天曲》教学设计第7课放飞梦想《和平颂(片段)》教学设计《欢乐颂》教学设计《永远是朋友》教学设计《我们是朋友》教学设计_2023学年第_2_学期第__十二册__音乐___科授课计划(音乐)年级教学时间教材分析:本册六年级第十二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为七个单元。

这七个单元包括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教材使学生能全民啊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

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事结合欣赏、乐理知分析识。

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学情分析:1、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六个班的音乐课。

六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聆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学生识谱能力较差。

五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易,每班大约有20%到25%左右的学生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

而601学情班相对稍微好些。

其中主要原因是在之前的音乐课上学生不重视,也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的分析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第2课月下踏歌阿细跳月(教案)

第2课月下踏歌阿细跳月(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月下踏歌阿细跳月》这节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学习阿细跳月这一民族音乐和舞蹈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实践活动,他们积极参与,勇于展示自己,课堂氛围活跃。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授歌曲旋律、节奏和舞蹈动作时,部分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4)团队合作:在集体舞蹈表演中,学生可能面临协作、沟通等问题。
-解决方法:设置小组合作任务,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月下踏歌阿细跳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在月光下唱歌跳舞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阿细跳月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节奏和舞蹈动作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解教学和示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阿细跳月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准确地表现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教学。这个操作将演示阿细跳月的基本舞蹈动作和队形变化。
第2课月下踏歌阿细跳月(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课月下踏歌阿细跳月》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音乐学科,以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五章《民族音乐》为依据。本节课具体内容包括:

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古风新韵教学目标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花非花》。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竖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建议1.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可抓住本课主题“古风新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结合认识古琴的学习,拉近民族音乐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拓展欣赏我国古诗词为创作素材的优秀音乐作品。

第一课时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1、导入聆听古琴曲片段,教师可以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典味道。

并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二、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1.简单赏析苏轼诗歌《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配乐朗诵《水调歌头》,可选用本课古琴曲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学生谈谈不同配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听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特点。

4.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

教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一、演唱《游子吟》1.复习古诗《咏鹅》《春晓》《静夜诗》等古诗诗歌入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

小学音乐_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月下踏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月下踏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月下踏歌》教案教学目标1. 演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2. 欣赏《阿细跳月》,记忆音乐主题,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

3.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彝族音乐特点,了解民乐合奏这一演奏形式。

教学重、难点1. 用欢快、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2. 欣赏《阿细跳月》,能哼唱主题旋律,并能够听出不同乐器演奏的主题旋律。

3. 了解混合拍子、变换拍子、知道《阿细跳月》中四五拍子的强弱规律,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欣赏乐曲《阿细跳月》(一)分段精赏1、聆听第一部分:(1)初听乐曲,感受情绪,学唱主题音乐。

a.出示曲谱,学生演唱主题音乐。

b.引导学生发现主题音乐节奏型一样,最后两拍都是sol re dol的旋律特点c.师生接龙唱主题音乐d.学习5/4拍混合拍子及强弱规律(2)复听音乐,主题音乐出现次数,听辨乐器音色。

分别播放笛子、阮、笙、二胡演奏的主题音乐。

(3)三听音乐,模仿器乐演奏姿势,了解演奏形式。

2、聆听乐曲《阿细跳月》第二部分。

(1)初听音乐,听辨乐器,知道主题音乐出现次数。

(2)复听音乐,感受力度与情绪的变化。

(3)三听音乐,听辨扬琴音色,师生互动,加深对音乐主题的记忆。

3、聆听乐曲《阿细跳月》第三部分。

(1)初听音乐,感受速度、力度(2)复听音乐,学生拍手进一步感受音乐。

(二)完整聆听《阿细跳月》(三)作品简介(四)《阿细跳月》舞蹈视频三、学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a.感受歌曲速度和情绪(活泼欢快的,速度稍快)b.感受衬词“赛洛里塞洛哎欧”对歌曲情绪的影响,知道衬词的作用c.学唱衬词部分2、复听歌曲,分乐段。

3、分段学习,重点解决。

(1)学唱A段(3)完整演唱四、小结:《月下踏歌》学情分析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

人音版(2012) 六年级下册 第2课 月下踏歌

人音版(2012) 六年级下册 第2课 月下踏歌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月下踏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演唱《转圆圈》第一声部聆听《阿细跳月》教材分析《转圆圈》是一首撒尼民歌,具有浓厚的儿童情趣及鲜明的民族特色。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以“do,mi,sol"三音为重要组成音,独具特色。

前两个乐句勾勒了明月初升的宁静夜色,表现了孩子们的喜悦心情;后四个乐句速度转为小快板,力度加强,二拍子与三拍子互作交替,表现了孩子们在皎洁的月光下嬉戏玩耍的快乐心情。

《阿细跳月》,是作曲家秦鹏章编曲的一首民乐合奏。

旋律活泼跳荡,富有动感,特色鲜明。

短小的四小节主题乐句共重复了14次,速度、力度、演奏乐器的音色、曲调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表现出了彝族人民月下踏歌,欢庆节日的欢乐场面。

教学目标1-演唱歌曲《转圆圈》,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月光下儿童欢乐歌舞的意境,感知《转圆圈》和《阿细跳月》两首彝族音乐的民族风格,了解相关音乐文化,激发对生活热爱之情。

2.在感受、聆听、体验过程中,用听唱、对比、记忆的方式,学习演唱歌曲《转圆圈》,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3.在学习过程中用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转圆圈》;唱出欣赏曲《阿细跳月》主题乐句,能听出主题重复次数,并能用动作表现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1.能用圆润饱满和轻快有弹性的歌声表现歌曲《转圆圈》不同的意境。

2.准确演唱歌曲《转圆圈》的变化拍子和歌曲中的表情记号。

3.用动作表现出《阿细跳月》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有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歌唱基础,并且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也较之前稍显内敛。

在教学中要注重保持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养成关注音乐与相关文化的习惯。

尊重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个性,鼓励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材分析本教材体现素质教育观念,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一、总目标: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音乐鉴赏能力,发展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

增强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分目标:(一)感受与鉴赏知道常见的中国民乐器,并能听辩其音色,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初步辨别旋律进行的高低、快慢、强弱,能感知乐句与乐段的结束,并能做出相应的反映。

能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能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聆听音乐主题并能说出曲名。

喜欢聆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和民族器乐曲。

(二)音乐表现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对老师的指挥动作几歌曲的前奏做出恰当反映,演唱时姿势正确,声音自然,节奏音调准确,在合唱中能注意与他人合作。

知道力度记号、反复记号。

(三)音乐创造能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简易打击乐器,利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能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音乐剧,并能参与表演。

能创作4小节的节奏短句,及简单的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热心收集各种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主动参与社区、乡村的文艺活动,并能大方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乐于听赏音乐会或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接触与了解戏曲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一)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发展音乐感受力(二)发展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注重音乐能力培养(三)了解当今比较流行的世界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2、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扩展音乐创造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3、教学中将音乐学科知识与技能,有机地渗透在各项活动中,减少学生学习的畏惧心理,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自然地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音乐第二课月下踏歌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音乐第二课月下踏歌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12册 第2单元
教材类型:人教版
课题:月下踏歌
课型:
设计教师:吴雨
教学对象:六年级主题,感受具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格特点的音乐之后,本课又以“月下踏歌”为主题,着重选编了四首表现西南地区彝族人民在月光下尽情欢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的作品,让学生加深对彝族音乐文化的感受与体验。这也是教科书编写注重“课标”对传承母语音乐文化内容的具体体现
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歌曲主要由“40、6、犯1”三个音组成,音型重复多,识读乐谱较为容易,但I拍和1拍的频繁变化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识读乐谱时,教师要稍加分析和引导,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可采用以下方法:
5、听教师唱旋律,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每一个乐句所表现的意境是不是一样的?在分析时,教师可结合歌曲的三个组成音“如、6、81”,介绍彝族歌曲的特点。
演唱歌曲《转圆圈》
1.导入方式: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与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此部分在演唱时要注意音量不宜太大,唱好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以及延长音记号的地方,可通过教师的指挥手势,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表现。
〔1〉指导学生按歌曲提示的力度与速度记号来演唱。在演唱时可与学生一起复习旋律中出现的音乐记号,如:反复跳越记号、力度记号〔渐强、渐弱)等。
〔2〉用徐缓的速度、柔和的声音和小快板的速度、轻巧的声音来表现两个不同情绪的乐段。
〔3〉歌曲除变拍子外,还要多用听唱和模唱的方法唱好倚音。
〔4〉由于速度的变化与延长音记号的运用,指挥将是统一歌声的重要手段。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

这首歌曲以我国彝族阿细人传统的“跳月”习俗为背景,展现了阿细人欢快的舞步和热情的生活态度。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民族音乐方面,学生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对彝族文化及“跳月”习俗的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民族音乐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彝族阿细人的“跳月”习俗,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

2.学会演唱歌曲《阿细跳月》,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民族特色节奏和旋律。

2.歌曲的高音部分,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彝族文化和“跳月”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学。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学习效果。

4.音乐欣赏法: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钢琴或其他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彝族文化和“跳月”习俗,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阿细跳月》,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民族特色节奏和旋律的演唱。

4.巩固(5分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5分钟)欣赏其他彝族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歌曲《阿细跳月》,加强巩固。

彝风彝情 踏歌而来 《月下踏歌》说课稿

彝风彝情   踏歌而来 《月下踏歌》说课稿

彝风彝情踏歌而来——人教版年级册《》说课办有生命力的教育,做有生长力的教师。

这是我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所秉持的管理理念。

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崇尚音乐课堂更应该焕发多彩生命力。

因此,我常以音乐课的人文特性为基点,从生命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构建音乐课堂教学观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这一课的教学,我将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时刻呈现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和创造音乐美的生命样态。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发现生长点(解析教材)二、联系理念说目标——致力生长点叶澜教授认为,课堂“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因此,在目标的定位上,应致力于学生的生长点,让师生生命力得到充分发挥,我确立了一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如:学习并掌握部分音乐力度记号,运用力度的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通过体验音乐、演唱歌曲、分析音乐等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具备阳光的生活态度,乐观的蓬勃力量。

其中,()作为学生今后必须具备的音乐素养,成为本节课的至高生长点,亦是教学重难点。

三、以生为本说教法学法——唤醒生长点根据新课改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教法和学法中都积极促发学生探究,以促进学生生长点的自我觉醒。

教法引路:《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是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展开想象,大胆创新。

我采用了感受铺垫法、启发引导法、比较法、发现法、激趣法、讨论法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互动,共同发展。

学法探究:为了在学生中形成"我要学"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根据教师教法的确定,学生将在老师各种灵活方法引导下通过感受欣赏自然而迅速的学会歌曲唱法;通过探究、讨论、发现去主动学习;通过合作、想象去创新发展歌曲,并得到()的情感教育。

新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新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新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一课《古风新韵》教学目标: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并能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重难点: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聆听聆听乐曲《关山月》,认识古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

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2、认识古琴导入。

3、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

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

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5、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三、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和感受。

第2课时教学内容: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学唱歌曲《游子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一)、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1、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旬“月有阴晴圆缺”;教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六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月下踏歌我抱着月光教案人音版

六年级音乐下册第2课月下踏歌我抱着月光教案人音版

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一.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用歌声、律动表现彝族人们愉悦与热情的情绪。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会变拍子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富有感情地表演唱,表现彝族儿童在月光下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难点:变换拍子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变拍子音乐活动导入1、听鼓点,原地走2、听鼓点,空间探索走师:好,现在请听着老师的鼓点声可以在空间行走,注意走的时候,要保持空间的利用,鼓声停,脚步停。

3、钟琴声加入,重音感知,感受三种拍子师:刚才我们听鼓点,从原地走,到空间走,现在又多了一项任务,老师会加入钟琴的声音,当你听到钟琴声音的时候击掌,钟琴代表的是重音。

你听出重音出现的规律了,再开始走动,加入击掌。

(从四拍子开始)如果变拍子了,鼓声停止:“好,重音规律要变了”。

你听明白了,你再进入(三拍子)。

停止,教师:“又要变了。

听懂了在进入哦”(二拍子)4、中间不停顿,三种节拍整合起来,空间行走作出反应。

师:刚才我们感觉到我们改变重音的规律就形成了不同的节拍,有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

刚才同学们很敏锐的找到这几种拍子的感觉,记住每种拍子的感觉。

其实每种拍子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二拍子是有摇摆的感觉,三拍子有舞蹈的感觉,四拍子又宽一些。

刚才我在变节拍的时候,都停了一下,如果我把这些节拍打乱次序,整合起来,中间不停顿,你还能敏锐地辨识它,并作出反应吗?5、听音乐分辨三种拍子师:非常好,大家好像都找到了每种节拍带来的感觉,现在我们带着这种体验方法(音乐的感觉),到音乐中去寻找这些节拍。

(1)先用手势数字表示听到的拍子4/444564541|1456424|55353115|5335151||3/4112315|512315|331355|531315|1——||2/4511|211|5531|235|511|211|5531|251||(2)连续听出,并空间走步表示拍子。

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古风新韵》 (2)第一课时《游子吟》 (2)第一课时《关山月》《但愿人长久》 (4)第三课时《花非花》 (6)第二课《月下踏歌》 (8)第一课时《转圆圈》 (8)第二课时《阿细跳月》 (10)第三课时《火把节》 (12)第四课时《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13)第三课《银屏之声》 (14)第一课时《滑雪歌》 (14)第二课时《Do Re Mi》 (16)第三课时《两颗小星星》《爱是一首歌》 (18)第四课《美好祝愿》 (21)第一课时《拍手拍手》 (21)第二课时《明天会更好》 (25)第三课时《龙腾虎跃》 (27)第五课《快乐的阳光》 (32)第一课时《守候这一片阳光》《光辉的太阳》 (32)第二课时《榕树爷爷》 (33)第三课时《一把雨伞圆溜溜》 (33)第六课《神奇的印象》 (36)第一课时《火车来了》 (36)第二课时《飞天曲》 (40)第三课时《海德薇格主题》《瀑布》 (42)第七课《放飞梦想》 (43)第一课时《永远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43)第二课时《欢乐颂》《和平颂》 (45)第一课《古风新韵》第一课时《游子吟》教材分析《游子吟》这首歌是根据唐代诗人孟郊吟唱送给慈母的颂歌。

作品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母子亲情。

歌曲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缝衣细节,谁都经历过、体验过的这一细节,而母亲的慈爱之情正是在这日常生活中的最细微处流露出来的。

诗人以“三春晖”比喻慈母之爱的广阔深厚,以“寸草心”比喻儿女对慈母的报效之情。

并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游子吟》这首歌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难点、重点1、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2、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手段:DVD机、课件、电脑媒体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1、声音练习2、二声部练习:以3度音程为主进行练习。

2022年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及反思

2022年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及反思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一课古风新韵教学目标: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并能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重难点: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聆听聆听乐曲《关山月》,认识古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

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2、认识古琴导入。

3、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

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

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1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5、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三、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古琴曲《关山月》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表达了守边战士在马上吹奏的军乐,乐曲表现了征人思乡报国的情感。

琴曲《关山月》为本世纪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

音韵刚健而质朴,气魄宏大,抒壮士之情怀,真挚感人,富有浓厚的北地音乐风味。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及反思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及反思

第教学目标:一课古风新韵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并能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重难点: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聆听聆听乐曲《关山月》,认识古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

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2、认识xx导入。

3、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

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

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5、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三、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和感受。

第2课时教学内容: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学唱歌曲《游子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一)、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1、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旬“月有阴晴圆缺”;教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初听歌曲,理解情感。
(1)简单介绍歌名的含义。“格桑拉”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妈妈格桑拉的意思是指妈妈幸福。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带着问题聆听:歌曲是反映妈妈的幸福,还是祝愿妈妈幸福?听后引导学生从歌词、情绪、速度上谈谈自己对歌名的理解。
3.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跟琴学唱歌曲的旋律。注意唱好切分节奏(前短后长、前弱后强),唱准“睾”。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旋律带有藏族民歌风格,并哼唱几句加以证明。
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歌曲主要由“40、6、犯1”三个音组成,音型重复多,识读乐谱较为容易,但I拍和1拍的频繁变化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识读乐谱时,教师要稍加分析和引导,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可采用以下方法:
5、听教师唱旋律,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每一个乐句所表现的意境是不是一样的?在分析时,教师可结合歌曲的三个组成音“如、6、81”,介绍彝族歌曲的特点。
(2)带着对妈妈的深情祝愿,再唱歌谱。教师可抓住歌曲两个乐段情绪的不同,启发、指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对比与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感情,以情带声,不要等学会歌词后再作情感的处理。连续两句“妈妈格桑拉”,旋律在与前面形成八度大跳后的不断下行。可处理为一句比一句弱,使歌曲的意境得以表达。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唱歌词。引导学生用深情优美的声音来演唱,高音不要喊唱,用轻声加气息支撑来演唱。歌中一字多音的演唱要连贯、圆润。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12册 第2单元
教材类型:人教版
课题:月下踏歌
课型:
设计教师:吴雨
教学对象:六年级
课时:3课时
教材
简析
继五年级“欢乐的村寨”的主题,感受具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格特点的音乐之后,本课又以“月下踏歌”为主题,着重选编了四首表现西南地区彝族人民在月光下尽情欢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的作品,让学生加深对彝族音乐文化的感受与体验。这也是教科书编写注重“课标”对传承母语音乐文化内容的具体体现
四、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五、背唱歌曲《转圆圈》,并能用“如、6、犯1”三个音编创短小旋律。
六、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及音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中“拉弦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的分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5、学生从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进行歌曲的处理,如:第一乐段可用慢速轻声齐唱,表现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小伙伴们相约来到河边,点起篝火;第二乐段唱速稍快,用跳跃轻巧的声音演唱,可采用男女生对唱的形式,仿佛小伙伴们在月光下、篝火旁追逐游戏,尽情欢歌;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重复,歌词不变,但可以加快歌曲的速度和加强力度,还可以尝试用轮唱的形式,把歌曲推向高潮。



一、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二、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成,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三、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4)合唱部分通过分小组、分乐句自主学唱,各分声部都能熟练地演唱后再合成。根据学生的基础,用器乐辅助音准的方式进行合唱练习。考虑到有些班级学生的合唱能力较弱,在合唱部分的学习时,可采用先简化声部旋律的方法,让学生较为容易地掌握合唱,待能力加强后再按教科书中的合唱谱来唱。
(5)对比聆听齐唱、合唱和领唱、合唱的不同效果;根据学生的资源,选择合适的表演形式来演唱,并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带领全班同学学做两个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边唱边跳,抒发“祝福妈妈”的情感。
演唱歌曲《转圆圈》
1.导入方式: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与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此部分在演唱时要注意音量不宜太大,唱好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以及延长音记号的地方,可通过教师的指挥手势,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表现。
6、分乐句视唱歌谱,可边唱边请学生划出乐句的旋律线,感知旋律的走向。简谱版做复习变换拍子,可请学生在|拍和1拍出现的小节左上角标出相应的拍号,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拍子的变换。
7、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先把高声部掌握,并用有趣的象声词帮助读节拍的办法,先把变拍子的强弱规律掌握,注意突出强拍。
8、学唱歌曲,处理歌曲。学唱歌曲应着重于歌曲的意境表现,要把撒尼儿童在银色的月光下欢快的歌舞场景表现出来,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唱好这首歌曲,请注意以下几点:
二、背唱歌曲《转圆圈》,并能用“如、6、犯1”三个音编创短小旋律。
教学
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案




集体备课(一备)
二 备
教学流程含教学内容
教 学 活 动设 计
资源与媒体
含师生双边活动及教法、学法
第一课时
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一、导入:复习歌曲《我的家在日客则》人手,通过让学生谈谈藏族的风土人情,引入对歌曲《妈妈格桑拉》的学习。让学生寻找与之共同的音调(6 1 2 3),从而导人歌曲的学习。
6、聆听第2段,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情绪。聆听时,可先请学生听出此乐段由双簧管主奏,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然后再哼唱或吹奏主题,熟悉旋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在乐段的长音处上奏一奏。
7、完整聆听乐曲,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可启发学生边听边用乐器伴奏、身体律动和哼唱主题等形式来表现。
第三课时
钢琴
多媒体
第二课时
管弦乐《火把节》片段
1、课前请学生查找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如:火把节、泼水节、三月三等,课上进行交流分享。然后,教师设问:你认为要表现“火把节”上热闹欢腾的场景的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上会怎样的表现?学生自由回答。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听后可让学生谈谈所想象的热闹场面。
3、多遍聆听,用听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节奏相同,旋律上基本属于“重复”与“模进”。学唱时,抓住歌曲的这个特点设计一些活动,如采用师生对唱或者男女生对唱的形式进行学唱,增加学生学习的情趣,感受歌曲的乐趣。
4、由于这首歌曲是变换拍子,学生在演唱时不好掌握节拍的变化。因此,在学唱时,参照《转圆圈》用趣味象声词辅助朗读的办法,先读会歌曲变化的拍子,再换成歌谱唱一唱,注意突出变化拍子中的强拍。
〔1〉指导学生按歌曲提示的力度与速度记号来演唱。在演唱时可与学生一起复习旋律中出现的音乐记号,如:反复跳越记号、力度记号〔渐强、渐弱)等。
〔2〉用徐缓的速度、柔和的声音和小快板的速度、轻巧的声音来表现两个不同情绪的乐段。
〔3〉歌曲除变拍子外,还要多用听唱和模唱的方法唱好倚音。
〔4〉由于速度的变化与延长音记号的运用,指挥将是统一歌声的重要手段。
3重点聆听第1段。第1遍,请学生边听边用“X XX”节奏型拍击,为音乐伴奏,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绪。
4、第2遍,听出此乐段演奏的乐器有弦乐组和木管组。引导学生听出轻快、灵巧的中间部分是由短笛主奏和铃鼓伴奏的,启发他们仔细聆听铃鼓的音色,并合着“X 0 |0 X”节奏型拍击。
5、第3遍,要求学生当听到重音出现时,做播鼓的动作;当铃鼓音色出现时,和着节奏拍击。也可分男女生做,如:男生做擂鼓的动作,女生做拍击铃鼓的动作。
9、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体验撒尼人民月下踏歌时的意境。
第四课时
《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1、复习演唱《转圆圈》导入,然后聆听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范唱,引导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2、初听歌曲范唱,说出歌曲演唱的顺序。聆听前可先复习一下反复记号“II I II”,然后请学生边听边在歌曲中找找反复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