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412001 412002学分:3总学时:60 其中,理论学时:60适用专业:音乐学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基本乐理》是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音乐表现、音乐创作上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不仅为和声、作品分析、复调、歌曲写作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可以为声乐、器乐等表演提供技术支持和思想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音及音高、音律、谱号谱表、常用记号、节奏节拍、音值组合、速度力度、装饰音等记谱法知识。
熟悉音名、唱名在键盘、谱表上的音高位置,会识别和记写调号;理解节奏、节拍等基本概念,懂得音的长短表示法和各种拍子的音值组合原则,会正确组合音值;会识别和记写各种省略记号、演奏法记号、装饰音,懂得其意义和基本的唱、奏法;熟悉常用的速度与力度记号及其含义。
2、掌握音程、和弦基本内容。
理解其概念,掌握识别和构写音程、和弦的方法,并能识别、标记和构写各种不同类别的音程与和弦(含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
3、熟练调式、转调、调式变音、半音阶、移调等内容。
熟悉调式、转调等基本概念;调式音阶的形态、结构和调式音级的标记、名称、特性;掌握构写音阶、调式分析、移调的方法并具有相应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学期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期总课时(24学时)第一章音及音高(2学时)1、理解并掌握音及音的属性2、正确理解和掌握乐音体系、音列、音级、音域及音区3、熟记音的分组第二章音律(2学时)1、理解并掌握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2、正确理解和掌握自然半音、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变化全音、等音的概念第三章记谱法(2学时)1、了解并掌握谱表、音符、休止符2、正确理解和掌握谱号、其他记号、省略记号、演奏法记号第四章节奏节拍(4学时)1、了解并理解节奏与节奏型、节拍拍子的概念2、正确掌握节拍的类型、切分音3、熟练掌握节奏的规整划分、节奏的特殊划分形式、音值组合法第五章音程(6学时)1、了解并掌握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2、正确理解音程的级数和音数、3、正确掌握自然音程、变化音程、单音程、复音程、等音程、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稳定音程、不稳定音程的概念4、熟练掌握音程的转位、构成和识别音程的方法第六章和弦(8学时)1、理解三和弦、七和弦、等和弦等基本概念2、掌握识别、构成和弦的方法,会识别、标记和构写各种不同类型的和弦3、了解和弦在音乐中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第二学期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期总课时(36课时)第七章调式总论(4学时)1、理解调式、调、调性、等音调的概念及区别2、熟练掌握升号调、降号调与调的五度循环3、了解调式的多样性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第八章大调式和小调式(6学时)1、了解并掌握大调式、小调式的概念2、正确掌握大调式各级音的名称与标记、小调式各级音的名称与标记、大小调式音级的特性3、熟练掌握三种大、小调式的特性音级;平行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的概念4、了解各类大小调的应用及表现特性第九章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4学时)1、正确认识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的概念及区别2、理解并掌握同主音调、同宫系统各调的概念3、熟练掌握五种五声调式、及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音级的名称和标记4、了解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第十章中古调式(2课时)1、了解并熟悉欧洲中古调式的概念2、正确掌握中古调式的种类、中古调式的色彩第十一章分析旋律的调式调性(6课时)1、熟练掌握大小调式、民族调式旋律的特征及调式调性分析方法2、正确掌握如何区分大小调式与民族调式的方法第十二章调式中的音程(4课时)1、理解并掌握自然、和声大小调式中的音程的种类2、正确掌握调式中不稳定音程的解决、调式中不协和音程的解决方法3、熟练掌握如何确定音程所属调式第十三章调式中的和弦(4课时)1、了解调式中和弦的名称与标记2、理解并掌握自然、和声大小调式中的和弦种类3、熟练掌握属七、导七和弦的解决;如何确定和弦所属的调式第十四章转调(2学时)1、了解并理解调的关系2、熟练掌握转调的概念、类型、方法第十五章译谱与移调(2学时)1、了解译谱的应用、移调的应用2、熟练掌握译谱的方法、移调的方法第十六章调式变音与半音阶(2学时)1、了解并理解调式变音的概念2、熟练掌握各种半音阶的写法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记谱法、音程、和弦的识别与构写;调式及调式中的音程、和弦;判断调式中音程与和弦所属调式难点:调式调性的分析方法;译谱与移调的方法。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熟练掌握乐音体系、音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标记、音程、和弦、调及调关系、调式、调与调式、调式中的音程等方面内容。
第一章:乐音体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并掌握音、音名、音组、标准音与中央C,掌握乐音体系、音名、音组、标准音与中央C的内容。
教学难点和重点
音、音的性质、乐音与噪音。
第十二章 调式中的和弦
教学目的和要求
判断各调式中的和弦,在各调式中构成各种和弦;通过和弦找到所属调式调性;和弦的解决。
教学难点和重点
调式中的和弦构成、通过和弦找到所属调式调性;和弦的解决。
教学内容
1、什么是调式中的和弦;2、大、小调式中的三和弦;3、大小调中的七和弦;4、通过和弦找到其所属的调式调性;5、属七和弦、导七和弦的解决。
教学内容
1.什么是"调";2.升号调与降号调;3.调的五度循环;4.等音调。
第九章 调式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大、小调式,民族五声调式的调式特征;能熟练的书写调式音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大、小调式,民族五声调式的调式特征;能熟练的书写调式音阶。
教学内容
1、大调式;2、小调式;3、五种五声调式。
2.记谱法
五线谱、谱号、谱表、音符、休止符、节奏、节拍、拍子、拍号、小节、小节线、拍子种类、节奏特殊划分、连音符、音值组合法、节奏型。
3.音程
旋律音程、和声音程、音程名称、音程种类、自然音程、变化音程、音程的扩大与缩小及变化规律、音程的性质、单音程、复音著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
执笔人: 审定人:
《基本乐理》课程考试大纲
(适用于音乐学专业)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2.课程名称:《基本乐理》3.英文名称:《The basic theory of music》4.课程简介:基本乐理十学前教育专业必修专业技能课,这些知识是学习、理解、表现音乐所不可缺少的,无论是学作曲、指挥、音乐学、演唱、演奏或音乐教育,都必须学习。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音乐学习中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为音乐技能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丰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及知识面,丰富自身的理论修养。
(2)能力目标——强调理论必须能应用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的基础上,积极的培养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理论层面完善并指导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化成长。
(3)情感价值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本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
2.与相关课程衔接:《基础和声》等。
3.学时、学分:总62学时,4学分;第一学期28学时,第二学期34学时。
4.开课学期:2017——2018(1)(2);授课班级:17音乐学5.教学方法:讲授、键盘练习、作业实践练习6.考核方式:闭卷7.教材:《基本乐理》.贾方爵.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038.教学参考资料:《基本乐理通用教程》、《乐理基础教程》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音的高度与记谱法(10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记谱的一般规律,并能正确的记写乐谱,增强学生的识谱与记谱能力。
了解不同的律制与生律法,一般的演奏记号等内容。
【重点难点】音符时值特殊划分、谱号、调号与常用记号的写法。
音符及其时值的划分;调号、拍号与记谱中的常用记号等。
第二章节奏及节拍(6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各种拍子及其音值组合法,使同学们充分认识节拍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一学年,64学时总学分:4学分开课学期:第一、第二学期适用专业: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学习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的前提与基础,是音乐理论课程的奠基石。
通过对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的加以运用到器乐学习、声乐学习、作曲学习当中,并为后续理论课程打好专业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全面掌握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学会将其与其他音乐理论课程融会贯通,并将其运用到声乐与器乐学习当中。
在乐理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精神,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音乐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精讲多练”的原则。
传统乐理课重概念轻实用,这一问题不仅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更直接地影响到其日后全面音乐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需能力的培养,理论学习必须缩短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
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与其他相关理论课的密切配合,并注意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以保证学生在音乐发展上的协调一致。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第一章音高1、音的产生与类别2、音的性质3、乐音体系音列音级4、基本音级、音名唱名5、音的分组6、变音记号7、自然半音变化半音自然全音变化全音8、等音、泛音列9、国际标准音、音律本章重点、难点——自然半音变化半音自然全音变化全音第二章记谱法1、五线谱谱号谱表2、音符3、休止符4、音符时值的特殊划分本章重点、难点——音符时值的特殊划分第三章节奏与节拍1、节奏节拍节奏型2、重音拍子3、拍子的分类4、我国民族音乐中的板眼5、连音符6、弱起小结、切分音7、音值的组合法8、几种常见的挥拍基本图示本章重点、难点——音值组合法第四章音程1、音程及组成形式2、基本音程、音数、级数3、增减、单复音程;协和、不协和音程4、音程的转位与等音程本章重点、难点——增减音程、单复音程、等音程第五章和弦1、三和弦、七和弦2、等和弦3、非三度结构和弦本章重点、难点——等和弦第六章速度、力度及感情术语1、各种记号2、在使用中的意义第七章装饰音、略写记号及其他记号1、装饰音2、略写记号3、其他记号本章重点、难点——各种记号的正确记忆与书写第八章调1、大调音阶及音阶中各音级的名称2、调、调号、调的五度循环、等音调本章重点、难点——调的五度循环、等音调第九章调式1、调式概论2、大小调式3、平行调、同主音大小调4、五、六、七声调式5、其他调式6、同宫系统调、同主音调本章重点、难点——平行调、同主音大小调、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同宫系统调、同主音调第十章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1、大小、民族调式中的音程2、音程所属调性的识别3、稳定、不稳定音程4、音程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5、大小、民族调式中的和弦6、属七、导七和弦的解决7、和弦的应用本章重点、难点——和弦的应用第十一章调性关系、调性变换1、调的远近关系、调性变换、调式交替2、转调本章重点、难点——调式变换、调式交替、转调第十二章调式变音及半音阶第十三章移调1、移调的目的2、移调的方法本章重点、难点——移调的方法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基本乐理课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开设的音乐理论课,与同时开设的视唱练耳课联系紧密,并为后续的和声课,配器课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一、引言基本乐理是音乐学习的基石,是掌握音乐语言的必经之路。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乐理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乐理概念的理解,包括音高、节拍、音程等基本要素;2. 培养学生对乐谱的阅读和解析能力;3. 培养学生对和声关系和音乐结构的理解;4. 培养学生对旋律和和声的分析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音高与节奏1. 音名和谱号的认识;2. 音符和休止符的读写与演奏;3. 节拍与拍号的理解;4. 常见音符与休止符的时值关系。
第二章音程与和弦1. 音程的分类与计算;2. 音程在旋律和和弦中的作用;3. 主要和弦的构成与演奏。
第三章音阶与调式1. 常见音阶类型的认识;2. 调式的构成与特征;3. 调式在旋律和和弦中的运用。
第四章节奏与乐句1. 乐句的基本结构和分类;2. 节奏元素在乐句中的运用;3. 乐句的分析与演奏。
第五章和声与声部写作1. 和声关系的认识与分析;2. 声部写作与声部配器技巧;3. 和声的实践与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讲解基本乐理概念和知识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2. 实践法:通过乐器演奏、练习和合奏等形式,让学生运用乐理知识;3. 听辨法:通过听音辨谱、音乐作品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乐理要素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基本乐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 乐曲演奏:通过学生的乐曲演奏考核其音乐理解和技能掌握程度;3. 创作项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乐理知识进行音乐创作,评估其综合能力。
六、教学资源1. 乐器:钢琴、吉他、小提琴等常见乐器;2. 乐谱:包括各种难度和风格的乐谱,供学生演奏和分析;3. 音乐作品:包括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七、教学时间安排本教学大纲共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约2-3周,总计约20-30周。
八、总结与展望基本乐理教学是培养音乐素养和扎实技能的重要环节。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基本乐理》是音乐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所有学习音乐人的必修课程,是学习其它音乐技法理论和技能的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音乐的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的识记和各类解释能力。
掌握音乐基本表述方式:乐谱中的高低、长短、强弱、节奏组合、音程和弦、及各类符号、标记的识别能力和记写能力,使学生在音乐理论上打下牢固的基础,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修养和进一步学习其他音乐课程、发展音乐才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课程目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理论,掌握什么是记谱法、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调式中音程及和弦调式变音及半音阶、转调移调各种音乐记号和音乐的常用术语,对曲调做出正确的移调记谱;以及关于旋律的基本知识等,具备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辨认和分析曲调中的调式调性,区别个自的风格特点的能力。
使学习者达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本学期是本课程的第二学期,课程重点在对音乐调式调性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基本乐理中涉及到的各种名词、概念,做到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并通过写作练习,对记谱法、音程与和弦的性质、移调等知识达到牢固掌握、准确识别、记写规范、应用自如的目的。
多练多唱来提高和加强对调式调性的分析辨别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系统的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各要素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音乐课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有助于分析表现音乐,顺利地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音乐才能,开发智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成为新时代的音乐工作者。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没有先行课程,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作用于平行课程:视唱练耳、专业技能课(钢琴、声乐、器乐)的学习,并是后续课程:基础和声、复调、曲式分析、小型器乐写作等音乐理论课程的基础。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基本乐理英文名称:Musictheory课程编号:x2120042学时数:64其中实践学时数:16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0适用专业:音乐表演一、课程简介《基本乐理》是一门阐述音乐实践和音乐理论的基础性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声音的性质、律制记谱、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的基本规律等。
通过《基本乐理》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从事音乐工作所必需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将音乐基础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各要素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学习其他相关音乐基础课:例如《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分析》等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提高表演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音及音高1.教学内容音的性质、音名、音组、音区并且熟悉键盘。
2.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音的四种性质;(2)理解部分:音的分组、等音;(3)掌握部分:基本音级(音名与唱名);变音记号;(4)熟练掌握:变化音级、自然半音与自然全音、变化半音与变化全音。
3.重点和难点(1)重点:乐音体系;音级;音列。
(2)难点:自然半音与自然全音、变化半音与变化全音。
(二)音律1.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个音级,了解西方十二平均律和中国传统十二律的区别2.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中国的传统律制;(2)理解部分:十二平均律;(3)掌握部分:中国传统律名;(4)熟练掌握:十二音;等音;半音;全音。
3.重点和难点(1)重点:十二音;半音;全音。
(2)难点:中国传统律名。
(三)记谱法1.教学内容掌握五线谱的记谱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音符和休止符2.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常用音符与休止符的名称、写法、意义与相互关系;(2)理解部分:连音符中的三、五、六、七、二、四这些连音记号与音值关系等(3)掌握部分:增长音值的补充记号;(4)熟练掌握:音符时值的特殊划分。
3.重点和难点(1)重点:音符与休止符写法;五线谱以及谱号;增长音值的补充记号;反复记号。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详细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详细(正在修订)(共21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基本乐理》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开设的必修课之一。
无论学习声乐、器乐或是作曲,没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就无法透彻地达到学习的目的,也就不能进一步学习和声等更深一层的理论和技法,更不能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乐曲。
它是系统地学习音乐理论和技能的主要基础。
1、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各要素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教学,为学习其它音乐课程打下巩固的理论基础。
(3)能熟练地运用理论基础知识,以适应各种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需要。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音乐才能,开发智力,并培养审美情趣。
2、教学重点难点乐理是学生系统地学习各门音乐理论和技能的基础课程,乐理学习的重点内容是记谱法、音程、和弦、调式、调性。
记谱法是音乐学习的起步;音程及和弦是学习和声的准备,也是理解乐曲结构的必备知识;调式调性是分析、理解乐曲重要环节之一,这部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的综合,各种调式的特点首先是要由感性去体验(通过唱、奏或听赏),然后在理性上理顺出它们的脉络和规律。
乐理教学的难点是真正学懂和掌握上述内容的概念与原理。
并能够将上述内容运用于歌唱和演奏、音乐学习与创作的音乐实践中去。
3、教学的质量标准作为音乐学科的一门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课,基本乐理教学要做到知识融会贯通,全面掌握,熟能生巧,学以致用。
应解决好三个问题:其一,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相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理论性的知识一定要使学生弄清其概念。
模糊的概念,决不可能有明确的理解,而一知半解更无法有目的地去指导实践。
因此理论的阐述一定要与具体的实例分析、与作品的理解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概念明确,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
其二,理论学习与做题实践同步进行,以加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乐理学习在基本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关键在于做题,而且理论的学习和掌握要与做题实践同步进行。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 介绍基本乐理课程的目标和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音乐理论学习的兴趣2.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 增强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和创作能力3. 教学内容3.1 音符与节拍- 介绍音乐中的基本元素:音符、休止符、时值- 解释不同节拍类型和节拍组合的概念- 练习读、写和演奏基本的音符和节奏3.2 音阶与调式- 介绍音阶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音阶(大调、小调等) - 解释调式的作用和表达方式- 练习识别和演奏不同的音阶和调式3.3 和弦与和声- 介绍和弦的构成和音程的概念- 解释和声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练习和声分析和编写简单的和弦进行3.4 音乐分析与听力训练- 学习如何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 提高学生的音乐听力和分析能力- 听力训练练习,包括听辨音高、音程和和弦等3.5 音乐创作与演奏-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包括编写简单的旋律和和声- 练习演奏不同音乐作品,并加深对乐理知识的实践理解4. 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乐理知识,配合实际演奏和创作练习-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速度 -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乐理分析和创作任务5. 评估与考核- 口头和书面测试:测试学生对乐理知识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作品演奏与创作评估:评估学生的演奏和创作作品质量- 课堂参与与作业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和个人努力6. 教材与参考资源- 音乐教材:选用符合教学大纲的乐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练习册 - 音乐作品:选用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用于分析和听力训练- 网络资源:借助音乐学习网站和软件,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料和练习资源7. 教学进度安排- 按照每周1-2节课的频率进行教学- 每节课的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次序逐步推进8. 教学辅助措施- 提供乐器和演奏设备,以方便学生的实际演奏训练- 配备音乐软件和录音设备,用于课堂上的音乐分析和听力训练通过以上教学大纲,基本乐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增强音乐分析和创作能力,以及提高演奏技巧。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序言:基本乐理是音乐学习的基石,它不仅涵盖了音乐理论的核心概念,还为学习和理解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旨在为基本乐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框架,以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音乐的构造、和声、音阶等关键概念,培养其乐曲分析和创作的能力。
第一部分:音符与音程1. 音符的基本知识1.1 音符的命名和表示方法1.2 不同音符的持续时值1.3 音符的演奏技巧与表达2. 音程的认识与计算2.1 音程的分类及特点2.2 使用半音计算音程2.3 音程在和声中的作用第二部分:调与音阶1. 调的概念与分类1.1 调的定义及种类1.2 调与调式的关系2. 大调音阶的构成与应用2.1 大调音阶的音程关系2.2 大调音阶的曲式与特点3. 小调音阶的构成与应用3.1 相对调与平行调的概念3.2 小调音阶与其应用4. 调性与调式的分析与识别能力 4.1 调性与调式在乐曲中的运用 4.2 如何识别乐曲的调性和调式第三部分:和弦与和声规则1. 和弦的构成与分类1.1 基本的三和弦与其表示方法 1.2 扩音和弦的构成与特点1.3 常见和弦的符号表示方法2. 和声规则与和弦进行2.1 平行与声部运动的原则2.2 声部合理分配与和声稳定性2.3 常见和弦进行的分析与演奏第四部分:节奏与乐谱分析1. 节奏的基本概念与记谱法1.1 节拍与拍子的认识1.2 基本的音符与休止符记谱法2. 乐谱分析与演奏技巧2.1 乐谱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2.2 如何演奏出乐谱所要求的节奏感2.3 乐谱记谱法的理解与应用结语: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音乐理论基础,为他们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打下稳固的基石。
通过掌握音符与音程、调与音阶、和弦与和声规则以及节奏与乐谱分析等关键概念,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进一步拓展他们的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
本大纲为教师提供了一份清晰的教学指南,同时也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课堂拓展和实践活动,以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音乐学习环境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为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教材主要内容包括音的基础知识,记谱法,节奏和节拍,音程,和弦,大、小调式,五声性调式,常用记号与术语等;教材根据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编写,并对重点音阶及歌曲谱例配制音频,重在培养学习者识谱、视唱、视奏、指挥等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乐理的基础知识,记谱法,节奏和节拍,音程,和弦,大、小调式,五声性调式,常用记号与术语等;掌握识谱、视唱、视奏、指挥等实际操作能力。
三、最低课时安排
《基本乐理》课程最低总计学习课时为108课时。
各章节最低课时安排如下表所示:
四、教学内容
我们对本课程的具体授课内容会提供PPT,并在PPT中标明知识点讲述要点,详细内容请参考PPT。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基本乐理英文名称:Basic Music Theory课程编号:HS22140计划学时:32计划学分:2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本专业教学计划中无该课程的本科生课程中文简介:乐理是一门系统的有关音乐基础知识的课程,是整个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上最严谨的法则,与一切音乐学科有着重要的联系。
它是歌唱、琴法、音乐欣赏等课程学习前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
基于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该课结合视唱、练耳培养学生提高识谱听觉的能力。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以自身的科学体系,发展思维能力,感受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培养人文素养,陶冶艺术情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切实地为音乐欣赏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英文简介:Music is a system related to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usic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music education, music is the most strict law has an important relation with all musical disciplines. It is the basic subject of singing, piano, music appreciation and so 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this course combines Solfeggio and ear training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reading spectrum.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its own,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ability, the ability to feel the music, improve music literacy, cultivate humanisticqualities, cultivate artistic sentiment, shaping a healthy personality, and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of music appreciation courses.教学目的:艺术教育作为“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修养提高、意识创新和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具有独到的功能与作用。
基础乐理教学大纲
基础乐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音乐基础》是舞蹈学(师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理解和掌握有关基础乐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把所学理论知识,准确地运用到音乐舞蹈实践之中,为学习相关课程和后继课程,进一步发展音乐舞蹈才能,能在中小学、社会舞蹈团体、文化馆(站)等从事舞蹈教学、舞蹈表演及艺术活动指导工作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通过《音乐基础》课程教学,使舞蹈学专业学生能正确地解释音的基本性质、乐谱中的常用标记;正确地记写乐谱中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各种节奏组合、音程、和弦、调式音阶及旋律;正确地分析作品的调式、调性。
四、教学基本要求1 •要求按时上课,课堂上应积极参与、认真听讲、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认真投入课堂练习和每周布置课外作业中。
2 •课外作业需认真独立完成。
3,加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懂的问题及时问老师、同学。
《音乐基础》课程教学,需与后续开设相关课程如视唱练耳、中外音乐欣赏等密切结合,同时每周布置作业练习,以加深对课程内容认识和理解。
通过《音乐基础》教学,使舞蹈学专业学生能基本掌握音及其性质、音级、记谱法、半音和全音、等音、音律、音符、休止符、增长音值的记号、节奏、节拍、拍子、连音符、切分音、音值组合法、调、调号、临时记号及译谱、音程、和弦、调式等基础乐理的基本知识。
五、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音的高度与记谱法:4学时音的长短与记谱法:2学时节奏、节拍:6学时音程:4学时和弦:4学时调、调号、调号的产生、译谱、临时记号:4学时调式:6学时共计:30学时(-)音高与记谱法4学时教学要点:1、音的产生与类别2、音的性质3、乐音体系、音列、音级4、基本音级、音名和唱名、变化音级5、记谱法、谱号和谱表6、音的分组7、音域、音区8、变音、变音记号9、半音和全音、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10、等音11、国际标准音教学要求:识记音的性质、音级等基本概念,领会音的产生、记谱法等基本知识,综合应用音的分组、等音、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等知识。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usic Theory课程编码:130220001,130220003总学时:64 实验学时:0 学分:4适用对象:音乐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含声乐、器乐学生)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本课程为音乐学专业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把所学理论知识准确地运用到音乐实践当中,为今后进行音乐表演及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概述、音及音名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学生能准确分清音的分组。
1-1 音及音高1-2 乐音体系、音列、音级1-3 音的分组1-4 音域及音区重点:了解音及音名。
难点:音名、唱名的区分。
第2章音律授课学时: 2基本要求:初步辨别三种律制及三种律制的差别和用途。
准确判断自然半音、全音、变化半音与全音。
2-1 十二平均律2-2 五度相生律2-3 纯律2-4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2-5等音重点:三种律制在音乐实际的应用。
难点: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第3章记谱法授课学时: 4基本要求:五线谱和简谱的正确记法。
3-1 线谱写作规范3-1-1 谱号3-1-2 调号3-1-3 音符和休止符3-2简谱写作规范3-2-1 调号3-2-2 音符和休止符重点:规范写作线谱和简谱。
难点:规范写作线谱和简谱的要点。
难点:准确记谱。
第4章节奏与节拍授课学时: 4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节奏、节拍以及各种拍子。
4-1 节奏、节奏型4-2 重音、节拍、拍子、小节、节奏中的强弱关系4-3单拍子4-4复拍子4-5混合拍子4-6变换拍子、交错节拍、自由节拍4-7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重点:各种拍子。
难点:各种拍子的区分。
第5章音值组合法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各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5-1 四分音符为一拍的音值组合法5-2八分音符为一拍的音值组合法重点:各种拍子、音值组合法。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牡丹江大学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一、适用专业:音乐教育专业(专科)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三、学时:48学时四、教材选用:李重光编著,《基本乐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五、教学目标与要求(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全面掌握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并注重活学活用,不仅学会将其与其他音乐理论课程融会贯通,而且还要将其运用的声乐与器乐学习当中。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讲述与音乐习题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下课习题的训练与教师的讲解并重。
(二)教学要求:了解乐音体系、记谱法、各种拍子、音乐的速度、力度及其记号;理解各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节奏节拍、调及调的五度循环;掌握音及音名、音律、记谱法、记谱法中的常用记号、大调式、音程、和弦等知识,使学生获得理解音乐表现方法所必须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内容第一讲为什么要学基本乐理0.5学时第二讲音及音名0.5学时音是怎样产生的音的性质乐音体系音名音组标准音和中央C第三讲音律0.5学时复合音与分音列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第四讲记谱法(一)0.5学时什么是记谱法简谱、五线谱怎样记录音的长短简谱怎样记录音的高低第五讲记谱法(二)0.5学时五线谱怎样记录音的高低变音记号休止符第六讲记谱法中的常用记号2学时1、演奏法方面的记号(1)连音记号(2)跳音记号(3)保持音记号(4)琶音记号(5)滑音记号省略记号1移高八度记号2移低八度记号3高八度重复4记号5低八度重复6记号7震8音记号9反复10记号其他记号⑴延长记号⑵换气记号第七讲乐谱的正确写法1学时1、怎样书写五线谱(1)谱号的写法(2)音符的写法(3)休止符的写法(4)附点的写法(5)连谱号的写法2、怎样书写简谱3、音符排列的横列式与纵列式4、五线谱、简谱的书写格式第八讲节奏节拍1学时节奏节拍节奏型小节小节线弱起小节第九讲各种拍子1.5学时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变换拍子交错拍子散拍子一拍子第十讲各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3学时单拍子的音值组合法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混合拍子的音值组合法声乐曲中的音值组合法音值组合的例外第十一讲节奏中的强弱关系1学时节奏中的强弱关系在节奏中的体现切分音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第十二讲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1学时第十三讲音乐的速度、力度及其记号2学时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速度标记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力度标记第十四讲音程的名称及其标记1学时什么是音程音程的写法与读法音程的名称与标记第十五讲音程的分类3学时1、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2、度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各种音程的相互关系3、单音程与复音程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音程的转位等音程第十六讲怎样识别和构成音程2学时第十七讲三和弦与七和弦2学时什么是和弦三和弦七和弦第十八讲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2学时原位和弦转位和弦等和弦第十九讲怎样识别和构成和弦(一)2学时怎样识别和构成大三和弦怎样识别和构成小三和弦怎样识别和构成减三和弦怎样识别和构成增三和弦第二十讲怎样识别和构成和弦(二)2学时大小七和弦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小七和弦第二十一讲调及调的五度循环1学时什么是调升号调与降号调调的五度循环等音调第二十二讲大调式2学时什么是调式大调式调式音级的名称、标记与特性调与调式七、主要教学教参李重光编著,《基本乐理》,1992年6月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基本乐理》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音乐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其他音乐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涵盖了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音的性质、记谱法、节奏与节拍、音阶与音调、和声与和弦、音乐表现手段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掌握音的性质、记谱法、节奏与节拍等基本技能;3、熟悉音阶与音调、和声与和弦等音乐表现手段;4、能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音乐作品。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音、乐音与噪音、音域与音区等;2、音的性质,包括音的频率、振幅、持续时间、音色等;3、记谱法,包括五线谱、简谱等;4、节奏与节拍,包括节奏、节拍、节奏型、拍子等;5、音阶与音调,包括大调、小调、五声调式等;6、和声与和弦,包括和弦、和弦标记、和声进行等;7、音乐表现手段,包括速度、力度、演奏法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由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和概念;2、演示:由教师或学生演示实例或演奏;3、讨论:由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或进行课堂讨论;4、练习:由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或演奏练习;5、反馈:由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方面:1、平时作业:包括习题练习和演奏练习;2、期中考试:以试卷形式进行;3、期末考试:以试卷形式进行;4、出勤率: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基本乐理》及相关辅助教材;2、软件:音乐软件,如 Finale、Sibelius 等;3、硬件:乐器,如钢琴、吉他等;4、网络资源:音乐网站、在线课程等。
七、教学进度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大致按照以下安排进行:1、第一周:绪论,介绍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2、第二周:音的性质,包括音的频率、振幅、持续时间、音色等;3、第三周:记谱法,包括五线谱、简谱等;4、第四周:节奏与节拍,包括节奏、节拍、节奏型、拍子等;5、第五周:音阶与音调,包括大调、小调、五声调式等;6、第六周:和声与和弦,包括和弦、和弦标记、和声进行等;7、第七周:音乐表现手段,包括速度、力度、演奏法等;8、第八周:复习巩固,进行期中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基本乐理是本艺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授课对象是该专业全体一年级学生。
该课程系统讲授有关音乐实践和理论的最基本的知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掌握和
理解音乐及其表现方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以后在从事音乐工作所必需的概念和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其他音乐课程和发展音乐技能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总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一般音乐活动和音乐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乐理的基
本知识与能力,包括音高,音值、节奏,音程、和弦、调式等,并通过广泛地分
析实例作品,加强对乐理知识的感性认识,以积累音乐经验,开拓艺术视野。
2、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1)明确基本乐理的学科体系及其各基本范畴,以及各个范畴之间的联系;
(2)在理解相应的乐理基本概念的前提下,熟练掌握相关乐理知识的实践运
用;
(3)在基本乐理各环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在内部思维和外部交流中的相关音乐基本概念的能力;
(4)正确规范的完成本课程所规定的理论、书写,键盘方面的作业;
(5)运用本课程的综合知识,完成科际联系学习模式在其他课程中所要求的
综合内容;
(6)形成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在基本乐理方面所要求的自学意识、自学习惯
和自学能力;
(7)形成学校教育所要求的基本乐理的教学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以基本乐理的学科体系作为课程进行步骤的依据,循序渐进地讲授
音高、音值、节奏、音程、和弦、调式、记谱法等基本知识,并贯穿典型的实例分析,以加强学生对基本乐理的感,吐认识。
为便于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把握各章内容对认知水平及相应能力不
同层面的要求,并使教学在目标的制定和评价的覆盖方面具备认知水平的预定规范,本课程可参考以下“教学内容与认知水平矩阵”
表1.《基本乐理》教学内容与认知水平矩阵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
综合
音咼(乐音体系)V
音值V
节奏与节拍V
音程V
和弦V
大小调式V
民族调式V
中古调式V
离调与转调V
记谱法
四、教学时数与进度
本课程教学共160学时,分面、自学、复习考试三部分,其中第一学期面授
自学6学时;第二学期面授12学时,自学36学时;第三学期面授18学时,学时,第四学期
复习考试4学时•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学期
面授:1、音高,2学时
2、音值,2学时
3、节奏与节拍,3学时
4、音程,5学时
6、和弦,7学时
自学:每周2学时,共18周•将本学期面授内容复习巩固,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学期
面授:1、大、小调的构成,3学时
2、大小调的种类,3学时
3、调式中的音程,3学时
4、调式中的和弦,3学时
自学:每周2学时,共18周。
将本学期面授内容复习巩固,完成课后作业。
第三学期18学时,自学36
面授:1、五声调式,3学时
2、六声调式与七声调式,3学时
3、中古调式,3学时
4、离调与转调,3学时
5、移调,3学时
6基本记谱法,3学时
自学:每周2学时,共18周•将本学期面授内容复习巩固,完成课后作业。
第四学期
复习考试,4学时,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解决学生自学的问题,并批改学生作业,考核学生学习成绩。
五、教学原则与方法
1、教学原则
基本乐理课按照本专业教学指导书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自身知识体系特点及其在整体教学方案中的位置和功能以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学科结构和局部知识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一般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尊重传统与倡导创新的原则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灵活变通,可根据大纲制定的内容与进度进行,也可根据本学科体系提纲挈领地制定
面授计划和讲授;
(1)自学为主,面授为辅,重点学习各种基本乐理的一般性概念和原则,及在典型情况下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3)典型实例分析,触类旁通;
(4)课外练习并寻找问题;
(5)课堂解答问题;
(6)课外辅导。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期末成绩为百分制;适当综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听课、作业),平时成绩为5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等。
几平时成绩不及格者,则在总评中扣除30%。
2、考核方式可为笔试。
面试、论文、创作等方式,笔试需在卷面注明开卷或闭卷。
命题闭卷笔试在试后需填写试卷分析表,其他方式则需填写考试情况分析表,所有方式的考试均需出试题。
七、教材
1、《简明基本乐理教程》,李重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2、教师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合适的相关教材。
八、教学基本条件和装备
五线谱黑板、钢琴、声像录放设备,CAI设备
赠送以下资料
《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3D打印技术
课程编码:1100001120
学分及学时:1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先修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作者:高帆《3D打印技术》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1 •本课程属于设计类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走近3D打印技术》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特长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而开发的设计课程。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
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
本。
与传统技术相比,三维打印技术还拥有如下优势:通过摒弃生产线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减少了材料浪费;而且,它还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让人们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出飞机机翼或热交换器。
因此,3D打印技术今后会在世界上替代大部分制造业;如果我们不能在3D打印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将难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因此,走近3D 打印技术,了解并学习3D打印技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就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本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融合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
旨在通过学生对世界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在挥动想象的翅膀”的过程中,体验创意的神奇和伟大;快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合作、协调能力。
同时也初步体会 3D制造技术将给社会带来的社会伦理困境。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3D打印技术的现状,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形成初步的3D制造技术概念以和了解3D 建模的方法,以及对技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学习3D建模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能力的迁移与拓展。
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借鉴中模仿,在模仿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增强社会,生活,知识产权观念,提高科学理论精神和技术素养。
、课程学时分配
第一章3D打印概论
1、3D打印的历史
2、3D打印技术的发展状况
3、3D打印技术的分类
4、3D打印技术未来的发展
5、3D打印技术的应用市场第二章正向三维工程设计
1、简单零件设计
2、钣金造型
3、自由造型
4、曲面设计
5、装配设计
6、特殊曲面第三章逆向工程设计
1、三维数据的获取
2、三维数据的处理
第四章3D打印工艺设计及材料分析
1、融熔沉积技术
2、紫外光固化技术
3、立体光固化技术
4、分层实体制造技术
5、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
6、粉末粘接技术第五章制作及后处理
1、FDM技术的制作及后处理
2、其他技术后处理流程简介第六章桌面3D打印机的拆装与维修
1、桌面3D打印机的安装与使用
2、桌面3D打印机的参数设置
3、桌面3D打印机的维护第七章 3D打印相关软件的安装
1、 Creo 2 0 系列 Win32/64 详细图文安装教程
2、Cimatro n 单机版软件的安装
3、切片软件Cura的安装
利用资源:
网络资源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学分与学时
本课程为1个学分,共12学时,安排在四、五年级进行。
(二)教学设备
计算机教室、网络资源、建模软件。
3D打印机、打印耗材
(三)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探索实践、教师讲评、学生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二、评价建议
(一)评价形式
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对学生学习的评定,及学分的认定以出勤率+课堂表现+3D建模实践+3D作品评分几个方面的总体情况来进行测评。
(二)评价内容
建议: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在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高,还应重视活动中各种能力方面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