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1、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2、加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与20以内的数又有所不同。

首先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

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算单位“十”(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算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计算单位“十”主要在这一单元完成)。

再有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涉及了数概念的基本内容(如数位,比较数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它是认识多位数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2、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编排特点这部分内容在编排时,继承了义务教材的一些好的做法:通过多种活动,(如结合数小棒、计数器)加强数数和数的组成的教学。

结合数的组成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加强数与计算的联系等等,加强对数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准备。

但有一些新的特点:1 / 31、加强数感的培养,使学生对100从整体上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

本单元开始的第1页是一幅美丽的百羊图,让学生观察并估一估有多少只羊,使学生感知它们比20只多得多,对100有个大概的感受。

这幅图既可以在开始教学时做引入用,也可以放后面适当的位置进行练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集体备课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集体备课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单元备课稿

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重难点1、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法学法设计1、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

3、构建开放的课堂,激活学生问题意识,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加强高效率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十几减9》
教学内容: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2.1 《十几减九》例1 教案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9个,还剩一个,如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试着摆一摆。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15 – 9 = 6
5 10
1
三、巩固练习
见课件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减法,大家想到了很多好办法来计算“十几减9”,想必你一定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的又对又快吧。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研究这部分内容,希望大家把你们好的办法都能用上,算的又对又快。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新课标与教材解读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

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在整体结构上,遵循了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其特定的知识点。

同时,教材还注重了知识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够逐步深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设定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来说,学生应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知识点分布本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几个方面。

在数与计算方面,学生将学习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学生将初步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概率与统计方面,学生将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四、教学方法与技巧本教材注重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五、练习与活动设计本教材的练习与活动设计丰富多样,旨在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练习题目的设计由浅入深,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拓展思维的训练。

此外,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六、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本教材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各种题型的设计和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教材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例如,在数与计算方面,可以与语文的拼音和识字教学相结合;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可以与美术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相结合;在概率与统计方面,可以与科学的社会实践和数据记录相结合。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展开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计划教学系统的进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作者整理的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浏览分享鉴戒,期望大家爱好,也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81例1及P82做一做的第1题。

2、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要认识的是分针正好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及1时与60分的关系,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掌控本课知识既为下一课学习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做好准备,又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干运算打下基础。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通过视察、操作、摸索、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自觉养成遵照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肯定重点: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时、分的进率。

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

【教法、学法挑选】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进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赋予抽象的时间概念以鲜活的感性支持,学生通过认真视察、合作探究对知识进行迁移、重组,到达认识、知道知识产生、发展进程的目的。

【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1、谈话引入:这个学期,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上课、做游戏。

今天为了准时的和我们见面,他俩特地起个大早,让我们瞧一瞧,他俩是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动身去学校?(课件出示挂钟,学生读时间)哟,聪聪和明明可真准时,刚到学校上课铃就响了。

新版人教版数学教材分析

新版人教版数学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华侨小学杨斌清学期初,参加了由卢声怡老师主持的教研活动,卢老师对新教材的分析及提出的一些教学建议让首次教一年级的我受益匪浅,为我在实际教学过程给出有力的指导。

以下为我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一、教材内容变动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3、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好处是降低学生辨识度,让学生容易掌握;疑问是这样是否会削弱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4、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

本册只认识“整时”。

这种安排无疑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心得体会1.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板式多样、色彩明丽,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编排上也互相搭配,如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准备课)、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

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

2.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教研活动中,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卢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灯盏小学余文田设计并执教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方法:尝试应用小学数学“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

小学数学“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图解教师引拨补程序发现问题、明确目标探究分析、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学生疑思用单元课时安排:约13课时例1………………………………3课时例2………………………………4课时例3………………………………2课时整理和复习………………………3课时机动………………………………1课时第十三课时单元检测单元信息反馈: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集体备课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集体备课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备课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人民币的认识1》教案师:看看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课件播放四幅情境图,引出人民币,最后定位在玲玲的存钱罐,教育孩子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师:玲玲有一个小猪存钱罐,平时她把散落在家里桌上的零钱都细心地收进存钱罐里。

咱们来看看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吧!多媒体呈现:一元的硬币和纸币,5角的硬币和纸币,1角的硬币和纸币,5分、2分、1分的硬币。

揭示课题: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小面值人民币1.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认识元和角师: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哪些是你认识的,你能说出它们的面值分别是多少吗?你是怎么辨认出它们的?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

带领学生认识1元、5角和1角。

例如:1元的纸币有大写的汉字“壹圆”1元硬币上有祖国国徽,人民币代表着我们祖国的尊严,我们要爱护它。

“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1元和1角虽然都有1但是单位不同,面值就差很大了(2)认识分师:这些钱你们认识吗?带领学生认识5分、2分和1分。

师:现在,分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少了,在老师小时候分币是常常使用的。

老师小时候最爱吃的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话梅糖是2分钱一颗,还有一首歌叫《一分钱》。

出示:师:玲玲存钱罐里的这些分币一定是妈妈留下来作纪念的,让玲玲和我们认识了现在已经不常见到的分币,谢谢玲玲的妈妈。

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和汉字认识人民币。

2.学生活动师: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

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3.简单分类师: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

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认识纸币与硬币。

师:小朋友们在刚才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呢?出示: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学内容简述本次教材分析的文本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

这一册教材共有8个教学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找规律和总复习等。

其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本册教材内容设计的特点1.本册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教材的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图形(一)即立体图形.并知道对图形的认识应从形状和特征上进行区分和辨别.进而在平面图形的学习上和立体图形的学习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建立认知。

2.本册教材在细节上进行了加工与完善本册每个单元的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衔接与整合.比如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主题图上每个场景的内容都与各个例题相挂钩.循序渐进.逐步组合成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同时.在例题的呈现上.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十几减5.4.3.2.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编排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水平。

3.本册教材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衔接.加强了学习的准备性这个特点体现在了练习题的选题上.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有对后面知识的铺垫。

比如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练习七中的第四题.第一小问既考查了例题1数据的整理.也考查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但第二小问则是对例题2知识的抛出.如何把那么多的图形归为两类呢?以怎样的标准进行划分?在这里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分类标准进一步建立表象和认知.为例题2的学习加强准备。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特征.并对这些图形有直观的认识与了解;(2)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同时也能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4)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数位表上的个位.十位和百位.能够正确又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5)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6)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7)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知识点分布概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的知识点分布广泛而均衡,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空间与图形、数据初步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的安排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技巧本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如直观教学、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式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数学问题。

三、练习与活动设计教材中的练习与活动设计丰富多样,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也有拓展提高的挑战性题目。

这些练习和活动的设计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数学练习,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四、能力培养重点本教材的培养重点主要集中在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练习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与其他学科关联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关联。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在数学问题中融入生活情境、渗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等。

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六、教材风格与特色本教材在风格上注重简洁明了、图文并茂,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同时,教材在特色上突出了趣味性、实用性和互动性,通过丰富的插图、有趣的故事、互动性强的练习题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素质教育体现本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素质教育的体现。

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在知识点分布、教学方法与技巧、练习与活动设计、能力培养重点、与其他学科关联、教材风格与特色以及素质教育体现等方面都表现出色。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培训心得体会2012年12月12日,我们来到垦利县实验一小,参加为期一天的小学数学新课教材的网络培训活动。

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专家的讲座,让我们很系统很全面的学习了新课程教学,并给我们提出不少切合实际的要求和建议,为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给出有力的指导。

一、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板式多样、色彩明丽,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刘丽老师细致直观地为我们解读了新课标的要求,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材编排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如在认识图形中,新教材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开认识,先认识立体图形,再认识平面图形,是利用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看得见的、立体的形状更容易了解和掌握,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平面图形就简单一些,容易把握。

新教材在细节上也进行了完善:如将各单元的主题图与例题进行整合,计算方法呈现上的变化,穿插编排,互相结合,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

如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就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十几减5、4、3、2,减缓坡度,一步一步带动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的编排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习惯。

同时新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连接,在练习时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形成知识间的互相渗透。

比如分类与统计这一单元,把分类与统计结合编排,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进而能够知道分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学会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

这样的安排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准备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收新知识。

同时教辅材料后面提供的教学光盘,将课本内容以PPT的形式呈现,为我们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和建议,方便了课堂教学。

二、体会最深的是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3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

2023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

2023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2023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小括号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小括号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秋)

小括号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括号》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章中的内容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

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明确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并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但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他们的思维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或实践操作。

所以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只要学生知道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试题即可。

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基础、心理特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一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五、教法与学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出发,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方法掌握新知。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六、教学过程在本节课我预设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第页例的情境图:让学生了解情景(有个五角星,先剪掉个,再剪掉个。

)、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情景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汇报)并能将条件与其他同学的问题完整的说一说?课前预设学生答案:、一共剪掉几个星?:还剩几个星?(设计意图: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一、班级情况分析一(1)班有16名学生,男生6人,女生10人。

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研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研究惯。

大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了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研究目标,对研究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尤其对一些动手操作和需要合作完成的研究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虽然孩子们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的成绩不错,但成绩不能代表他们研究数学的所有情况。

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是使孩子们已经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提高积极性,巩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认识图形(二)、20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

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研究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研究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研究惯。

四、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让学生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过程,巩固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体验位值制思想。

同时,让学生有所发现,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此外,在活动中还渗透了一些统计的内容。

可以看出,这一活动综合性强,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已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并能熟练说出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够正确、熟练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在此基础上,学生借助自制数位表,通过摆圆片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从而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进一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我从情感、能力、知识三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竞争的心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巩固数位及位值思想,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与有序思考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由于本堂课是一节数学活动课,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所以本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活动的形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课件、数位表、圆片、记录单、百数表。

四、教学流程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一)激趣导入,演示铺垫由于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对数位和位值的概念比较熟悉,所以在开始活动前,我就由魔术引入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数学奥妙的欲望。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找规律》是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5~86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的习题及练习二十中的第1、第2题,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及1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这部分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

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设计思想本着“体现新理念,用活教材,练活习题,激活课堂”的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让学生合作探索,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与讨论中理解本课重点难点,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体验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六、教学准备自制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自制卡片:(1)□■□■□■□■□■(2)○●●○●●○●●○2.师:同学们,你们看看卡片上(1)的小正方形有什么特点?(2)的小圆圈又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颜色上去观察)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的小正方形是一个白的小正方形到一个黑的小正方形,又一个白的小正方形到一个黑的小正方形……;(2)的小圆圈是一个白的小圆圈到两个黑的小圆圈,又一个白的小圆圈到两个黑的小圆圈……。

这就是规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课本第85页的——找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卡片来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并发现,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新课标与教材解读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因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5)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初步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体会书写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三、教材的编写特点本册教材即具有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以《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的,同时依据整套教材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的总体框架以及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的.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本次教材修订与实验教材相比较,其主要变化如下.(1)将实验教材的10个单元整合为8个教学单元.主要的变化是,将实验教材原“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对原“图形的拼组”与原一年级上册的“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进行整合并重新编排;去掉原“认识时间”单元,降低了对一年级小学生认识时间的要求;将原一年级上册的“分类”单元移至本册并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等等.(2)“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结构与实验教材的基本相同.(3)“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前所述,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后、作用”,作为准备性知识教学.同时对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和一年级下册“图形的组拼”单元进行整合,将认识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等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将认识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分散了教学的难点,体现了小学生数学学校的循序渐进原则.(4)“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本册,与统计结合编排形成“分类与整理”单元,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5)“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所学内容及实践经验,一年级的每册教材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保留了一年级下册的“摆一摆,想一想”活动并进行了修订,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6)仍然安排了“找规律”单元,体现了强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供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训练,培养探索数学问题兴趣的内容与素材.这样,本册教材就呈现了本套义务教育教材整体特点之一——内容丰富,机构宽阔,螺旋上升,发展空间.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2011)》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务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根据这一理念本套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以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趣、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本教材的编排注意了一下几点.(1)让学生经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2)让学生经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标准(2011)》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究、去操作实践,去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或学会数学方法.(1)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2)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树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本册教材在数与计算教学方面仍采取了如下措施.(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2011)》中已有明确的说明.在小学低年级,要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和计算的意义,学会用数及其关系来表示和交流,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等.本册教材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突出了形成学生数感的教学内容.(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例题,基本都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3)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口算的训练.计算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科学化的计算技能.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小都与图形有关,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可以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的物体,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而且也为进一步发展各种能力奠定了基础.小学数学的几何与空间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7、落实“四能”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1)加强在各个内容领域中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四能”的教学也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2)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教材仍在解决问题的例题中用“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提示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3)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4)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8、安排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关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本套教材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各个内容领域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渗透各种思想方法;二是从本册教材开始,每册教材单独设置一个单元,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学化了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利用操作直观手段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册教材的“找规律”单元安排的是“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这些教学内容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四、教学进度表1、位置…………………………………………………………4课时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2课时例1……………3课时左右例2……………4课时左右例3……………-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3、图形的拼组……………………………………………………2课时4、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读数写数……………2课时左右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课时左右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认识人民币……………2课时简单的计算……………2课时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7、认识时间…………………………………………………3课时小小商店……………1课时8、找规律……………………………………………………4课时9、统计………………………………………………………3课时10、总复习…………………………………………………5课时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教学内容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直观感知,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变化及变化原因在陶老师做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时,也提到了这部分内容的变化.之所以这样变化,原因有三个.一是在实验中老师们觉得合并编排,一上认识的图形太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同时由于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心理特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容易混淆;二是一下原来的这一单元“图形的拼组”在教学时内容不好把握,深不深浅不浅的.所以我们在修订时对于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由于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易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而生活中容易找到与几何体(也就是立体图形)相似的实物(因为物体的存在,大量表现为几何体的形式),但却难以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儿童认识几何形体要经历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即容易掌握和发现形体或物体的明显的外部特征,而常常忽略形体或物体的主要部分、局部和细微部分,难以掌握形体的定义.这与儿童的观察力是密切相关的.如,儿童说皮球、车轮是圆形的;积木、盒子是正方形的.日常生活中,说一个物体是“圆的”“方的”没有严格区分清平面与立体).可见,对于儿童来说,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因此我们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一年级下册安排了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教材呈现:安排了3个例题.1.例题1,教学5种平面图形增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将原来一下例1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内容移到三上“四边形”单元中.增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是放在三上的,教学时也比较尴尬,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平行”的知识,也不能提到平行四边形平行的特征,只能是初步认识一下;二是在这里认识平行四边形后,就可以介绍一些关于数学背景知识(七巧板)的内容,同时可以大大丰富图形拼组的内容.移走原来的例1,就可以非常准确的把教学内容定义在“初步认识”这一程度上,方便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只要学生能够在一系列图形中辨认出给定名称的图形( 即图形名称与图形之间能够建立联系) 就可以了,能简单的、用朴素的语言说清楚判断的理由就可以了,不需要严格的、用数学的语言表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辨别图形.编排层次同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大致相同.(除平行四边形外,基本与一上教材相同)从学生已经认识的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引入,让学生借助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如何引入?(建议可以用美术课上用的那些石膏模型)再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5类(既要关注分类结果,更要关注分类的过程和分类的理由,因为学生对分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对这些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抽象出5种平面图形,分别进行认识(给出5种图形的名称).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几点:(1)与立体图形的认识相同,老师们应该注意通过画、说、涂、拼、剪等活动充分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2)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比较低,还不能进行严密的逻辑证明.所以小学阶段教学的几何是实验几何,很直观,不是严密的几何证明.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只要通过活动、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几何形体的特点就可以了,不必要拔高要求.(3)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渗透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关系的素材(主题图,练习第6、7、8题),让学生去体验、去区分.2.例题2:平面图形的拼组(除多了平行四边形、删掉小棒摆外,其余与一下例2同)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为以后的学习(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公式的探索,组合图形的认识等)、积累一些感性的经验.注意:这里只让学生直观地、用朴素的语言说出拼出来的图形是什么平面图形就可以了,不要求用规范的数学语言、严格的证明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3.例题3: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和活动经验,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使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通过对七巧板的实际操作解决问题.这里需要提出的是七巧板的引入.对于学生来说,七巧板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玩具,而且制作也非常简单(只要用一张较厚的纸,照七巧板的图样剪成7块就可以了).从历史上来说,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之一,而且具有丰富的价值(清朝王其沅著有《七巧八分书》共8册,收集了大量的七巧板拼成的图样;很早就传入欧洲,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藏有一本桑下客著的《七巧新谱》.欧美人把七巧板叫做“唐图”,在一些著作中常常提到.近代数学家把七巧板作为组合分析中的数学问题来研究,美国计算机专家道许还设计了一个“解决七巧板问题的探索程序”.近代的两位几何学家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一副七巧板只能拼出13种凸多边形.国外教材、ipad上等等,都有利用七巧板为素材的习题或者游戏.)因此,教材在例题之后在“你知道吗”版块里介绍了七巧板,对学生渗透数学文化的内容.本单元练习的编排情况就这个单元的练习来说,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练习,有涂色的、有统计同类图形个数的、有分解和组合平面图形的、有拼摆有趣的图案的,有沟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关系的,等等.这些习题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空间知觉、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都有所体现,限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变化及变化原因这一单元最大的变化就是减缓了坡度.实验教材在编排上直接由“十几减9”过渡到“十几减几”,在实验中显得跳跃性过大,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很短,不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培养.鉴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计算技能的必要途径和要求,我们在修订中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将“十几减几”分为“十几减8、7、6”和“十几减5、4、3、2”两部分编排,以减缓坡度,增加练习时间.这种结构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结构(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是相对应的,形成了结构上的节奏美,也方便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二)教材呈现(6个例题)从总体来说,这一单元计算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突出“想加算减”的方法.1.十几减9(例1)(1)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将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整合,主题图中只呈现问题,未出现计算方法,使教学过程更为顺畅.(2)从卖气球这个小情境引出15-9后,让学生自己先探索怎么算.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仍利用圆片图显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并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圈一圈,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算理的理解)还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说说其他的算法.2.十几减8、7、6(例2、例3)例2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借助直观图让学生自己想该怎样算十几减8.例3由“学生观鱼图”,从不同角度引出13-7、13-6两个算式,教学十几减7、6,仍然呈现两种算法:只不过破十法不再呈现直观图;想加算减法则利用前面一图三式(四式)中的直观图,想加计算两道减法算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适当突出了想加算减的方法.3.十几减5、4、3、2(例4)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计算,并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4.解决问题(例5、例6)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2个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一些新的数量关系、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5.整理和复习这套教材我们在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与原来的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相比,我们在具体编排上增强了整理性: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给出整理好的表让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先把所学的减法算式写在卡片上进行整理,再根据整理结果回答一些问题.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经历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既巩固了所学的计算,又能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体验和感受),便于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三)教学建议:加强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按《课程标准2011版》P53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题.这个目标不是轻易而举就能达到了,需要老师们想办法,挤时间,组织有计划、有效的练习才有可能达到.这方面老师都有经验,相信经过老师们的努力,是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