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分类及特点
井下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及处理措施

井下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及处理措施作者:胡伟来源:《科技风》2017年第09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广泛应用,煤矿企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事故,这些事故中最受影响的就是顶板事故。
井下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常表现为顶板的破损或坍塌,导致工作面的小区域或者大面积脱落。
所以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认真思考研究了井下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的类型和原因,然后提出相应措施,希望能为防治井下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发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井下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事故类型和原因;处理措施据相关数据统计,在煤矿发生的所有安全事故中,大部分的煤矿事故都是顶板安全事故,而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顶板安全事故是发生在采煤工作面中的,所以井下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越来越受到煤矿企业的重视,这一问题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
因此,想要解决井下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就要先对其事故发生的类型和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率。
1 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类型1.1 推垮型冒顶事故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类型一般分为五类,推垮型冒顶事故是煤矿生产过程中最经常出现的安全事故,因此越来越受到煤矿企业的重视,尤其在开采初期,事故发生率极大,所以,推垮型冒顶事故逐渐成为煤矿顶板事故中的重点。
1.2 压垮型冒顶事故压垮型冒顶事故的突出特点就是发生几率小但破坏力极大。
这类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老顶初次来压或周期来压导致的,一旦压力相对过大,就会发生一场破坏力极大的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
1.3 漏垮型冒顶事故漏垮型冒顶事故,顾名思义,就是指这类事故主要发生在破碎的顶板中,因此要想防治此类事故,就要加强顶板的承受能力,防止顶板破碎,导致漏垮型冒顶事故的发生。
1.4 冲垮型冒顶事故冲垮型冒顶事故主要发生在坚硬的岩层中,在一定的冲击力下和采空区悬顶较大的背景情况下,借助外力冲击是煤矿工作面顶板受到破坏,造成破损或崩塌,形成冲垮型冒顶事故。
顶板事故名词解释

顶板事故名词解释顶板事故是指在地下采煤过程中,顶板意外冒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终止等的事故。
过去,顶板事故据资料显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以上。
现顶板事故虽有减少,但仍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
1顶板事故简介顶板事故是指在地下采煤过程中,顶板意外冒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终止等的事故。
过去,顶板事故据资料显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以上。
现顶板事故虽有减少,但仍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
2顶板事故分类顶板事故按冒顶范围分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按力学分为压跨型冒顶、漏冒型冒顶和推跨型冒顶。
采场局部冒顶常发生在上下出口、煤壁线、放顶线、地质构造处及采煤工作面附近。
3顶板事故发生原因1、采空区顶板跨落不好,悬顶面积过大;2、顶板中存在断层、裂隙、层理等地质构造,将顶板切割成不连续的岩块,回柱后岩块失稳,推倒支柱造成冒落;3、回柱操作顺序不合理;4、工作面支护不好,支护密度不够,初撑力低,迎山角不合理等;5、在遇见未曾遇见的地质构造时,没及时采取措施;6、工作面上、下出口连接风巷和运输巷,控顶面积大。
两巷掘进时经受压力重新分布的影响,同时因为巷道初撑力一般较小,使直接顶下沉、松动甚至破坏;特别在工作面超前支撑压力作用下,顶板大量下沉,又在移动设备时反复支撑顶板,结果造成顶板更加破碎。
如果又有老巷来压影响,工作面上下出口更加冒落;7、煤壁线附近容易形成“人字”、“锅底”、“升斗”等劈理,有游离块状、易冒落。
4顶板事故发生预兆采场发生局部冒顶的预兆主要有:发出声响。
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增大时,木支架有劈裂声;金属支柱活柱下缩,支架专顶时严重都可能发出声响;掉碴;煤体压酥,片帮煤增多;顶板裂隙增多,裂缝变大;顶板出现离层;漏顶;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顶板淋水明显增加。
采场局部冒顶的主要预防措施有:防止煤壁附近冒顶应及时支护悬露顶板,加强敲帮问顶;炮采时合理布置炮眼,控制药量,避免崩倒支架;防止两出口冒顶时,首先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其次系统应具有一定的阻力,防止老顶来压时将支架推倒;防止放顶线附近局部冒顶要加强地质及观察工作,在大块岩石范围内加强支护,必要时用木支架代替单体金属支架;随时注意地质构造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顶板灾害事故致因及预兆

顶板灾害事故致因及预兆一、常见顶板事故分类煤矿井下顶板事故按地点分类:1、掘进工作面:一般发生在掘进头、巷道交岔点、换棚架处。
2、采煤工作面: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冒顶两种。
局部冒顶一般发生在:煤壁附近、上下出口、放顶线附近、地质构造带附近。
大冒顶一般发生在:采空区和采煤工作面附近。
二、采掘工作面发生局部冒顶的预兆:1、响声:木支柱的劈裂声,金属支柱的摩擦声,顶板内的闷雷声;(2)掉渣:掉渣越多,顶板压力越大;(3)煤壁片帮。
(4)产生裂缝。
(5)漏顶(6)顶板出现离层(7)含瓦斯煤层中,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8)有淋水的工作面,淋水量明显增加。
三、采煤工作面大冒顶的易发地点及预兆:1、大冒顶的易发地点:(1)顶板坚硬且采空后顶板悬覆面积过大,不跨落的工作面;(2)地质构造带附近;(3)局部冒顶附近;(4)顶板淋水附近。
2、大冒顶的主要预兆:(1)顶板预兆:顶板连续发生断裂声,有时发生“闷雷”声;顶板裂隙增加,原有裂隙张大,产生大量下沉;顶板破碎下落逐渐增多。
(2)煤帮的预兆:煤质变酥,片帮增多;用电钻打眼比平时省力;采煤机工作时其用电负荷减少等。
(3)支架预兆:木支架大量被压坏,折断,并发出响声;金属支柱承压后,可听到其活柱迅速下缩发出的连续的“咯咯”声,若工作面留有底煤或顶板较软时,支架有插底及钻顶现象。
使用铰接顶梁时,在顶压作用下,有“飞楔”现象(即楔子被挤出或弹出)。
(4)瓦斯及淋水预兆:含瓦斯煤层其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加,有淋水的顶板淋水增大。
四、顶板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一)巷道冒顶原因分为4个方面。
1、自然地质因素(1)岩层层理影响。
巷道开掘过程中,岩层内的应力经过重新分布,容易造成岩层离层脱落。
若有0.5- 1.0m左右的软弱岩层或煤层形成复合顶板时,空顶区的顶板更易发生弯曲,离层,下沉,造成围岩整体稳定性差,发生顶板冒落和片帮的几率增多。
(2)镶嵌形围岩结构影响。
由于受古河床的冲刷,重新沉积的岩石镶嵌在原来的沉积岩内,或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坚硬岩层的破碎包裹体楔入软岩层内,形成镶嵌形结构,镶嵌形岩块与原岩体之间多为光滑结构面,使层面粘聚力降低,可导致岩层在无支护空顶区易突然坠落,大块坠岩可能推垮不稳定支架,造成没有预兆的突发性顶板事故。
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与方法

授课计划授课日期:授课地点:授课人:课程: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有关工作面顶板的基本概念,进一步增强人员顶板支护和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作业。
重点难点:1、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2、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类型、易发生的地点及措施;课内外作业:1、初次来压的定义和特点。
2、什么是周期来压?3、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基本特征。
4、冒顶预兆有哪些?授课内容:一、顶板的基本概念1、顶板及划分顶板:位于煤层上面的岩层,称为顶板。
煤层按自然层位分为:(1)伪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一般为薄层炭质页岩等软弱层组成,厚度在0.3~0.5m以下,极易冒落。
(2)直接顶:直接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的一层或数层岩层,常有泥质页岩、页岩、砂质泥岩组成,厚度不等,并随回柱垮落。
(3)老顶:通常位于直接顶之上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由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组成,回柱后可悬露大面积而不冒落。
按直接顶岩层的稳定性及老顶来压强度的顶板分类:(1)不稳定顶板(又称破碎顶板):指直接顶是松软易垮落的漏顶的岩层。
用数字序号ⅰ表示。
(2)中等稳定顶板:直接顶中有裂隙但比较完整,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后,悬露顶板板才会冒落。
用数字序号ⅱ表示。
(3)稳定顶板:直接顶为强度较大的岩层,分层厚,无明显节理裂隙,工作面向前推进后顶板并不冒落,回柱放顶时,需要做人工强制放顶。
用数字序号ⅲ表示。
(4)坚硬顶板:顶板完整,很少有裂隙,回柱放顶后,顶板能大面积悬露不垮落。
这种工作面的顶板必须采取深孔爆破,高压注水等特殊的放顶方法。
用数字序号ⅳ表示。
按老顶来压强度的强弱可将顶板分为四级:(1)不明显,用数字序号ⅰ表示;(2)明显,用数字序号ⅱ表示;(3)强烈,用数字序号ⅲ表示;(4)极强烈,用数字序号ⅳ表示。
二、、矿山压力与显现矿山压力:在未采动的岩体内,岩石处于原始应力状态,当在岩体内进行采掘工程后,必然会引起围岩中应力的重新分布,达到新的平衡,这种压力重新分布及其对围岩的作用过程称作矿山压力。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摘要:由于井下采煤环境十分恶劣且不断变化,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其中尤其采煤顶板事故发生率较高。
因此,对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等进行归纳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提高顶板管理水平,进而可有效降低顶板事故的发生率。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采煤工作;顶板事故;原因;预防对策一、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特点采煤过程中发生的顶板事故具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周期性。
煤矿工作人员的作业周期会使事故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做好煤矿的管理工作能够使安全周期延长,但顶板事故发生的周期性依旧无法避免。
因此,煤矿管理人员需从小区域内对事故发生概率进行控制。
第二,重复性。
假如在不同时间不同采煤区中重复发生的工作面顶板事故 10 起就有 10 人死亡;那么在相同顶板事故中重复发生的事故 20 起就有 20 人死亡,其重复率非常高。
二、煤矿采煤面事故原因第一,地质的原因:出现岩层破碎带、大断层;出现断泥层的情况;断层的上盘和下盘的矿体之间出现节理裂隙;破碎的岩体。
第二,管理原因:个人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领导带班人员履行职责不到位;三违情况管理不严,施工质量低劣;对顶板事故查处力度不够。
第三,技术原因:采煤方法与设计不相符,施工作业时施工顺序不合理;地质情况未查探清楚;技术管理薄弱;实际操作水平不过硬;未进行矿压观测或观测不够认真。
第四,采煤面地质条件影响。
煤矿采煤工作面作业中,经常会遇到破碎带、地质构造带以及落差大的正、逆断层等,在过这些区域时经常会有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特别是在断层面还存在有断层泥的情况时,遇到水后就会出现软化,造成坍塌事故,会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第五,镶嵌顶板影响。
(1)矸石的结构,矸石两头尖与中间粗;(2)类似鱼背结构,类似鱼背顶板称锅底矸子;(3)交叉的解理面造成镶嵌顶板,此类顶板,多数情况解理面会有钙质岩粉;(4)逆断层煤顶镶嵌等。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国煤炭资源。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用资源、能源较多,煤矿数量也随之增加,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愈加被重视,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其人身安全问题永远是重中之重。
对于在矿下工作的煤矿工人来说,煤矿安全的事故时有发生,事故发生的原因绝大部分是由于煤矿工作面顶板的问题,正是因为如此,相关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重视,加强对煤矿工作生产安全的管理控制。
本文主要对采煤工作面顶板进行简单概述,进而探究分析其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防治措施;探究分析引言:一、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简要概述对于我国目前的煤矿产业来说,煤矿的生产安全以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得保证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对于煤矿产业的生产和管理来说,其产业的重难点就在于工作面顶板问题的管理,工人在煤矿下工作时,人身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而据我国目前煤矿企业事故发生的统计数据来看,工作面顶板事故在煤矿事故中所占比重较大,发生事故的频率较高,因此,对于我国煤矿企业和相关部门来说,如何去降低顶板事故发生,甚至将概率降到最小,是其目前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解决的重大问题。
对于煤矿顶板事故的研究分析,不仅会涉及到对其顶板的管理,以及顶板管理设置的科学合理。
而目前在我国很多煤矿企业中,小到顶板掉落,大道工作面冒顶,都会严重威胁到煤矿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给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带来很大隐患,从而导致采煤工作面的发生事故过于频繁,正是因为此,才引起了我国国家以及相关政府人员的高度重视。
因此,相关企业和部门应该对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总结事故发展的规律,从而能够从根本上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人员安全,不论是对于煤矿企业还是国家政府来说都具有巨大意义。
所以说对于降低煤矿企业的事故发生率来说,加强顶板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
研究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RESOURCES/WESTERN RESOURCES2020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煤矿企业为了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同时还要满足市场对煤矿资源的个性化需求,必须要加大开采力度。
但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问题一直都是重点,特别是煤矿的顶板管理,由于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导致安全生产管理的很多方案和措施无法真正有效地落实到实处。
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一旦出现事故,不仅会导致采矿人员的伤亡,而且还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所以必须要提高对事故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工作面的顶板事故,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1.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类型分析1.1推垮型冒顶事故分析在对推垮型冒顶事故类型进行分析时,如果将顶板事故的性质作为出发点对其进行研究,那么可将其划分为冲击推垮型以及复合顶板推垮型,由于这两种类型的事故类型不同,所以造成的后果也大不相同。
首先,在对冲击类型的推垮型冒顶事故进行分析时,发现这种类型的事故,通常情况下会发生在煤层顶板的直接顶出现离层之后,这种现象就会相对比较明显。
在此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直接会产生冲击推垮型冒顶事故,另外一种情况则是下位分层会先出现离层的状态,同时还会直接断裂成大块游离顶板。
在这种情况下,上位岩层中掉下来的部分矸石将会直接砸在下位游离顶板上,最终引起严重的推垮型冒顶事故[1]。
除此之外,如果下位分层在开采作业时,先出现了离层的现象,那么上位岩层中掉落的矸石对已经离层的下位分层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冲击影响。
最终导致其出现大块的游离顶板,并且形成推垮型冒顶事故。
其次,在对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事故进行分析时,发现在煤矿开采作业实施过程中,复合顶板是由各种不同类型岩性的岩层以及煤层相互组合而成。
所以复合顶板下层会出现一些厚度相对比较小的煤层或者是岩层,同时如果在开采作业时,其支护强度达不到标准要求等,都会导致复合型顶板推垮型冒顶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要引起重视。
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技术

煤矿顶板灾害防治第一节基本理论概述一、顶板事故的形式和特点(一)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1. 局部冒顶事故局部冒顶事故实质上是已被破坏的顶板失去依托而造成的。
就其触发原因而言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采煤工作(包话破煤、装煤等)过程中发生的局部冒顶事故,即在采煤过程中未能及时支护已出露的破碎顶板;另一部分则是单体支护回柱和整体支护的移架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局部冒顶事故。
2. 大冒顶事故`采煤工作面的大冒顶事故也叫采场大面积切顶、落大顶、垮面。
1)由直接顶运动所造成的垮面事故就其作用力的始动方向可分为以下两大类:(1)推垮型事故。
包括走向推进工作面常发生的倾向推垮型事故,及倾斜推进工作面容易发生的向采空区方向推垮型事故。
(2)压垮型事故。
包括向煤壁方向压垮,及向采空区方向压垮型事故。
2)由老顶运动所造成的垮面事故(1)冲击推垮型(即砸垮型)事故。
这类事故发生时,开始运动的老顶首先将其作用力施加于靠近煤壁处已离层的直接顶上,造成煤壁片塌和顶板下切,紧接着高速运动的老顶把直接顶推垮。
(2)压垮型事故。
这种事故发生在采用木支架支护的采场。
3)大冒顶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从工作面倾斜方向来说,距离上出口 10 m范围内的事故比例通常是临近下出口部位所发生事故比例的两倍多。
其主要原因是受上侧工作面支承压力作用的影响,顶板的完整性容易受到破坏的结果。
从工作面推进方向来说,采煤工作面从开切眼推进开始到回采结束,就顶板运动和矿压显现特征的差别而言,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即老顶各岩梁初次来压完成前的初次来压阶段,以及老顶来压完成后的正常推进阶段。
(二)巷道顶板事故巷道的变形和破坏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巷道中常见的顶板事故按照围岩破坏部位可分为:巷道顶部冒顶掉矸、巷道壁片帮以及巷道顶、帮三面大冒落三种类型。
按照围岩结构及冒落特征又可分为:镶嵌型围岩坠矸事故、离层型围岩片帮冒顶事故、松散破碎围岩塌漏抽冒事故以及软岩膨胀变形毁巷事故等几种形式。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分类及特点(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994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分类及特点(正式版)编订人:某某某审批人:某某某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分类及特点(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从一次冒落的顶板范围及伤亡人员多少分常见的顶板事故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1、局部冒顶事故局部冒顶事故的特点,一是范围较小,每次伤亡人数不多(1-2人)。
冒顶事故发生地点大多是在有人工作的部位。
这类事故的原因是已破坏的顶板失去依托而造成的,其触发原因一部分是采煤工作(包括破煤、装煤等)过程中,未能及时支护已露出的破碎顶板;另一部分是回柱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局部冒落事故。
2、大面积切顶垮面事故这类事故的特点是面积大,来势凶猛,后果严重,不仅严重影响生产,往往会导致重大人身伤亡。
事故原因是直接顶和老顶大面积运动造成。
由直接顶运动所造成的垮面事故,就其作用力的始动方向又可分为两大类:(1)推垮型事故。
包括走向推进工作面常发生的倾向推垮型事故和倾斜推进工作面容易发生的向采空区方向推垮型事故。
这类事故的特点是顶板运动发生时,在平行于煤层的层面方向产生较大的推力,推倒失稳的支架造成垮面事故。
顶板事故及防治

顶板事故及防治在地下采掘过程中,由于矿山压力的作用,顶板会垮落。
如果顶板管理工作出现漏洞,则会发生顶板事故。
在煤矿井下事故中,以顶板事故的数量为最多。
据统计我国煤矿顶板事故的伤亡人数约占各类事故总伤亡人数的40~50%,小煤矿的顶板事故尤为严重。
一、顶板类型煤层顶板岩层依其所处位置分为伪顶、直接顶、老顶。
伪顶是指紧贴在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薄岩层;直接顶是位于伪顶或煤层(无伪顶时)之上,一般由一层或几层厚度不定的泥岩、页岩、粉砂岩等比较容易垮落的岩层所组成,直接顶按稳定性可分为:不稳定顶板,中等稳定顶板,稳定顶板,坚硬顶板;老顶又叫基本顶,一般指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也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厚而坚硬的岩层。
顶板分为坚硬难冒顶板、破碎顶板和复合型顶板。
坚硬难冒顶板是指直接顶岩层比较完整、坚硬(固),回柱后不能立即垮落的顶板。
一般为砂岩、砾岩和石灰岩。
破碎顶板指的岩层的强度低、节理裂隙十分发育、整体性差,自稳能力低,并在工作面控顶区范围内维护困难的顶板。
二、矿井顶板事故的危害1、一般会推垮支架、埋压设备,造成停电、停风,给安全管理带来困难,对安全不利。
2、如果是地质构造带附近的冒顶事故,不仅给生产造成麻烦,而且有时会引起透水事故的发生。
3、在有瓦斯涌出区附近发生顶板事故将伴有瓦斯的突出,易造成瓦斯事故。
4、如果是采掘工作面发生顶板事故,一旦人员被堵或被埋,将造成人员伤亡。
三、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1、客观原因。
一是地质因素的影响,二是顶板压力变化的影响,三是采掘工序的影响。
2、主观原因。
一是因为工程质量低劣,主要是不坚持敲帮问顶,发现隐患不及时处理,空顶作业,违章放炮,冒险回柱等。
二是人的因素影响,管理不善,表现在生产安全管理人员不深入作业现场,不带班作业,不严格执行三大规程,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纪律松散等。
四、易发生冒顶的地点1、采掘工作面易冒顶的地点采掘工作面易冒顶的地点可概括为“一道、一线、两出口”。
“一道”是指煤壁道。
煤矿顶板灾害的防治措施-推荐下载

煤矿顶板灾害防治1.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1)局部冒顶事故特点:这类顶板事故的特点是范围(一般约2-3m)和冒顶高度较小,每次事故伤亡的人数不多(1-2个),对生产的影响不是特别严重,因而容易被忽视。
局部冒顶事故的另一重要特点是事故总是在有人工作的部位发生,加之预兆又不十分明显,因此极易造成人身伤亡。
(2)大冒顶事故特点:事故的特点是垮落面积大,来势凶猛,时间持久,常导致重大人身伤亡和设备、器材遭受大量损坏,往往造成生产中断。
2.影响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因素(2)开采技术3.影响巷道顶板事故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因素:①岩石性质及其构造特征;②开采深度;(3)煤层倾角;(4)地质构造因素;(5)水的影响;(6)时间因素的影响(2)开采技术因素:①巷道与开采工作的关系,(2)巷道的保护方法,(3)巷道本身采用的支架类型和支护方式。
4.回采工作面和巷道的支护原理分别是什么?(1).回采工作面支护原理根据矿山压力的理论,整个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中,裂隙带老顶岩层能够形成一种“大结构”。
裂隙带岩梁“大结构”承担了其上覆绝大部分岩体重量,工作面支架在其掩护之下,因此支架受力要远小于覆盖层重量。
裂隙带岩梁“大结构”是由“煤壁-回采工作面支架-采空区已冒落的矸石”支撑体系所支撑。
工作面支架的工作阻力应保证裂隙带岩梁“大结构”的稳定。
(2).巷道支护原理在开掘巷道以后形成的“支架一围岩”力学平衡系统中,围岩通常承受着大部分的岩层压力,而支架却只承担其中一小部分。
而且,在支架和围岩分担岩层压力的过程中,巷道支架所承担的载荷是多变的,其分担岩层压力的比重视围岩本身承担了多少载荷而定。
围岩分担的比重愈多,支架分担的比重将愈少。
合理的支护方式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力,使支架与围岩在相互约束的状态下共同承载,使得围岩在承受一定支架阻力的条件下有限制地(而不是自由地)向巷道空间内变形(受控变形)。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我们大 自然作斗争本身就 困难重重 , 加上 目前 没 有 根 本 有 效 的方 法 彻 底 摸 清 地 下 构 造 及 有 关 隐
患, 在 矿 井 生 产 建设 过 程 中往 往 防不 胜 防 , 容 易 发 生 事 故 。再 加 上我 们 工作 中客观 存 在 的失 误 , 本 应
裂破坏 ,对这部分资源进行 回采顶板管理难 度较 大 。为提 高矿 井资 源 回采率 , 提 高矿 井经 济效 益 , 我
2 0 1 5年 2月
山西煤 炭管 理干 部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o a l - Mi n i n g A d mi n i s t r a t o r s C o l l e g e
Fe b. , 2 01 5
第2 8 卷
矿决 定 对 这 部分 受 小煤 窑破 坏 的资 源 进行 再 回收 , 这 样进 行 正 规 开采 时 回采工 作顶 板 管 理 难 度加 大 ,
查清的地质构造没有查清或误判。地质构造不清等 易 发 生 冒顶 事故 , 如松 软 破碎 的顶 板 支护 不及 时常 有小的局部 冒顶 , 坚硬难 冒的顶板处理不 当会 发生 大 冒顶 , 采掘过程 中遇到 了断层 、 褶 曲等地质构造 ,
2 . 4未严 格 落 实“ 敲帮 问顶 制度 ”
重, 有 的被压坏或折断, 并发 出响声等。 2发 生 冒顶事 故 的原 因分 析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2 — 0 5
落实“ 敲 帮 问顶 制 度 ” 是 防 止顶 底 事 故 的 有 效
作者简介 : 王
凯( 1 9 7 3 一) , 男, 山西长治人 ,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中岳煤业有 限公 司通风助理。
煤矿顶板事故及其防治

2021/8/5
5
2)直接顶。位于伪顶或煤层之上,具有一 定的稳定性,由一层或若干层组成,厚度不 定,不很坚硬,回柱后能自行跨落的岩层称 为直接顶。通常由泥质页岩、页岩、砂质页 岩等组成,具有随回柱放顶而跨落的特征。
3)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坚硬而难 跨落的岩层称为老顶,也叫基本顶。通常有 砂岩、石灰岩、沙砾岩所组成。
新罗区红坊镇某煤矿1997年8月4日19时 左右,由于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不力造成煤层大 量垮落而酿成顶板事故,死亡2人。
2021/8/5
24
该矿井位于虎坑山井田甘美坑矿区,硐口标
高+414米,开采16#煤层(为立槽煤),该矿无 采矿许可证。7月28日红坊某煤管所就对该矿下 达了“制止违反矿产资源法规行为通知书”。8 月4日下午,该井中班4人上班维修:陈××、刘 ××维修小眼,方××、刘××拉板车送材料和 落煤。
2021/8/5
21
局部冒顶就起其发生的时候和地点而言, 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即大部分发生在临近断 层等构造带范围。在正常顶板条件下,则发生 在老顶来压前后,特别是发生在直接顶强度较 低的岩层组成的条件下。有下列情况时,较易 发生:次一级地质构造区;顶板裂隙张开、增 多、掉碴、敲帮问顶声音不正常;顶板上薄矸 石片脱落;有淋水的地方等。
1
二、矿山压力与顶板事故
采掘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有效地控制 顶底板岩层的变形和破坏,达到减少和避免顶底 板事故的发生。因采掘影响自然平衡拱形成以 后,拱内的岩石不再承担拱上部的岩石压力,就 形成为压力降低区,而拱上部的压力有巷道两侧 岩石来支撑,在巷道两侧形成的压力升高。引起 的岩层作用在井巷、硐室和工作面围岩以及支护 物上各种力的总称—矿山压力的影响。
煤矿顶板灾害的防治措施[终稿]
![煤矿顶板灾害的防治措施[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087a623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79.png)
煤矿顶板灾害防治1.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1)局部冒顶事故特点:这类顶板事故的特点是范围(一般约2-3m)和冒顶高度较小,每次事故伤亡的人数不多(1-2个),对生产的影响不是特别严重,因而容易被忽视。
局部冒顶事故的另一重要特点是事故总是在有人工作的部位发生,加之预兆又不十分明显,因此极易造成人身伤亡。
(2)大冒顶事故特点:事故的特点是垮落面积大,来势凶猛,时间持久,常导致重大人身伤亡和设备、器材遭受大量损坏,往往造成生产中断。
2.影响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因素(2)开采技术3.影响巷道顶板事故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因素:①岩石性质及其构造特征;②开采深度;(3)煤层倾角;(4)地质构造因素;(5)水的影响;(6)时间因素的影响(2)开采技术因素:①巷道与开采工作的关系,(2)巷道的保护方法,(3)巷道本身采用的支架类型和支护方式。
4.回采工作面和巷道的支护原理分别是什么?(1).回采工作面支护原理根据矿山压力的理论,整个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中,裂隙带老顶岩层能够形成一种“大结构”。
裂隙带岩梁“大结构”承担了其上覆绝大部分岩体重量,工作面支架在其掩护之下,因此支架受力要远小于覆盖层重量。
裂隙带岩梁“大结构”是由“煤壁-回采工作面支架-采空区已冒落的矸石”支撑体系所支撑。
工作面支架的工作阻力应保证裂隙带岩梁“大结构”的稳定。
(2).巷道支护原理在开掘巷道以后形成的“支架一围岩”力学平衡系统中,围岩通常承受着大部分的岩层压力,而支架却只承担其中一小部分。
而且,在支架和围岩分担岩层压力的过程中,巷道支架所承担的载荷是多变的,其分担岩层压力的比重视围岩本身承担了多少载荷而定。
围岩分担的比重愈多,支架分担的比重将愈少。
合理的支护方式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力,使支架与围岩在相互约束的状态下共同承载,使得围岩在承受一定支架阻力的条件下有限制地(而不是自由地)向巷道空间内变形(受控变形)。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主要类型及原因分析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主要类型及原因分析据统计,采煤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中有三分之二是顶板事故,即采煤面的70%是顶板事故,由此可见,如何防治煤炭顶板事故是当务之急。
可以通过研究煤矿区域顶板事故的原因、可能影响顶板安全管理的因素,并制定防止顶板事故的安全措施,提高煤炭开采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
1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主要类型1.1 冲垮型顶板事故煤矿工作面发生的崩塌型顶板事故,通常在岩层坚硬的地质中发生更多。
这是因为大型高刑区的悬索板和相应的冲击作用,加上外力的冲击,必然会损坏煤炭面板。
特别是纹理坚硬的岩层容易崩塌或破坏,因此会发生煤炭面崩塌型顶板事故。
1.2 压垮性顶板事故在采煤工作面中出现的压垮型顶板事故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虽然它发生的几率是比较低的,但是一旦发生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巨大的影响。
老顶的周期性来压过大或者初次性来压过大均会在采煤工作面中出现压胯型顶板事故。
1.3 推跨型顶板事故在采煤工作面中常常会出现的是推跨型顶板事故,这种事故一般都会在复合型的顶板状况下发生,相对于其他几种事故,它出现问题的几率是比较大的。
一般在事故发生的前4周会有局部的冒顶或者裂缝的问题出现,但是之后又不会继续发生折损情况,只是顺着煤层的斜下方往后倾倒,这是推跨型顶板事故的特点。
1.4 漏垮型顶板事故漏垮型顶板事故一般只有掉渣抽空或漏顶2种状况。
在采煤工作面中出现这种事故的原因在于岩层不紧密、在托伪顶与再生顶板之间没有较好的胶结性,所以会出现断层或破碎带的问题,进而引发漏垮型顶板事故。
1.5 局部岩块冒顶事故局部冒顶事故的出现是因为在采煤的过程中,出现“人字劈”,“升斗劈”等游离岩块时不进行及时的支护,之后导致这些游离岩块掉落。
因为在一些煤层的直接顶中,会由于原生、构造或者采动的原因造成各组之间产生裂痕、缝隙等,之后导致顶板出现问题,以及锅顶状的包裹体、支护不及时、空顶面积大、棚档不匀等,这些原因都会在采煤工作面中引发局部岩块冒顶事故。
顶板事故资料

顶板事故一、引言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危险事故,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工作面煤层露天导致地表沉陷,从而引发顶板失稳,垮塌或坍塌,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探讨顶板事故的危害、成因以及预防措施。
二、危害分析顶板事故一旦发生,将对矿区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是对人员安全构成威胁,矿工可能被顶板坠落物体砸伤或困在坍塌的工作面下无法脱身,造成生命危险;其次是对设备设施造成损坏,顶板垮塌会导致工作面设备损坏甚至报废,影响生产正常进行;最后是对环境造成污染,顶板事故可能导致矿区土壤污染、水源受污染,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三、成因分析1.煤层特性:煤层的特性是顶板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煤层性质不稳定,易发生龟裂或变形,导致顶板失稳;2.采动方式:不合理的采动方式也是导致顶板事故的重要原因。
如采用过大的采高或采宽,或者不合理的支护措施;3.顶板负荷:顶板的自重以及地压会对顶板稳定性产生影响,如果负荷过大,顶板容易出现失稳;4.矿山水文条件:周围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对顶板稳定也有较大影响;5.人为因素:矿工操作不当、违规行为、未按照规定操作等人为因素也会加剧顶板事故的发生。
四、预防措施1.科学合理的采动方式:根据煤层的特性,采用科学合理的采动方式,避免过大采高采宽;2.加强支护措施:加强顶板支护,采用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技术,确保顶板稳定;3.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顶板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事故发生;4.加强培训:对矿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增强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5.加强监测: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对顶板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五、结论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事故,对人员安全、设备设施和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为了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矿山企业应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安全管理,提升矿工的安全意识,保障矿山安全生产。
顶板事故

顶板灾害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顶板事故占全国煤矿事故总起数的比 例和总死亡人数的比例最高,井下人员要特别注意避免工作场所顶板事故 所造成的伤害。
一、顶板事故的类型及其特点
按一次冒落的顶板范围和伤亡人员 多少,常见的顶板事故可分为局部冒顶 事故和大面积切顶事故两大类。
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
局部冒顶指范围不大,有时仅在3~5支架范围内,伤 亡人数不多(1~2人)的冒顶。
采煤工作面老顶初次和周期来压
煤层的顶板
煤层上面的岩层叫顶板。根据顶板的坚硬程度及距 煤层的距离,可把煤层的顶板分三层: 1.伪顶 伪顶是在煤层之上、紧贴煤层的一层松软岩层,一 般厚度0.3~0.5m。 2.直接顶 直接顶是位于伪顶之上或煤层之上的顶板,它具有 一定的稳定性。工作面煤层被采落时,直接顶不 会立即垮落,而是要在工作面上方悬露一定的时 间才会跨落。我矿二1煤直接顶为粉砂岩,属二类 坚固顶板;一5煤直接顶为L5石灰岩,属一类坚固 顶板。
18
顶板灾害防治
2. 大面积切顶事故
大面积切顶事故(简称垮面)的特点是冒顶面积大、来势凶猛、后果严重,不仅 严重影响生产,往往还会导致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事故原因是直接顶和基本顶大面积 运动造成的。
由直接顶运动所造成的垮面事故,按其作用力性质和顶板运动时的始动方向又
可分为以下两类: (1)推垮型事故。
③放顶煤开采,顶煤破碎。
④在爆破落煤时,如果炮眼布置不 恰当或装药过多,可能在放炮时 崩倒支架而导致冒顶 ⑤老顶来压时煤壁片帮,扩大了无
11
煤壁线附近局部冒顶预防措施 (1)采用能及时支护悬露顶板的支护方式; (2)严禁空顶作业; (3)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4)炮采工作面,炮眼布置和装药量要合理, 避免崩倒支架,崩坏顶板; (5)尽量使工作面与煤层的主要节理方向垂直 或斜交,避免煤壁片帮。一且出现片帮,应 进行掏梁窝超前支护,防止顶板冒顶。
煤矿事故隐患的分类、分级及特点

煤矿事故隐患的分类、分级及特点咱先来说说煤矿事故隐患这档子事儿。
你知道吗,这煤矿事故隐患就跟调皮捣蛋的孩子似的,得给它们好好分分类、排排级,才能摸清它们的脾气,把危险给防住喽!煤矿事故隐患的分类,那可是有讲究的。
比如说,有瓦斯方面的隐患。
我之前去一个煤矿参观,就亲眼瞧见一个通风口被杂物给堵了一部分。
这要是不及时清理,瓦斯积聚起来,那可不得了!还有顶板方面的隐患,就像有一回我听说有个煤矿的顶板支护没做好,结果有块大石头摇摇欲坠,把工人们吓得够呛。
再来说说分级。
这分级就好比给调皮孩子分个轻重程度。
轻微的,可能就是一些小疏忽,比如设备的螺丝松了几颗;严重的呢,那可就是能引发大事故的大问题了,像整个通风系统出故障。
这些隐患都有各自的特点。
像瓦斯隐患,它就像个隐藏的“炸弹”,看不见摸不着,一不小心就会引爆。
顶板隐患呢,就像头顶上悬着的一把剑,不知道啥时候会掉下来。
记得有一次,我跟着一个检查小组下井。
那一路上,大家都小心翼翼,拿着各种检测设备,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隐患。
走到一个采煤工作面的时候,发现支护的钢梁有点弯曲了。
这可把组长急坏了,赶紧叫人来处理。
他跟我们说:“这要是不处理好,一旦顶板塌下来,那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煤矿事故隐患啊,真不是闹着玩的。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隐患,如果不重视,都可能引发大灾难。
所以啊,煤矿的工作人员们每天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睁大双眼,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着隐患的角落。
而且,对于发现的隐患,还得及时处理,不能拖拖拉拉。
就像有个煤矿,发现了运输皮带有点磨损,想着还能再撑几天,结果没两天皮带就断了,影响了生产不说,还差点伤着人。
总之,了解煤矿事故隐患的分类、分级和特点,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一步。
只有把这些搞清楚了,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让煤矿工人们能安心工作,让咱们的煤矿能安全运转。
希望每一个煤矿都能远离事故隐患,让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分类
及特点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188-26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分类及特点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从一次冒落的顶板范围及伤亡人员多少分常见的顶板事故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1、局部冒顶事故
局部冒顶事故的特点,一是范围较小,每次伤亡人数不多(1-2人)。
冒顶事故发生地点大多是在有人工作的部位。
这类事故的原因是已破坏的顶板失去依托而造成的,其触发原因一部分是采煤工作(包括破煤、装煤等)过程中,未能及时支护已露出的破碎顶板;另一部分是回柱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局部冒落事故。
2、大面积切顶垮面事故
这类事故的特点是面积大,来势凶猛,后果严重,不仅严重影响生产,往往会导致重大人身伤亡。
事故原因是直接顶和老顶大面积运动造成。
由直接顶运动所造成的垮面事故,就其作用力的始动方向又可分为两大类:
(1)推垮型事故。
包括走向推进工作面常发生的倾向推垮型事故和倾斜推进工作面容易发生的向采空区方向推垮型事故。
这类事故的特点是顶板运动发生时,在平行于煤层的层面方向产生较大的推力,推倒失稳的支架造成垮面事故。
(2)压垮型事故。
包括向煤壁方向压垮和向采区方向压垮型事故。
这类事故主要是由于垂直于顶底方向的作用力压断、压弯阻拉力不足的支架或将支架压入抗压强度低板而造成的。
由老顶运动所造成的垮面事故,就其作用力的性质和始动方向不同也可分为两类:
(1)冲击推垮型事故。
事故的特点是开始运动的老顶首先将其作用力施加于靠近煤壁处已离层的直接顶上,造成煤壁片塌和顶板下切,紧接着高速运动的老顶把直接顶推垮,
(2)压垮型事故。
这类事故发生在支柱的工作
面。
可缩性很少的木支柱由于不能抵抗老顶的压力,在老顶的下沉过程中依次被折断,结果导致剩余支柱的支护强度不足以平稳直接顶的作用力而被全部压断,造成垮面事故。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