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144页全套)
高中十大物理难题
高中我们研究的十大物理问题(1)(1)汽车恒功率启动问题一辆汽车质量m ,以恒定功率P 从静止启动并在平直公路上直线运动,遇到的阻力恒为f ,求汽车加速到fP v 2=所用的时间 评论:最简单的题……..都要用常微分方程…..实在无语…..(2)平行导轨问题一个宽l 、倾角α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没有电阻,一条金属棒质量m ,电阻r ,存在垂直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B ,求金属棒沿导轨滑下时达到最大速度一半所需的时间评论:这个题和(1)很像,方法都类似,应该不难(3)磁、重力复合场问题空间中存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B ,一个小球质量m ,带电量q ,从一个地方静止释放(有足够空间让它运动),选取适当坐标系,求小球运动轨迹方程评论:这是第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当年我们解的时候是直接强行解微分方程组得到了一个很古怪的式子,后来把它化成参数方程才变简单了(4)洲际导弹问题一个质量m 的物体,以初速0v ,仰角α发射出去(0v 比较大,但没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已知地球质量M ,半径R ,不计空气阻力,忽略地球自转,求射程评论:这就是现代洲际弹道导弹的基本原理,所以才有这么个名字,注意0v 比较大,地球不能再向斜抛问题那样看成平面了(5)粗糙滑轨问题一个质量m 的物体从一个固定的四分之一圆形粗糙滑轨上滑下,滑轨半径R ,两个物体间动摩擦系数μ,物体从滑轨顶端无初速滑下,求滑到底时的速度评论:这个问题相当不好办,貌似要用伯努利方程....当时不知道这回事,搞了半天才解出来——特别注意,摩擦力更正压力直接相关,但正压力无论大小还是方向都在变(6)双电荷运动问题空间中存在一个固定的点电荷Q +,另一个带电粒子质量m ,电量q (不知是正是负),在距离Q 点R 的位置上有一个垂直两点连线方向的速度0v ,分析各种情况,建立适当坐标系,求粒子运动轨迹方程(忽略重力影响)评论:这个很像(4)的升级版,但是情况更多了,不仅要考虑0v ,R 的各种情况,还要考虑正电负电的不同.......(7)最速降线问题空间中两个点A 、B (A 比B 高,但A 不在B 正上方),设计一种光滑轨道,使得一个物体沿轨道靠重力从A 滑行到B 的时间最短,求轨道形状(轨迹方程)评论:当年约翰.伯努利用来挑战其他数学家的题目.......(8)大摆角单摆问题一个单摆,摆线长l ,摆球质量m (当然这个可能用不着),当地重力加速度g ,单摆的摆动幅度很大,最大摆角α,求摆动周期(忽略一切阻力)评论:以前搞单摆都是因为摆角很小,可以用αα≈)sin(这样的近似代换,现在不行了,因为摆角很大——但这个问题我直到现在也没完全解决,或者说是技术上已经证明了无法完全解决——最后得到了椭圆积分一类的东西,求不出精确的表达式(9)平行电子问题两个电子以同样的速度v 平行发射出去,发射时相互距离d ,问最后电子流是会互相靠近还是远离评论:看上去很傻对吧,大多数人都会直接说“远离”,但是,问题在这里——电子带有相同电荷存在斥力,但移动的电子可以看做电流,而电流产生的磁场又会使它们相吸,关键就是看斥力和引力哪个大了(10)太阳赤纬问题已知地球公转轨道远日点m 1110521.1⨯,此时的线速度s km v /3.29=,地球半径m 610371.6⨯,黄赤交角'2623︒,太阳质量kg 30102⨯,这一年春分是3月21日(太阳赤纬为0度),那么对于任意给定的这年第n 天,求太阳赤纬(太阳赤纬就是太阳光直射的那个纬度)评论:这个题实际上更像一个天文问题,庞大的计算量和要求精确的定量计算,事实上我们都是用计算器完成的。
盘点高中物理难学的十大原因及应对方法
盘点高中物理难学的十大原因及应对方法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坚信“如果知道自己死在哪里,那就绝对不去那个地方”这句谚语,这是一种避免自己犯错而采用的逆向思维法。
所以今天我们也用逆向思维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十个方面来谈一谈为什么学高中物理难学及应对方法。
当然,好的学习方法只有在你想学好物理并愿意付出艰苦努力时,才有意义。
难学的原因一:概念、公式不理解或理解不透。
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是由于上课没认真听,或者听了但没抓住重点。
应对方法一:加强课堂学习,牢记课堂才是学习的主阵地。
不要将希望寄托于课下,课下没有老师的讲解而且你还有许多其他事要做。
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
笔记可以等老师讲完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记,不要因为记笔记而错过老师讲的内容。
如果是概念,就重点听这个概念是用来干嘛的(物理意义),怎么得到的(定义及定义式),它和其他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关联式)。
比如动量,它是人们研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而得到的,是用来描述物理运动状态(效果)的。
定义式p=mv,与动能之间的关联式Ek =p2/2m或Ek=1/2pv。
把握清楚这几方面,就掌握了这个概念。
如果是公式就重点听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推导过程),它有什么内涵(有没有因果关系、适用条件、注意事项等)。
还是以动量部分的动量定理为例,合冲量等于动量变化量。
这个公式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出来的(其实动量定理就是原始版的牛顿第二定律),内涵是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动量定理具有普适性(应用于单个物体或单个系统),在应用时注意等式左边是合冲量。
难学原因二:认为物理只需要理解不需要记忆。
其实理解和记忆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什么都没有记住,又何谈理解?所以有的同学来问我题时,我会先检查一下他这个题背后所考的知识点有没有记住。
而记忆又分两种,一种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知识;另一种是帮助我们应用知识。
应对方法二:记忆的第一种是基础概念、基本公式和定理定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记住背过,如果真的理解了记住并不难,很多公式我们理解以后就会有一种这个式子本该如此的感觉,所以如果感觉特别难记也说明没有理解。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 _1_
g a b g 1里1 g 銟 銠在 a銓b 中 若撤去 线 球都将 滑 故 线中均 拉力sga 中若撤去接触面 球 能保 原来 置 接触面对球没 力 b 中 若撤去斜面 球就 会停在原 置静 斜面对小球 支 力銔gg 銟解析銠 a 中接触面对球没 力 b 中斜面对小球 支 力g 法该 据釐物体的 状态金 析 力銔 假设 力 析是否 符 物体 处的 状态銔 或者 物体 处的 状态 力是否 在銔 总之 物体的 力 物体的 状态符 銔 时依据物体的 状态 力 衡 或牛顿第 律 列方程求解 力銔g 例2 如 示 判断接触面 MO銓ON 对球 无 力 已知球静 接触面 滑銔 g 1里2 g 銟 銠 中球 于 力 对水 面 适送 一 压 故水 面 适送 对球一 支 力 假设 到斜面 ≤适 的 力 如 令里详 示 球将 会静 斜面 ≤适 对球没 力銔g 銟解析銠水 面 适送 对球 支 力 斜面 ≤适 对球没 力銔g 再如例 令 的 a 中 若斜面对球 力 方向 是垂直斜面且指向球 球 会处于静 状态 斜面对球 没 力作 銔g 銟总结銠 力 銓无的判断是难 析时常 釐假设法金并结 釐物体的 1里3 状态金 析銔 2. 力的方向 力是发生 性形 的物体 于要恢复原状 而对它接触的物体 生的力的 作 g銔 力的方向 物体恢复形 的方向銔g 面 面銓 銓 曲面接触时 力方向垂直于 面 指向被压或被支 的物体 曲面 銓曲面接触时 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 的曲面的 面 特 的曲面 如圆面时 力方向指向圆心銔 力方向 心 置无关銔gg 子的 力方向 沿着 子且指向 子收缩的方向 且 一 子内各处的 力相等gg 杆 生的 力方向 较复杂 沿杆指向杆伸长或收缩的方向 沿杆 杆 一 的夹角銔g 例 详 如 令里旧 示 画 物体 致g 的 力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 a 中物体 致 静 在斜面 g b 中杆 致 静 在 滑的半圆形的碗中g a b c 化 中 致 球 滑gg适 圆心 g适 心銔g 1里4 銟 銠 a 中接触处 面面接触 于物体 力作 会对斜面斜向 压 斜面要恢复形 垂直斜面斜向 对物体 垂直斜面且指向物体 斜向 的 力銔g b中B处 曲面接触 发生的形 沿半 方向向外 要恢复形 就得 沿半 向 件处 面接触 g件 处碗的形 的方向 斜向 压 要恢 复形 就得沿垂直杆的方向向 B 处杆 的 力 垂直过接触 的 面沿 半 指向圆心 件 处杆 的 力 垂直杆向 銔g
高中物理 10大难点强行突破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难点突破策略:带电微粒在电场中运动是电场知识和力学知识的结合,分析方法和力学的分析方法是基本相同的:先受力分析,再分析运动过程,选择恰当物理规律解题。
处理问题所需的知识都在电场和力学中学习过了,关键是怎样把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为有效突破难点,学习中应重视以下几方面:1.在分析物体受力时,是否考虑重力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1)基本粒子:如电子、质子、α粒子、离子等,除有说明或有明确的暗示以外一般都2)带电颗粒:如尘埃、液滴、小球等,除有说明或有明确的暗示以外一般都不能忽略。
“带电粒子”一般是指电子、质子及其某些离子或原子核等微观的带电体,它们的质量都很小,例如:电子的质量仅为0.91×10-30千克、质子的质量也只有1.67×10-27千克。
(有些离子和原子核的质量虽比电子、质子的质量大一些,但从“数量级”上来盾,仍然是很小的。
)如果近似地取g=10米/秒2,则电子所受的重力也仅仅是m e g=0.91×10-30×10=0.91×10-29(牛)。
但是电子的电量为q=1.60×10-19库(虽然也很小,但相对而言10-19比10-30就大了10-11倍),如果一个电子处于E=1.0×104牛/库的匀强电场中(此电场的场强并不很大),那这个电子所受的电场力F=qE=1.60×10-19×1.0×104=1.6×10-15(牛),看起来虽然也很小,但是比起前面算出的重力就大多了(从“数量级”比较,电场力比重力大了1014倍),由此可知:电子在不很强的匀强电场中,它所受的电场力也远大于它所受的重力——qE>>m e g 。
所以在处理微观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问题时,一般都可忽略重力的影响。
但是要特别注意:有时研究的问题不是微观带电粒子,而是宏观带电物体,那就不允许忽略重力影响了。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
难点之七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一、难点形成原因1、关于表达式t nE ∆∆=φ此公式在应用时容易漏掉匝数n ,实际上n 匝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串联在一起的,其次φ∆是合磁通量的变化,尤其变化过程中磁场方向改变的情况特别容易出错,并且感应电动势E 与φ、φ∆、t ∆∆φ的关系容易混淆不清。
2、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三种特殊情况E=Blv 、ω221Bl E =、E=nBs ωsin θ(或E=nBs ωcos θ)解决问题时,不注意各公式应用的条件,造成公式应用混乱从而形成难点。
3、公式E=nBs ωsin θ(或E=nBs ωcos θ)的记忆和推导是难点,造成推导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此情况下,线圈在三维空间运动,不少同学缺乏立体思维。
二、难点突破1、φ、φ∆、t ∆∆φ同v 、△v 、t v∆∆一样都是容易混淆的物理量,如果理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求解感应电动势就会受到影响,要真正掌握它们的区别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理解。
磁通量φ 磁通量变化量φ∆磁通量变化率t ∆∆φ 物理意义 磁通量越大,某时刻穿过磁场中某个面的磁感线条数越多某段时间穿过某个面的末、初磁通量的差值 表述磁场中穿过某个面的磁通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大小计算⊥=BS φ,⊥S 为与B 垂直的面积12φφφ-=∆,SB ∆=∆φ或B S ∆=∆φt SB t ∆∆=∆∆φ 或t BSt∆∆=∆∆φ 注 意若穿过某个面有方向相反的磁场,则不能直接用⊥=BS φ,应考虑相反方向的磁通量相互抵消以后所剩余的磁通量开始和转过1800时平面都与磁场垂直,穿过平面的磁通量是不同的,一正一负,△φ=2 BS ,而不是零既不表示磁通量的大小,也不表示变化的多少,在φ—t 图象中用图线的斜率表示2、明确感应电动势的三种特殊情况中各公式的具体用法及应用时须注意的问题⑪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 ,应用此公式时B 、l 、v 三个量必须是两两相互垂直,若不垂直应转化成相互垂直的有效分量进行计算,生硬地套用公式会导致错误。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难点攻破策略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难点攻破策略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高中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而言,物理学习常常成为一大难题,令他们感到头疼。
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些常见难点,并提供一些攻破这些难点的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知识。
一、难点一:抽象概念理解困难物理学中存在许多抽象的概念,例如力、能量、电流等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这些概念常常十分困难。
攻破策略:1. 建立具体形象:尝试将抽象概念具象化,通过图示、模型等方式将其转化为具体形象。
例如,可以用小球模型来说明力的作用力和受力物体的反作用力。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2. 实例分析: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和应用物理概念,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概念与日常经验联系起来。
例如,通过解释水流的压力来理解力的作用。
3. 创设实验环境: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物理现象,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相关概念。
这样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和探索能力。
二、难点二:公式运用与解题困难在物理学习中,公式运用和解题是学生们普遍面临的难题。
大量的公式和复杂的计算常常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攻破策略:1. 清晰记忆公式:理解和记忆物理学中的重要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背诵、多次重复和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来帮助记忆,同时也要注意记忆公式的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
2. 培养物理直觉:培养对物理问题的直觉理解,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推理来找到解题的思路。
这需要学生多做物理题,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来提高解题的能力。
3. 灵活应用公式: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将已知条件与所求结果进行对比,并合理选择适用的公式进行计算。
此外,了解和掌握不同公式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也是提高解题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难点三:概念联系与整体把握困难物理学作为一门系统性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但学生们往往很难将这些知识点整体把握,导致对物理学的理解存在局限性。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主要包括:高中物理的力、功与能、电学实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部分,有详细的例题解析和总结)一.力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3.受力分析的步骤: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高中物理10大难点突破,传送带问题
高中物理10大难点突破,传送带问题篇一:高中物理难点分类解析滑块与传送带模型问题(经典)滑块—木板模型例1 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分析:为防止运动过程中A落后于B(A不受拉力F的直接作用,靠A、B间的静摩擦力加速),A、B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由A决定。
解答:物块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变式1 例1中若拉力F作用在A上呢?如图2所示。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变式2 在变式1的基础上再改为: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B以同一加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设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Fm,则:解得:例2 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
(g取10m/s)解答:物体放上后先加速:a1=μ2g=2m/s2,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为:,当小车与物体达到共同速度时:v共=a1t1=v0+a2t1,解得:t1=1s,v共=2m/s,以后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a1t12+v共(t-t1)+(∵,物体不会落后于小车)物体在t=1.5s内通过的位移为:s=a3(t-t1)2=2.1m练习1 如图4所示,在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1kg、长度均为L=1.5m的木板A和B,A、B间距s=6m,在A的最左端静止着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C,A、B与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
高中物理 10大难点强行突破 功与能
难点之五功与能一、难点形成原因:1、对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不到位高中学生刚接触矢量与标量,对功有正负但又是标量不能理解,而在计算的时候,又不能准确应用公式cos=,误以为计算功套上该公式就万事大吉,岂不知该公W Flα式一般仅仅适用于恒力做功。
2、不能灵活运用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定理,应用动能定理有很多优点,但是同学对该定理理解不深,或者不能正确的分析初、末状态,或者不能正确的求出合外力的功,或者不能正确的表示动能变化量,导致对该规律的应用错误百出。
3、对守恒思想理解不够深刻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习到普遍适用的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又要学习到条件限制下的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生掌握守恒定律的困难在于:对于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不清楚哪些能量发生了相互转化,即哪几种能量之和守恒;而对于机械能守恒定律,又不能正确的分析何时守恒,何时不守恒。
4、对功和能混淆不清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一直错误的认为功与能是一回事,甚至可以互相代换,其实功是功,能是能,功和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二者的关系应把握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二、难点突破:1、加深对功概念的理解、掌握功的常用计算方法功是力对位移的积累,其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动能,力做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力才对物体做功。
尤其要明确,功虽有正负,但功是标量,功的正负不表示方向,仅仅是表示力做正功还是克服力做功。
功的常用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图5-2(1)功的公式:cos W Fl α=,其中cos l α是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该公式主要用于求恒力做功和F 随l 做线性变化的变力功(此时F 须取平均值)(2)公式W Pt =,适用于求恒力做功,也适用于求以恒定功率做功的变力功。
(3)由动能定理K W E =∆求恒力做功,也可以求变力做功。
(4)根据F-s 图象的物理意义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如图5-1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数值等于功的大小,但要注意,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做正功,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做负功。
高中物理 10大难点强行突破 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一、难点形成的原因1、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定义把握不牢固,解题时不能灵活的应用。
2、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及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综合知识应用不熟练,只是了解大概,在解题过程中不能灵活应用;3、圆周运动有一些要求思维长度较长的题目,受力分析不按照一定的步骤,漏掉重力或其它力,因为一点小失误,导致全盘皆错。
4、圆周运动的周期性把握不准。
5、缺少生活经验,缺少仔细观察事物的经历,很多实例知道大概却不能理解本质,更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很好的联系起来。
二、难点突破(1)匀速圆周运动与非匀速圆周运动a.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因为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
圆周运动也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因为即使是匀速圆周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也是时刻变化的。
b.最常见的圆周运动有:①天体(包括人造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②核外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绕原子核的运动;③带电粒子在垂直匀强磁场的平面里在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④物体在各种外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作用下的圆周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只是速度方向改变,而速度大小不变。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其方向一定指向圆心。
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分力,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其效果是改变速度的大小。
例1:如图3-1所示,两根轻绳同系一个质量m=0.1kg的小球,两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轴上的A、B两处,上面绳AC长L=2m,当两绳都拉直时,与轴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当小球随轴一起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4rad/s时,上下两轻绳拉力各为多少?【审题】两绳张紧时,小球受的力由0逐渐增大时,ω可能出现两个临界值。
【解析】如图3-1所示,当BC 刚好被拉直,但其拉力T 2恰为零,设此时角速度为ω1,AC 绳上拉力设为T 1,对小球有:mg T =︒30cos 1 ①οο30sin L ωm =30sin T AB 211②代入数据得:s rad /4.21=ω,要使BC 绳有拉力,应有ω>ω1,当AC 绳恰被拉直,但其拉力T 1恰为零,设此时角速度为ω2,BC 绳拉力为T 2,则有mg T =︒45cos 2 ③T 2sin45°=m 22ωL AC sin30°④代入数据得:ω2=3.16rad/s 。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主要包括:高中物理的力、功与能、电学实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部分,有详细的例题解析和总结)一.力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3.受力分析的步骤: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144页全套)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目录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1)难点之二:传送带问题………………………………………………………………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难点之四:卫星问题分析……………………………………………………………难点之五:功与能……………………………………………………………………. 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难点之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难点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难点之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难点之十:电学实验……………………………………………….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象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冲破含详细的例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冲破(主要包括:高中物理的力、功与能、电学实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部份,有详细的例题解析和总结)一.力一、难点形成原因:一、力是物体间的彼此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彼此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讲,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二、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肯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不是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式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必然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致使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不妥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太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必将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冲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冲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式:整体法和隔离法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类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3.受力分析的步骤: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肯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如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含详细的例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主要包括:高中物理的力、功与能、电学实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部分,有详细的例题解析和总结)一.力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3.受力分析的步骤 :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 —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a .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 .次画已知力c .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名校 经典指南 状元总结---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目录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1)难点之二:传送带问题………………………………………………………………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难点之四:卫星问题分析……………………………………………………………难点之五:功与能……………………………………………………………………. 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难点之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难点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难点之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难点之十:电学实验……………………………………………….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高考物理10大难点突破(详细)doc
难点之一 物体受力分析例1:【审题】在a 、b 图中,若撤去细线,则球都将下滑,故细线中均有拉力, a 图中若撤去接触面,球仍能保持原来位置不动,所以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b 图中若撤去斜面,球就不会停在原位置静止,所以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
【解析】图a 中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图b 中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 例2:【审题】图中球由于受重力,对水平面ON 一定有挤压,故水平面ON 对球一定有支持力,假设还受到斜面MO 的弹力,如图1—3所示,则球将不会静止,所以斜面MO 对球没有弹力。
【解析】水平面ON 对球有支持力,斜面MO 对球没有弹力。
再如例1的a 图中,若斜面对球有弹力,其方向应是垂直斜面且指向球,这样球也不会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斜面对球也没有弹力作用。
例3:a 图中物体A 静止在斜面上b 图中杆A 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的碗中c 图中A 球光滑 O 为圆心, O '为重心。
【解析】如图1—5所示例4:【解析】(1)mg 。
(2)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球受合力方向一定是水平向右,杆对球的弹力方向应斜向右上方,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其方向与竖直杆成arctan a/g 角,大小等于(mg )2+(ma )2 。
(3)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球受合力方向一定是水平向左,杆对球的弹力方向应斜向左上方,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其方向与竖直杆成arctan a/g角,大小等于(mg )2+(ma )2 。
例5【解析】图a 、图b 、图c 中无摩擦力产生,图d 有静摩擦力产生。
例6:【审题】本题可用“假设法”分析。
由题意可知甲轮与皮带间、乙轮与皮带间均相对静止,皮带与轮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假设甲轮是光滑的,则甲轮转动时皮带不动,轮上P 点相对于皮带向前运动,可知轮上P 点相对于皮带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则轮子上的P 点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后,即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再假设乙轮是光滑的,则当皮带转动时,乙轮将会静止不动,这时,乙轮边缘上的Q 点相对于皮带向后运动,可知轮上Q 点有相对于皮带向后运动的趋势,故乙轮上Q 点所受摩擦力向前,即与乙轮转动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十大难点全新汇总(精华版)
高中物理十大难点全新汇总(精华版)
高中物理难,但是它究竟难在哪呢?同学学不好,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提分困难呢?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知道了原因的所在才能更好的去应对。
结合教材,我总结出了,以下这十个难点。
这十个经典的物理情景,几乎囊括了所有高中的知识点,这其中包含难点形成原因,难点突破策略,常见错误形成的原因等。
举个例子,在力学部分,会很详细地说明各种力的形成,已经受力分析及其解决方法。
很细致,特别是对于知识点的阐述,结合例题,能够更好地运用。
对于同种类型的题,采用多种解法,充分锻炼同学们的发散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物理难,不仅仅是因为它抽象,更因为解题思路,这份整理的资料,不同于其他的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一题多解。
帮助各位同学,能够更清晰直观的去解决物理问题。
这份资料看会,我相信你的物理成绩,最低能提高30-50分。
逢年必考的大题,也都在这份资料中得以体现。
希望,各位家长转发收藏给自己的孩子。
最后,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和我与我交流,一起为孩子提分,助力加油!。
最新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目录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1)难点之二:传送带问题………………………………………………………………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难点之四:卫星问题分析……………………………………………………………难点之五:功与能……………………………………………………………………. 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难点之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难点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难点之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难点之十:电学实验……………………………………………….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目录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1)难点之二:传送带问题………………………………………………………………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难点之四:卫星问题分析……………………………………………………………难点之五:功与能……………………………………………………………………. 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难点之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难点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难点之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难点之十:电学实验……………………………………………….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象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3.受力分析的步骤: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d.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3)验证:a.每一个力都应找到对应的施力物体 b.受的力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
说明:(1)只分析研究对象受的根据性质命名的实际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画它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
(2)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
(3)每一个力都应找到施力物体,防止“漏力”和“添力”。
(4)可看成质点的物体,力的作用点可画在重心上,对有转动效果的物体,则力应画在实际位置上。
(5)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
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等。
(6)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情况也不同。
4. 受力分析的辅助手段(1)物体的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有加速度时)(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5.常见的错误及防范的办法: (1)多画力。
a.研究对象不明,错将其他物体受到的力画入。
b.虚构力,将不存在的力画入。
c.将合力和分力重复画入。
要防止多画力。
第一,彻底隔离研究对象。
第二,每画一个力要心中默念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少画力。
少画力往往是由受力分析过程混乱所致,因此 a.要严格按顺序分析。
b.分析弹力和摩擦力时,所有接触点都要分析到。
(3) 错画力。
即把力的方向画错。
防范办法是要按规律作 三、分类例析1.弹力有、无的判断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但有的形变明显,有的不明显。
那么如何判断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无弹力?法1: “假设法”,即假设接触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
若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因为接触物体使研究对象维持现状等同于没有接触物,即接触物形同虚设,故没有弹力。
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因为接触物撤去随之撤去了应该有的弹力,从而改变了研究对象的现状。
可见接触物对研究对象维持现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弹力。
例1: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审题】在a 、b 图中,若撤去细线,则球都将下滑,故细线中均有拉力, a 图中若撤去接触面,球仍能保持原来位置不动,所以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b 图中若撤去斜面,球就不会停在原位置静止,所以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
【解析】图a 中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图b 中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法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弹力。
即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分析是否符合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
或者由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反推弹力是否存在。
总之,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
同时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二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还可以列方程求解弹力。
例2: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MO 、ON 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审题】图中球由于受重力,对水平面ON 一定有挤压,故水平面ON 对球一定有支持力,假设还受到斜面MO 的弹力,如图1—3所示,则球将不会静止,所以斜面MO 对球没有弹力。
【解析】水平面ON 对球有支持力,斜面MO 对球没有弹力。
再如例1的a 图中,若斜面对球有弹力,其方向应是垂直斜面且指向球,这样球也不会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斜面对球也没有弹力作用。
【总结】弹力有、无的判断是难点,分析时常用“假设法”并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2.弹力的方向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
所以弹力的方向为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平面与平面、点、曲面接触时,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曲面与点、曲面接触时,弹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曲面的切面,特殊的曲面,如圆面时,弹力方向指向圆心。
弹力方向与重心位置无关。
绳子的弹力方向为:沿着绳子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且同一条绳子内各处的弹力相等杆产生的弹力方向比较复杂,可以沿杆指向杆伸长或收缩的方向,也可不沿杆,与杆成一定的夹角。
例3:如图1—4所示,画出物体A 所受的弹力图1—1 a b 图1—2 图1—3a图中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b图中杆A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的碗中c图中A球光滑O为圆心,O'为重心。
【审题】图a中接触处为面面接触,由于物体受重力作用,会对斜面斜向下挤压,斜面要恢复形变,应垂直斜面斜向上凸起,对物体有垂直斜面且指向物体斜向上的弹力。
图b中B处为点与曲面接触,发生的形变为沿半径方向向外凹,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半径向上凸起,C处为点与平面接触,C处碗的形变的方向为斜向下压,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垂直杆的方向向上,所以B处杆受的弹力为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沿半径指向圆心,C处杆受的弹力为垂直杆向上。
图c中接触处为点与曲面接触,发生的形变均为沿半径分别向下凹,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半径方向向上凸起,所以在M、N两接触处对A球的弹力为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沿半径方向向上,作用线均过圆心O,而不过球的重心O'。
【解析】如图1—5所示a b c图1—5【总结】弹力的方向为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分析时首先应明确接触处发生的形变是怎样的,恢复形变时应向哪个方向恢复。
另外应记住平面与平面、点、曲面接触,曲面与点、曲面接触,绳、杆弹力方向的特点,才能得以正确分析。
例4:如图1—6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小车静止;(2)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运动;(3)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左运动。
图1—6图1—7【审题】此题杆对球的弹力与球所处的运动状态有关。
分析时应根据不同的运动状态具体分析。
(1)小车静止时,球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外力为零,因重力竖直向下,所以杆对球的弹力F竖直向上,大小等于球的重力mg,如图1—7甲所示。
(2)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因球只受弹力和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两力的合力一定是水平向右。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杆对球的弹力F的方向应斜向右上方,设弹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由三角知识得:F=(mg)2+(ma)2 tanθ=a/g 如图1—7乙所示。
(3)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因球只受弹力和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两力的合力一定是水平向左,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杆对球的弹力F的方向应斜向左上方,设弹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由三角知识得:F=(mg)2+(ma)2 tanθ=a/g 如图1—7丙所示可见,弹力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并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解析】(1)球处于平衡状态,杆对球产生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且大小等于球的重力mg。
(2)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球受合力方向一定是水平向右,杆对球的弹力方向应斜向右上方,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其方向与竖直杆成arctan a/g角,大小等于(mg)2+(ma)2 。
(3)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球受合力方向一定是水平向左,杆对球的弹力方向应斜向左上方,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其方向与竖直杆成arctan a/g角,大小等于(mg)2+(ma)2 。
【总结】杆对球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只有当加速度向右且a= gtanθ时,杆对小球的弹力才沿杆的方向,所以在分析物体与杆固定连接或用轴连接时,物体受杆的弹力方向应与运动状态对应并根据物体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3.判断摩擦力的有、无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接触面间有挤压;(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例5:如图1—8所示,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A与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
图a中物体A静止图b中物体A沿竖直面下滑,接触面粗糙图c中物体A沿光滑斜面下滑图d中物体A静止图1—8【审题】图a中物体A静止,水平方向上无拉力,所以物体A与接触面间无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无摩擦力产生;图b中物体A沿竖直面下滑时,对接触面无压力,所以不论接触面是否光滑都无摩擦力产生;图c 中接触面间光滑,所以无摩擦力产生;图d中物体A静止,由于重力作用,有相对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有静摩擦力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