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应
输血后的不良反应都有什么呢
输血后的不良反应都有什么呢输血时候是很常见的,输血在治疗疾病上有很好帮助,对一些特殊疾病治疗,需要选择输液治疗,但是对这样方法使用,患者也是要先进行身体各方面检查,这样对自身具体情况有一些掌握,治疗的时候,对身体不会有影响,那输血后的不良反应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输血后的不良反应:(1)发热反应:发生率为2.9%,占输血总反应率的52.1%。
(2)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占输血总反应率的42.6%。
(3)溶血反应:发生率我国未见完整报告。
1984年欧美溶血反应发生率为1/1400~l/1600,女性多于男性,女性占73%。
(4)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5)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发病率约为002%,男女相等,与年龄无关,也与原发病无关。
(6)输血后紫瘢。
(7)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约50%。
(8)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9)循环负荷过重。
(10)枸橼酸盐蓄积中毒:发生率很低。
(11)肺微血管栓塞。
为什么尽量不输新鲜血?众多学者认为,输新鲜血(4天内)因其含有大量存活淋巴细胞,增加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危险。
Takahashi 等总结了51例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人,发现在46例输注96小时的血液,其中38例输注的血液又24小时。
日本31例中29例(94)使用了新鲜血,惯用新鲜血,可能是日本高发病率的促发因素之一。
而输3天以内的血,还有传染梅毒的可能,因为梅毒螺旋体在体外4℃可生存48~72小时。
目前,对新鲜全血缺乏公认的标准,主要根据输血的目的不同,新鲜全血的含义也不同。
如果输血的目的是纠正血液运氧能力不足和补充血容量,可用保存期内任何一天的红细胞及血容量扩充剂就能满足;如果输血的目的是为了补充血小板和粒细胞,则8~12小时之内的离体血才算新鲜,但所含血小板和粒细胞不纯不浓,达不到治疗作用。
在对输血后的不良反应认识后,进行输血后的时候,身体出现不舒服情况,需要及时的缓解,但是要注意的是,输血后问题严重后,要及时的选择适当治疗方法,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对自身健康影响很大的。
输血不良反应及应急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
• • • (四) 细菌污染反应 这种不良反应是由于受到细菌污染的血液输入病人体内引起的。近年来,由于血小板 的用量不断增多,而血小板必须在22℃保存,细菌比较容易生长,因 此血小板输注引起的细菌污染反应有所增多,应引起足够重视。采、供血过程中有很 多环节可以受到细菌污染,如:血袋破损、采血和成分制备无菌操作不严格、血液贮 存温度过高或血液输注前在室温下放置过久、献血者本身有菌血症等。污染血液最常 见的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其内毒素引起的高热、休克和皮肤充血是常见特征。有人 称这类病人的休克为“暖休克”。 一旦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联合应用大剂量抗 生素抗感染,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将血袋内剩余血液直接涂片找细菌,发现了细菌 就是确诊依据。看不到细菌不能排除它的存在,应该做需氧菌和厌氧 菌血培养,温度分别为4℃、22℃、和37℃。 这类反应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生常会致命,病人多死于DIC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在采供 血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输血前仔细观察血液外观特别显得 重要。如果血袋内的血液有凝块、溶血、较多气泡、颜色呈现 不正常的紫色等则不应发出或输注,以策安全。
输血不良反应与应急处理 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
•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 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 的症状和体征。 • 一、输血不良反应 • 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为即发反应 (24小时内)和迟发反应(24小 • 时后)。按免疫学分类,可分为免疫反应 和非免疫反应(见表1)。
输血不良反应
• (十) 输血后紫癜(PTP) • 此种反应罕见,大多数发生在妊娠过的妇女。输血后 5~10天发病,起病急,有畏寒、发热、荨麻疹、皮肤瘀 斑及其他部位出血。病因是受血者体内有血小板特异性抗 体,即抗PIA1(抗HPA-1a)。白种人群中只有2.1%的人 PIA1抗原阴性,我国人群中阴性者更少,加上本病为自限 性疾病,发病5~10天后恢复,故报道 • 较少。本病虽有血小板减少,但输注随机供者血小板无效。 • 正确治疗是类固醇药物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必要 时可输注PIA1阴性血 • 小板,但要筛查到合适供者较费力。
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输血不良反应分析一、输血相关性溶血,特别是由于血型不合的时候或者由于血液保存、运输、处理不当的时候,病人可能会发生急性输血相关性的溶血,表现为输血过程中病人出现高热、寒战、心悸、腰背部疼痛、血红蛋白尿,甚至诱发急性肾功能不全。
二、发热反应,这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时候发生率超过40%,表现为输血的过程中出现发热、寒战,可以暂时中止输血治疗。
三、过敏反应,常于输血过程中或输血之后,病人出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血压下降,需要及时的处理。
四、传播性的疾病,如各种病毒性的肝炎、艾滋病等,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五、如果一次输血量过多或输血速度过快,可能会诱发急性心功能不全。
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
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
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
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
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
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
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预防大量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预后
• 一般认为输血量越多,年龄越大,死亡率 越高。大剂量输血死亡率为72%,伴有休克 者可增加到93%;如果休克已纠正或休克 持续15分钟以内,死亡率仅为19%,超过 15分钟,死亡率上升为62%,一般死亡率 为49%。
• 2,3-二磷酯甘油酸(DPG)减少 贮存在4℃条件的血液,红细胞内的2,3DPG随着贮存期延长而逐渐减少,贮存1-2周 的红细胞的2,3-DPG约为正常的5%-25%,贮 存21天的ACD血液,2,3-DPG几乎全部消失, 由于2,3-DPG减少,使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 增加,造成对身体各部组织供氧减少,但输 入缺少2,3-DPG的血液到体内是可以恢复的。
• 钾离子紊乱 库存血在保存过程中,红细胞膜对电解质 的通透性也发生改变,使钾、钠离子向相反 方向移动。因此血液保存越长,血浆中钾浓 度就越高。当快速大量输库存血时,尤其在 肾功能欠佳时,受血者血钾可显著升高,可 抑制心肌活动,甚至心跳骤停。 但也应注意,输入大量库存血后,也可呈 现低钾,是由于输入了大量枸橼酸钠,造成 代谢性酸中毒,而促进了肾脏对钾离子的排 泄。大量输血时,应输保存一周内的血液为 宜或输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对已有高 血钾的受血者,尤为重要。
(3)枸橼酸钠输注过多,输入大量库存血, 其中枸橼酸钠与钙结合使血钙下降。输注 含有枸橼酸钠的血液,可使毛细血管张力 降低,失去正常收缩功能,同时枸橼酸钠 与血液中钙离子螯合,使钙离子下降,也 可加重出血。
(4)大量输血可激活纤溶系统,而导致纤 维蛋白原溶解: 当大剂量输入库存血、失血或严重休 克时,可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而转变为 纤维蛋白溶解酶,使纤维蛋白溶解。称之 为原发纤维蛋白板、不稳定 凝血因子Ⅷ和Ⅴ大部分已被破坏。大量输 入库存血可能因稀释作用而使患者血小板 计数和凝血因子水平降低。 当出现明显低钙症状,或血钾明显升高, 或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伴有出血倾向时, 应采取相应措施。
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输血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严重疾病治疗的方法,然而,由于输血涉及到抗原抗体反应和血液成分的变化,不良反应是难以避免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1.向抗原抗体复合物及过敏原反应:①过敏反应:输血过程中患者可能遭受过敏原(如其中一种抗体)的刺激,导致出现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症状包括发热、发痒、皮疹、荨麻疹等。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导致呼吸困难或休克。
处理方法:如果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及时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类药物)。
在输血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避免输注可能引起过敏的血液成分。
②发热反应:输血后患者可能发生体温升高,多见于输血结束后1-6小时内,一般不超过38℃。
发生发热反应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输血液体悬浮物引起的白介素或肥大细胞释放的热原,或由于输血液存储不当导致的菌血症。
处理方法: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反应,首先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如感染、药物反应等。
如果确认与输血相关,则停止输血,及时评估患者的体征及病情,给予必要的抗感染治疗。
同时,对于输血侧标本应尽快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有无菌血症。
2.凝血异常及血型不合反应:①凝血异常:输血后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等。
这些凝血异常可能是由于输血时抗凝药物过量、血液成分存储不当所导致。
处理方法: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查结果进行调整,必要时给予凝血因子替代治疗。
②血型不合反应:输血时,如果输入的血型与受血者的血型不匹配,会导致血型不合反应。
这种反应会引发免疫系统的应答,导致红细胞溶解、免疫复合物形成等病理改变。
处理方法:如果发现血型不合反应,立即停止输血。
对于暂时无法确定血型的受血者,可先使用红细胞预备血的O型负型。
同时,在输血前进行血型鉴定,以确保输血血型的准确性。
3.其他不良反应:低血压:输血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血容量增加和循环负荷增加,引起低血压。
输血反应处理制度
输血反应处理制度输血反应是指在进行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和保障受血者的利益,建立一套完善的输血反应处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输血反应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并提出一套适用于医疗机构的输血反应处理制度。
一、输血反应的分类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机制,输血反应可分为以下几类:1. 急性血容量负荷:输血速度过快,超过了受血者的补偿能力,造成心脏负荷过重,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
2. 过敏反应:受血者对输血过程中的某些血液成分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哮喘等症状。
3. 发热反应:输血导致受血者体温升高,可能是由于输血液产品中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
4. 微量溶血反应:输血导致受血者血红蛋白溶血,但量较小,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症状。
5. 严重溶血反应:输血导致受血者的红细胞大量溶解,释放出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二、输血反应的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输血反应,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1. 急性血容量负荷:立即停止输血,调整受血者的体位,给予支持治疗,如给氧、使用利尿剂等。
2. 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3. 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评估是否存在感染,如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4. 微量溶血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观察受血者的症状,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血红蛋白监测等。
5. 严重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积极的处理措施,如强力利尿、补液等,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三、为了规范输血反应的处理流程,减少不良反应对受血者的损害,医疗机构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输血反应处理制度。
以下是一份适用于医疗机构的输血反应处理制度的简要概述: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确保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2. 输血反应的监测和记录: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受血者的症状变化,如发热、呼吸困难等,并及时记录。
输血严重危害方案处置
输血严重危害方案处置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然而,输血并非没有风险,不合理的输血方式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因此,对于输血的严重危害需要进行方案的处置。
输血的危害输血虽然可以补充患者体内缺失的血液成分,但是它仍然存在很多潜在的危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输血危害:1.血源性疾病传染:输血可能传染病毒和细菌等血源性疾病,例如HIV、乙肝、丙肝等。
2.器官损伤:输血时不合理的输液速率和输液压力可能导致器官损伤和浸润,尤其是心肺和肾脏系统比较脆弱的患者,需要更加注意。
3.过敏反应:某些患者可能对输血的血液成分过敏,产生出汗、皮疹、呼吸困难等现象。
4.免疫反应:输血后可能会导致免疫反应,使得患者产生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输血严重危害的处置方案鉴于输血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对于患者的输血量和输血方式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适当的处置。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严格的血液筛查和选择血液筛查可以有效地减少输血后遭受血源性疾病的风险。
因此,对于输血血液成分的挑选和检测应该进行标准化的程序和操作,以确保所选的血液成分在药学上和生物学上是安全的。
2. 合理的输血量和速度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合理性可以减少器官损伤的发生。
3.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肝功能、肾功能等,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后出现的问题。
4. 对过敏反应和免疫反应的预防和处置应对输血后产生的过敏反应和免疫反应需要进行预防和及时的处置。
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反应,在输血前需要注意日常身体状况和过敏史,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预处理。
5. 注意个体差异对于不同病人,应该根据其个体差异,进行输血处理的个性化操作。
不同的病人需要做出不同的输血处理,以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结论输血虽然可以为病人提供所需的血液成分,但是为了避免可能的危害,在输血前应该进行一系列的严格筛查和选择。
此外,合理的输液速率和输液量,以及对过敏反应和免疫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可以减少病人在输血后的不适感。
大量输血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大量输血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策略摘要:输血为临床挽救患者生命及控制病情进展的常用手段,大量输血在救治严重创伤、大出血等急性失血患者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量输血在取得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地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引发严重后果,甚至会的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明确大量输血常见并发症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策略对于保证救治效果以及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量输血;并发症;处理策略大量输血包括以下方面:(1)一次输血量超过2500ml;(2)3h输血量达到患者总血容量的50%;(3)24h内输血量达到患者全身总血容量;(4)24h内输注的红细胞超过20U。
大量输血为临床救治各种类型大出血患者的重要举措,如若施行不当可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临床医师及输血人员明确大量输血常见并发症并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策略方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1]。
1大量出血常见并发症引发原因及危害分析1.1循环超负荷急速大量输血导致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并超出了受血者心血管负荷能力为循环超负荷的主要诱因[2]。
1.2酸碱平衡紊乱库存血保存期间酸碱度及电解质均会发生变化,随着保存时间延长,酸性代谢产物与血浆钾离子浓度随之增加,受血者短期内输入大量库存血的同时也导致大量乳酸、酮体等酸性物质进入体内,使得体内大量HCO3-被消耗,短时间内肝肾不能将酸性物质代谢出体外,容易诱发酸中毒。
血液进入人体后酸性物质可经肝肾转化,若患者肝肾功能无异常,由于大量输血引发的一过性酸中毒可在短时间内逆转。
抗凝剂内枸橼酸钠向碳酸氢钠转换,因此,大量出血引发碱中毒的可能性较大。
碱中毒时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增加,血红蛋白对组织摄氧的影响与碱中毒程度直接相关。
出现轻度碱中毒现象时由于其可促进糖酵解酶活性,使得细胞内2,3-DPG浓度增加,使得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增加的不良作用得到抵消,而发生重度碱中毒时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进一步增加,导致组织出现缺氧现象。
预防大量输血引起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 枸橼酸钠毒性作用及低钙血症
• (1)原因
• 正常情况下,库存血中多余的枸橼酸钠 输入人体后,大部分在肝脏代谢破坏,自 肾脏排出,不造成危害,成人枸橼酸钠中 毒量为15g左右,相当于4000-5000ml库存 血,但如缓慢输血不至于中毒,如肝脏肾 脏功能不佳或休克状态下,在短时间内大 量输血,则可积蓄而中毒,主要表现为血 钙降低。
•
• 低温
•
短时间内大量输入4-6 ℃的库存血,
使受血者心脏温度下降,此时心电图可见
甚至心室颤动及心脏停搏。因 此,库存血要水浴加温到15 ℃以上再输。
氨中毒
• 库存血液的血氨的含量随储存日期而逐渐 增高,正常血氨100-150pg%,贮存后每日 每100ml血正价20μg 。在肝肾功能正常时, 输库存血也无氨中毒表现,但有严重肝肾 功能障碍者,可引起氨中毒,表现有过度 换气,震颤,甚至昏迷状态,有肝肾功能 障碍者,最好输较新鲜血或选洗涤红细胞 加新鲜冰冻血浆。
时,酸中毒很快被纠正。大剂量输血后,枸橼酸
盐中毒代谢后,可生成碳酸氢钠,发生代谢性碱
中毒,故大剂量输血时,应慎用碱性药物。
•
新鲜库存血的PH值为7.0-7.25,在保存期
内,由于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使PH值日渐下
降而致酸中毒。可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
收缩无力,甚至消失。因此,临床上应尽量输新
鲜血,给碳酸氢钠,保持肺通气功能良好。
➢(4)大量输血可激活纤溶系统,而导致纤 维蛋白原溶解:
➢
当大剂量输入库存血、失血或严重
休克时,可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而转变
为纤维蛋白溶解酶,使纤维蛋白溶解。称
之为原发纤维蛋白溶解,故发生凝血机制
障碍。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大量输血后反应名词解释
大量输血后反应名词解释
大量输血后反应是指在24小时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的血液总量所引发
的一系列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包括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酸中毒和高钾血症等。
1.肺水肿(心脏负荷过重):其临床表现、原因及护理措施与静脉输液反应
相同。
2.出血倾向:临床表现主要为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病人皮肤、黏膜出现
瘀点、瘀斑,如静脉穿刺部位的皮肤出现大块瘀斑、手术伤口或切口处渗
血、牙龈出血等。
原因主要是长期反复输入库存血或短时间大量输入库存
血,因为库存血中的血小板基本已被破坏,凝血因子不足,导致凝血功能
障碍,从而引发出血。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输血反应,具体的临床表现和原因可能因个体差异和医生判断略有不同。
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确保病人的安全。
手术中大量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手术中大量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大量输血与常规输血不同,尤其是手术中大量输血的病人,更是与常规输血有着特殊的不同,病人往往病情急而凶猛,生命在垂危的边缘中徘徊,术中必须大量输血,否则患者会死于手术台上,造成不可设想的后果。
术中迅速输入大量血很易发生心血管并发症,何况病人又处于麻醉状态,极易掩盖输血反应的症状。
通常以凝血异常、低体温、枸橼酸中毒、酸碱平衡紊乱、高钾血症、肺功能不全等,因此术中大量输血患者的反应观察对手术的巡回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术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动态,点滴的问题均不能掉以轻心。
为了确保手术中大量输血患者的安全,防止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笔者根据自己在手术室工作的实践,对手术中迅速大量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其结果进行回顾性的总结,浅谈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大量输血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0岁,车祸严重损伤15例,宫外孕10例,肿瘤手术5例;最多输血量8400ml,最少输血量500ml,均是手术室中的病人。
结果本组30例中,4例发现荨麻疹,3例伤口明显渗血,血气分析提示8例由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
30例均作体温监测,其中发现10例有不同程度的体温下降,其中极为严重的1例体温下降至34℃。
讨论术中迅速输入大量血很易发生心血管并发症,通常以凝血异常、低体温、枸橼酸中毒、酸碱平衡紊乱、高钾血症、肺功能不全等,因此,术中大量输血患者的反应观察对手术巡回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量输血与常规输血不同的特殊问题:一般手术中需大量输血的患者均为急性大出血时期,如不输血挽救不了患者垂危的生命,而大输血时,由于细胞外液未及时进入血管内稀释血液,丧失的血浆和血细胞之比近于全血。
虽然大量的输血可纠正循环血容量降低所致的组织灌流,正常全血中含有一定的保养液,但是库存后的各种血细胞成分和血浆蛋白因子的质和量均可随时发生于常规输血不同的特殊问题,所以手术中大量输血的患者,必须对其生命体征及一切的动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监测,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否则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造成不可设想的后果,提示了手术中大量输血者护理的观察和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时最关键的一环。
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摘自第九版外科学)
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摘自第九版外科学)输血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但是,只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遵守输血操作规程,大多数输血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的。
(一)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早期输血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约为2% ~ 10% 。
多发生于输血开始后 1 5分钟至2 小时内。
主要表现为畏寒、寒战和高热,体温可上升至39 ~ 4 0 ^ ,同时伴有头痛、出汗、恶心、呕吐及皮肤潮红。
症状持续3 0 分钟至2 小时后逐渐缓解。
血压多无变化。
少数反应严重者还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全身麻醉时很少出现发热反应。
【原因】①免疫反应:常见于经产妇或多次接受输血者,因体内已有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可与输入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引起发热。
②致热原:所使用的输血器具或制剂被致热原(如蛋白质、死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等)污染而附着于贮血的器具内,随血输人体内后引起发热反应。
目前此类反应已少见。
【治疗】发热反应出现后,应首先分析可能的病因。
对于症状较轻的发热反应可先减慢输血速度,病情严重者则应停止输血。
畏寒与寒战时应注意保暖,出现发热时可服用阿司匹林,发热严重者给予物理降温及糖皮质激素。
伴寒战者可肌内注射异丙嗪25m g 或哌替啶50mg。
【预防】应强调输血器具严格消毒、控制致热原。
对于多次输血或经产妇病人应输注不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成分血(如洗涤红细胞)。
(二)过敏反应多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发生率约为3 % 。
表现为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瘙痒或荨麻疹。
严重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血管神经性水肿、会厌水肿,表现为咳嗽、喘鸣、呼吸困难以及腹痛、腹泻,甚至过敏性休克乃至昏迷、死亡。
【原因】①过敏性体质病人对血中蛋白类物质过敏,或过敏体质的供血者随血将其体内的某种抗体转移给病人,当病人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时,即可触发过敏反应。
此类反应的抗体常为Ig E型。
②病人因多次输注血浆制品,体内产生多种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尤以抗IgA抗体为主。
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是临床工作中抢救和治疗患者疾病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但在输注过程中或输后会发生许多的输血不良反应,那你知道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是什么吗?下面是为你整理的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般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输血传播的疾病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反应反馈卡后送输血科,并及时调查处理。
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应
---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响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响严重创伤、心血管大手术或脏器移植手术时因大量失血而需要大量输血。
所谓大量输血指的是一次输血量大于 2500ml,或 24 小时内的输血量到达或超过 5000ml.保存在 1~6℃含有枸橼酸的血液,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引起血液中钾离子浓度升高、 pH 下降、红细胞内 ATP、2,3-DPG含量降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破坏等变化,因此大量输血除下一节中提到的并发症外,还能引起病人代谢状况的显著改变,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一〕低体温大量快速输入冷藏血液可引起严重的低体温,对开胸或开腹手术的病人尤其严重。
低体温增加了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损害血小板的功能,当深部体温低于 34℃时血液失去其凝固性。
如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血,当导管尖端接近窦房结时可导致致命的心律紊乱。
〔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由于库血中钾离子浓度升高,大量快速输血在理论上可引起高钾血症。
但临床上很少真正发生高钾血症,除非输血速度超过 l00~150ml/min.通常情况下病人因失血性休克等需快速输血时,体内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增加,因此,如无肾功能不全,往往导致低钾血症。
由于抗凝剂枸橼酸钠转化成碳酸氢钠,大量输血可引起碱中毒。
碱中毒时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其对组织摄氧的影响视碱中毒的程度而不同。
轻度碱中毒时,由于其同时促进糖酵解酶的活性,增加细胞内2,3-DPG浓度,抵消了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增加的不良作用。
严重碱中毒时那么因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显著增加,可导致组织缺氧。
当输入大量库血时,因血浆的酸度和钾离子浓度增高,可引起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假设机体代偿功能良好,可迅速自行纠正,否那么酸中毒可持续开展。
大量快速输血时,不同的病情可产生不同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正确的判断有赖于及时的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测。
〔三〕枸橼酸中毒当病人在低体温、肝功能障碍和休克时,机体对枸橼酸的代谢减慢,在输人大量含枸橼酸钠抗凝剂的血液或血浆时可发生枸橼酸中毒,其毒性主要是离子钙被过分结合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应
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应
严重创伤、心血管大手术或脏器移植手术时因大量失血而需要大量输血。
所谓大量输血指的是一次输血量大于2500ml,或24小时内的输血量达到或超过5000ml.保存在1~6℃含有枸橼酸的血液,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引起血液中钾离子浓度升高、pH下降、红细胞内ATP、2,3-DPG含量降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破坏等变化,因此大量输血除下一节中提到的并发症外,还能引起病人代谢状况的显著改变,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一)低体温
大量快速输入冷藏血液可引起严重的低体温,对开胸或开腹手术的病人尤其严重。
低体温增加了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损害血小板的功能,当深部体温低于34℃时血液失去其凝固性。
如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血,当导管尖端接近窦房结时可导致致命的心律紊乱。
(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由于库血中钾离子浓度升高,大量快速输血在理论上可引起高钾血症。
但临床上很少真正发生高钾血症,除非输血速度超过l00~150ml/min.通常情况下病人因失血性休克等需快速输血时,体内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增加,因此,如无肾功能不全,往往导致低钾血症。
由于抗凝剂枸橼酸钠转化成碳酸氢钠,大量输血可引起碱中毒。
碱中毒时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其对组织摄氧的影响视碱中毒的程度而不同。
轻度碱中毒时,由于其同时促进糖酵
解酶的活性,增加细胞内2,3-DPG浓度,抵消了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增加的不良作用。
严重碱中毒时则因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显著增加,可导致组织缺氧。
当输入大量库血时,因血浆的酸度和钾离子浓度增高,可引起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可迅速自行纠正,否则酸中毒可持续发展。
大量快速输血时,不同的病情可产生不同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正确的判断有赖于及时的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测。
(三)枸橼酸中毒
当病人在低体温、肝功能障碍和休克时,机体对枸橼酸的代谢减慢,在输人大量含枸橼酸钠抗凝剂的血液或血浆时可发生枸橼酸中毒,其毒性主要是离子钙被过分结合所致。
低钙血症可引起低血压、脉压差缩小,左心室压、终末期舒张压、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升高。
临床表现为抽搐或惊厥,手术野渗血增多,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
(四)2,3-DPG的变化
储存3周的红细胞内2,3-DPG含量明显降低,当大量输入接近储存末期的这类血液时可导致Hb的氧释放量下降,如果病人在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降低时尚伴心功能不良,2,3-DPG的降低对病人可能有害。
(五)凝血功能变化
在1~6℃下保存超过24小时的血液,其血小板活力几乎都已丧失。
因此,大量输入库血时可引起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同时伴有
低温和酸中毒则更加重病人的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遇到需大量输血的病人时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方面使用加压输血器快速输血以保证要求,另一方面输血前应使用血液加温器适当加温(不超过40℃,以免溶血)防止低体温的发生,同时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
在大量输血时应积极监测病人的血气、电解质变化,每输500~1000ml血液宜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ml以预防枸橼酸中毒。
若已出现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应及时纠正。
发现凝血功能障碍时应及时补充新鲜全血、新鲜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有条件时可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情况补充相应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