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城市设计概论第2讲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概论》教案

《城市设计概论》教案

《城市设计概论》教案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设计(共5学时)第一节、城市的本质与特征(1学时)一、城市的本质本质:人类将物质、能量、信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赋予某种精神的聚集节点,是人类社会的延伸,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某些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载体。

它表征了人类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力量与向往,以及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积累和变迁,同时也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自身最好的、最生动的写照。

刘易斯·芒福德、格茨·福普、安东尼·吉登斯、刘易斯·芒福德、《周礼·考工记》、段汉明等都有相关的论述。

二、城市的基本特征1.基本特征城市是创造者(人类)与被创造者(城市)、物质与精神、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城市本体与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具有多种的互补性,是一个互相嵌套的整体。

2.城市与城市历史城市的历史是城市宝贵的财富,影响着我们现存的城市和周围世界,同时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3.城市与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延伸,人类文明的象征,表现出了城市特有的气质与风度。

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文化中心,是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是积累、保存前人文化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

刘易斯•芒福德、吴良镛、郑时龄、陈立旭、张鸿雁等都有论述。

第二节、城市系统的复杂性(1学时)一、现代复杂性科学概述复杂性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已有40多种复杂性定义,如香农信息、费歇尔(Fisher)熵、分数维、随机复杂性、复杂适应系统、混沌边缘等等,至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W·Weaver、西蒙、普利高津、哈肯、盖尔曼、钱学森、杨永福、成思危、姜璐等都有论述。

二、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复杂性主要可从以下方面来衡量:⑴城市子系统数量巨大、层次众多、关联复杂;⑵城市系统生成、发展的演化过程复杂。

城市设计: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论

适用:为市民而设计,而非特殊阶层。
……具有社会生活意义 安全:防卫空间;人行空间。
……人的基本需求 可达:交通顺畅;方便参与各种活动。
……可接近、可亲近 小巧玲珑


亲切美
符合人的尺度:以人为依据考虑空间尺度、界 面和空间比例将使空间变得亲 切。如高层建筑围合的空间中, 用低层的裙房作为缓冲,可避 免高层建筑的尺度产生对人的 畏迫感。 “人是万物的尺度。”
⑸、70年代纽约市乔纳森·巴奈特发表了《城市设计 概论》,提出了 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 的观点。强调城市设计不仅是空间设计,也是塑造城市 的过程。
⑹、80年代以来,美建筑师韦恩·奥图和唐·洛出版 《美国的城市建筑》一书,该书认为一个独立的建筑 物,城市设计项目,一个计划或一项政策,都会带来 相关影响,进而影响城市开发的导向和城市 形成的改
⑸.城市设计不够深度不够,规划师和建筑师对“城市 设计”这一中间环节不够重视。
二、城市设计的含义、目的、对象、内容
1. 城市设计的含义----相关定义
关于城市设计概念的表述多种多样,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 见解。
(1)“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 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 《城市规划基本法》98GB
变。这一理论促使人们把城市设计与城市开发、城市 管理整体联系起来。把开发建设与对城市结构和经济 的影响联系起来。
以上近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出,城市 设计的研究 越来越重视综合效益,已经从二维的平面形 式规划发展到由社会规划、经济规划和形体环境规划三 方面内容组成的综合规划,那么对规划师的要求也就越 来越高,要求我们不仅要有规划学科的知识,还要有社 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知识。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

【第一章】1、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2、【古罗马的城市设计特点】:①在城市设计艺术上,古罗马城市更强调以直接实用为目的,而非是为了纯粹审美的艺术追求。

城市设计的最大贡献是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与城市秩序的建立。

他们将古希腊广场自由、不规则、多少有些零散的空间塑造为城市中最整齐、典雅、规模巨大的开敞空间,并娴熟的运用轴线系统和透视手法建立起整体壮观的城市空间秩序;②古罗马城市设计的最成功之处是不再强调和突出单体建筑的个体形象,而是使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扩展到照顾其与其四邻建筑的相互关系;③古罗马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体现政治力量和组织性,利用一组比例关系,使建筑本身的各组成部分达到相互协调,而不需要人的尺度。

3、【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设计】:①巴洛克城市设计有着明确的设计目标和完整的规划体系,是当时几何美学的集中反映;②在城市设计中,巴洛克的典型做法是彻底打破西欧中世纪城市自然、随机的格局,代之以整齐的,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③宽阔笔直的大街穿起若干个豪华壮阔的广场,几条放射性大道通向巨大的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性高潮。

4、【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与赖特的“广亩城市”的区别】:从社会组织方式上看,霍华德是一种“公司城”的思想,在花园城内试图建立劳资双方的和谐关系,而赖特则是“个人”的城市,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从城市特性上看,“田园城”是一种既想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有相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是一种折中方案,而赖特则抛弃城市的所有结构,真正融入自然乡土之中,从后市的影响上看,“田园城市”模式导致后来的新城运动,而赖特的“广亩城市”则成为后来欧美中资产阶级的居住梦想和郊区化运动的根源。

5、明北京中轴线: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至钟鼓楼构成长达8km的中轴线,经过笔直的街道,九重门阙,直达三大殿,并延伸到景山和钟鼓楼。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声环境 交通噪音 环境噪音
形态与物理环境
光环境 日照范围 光的热效能 光污染 热环境 气温 材料吸热 材料反射 热岛效应 气流环境 气流导向 风环境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城市形态与物理环境
2、课程要点
· 舒适度评价
形态与环境测评
a. b. c. d. thermal comfort ——温舒适 wind comfort——风舒适 visual comfort——视舒适 acoustic comfort——声舒适
城市道路分类及标准、路幅与板块、城市道路交叉口类型与通行能 力、公共交通站场设置、停车场库配建指标
城市安全技术术语:
建筑耐火等级分类、防火间距、防火分区、 消防通道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政治与经济
空间美学经验

物质环境形态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肌理分类相关知识 路网组织相关知识

3、考试内容
城市结构形态:类型、成因 城市空间形态:类型、意义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第2讲:城市设计方法——技术术语 第3讲:城市设计方法——文本分析 第4讲:城市设计方法——数据分析
1、内容综述
第5讲:城市设计方法——肌理分类 第6讲:城市设计方法——路网组织 第7讲:城市设计方法——成果表现 第8讲: 城市设计发展历程 第9讲: 城市结构形态 第10讲:城市空间形态 第11讲:城市形态与物理环境 第12讲:城市形态学 第13讲: 景观都市主义 第14讲: 城市自组织空间 第15讲: 图示理论与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城市空间形态
2、课程要点
结构与空间
尺度、视角、认知 道路=线性空间;
线性空间 场所空间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讲义目录第一讲、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9)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10)第三讲、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17)第四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一)——(24)第五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二)——(27)第六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三)——(32)第七讲、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42)第八讲、城市设计导则的科学意义———(48)第九讲、城市设计实例分析——————(58)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第一讲、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一.城市设计为何古已有之——传统城市的历史积淀1.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2.城市理想的不懈追求3.地域特色的相对稳定二.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城市设计的发展背景1.传统城市中的传统建筑学的主导作用-古代城市2.近代城市中城市规划学科的逐渐形成-近代城市3.现代城市中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分野-现代城市4.从CIIC DESIGN 到URBAN DESIGN-现代城市设计思想的形成“建立城市设计概念并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分离的领域,而是要恢复对一个基本的环境问题的重视。

”-----《Towns and Cities》(A.I.A. 1965)5.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6.美国的城市创造7.中国的城市形象工程三.城市设计的丰富与发展-体形环境到公共策略1.体形环境思想---城市设计对传统建筑学和形态艺术的继承2.文脉、形态、机能、感知…---城市设计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四.城市设计的再认识-传统的积淀、纷繁的理论、多样的设计、管理的政策、工程的实践、发展的观念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一.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 ---城市与城市设计1.“城”与“市”----城市的历史特征“一部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角度来写,即写成一部城市设计史。

” ----吴良镛“城”—是防御性的概念,为社会的、军事目的而兴建,边界鲜明,形态封闭、内向。

“市”---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品交换的目的而形成,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向。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第一章基本概念1.什么是城市?城市的本质: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空间环境为基础、以经济活动为支撑、以历史文化为认同、以社会关系为维系、以科学技术为动力的聚集体,是一个开放、复杂、动态的巨系统。

2.城市空间所具有的属性:物质属性、社会属性、生态属性、认知与感知属性3.城市空间结构: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也可以解释为城市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要素,在城市成长过程中,在城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和营运过程中的形态。

4.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性:①可辨识性②持续性(系统性)③动态性(变化性)④阶层性(不对称性)5城市空间结构分类:①星形结构----华盛顿、莫斯科②带状城市----香港、常州、江南水乡城镇③卫星城④格网城市----北京⑤其他结构城市6.城市空间形态:是各种空间理念及其各种活动所形成的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社会合法结构的外在表现。

7.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①城市物质要素的空间布置形式②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所形成的城市精神文明面貌③社会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城市社会生态结构8.什么是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师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也称综合环境设计。

任务是为你们各种活动出具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方面。

9.城市设计概念的释义:①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②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三维物质空间形态所做的综合的形体环境设计③城市设计不仅要运用一定得是设计理念和手法,还要注重设计与实践的的衔接实践中的操作方式10.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①就城市设计的定位而言,从最初的偏重景观——视觉艺术布局;经过强调重视感情——文化的理念;进而又经过关注环境——行为的相互作用②就城市设计的目标而言,从最初的单一目标,发展到现在追求多重综合的目标③就城市设计的范畴而言,从最初的单纯的物质空间到人类活动,到空间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④就城市设计的实践活动而言,从最初强调固定空间结果到强调发展建设的组织全过程第二章发展历程1.巴洛克风格的城市设计:采用整齐的、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几条放射性大道涌向巨大的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性高潮。

第二节城市设计概论-精品文档

第二节城市设计概论-精品文档

合作。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相异点见下表:
城市设计 战术性(详细规划、总图设计) 微观 三维 形体环境为主
城市规划 战略性 ( 总体规划、分 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宏观 二维 社会、经济、环境要素为主
设计性质
指导性 ( 概念图、导则 )
计划性质
法定性 ( 图则、文本 )
四、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的,城市设计虽然有它相对独立的设计内容和工作,但它
的理念、构思、方法始终结合于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是 现代城市规划的三个重要支柱之一,另外两个支柱是城市 研究和城市管理。
三、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城市设计为城 市规划创造空间和形象,也可以说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 继续和具体化。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共同点是: (1)两者的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2)两者都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两者在工作方法上都需要多部门、多专业的协调与
生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突出表现在:影响城市发展的社会经 济因素日益复杂:区域发展战略及各种政策和管理机制的作用
日益重要:新的技术和手段使规划的方法论发生了变化。
现代城市规划趋于综合和宏观,更具战略性和计划性,与以
塑造城市物质空间环境为主的城市设计日益有所分野。
即使如此,现代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仍然是密切结合
3.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或制约) 五、城市设计的要素
六、城市设计的渐进性
一、城市设计自古有之
自从人类开始自觉建设聚居地(城镇)的时 候,就已经有了原始的设计意识。例如,经考古 发现,距今4000年前我国仰韶文化的氏族公社时 期,西安半坡村就有原始的“分区”思想。古代
以来,无论中外,都留下了一系列城市设计的杰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城市设计概论主要内容●城市设计概述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其内涵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历程城市设计的主要发展阶段对各阶段城市设计的理解●城市设计历程中城市设计的主要理论及思潮传统城市设计近代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理想模式城市设计的英雄时代现代城市设计从设计城市到城市设计当代城市设计的主要走向●城市设计研究的对象层次、类型构成及其价值判断城市设计的对象层次和内容范围城市设计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城市街道空间城市广场空间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轴线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历史地段城市建筑综合体城市光环境●城市设计实践及方法探讨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实践一城市设计概述(一)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其内涵一般而言,城市设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环境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一般,对城市设计的看法可分为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理论形态的城市设计专家和学者比较注重城市设计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反复推敲提出设想,审慎概念的定义域和内容,并旁征博引。

有时还是时常转换视角和研究方法,建立理论模型,力求从本质上揭示城市设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较多的反映个人的价值理想和信仰,不依附社会潮流、观念、看法,不受政治经济等现实因素制约。

应用形态的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从自己的实践和案例研究来理解城市设计的定义,更加关注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常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有关,具有显见的政策取向和工程取向。

总之,不论是从理论形态还是应用形态来理解城市设计,以及随着在历史长河中城市设计日趋成为一门正在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的学科专业概念来看,我们尝试给城市设计做出如下定义:城市设计是与其他城镇环境建设学科密切相关,关于城市建设活动的一个综合性学科方向和专业。

它以阐明城镇建筑环境中日趋复杂的空间组织和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空间对象进行设计研究工作。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这是线形 城市的基本原则的第一条。
四、嘠涅与工业城市理论
❖ 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 景中的功能组织。
❖ “建立这样一座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 靠近原料产地或附近有提供能源的某 种自然力量,或便于交通运输。”
❖ “这些基本要素(工厂、城镇、医院) 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的扩展”。
❖ Lynch认为,意象是直接感受和以往经验的记忆两者的产物,它被转译 为信息并引导人的行动。人并不是直接对物质环境作出反应,而是根据 他对空间环境所产生的意象而采取行动的。
意象的三要素: 同一性(identity); 结构(structure); 意义(meaning)。
城市意象的五要素: 路径;边缘;地区;节点;地标
七、盖达斯和城市区域观和规划论
❖ Patrick Geddes出版了《进化中的城市》( 1915)。 ❖ 人类居住地与特定地点之间存在着的关系是一种已经存在的、由
地方经济性质所决定的精致的内在联系,因此,场所、工作和人 是结合为一体的。 ❖ 分析了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 系的影响关系,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突破了当 时常规的城市概念。
❖ 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 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和对角
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 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 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 路用于快速交通。
二、勒·柯布西埃与现代城市理论
❖ 勒·柯布西埃的集中主义城市观点 可以概括为:
❖ 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中心 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 老朽,但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物都 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需要通过技 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第二节城市设计概论

第二节城市设计概论
日本的城市设计有 20 项主题,即远眺、散步道、标志、 历史文物、水边、小品、中心公园、路标、花园道、水、街景、 艺术品、商业街、立面、广场、趣味、街角、照明、林荫远、 广告。
英国的 “城市设计小组” 总结的关于“好的城市设计” 的主要概念有: (1)创造“场所”(place) (2)多样性 (variety) (3)连贯性 (contextual) (4) 渐进性(incremental) (5)人的尺度 (human scale)
1.城市功能日趋复杂 2.技术进步的重大作用 3.后工业社会的各种变化 4.”人性回归”的重要影响 5.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
三、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四、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1.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 2.建筑师的“城市设计观” 3.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或制约) 五、城市设计的要素 六、城市设计的渐进性
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的全部空间,从空间角度可划分为 市区、分区、地区、地块、地带等; 建筑设计的对象是 建筑本身和周围环境。 (2) 设计的层次不同
城市设计介于规划与修建设计之间, 属于规划设计范畴, 比例尺一般为 1/1000 或 1/2000(最大为 l/500);建 筑设计属于修建设计范畴,其图纸直接指导施工。
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战术性详细规划总图设计战略性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微观宏观三维二维形体环境为主社会经济环境要素为主设计性质计划性质指导性概念图导则法定性图则文本四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四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城市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
第二节 城市设计概论
本节知识结构
一、城市设计自古有之 二、现代城市设计的背景
三、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城市设计为城 市规划创造空间和形象,也可以说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 继续和具体化。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共同点是: (1)两者的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2)两者都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两者在工作方法上都需要多部门、多专业的协调与

城市设计概论教学PPT

城市设计概论教学PPT
19
从上述的引述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 (1)城市设计专业概念方向由“理论”和“应用”两部分 构成。 (2)城市设计理论方法与城市设计应用实践的方法和技能 并不等同,尽管他们有交叉。 (3)只能借鉴,而不能从外国引进整套“先进”的城市设 计理论。 (4)因为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程度、内容不同,世界各 国研究者对城市设计研究所运用的概念、适用范围的区别也 有所不同。
8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讲授法 讨论法 多媒体 6学时
9
一、城市设计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 二、城市设计的目标 三、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四、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其他要素的相关性 五、城市设计的作用 六、城市设计的范畴及要素 七、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 八、中国城市设计的发展
26
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ratio), [1]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 面积的比例(%)。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 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 和建筑密集程度 。
都需要多部门、多专业的合作; (4)两者的成果形式都以图件和文本为主。 不同点: (1)城市规划具有战略性,城市设计偏于战术
性;
32
(2)城市规划偏重宏观层面研究,城市设计偏 于微观方面;
(3)城市规划基本上是二维的,城市设计基本 上是三维的;
(4)城市规划以研究社会、经济、环境要素为 主,城市设计以研究物质形体环境为主(但要 设计社会、经济、环境等背景)。
30
(2)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了的 环境设计,城市设计应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城 市设计所设计的范围比较广泛,大到整个城市总体设 计,小到某一特定空间场所,一个广场,一块绿地, 一件小品(城市规划动态,1991)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提要第一讲:城市设计的基本观念1.试从不同角度阐述“城市"及“城市化”的不同含义;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城市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密集性经济性,社会性粮食剩余,农业劳动力剩余形成了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是促使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1. 人口学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的人口中大头是农民,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在36%左右,因此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2。

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 3。

经济学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既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

在现在看来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工业化会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工业扩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农村的落后也会不利于城市地区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

2.城市设计的简要历程 ——城市设计概论
2.1 城市原型理论 2.1.1 神秘主义——宇宙城市原型
例:北京紫禁城/《周礼·考工记》王城模式 印度曼陀罗城市形态 巴洛克城市模式
➢ 城市物质形态注重围合、方位、通道、入口的意义,具 有一种普遍性的等级秩序和规划格网
➢ 空间和礼仪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高度内聚力的行为规范 ➢ 深层价值取向:秩序、稳定、统治及行为与城市形态之
高、功能主义
2.城市设计的简要历程 ——城市设计概论
2.1 城市原型理论
2.1.3 自然主义——有机城市原型
例:自下而上形成的城镇
英国新城/现代城市更新
➢ 影响较小、但最为流行的城市形态理想
➢ 有机体——自动平衡、动态、持续变化、“自适性”、“自 组织性”

城市形态的辐射布局、环状绿带、焦点中心、自由拓扑线形、 开放空间,(《明日的花园城市》)
1.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城市设计概论
1.1.2 对城市设计的诠释
一项完整的城市设计 (无论是总体的还是局部的)往往包括 目标(objective)、达到目标所需遵循的原则(principles)和采 取的导则(guidelines)作为构成元素。——“目标—原则— 导则”构成完整的逻辑关系。
1.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城市设计概论
1.1.1.1观念和行动
——城市究竟是理性的设计结果还是感性的、自发的形成过程? 1. 即城市的形成过程本身充满着复杂性和矛盾性,即使是在
自发形成的城市和城市局部,它的形成过程也始终受到当 地建设者和居住者的特定观念(诸如对风水的认识、对崇拜 物的理解)所支配,使其成为具有当地特色和居民所喜爱的 城市。 2. 现代城市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己经远远超过历史上城市的 尺度和概念,它势必要在某种约定的规则中进行城市建设 活动,这也是城市规划乃至城市设计会随着城市发展而逐 步纳入城市形成的过程中之缘由。 3. 一个古老的法则和要求,即在强制性控制开发的同时应留 有多样化创造和多次完善的兼容性。

城市规划设计概论

城市规划设计概论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 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 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 食品基地,划定需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 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 实施步骤。
五、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综合性 2、政策性 3、地方性 4、长期性和经常性 5、实践性
第二章 城市总体规划概论
第一节 城市规划阶段的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划分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阶段。
一、总体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
第二节 规划的概念与特征
一、规划的概念
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 标而预先安排行动 步骤并不断付诸实 践的过程。
P. Hall: “规划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编制一个
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先目标得以实现”。
Sociedad Interamericana de Planification: “规划是将人类知识合理地运用至决策
(3)地理学 F. Ratzel:“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
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 屋的密集结合体”。
3、城市的法律定义
(1)人口规模
瑞典、丹麦:
200人;
澳大利亚、加拿大: 1,000人;
法国、古巴:
2,000人;
美国:
2,500人;
比利时:
5,000人;
日本:
30,000人。
2、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1)经济学 J. Button: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 影响城市设计的社会因素
(1)政治因素 行政介入、政见、社会发展策略
(2)法律因素 助法、守法、司法
(3)经济因素 公正、分期、社会资源分配
(4)文化因素 挖掘、创新、保护与转化
八、现代城市设计的丰富与发展:从体形环境到公共策略
(1)体形环境思想 城市设计对传统建筑学和形态 Nhomakorabea术的继承
第二讲、城市设计的特征
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进程
一、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产生
城市设计理论开始迅速发展
1889年奥地利建筑师卡罗・西特《城市的建造》一书出版。
城市设计学科与职业领域的出现
契机:20世纪50年代现代城市发展出现巨大的转变。
二战后城市重建潮
工业与科技的进步 现代主义 婴儿潮 ……..
城市环境恶化
(1)骨架空间(framework space),下分: a.流动:主要是为人、车服务的各类道路、站场等空间。 b.服务:包括为能源、信息、消防等所提供的空间
(2)活动空间(activity space)或称目的空间(objective space) 指为居住、工业、商业、行政、公共设施、娱乐、教育、卫生、文化
特定业主、基地,实施周期 短,焦点集中在基地内。
六、 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联系: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在城市规划框架下的深化和延伸和补充,同 时为城市规划决策和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区别:偏重城市物质空间、人、环境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形象成果表述,单 独成果以指导性为主,进入城市规划各阶段的成果则是法定性的。
促使城市设计独立的过程中,E·沙里宁为代表建筑师对现代城市设计的 倡导,以及战后英国、欧州许多城市和巴西利亚新城的建设实践,从理论和 实践上为城市设计正式登上学科舞台起到了推动作用。
现代城市设计从原先较局限于物质形态、视觉艺术研究的范畴,开始引 入行为、心理、社会、生态等多学科理论,将目标提高到优化城市环境质量 的高度。
三、现代城市设计的定义
(1)两种认识
阶段论: 以为城市设计是连接土地利用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桥梁,在这个意
义上说,城市设计是规划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基本上认为城市设计是 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阶段。
方法论: 以为城市设计是平行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个程序,城市设计可以
在城市规划的各个层次上展开。
(2)两类研究
“城市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发展一种指导空间型态设计的政策框 架。它是在城市肌理的层面上处理其主要元素之间关系的设计。 城市设计既与空间有关又与时间有关,因为它的构成完素不但 在空间中分布,而且在不同时间由不同的人建造完成。从这个 意义上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型态发展的管理。这种管理是困难的, 因为它有多个甲方,发展计画不是那样明确,控制只能是不彻 底,而且没有明确的完成状态。城市设计的对象既包括城市人 工环境,也包括城市发展中涉及的自然环境”
-----《城市设计评论》创刊号,1976
城市设计的特性中,包括:“设计” 与“管理” 。
设计-大尺度的三维设计
管理-制订(指导)城市建设方向
城市设计既是产品的设计,也是种过程的设计。
产品设计: 主要研究不同规模的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重点研究城市特色、城市生态、旧城改造、滨水环境…等。
过程设计: 主要研究城市设计的实施与管理,重点研究城市设计与
(2)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联系:共同影响城市创造,是有机结合,为建筑设计定位、定量、定形、定调,建筑 设计和其它设计实现、完善和丰富城市设计。
区别:只设计城市、不设计建筑。
(3)城市设计与其他相关学科
城市设计属于综合管理学科,关注问题涉及整个社会,也需要其他学科的 支持,并与其他专业学科在设计与研究上会产生部分的重叠,包括地理学、景 观设计、灯光设计、管理学、经济学、环境行为学..等。
传统方式无法解决 新的城市问题
寻找新的方法
二、现代城市设计学科的建立
上世纪刚出现时:城市艺术设计阶段 美国密执安 J·N·匡溪艺术学院于1934年最早建立了建筑与城市设计系
城市美化运动
1957年宾州大学开设市政设计系
城市更新运动
1960年哈佛大学开设研究生城市设计学位
现代城市设计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城市规划与建筑学分离出来的标志。
以及农业等所提供的空间。
(3)象征空间(symbolic space) 指对体现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有象征意义的空间,包括水、绿化、
广场、历史纪念物、公共建筑、视觉对象等。
城市设计就是对以上三类空间按功能和美学原则进行综合设计。
(2)公共空间策略 城市设计对现代城市空间环境塑造的核心
(3)文脉、形态、机能、感知… 城市设计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4)城市设计的再认识 传统的积淀、纷繁的理论、多样的设计、管理的政策、工程的实践、
发展的观念…
九、现代城市设计的范畴
城市设计范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城市空间范畴,即从城市空间构成来进行分析城市空间是由三 类不同性质空间所构成,它们是:
从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两类来理解城市设计: 凯文.林奇 、拉波波特等 巴奈特 、培根 、胥瓦尼等
对城市体形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 划的全过程。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建立城市设计概念并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分离的领域,而是要 恢复对一个基本的环境问题的重视。” -----<Urban Design: the Architecture of Towns and Cities>(A.I.A. 1965)
开发、管理和法律的结合,包括城市设计实施过程中的各种 控制和引导手段。
四、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
(1)多因子共存互动的过程(物质形态决定论) (2)人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扩大的建筑设计) (3)跨学科、综合性和动态弹性(单一建筑学) (4)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相关互动 (5)图文并茂,文字控制、图纸表述
五、城市设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与差异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过程
区域规划(Regional Planning) 城市规划(Town Planning)
周期约20年,涵盖区域大, 业主对象多。注重城市与城 市之间、城市与周边区域资 源调配的关系。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建筑设计(Building Desig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