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愿为他人的星,不妄为他人的太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上海卷

写作。(70分)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愿为他人的星,不妄为他人的太阳

愿为他人的星,不妄为他人的太阳

上海—考生

69

当今社会,有许多渴望成为他人的星星,乃至成为他人太阳的人。他们渴望“被需要”,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可为何近来,这种“被需要”的心态会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呢?

首先,无须疑问,能够满足他人的需要是体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式。马克思曾说,当一个人的事业,与千万人的幸福交织在一起,他的事业将是伟大的,会带给他无上的尊严与永不逝去的热情。这样的事业是值得人牺牲自己的利益的。“达则兼济天下”所实现的人生价值远远超出了“穷则独善其身”。因此,我们会出于内心根植的这份善,选择牺牲自我,满足他人的需求,实现他人以成就自我价值的伟大而高尚的生活方式。

但是,满足他人的需求,与渴望被他人需求,显然是两码事。在这个人与人的关系愈发疏远、隔绝的时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将人与人之间含情脉脉的面纱撕得粉碎,许多人渴望被需要,只是想通过他人的需要重新获得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与连接感:既然自己被需要着,那么说明自己尚未被遗忘。更有甚者,以一种救世主的姿态面对他人的需要,以此作为手段获得居高临下怜悯他人的乐趣,或是虚图一个助人为乐的名声。渐渐地,帮助他人的初心被功利与虚荣的目的冲垮。

当有些人愿成为天边那颗默默闪烁的星星时,却又有人如同救世主一般,渴望着成为多出来的一个太阳。星星尚能以其微光照亮迷途孩子的归路;但当太阳烤焦万物,焚裂山河时,恐怕只能请后羿除之了!所以,满足他人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固然高尚,但请只问奉献,只问善良,无问功利与虚荣。宁为他人身边默默付出的星,不妄为功利而虚荣的又一个太阳。

看看这些年,社会中渴望被需要的心态带来多少不堪与悲剧。我们熟悉的支教活动,本是志愿者满足山区孩子受教育的需要而组织的充满善意的活动。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城市孩子蜂拥进山区支教,而其中多数却是因为支教经历能使他们在国外大学申请中获得便利。因此,许多山区的孩子在尚未系统接收义务教育时,便被今天来的哥哥教画画,明天来的姐姐教吉他,原先的教育计划被参差不齐的支教活动冲垮。这些可怜孩子的未来在澎湃的善意中被粉碎,绝非支教之善意初心。

因此,我们在满足他人需要时,切忌以自我为中心,扰乱他人的生活。同时,我们也要始终思考,别人到底需要什么帮助?将自己的每一分善意落实到精确而有效的帮助,才能使自己的善意得到最大的实现。

我们只需像星星一样,静立一旁,默默付出,而不去想,满足他人需要究竟能实现什么价值。我们要相信:未来会慷慨地赋予我们的奉献最高尚的价值。愿为他人星,不做众生日。

阅卷者精评

立意深刻,比喻精彩

考生对“被需要”的思考非常深入,不仅看到了“被需要”的正面、积极意义,例如它是人们体现自我价值和获得亲密感与连接感的渠道,也看到了其负面意义,即为了满足自己功利与虚荣的目的。对于后者,考生的论述非常精辟,其中比喻论证的运用令人眼前一亮。

考生用默默闪烁着微光的星星,和企图烤焦万物、焚裂山河的太阳,比喻“被需要”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支教的例子非常贴切,考生能如此客观、深入地看到支教活动存在的问题,可见平时对于社会事件的关注一定不少。由此,考生提出“愿为他人星,不做众生日”如此独具个性的主张,非常出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