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高低纬度间热量差异引起的大气环流及其 形成的 7 个气压带和 6 个风带,回答此题应明确三圈环流高空 风向与近地面风向相反,同时要熟悉 7 个气压带和 6 个风带的 名称及分布。
答案 (1)
(2)(自北而南)极地高气压带 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
(3)
(4)低纬 中纬 高纬
气候 带 气候类 型 分布 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 特点 全年高温 多雨 全年高 温,干、 湿季明显 全年气温 高,雨季 集中 全年高 温,干旱 少雨 亚马孙河流域、 赤道低气压带控 热带雨 南北纬 10° 之 刚果河流域、 制,盛行上升气 印 林气候 间 度尼西亚 流 非洲中部、 南美 热带草 北纬 10° 至北 巴西、 澳大利亚 赤道低气压带和 原气候 回归线之间 大陆北部和南 信风带交替控制 部 北纬 10° 至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 热带季 亚洲中南半岛、 回归线之间 异和气压带风带 风气候 印度半岛 大陆东岸 位置的季节移动 南北回归线 撒哈拉沙漠、 阿 热带沙 至南北纬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拉伯半岛、 澳大 漠气候 之间的大陆 或信风带控制 利亚中西部 内部和西岸
(4)图 2 为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将其 序号与上述气候类型的代表字母对应填空: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C B A
图2
解析 分析气候类型一般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分析它的气 温特点,气温受纬度因素和下垫面性质的影响,图中 A,B,D 为温带的气候类型;二是分析它的降水特点,不同地区的大气 环流形势决定其降水状况,降水量还受距海洋远近的影响,图 中 D 地距海洋远,故降水少,B 地常年受西风影响,一年四季 降水均匀,C 地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 因而气候具有冬雨夏干的特点,A 地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答案 A地 B地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温和湿润
地处大陆西部,常年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 气候成因 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 带控制,冬季受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带影响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考点一
【图解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影响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 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 点应注意“三抓”: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 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4.(2010· 海南地理,1)2010年夏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 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 图,冰岛位于 ( )。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A.极地高压带 C.西风带 解析
B.副极地低压带 D.副热带高压带
由图可读出冰岛位于60°N~66.5°N之间,该纬
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① B.② )。
(3)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 ,那么①②③ 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 B.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高中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2)根据陆地上的气压类型(高、低气压)和季风风向可判断季节。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分布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 性质有关,分析如下: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 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 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5)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带、 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季节差异大。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 陆地 面积大且海陆相
间分布。 ①1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 M 是 亚洲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 地___低__气压带。 ②7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 N 是 亚洲 (印度)低压,其切断了 副热带高 气压带。 (2)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 海洋面积占绝 对___优__势_。
热带季风 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
气候
雨季(夏季)时受气压带、风带 可分为旱雨两季
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典题示例]
(2015·安徽高考·节选)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
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高 _地_低 _转__纬偏__受向__热力__不影均响⇨三圈环流bca
2.3.5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90° ° 60° 30° 0° 30° 60° 90° °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南信风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回
找找看
热带雨林 气候主要分 布在哪里? 布在哪里?
南北纬10° 南北纬 ° 左右的亚马 孙平原、 孙平原、马 来群岛、 来群岛、刚 果盆地等地 区
回
西风带
回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切断 北半球的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 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亚洲低压 思考: 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切断 思考: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 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 压)
2.3.5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 调整全球水热分布;天气变化和气候 调整全球水热分布; 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 三圈环流 1、单圈环流
假设: 假设:
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地球不自转,无地转偏向力 地球不自转, 太阳直射赤道
仅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仅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 单圈环流
夏季
60° ° 30° ° 0° ° 30° °
夏季, 夏季,大陆出现热低 压中心, 压中心,将大陆上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夏威夷 高压 印度低压 亚速尔 高压
冬季
60° ° 30° ° 0° ° 30° °
冬季, 冬季,大陆出现冷 高压中心, 高压中心,将大陆 上的 副极地低气压 带切断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一、考试内容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2.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二、考查方式常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主要通过经纬网地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的名称,对气候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及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是潜在考点。
三、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1)抓“偏转”——突破风带的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突破位置判断——抓“分布”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如图所示: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四、考点训练1.下图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
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一年中影响南半球的时间较长C.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D.盛行下沉气流2.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
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动力上升B.②为高空西风C.③为热力下沉D.④为东南信风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组织学生开展诱导式探究学习
4、“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绘制全球环流图
5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6、小结三圈环流,总结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Leabharlann 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等。
1、 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2、绘制近地面风向示意图
自主学习探究
1、“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
假设的条件“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也就是只考虑赤道与极区间的冷热差异,画出“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
师生互动探究、
2、“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图2-32)
假设的条件与前提是“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不考虑实际地球表面的海陆差异”
课题
2-3大气环境第三课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导学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2、通过阅读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绘制全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从而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教学 重点
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复习
下图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
1)判定半球,2)1----7代表的气压放带和风带的名称。
7、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动态演示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得出移动的规律。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图2-23)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地球表面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是,直接原因
(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热带雨林
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温带海洋
温带大陆
高山气候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地中海
温带季风
极地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 气 压 带 、 风 交替控制 带 单一控制 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 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地中海气候
气 候 成 因
风带 低纬 信风 带 中纬 西风 带 极地 东风 带
分布
风向 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 南半球 东北 东南
干燥
0--30
西南
30--60
西北
温湿
东北
60--90
东南
冷干
4.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 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冰岛 一月 低压 冬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单圈环流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受热不均)
90N 60N 30N 0
2.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6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9 3 7
8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4 东北信风带
低纬环流
2 1
赤道低压带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北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中
南 纬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学以致用
60°N 50°N
返回
材料 18世纪产业革命前,人们航海的动力主要依靠风。航海家们和商人经过多次航行发现30°纬度 附近总是无风,帆船上装运的到美洲大陆的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相继死掉,马肉又吃不完, 不得不把马肉投到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线叫做“马的死亡线”,又称“马 纬度”。他们凭多年的航海经验,逐渐总结出: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进行贸易往来时,可利用常年吹 着一个方向的“守信”信风,既省力又迅速,他们还称这种风为“贸易风”。
环 流 单 圈 环 流
两 极 间 存 在 着 的 简 单 的
理 想 状 态 下 , 地 球 赤
南极
思考二
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存在 地转偏向力,迫使运动着的大气在北半 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这样能 否形成单圈环流呢?
第二步:
假设: ➢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地球自转,有地转偏向力
高高纬纬环环流流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信 风
热力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风
动力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成因 热力成因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冷却收缩下沉 冷暖气流辐合上升
聚积下沉 受热膨胀上升
正误判断:
× (1)高气压带均是动力原因形成的,低气压带均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
【提示】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
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2)中纬西风带的风向和低纬信风带的风向正好相反,极地东风带的风向和
× 低纬信风带的风向相同。( )
【提示】 同一半球,中纬西风带的风向和低纬信风带的风向正好相反,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

授课:陆中举 5课时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
北半球的夏季(7月)向北移,北半球的冬季(1月)向南移。
二、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和气旋、反气旋系统。
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是晴朗的,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
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
锋面存在于低压槽内,主要是因为低压槽附近有冷暖气流交汇,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在中高纬度地区的近地面,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之为锋面气旋。
锋面一般沿槽线向两侧延伸,一侧为冷锋,另一侧为暖锋。
不管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西侧都是冷锋、东侧都是暖锋。
四、气候(气温、降水、气压、风)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带。
在调节全球热量、水汽的的不平衡时又使气候复杂化。
下垫面①.海陆差异的影响: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b.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且年内分配不均;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且年内分配均匀。
c.洋流的影响②.地形的影响海拔高度的影响阴阳坡的影响:阴坡蒸发少,湿润;阳坡蒸发多,干旱。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人类活动: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
另外:人类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2.世界气候的分布几点说明:①.上表中的P表示年年降水量,T表示年均温。
②.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沿海、美国佛罗里达半岛、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地区。
气压带和风带:地球气压带的具体分布_

气压带和风带:地球气压带的具体分布_
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这些区域就是气压带。
地球上一共有七个气压带。
1.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及其两侧,是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地带,这里受太阳光热最多,地面增温也高,接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这样在南、北纬5。
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2.副热带高气压带: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空气渐重,在距地面4-8千米处大量聚集.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同时还受重力影响,气流边前进,边下沉,各在南、北纬30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形成了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它是因为空气聚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属暖性高压.
3.极地高气压带:在地球南北两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这里的太阳高度角最小,接受的太阳光热也最少,终年低温,空气冷重下沉,地面空气多,气压较高,形成南北两个极地高气压带,它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
4.副极地低气压带:这个气压带在南、北纬600附近,由于这个地带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是一个相对的低压带。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
[练习2]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 图,回答。
1.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 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
A 分别为 ( )
A.下沉 干燥 B.上升 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 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 润
D 2.图中显示的日期可能是 ( )
A.3月21日 B.6月22日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分布成因特性气流影响气候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因素冷高压下沉干冷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动力因素冷低压上升湿冷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因素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1个00附近热力因素热低压上升湿热风带分布风向影响气候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带2个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冷中纬西风带22个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湿温低纬信风带22个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热副极地低气压副热带高气压赤道低气压
50~100 mm为多雨,
大于100 mm为丰富
灵活运用:
通过下面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二、景观分析篇 下图是什么气候的景观?反映
了怎样的气候特征?
板根
板根,形状像木板, 有增强支持地上部分的 作用。
哥斯达黎加卷尾猴
性机敏,善攀援, 和游泳。
是热带雨林突出的特征,
2.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
是 A.1月
B.4月
D
C.7月
D.10月
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4,完成10-11题。
A 3.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冰低大岛压
副热带高压太带
西
赤道低压带 平
洋
副热带高压带
洋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7月份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 高太 压
大
亚速尔 高压
西
1月份
平
洋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
低太压 洋
冰岛大
低压
西
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平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洋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7月份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高压
被
南风
迫
下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沉
北纬30度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全成球气低压带压和风带分布
高纬环流
10
5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低纬信风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极地高气怎压样带 解释“马纬度”
地转偏向力
1010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假设: 1、地球表面均匀 2、地球不自转
低
高
低
高 冷却
低 受热
高 冷却
单圈环流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高气压带
北极
低气压带
赤道
南极
高气压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到北纬30度上空偏
高空北上气流 转成西风,气流无 右偏成西南风 法北上在此堆积 高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 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 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要求
--知识与技能
1.阅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全球气压带、风 带的名称。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据图说明全球气压 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3.运用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举例说明全球气压 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名称
分布
▲
(气压带)
90º附近
▲
(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
60º附近
盛行西风(风带) ▲
.
副热带高气压(气压带) ▲
.
▲
(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气压带)
▲
º附近
风带分布及其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大 陆
风带
极地东风带 ▲ 中纬西风带 ▲ 低纬信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春分日-夏至日 60° 66.5ºN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N
0° 0º 30° 23.5ºS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移 动 规 律
90° 极地高压带
夏至日-秋分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夏至日-秋分日
C ③
B ①
A
②
B ④
C ⑥
D
90 °
60 °
30 °
0°
30 °
60 °
⑤ 高9°0
低
③ 高
①
低 ②
高 ④
低 ⑥
高 90 °
60 °
30 °
0 °
30 °
60 °
(1)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
√ ▲(相间,无序)分布
(2)气压带与风带▲
√ (相间,无序)分布
(3)全球气压带、风带南北
√ 半球 ▲ (对称,?)分布
冬至日-春分日
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副极移地低动气规压带律: 60° 66.5ºN
1.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副年热带内高随气压太带 阳直射点30的° 南23.北5ºN
规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赤道低气压带
律
0º
0°
23.5ºS
2.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副热夏带高季气压北带移,冬季30南° 移。
副极地低气压带
或信风带控制
间的大陆西岸
D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
▲
E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多雨
▲
F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G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H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 () ()
南、北纬度40°~60°大陆西部 北纬10°~25ºN大陆东岸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终年温和多雨
终年高温, 旱雨季分明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气压带、风带的 影响
分布规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 与盛行西风带交 ▲ 南北纬40°~60°
替控制
大陆的西岸
▲
终年受盛行西 风带控制
( 季风环流 )
(季风环流 )
(季风环流 )
南、北纬度40°~ 60°大陆西部
东北季风
西北季风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特征:
寒冷干燥
1月南移
阿留申低压
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季风环流(夏季风)
西南季风
东副南季高风
7月北移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特征:
高温多雨
东南信风
夏威夷高压
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甲
乙
1
3
2
4
赤道
1. 图中A、B分别代表的月份是:A
A
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E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终年温和多雨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 ▲ ▲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要素与影响因素
气候基本要素
气温 降水
基础 复杂化
干扰 决定
太阳辐射
地面状况
气候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
气压带、风带
谢 谢!
4.运用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世界1、7月海平面等 压线分布图,说出海陆分布影响下形成的大气活动中心的 名称。
5.运用亚洲冬、夏季风示意图,说明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学习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P.50“(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简要说明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6
个
全
球
交替控制
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大
气
气 活
候
风 带
下垫面
动 中
差异
心
7
单一控制
个
气
全
热
三
压
季
力 全球性 圈 近地面 带 太阳直射点的 节
环
环
和 南北回归运动 移
流
流
6
动
个
交替控制
大
气
季
活
风
球 的 气 候
风
海
动
环
带 下垫面 陆
中
流
差异 分
心
布
气候类型 D地中海气候 E温带海洋性气候 F热带季风气候 G亚热带季风气候 H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终年温和多雨
终年受赤道低 气压带气、压风带带控的制影响
▲
受副热带
▲
高气压带
与盛行西
▲
风带交替
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 气压带控制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E
D 热带沙漠气候
C
B A
回归沙漠带上 的“绿洲”?
G
理想地球表面
世界轮廓简图
季风环流(冬季风)
60° 66.5ºN 30°
23.5ºN
0° 0º 30° 23.5ºS 60°
移 动 规 律
90° 极地高秋压分日带-冬至
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秋分日-冬至日
60° 66.5ºN 30°
23.5ºN
0° 0º 30° 23.5ºS 60°
90° 极地高冬至压日-带春分日
学习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以我国气候异常现象的实例,说明全球共同保护 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北半球三圈环流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
低 高空
热力环流
高
低
近地面 高
B
冷却
低
高
A
C
受热
冷却
90°
单圈环流
0º
南极
中纬环流
① 低纬环流
高纬环流
极锋
极地高气压带
②
90°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 赤道低气压带
月 , B 月(1月或7月)。
2.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气压中心名称 :
。
3. 图中①~④数字代表的季风名称分别为 。
4. 图中①③的成因是什么?
东亚季风环流(1月)
高气压
冬季风
低气压
东亚季风环流(7月)
低气压
夏季风
高气压
7
单一控制
个
热 力 全球性 环 流
气
压
带 近地面
太阳直射点的
和 南北回归运动
A
夏季
冬季
60º
E 伦敦
夏:温和多雨 冬:温和多雨 ▲终年受盛行
40º 西风带控制
30º D 罗马
夏:炎热干燥 冬:温和多雨 20º ▲副热带高气
压带与盛行西 风带交替控制
10º A 刚果盆地
高温多雨 高温多雨 0º ▲终年受赤道 低气压带控制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温带海洋性气候 E
地中海气候 D
A
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E温带海洋性气候
北纬10°~25ºN大 陆东岸
南北纬25°~35° 大陆东岸
北纬35°~55°大 陆东岸
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特征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终年高温多雨
▲
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赤道低气压带 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分布规律 南、北纬10º之间
热带雨林两侧
C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º之
风向
干湿状况
降水量多少
▲ ▲
干
▲ 大陆西岸:▲ 较多 ▲ 较少
全球年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与气压带分布规律的相关性
年降水量
极地 少雨带
温带
多雨带
副热带 少雨带
赤道多雨带
副热带 少雨带
温带 多雨带
说一说: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有何规律?
移 动 规 律
90° 极地高压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春分日-夏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