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

点燃 2016年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精品】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一个选项符合是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 B .盐酸除锈 C .冰雪融化 D .蜡烛燃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C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 .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食用霉变的花生B .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C .使用可降解的塑料餐盒D .用灼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纸张不可焕燃B .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C .活性炭可将硬水软化D .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5.某纯净物X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 2==CO 2+2H 2O ,下列关于X 的说法正确的是A .X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C .C 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D .X 属于有机化合物6.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

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 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 、P/分别是反应结束时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燃烧匙内所装红磷和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 .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 .P =0.79 P 0,P /=P 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D .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7.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B .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C .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8.某粗盐样品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我外,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探究二: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该探究中,微溶物不沉淀)关于以上探究活动,有下列说法:①试剂甲是碳酸钠溶液,试剂乙是氯化钡溶液②滤液1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③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不溶解④往滤液4中加适量试剂丙时有中和反应发生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28.(4分)氧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中华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铁杵磨成针B.火烧赤壁 C.凿壁偷光 D.司马光砸缸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变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化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但不能降低水的硬度B.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有利也有弊C.商家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对顾客有益D.食用加铁酱油、加碘食盐等可补充人体健康必需的化学元素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因此物质燃烧均能看到火焰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C.可以给人类供能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和无机盐D.含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5.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氮,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6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液氨属于混合物B.NH3中N的化学价为﹣3C.液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D.液氨燃烧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CO⇌CO2的相互转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一定相同B.铁可以实现单质→氧化物→碱C.等质量的NaOH经过两种途径转化为硫酸钠,消耗H2SO4的质量不同D.H2O⇌O2←H2O2的转化,体现了组成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7.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将A中过量稀硫酸全部注入B中,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固体完全溶解;③当B中不再产生气泡,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④将B中反应剩余物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⑤可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⑥可根据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⑦用该实验也可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上说法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8.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现有下列说法: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⑤若溶液甲呈无色,则溶液甲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9.如图所示装置均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图甲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红磷中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2)某化学小组对该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乙所示),用暖宝宝发热剂代替红磷,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其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t1℃时甲的溶解度是;(2)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通过的方法提纯甲.(3)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均降温到t1℃,则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填选项)A.乙>甲=丙B.甲=乙>丙C.甲>乙>丙D.丙>乙>甲(4)若丙为氢氧化钙,向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生石灰,溶液立即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A.生石灰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不再溶解B.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D.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水,溶剂减少,有溶质析出.11.氨气易溶于水,易与浓硫酸反应,不与碱石灰(干燥剂)反应.氨气还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2NH3+3CuO N2+3Cu+3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来验证氨气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部分均略去).已知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足量,B、D、E中所装药品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实验前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 C1、m D1.实验步骤:I.连接装置A、B、C、D、E,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注入足量浓氨水后关闭旋塞.通人氨气一段时间后,接着连接装置F.Ⅱ.点燃酒精灯加热,待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后,停止加热.Ⅲ.继续通氨气至玻璃管冷却.Ⅳ.记录量气管读数为V mL.V.称量装置C、D 的质量分别为m C2、m D2.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NaOH固体所起的作用,是利用了该物质的性质.(2)若m C1﹣m C2=(m D2﹣m D1)×,则可证明氨气的组成中不含氧元素.(3)步骤Ⅲ通入氨气的目的之一是.(4)如果略去装置B,导致的后果是.①装置C中会发生新的化学反应②会得出“氨气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的结论③使测得的氨气组成中N、H元素质量比偏大(5)为减小误差,在读取量气管读数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6)步骤Ⅱ中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对实验结果(填“有”、“没有”或“不确定有没有”)影响.12.某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氧化钙、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探究他们的成分,某化学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由步骤Ⅰ可知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由步骤Ⅲ得出的结论是.(2)根据步骤IV不能确定原白色粉末中某种物质一定存在的理由是,要证明该物质的存在,需要对实验进行的改进是.原白色粉末中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是否含有,这种物质是.(3)无色溶液C中除了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13.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钠粉末溶于400克水中配制成溶液,取一半该溶液,向其中加入20%的盐酸若干克,恰好反应完全,放出气体的质量为22克.试计算:(1)碳酸钠溶液的总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中华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铁杵磨成针B.火烧赤壁 C.凿壁偷光 D.司马光砸缸【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火烧赤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凿壁偷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司马光砸缸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变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析】①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考虑;②根据原子的结构考虑;③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考虑;④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一般以整体形式参加反应.【解答】解: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①说法错误;②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②说法错误;③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镁原子与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③说法正确;④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一般以整体形式参加反应,有的反应中是可以分开的,例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反应,故④说法正确.故选D.3.化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但不能降低水的硬度B.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有利也有弊C.商家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对顾客有益D.食用加铁酱油、加碘食盐等可补充人体健康必需的化学元素【考点】硬水与软水;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分析】A、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B、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会提高粮食的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进行解答.C、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摄入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所以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A正确.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会提高粮食的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故B 说法正确.C、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D、食用加铁酱油、加碘食盐等可补充人体健康必需的铁、碘元素,故D正确.故选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因此物质燃烧均能看到火焰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C.可以给人类供能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和无机盐D.含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元素的概念.【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因此物质燃烧均能看到火焰错误,镁条燃烧没有火焰;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正确,碱性溶液包括碱溶液和显碱性的盐溶液;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含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错误,如水分子和氖原子中核电荷数都是10,不属于同种元素.【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因此物质燃烧均能看到火焰错误,镁条燃烧没有火焰,故选项错误;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正确,碱性溶液包括碱溶液和显碱性的盐溶液;故选项正确;C、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没有无机盐,故选项错误;D、含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错误,如水分子和氖原子中核电荷数都是10,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B5.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氮,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6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液氨属于混合物B.NH3中N的化学价为﹣3C.液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D.液氨燃烧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4NH3+3O22X+6H2O可知:X是氮气,本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氨气在常压下液化属于物理变化,液态氨气也是一种纯净物.【解答】解:A、液氨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错误.B、物质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正确;C、NH3中H的化合价为+1价,故N的化学价为﹣3,正确;D、本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答案:A.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CO⇌CO2的相互转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一定相同B.铁可以实现单质→氧化物→碱C.等质量的NaOH经过两种途径转化为硫酸钠,消耗H2SO4的质量不同D.H2O⇌O2←H2O2的转化,体现了组成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A.根据二者之间的转化关系;B.根据碱的制取方法来分析;C.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进行分析;D.根据结构决定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一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或高温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铁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基本类型不一定相同,故错误;B.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但是四氧化三铁与水不反应,得不到氢氧化铁,故错误;C.①由CO2+2NaOH═Na2CO3+H2O、Na2CO3+H2SO4=Na2SO4+2H2O可知,2NaOH~Na2CO3~Na2SO4;②由2NaOH+H2SO4=Na2SO4+2H2O可知,2NaOH~Na2SO4;分析可知,两种方法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得到的硫酸钠质量相等,故错误;D.水通电能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故化学性质也不相同,故正确.故选D.7.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将A中过量稀硫酸全部注入B中,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固体完全溶解;③当B中不再产生气泡,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④将B中反应剩余物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⑤可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⑥可根据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⑦用该实验也可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上说法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涉及到气体的反应装置都需要检验装置气密性,锌会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应该让氢气全部进入装置C中,不能立即移出D中的导管,反应剩余的固体就是铜质量,没有称量样品的质量,不能计算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依据参加反应的氢气体积,密度可以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以及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可以计算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解:①涉及到气体的反应装置都需要检验装置气密性,故正确;②锌会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固体不会完全溶解,故错误;③应该让氢气全部进入装置C中,不能立即移出D中的导管,故错误;④将B中反应剩余物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故正确;⑤⑥反应剩余的固体就是铜质量,没有称量样品的质量,不能计算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故错误;⑦依据参加反应的氢气体积,密度可以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以及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可以计算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正确.故选:B.8.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现有下列说法: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⑤若溶液甲呈无色,则溶液甲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简记为“前置后,盐可溶”进行分析.【解答】解:金属活动性Al>Zn>Cu>Ag,所以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铜粉后与AgNO3发生反应,但是铜粉和锌粉都不能和Al(NO3)3发生反应,Al(NO3)3一定在溶液中;①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铜粉和锌粉都不能和Al(NO3)3发生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有Al(NO3)3和Zn(NO3)2;②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Cu和Zn;③若溶液甲是蓝色,说明铜已经与AgNO3发生反应,而锌已经全部反应,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有锌,锌过量,铜未参加反应,溶液中AgNO3被反应完全,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⑤铜、锌都会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每64份质量的铜、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故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9.如图所示装置均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图甲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红磷中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15.(2)某化学小组对该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乙所示),用暖宝宝发热剂代替红磷,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根据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来分析并解答.(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来氧气的体积.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等,结合红磷测定氧气的原理分析即可.【解答】解:(1)图甲实验中,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红磷中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15.(2)A、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A正确;B、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故B正确;C、发热剂的量必须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发热剂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故C错误;D、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300mL,进入水的体积是55mL,即氧气的体积是55mL,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100%=18.3%,故D正确.答案:(1)4P+5O22P2O5;15;(2)C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其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t1℃时甲的溶解度是40g;(2)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3)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均降温到t1℃,则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D(填选项)A.乙>甲=丙B.甲=乙>丙C.甲>乙>丙D.丙>乙>甲(4)若丙为氢氧化钙,向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生石灰,溶液立即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ABD(填字母).A.生石灰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不再溶解B.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D.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水,溶剂减少,有溶质析出.【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是40g;(2)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3)将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乙物质的溶解度次之,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甲溶剂最多,乙溶剂次之,丙溶剂次之,均降温到t1℃,则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丙>乙>甲,故选:D;(4)若丙为氢氧化钙,向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生石灰,溶液立即变浑浊,A、溶液是饱和溶液,生石灰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不再溶解,故A正确;B、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氢氧化钙析出,故B正确;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变浑浊较快,故C错误;D、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水,溶剂减少,有溶质析出,故D正确.故选:ABD.故答案为:(1)30g;(2)降温结晶;(3)D;(4)ABD.11.氨气易溶于水,易与浓硫酸反应,不与碱石灰(干燥剂)反应.氨气还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2NH3+3CuO N2+3Cu+3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来验证氨气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部分均略去).已知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足量,B、D、E中所装药品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实验前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m C1、m D1.实验步骤:I.连接装置A、B、C、D、E,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注入足量浓氨水后关闭旋塞.通人氨气一段时间后,接着连接装置F.Ⅱ.点燃酒精灯加热,待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后,停止加热.Ⅲ.继续通氨气至玻璃管冷却.Ⅳ.记录量气管读数为V mL.V.称量装置C、D 的质量分别为m C2、m D2.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NaOH固体所起的作用,是利用了该物质遇水溶解放热的性质.(2)若m C1﹣m C2=(m D2﹣m D1)×,则可证明氨气的组成中不含氧元素.(3)步骤Ⅲ通入氨气的目的之一是排出装置内生成物,减小误差.(4)如果略去装置B,导致的后果是②.①装置C中会发生新的化学反应②会得出“氨气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的结论③使测得的氨气组成中N、H元素质量比偏大(5)为减小误差,在读取量气管读数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调节水准管,使量气管与水准管液面相平.(6)步骤Ⅱ中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对实验结果没有(填“有”、“没有”或“不确定有没有”)影响.【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进行分析;(2)根据(m D2﹣m D1)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依据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3)根据反应装置内还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进行分析;(4)根据碱石灰具有吸水性,如果略去装置B,会使水蒸气进入D装置内,D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变大进行分析;(5)根据液面不平会产生压强进行分析;(6)根据题中的反应原理是通过比较C、D装置中氧元素的质量来判断的进行分析.【解答】解:(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装置A中NaOH固体所起的作用,是利用了该物质遇水溶解放热的性质;(2)(m D2﹣m D1)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所以m C1﹣m C2=(m D2﹣m D1)×,可证明氨气的组成中不含氧元素;(3)反应装置内还有一定量的水蒸气,所以步骤Ⅲ通入氨气的目的之一是排出装置内生成物,减小误差;(4)碱石灰具有吸水性,如果略去装置B,会使水蒸气进入D装置内,D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变大,①装置C中不会发生新的化学反应,故①错误;②会得出“氨气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的结论,故②正确;③使测得的氨气组成中N、H元素质量比偏大,该实验是测量氧元素,然后进行比较的,故③错误;故选:②;(5)液面不平会产生压强,所以为减小误差,在读取量气管读数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调节水准管,使量气管与水准管液面相平;(6)题中的反应原理是通过比较C、D装置中氧元素的质量来判断的,所以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答案为:(1)遇水溶解放热;(2);(3)排出装置内生成物,减小误差;(4)②;(5)调节水准管,使量气管与水准管液面相平;。

中考化学专题13 综合计算(第02期)-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原卷版)

中考化学专题13  综合计算(第02期)-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原卷版)

专题13 综合计算1、【2016年北京市】(3分)为测定21.2g某变质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含量,将其配置成500mL溶液,分别取出50mL用两种方法进行测定。

已知:Na2CO3+BaCl2=BaCO3↓+2NaCl请任选1种方法的数据,计算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2、【2016年四川省资阳市】(5分)某食用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该纯碱中碳酸钠(Na2CO3)的含量,现取该纯碱样品12.5g,加入150.0g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变成158.1g。

计算:(1)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2016年四川省宜宾市】(10分)某铁矿粉,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Fe X Oy),一学生利用实验作进一步分析,过程及数据如下。

(注:铁矿粉中杂质不参与下列过程中的反应)ⅰ.取29g该铁矿粉在CO气流中充分加热,将反应后的气体用烧碱溶液充分吸收,烧碱溶液增重17.6gⅱ.将上述加热后的固体取出后,再向固体逐滴加入稀硫酸,测得产生气体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ⅰ中生成气体的质量 g,过程ⅱ中固体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

(2)所用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29g铁矿粉所含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g,氧元素的质量为 g。

(4)该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中,x、y的最简整数比x︰y=。

4、【2016年四川省泸州市】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宝库,图1是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图示。

请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取海水滴加AgNO3溶液的现象是。

(2)下列有关海水及其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2中海水所含化学资源都是化合物b.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化学变化c.海水资源的开发不需要考虑环境保护问题d.海水中含有NaCl和MgCl2(3)海水中含有10个电子的微粒有H2O、Mg2+和。

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考点集训+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含解析)

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考点集训+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含解析)

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知识点的认识】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就是指由于原油泄漏,使其中所含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泄漏入海洋,这些有毒化合物也迅速进入了食物链,从低等的藻类、到高等哺乳动物,无一能幸免.成批的海鸟被困在油污中,它们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就因无法飞翔离开大海,而沉入海底溺毙,或者因中毒而死亡.同时被油污污染的海豹、海豚,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试图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最后终于精疲力竭,挣扎着沉入海底.还有,海象和鲸等大型海洋动物,也面临同样厄运.此外,潜在的损害更进一步扩展到事件发生地的生态系统中,存活下的生物在受到冲击后的数年中,受毒物的影响也将遗传至数种生物的后代,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往往会持续多年,因为人类也同样在食用海产品.还有更多的靠海为生的人,将会在一时间丧失所有.原油泄漏的处理办法一般有三种方式:(1)设置阻隔带,回收原油;(2)燃烧,这要考虑天气状况;(3)对于已经污染了的海滩,进行挖掘填埋.【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考查学生对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及燃烧的条件、石油的组成及性质、目前环境的污染问题、空气污染及防治、对海洋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原油泄漏的处理方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原油泄漏的处理方法,可以联系着石油的密度比水的小、造隔离带灭火、燃烧及燃烧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理解和识记.一、选择题(共1小题)1.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对该海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所以应禁止开采海底石油B.可以用燃烧法处理泄漏的石油,既快速又无污染C.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D.由于新能的开发,可以无节制的使用石油资二、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今年四月底,美国墨西哥湾发生重大油井泄漏事故,日漏原油几千桶.(1)原油泄漏的危害有:为制止灾难延续,人们想到了一种处理方法:可控燃烧法,就是将泄漏的原油聚集烧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其理由是.【考点训练】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小题)1.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对该海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所以应禁止开采海底石油B.可以用燃烧法处理泄漏的石油,既快速又无污染C.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D.由于新能的开发,可以无节制的使用石油资考点: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资综合利用和新能开发.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石油属于化石能,合理开采和利用会给人类带方便,过度开采会造成资的浪费,泄露能造成污染.解答:解:A、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但是不能禁止开采海底石油,故A错误;B、用燃烧法处理泄漏的石油,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故B错误;C、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故C正确;D、过度开采会造成资的浪费,所以不能无节制的使用石油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石油能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二、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今年四月底,美国墨西哥湾发生重大油井泄漏事故,日漏原油几千桶.(1)原油泄漏的危害有:污染水资、破坏海湾生态平衡、造成资浪费为制止灾难延续,人们想到了一种处理方法:可控燃烧法,就是将泄漏的原油聚集烧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可行?行,其理由是能有效控制油污染,保护了水资.考点: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专题:开放性简答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1)原油泄露的危害很多,可从不同方向考虑进行作答,如生态环境、资保护等;此题为开放性题,保证论据与论点相符即可.解答:解:(1)污染水资、破坏海湾生态平衡、造成资浪费;行,能有效控制油污染,保护了水资;不行,对空气造成很大污染,浪费石油资;有利有弊,减轻了水污染,但造成了空气污染.点评:此题为开放题,同学们要在课余时间适当阅读课外读物,拓展知识面.。

2016武汉市九年级四月调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2016武汉市九年级四月调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度武汉市九年级调研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事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酒精挥发C.纸张燃烧D.潮湿衣服被晒干2.绿色碘盐、高铁酱油、高钙奶粉中的“碘”“铁”“钙”指的是()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3.以下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导致人体煤气中毒的物质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甲烷D.二氧化硫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6.某气体可能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可能只含有氢气B.可能只含有甲烷C.可能只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D.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7.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下图表示该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有关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开始反应计时)。

则纵坐标可以表示的是()的质量分数B.剩余固体中KClO3的质量分数A.剩余固体中MnOC.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D.生成O2的质量8.右图所示装置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如图所示缓慢通人CO2气体,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下列有关现象描述正确,且既能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2与水反应的是()A.③④变红,①②不变红B.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C.④比③先变红,①②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二、非选择题28.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类离不开水。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类不了解水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直到18 世纪末,人类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右图所示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____(填“甲”或“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校】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真题化学

【精校】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真题化学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真题化学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解析: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盐酸除锈程中有新物质氯化铁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解析: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正确;B.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没有空气分子,故错误;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故错误;D.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错误。

答案:A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食用霉变的花生B.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C.使用可降解塑料餐盒D.用灼烧发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解析:A、霉变的花生含有致癌物黄曲霉素,不能食用,故A说法错误;B、人体对所需元素的补充要注意适量,因为不足或过量都不利于健康,故B说法正确;C、可降解塑料能在自然界中被微生物等分解,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这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D说法正确。

D、用燃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基本是无味的,合成纤维燃烧一般会缩成小球或者融化掉,故D说法正确。

答案:A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纸张不可燃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C.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解析:A.纸张具有可燃性,故错误;B.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和汽油,属于混合物,故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向水中加入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进行软化,故错误;D.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炸,故错误。

2016年化学中考试卷分析

2016年化学中考试卷分析

2016年下学期化学期末测试试卷分析龙山二中徐秀一、试卷概况本试卷共有25道大题,共100分,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15小题,共45分,占全卷分值的45%。

第二部分为填空题,共24分,占全卷分值的24%,第三部分为简答题,共6分,占全卷分值的6%,第四部分为实验与探究题,共18分,占全卷分值的18%,第五部分为计算题,共8分,占全卷分值的二、学生答卷情况:本次期中考试难度系数0.74,属于正常范围之内。

但优秀率和合格率属于正常范围内,说明老师在后期培优和辅差的工作做的比较到位。

从成绩来看,各位老教师之间的成绩相差不大,个别教师成长较慢,和均分差距较大,需进一步加强教学水平。

三、试题评价试题紧扣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阅读量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原题变式和改变;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化学的学科素养的考查。

四、试题特点(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此次测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较理想的成绩。

采取低起点、适当的坡度、广覆盖的命题原则,(如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基本概念的考察)突出其水平测试功能,采用活用教材、注重探究、关注过程、开放创新的方式创设新题,(如3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其选拔功能。

(2)对教学的导向作用考试的改革促进教学的改革,考试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此次测试,做到“扣紧范围、活用教材、体现课改,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

对我校后期中考冲刺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武汉中考2013-2014-2015-2016年化学试卷(含答案)

武汉中考2013-2014-2015-2016年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3年武汉市中考化学卷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冰雪融化C.蜡烛熔化D.灯泡发光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3.下列图示的操作正确的是()4.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质中含有铁元素,缺铁会引起人体贫血B.回收废弃的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C.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D.汽油着火可以用水来扑灭5.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2X+Cl2↑其中X的化学式为()A.H2O B.H2O2C.HClO D.O26.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

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使气球a明显鼓起的是试管内物质胶头滴管内物质A 氢氧化钠固体水B 氧化铁稀盐酸C 氯化钡溶液稀硫酸D 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7.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热条件下,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 N2+ 3Cu+3H2O,如下图所示,挤压鼓气球把空气鼓如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既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关于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①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有红色固体生成;③反应结束后,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④装置没有对为其进行处理,会污染环境。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只有①②8.现有一种固体粉末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

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

关于该实验①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②向该样品中加入稀硫酸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③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④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6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6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熔化 B.液化气燃烧C.汽油挥发 D.湿衣物晾干2.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定溶液的PH时,将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B.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C.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3.化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A.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B.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C.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多吃无害D.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4.超氧化钾(KO2)固体常用作氧气再生剂,主要作为潜艇、宇宙飞船舱的氧源或用于其他需要人工氧源的地方.用超氧化钾供氧时可发生如下反应:4KO2+□X═2K2CO3+3O2,其中X 是一种常见气体.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检验X用燃着的木条C.X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D.X中碳、氧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6.如图所示实验有关说法或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A.甲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B.乙实验可以说明微粒是不停运动的,还能说明氨气具有碱性C.丙实验中铁丝也会生锈,生锈后U型管中液面左高右低D.丁实验中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7.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8.某样品除含有铁粉外还可能混有C粉、CuO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将该粉末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铁粉,铁粉的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将滤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并有固体残留.①样品中一定含有C粉和CuO②样品中一定含有CuO,可能含有C粉③滤渣中一定含有C粉和Cu④残余固体的质量等于样品中CuO的质量⑤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H2SO4,可能含有CuSO4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④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6分)9.如图一是某非金属元素形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该非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图二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1)该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 ;图一所示微粒的符号为.(2)图二所示的化学方程式为.10.烧杯A中装有t2℃时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所示四种溶液中,一定不饱和的是(填字母).(2)R物质对应图2中溶解度曲线是(填“甲”或“乙”或“丙”,下同).(3)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至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4)从甲和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固体乙,可以采用的方法.1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硝酸钡、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铁中一种或几种.对该固体进行如下实验:I、取样,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沉淀A和无色溶液B.II、取沉淀A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但无气泡产生.III、取无色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钡溶液,无沉淀产生;再加适量硝酸银溶液,仍无沉淀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沉淀A的成分是:(写化学式或物质名称均可,下同).(2)写出步骤II中沉淀溶解的反应方程式.(3)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4)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12.兴趣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试剂均足量,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装置可重复使用,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组合装置气密性良好.)探究一:甲组同学利用A中产生的氧气验证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为完成此实验,除用装置A、B外,还需要补充的装置有(填装置字母).③实验中C中的现象是.探究二:已知A中烧瓶内的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烧瓶内气体的成分,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资料】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4Cu+CO2+2H2OI.将3.0g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反应;II.按A→C→B→C→D的顺序连接装置,打开K1,从K1处通入氮气,打开K2,排尽B中空气,加热B中足量的氧化铜固体,充分反应;III.反应结束后,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3.1g,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32g,第二个C 装置的质量增加了0.18g.①打开K2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②两个装置C中试剂相同,装置C中试剂的名称是.③烧瓶中气体的成分是.13.向盛有146.3g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氯化铜固体粉末,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1.7%的无色溶液150g.请计算:(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原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熔化 B.液化气燃烧C.汽油挥发 D.湿衣物晾干【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蜡烛熔化后是蜡烛的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液化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汽油挥发后,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2.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定溶液的PH时,将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B.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C.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3.化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A.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B.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C.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多吃无害D.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考点】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白色污染与防治;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均衡营养与健康.【分析】A、根据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进行解答;B、根据羊毛中含有蛋白质解答;C、根据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应适量食用解答;D、根据传统塑料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进行解答;【解答】解:A、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故正确;B、羊毛中含有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故正确;C、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应适量食用,故错误;D、传统塑料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所以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故正确;答案:C4.超氧化钾(KO2)固体常用作氧气再生剂,主要作为潜艇、宇宙飞船舱的氧源或用于其他需要人工氧源的地方.用超氧化钾供氧时可发生如下反应:4KO2+□X═2K2CO3+3O2,其中X 是一种常见气体.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检验X用燃着的木条C.X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D.X中碳、氧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为4KO2+□X═2K2CO3+3O2,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来推断X的化学式,进而根据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解:由反应方程式为4KO2+□X═2K2CO3+3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K原子个数前后相等,反应后共2个C原子、12个O原子,则反应前应共2个C原子、12个O原子,现有8个O原子,即X中共含有2个C原子、4个O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O2,X的化学计量数为2,故:A、X不含氢元素,故错误;B、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检验,故错误;C、X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故错误;D、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正确.故选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Na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6.如图所示实验有关说法或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A.甲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B.乙实验可以说明微粒是不停运动的,还能说明氨气具有碱性C.丙实验中铁丝也会生锈,生锈后U型管中液面左高右低D.丁实验中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观察图示实验的装置及所使用药品,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实验能说明的问题,判断通过该实验所得到结论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上红磷未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且白磷着火点较低;该实验既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故A正确;B、该实验观察到A烧杯内酚酞变红,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同时也表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不能说氨气具有碱性,故B错误;C、丙实验中铁丝也会生锈,消耗了氧气,所以生锈后U型管中液面左高右低,故C正确;D、该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故选:B.7.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依据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铁可以置换出铜和氢气但不能置换出镁,根据反应的程度分析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利用反应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可对溶液质量的改变进行分析,确定溶液质量的变化.【解答】解:A、铁一定会参加反应产生亚铁离子,故说法正确;B、依据该置换反应的过程是:Fe+CuSO4=FeSO4+Cu,反应的铁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关系可知:该反应发生时,铁置换出铜时反应的铁小于生成的铜,故说法错误;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不能反应,因此一定没有单质镁,故说法正确;D、滤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和没反应的镁离子,可能含有硫酸铜,故说法正确.故选:B.8.某样品除含有铁粉外还可能混有C粉、CuO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将该粉末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铁粉,铁粉的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将滤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并有固体残留.①样品中一定含有C粉和CuO②样品中一定含有CuO,可能含有C粉③滤渣中一定含有C粉和Cu④残余固体的质量等于样品中CuO的质量⑤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H2SO4,可能含有CuSO4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④【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解:①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在氢前,因此可以和稀硫酸反应,而若有氧化铜,氧化铜也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向滤液中加入锌粉有气泡生成,说明滤液中有硫酸,则铁全部参与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说明滤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而将滤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并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且有固体残留,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碳粉和铜,说明原样品一定含有碳粉和氧化铜粉末,故①正确;③滤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说明粉末中含有碳,有固体残留,说明残渣中一定含有铜,故③正确;④铁可能将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也可能没有,故④正确.故选:D.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6分)9.如图一是某非金属元素形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该非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图二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1)该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 16 ;图一所示微粒的符号为S2﹣.(2)图二所示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2)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由某非金属元素形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是16,则该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16;图一所示微粒是硫离子,符号为S2﹣.(2)由图二可知,该反应是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故答为:(1)16; S2﹣;(2)S+O2SO2.10.烧杯A中装有t2℃时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所示四种溶液中,一定不饱和的是 B (填字母).(2)R物质对应图2中溶解度曲线是丙(填“甲”或“乙”或“丙”,下同).(3)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至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乙>甲>丙(4)从甲和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固体乙,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1)根据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来分析;(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进行分析;(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4)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提纯甲,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故答案为: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解答】解:(1)因为B在t2℃还能继续溶解R物质,故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故填:B;(2)由题干信息可知,R的饱和溶解降温后还能继续溶解R物质,说明其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故填:丙;(3)分别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和乙仍然是饱和溶液,由于乙的溶解度在t1℃时大于甲的溶解度,因此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因为甲在t1℃时溶解度大于丙在t2℃时溶解度,所以t1℃时加的质量分数大于丙的质量分数,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4)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提纯乙,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故答案为:(1)B;(2)丙;(3)乙>甲>丙;(4)蒸发结晶;1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硝酸钡、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铁中一种或几种.对该固体进行如下实验:I、取样,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沉淀A和无色溶液B.II、取沉淀A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但无气泡产生.III、取无色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钡溶液,无沉淀产生;再加适量硝酸银溶液,仍无沉淀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沉淀A的成分是:硫酸钡、氢氧化铁(写化学式或物质名称均可,下同).(2)写出步骤II中沉淀溶解的反应方程式3HNO3+Fe(OH)3═Fe(NO3)3+3H2O .(3)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硝酸钡、氢氧化钠、硫酸铁,一定不含碳酸钠、氯化钠.(4)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氢氧化钠、硝酸钠.【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根据硝酸钡和碳酸钠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硝酸钡和硫酸铁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氢氧化钠和硫酸铁会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铁沉淀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硝酸钡和碳酸钠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硝酸钡和硫酸铁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氢氧化钠和硫酸铁会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铁沉淀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I、取样,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沉淀A和无色溶液B,所以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铁、碳酸钠,氢氧化钠;II、取沉淀A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但无气泡产生,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碳酸钠,一定含有硝酸钡、硫酸铁、氢氧化钠;III、取无色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钡溶液,无沉淀产生;再加适量硝酸银溶液,仍无沉淀生成,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钠,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所以(1)沉淀A的成分是硫酸钡、氢氧化铁;(2)步骤II中沉淀溶解的反应是氢氧化铁沉淀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HNO3+Fe(OH)3═Fe(NO3)3+3H2O;(3)通过推导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硝酸钡、氢氧化钠、硫酸铁,一定不含碳酸钠、氯化钠;(4)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故答案为:(1)硫酸钡、氢氧化铁;(2)3HNO3+Fe(OH)3═Fe(NO3)3+3H2O;(3)硝酸钡、氢氧化钠、硫酸铁,碳酸钠、氯化钠;(4)氢氧化钠、硝酸钠.12.兴趣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试剂均足量,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装置可重复使用,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组合装置气密性良好.)探究一:甲组同学利用A中产生的氧气验证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②为完成此实验,除用装置A、B外,还需要补充的装置有C、D (填装置字母).③实验中C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探究二:已知A中烧瓶内的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烧瓶内气体的成分,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资料】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4Cu+CO2+2H2OI.将3.0g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反应;II.按A→C→B→C→D的顺序连接装置,打开K1,从K1处通入氮气,打开K2,排尽B中空气,加热B中足量的氧化铜固体,充分反应;III.反应结束后,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3.1g,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32g,第二个C 装置的质量增加了0.18g.①打开K2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防止倒吸.②两个装置C中试剂相同,装置C中试剂的名称是浓硫酸.③烧瓶中气体的成分是CO2、CH4.【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探究一:①根据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应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考虑;②根据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和尾气处理考虑;③根据验证碳是利用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再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分析;探究二:①根据氢氧化钠吸入二氧化碳使烧瓶内压强减小,进行分析;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为了验证反应后是否有水生成;③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说明有二氧化碳,再根据反应后生成水,判断含有甲烷.【解答】解:探究一:(1)①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写在等号的右边,反应条件是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氧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所以方程式是:2H2O22H2O+O2↑;②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需要用C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生成,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为了防止污染空气,需要点燃处理,所以为完成此实验,除用装置A、B外,还需要补充的装置有C、D.③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所以,实验中C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探究二:①氢氧化钠吸入二氧化碳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通入氮气防止液体倒吸;②为了验证通过B装置后是否有水生成,所以在通入B装置前将原来的水除掉,再通过B装置看是否有水生成,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水蒸气,所以C中放浓硫酸;③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3.1g,比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了,说明烧瓶中含有二氧化碳,其它气体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第二个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0.18g说明生成了0.18g水,所以烧瓶中含有甲烷,CH4+4CuO4Cu+CO2+2H2O320 256 36 固体质量减少:640.18g X解得:X=0.32g,题干中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32g,所以气体中没有一氧化碳,所以烧瓶中气体的成分是CO2、CH4.故答为:探究一:(1)2H2O22H2O+O2↑;(2)C、D;(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探究二:(1)防止倒吸;(2)浓硫酸,(3)CO2、CH4.13.向盛有146.3g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氯化铜固体粉末,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1.7%的无色溶液150g.请计算:(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7.55g ;(2)原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2)氯化铜与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计算出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氯化钠的质量可计算样品中氯化铜的质量及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解答】解:(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1.7%×150g=17.55g.(2)设加入氯化铜固体粉末的质量为X,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则生成Cu(OH)2固体的质量为146.3g+X﹣150g=X﹣3.7gCuCl2+2NaOH=Cu(OH)2↓+2NaCl …135 80 98X Y X﹣3.7gX=13.5gY=8.0g。

2013-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含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3-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含参考答案与解析)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2013—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含参考答案与解析)1、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2)2、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15)3、2015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28)4、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41)5、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56)6、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68)7、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82)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冰雪融化C.蜡烛熔化D.灯泡发光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3.下列图示的操作正确的是()4.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质中含有铁元素,缺铁会引起人体贫血B.回收废弃的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C.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D.汽油着火可以用水来扑灭5.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X+Cl2↑,其中X的化学式为()A.H2O B.H2O2C.HClO D.O26.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

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使气球a明显鼓起的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7.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条件下,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 N2+3Cu+3H2O,如图所示,挤压鼓气球把空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既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关于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①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有红色固体生成;③反应结束后,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④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污染环境.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只有①②8.现有一种固体粉末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

中考化学专题111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第02期)-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

中考化学专题111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第02期)-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

一、选择题目(本题包括22个小题,每题2分,共44分)1、【2016年北京市】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A.Fe B.Zn C.Na D.Ca【答案】A【解析】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铁元素,故答案选择A2、【2016年北京市】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

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 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答案】D3、【2016年天津市】糖类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成分,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A.蔬菜 B.鸡蛋 C.玉米 D.豆油【答案】C【解析】A、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玉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D、豆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2016年四川省南充市】南充盛产水果,素有“果城”的美誉,常见的水果中一般不含下列哪种营养素()A.油脂 B.维生素 C.糖类 D.水【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答案选择A5、【2016年辽宁省大连市】下列元素中,摄入不足会影响青少年骨骼发育的是()A、锌B、铁C、钙D、碘【答案】C【解析】钙元素摄入不足会影响青少年骨骼发育,故答案选择C6、【2016年山西省】我们每天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以下食物主要提供蛋白质的是()A.鸡蛋 B.大米 C.香蕉D.黄瓜【答案】A【解析】A鸡蛋主要含蛋白质,正确;B.大米主要含有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错误;C.香蕉主要含有维生素,错误;D.黄瓜主要含有维生素,错误。

7、【2016年辽宁省大连市】下列食品中,富含糖类的是()A、鸡蛋B、黄瓜 C 豆油 D、玉米【答案】D【解析】A选项鸡蛋中富含蛋白质;B选项黄瓜中富含维生素;C选项中豆油中富含油脂;D选项玉米中富含糖类;故答案选择D8、【2016年山东省聊城市】学校午餐食谱:米饭、鱼、油煎鸡蛋,为使营养均衡,你认为应补充()A.红烧肉 B.牛奶 C.油条 D.黄瓜【答案】D【解析】题中的食谱中所含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油脂、水,缺少的是维生素.A、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错误;B、牛奶中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错误;C、油条中含有大量的油脂,错误;D、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正确。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食用霉变的花生B.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C.使用可降解塑料餐盒D.用灼烧发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张不可燃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C.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C.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X属于有机化合物6.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7.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B.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C.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8.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探究二: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该探究中,微溶物不沉淀)关于以上探究活动,有下列说法:①试剂甲是碳酸钠溶液,试剂乙是氯化钡溶液②滤液1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③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不溶解④往滤液4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丙时有中和反应发生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26分)9.(4分)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2)由该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10.(4分)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配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1)烧杯②种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填“是”“否”或“无法判断”);(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写名称或化学式);(3)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g;(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11.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证据是;(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12.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 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g.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2)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且;(4)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 b(填“>”“=”或“<”);(5)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装置(填“甲”“乙”或“丙”)13.(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胃药“碳酸氢钠片”进行了探究,具体做法如下:Ⅰ.取1片胃药研碎,加水完全溶解得到100g溶液;Ⅱ.配制100g 0.365%的稀盐酸作为模拟胃酸;Ⅲ.取上述一种溶液20g于锥形瓶中,再将另一种溶液逐滴加入锥形瓶内,反应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钠属于(填“酸”“碱”或“盐”);(2)步骤Ⅲ中,当滴入另一种溶液的质量为10g时,锥形瓶内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胃药中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片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知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思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过程】解: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盐酸除锈程中有新物质氯化铁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知识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的概念.【思路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B.空气是混合物;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解答过程】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正确;B.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没有空气分子,故错误;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故错误;D.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错误.故选A.【总结归纳】本考点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空气的组成、氧化物的概念、元素的概念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食用霉变的花生B.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C.使用可降解塑料餐盒D.用灼烧发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知识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白色污染与防治;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均衡营养与健康.【思路分析】A、根据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素进行分析;。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考试题带解析.doc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考试题带解析.doc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考试题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评卷人得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态氧B.洁净的空气C.汽水D.水泥砂浆【答案】【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只有氧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B错;C、汽水中含有水、碳酸、添加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水泥砂浆中含有水泥、黄砂、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A。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C.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C、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D、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考虑。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错;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错;C、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故C错;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四个氢原子:H4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C.硫酸根离子:SO4-2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答案】【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016年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6年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盐酸除锈程中有新物质氯化铁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B.空气是混合物;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正确;B.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没有空气分子,故错误;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故错误;D.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空气的组成、氧化物的概念、元素的概念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食用霉变的花生B.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C.使用可降解塑料餐盒D.用灼烧发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白色污染与防治;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均衡营养与健康.【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素进行分析;B、根据人体必需元素的补充要适量进行分析;C、根据可降解塑料能在自然界中被微生物等分解进行分析;D.根据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霉变的花生含有致癌物黄曲霉素,不能食用,故A说法错误;B、人体对所需元素的补充要注意适量,因为不足或过量都不利于健康,故B说法正确;C、可降解塑料能在自然界中被微生物等分解,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这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D说法正确.D、用燃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基本是无味的,合成纤维燃烧一般会缩成小球或者融化掉,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张不可燃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C.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分类;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纸张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考虑;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运用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炸解答.【解答】解:A.纸张具有可燃性,故错误;B.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和汽油,属于混合物,故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向水中加入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进行软化,故错误;D.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炸,故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C.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D.X属于有机化合物【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可得X 的化学式,在进一步分析.【解答】解:由X+2O2CO2+2H2O可知,左边4个氧原子;右边4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根据元素守恒,两边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应该相等,所以左边还差了1个C和4个H,那么X的化学式就是CH4.A、X的化学式就是CH4,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错误;B、X的化学式就是CH4,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故错误;C、X的化学式就是CH4,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4:1,故错误;D、CH4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6.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药品多少来分析;B.根据压强瞬间变大的原因来分析;C.根据压强的不同原因来分析;D.根据木炭燃烧生成气体来分析.【解答】解:A.若所用药品过少,就不会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故错误;B.反应开始时,物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所以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故正确;C.压强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木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与可燃物的着火点无关,故错误;D.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无法测定,故错误.故选B.【点评】解这类题目,主要是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根据结论得出的物质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7.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B.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C.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结合图框,进行分析:A、甲不可能是硝酸钠,因为硝酸盐、钠盐都为可溶性盐,故硝酸钠不可能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B、考虑丙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等;C、考虑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等,进行分析;D、考虑丙可能是单质碳、氧气,进行分析.【解答】解:根据“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结合图框,进行分析:A、甲不可能是硝酸钠,因为硝酸盐、钠盐都为可溶性盐,故硝酸钠不可能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说法错误;B、因为丙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等,故说法错误;C、因为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等,故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说法正确;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为二氧化碳,则丙可能是单质碳和氧气,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题中的条件和推出的物质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8.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探究二: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该探究中,微溶物不沉淀)关于以上探究活动,有下列说法:①试剂甲是碳酸钠溶液,试剂乙是氯化钡溶液②滤液1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③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不溶解④往滤液4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丙时有中和反应发生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溶解过滤的滤液1,则滤液1一定有氯化钠.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硫酸根离子可用钡离子来除杂,钙离子可用碳酸根离子来除杂,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溶解过滤的滤液1,则滤液1一定有氯化钠.往滤液1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若含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氯化镁.硫酸根离子可用钡离子来除去,钙离子可用碳酸根离子来除去,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往滤液2中加过量的试剂甲,试剂甲是氯化钡溶液,试剂乙是碳酸钠溶液;由反应现象是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硫酸钠.往滤液3中加过量的试剂乙(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可能是过量的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滤液1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由于不存在硫酸钠,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碳酸钙,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往滤液4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丙,丙应为稀盐酸,过量的氢氧化钠语言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由上述分析,②④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26分)9.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8;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填“得到”或“失去”).(2)由该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合理即可).【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2)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为氧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该单质为氧气,据此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8,该元素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最外层弧线上的数字是6,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2)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为氧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该单质为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8;得到;(2)2H2O22H2O+O2↑(合理即可).【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配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1)烧杯②种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是(填“是”“否”或“无法判断”);(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写名称或化学式);(3)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50g;(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所以上层的清液达到饱和状态;(2)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剩余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3)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所以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50g=50g;(4)A、等质量的固体溶解在100g水中,烧杯①中没有固体剩余,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A正确;B、烧杯①中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不一定有固体析出,故B错误;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不一定还有剩余固体,故C错误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不能确定是否都溶解,所以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A.故答案为:(1)是;(2)氯化钾;(3)50;(4)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证据是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钾、氧化铜、镁;(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钾、硝酸、硝酸铜.【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分析】根据氧化铜、镁粉、碳粉都不溶于水,碳粉不溶于酸,氢氧化钠和硝酸铜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氯化钾和硝酸银会生成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氧氧化铜、镁粉、碳粉都不溶于水,碳粉不溶于酸,氢氧化钠和硝酸铜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氯化钾和硝酸银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1)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反应是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2)通过推导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原因是: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3)加入一定量的需要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生成的滤渣丙在空气中灼烧,有固体残留,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钾、氧化铜、镁;(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钾,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铜、硝酸钾.故答案为:(1)KCl+AgNO3=AgCl↓+KNO3;(2)氢氧化钠,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3)氯化钾、氧化铜、镁;(4)硝酸、硝酸铜、硝酸钾.【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12.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g.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2)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2Fe+3CO2;(3)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且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4)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b (填“>”“=”或“<”);(5)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乙装置(填“甲”“乙”或“丙”)【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2)根据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5)根据洗气瓶的应用进行解答.【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2)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有:碳酸亚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填:Fe2O3+3CO2Fe+3CO2;(3)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并且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故填: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中的质量减少是碳酸亚铁反应,最后变成铁,所以减少的质量是碳酸亚铁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和,而装置B中增加的质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不但有碳酸亚铁中的,也有一氧化碳中的,所以装置B中增加的质量大于A中减少的质量,故填:<;(5)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所以要进行尾气处理,能收集尾气的装置是乙;故选:乙.故答案为:(1)酒精灯;(2)Fe2O3+3CO2Fe+3CO2;(3)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4)<;(5)乙.【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二氧化碳的检验等,有一定的难度.1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胃药“碳酸氢钠片”进行了探究,具体做法如下:Ⅰ.取1片胃药研碎,加水完全溶解得到100g溶液;Ⅱ.配制100g 0.365%的稀盐酸作为模拟胃酸;Ⅲ.取上述一种溶液20g于锥形瓶中,再将另一种溶液逐滴加入锥形瓶内,反应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钠属于盐(填“酸”“碱”或“盐”);(2)步骤Ⅲ中,当滴入另一种溶液的质量为10g时,锥形瓶内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胃药中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片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碳酸氢钠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2)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由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可求出20g碳酸氢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再求出每片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解答】解:(1)碳酸氢钠是由酸根和金属组成的,属于盐;(2)设20g碳酸氢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NaHCO3+HCl=NaCl+H2O+CO2↑84 36.5x 10g×0.365%解得:x=0.084g;每片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是0.084g×=0.42g故答为:(1)盐;(2)每片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是0.42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6年湖 省 汉市中考 学试卷解析、选择题 共8小题, 小题3分,满分24分1. 列 属于 学 的是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C.冰雪融 D.蜡烛燃烧考 学 和物理 的判别.题 学反应的分类思想 物质的 性质.分析 学 是指有新物质生 的 ,物理 是指没有新物质生 的 , 学 和物理 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 据 分析判断.解答 解 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 ,属于 学 .B、盐酸除锈程中有新物质氯 铁和水生 ,属于 学 .C、冰雪融 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 ,没有新物质生 ,属于物理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 碳等生 ,属于 学 .故选 C.评 本题难度 大,解答时要分析 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 ,若没有新物质生 属于物理 ,若有新物质生 属于 学 .2. 列说法 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 断运动B.空气是 空气分子构 的C.含有氧元素的 合物都是氧 物D. 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考 分子的定 分子的特性 从组 识别氧 物 元素的概念.题 物质的微 构 物质的宏 组 物质的分类.分析 A. 据分子的 本性质回答B.空气是混合物C. 据氧 物的概念来分析D. 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解答 解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 断运动的,故 确B.空气是 种混合物,是 种分子构 的,没有空气分子,故错误C.氧 物是指 两种元素组 的 合物中, 中 种元素是氧元素,含氧元素的 合物 定属于氧 物,如氢氧 ,故错误D.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 ,故错误.故选A.评 本考 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空气的组 、氧 物的概念、元素的概念等,考查的知识 比较多,要 强记 ,理解应用.本考 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 列做法 确的是A.食用霉 的花生B.合理摄入人体 需元素C.使用可降解塑料餐盒D.用灼烧发鉴别合 纤维和羊毛纤维考 硝酸 、 醛等 学品的性质 人体健康 白色污染 防治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 纤维的鉴别 均衡营养 健康.题 学知识生活 学 生活.分析 A、 据霉 的花生含有黄曲霉素 行分析B、 据人体 需元素的补充要适 行分析C、 据可降解塑料能在自然界中被微生物等分解 行分析D. 据鉴别合 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方法 行分析.解答 解 A、霉 的花生含有致癌物黄曲霉素, 能食用,故A说法错误B、人体对所需元素的补充要注意适 ,因 足或过 都 利于健康,故B说法 确C、可降解塑料能在自然界中被微生物等分解,使用 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可以 少“白色污染”,故D说法 确.D、用燃烧法鉴别合 纤维和羊毛,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 纤维燃烧 本是无味的,合 纤维燃烧 般会缩 小球或者融 掉,故D说法 确故选A.评 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 服 于生产生活,所以 人类生产生活相 的 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 之 .4.生活中处处有 学, 列说法 确的是A.纸张 可燃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C.活性炭可以将 水软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考 易燃物和易爆物 全知识 水 软水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防范爆 的措施. 题 学 能源 物质的分类 空气 水.分析 A. 据纸张的性质来分析B. 据混合物是 物质组 的物质考虑C.活性炭 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据 行分析判断D.运用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 解答.解答 解 A.纸张 有可燃性,故错误B.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和汽油,属于混合物,故 确C.活性炭 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能降低可溶性钙镁 合物的含 ,向水中 入活性炭 能将 水 行软 ,故错误D.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 ,故错误.故选B.评 学 们的生活 相 , 生产、生活相 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 之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 确解答本题的 键.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 学方程式 X+2O2 CO2+2H2O, 列 于X 的说法 确的是A.X 碳、氢、氧 种元素组B.X的相对分子质 10C.X中碳、氢元素的质 比 1 4D.X属于有机 合物考 质 恒定律及 应用 有机物 无机物的区别 相对分子质 的概念及 计算 元素质 比的计算.题 学用语和质 恒定律.分析 在 学反应中遵循质 恒定律, 反应前 元素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个数 ,可得X的 学式,在 分析.解答 解 X+2O2 CO2+2H2O可知,左边4个氧原子 右边4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 据元素 恒,两边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应该相等,所以左边 差了1个C 和4个H,那 X的 学式就是CH4.A、X的 学式就是CH4, 碳、氢两种元素组 ,故错误B、X的 学式就是CH4,相对分子质 12+1×4=16,故错误C、X的 学式就是CH4,碳、氢元素的质 比 12 1×4 =4 1,故错误D、CH4是含碳的 合物,属于有机 合物,故 确故选 D.评 学反应遵循质 恒定律, 学反应前 ,元素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总个数 , 是书写 学方程式、 行相 方面计算的 础.6.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 定空气中氧气的含 , 中 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 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 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 系图 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 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 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 列说法 确的是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 大的是 燃烧放热造 的C.p=0.79p0,p′=p0是因 红磷的着火 比木炭低D. 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考 空气组 的 定.题 空气 水.分析 A. 据药品多少来分析B. 据压强瞬间 大的原因来分析C. 据压强的 原因来分析D. 据木炭燃烧生 气体来分析.解答 解 A.若所用药品过少,就 会将装置内的氧气耗 ,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故错误B.反应开始时,物质燃烧放出大 的热,气体体 热膨胀,所以集气瓶中压强瞬间 大的是 燃烧放热造 的,故 确C.压强 的原因 要是木碳燃烧生 了二氧 碳气体, 可燃物的着火 无 ,故错误 D. 于碳 氧气反应生 二氧 碳,虽然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 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 ,无法 定,故错误.故选B.评 解 类题目, 要是 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据结论得出的物质性质,属 础性知识考查题.7. 、乙、丙、 均 初中 学常 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 系如图所示, 于该转 系图, 列说法 确的是A.如果丙是碳酸 ,乙是氢氧 ,则 是硝酸B.若 、乙、 都是氧 物,则丙 定是碳酸钙C. 、乙、丙、 之间的转 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D.若 、乙、丙、 均含有 种元素, 乙可用来灭火,则丙 定是单质碳考 物质的鉴别、推断 碱的 学性质 盐的 学性质.题 常 物质的推断题 框图型推断题.分析 据“ 、乙、丙、 均 初中 学常 物质”,结合图框, 行分析A、 可能是硝酸 ,因 硝酸盐、 盐都 可溶性盐,故硝酸 可能复分解反应生 氢氧B、考虑丙可能是碳酸钙、碳酸 等C、考虑 、乙、丙、 分别 碳酸 、氢氧 、氢氧 钙、水等, 行分析D、考虑丙可能是单质碳、氧气, 行分析.解答 解据“ 、乙、丙、 均 初中 学常 物质”,结合图框, 行分析A、 可能是硝酸 ,因 硝酸盐、 盐都 可溶性盐,故硝酸 可能复分解反应生 氢氧 ,故说法错误B、因 丙可能是碳酸钙、碳酸 等,故说法错误C、因 、乙、丙、 分别 碳酸 、氢氧 、氢氧 钙、水等,故 、乙、丙、 之间的转 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说法 确D、若 、乙、丙、 均含有 种元素, 乙可用来灭火, 二氧 碳,则丙可能是单质碳和氧气,故说法错误.故选C.评 在解 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 的物质推出,然 结合题中的条件和推出的物质推导剩余的物质,最 行验证 可.8.某粗盐 品中除含有 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 含有少 氯 镁、氯 钙、 酸 .某 学 趣小组开展如 探究活动探究 除去粗盐中 溶性杂质探究二 从滤液1中提 氯 固体 该探究中,微溶物 沉淀于以 探究活动,有 列说法试剂 是碳酸 溶液,试剂乙是氯 溶液滤液1中的溶质 定有氯 ,可能有氯 钙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 入过 的稀盐酸,滤渣 溶解滤液4中 入适 的试剂丙时有中和反应发生述说法中 确的是A. B. C. D.考 氯 粗盐提纯 盐的 学性质.题 元素 合物 常 的盐 学肥料.分析 据某粗盐 品中除含有 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 含有少 氯 镁、氯 钙、 酸 .溶解过滤的滤液1,则滤液1 定有氯 .据氢氧 溶液和氯 镁反应生 氢氧 镁沉淀和氯 酸 离子可用 离子来除杂,钙离子可用碳酸 离子来除杂,但是 入碳酸 溶液要放在 入的氯 溶液之 , 碳酸 要放在 氯 之 ,可以将过 的 离子沉淀 完全反应 ,再 行过滤,最 再 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 离子和碳酸 离子,据 行分析解答.解答 解 某粗盐 品中除含有 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 含有少 氯 镁、氯 钙、 酸 .溶解过滤的滤液1,则滤液1 定有氯 .滤液1中 过 的氢氧 溶液,若含氢氧 溶液和氯 镁反应生 氢氧 镁沉淀和氯 ,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氯 镁.酸 离子可用 离子来除去,钙离子可用碳酸 离子来除去,但是 入碳酸 溶液要放在 入的氯 溶液之 , 碳酸 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 . 滤液2中 过 的试剂 ,试剂 是氯 溶液,试剂乙是碳酸 溶液 反应现象是无明显现象,说明 含 酸 .滤液3中 过 的试剂乙 碳酸 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可能是过 的氯 碳酸 溶液反应生 白色沉淀,也可能是氯 钙 碳酸 反应生 白色沉淀,滤液1中的溶质 定有氯 ,可能有氯 钙.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 入过 的稀盐酸, 于 在 酸 ,沉淀可能是碳酸 或碳酸钙, 入过 的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滤液4中 入适 的试剂丙,丙应 稀盐酸,过 的氢氧 语言稀盐酸反应生 氯 和水,属于中和反应.述分析, 说法 确.故选 D.评 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 序、 面 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 入的过 的试剂.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满分26分9.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 该元素的 内质子数 8 在 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得到 电子 填“得到”或“失去” .2 该元素组 的 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写出实验室制 该气体的 个 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合理 可 .考 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结构示意图 书写 学方程式、文 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题 微 粒子模拟图型 学用语和质 恒定律.分析 1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 表示 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 的数 表示该层 的电子数,离圆圈最 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 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 4,在 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2 该元素原子的 内质子数 8, 氧元素,组 的 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该单质 氧气,据 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行分析解答.解答 解 1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 是8,该元素原子 内有8个质子 最外层弧线 的数 是6,原子最外电子层 有6个电子,在 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 阴离子.2 该元素原子的 内质子数 8, 氧元素,组 的 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该单质 氧气,过氧 氢在二氧 锰的催 作用 生 水和氧气,反应的 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合理 可 .故答案 1 8 得到 2 2H2O2 2H2O+O2↑ 合理 可 .评 本题难度 大,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 、 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 确解答本题的 键.10.t1℃时,将等质 的硝酸钾和氯 钾分配 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 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 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1 烧杯 种的 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是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2 烧杯 中溶解的溶质是 氯 钾 写 或 学式3 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 10%的溶液,需 水 50g4 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 列说法 确的是 A.A.烧杯 内溶液中溶质的质 分数 烧杯 内 层清液中溶质的质 分数B.蒸发 定 的水,两烧杯中都 定有固体析出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 ,烧杯中 定 有剩余固体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 分数相等 考虑水的蒸发考 饱和溶液和 饱和溶液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 作用 溶质的质 分数 用水稀释改 浓度的方法.题 溶液、 液 溶解度.分析 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查出某物质在 定温度 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 比较 物质在 温度 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分数的大小,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 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 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 解 1 烧杯 中有固体剩余,所以 层的清液达到饱和状态2 t1℃时,氯 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剩余烧杯 中溶解的溶质是氯 钾3 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 分数 ×100%=20%,所以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 10%的溶液,需 水﹣50g=50g4 A、等质 的固体溶解在100g水中,烧杯 中没有固体剩余,烧杯 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 内溶液中溶质的质 分数 烧杯 内 层清液中溶质的质 分数,故A 确 B、烧杯 中溶液的状态 能确定,所以蒸发 定 的水,两烧杯中 定有固体析出,故B错误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 ,烧杯中 定 有剩余固体,故C错误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 中的固体 能确定是否都溶解,所以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 分数 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 A.故答案 1 是2 氯 钾3 504 A.评 本题难度 是很大, 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 ,及 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 的 题,从而 养分析 题、解决 题的能力.11. 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 铜、氢氧 、氯 钾中的 种或几种. 探究固体的组 ,某 学 趣小组 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 列 题1 该实验中生 白色沉淀滤渣乙的 学方程式 KCl+AgNO3=AgCl↓+KNO32 原固体中 定 含有的物质是 氢氧 写 或 学式均可, ,证据是 滤液A中 入过 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3 原固体中 定含有的物质是 氯 钾、氧 铜、镁4 实验结束 ,该 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 , 层清液E 蓝色, 检验,E中 含氯离子,则E中 定含有的溶质是 硝酸钾、硝酸、硝酸铜 .考 物质的鉴别、推断 金属的 学性质 碱的 学性质 盐的 学性质 碳的 学性质 书写 学方程式、文 表达式、电离方程式.题 常 物质的推断题 混合物组 的推断题.分析 据氧 铜、镁粉、碳粉都 溶于水,碳粉 溶于酸,氢氧 和硝酸铜会生 氢氧 铜沉淀,氯 钾和硝酸银会生 氯 银沉淀等知识 行分析.解答 解 氧氧 铜、镁粉、碳粉都 溶于水,碳粉 溶于酸,氢氧 和硝酸铜会生 氢氧 铜沉淀,氯 钾和硝酸银会生 氯 银沉淀,所以1 生 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反应是氯 钾和硝酸银反应生 氯 银沉淀和硝酸钾, 学方程式 KCl+AgNO3=AgCl↓+KNO32 通过推导可知,原固体中 定 含有的物质是氢氧 ,原因是 滤液A中 入过 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3 入 定 的需要会生 白色沉淀,所以混合物中 定含有氯 钾, 入过 的稀盐酸,生 的滤渣丙在空气中灼烧,有固体残留,所以原固体中 定含有的物质是氯 钾、氧 铜、镁4 实验结束 ,该 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 , 层清液E 蓝色, 检验,E中 含氯离子,氯 钾和硝酸银反应生 硝酸钾,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 硝酸,氯 铜和硝酸银反应生 硝酸铜,则E中 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铜、硝酸钾.故答案 1 KCl+AgNO3=AgCl↓+KNO32 氢氧 ,滤液A中 入过 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3 氯 钾、氧 铜、镁4 硝酸、硝酸铜、硝酸钾.评 在解 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 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 在性,最 行验证 可.12.已知碳酸 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 , 热易分解生 氧 铁和二氧 碳 在空气中 热,则生 氧 铁和二氧 碳.某 学 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 定某 品中碳酸 铁的含 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 溶液足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 氧 碳再 热 装置A中固体质 再 少 ,停 热,待装置A冷 到室温 K,实验 得装置A中固体质 少了ag,装置B中液体质 增 了bg.回答 列 题1 仪器 的 是 酒精2 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 个反应的 学方程式 Fe2O3+3CO 2Fe+3CO23 能判断生 的二氧 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 装置B的质 增 C中澄清的石 水 浑4 若生 的二氧 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 考虑水的蒸发 该 品中所含杂质 参 反应,则a b 填“ ”“=”或“ ”5 D处 收集 气的装置,应选择 乙 装置 填“ ”“乙”或“丙”考 氧 碳 原氧 铁 常 气体的检验 除杂方法 书写 学方程式、文 表达式、电离方程式.题 金属 金属材料.分析 1 据仪器的 行分析2 据反应书写 学方程式3 据二氧 碳的检验方法 行分析4 据质 恒定律 行分析5 据洗气瓶的应用 行解答.解答 解 1 仪器 的 是酒精 ,故填 酒精2 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有 碳酸 铁 热分解生 氧 铁和二氧 碳, 氧 碳 原氧 铁, 学方程式 Fe2O3+3CO 2Fe+3CO2 故填 Fe2O3+3CO 2Fe+3CO23 判断生 的二氧 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 装置B的质 增 并 C中澄清的石 水 浑 ,故填 C中澄清的石 水 浑4 据质 恒定律,A中的质 少是碳酸 铁反应,最 铁,所以 少的质 是碳酸 铁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 和,而装置B中增 的质 是二氧 碳的质 ,二氧 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 但有碳酸 铁中的,也有 氧 碳中的,所以装置B中增 的质 大于A中 少的质 ,故填5 氧 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所以要 行 气处理,能收集 气的装置是乙 故选 乙.故答案 1 酒精2 Fe2O3+3CO 2Fe+3CO23 C中澄清的石 水 浑45 乙.评 本题 要考查 氧 碳 原氧 铁,二氧 碳的检验等,有 定的难度.13.某 学 趣小组对胃药“碳酸氢 ” 行了探究, 体做法如. 1 胃药研碎, 水完全溶解得到100g溶液.配制100g 0.365%的稀盐酸作 模拟胃酸. 述 种溶液20g于锥形瓶中,再将另 种溶液逐滴 入锥形瓶内,反应 溶液的pH 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 列 题1 碳酸氢 属于 盐 填“酸”“碱”或“盐”2 骤 中,当滴入另 种溶液的质 10g时,锥形瓶内物质 好完全反应 胃药中 它 分 参 反应 ,请 据实验数据计算 胃药中碳酸氢 的质 ,写出 要的计算过程.考 据 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常 的氧 物、酸、碱和盐的判别.题 有 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 1 据碳酸氢 的组 分析物质的类别2 据碳酸氢 盐酸的反应, 盐酸中溶质的质 可求出20g碳酸氢 溶液中含有的碳酸氢 的质 ,再求出 胃药中碳酸氢 的质 .解答 解 1 碳酸氢 是 酸 和金属组 的,属于盐2 设20g碳酸氢 溶液中含有的碳酸氢 的质 xNaHCO3+HCl=NaCl+H2O+CO2↑84 36.5x 10g×0.365%解得 x=0.084g胃药中碳酸氢 的质 是0.084g× =0.42g故答 1 盐 2 胃药中碳酸氢 的质 是0.42g.评 本题 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 据 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 大, 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 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 盐酸除锈C. 冰雪融化D. 蜡烛燃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食用霉变的花生B.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C.使用可降解塑料餐盒D.用灼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张不可燃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C.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 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A.X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C. 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D. X属于有机化合物6.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准地记录并保存下来。

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p = 0.79p0 p'= 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7.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丙是硝酸钠B.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C.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8.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钠、硫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探究二:从滤液I中提取氯化钠固体(该探究中,微溶物不沉淀)关于以上探究活动,有下列说法:①试剂甲是碳酸钠溶液,试剂乙是氯化钡溶液①滤液I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①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不溶解①往滤液4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丙时有中和反应发生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二、非选择题28.(4分)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2)由该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9.(4分)t1①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个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①中的上层清夜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填“是” “否”或“无法判断”);(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3)将t1①时50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___ g;(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①内上层清夜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 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的固体D. 将温度升高到t2①,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30.6分)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证据是_____________;(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夜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31.(6分)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

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 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 g。

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2)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3)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且_______;(4)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______b(填“>”“=”或“<”);(5)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_________装置(填“甲”“乙”或“丙”)。

32.(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胃药“碳酸氢钠”进行了探究,具体做法如下:I.取1片胃药研碎,加水完全溶解得到100 g溶液;II.配制100 g 0.365%的稀盐酸作为模拟胃酸;III.取上述一种溶液20 g于锥形瓶中,再将另一种溶液逐滴加入锥形瓶内,反应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钠属于___________(填“酸”、“碱”或“盐”);(2)步骤III中,当滴入另一种溶液的质量为10 g时,锥形瓶内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胃药中其它成份不参加反应)。

请依据实验数据计算每片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016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28(4分)(1)8 得到(2)或29(4分)(1)是(2)KCl (3)50 (4)AD30(6分)(1)KCl+AgNO3=AgCl↓+KNO3(2)NaOH 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Cu(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3)(3)KCl、CuO、Mg(4)(4)Cu(NO3)2、KNO3、HNO3、Mg(NO3)2、31(6分)(1)酒精灯(2)FeCO3高温FeO + CO2 或FeO + CO 高温Fe + CO2 (3)C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4)< (5)乙32(6分)(1)盐(2)解:设每片胃药中NaHCO3的质量为x,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84 36.5x/5 10g×0.365%x = 0.42g答:每片胃药中NaHCO3的质量为0.42g。

1【解析】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盐酸除锈是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冰雪融化是固态水转变成液态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答案】C【解析】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B.空气是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的,故B错误;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故C错误;D.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D错误;【答案】A3【解析】A.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素,会危害人体健康,做法不正确,符合题意;B.人体必需的元素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健康,如人体缺碘或碘过量,都会患甲状腺肿大。

需要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塑料。

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可以用灼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4A.纸张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故A错;B.乙醇汽油是由乙醇、汽油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物质,不能吸附可溶性物质,不能将硬水软化,故C错;D.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遇明火容易产生爆炸,故D 错。

【答案】B5【解析】A.根据X+2O2CO2+2H2O 可知,X中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H,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A错;4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B错;C.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故C错;D.中含有碳元素,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故D正确。

【答案】D6【解析】A.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充分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压强会偏大,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故A错误;B.红磷和木炭反应放出热量,集气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故B正确;C.P=0.79P0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物是固体,集气瓶内气体减少,导致压强减小;P’=P0是因为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不变,压强不变,故C错误;D.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不变,压强不变,图3不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D错误;【答案】B7【解析】A.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若甲是硝酸钠则不能与氢氧化钠相互转化,故A不符合题意;B.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分别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则丙不是碳酸钙,可以是甲烷等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C.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完全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

例如甲是硫酸钠,乙是氢氧化钠,丙是碳酸钠,丁是氯化钠,故C符合题意;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为二氧化碳,则丙不一定是单质碳,可以是甲烷等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C8【解析】粗盐中除了氯化钠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操作1加足量水溶解得到固液混合物,说明杂质氯化钙与硫酸钠反应得到了微溶于水的硫酸钙,故滤液1中一定有氯化钠,硫酸钙,可能有氯化钙或硫酸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