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笔记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笔记血液(一)2024

生理学笔记血液(一)2024

生理学笔记血液(一)引言概述:本文档将以生理学笔记的形式,对血液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生理过程进行解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血液的知识。

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分别为血液的组成、血液的形成、血液液体部分的功能、血液细胞部分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过程。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对血液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生理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正文内容:一、血液的组成:1. 血浆的主要成分2. 血液中的细胞成分3. 血液中的生理活性物质4. 血液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调节5. 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二、血液的形成:1. 骨髓的结构和功能2. 血红蛋白的合成和代谢3. 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过程4. 白细胞的生成和分类5. 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三、血液液体部分的功能:1. 血浆的主要功能2. 血浆中的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3. 血浆中的免疫功能4. 血浆中的维持体温的功能5. 血浆中的荷电物质的转运功能四、血液细胞部分的功能:1. 红细胞的氧运输功能2. 白细胞的免疫功能3.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4. 血细胞的老化和清除5. 血细胞的代谢产物的处理五、血液循环的过程: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 血液循环的循环道路3. 血液循环的动力学调节4. 血液循环的组织灌注和气体交换5. 血液循环的运输功能和组织代谢调节总结:通过本文对血液的组成、形成过程、液体部分和细胞部分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过程的梳理和解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血液的基本特性和生理功能。

血液作为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维持整个机体稳态的同时,也对其他器官和系统的正常运作起到关键作用。

对血液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理学中的其他相关概念和过程,进一步拓宽我们对人体健康的认识。

生理学笔记——第三章血液

生理学笔记——第三章血液

⼀、⾎量与⾎液的组成 正常⼈的⾎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8%,相当于每公⽄体重有60~80ml。

⼀次失⾎不超过全⾎量10%对⽣命活动⽆明显影响,超过20%则有严重影响。

⾎液成分:液体成分——⾎浆50%~60% 有形成分——⾎细胞40%~50% 记忆⽅法: 可以认为全⾎中⾎浆与⾎细胞各占⼀半左右的容积,⾎浆稍多于⾎细胞,记成⾎浆50%+,⾎细胞50%-.这点记住了,也就记清了红细胞⽐容的数字:50%-.(红细胞在全⾎中的容积百分⽐称为红细胞⽐容,近似等于⾎细胞⽐容)。

⾄于男性红细胞⽐容略于⼥性是由于雄激素有促进红细胞⽣成的作⽤。

⼆、⾎液的功能 1.运输功能:⾎液是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进⾏物质交换的必由之路。

将营养物质运⾄全⾝各部分组织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的尾产物运⾄排泄器官。

2.缓冲功能:⾎液中含有丰富的缓冲物质,主要是NaHCO3/H2CO3缓冲对,对⾎液的酸咸度起缓冲作⽤。

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都能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浆中的凝⾎因⼦、抗凝物质、⾎⼩板等在机体凝⾎、⽌⾎和抗凝⾎过程中有重要作⽤,是⼀种防御功能。

三、⾎浆的理化特征 1.⽐重:⾎浆⽐重1.025~1.030,与⾎浆蛋⽩浓度成正⽐。

2.粘滞性:⾎浆粘滞性为1.6~2.4,与⾎浆蛋⽩含量成正⽐。

3.⾎浆渗透压 (1)概念: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分⼦通过半透膜的⼀种吸⽔⼒量,其⼤⼩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的多少,⽽与溶质的分⼦量、半径等特性⽆关。

由于⾎浆中晶体溶质数⽬远远⼤于胶体数⽬,所以⾎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

⾎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质分⼦构成,其中,⾎浆⽩蛋⽩分⼦量较⼩,数⽬较多(⽩蛋⽩>球蛋⽩>纤维蛋⽩原),决定⾎浆胶体渗透压的⼤⼩。

(2)渗透压的作⽤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管内外⽔平衡 原因:晶体物质不能⾃由通过细胞膜(见第⼆章),⽽可以⾃由通过有孔的⽑细⾎管,因此,晶体渗透压仅决定细胞膜两侧⽔份的转移;蛋⽩质等⼤分⼦胶体物质不能通过⽑细⾎管,决定⾎管内外两侧⽔的平衡。

血液分析知识点总结大全

血液分析知识点总结大全

血液分析知识点总结大全1. 血液与血液成分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液体基质和悬浮其中的细胞构成。

血液液体基质主要由血浆组成,而悬浮其中的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成分的测试可以提供有关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2.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它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

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计数是血液检测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贫血的程度以及红细胞的生成情况。

3. 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指的是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则是指平均每个红细胞中所含的血红蛋白量。

这两个指标可以用于帮助诊断贫血的种类,比如巨幼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等。

4. 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用来评估红细胞体积或大小的变异性的指标,它可以帮助医生区分不同类型的贫血、鉴别贫血的病因等。

对于患者是否同时存在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或者缺铁等病理情况也有诊断帮助。

5. 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碎片,主要参与凝血和止血过程。

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可以用来评估出血与凝血功能状况,比如在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中起到重要的诊断作用。

6.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最主要的免疫细胞类型。

白细胞计数是用来评估机体对感染和炎症的应激反应,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比例的变化可以提示不同疾病的发生情况,如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细菌感染等。

7. 凝血功能测试凝血功能是确保血液在伤口处凝结和形成血栓以止血的重要生理过程。

凝血功能的异常可能会导致出血或血栓疾病。

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因子分析、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测定,有助于评估病人的凝血功能状况。

8. 免疫球蛋白测定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参与识别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

2021年大苗老师血液系统笔记

2021年大苗老师血液系统笔记

血液系统贫血成人原则: 男性: <120;女性: <110;孕妇: <100贫血分度: 轻度: >90;中度: 60~90;重度: 30~60;极重度: <30形态学分类: MCV(红细胞平均体积): 正常: 80~100口诀: 大(大细胞)幼(巨幼贫血)儿没事干(MDS—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坐小(小细胞贫血)喜洋洋(海洋贫血)地铁(缺铁贫学)正(正细胞)在(再生功能障碍)急性失血(急性失血)病因分类:A.红细胞生成减少: 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功能障碍2.原料缺少导致合成障碍: 1.)缺铁性贫血—→缺铁2.)海洋贫血—→珠蛋白3.)巨幼贫血—→叶酸、B12B.红细胞破坏过多: 1.内源性: 1.)XX球型, 椭圆形增多症2.)海洋贫血—→珠蛋白守到破坏2.外源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失血性贫血造血干细胞: a.红细胞: 原始红细胞—→早、中、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细胞b.粒细胞c.巨核细胞缺铁性贫血自然界Fe来源: a.动物食品: Fe2+;b.植物食品: Fe3+Fe重要来源: 衰老红细胞人体吸取: Fe2+;人体转运: Fe3+好搭档: Fe+Vc;吸取部位: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转运载体:转铁蛋白(转铁蛋白下降, 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正常人: a.1分子转铁蛋白转运2分子Fe3+b.转铁饱和度: 33%缺铁贫: (只有Fe3+ 才干转运和转铁蛋白结合)铜蓝↑食物—→吸取Fe2+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运送Fe3+ +转铁蛋白—→a.红细胞(2500mg)蛋白 b.单核巨噬细胞系统(300~1000mg)最先缺少、最敏感→储存形式: 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c.肌红蛋白(40mg)病因: 慢性失血(月通过多、痔疮、鼻出血)临床体现: 1.面色苍白: 口腔炎、舌炎2.异食症3.吞咽困难—→P-V综合症4.反甲实验室检查: 血清铁蛋白<12ug/L(首选)1.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中央淡染区扩大2.... 血清铁蛋..... 转铁蛋白饱和..... 总铁结合力正常人: 8 ↑ 80% ↓ 20%↑缺铁贫: 5 ↓ 50% ↓ 50%↑3.骨髓像: a.铁粒幼细胞减少或骨髓小粒染铁消失—→确诊(确诊) b.老喝铁兵酒: 老核—→缺铁贫;老浆—→巨幼贫血C.游离原卟啉升高—→可直接诊断治疗: 1.病因治疗2.药物治疗: 口服: XX亚铁(硫酸亚铁)+VC最先升高: 细胞内含铁酶;次生高(2~3天): 网织红细胞网址红细胞升高后补2个月;2个月后血红蛋白正常, 继续补4~6个月(为了补充储存铁)巨幼细胞遗传性贫血(附巨幼样变: 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病因: 缺少Vb12和叶酸(Vb12和神经系统关于)临床体现: 1 面色发黄;2 口角炎、舌炎;3 神经系统症状: 浮现远端肢体麻木实验室检查: 1.血象: MCV>100;2.骨髓: 老浆、核幼治疗: 补充叶酸、V12再障造血干细胞减少→全系减少、正细胞性;骨髓造血干细胞衰竭—→贫血: 红细胞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感染PLT—→出血病因: 1.药物化学因素: 最常用药物: 氯霉素、保泰松、苯;玉CD8T细胞关于临表: 只要浮现“出血+贫血+感染+无肝、脾、淋巴结肿大”就是该病;附: 三系减少+肝脾淋巴结肿大—→直接诊断白血病实验室检查:1.血象: 三系减少2.骨髓象: a.骨髓增生重度减低b.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升高“一高、二无、三少”→再障鉴别诊断: (1)阵发性睡眠型血红蛋白尿(PNH)→酸溶血(ham)实验阳性、糖水实验、尿含铁血黄素实验;口诀: “喝点糖水(糖水实验+)尿个尿(尿含铁血黄素实验)打个哈(ham实验)欠就睡觉”(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病态造血”治疗: 1.急性再障→3个月内, 骨髓移植;2.慢性再障→雄激素(康立龙, 丙酸睾酮)康立龙又名司坦唑醇机制: 刺激骨髓干细胞增长总结:溶血性贫血题眼: “黄疸+贫血→溶血性贫血”病因: 1红细胞内异常: a.红细胞膜异常: 遗传性XX增多症;b.红细胞酶异常: 蚕豆病(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c.血红蛋白异常: 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口诀: 摸(膜异常)一摸(多一种摸→遗传XX增多)豆妹(酶异常→蚕豆)水(海洋)脸蛋(蛋白异常)2原位溶血(无效生成红细胞过多):骨髓内幼红细胞, 释放入血液循环之前, 已经在骨髓内被破坏。

血液系统笔记

血液系统笔记

血液系统(黄老师)供大家参考1,血液中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白细胞功能:保卫作用3,白细胞分类:粒细胞(保安),单核细胞(公安),淋巴细胞(特种部队)4,粒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5,粒细胞发育过程:原始细胞(幼儿园)→早幼粒细胞(小学)→中幼粒细胞(中学)→晚幼粒细胞(大学)6,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区别在于急性白血病半年内死亡,慢性白血病半年以上死亡)注意题眼:极度增生活跃即为白血病7,急性白血病定义:原始细胞超过30%(注意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定义区别:原始细胞在5%---30%,正常人原始细胞小于5%)8,急性白血病掌握3种:M3(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AL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M3,.M5,.ALL(1)临床表现:1+3原则,1为胸骨压痛,M3=胸骨压痛+出血(一滴滴出血与早幼粒的一粒粒是不是特形象记忆啊)M5=胸骨压痛+牙龈出血(单核细胞为公安吃的多,累的牙齿出血)ALL=胸骨压痛+淋巴细胞肿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当然淋巴细胞肿大了很好记忆奥)(2)辅助检查:M3:过氧化物酶阳性M5:非特异性酯酶阳性ALL:糖原染色阳性(3)治疗:总原则:1+3换造血干细胞即骨髓移植为1.M3:全反式维甲酸(将早幼粒细胞变成中幼粒细胞)M5:D(揉红酶素)+A(阿糖胞苷)ALL:小孩:VP方案即长春新碱+强的松大人:VDP方案长春新碱+揉红霉素+强的松VDCP方案长春新碱+揉红霉素+环磷酰胺+强的松注意:强的松用来溶解淋巴细胞1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即半年后死亡,原始细胞比例小于5%,但中晚幼粒细胞比例高,死亡时间会晚些。

慢性粒细胞的危险性在于不知道什么时候转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转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经过:加速期(原始细胞在5%-30%)和急变期(大于30%)慢粒的诊断=巨脾+费城染色体慢粒的治疗:羟基脲11,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即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即幼稚的巨核细胞特活跃,却不能成熟,虽正常血小板数量少了,但是功能都是正常的)12,ITP:脾脏不大13,治疗:输血小板,然后3步曲:第一步激素第二步血浆置换第三步脾脏拿掉14,为什么切脾?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人体的血细胞也是最终在脾脏被吞噬掉的,而ITP的发病与血小板寿命短有关,正常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11天,而ITP病人血小板的寿命仅40~230分钟。

正常人体功能重点笔记

正常人体功能重点笔记

正常人体功能重点笔记一、绪论。

1. 正常人体功能的研究内容。

- 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其规律,包括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和生殖等。

2. 内环境与稳态。

- 内环境。

- 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脑脊液等。

- 稳态。

-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 细胞膜的结构。

- 液态镶嵌模型: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 物质转运功能。

- 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如O₂、CO₂等)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 易化扩散。

- 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借助载体蛋白顺浓度差跨膜转运,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等特点。

- 通道易化扩散:离子(如Na⁺、K⁺、Ca²⁺等)借助通道蛋白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跨膜转运,分为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等。

- 主动转运。

- 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如ATP)将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跨膜转运,如钠 - 钾泵(Na⁺ - K⁺泵),每分解1分子ATP,可将3个Na⁺泵出细胞,同时将2个K⁺泵入细胞。

- 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如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的吸收。

2.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 静息电位。

- 细胞在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内较膜外为负,如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 - 70mV。

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

- 动作电位。

- 概念: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临检血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临检血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临检血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血液的组成1. 血液的主要成分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

其中,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负责免疫防御,血小板负责止血,而血浆则主要是由水、蛋白质、脂类、糖、盐和激素等组成。

2. 血细胞的细胞形态红细胞呈双凹形,其直径为7-8微米,厚度为2微米左右;白细胞有核和无核两种类型,有核的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核的是血小板;血小板呈片状,直径为1-4微米,最大厚度为0.5微米。

二、临检血液的常用指标1.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部的一种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30-175g/L,女性的为120-160g/L。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红细胞数目,正常成年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

3.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白细胞数目,正常值为4-10×109/L;4.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数目,正常值为125-350×109/L;5. 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PDW)PDW是指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其反映了血小板大小的分布范围,PDW值的增加常常提示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的存在。

6.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MCV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的平均大小,其单位是fL(10^-15L),反映了机体内红细胞的大小情况,正常值为80-100fL;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MCH是指单位红细胞内部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其单位是pg(10^-12g),正常值为27-34pg;8.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MCHC是指单位红细胞内部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其单位是g/L,正常值为320-360g/L;9. 紅細胞體積峰寬度(RDW)RDW是指红细胞的分布宽度,正常值为11.5-14.5%。

血液循环总结笔记

血液循环总结笔记

血液循环一、心脏: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脏收缩射血和舒张充盈是在一个心中周期中完成的。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

✓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大,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心脏泵血(1)射血与充盈血过程(以心室为例):①心房收缩期:在心室舒张末期,心房收缩,心房内压升高,进一步将血液挤入心室。

随后心室开始收缩,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②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迅速上升,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而此时主动脉瓣亦处于关闭状态,故心室处于压力不断增加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进入射血期;③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在射血期的前1/3左右时间内,心室压力上升很快,射出的血量很大,称为快速射血期;随后,心室压力开始下降,射血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射血期;④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故心室处于压力不断下降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心室舒张至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进入心室充盈期;⑤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在充盈初期,由于心室与心房压力差较大,血液快速充盈心室,称为快速充盈期,随后,心室与心房压力差减小,血液充盈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充盈期;(2)特点:①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②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力的变化起重要作用;③一个心动周期中,右心室内压变化的幅度比左心室的小得多,因为肺动脉压力仅为主动脉的1/6;④左、右心室的搏出血量相等;⑤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等容舒张期末,左心室内压最高是快速射血期。

因为主动脉压高于左心房内压,所以心室从血液充盈到射血的过程,是其内压从低于左心房内压到超过主动脉压的过程,因此心室从充盈到射血这段时间内压力是不断升高的。

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贫血是指成年男性Hb<120g /―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 / L,孕妇 Hb<100g/L。

【分类】一、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类型MCV (fl) MCHMCHC疾病大细胞性贫血〉100〉32321)、慢性粒一单核细胞性白血病(CMMl)。

几乎所有的MDS患者都有贫血症状,如乏力、疲倦。

约60%的MDS 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约有20%的MDS患者死于感染。

40%〜60% 的MDS患者有血小板减少。

【实验室检查】一、血象和骨髓象50%〜70%的患者为全血细胞减少。

一系减少很少见,多为红细胞减少。

骨髓增生程度多在活跃以上,1/ 3〜1/2达明显活跃以上,少部分呈增生减低。

外周血和骨髓常见的病态造血。

二、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培养MDS患者的体外集落培养常出现集落“流产”,形成的集落少或不能形成集落。

粒一单核祖细胞培养常出现集落减少而集簇增多,集簇/集落比值增高。

第六章白血病第一节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1)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抑制正常造血。

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

【分类】国际上常用的法美英(FAB)分类法将AL分为ALL及ANLL (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两大类。

这两类再分成多种亚型。

AML共分 8型如下: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

M4(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占NEC的3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各阶段单核细胞〉20%。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NEC中原单核、幼单核及单核细胞,80%。

ALL共分3型如下:L1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W12um)为主。

护理学基础知识: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

护理学基础知识: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

护理学基础知识: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今天我们总结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具体内容如下:一、血细胞的生成及造血器官1.血细胞主要在骨髓生成,血细胞起源于卵黄囊的中胚层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2. 肝脏是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从胚胎第6~8 周开始,生后4~5 天完全停止造血;脾脏在胚胎第8周开始造血3. 婴儿出生后,肝、脾造血功能迅速停止,红骨髓成为主要造血器官4. 5~7岁以前的儿童全身骨髓都参与造血,随着年龄的增长,长骨的红骨髓逐渐被无造血功能的脂肪组织(黄骨髓)替代,仅留下髂骨、胸骨、肋骨、脊椎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骺处有活跃的造血功能,当机体需要时,黄骨髓又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5. 髓外造血:在骨髓造血不能完全代偿时,肝脾可恢复部分造血功能二、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一)血液组成(二)血细胞的生理特征及功能1. 红细胞主要成分:血红蛋白主要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2. 白细胞:主要功能是参与人体对入侵异物的反应过程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杀菌或抑菌作用,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功能是破坏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具有抗过敏、抗寄生虫作用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内含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与变态反应有关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时,能吞噬、消灭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如真菌、疟原虫、病毒),清除衰老组织,识别、杀伤肿瘤细胞。

激活了的单核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反应中起核心作用,故又称免疫细胞3. 血小板主要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保持毛细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三)小儿血液特点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较高2. 生后2~3个月出现生理性贫血,约至12岁达成人水平3.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两次交叉(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出现在生后4~6天;第二次交叉出现在4~6岁。

临床《实验诊断学》笔记重点知识总结

临床《实验诊断学》笔记重点知识总结

实验诊断学第一章、血液学1、红细胞(RBC)计数(选择)【参考值】成年男子:4.0-5.5成年女子:3.5-4.0新生儿:6.0-7.0临床意义:(1)生理上:新生儿、气压降低、精神因素、剧烈运动、年龄与性别差异、妊娠(2)病理上:1)RBC↓:贫血A.急、慢性RBC丢失过多;B.RBC寿命↓:溶血;C.造血原料不足;D.骨髓造血能力↓。

2)RBC↑:A. 原发性RBC↑:骨髓增生性疾病;B.继发性RBC↑:机体缺氧;C.相对性RBC↑:体内水分丢失。

2、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参考值底线。

以血红蛋白(Hb)为标准:成年男子HGB<120g/L,成年女子HGB<110g/L轻度:90——110(120)中度:60——90重度:30——603、网积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内残存有嗜碱性物质(RNA),是表明骨髓造血能力的指标。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的临床意义:(1)反应骨髓造血能力:1)增多:表示骨髓造血能力旺盛,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

2)减少:表示骨髓造血能力低下,再生性障碍、白血病。

(2)贫血疗效观察;(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4、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率,沉降速率和红细胞本身、血浆成分相关,后者为主要因素。

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1)生理上:老人、儿童、孕妇。

2)病理上: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5、血细胞比容(PCV):又称“血细胞压积”,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比值。

临床意义:增高:血液浓缩;减少:贫血。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指每L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克数),用g/L表示。

7、粒红比例:是指粒细胞系的百分数÷有核红细胞系的百分数所得的比值,正常值为(2—4):1。

8、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因某些刺激产生的类似于白血病的血象反应。

(完整版)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完整版)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一、基础知识;(一)、血液的理化特性:(1)颜色: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是红色动脉血:鲜红色。

HbO2静脉血:暗红色。

Hb空腹血浆:清澈透明餐后血浆:较混浊(3)粘滞性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的阻滞特性。

血液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

(4)渗透压概念: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特性或能力。

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约为300毫渗克分子/升(mOsm/L)其中血浆晶体渗透压为主要组成部分。

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

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

(5)酸碱度:血浆PH 7.35~7.45。

大于7.45为碱中毒,小于7.35为酸中毒。

体内有酸碱对。

保持其平衡。

(二)、血量:正常血量占体重的7~8%,失血程度与后果:轻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500ml或<全身血量的10%,可代偿,病人无症状;中等程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1000ml或>全身血量的10%,不能代偿,病人有症状;严重失血:失血量达总血量的30%以上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红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水血浆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1、红细胞(RBC)(1)形态:胞体双凹圆盘状,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2)数量:正常值 RBC 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Hb 男性 120 ~ 150 g/l 女性 110~140g/l(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①:.悬浮稳定性它的定义是RBC能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的特性。

其原理是血液流动;RBC与血浆之间的摩擦使下沉速度减慢;表面积与体积比较大,不易下沉;表面带负电荷,互相排斥。

测定方法:血沉(ESR)。

血沉是指单位时间内RBC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

1小时末,男性:0~15mm;女性:0~20mm。

医学笔记-血液系统

医学笔记-血液系统

血液系统(18分)贫血(3~5分)一、贫血的诊断:1.成年男性Hb<120、成年女性Hb<110、孕妇Hb<100g/L。

2.儿科(1 4 6 6,9、10、11、12):新生儿Hb<145、1~4个月Hb<90、4~6个月Hb<100、6个月~6岁Hb<110、6岁以上Hb<120。

二、贫血的分度:1.成人(9 6 3 3):轻度>90、中度60~90、重度30~60、极重度<30。

2.新生儿(12 9 6 6):轻度>120、中度90~120、重度60~90、极重度<60;除新生儿以外的婴幼儿:(9 6 3 3)轻度>90、中度60~90、重度30~60、极重度<30。

三、贫血的红细胞的分类:八十一百正细胞,小于32低色素。

1.MCV(红细胞平均容积):正常值80~100(儿科80~94)。

80~100正细胞、<80小细胞、>100大细胞;2.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正常值32~35(儿科32~38)。

32~35正色素、<32低色素。

没有高色素贫血一说。

四、根据红细胞形态学分类:大的幼儿没事干,坐小的喜洋洋地铁,摔了一跤,正在急性失血:1.大细胞性贫血:巨幼贫、MDS(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肝病;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海洋贫、缺铁贫;3.正细胞性贫血:再障、急性失血。

五、根据病因分类:1.红细胞合成减少:再障、缺铁贫、海洋贫、巨幼贫;2.红细胞破坏过多:蚕豆病、自免溶贫;3.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性失血、慢性失血。

1.红细胞合成减少:(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障;(2)造血原料减少:①缺铁贫:体内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素合成障碍;②巨幼贫:体内缺乏VB12和叶酸导致DNA合成障碍;③海洋贫:珠蛋白合成障碍。

2.红细胞破坏过多:(1)内源性破坏: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性贫血、海洋贫(珠蛋白破坏过多);(2)外源性破坏:溶血性贫血。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生理学笔记一:绪论1、唾液的分泌只有神经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有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2、自身调节补充①肾,脑血流量②骨骼肌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

③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后微动脉。

④渗透性利尿:尿液渗透压大起来,不愿意把水交给肾小管上皮细胞⑤球管平衡先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论滤过多少一概重吸收65-70%的尿⑥管球反馈3、进入寒冷环境中,体温不下降闻到香味,唾液分泌运动员赛前呼吸循环改变以上,都是前馈调节4、正反馈:四排一凝一酶原,动作去极排卵前四排是指排便、排尿、排卵和分娩(排婴);一凝指血液凝固;一酶原指胰蛋白酶原;0期去极就不解释了;排卵前指E2引发LH峰。

负反馈:减压发射、血糖调节、肺牵张反射。

醛固酮不属于反馈系统,未构成回路5、Rh阴性接受Rh阳性血,主侧凝,次侧不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不能输。

这题反过来了Rh阳性接受Rh阴性血:主侧不凝,次测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也能输!只要记住一句话:输血害怕的是输入的血被破坏,也就是供血者的血被破坏。

受血者原先的血被破坏没有太大影响!笔记二:细胞1、细胞膜也是有免疫功能的(多选题)这些蛋白常常是表面抗原,表面抗原能和特异的抗体结合,如人细胞表面有一种蛋白质抗原HLA,参与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2、无饱和现象: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有饱和现象: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泵、钙泵即(需要载体有饱和)3、Na?-Ca2?交换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其动力来自钠泵活动所建立的钠离子跨膜浓度梯度,故当钠泵活动受抑制时,Na?-Ca2?交换减弱(根本不需要管方向,浓度梯度没了,继发性主动转运垃圾了)4、@重吸收是指从小管腔,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所以既有继发性主动转运(小管腔到上皮细胞),也有易化扩散(上皮细胞到血液)。

反正从管腔到细胞要主动转运,从细胞到血液为易化扩散5、cAMP-PKA通路: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

执业医师考试笔记-血液系统-贫血

执业医师考试笔记-血液系统-贫血

贫血一.概念1.贫血的标准:血红蛋白浓度(Hb)低于如下就是贫血成年男性Hb<120g/L(男人开120)成年女性Hb<110g/L(女人逛街用2腿)孕妇Hb<100g/L(孩子考试100分)2.贫血严重度分类:9633记住中度贫血Hb60~90g/L,轻度大于90,重度小于60,极重度少于30。

二.分类:1.红细胞生成减少:再障(最常见)2. 红细胞合成分化障碍:缺铁性贫血(HB合成障碍)巨幼贫(缺B12和叶酸,嘌呤和嘧啶代谢缺陷)海洋贫(珠蛋白合成障碍)3.红细胞破坏过多典型的是溶血性贫血,海洋贫这里有个特殊的贫血,海洋性贫血,珠蛋白合成异常引起的。

它不但有红细胞破坏过多,还有红细胞合成不足。

2.急性失血失血性贫血歌决又来啦:大的幼儿坐小的喜洋洋地铁,摔了下,正在急性流血大(大细胞性)的幼(巨幼贫)儿坐小(小细胞)的(低色素)喜洋洋(海洋贫)地铁(缺铁贫)正(正细胞性)在(再障)急性流血(急性失血贫)缺铁性贫血一.铁代谢1.铁是二价吸收,吸收入血以后转化为三价,再分离为二价为组织利用,合成血红蛋白。

再简单点说:二价铁吸收,三价铁运输,二阶铁被利用。

铁在酸性的环境中或Vc存在,才被很好的吸收(Vc与铁搭档)。

2.人体吸收铁的部位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上段3.铁的贮存有两种方试: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二.病因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2.铁吸收障碍3.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

最常见!如慢性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

三、临床表现1.有贫血的表现,什么面色苍白,头晕乏力什么的。

2.特异的表现:(1)异食癖,(2)匙状甲(反甲),(3)吞咽困难,异物感,口舌炎,(4)贫血性心脏病(心脏杂音)。

四、实验室检查所有的血液系统的检查主要有两类:血象和骨髓象。

1.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这个有特异性,只要看到这个,那就是缺铁贫!2.骨髓象:骨髓铁染色是诊断缺铁贫最可靠的依据。

血液循环总结笔记

血液循环总结笔记

⾎液循环总结笔记⾎液循环⼀、⼼脏:⼼房或⼼室每收缩和舒张⼀次所经历的的时间,称为⼀个⼼动周期。

⼼脏收缩射⾎和舒张充盈是在⼀个⼼中周期中完成的。

由于⼼室在⼼脏泵⾎活动中起主要作⽤,所以⼼动周期通常是指⼼室活动周期。

⼼率与⼼动周期的关系:⼼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率有关,⼼率增⼤,⼼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例较⼤,⼼肌⼯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率过快将影响⼼脏泵⾎功能。

⼼脏泵⾎(1)射⾎与充盈⾎过程(以⼼室为例):①⼼房收缩期:在⼼室舒张末期,⼼房收缩,⼼房内压升⾼,进⼀步将⾎液挤⼊⼼室。

随后⼼室开始收缩,进⼊下⼀个⼼动周期;②等容收缩期:⼼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迅速上升,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此时主动脉瓣亦处于关闭状态,故⼼室处于压⼒不断增加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进⼊射⾎期;③快速射⾎期和减慢射⾎期:在射⾎期的前1/3左右时间内,⼼室压⼒上升很快,射出的⾎量很⼤,称为快速射⾎期;随后,⼼室压⼒开始下降,射⾎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射⾎期;④等容舒张期:⼼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故⼼室处于压⼒不断下降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舒张⾄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进⼊⼼室充盈期;⑤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在充盈初期,由于⼼室与⼼房压⼒差较⼤,⾎液快速充盈⼼室,称为快速充盈期,随后,⼼室与⼼房压⼒差减⼩,⾎液充盈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充盈期;(2)特点:①⾎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是压⼒梯度,⼼室的收缩和舒张是产⽣压⼒梯度的根本原因;②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的变化起重要作⽤;③⼀个⼼动周期中,右⼼室内压变化的幅度⽐左⼼室的⼩得多,因为肺动脉压⼒仅为主动脉的1/6;④左、右⼼室的搏出⾎量相等;⑤⼼动周期中,左⼼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等容舒张期末,左⼼室内压最⾼是快速射⾎期。

因为主动脉压⾼于左⼼房内压,所以⼼室从⾎液充盈到射⾎的过程,是其内压从低于左⼼房内压到超过主动脉压的过程,因此⼼室从充盈到射⾎这段时间内压⼒是不断升⾼的。

血液科读书笔记

血液科读书笔记

血液科读书笔记血液科是医学领域中研究血液及其相关疾病的一个分支。

在医学教育中,血液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在本篇文档中,我将为您总结一些关键的血液科知识和读书笔记。

1.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

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负责抵抗病原体和维持免疫平衡,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激素。

2. 常见血液疾病血液科常见的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血栓症等。

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缺氧症状,常见的原因有缺铁、缺维生素B12和叶酸等。

白血病是恶性肿瘤,由于骨髓中的白细胞恶性增生导致,可引起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紊乱。

淋巴瘤是淋巴组织肿瘤,可发生在任何淋巴组织中,包括淋巴结、脾脏和淋巴管等。

血栓症是血液中形成血栓导致的疾病,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3. 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血液科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遗传学检测等。

治疗血液疾病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血液疾病,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

4. 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血液疾病的方法,它可以用于替代异常的造血系统,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

造血干细胞可以来自患者自身、同种异体或移植后几种来源的混合。

移植前后需要进行充分的检查和预防感染,移植后还需要监测和处理移植相关并发症。

5. 血液科的研究进展血液科作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

现在,有许多新的技术和疗法可以用于治疗血液疾病,如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机会。

综上所述,血液科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涉及到血液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对于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可以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得到准确的结果。

血液系统知识点笔记

血液系统知识点笔记

血液系统知识点笔记一、溶血性贫血●按溶血部位分类1.血管外溶血●遗球,温抗体型自免溶贫,海洋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血红蛋白病,MDS和巨幼贫(但溶血部位在骨髓)●红细胞破坏增加的检查:高胆红素血症(间接胆红素高),胆原升高2.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检查:●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比例增加,外周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骨髓涂片检查显示,骨髓增生活跃,红系比例增高,以中幼和晚幼红为主,粒红比例可倒置●部分红细胞内含有核碎片,如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3.血管内溶血●PNH,冷抗体型自免溶贫,G6PD,血型不符输血●红细胞破坏增加的检查: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HB血症,HB尿,含铁血黄素尿二、恶性淋巴瘤(男多于女)●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可发生于任何部位;跳跃式播散-越过邻近淋巴结向远处淋巴结转移;肺门、纵隔,回肠,胸腰椎压迫多见1.B细胞肿瘤包括淋巴滤泡,含浆细胞的瘤,名称里本来就含B的,毛细胞白血病CD10,19,20,79a●套细胞淋巴瘤●CD5,CD20,特异性CyclinD1●弥漫大B最常见2.T细胞肿瘤扭曲性淋巴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D30、t(2,5),蕈样霉菌病/Sezary综合征●霍奇金淋巴瘤(ABVD,MOPP)阿霉素(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花碱+甲氮咪胺饮酒后淋巴结疼痛为特有;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多发生在颈部和锁骨上;渐进式播散;压迫少见;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为起病症状,1/6周期性发热(Pel-Ebstein热)瘙痒可为唯一全身症状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大量的小B,缺乏诊断性R-S细胞,爆米花细胞●CD30偶见,CD15阴性,CD20阳性,CD10阳性●无EB●易向其他各型转化2.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D30,15阳性 CD20,45阴性 EB●结节硬化型(最常见-病理)●陷窝细胞,少量镜影●混合细胞型(最常见-内科)●少量镜影●富于淋巴细胞型●少量镜影●淋巴细胞减少型●大量镜影,多形性瘤细胞●100%EB,常伴HIV●分期1.病灶一个是1期颈部,腋部,腹股沟之一累及2.同侧2个是2期膈肌同侧的2个或多个(颈+腋/腹股沟+腹主动脉旁)3.两侧或脾是3期4.肝肺骨髓是4期5. 有以下症状之一为B组●发热>38℃●盗汗●半年(六个月)体重下降>10%●免疫学标记1.B细胞:CD10,19,20(持续表达于b细胞,美罗华作用靶点J)79a,Ig,PAX52.T细胞:CD23(持续表达与各阶段T细胞)478(表达于成熟T细胞)3.套细胞:CD54.髓系:CD13,33,117,MPO(过氧化物酶)5.NK:CD16,566.幼稚B、T: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淋巴滤泡(均富含B细胞)1.生发中心2.边缘区3.淋巴滤泡套细胞三、贫血概述●分类1.按RBC形态大的幼儿没得事干,坐小的慢的喜洋洋地铁,摔倒了,正在急性失血2.按HB浓度369轻中重极重3.按发病机制●RBC生成减少性●造血干组细胞异常再障,MDS●造血调节异常●骨髓基质细胞受损骨髓病性贫血●淋巴细胞功能亢进●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巨幼贫,缺铁贫,铁粒幼贫,铅中毒贫血●RBC破坏过多性海王GG遗P自脾●膜缺陷遗球,PNH●遗传性朱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RBC酶缺陷G6PD●RBC被血清抗体或补体影响自免溶贫●脾亢●失血性●红细胞自身缺陷和外部异常的检查1.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阳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酸化血清有血试验(Ham)阳性,糖水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上CD55和CD 59表达下降●PNH3.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阳性●蚕豆病4.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阳性,外周血片中发现大量球形红细胞●遗球四、再障vs三系减少疾病:PNH,MDS,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包括EVans综合征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并不是自免溶贫,急性白血病(尤低增生性),巨细胞贫血●血象1.Ret<0.5%,且绝对值<15*10^92.Wbc<20*10^93.中性粒细胞<0.5*10^94.plt<20*10^9●诊断标准1.全血细胞减少,Ret<0.01,淋巴细胞增多2.一般无肝脾大3.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正常50%或重度<25%,骨髓小粒空虚,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均匀减少)4.除外PNH,Fancomi贫血,Evans综合征,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治疗1.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全部AA●麦考酚吗乙酯,环磷酰胺,甲泼尼龙-重型AA2.造血生长因子●EPO,CSF3.雄激素-全部AA2-3月生效,常用:司坦唑醇,十一酸睾酮,丙酸睾酮,达那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系统笔记血液系统:贫血概述:一、分类:1.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大细胞性贫血:巨幼贫、溶贫。

正常细胞性贫血:再障、溶贫、急性失血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红细胞生成减少:缺乏造血原料、骨髓疾病(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异常组织浸润)。

红细胞破坏过多:内在缺陷、外在因素。

失血性贫血一、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

2.心血管系统表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心率过快、心搏有力、脉压增加。

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头晕、目眩、注意力不集中、嗜睡。

4.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胀、恶心。

5.泌尿生殖系统:轻度蛋白尿、尿浓缩功能减退。

6.其它:皮肤干燥、毛发枯干。

缺铁性贫血一、铁的代谢:1.铁的分布:功能状态铁、贮存铁。

2.铁的来源和吸收:需要20~25mg/d,大部分来自衰老的红细胞破坏,食物中摄取1~1.5mg/d可维持铁的平衡。

3.铁的运输:高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运到各组织,通过胞饮进入细胞,在胞内再次还原为亚铁4.再利用和排泄:RBC正常寿命为120天。

5.铁的储存: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二、病因:铁摄入不足慢性失血三、临床表现:1.贫血表现2.组织缺铁表现: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异食癖,吞咽困难。

3.体征:皮肤粘膜苍白、毛发干燥、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

四、实验室检查: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多正常或轻度增多。

2.骨髓相: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增多。

铁染色: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胞外铁亦缺少。

3.生化: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

血清铁蛋白降低FEP增高五、诊断:六、治疗:1.病因治疗:2.补充铁剂:网织红于7天左右达高峰血红蛋白于2周后应上升,1~2周后正常。

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后仍需补充铁剂3~6个月,或待血清铁蛋白>50ug/L后停药。

巨幼细胞贫血:一、临床表现:1.贫血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2.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便秘、腹泻,牛肉舌。

3.神经症状:对称性麻木,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

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大小不等;中性粒分页过多。

2.骨髓相:增生活跃,以红系最为显著,各系均巨幼变,骨髓铁染色增多。

三、治疗:1.去除病因2.补充叶酸和vitb12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临床表现:1.重型:起病急,进展迅速,贫血进行性加重,出血部位广泛,皮肤感染、肺部感染多见,严重发生败血症。

2.慢性:贫血为首发和主要表现:出血较轻感染以呼吸道多见。

二实验室: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明显降低。

2.骨髓相:骨髓颗粒很少,脂肪滴增多。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严重贫血、伴有出血、感染和发热,脾不大,血象为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骨髓增生低下,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能除外其它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重型再障的血象诊断标准:网织红<0.01,绝对值中性粒绝对值血小板2.鉴别诊断:PNH, MDS,恶性组织细胞病四治疗:1.支持及对症治疗。

2.雄激素:大剂量,对慢性疗效较好,服药2~3月后起效。

3.免疫抑制剂。

4.造血细胞因子。

5.骨髓移植:年龄不超过40岁。

溶血性贫血一、发病机制:1.红细胞易于破坏寿命缩短(1)红细胞膜的异常(2)血红蛋白的异常(3)机械性因素2.异常红细胞破坏的场所:(1)血管内:血型不合、PNH。

(2)血管外: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贫。

二、临床表现:短期大量溶血: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尿、黄疸,周围循环衰竭,急性肾衰,慢性溶血:贫血、黄疸、肝脾大。

三、实验室:1.提示红细胞破坏:(1)血管外溶血:a.高胆红素血症b. 粪胆原排出增多c.尿胆原排出增多(2)血管内溶血:a. 血红蛋白血症b. 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c. 血红蛋白尿d. 含铁血红素尿2.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a. 网织红细胞增多b. 周围血中出现幼红细胞3.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实验室检查:a. 红细胞形态改变b 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反应c. Heinz小体d. 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自身免疫性溶贫一、实验室:正常细胞性贫血,周围血可见球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高,急性溶血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多正常(如伴血小板减少为Evans综合症),骨髓呈增生性反应,以幼红细胞为主。

coombs试验阳性,免疫球蛋白增多,抗核抗体阳性,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多,c3低于正常。

二、治疗:1.病因治疗2.糖皮质激素3.脾切除4.免疫抑制剂:指征: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都不缓解者;脾切除有禁忌;泼尼松量需10mg/d以上才能维持。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一、临床表现:1.血红蛋白尿:伴乏力、胸骨后及腰腹痛、发热,早晨较重2.贫血、感染与出血3.血栓形成二、实验室:1.血象:严重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2.骨髓相:三系增生活跃。

3.尿:隐血阳性,含铁血黄素持续阳性。

4.特异性血清血试验:ham试验,蔗糖溶血试验,热溶血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

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一、临床表现:贫血:发热: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肺部感染、肛周炎、肛周脓肿、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

出血:淤点、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DIC。

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淋巴结和肝脾大骨骼、关节疼痛:骨髓坏死时可引起骨骼剧痛眼部:绿色瘤口腔、皮肤:牙龈增生、肿胀(急单、急粒单)CNS白血病:急淋多见,头痛头晕,呕吐、颈项强直、抽搐、昏迷睾丸:无痛性肿大,多为一侧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正常细胞性贫血2 .骨髓相:裂孔现象Auer小体:急粒常见;急单、急粒单有时可见;不见于急淋3. 细胞化学:过氧化物酶:急淋阴性;急单可疑;急粒分化好的原始细胞阳性糖原PAS反应:急粒、急单可疑;急淋阳性非特异性酯酶:急淋阴性;急粒可疑;急单阳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急粒阴性;急单正常或增加;急淋增加三、治疗1.一般治疗:(1)防治感染(2)纠正贫血(3)控制出血(4)防治高尿酸血症肾病(5)维持营养2.化疗:完全缓解: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血象Hb>=100g/l或90g/L,中性粒>=1.5×109/lL,血小板>=100×109/L,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骨髓相: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正常。

急淋:VPVLPVDP急非淋:DAHOAPS 白血病的治疗:4.睾丸白血病的治疗5.骨髓移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临床表现:代谢亢进: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脾大:左上腹坠胀,质坚实、平滑、无压痛肝大胸骨中下段压痛眼底静脉充血及出血白细胞淤滞症:呼吸窘迫、头晕、言语不清、CNS出血、阴茎异常勃起二、病程演变:加速期:有发热、虚弱、体重下降,脾迅速肿大,胸骨和骨骼疼痛,逐渐出现贫血和出血对原来有效地药物变得无效实验室检查:a.血或骨髓原始细胞>10%b.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c.不明原因的血小板进行性减少或增多d.除Ph染色体外又出现其他染色体异常e.粒单系细胞培养,集族增加而集落减少淋巴瘤一、临床表现:1.霍奇金病:以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为首发,其次为腋下,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局部及全身皮肤瘙痒,饮酒后引起淋巴结疼痛。

2.非霍奇金淋巴瘤以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为首发;咽淋巴环病变结外累及:胃肠道以小肠为多,表现为腹痛、腹泻和腹部包块。

骨髓CNS:骨骼:腰椎及胸椎多见皮肤:肿块、皮下结节、浸润性斑块、溃疡肾脏损害二、临床分期:I期: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或单个结外气管局限受累II期:横膈同侧二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外气管及横膈同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III期: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可伴脾累及,节外器官局限受累,或脾与局限性节外器官受累IV期:一个或多个节外器官受到广泛性或播散性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肝或骨髓受累,即使局限性也属IV期全身症状:a.发热38度以上,连续三天以上,且无感染原因b.六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c.盗汗多发性骨髓瘤一、临床表现:(一)瘤细胞对骨骼和其他组织器官的浸润与破坏:1.骨骼破坏:骨痛,骶部多见,其次为胸廓和肢体;胸肋、锁骨连接处发生串珠样结节者为本病特征。

2.髓外浸润:肝、脾、淋巴结及肾脏等受累器官肿大,软组织可见孤立性骨髓瘤,神经浸润。

浆细胞白血病(二)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临床表现:1.感染2.高粘滞综合症:头昏、眩晕、眼花、耳鸣,并可突然发生意识障碍、手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3.出血倾向:4.淀粉样变和雷诺现象(三)肾功能损害二、实验室检查:1.骨髓:浆细胞系异常增生,伴有质的改变2.血生化异常:a.异常球蛋白血症b.高血钙血磷c.血清b2微球蛋白及LDH活力增高d.蛋白尿、BUN Cr增高、尿中出现本周蛋白3.X线:早期为骨质疏松,多在脊柱、肋骨和盆骨典型病变为圆形、边缘清楚如凿孔样的多个、大小不等溶骨性损害病理性骨折三、诊断:1.骨髓中浆细胞>15%,且有形态异常。

2.血清有大量的M蛋白或尿中本周蛋白>1g/24h。

3.溶骨病变或广泛的骨质疏松。

恶性组织细胞病一、临床表现:1.发热:不规则高热2.血液系统受累:贫血、感染、出血,脾与淋巴结肿大3.其他系统浸润:肝大、胃肠道浸润、肺部浸润、皮肤损害二、诊断: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而不能以感染性疾病解释者,尤其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和肝、脾、淋巴结肿大,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找到大量异形或多核巨组织细胞可以诊断。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临床表现头痛、眩晕、疲乏、耳鸣、眼花、健忘,后有肢端麻木与刺痛、多汗、视力障碍、皮肤瘙痒及消化性溃疡出血倾向高血压血栓形成和梗死皮肤粘膜显著红紫,眼结膜显著充血肝大后期可致肝硬化;脾大二、诊断主要诊断标准:红细胞容量增多;动脉血氧饱和度>=92%;脾大。

次要诊断标准: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血清维生素b12增高和未饱和维生素b12结合力增高。

脾功能亢进一、病因1.感染性:传单、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粟粒性肺结核、血吸虫病2.免疫性疾病:ITP、自身免疫形溶血性贫血、SLE3.淤血性疾病:充血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4.血液系统疾病:溶贫、地中海贫血、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性疾病、恶性组织细胞病5.脾脏疾病6.原发性脾大过敏性紫癜一、临床表现:发病前1~2周有全身不适、低热、乏力及上感前驱症状1.单纯型:皮肤紫癜,局限于四肢,成批反复发作,对称分布。

2.腹型:恶心、呕吐、呕血、腹泻及粘液便、便血,阵发性绞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