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程:中国油画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油画艺术发展分析

中国油画艺术发展分析

中国油画艺术发展分析1、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作为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被引进中国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衍变之路,展现了中国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完成了从西方艺术向中国本土化艺术形式的顺利转型。

明朝万历年间油画被西方传教士带到中国,开始了油画在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中的开拓之路,早期的宫廷艺术家为满足帝王的审美需要,在西方油画中融入中国的绘画技法,是最早对西方艺术进行的创新改革,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开始派遣有关人员到海外进行学习,他们将西方的绘画创作理念带回国内,在国内开始进行油画艺术教育,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通过教育学习,在这一时期中国产生了一系列的油画创作者,中国油画艺术进入“百家争鸣”的活跃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文化发展政策,中的油画艺术开始展现出新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苏联写实主义的油画绘画风格严重影响到中国油画艺术的创作,油画创作者逐渐将作品的创作融入一体化的理念当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油画艺术迎来了新的创作高峰,各种形式的油画表现方法不断涌现,并与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相融合,推动了油画艺术的较快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展现了不同时期中国的社会现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意义。

2、艺术市场化对中国艺术发展的影响中国油画艺术的市场化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就是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水平的提高,而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画廊、艺术品拍卖、私人收藏、艺术展览等多种形式陆续涌现,艺术追求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生活领域中的一部分,而这些现状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油画艺术的市场化,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为金钱而创作,一方面推动了中国油画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中国的油画创作产生了很多问题。

艺术作品的市场化,使得艺术创作逐渐演变成艺术生产,艺术品演变为商品,削弱了油画艺术的鉴赏价值,提升了商品价值。

中国油画ppt课件

中国油画ppt课件

03
中国油画的代表人物与作品
徐悲鸿的油画作品
总结词
融合东西方绘画技法,推动中国油画的发展
详细描述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油画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将东西方绘画技法融为一体, 既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又展现了西方油画的细腻表现力。他的代表作品 包括《群马》、《珍妮小姐画像》等。
董希文的油画作品
总结词
表现民族特色,注重油画民族化探索
抽象主义风格
总结词
打破具象形式,追求纯粹的视觉元素和 形式美
VS
详细描述
抽象主义风格的中国油画打破了传统的具 象表现形式,注重对色彩、线条、形状等 纯粹视觉元素的探索和表现。画家通过自 由的笔触和构图,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和 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这种风格在中国油画 中逐渐受到关注和认可,体现了中国画家 对艺术本质和形式美的不懈追求。
跨界融合发展
未来,中国油画将更加注重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如与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等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元化的艺术 形式。
持续创新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油画将不断创新,探索新的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 展和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中国油画也将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以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魅 力。
清洁与保养
定期清洁油画表面,去除灰尘 和污渍,避免使用有害化学物 质进行清洁。
保护措施
在作品表面涂抹保护剂,以增 强油画的耐磨性和抗老化性,
延长作品寿命。
06
中国油画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中国油画的发展趋势
01
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油画在风格和主题上呈现出越来越
多元化的趋势。艺术家们借鉴西方油画的技法和理念,结合中国传统艺

油画毕业论文浅析中国油画艺术及发展趋势

油画毕业论文浅析中国油画艺术及发展趋势

油画毕业论文浅析中国油画艺术及发展趋势油画毕业论文:浅析中国油画艺术及发展趋势油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色彩表达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与思考。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油画艺术的浅析,探讨其发展趋势。

一、中国油画艺术的兴起油画艺术最早在中国的引进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化运动中。

当时,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逐渐增加,其中就包括了油画技术和艺术理念的传播。

西方大师的作品在中国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中国艺术家开始学习和模仿油画技巧。

二、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阶段1. 周易派油画: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以齐白石、徐悲鸿等人为代表的艺术家提倡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他们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并展示了中国油画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农民油画运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

农民油画运动的兴起,使得农民艺术家们能够在山村田野中表达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作品以生动的农民形象和壮丽的乡村风景为主题,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3. 思想解放时期的实验:改革开放以后,艺术家们开始从传统表现方式中解放出来,尝试各种新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

他们摒弃了陈旧的艺术观念,积极探索油画艺术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从而催生了中国当代油画的繁荣。

三、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趋势1. 实验性探索:中国油画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实验性的探索与创新。

他们运用各种材料、技巧和艺术手法,使得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油画表现方式,而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

2. 文化认同:越来越多的中国油画艺术家开始关注自身的文化根源与个人经历,通过作品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认同。

他们尝试将传统的艺术元素与现代意识相结合,打造出独具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作品。

3. 社会关注:中国油画艺术在当代社会中不仅仅是为了艺术本身而存在,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表达社会问题和关怀。

艺术家们通过油画艺术传递自己对现实社会中不平等、不公正和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反思,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借鉴的演变

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借鉴的演变

油画:注重写实, 强调光影效果,追 求立体感
中国画元素在油画 中的表现:将中国 画的意境融入油画 ,形成独特的艺术 风格
意境表达在油画中 的特点:通过光影 、色彩、构图等手 段,表达出中国画 的意境和神韵
03
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的借鉴意义
章节副标题
丰富了中国油画的艺术语言
借鉴了中国画的线条和色彩, 丰富了油画的表现力
促进了的线条、 色彩和构图等元素
丰富了油画的表现形式 和内涵
促进了中西方艺术的交 流与融合
推动了中国画和油画的 创新与发展
04
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的未来发展
章节副标题
油画对中国画元素的创新性借鉴
色彩运用:借鉴中国画的色彩运用,使油画更具有东方韵味 线条表现:借鉴中国画的线条表现,使油画更具有中国画的韵味 构图方式:借鉴中国画的构图方式,使油画更具有中国画的韵味 主题表达:借鉴中国画的主题表达,使油画更具有中国画的韵味
借鉴了中国画的构图和布局, 增强了油画的视觉冲击力
借鉴了中国画的意境和情感, 提升了油画的艺术内涵
借鉴了中国画的题材和主题, 拓宽了油画的表现范围
拓展了中国油画的创作思路
借鉴了中国画的线条和色彩,丰富了油画的表现力 借鉴了中国画的意境和构图,提升了油画的艺术价值 借鉴了中国画的题材和主题,拓宽了油画的创作领域 借鉴了中国画的技法和技巧,提高了油画的表现技巧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注重意境
油画色彩: 色彩丰富, 对比强烈,
注重写实
中国画色彩 运用:注重 线条和墨色 的变化,强 调意境和神

油画色彩运 用:注重光 影和色彩的 变化,强调 立体感和真
实感
中国画色彩 特点:淡雅、 含蓄、意境

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与演变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全球文化的交流,中国油画艺术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

本文将从油画的起源、中国油画的前身、油画的传入和中国油画的发展、现状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油画艺术的历史与现状。

油画的起源油画的起源要追溯到荷兰黄金时期14世纪末期。

当时荷兰画家吉它芬使用“油酸媒介”制作了一幅素描,开启了油画时代。

油画是一种采用油酸调制颜料绘制的绘画技法,可以表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邃的情感表达。

油画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绘画技法,成为了艺术史上一道重要的风景线。

中国油画的前身19世纪末,欧洲和日本的文化开始涌入中国,这一时期的文化交往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这一时期,中国绘画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许多中国画家也开始尝试学习西方的绘画技法。

这一时期,中国的油画主要是模仿西方的绘画作品,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

不过,这些作品被视为当时工艺类的产品,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油画的传入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加深,在中国开始有人开始研究和练习油画。

1903年,广东美术专科学校创办了油画科。

陆游琴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1918年创建了南苑画社,并与陈丹青、林风眠和张大千等创造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感的油画作品。

此外,中国国画的传统技法和文化元素也被纳入了中国油画中,这种绘画风格也被称为“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

中国油画的发展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模仿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参考西方绘画,并进行模仿和学习。

模仿阶段主要是20世纪初到1959年,在这一阶段的作品大都采用写实主义手法,表现技巧熟练,但题材内容简单,创意较为单一。

第二阶段是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从1960年到1990年,艺术家们开始寻求自己的创作思路和风格。

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开始多样化,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油画作品呈现出民族风格和现代主义的特点,受到外界的关注和认可。

试析中国油画的发展

试析中国油画的发展

试析中国油画的发展油画是中国向西方学来的外来艺术,在中国经历了清朝、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动荡时期,阶段性的将中国本土艺术和外来艺术相融合,使其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精神,并逐步发展成现代艺术的一部分。

本文意在从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展开,了解其在主题选择、写实写意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中国油画发展史油画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的表现形式,传入到我国已近400年的历史了,但这并不能真正的证明中国此前绝无油画这一种绘画方式。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早已学会用“油”作画,只因这项技艺多用于建筑或是工艺品的点缀,并没有形成独立的画种在我国流传开来,导致国人对其感到陌生,油画艺术的诞生地点便落在了欧洲,直到19世纪中后期才传入到中国,进入国人的视线。

而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其可谓是一波三折,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学习西方的油画艺术,由传教士利玛窦、郎世宁等人逐步将油画带向中国宫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巧向中国艺术蔓延开来,乾隆年间更是派人去学习油画技艺,在宫廷中油画逐渐盛行起来,在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文化大量融入中国,油画在中国民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新兴了许多画坊,从宫廷技艺流向民间,中国的第一批油画师如潘玉良等人将中国当时的油画技艺学习成果表现的淋漓尽致。

20世纪20年代,中国油画在战争的动荡不安中也在缓慢的发展着,油画的爱好者们先后向英法、日本、欧洲各国家学习油画技艺,等到20世纪50年代,受到来自中国的政治因素影响,油画师们又积极的向苏联的油画靠拢学习,中国油画受到苏联的写实主义影响深重。

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不论是主题和选材,还是写实与写意的变化,都充分的反映出了油画是怎样一步步曲折的融入到东方的艺术国度,与中国的水墨画、民族文化和政治宗教文化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并逐步发展壮大,构成现代基本的中国式油画的雏形。

主题的转变谈及中国油画的发展变化历程,关于主题及体裁的选择无疑不是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最初的只有在宫廷作画扩展到现代各种类型的优秀民间油画艺术大师,油画体裁的改变紧跟着时代变化的步伐前进。

中国近代油画发展的历史演变

中国近代油画发展的历史演变

中国近代油画发展的历史演变油画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以油彩为媒介,在画布或其他纸张上进行创作的绘画。

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欧洲的画家们开始使用油彩代替传统的水彩和绘画蜡来画作品。

油画由于它的鲜艳、富有质感的颜色和多种技法等特点,迅速成为欧洲绘画的主流。

在19世纪初期,随着欧洲列强向亚洲地区扩张,油画开始慢慢传入中国,成为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油画被视为一种现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的产物。

油画的传入,让中国的艺术家们有机会接触到外来的艺术思潮和技法,并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表现形式。

中国现代油画的起步,可以追溯到清朝晚期。

当时,很多中国的留学生开始前往欧洲,在留学期间进行油画学习和艺术创作。

这些留学生中,周墨、李培芳、赵之谦和林风眠等几位艺术家,便是中国近代油画的先驱者。

他们很快便将欧洲的绘画理论和技法带回中国,开始以油画为主要创作手段,创作出了一批西方艺术风格的作品。

这些作品,在当时的中国画坛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奠定了中国现代油画的基础。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油画艺术经历了又一次飞跃。

当时,中国的一些知名艺术家开始创作具有强烈时代感和社会现实主义色彩的油画作品。

他们希望油画能够成为提升国家形象和改善社会面貌的媒介,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描绘,引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关心。

在这个时期,陈之佛、吴作人、徐悲鸿、林风眠等人就是代表性的油画家,他们的作品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政治环境开始发生改变,并对油画的艺术打击,一些油画家曾被诟病为“西化派”和“反动派”。

这使得油画在中国的创作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并没有完全阻止中国青年画家学习和发展油画。

这种限制和批判只能是短暂的,油画在中国的艺术发展中仍然保持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油画开始走向繁荣,新生代的艺术家开始为油画带来新的表现手法和风格,使之更加多元化。

美术学中的油画艺术发展历程分析

美术学中的油画艺术发展历程分析

美术学中的油画艺术发展历程分析油画作为一种重要的绘画艺术形式,在美术学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时光洗礼,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本文将对油画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美术学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古代油画的起源油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和古希腊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动物脂肪和植物油来调制颜料,用于绘画。

然而,这种早期的油画技法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颜料的稳定性和干燥时间的问题。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艺术文艺复兴时期是油画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此期间,艺术家们开始使用油画作为主要的绘画媒介,取代了传统的壁画和马赛克。

众多杰出的艺术家如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人都运用了油画技法,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艺术作品。

在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的技法逐渐成熟,艺术家们开始使用油彩进行层层叠加,以增强色彩的饱和度和立体感。

同时,他们还发展了透视法和光影效果的运用,使画面更加逼真和生动。

这些创新为油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印象派对油画艺术的影响19世纪末的印象派运动对油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象派艺术家们试图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变化,追求直观和感性的表达方式。

他们放弃了传统的绘画规范,采用了更为自由和松散的笔触,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模糊和隐约的效果。

印象派的出现使油画艺术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开创了新的表现形式。

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技法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的启发。

印象派艺术家们提出了“观念即现实”的理念,强调艺术家对于自然和现实的主观感受和表达。

这种观念对于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现代主义对油画艺术的冲击20世纪初,现代主义运动对油画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现代主义艺术家们试图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语言。

他们对于油画艺术提出了质疑,认为它过于古板和陈旧,需要进行革新和突破。

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下,许多艺术家开始尝试使用其他媒介和技术进行创作,如雕塑、装置艺术和摄影等。

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之路

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之路

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之路西方油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演变。

经历了不同的演变时期,从简单模仿,到脱离对完整形象的依赖,即从具体到抽象的根本性转变,再到对审美不同理解的发展,最终遭遇全面危机。

中国油画艺术是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这是在上世纪80年代国门的打开,人们思想愈发受到外界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的。

行为艺术到20世纪90年代便在中国社会普遍流行开来,这也招致了人们对于中国油画价值存在与否的深入思考,不同关于我国油画的理论开始形成,于是对于油画“民族化”讨论变成了焦点。

而我们都知道,所谓的“民族化”无非是继承传统并融汇外界较好的因素,这是一种模糊而又不好掌握的概念。

概念上的不确定性,也进一步说明了认识的不足。

中国油画艺术的民族化问题,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

上世纪初,刘海粟就已提出了油画艺术民族化的观点。

这种观点的宗旨是保护中国文化艺术精髓,用中国文化传统来包容、融合西方文化。

然而这种近乎口号式的观点,却使得中国油画艺术的民族化过于模式化、标准化,即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咎其原因不难发现,民族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它是自外来文化跨境域传播自我国之后,不断被模仿、覆盖、融合甚至于创新的整体过程。

从真正意义上来讲,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是以向西方学习布景画和画技法为开端的。

其次,基于“全球化”背景的“民族化”才是学术界议论的焦点。

通常所说的冷战,时间范围是从冷战结束开始的。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带来资本、劳动力、技术及生产资料在全球范围内更加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必然带来“文化全球化”的后果。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何更加有效的抵制西方文化的冲击、侵染以及增强本国文化影响力与竞争力,则显得格外重要。

这就引发了人们对“文化民族化”的思考。

如今,在传统文化的领域中,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话题逐渐开始流行,中国油画艺术则是其中之一,理论界关于中国油画艺术前途的思考逐步加深。

艺术鉴赏之中国油画的发展

艺术鉴赏之中国油画的发展

董希文 开国大典
无限风光--董希文于1953 年创作,董希文(19141973)是我国油画民族画的 先驱者之一,他曾于1952 年至1953年任人民英雄纪 念碑浮雕起稿组的组长; 1953年完成油画《开国大 典》;1972年被强令修改 《开国大典》,此间患重 病,不久去世。
血 衣 王 式 廓
父 亲 罗 中 立
陈 丹 青 吻 西 藏 组 画
陈丹青 母与子
陈 丹 青 维 也 纳 协 奏 曲 之 一
陈 逸 飞 攻 占 总 统 府
陈 逸 飞 浔 阳 遗 韵
靳 尚 宜 女 人 体
靳 尚 谊 少 女 —
靳 尚 谊 塔 吉 克 新 娘
扬 飞 云 北 方 姑 娘
静 物 前 的 姑 娘 杨 飞 云
龙 力 游 作 品
夏 俊 娜 作 品
顾 黎 明 作 品Biblioteka 戈 作 品冷 军 五 角 星
中 国 古 代 四 大 美 女 画 像
闭 月
羞 花
沉 鱼
落 雁
蒙 娜 丽 莎
洛 神 赋 图 东 晋 顾 恺 之
最 后 的 晚 餐 达 芬 奇

世界上的绘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就是东方画 于西方画,也可以叫做东洋画于西方画。东方画以中国画 为主,西方画以油画为主。东方画于西方画,两大绘画体 系各有其特点,若就中国画于西洋画比较,则不论在内容 和形式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徐夫人像
自画像
朝晖
黄山云海
油画与政治现实的结合期
1949年以后,中国的艺术家承担了表现新时代、表现工农兵的重任,建国初 期美术院校对“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严厉批判,再加上前苏联美术对中国的 影响,使印象主义以后的诸风格流派销声匿迹,通俗的写实手法成为绘画的主 流形式。在造型技巧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艺术风格单一化的倾向,特别 是文革时期,出现了概念化的宣传画。这个阶段反映了强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的意识形态和为政治服务的状况。有众多艺术家的成就,有光彩,也有遗憾。 代表画家:董希文,王式廓,罗工柳,等。

20世纪中国油画发展史简述

20世纪中国油画发展史简述

5 5 1 8 0 0 )
现 代 主 义

天 主 教 利 玛 窦 等 传 教 士 到 中 国游 走 传 教 , 把西方 油画带 人 中 国。到 了清 朝 时 期 , 一 些 具 有 绘 画才 能 的 传 教 士 来 华 传 教 , 并 且 有 些 在 宫 廷 供 职 ,其 中 比 较 著 名 的 有 意 大 利 人 郎世 宁 、 潘 廷章 、 艾启蒙 , 法 国人 王致 诚 等 。雍 正 乾 隆 年 间 , 宫 廷 的 包 衣 ( 奴仆 ) 曾受皇上 的命令 。 向传教 士学 习油 画 , 也 有 一 些 留 存 的作 品 。 现存满 族画 家五德 的纸本 油彩 山水 画 。 就 是 这 个 时 期的油画作 品。1 8 4 0 年鸦 片战争爆发 , 使 得 中西 文 化 交 往 频 繁, 西 学 东 渐 成 为 近 代 中 国文 化 的 特 定 情 景 。西 方 的 宗 教 绘 画 和 商 业 性 绘 画更 多 地 进 入 了 中 国 , 西 方 绘 画对 中 国绘 画 的 影 响 较 为 明显 。 1 9 世纪末 期 . 欧 洲 传 教 士 在 上 海 土 山湾 建 立 孤 儿 院 图 画馆 . 给 收 养 的 孤 儿 传 授 西 方 绘 画 技 术 。 孤 儿 长 大 离 院 把 油 画技 法 带 到 社 会 。 鸦 片 战争 之 后 , 曾经 引 起 中 国 文 人 独 尊 和 自豪 的 中 国传 统 文 化 . 由 于 文 化 之 外 的 被 动 挨 打 压 力, 导致 中国人逐 渐对 其失去 了信心 , 曾经 被 强 大 的 中 国 文 化 所 改 造 和 同 化 的 西 方 文 化却 逐 渐 成 为 中 国文 人 寻 求 救 国
所以将rejoice从一个非常新奇的角度翻译成飘柔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一看到这样的商标消费者很自然就会想到自己用了这款洗发水后会拥有一头又飘又柔的秀发心情也会变得很愉悦

5分钟了解油画民族化的历程

5分钟了解油画民族化的历程

5分钟了解油画民族化的历程油画作为西方艺术,进入中国不过百余年的历史,时至今日,油画的民族化仍然是个重要议题。

笼统地说,油画的民族化就是将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进行“中西融合”,进一步探析,则是在油画作品中体现出民族精神和民族内涵。

回顾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正是艺术家们进行民族化探索的历程。

一、油画在中国的起步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将油画带入中国,不久后利玛窦献给明神宗的油画作品,引起了中国画家的极大震惊。

但当时油画在中国尚未取得C位出道的机会,直到清朝才开始有传教士在皇宫中任职画师,如为后人所熟知的——郎世宁。

鸦片战争后,油画在中国进一步发展,逐渐从上层社会的小圈子扩散到社会的中下层,至清末民初,出现了周湘、徐咏青等真正意义上的油画家,他们跟随传教士学会了油画技法后,自己创办了美术学校教授油画,和当时官办的美术学院一同为油画艺术在中国的民族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油画民族化”的提出虽然“油画民族化”的概念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才被清晰地讨论,但早在2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油画民族化的思潮。

1922年,汪亚尘提出了民族性在中西方绘画融合中的差异,次年,刘海粟在《石涛与后期印象派》一文中阐述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在主观情感表达上的契合,进一步提出了融合中西方艺术的观点。

具体来说,就是将西方现代绘画的“重表现”与中国传统绘画的“重写意”,在精神上有机地结合,在技法与构成上突出民族风格。

刘海粟之前的画家们在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时,往往只停留在外在形式上的中西方艺术的结合,主要以西方绘画为本位,添加中国传统绘画的符号。

而刘海粟另辟蹊径,以中国传统绘画为本位,从精神本质入手,修正了当时中国的油画家们对于西方绘画的认识以及民族虚无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生产、学习等方面“全盘苏化”,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地照搬苏联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术界展开了关于“油画民族化”的第一次大讨论,在这次讨论后,中苏油画进一步融合,出现了董希文、王式廓等具有代表性的油画家。

关于油画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

关于油画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

关于油画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油画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涵盖了从传统绘画到现代艺术的广泛演变。

以下是油画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1.引入与初期探索(19世纪末- 20世纪初):油画最早是通过西方传教士和外交使节引入中国的。

19世纪末,一些中国画家开始学习和探索油画技法,试图将西方绘画元素融入传统绘画中。

此时期的作品多以人物、风景等为主题。

2.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学术艺术的影响(20世纪初- 1920年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强调现代性和国际性。

油画成为表现现代思想和艺术手法的重要媒介。

艺术家们开始深入研究西方学术艺术,吸收印象派、野兽派等风格元素。

3.上海美术馆与国画油画混合(1930年代- 1940年代):上海美术馆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油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一些画家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与油画技法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如吴作人的山水油画。

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1950年代- 197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主导的艺术风格。

油画被用来宣传社会主义理念,强调对工人、农民和战士等社会主义英雄的歌颂。

这一时期的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5.改革开放与多样化发展(1980年代至今):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艺术领域逐渐开放,吸收国际先进艺术思潮。

艺术家们开始在油画领域尝试多样化的表达形式,涌现出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

油画作为一种媒介,融入了更多当代元素和个性化的创作。

总体而言,中国油画的发展经历了从引入到吸收、融合再到创新的过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轨迹。

今天的中国油画场景多元繁荣,各种风格、流派并存,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部分。

20世纪中国油画发展史简述

20世纪中国油画发展史简述

20世纪中国油画发展史简述油画,对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

早在400年前,西方意大利天主教利玛窦等传教士到中国游走传教,把西方油画带入中国。

到了清朝时期,一些具有绘画才能的传教士来华传教,并且有些在宫廷供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意大利人郎世宁、潘廷章、艾启蒙,法国人王致诚等。

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奴仆)曾受皇上的命令,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也有一些留存的作品,现存满族画家五德的纸本油彩山水画,就是这个时期的油画作品。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使得中西文化交往频繁,西学东渐成为近代中国文化的特定情景。

西方的宗教绘画和商业性绘画更多地进入了中国,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较为明显。

19世纪末期,欧洲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建立孤儿院图画馆,给收养的孤儿传授西方绘画技术。

孤儿长大离院把油画技法带到社会。

鸦片战争之后,曾经引起中国文人独尊和自豪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文化之外的被动挨打压力,导致中国人逐渐对其失去了信心,曾经被强大的中国文化所改造和同化的西方文化却逐渐成为中国文人寻求救国图强的思想依据。

紧接着,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主的革新思潮逐渐抬头。

油画以西学东渐的形式在中国大地上发展开来。

一、现代主义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风格油画阵营出现。

其中以林风眠为代表。

1927年这批在杭州的艺术家们创办了“艺术运动社”,并编辑出版了《阿波罗》半月刊杂志。

在“阿波罗”杂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完全不同于传统画论的语言和概念。

“阿波罗”成为他们艺术主张和宣言的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他们对于现代主义全新的艺术观。

艺术运动社的成员希望建立一种与时代思潮发生密切关系的艺术,力求创造中国本土意义的时代艺术。

林风眠与徐悲鸿的艺术追求不同,他一生生活在浪漫的印象主义气氛之中,执著地追求自己的艺术境界,很少受到政治影响,被人们誉为“最真实的艺术家”。

他对中国现代艺术在艺术形式上开拓了新的田地,把中国传统绘画意境和部分技法与后印象主义的某些方法融合,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中国油画的发展史

中国油画的发展史

中国油画的发展史
油画最早起源于欧洲,中国油画最早起源于距今40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教,把欧洲油画作品带进中国。

外来艺术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吸收和成长过程。

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早期距今40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把欧洲油画作品带进中国。

最早出国学习油画的广东画家李铁夫,于1887年到美国,曾受业于J.S.沙金,并以作品奖金和卖画所得,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最早到日本学画的李叔同,于1910年学成回国,随即在天津、杭州和南京从事美术教学,他首倡石膏模型和人体写生,并在学校中组织洋画研究会。

1949年以后,中国油画家面临全新的历史时期。

老解放区和国统区的画家汇成团结的队伍,巨大的社会变革使油画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深刻的变化。

扩展资料
老画家吴冠中、韦启美和中年画家罗尔纯、妥木斯、曹达立等人在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富有个性色彩的表现方法的探求上作出的成绩。

青年画家忻东旺、于云飞等,更加注重显示油画家对绘画形式和个性特色的关心。

《父亲》(罗中立)和《 *** 组画》陈丹青,(见彩图《 *** 组画—进城》(中国现代))的出现,从创作思想上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一个旧时期的终结。

大批新起的青年画家,则完全以新的眼光观察生活和艺术。

他们广泛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观念,进行大胆的艺术试验。

长期存在于中国油画界的作品面貌单调、贫乏的弊病,正在得到矫正。

从画家、作品及观众的关系来看,油画已经成为能够表现中国人
的心理和感情,又能为中国人所充分理解的中国艺术了。

中国百年油画的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

中国百年油画的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

117[摘 要] 油画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虽然只有百余年,但它以鲜明的文化特性和极强的艺术感召力成为我国美术类别中一个重要的画种。

百余年来,油画无论是在题材的选取上还是在精神、思想的表达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通过文献研究、对比研究、作品分析等方法对油画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用成就与经验增强文化自信,以促进油画的良性发展。

[关 键 词] 油画;发展历程;成就;经验中国百年油画的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赵丽强近百年的油画是中国发展的影子,梳理油画的发展历程、客观看待油画的成就与经验对促进油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百年油画的发展历程“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去西方学画的,最早的李铁夫从19世纪末就开始学习油画,但是油画真正在中国得到传播还是始于 30 年代。

”[1]中国油画的发生、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

(一)油画借鉴期:20世纪初到1949年之前李铁夫、李叔同是我国油画最早的开拓者,他们分别从英美和日本学习油画,紧接着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庞薰琹等人也相继学成归国。

20世纪20年代,这些陆续归国的油画家在国内开办了美术院校,致力于传播西方油画技法和理论,中国的油画才得以产生。

这种大规模引入西洋油画虽是绘画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成绩却不是很显著,从这些油画家带回的作品中并没有看到诸如伦勃朗、安格尔、库尔贝等欧洲写实大师的影子,这不仅与欧美当时盛行的各种前卫艺术有关,还与国内战争不断、油画在中国刚刚起步有关,油画在中国变成“土油画”。

油画借鉴期是中国油画重要的启蒙阶段,这些优秀的油画家试图从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获取创作营养,为中西油画的融合与发展开拓出一片新的领域,虽然这种融合探索最终被战争残忍地打断,但它所研究的内容为中国油画之后的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革命油画期:1949年到1976年1949年后油画在我国才真正迅速发展起来,这个时期中国油画的借鉴对象由1949年前的日本和法国转向苏联,由于契斯恰可夫教学体系的引进,中国的“土油画”变成了“洋油画”,“日派”“法派”都被边缘化,巡回展览画派和苏联油画成为引导我国油画发展的主要力量。

简述中国油画的历程

简述中国油画的历程

4、“文革”绘画(1966-1976)年
► “文革”席卷全国,中国油画乃至艺 术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油画也转为 “红光亮”和“高大全”的政治符号。 当时各式各样的“毛泽东形象”与 “英雄赞歌”成为各类艺术作品的主 要题材,但它们的作者不会想到,十 几年后,这类作品成为“政治波普” 的图像来源,走上国际画坛。
代表画家:王广义、张晓刚、方 力钧、刘小东、俸正杰、石冲等。
► 代表作品:方力钧“大头系列” 作品(上世纪90年代作),用调 侃画面反映当代人无聊状态。
对比世纪末和文革时期的油画作品:
探究:中国油画发展成功的原因是什 么?
►中国油画发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油画的民族 化,也是中国油画区别于西方油画的根本所 在。油画的技法在西方已经发展到极致了 (至少到目前为止是),到现代主义以及后 现代主义油画更多是在形而上上面的探索。 而近代油画进入中国以后,油画在中国有了 新景象,油画结合中国的民族和实情创新发 展。中国油画的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代表画家:陈逸飞、程丛林、罗 中立、陈丹青何多苓、丁方、尚扬等。 ► 代表作品:罗中立《父亲》(1980年 作)以“超级写实主义”风格确立了 乡土人像的里程碑。
《父亲》作品赏析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该画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 展一等奖,放大表现老农的《父亲》已成为中国当 代人像油画里程碑式的作品。
7、世纪末的开放(1990-2000)年
► 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社会的历史转折影 响着艺术更为快速而多样化的发展。 油画家们在对技术熟练和“再现现实” 厌倦之后,热衷于阐释“内心世界”, 求新求变。这10年成为中国油画史最 活跃的10年,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 义、新生代、艳俗艺术、新表现主义 等油画风格风起云涌。
►谢谢~

论中国油画的历史

论中国油画的历史

论中国油画的历史论中国油画的历史1.我国史料对油画的记载可追溯到二千七百多年前的周代,文献揭示了油画是中华民族民间古老的重要传统画种,它服务于宫室和民间,大到王侯的亭台楼阁建筑,小到日用器具的美饰。

我们熟悉的“油画”、“油色绘”和“密陀绘”等称谓也早已存在于西汉及其后的史料文献之中。

从一些考古发现推断,在实践中使用油彩绘画可能更早,甚至早到新石器时代出土的以油色所作的彩绘陶图案。

油色绘在周代时就已经发展成完整的绘画形式。

《周礼》中记有:“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紫檀木画其形象,御笔亲金书以赐重臣,碧油笼之。

”这是迄今所见碧油罩明技法最早的文字记载。

2.实际上十六世纪中期的明代《髯饰录》亦记载了有关古油画诸技法。

《髹饰录》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髹漆工艺经验的巨著,总结了中国古代用漆、用油以绘制漆画、油画及漆器制作和各类装饰技法。

其中记载:“金细勾彩油饰者”,“又金细勾填油色”,“油饰,即桐油调色也,各色鲜明”“描油,即油色绘也。

其纹飞禽走兽、昆虫百花、云霞人物,一一无不备天真之色。

如天蓝、雪白、桃红则漆所不相应也。

古人画饰多用油,今见古祭器中有纯油色油纹者”“油清如露,调颜料如露在百花上,各色无所不应。

见正色而却呈绘事也。

”书中尤强调欲鲜彩图唯油画表现景物“各色无所不应”,而新鲜明净的浅色“则漆所不相应也”,因此“古人画饰多用油”,这样才能保证所绘图画色彩效果比用漆绘制色度高、鲜艳悦目。

另外,明代巨著《天工开物》中对胶彩画的弊端也有清晰的阐释,其认为胶彩附在木质器皿上易为木质纤维吸收而色彩会呈现粉浊,且附着力不强易风化脱落,更不适于在建筑木构、木板、门画、舟车、旌旗、帷幔和服饰彩绘上。

因此,在古代中国服务于实用的胶彩画应次于“漆画”,而漆画的材料“漆”,本身是从富含树脂的落叶乔木所得,与空气接触后呈褐色,很难制作出鲜明的浅色颜料,“即漆工以鲜物采,唯入桐油调则显,入漆亦晦也”。

因此,对于各种绘事中要求的新鲜明净的浅色“则漆所不相应也”。

1979—1989:中国油画的黄金十年

1979—1989:中国油画的黄金十年

1979—1989:中国油画的黄金十年罗中立《父亲》布面油画215cm×150cm 1980年油画作为一种舶来的艺术品类,在中国大规模地传播发展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见证了自清末以来的中国在整个20世纪坎坷跌宕的风云历史。

约1979年到1989年,由于改革开放刚刚展开,市场经济还未蓬勃发展起来,资本还未大量介入艺术市场,但思想的解放已经使艺术家得以突破许多禁锢,进行相对自由的艺术探索,故这十年可以被称为中国油画艺术的“黄金时代”。

01反思与重建:步入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社会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艺术也开始迈入新时期。

1978年8月1日,卢新华创作的小说《伤痕》在《文汇报》上发表,引发广泛讨论,标志着“伤痕文学”的出现。

受此影响,美术界也出现了“伤痕美术”。

高小华《为什么》布面油画106cm×136cm 1978年四川美术学院高小华的《为什么》和程丛林的《1968年X月X日雪》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油画作品。

他们借用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手法塑造出戏剧性的气氛和逼真的人物形象,迅速将经历过这些事件的人拉回历史现场,从而取得对历史的旁观和反思的效果。

程丛林《1968年X月X日雪》布面油画202cm×300cm 1979年如此,中国油画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借用油画这一媒介在文艺上展开了批判和反思。

社会上对“伤痕文学”和“伤痕美术”的争论也使得文化艺术界在对文艺创作必须直面和反思历史问题的认识上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共识,这就为后来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思想运动的另一要义是如何使艺术创作回到正轨,以及在中国艺术界重建怎样的艺术大厦。

如何重建,成为艺术家们面对的另一迫切问题。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农村和土地。

由罗中立、何多苓、陈丹青等人开创的“乡土写实主义”使中国艺术在“伤痕反思”后,真正回归到对现实生活的表现的道路上。

其中,罗中立的《父亲》无疑最典型。

1980年,这件巨幅(215cm×150cm)油画一经创作完成,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教程:中国油画发展史
中国的油画最早出现在棺椁器具之中,据周礼、汉书等文献所记,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用“油”绘画的历史。

通常的说法是1581年
利玛窦携天主、圣母像到中国后,才开始了中国的油画,其中一幅
“木美人”作品,虽历时五百年,仍依稀可见画风的古朴厚重。

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潘庭章、艾启蒙等以绘画供奉内廷,
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
(满语即奴仆)受命于皇上,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但并未留下一些痕迹。

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大冲撞,民间的画坊、画
馆兴起,画技亦得到了改善。

但此时因为画工的地位低微,文化素养
也有限,使他们的作品未能进入文化的高层次,形成一个独立的新文化。

清末维新变法后,很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国学习西
洋油画,他们中有: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叔同(弘一法师)
﹑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樑﹑潘玉良﹑庞薰琹﹑常书鸿﹑吴
大羽﹑唐一禾﹑陈抱一﹑关良﹑王悦之﹑卫天霖﹑许幸之﹑倪贻德﹑
丁衍庸等。

这些人归国后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如1911
年西洋归国的周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
海图画学术院,并第一次起用人体模特写生;1919年任教育总长的蔡
元培先生倡导开办了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学校,(校长林
风眠);1927年,中央大学开设艺术科(徐悲鸿任主任); 1928年
杭州创办了第一所大学制的国立艺术院校(林风眠任院长)等。

这个时期的主要三个画派分别为:写实派(徐悲鸿);新画派
(林风眠﹑刘海粟);现代派(庞薰琹)。

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国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油画家颠沛流离。

国难当头,很多油画家用绘画作武器,反映战事,
揭露暴政,如王式廓的《台儿庄大血战》,唐一禾的《胜利与和平》,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等。

一些画家因战事远赴西北、西南等少
数民族地区,创作出了如《负水女》(吴作人). 《哈萨克牧羊女》(董希文)等佳作。

此时的延安,画家的画风受到了《在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倾向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徐悲鸿的写实主义正好与当时的时代相和,逐渐形成了中国规范
化的油画。

在“新美术必须与人民结合”的观点的影响下,写实主义一统天下,风景、静物、人物等题材被冷落。

这个时期诞生了一批革命历史画,如胡一川的《开镣》、王式廓的《参军》、罗工柳的《地道战》、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李宗津的《飞夺芦定桥》、艾中信的《过雪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