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论文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论文范文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中国古典舞是华夏文明的最佳表
现形式之一,其既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借鉴了西方古典舞的系统训练方法,既有继
承又有创新,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文学与舞蹈是相互影响的,本文仅
从文学对舞蹈的单一影响进行阐述,从内容形式、结构形式、人文精神的影响三个方面进
行探讨,进一步了解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文学;中国古典舞;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学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也是中国古典舞创作的母体,是其核心所在,无论是语言形态上的纷繁复杂,还是文化形态上的多样性,“汉唐舞”、“敦煌舞”
和“身韵古典舞”都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形象地表现传统文化为特征。中国传统文学一
般泛指我国流传至今的文学,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都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和人文
精神特征。唐满城先生认为:“‘古典’本身绝不是‘古代’的同义语。古典在艺术领域
里是指某一艺术的风范和流派而言的,‘古’可以解释为传统性,‘典’可以理解为典范性,……古典式艺术形态和流派中的一种美学倾向的泛称。”[1]中国古典舞,经过了半
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其基本体系已趋于成型;从古典舞创作之初到现在,舞蹈家们始
终坚持寻找传统与当代的结合,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用肢体语言形象地诠释语言文字无
法描绘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存在于中国人血脉中的人文精神。那么,中国传
统文学从哪几个方面并以几种形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典舞呢?
一、中国传统文学对中国古典舞内容形式的影响
莫泊桑说过一句话:“作家的天才就是在于把任何人都能想到的故事,用任何人都想
不到的手法表达出来。”如果说要用一种舞蹈来阐释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中国古典舞
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古典舞是在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的
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
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2]中国古典舞通常取材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学,以原
著情节、人物形象、事物或者一个矛盾为切入点,通过舞蹈化了的肢体语言,进行“叙说”,成为作品,表演给观众;古典舞通过特有的舞蹈语言托物言志、借景说情、表达着
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同时,又对“真善美”予以褒奖,对“假
恶丑”加以贬低。中国古典舞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材。
一托物言志
在我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众多作者都喜欢“咏物”以表达自身的志向和高尚情操。
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作者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表
达自己虽身处黑暗官场,但又不同流合污,充分表达了其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这种品德是我国历代文人所追求的。古典舞《爱莲说》则将作者的语言文字转换成更加形
象的舞蹈语汇,编导采用民乐《沉鱼》作为舞蹈的配乐,在琵琶、竖琴的音乐效果下,烘
托出了古色古香的气氛,尤其是在表现莲花的“不染”、“不妖”的意境上捕捉得很到位。“不染”、“不妖”动作的处理既不能张扬,又不能妩媚,也不能太小气,亦不能太内敛。编导采用的主题动作“单腿跪地翘后腿下后腰,胸前小五花”将莲花的形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舞中采用了“圆场步”、“云手”等动作,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恰到好处。运用类
似这种手法的古典舞很多,如《空谷幽兰》、《梅》等。这就是古典舞蹈用形象的语汇、
美妙的意境来巧妙地展示文学作品作家的“借咏物以言志”理想,观之则不但给人以美的
享受,又让人顿生荡气回肠之感。
二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古典文学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也常常是中国古典舞所表现的内容之一。舞蹈的特点之一就是“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古典舞以借景抒情所产生的“意境”最为
深入人心。比如“第二届CCTV舞蹈大赛”一等奖作品《扇舞丹青》,舞者通过道具折扇,肢体动作以“拧、倾、圆、曲”为主,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水墨丹青。一张一弛、时急时缓、强弱变换等动势,时而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时而又是笔走龙蛇的狂草,时而又如文人在
舞文弄墨,时而却是舞蹈与武术合二为一,让欣赏者觉得既置身于美丽山水之间,又穿越
于古代。自然、山水、音乐、光影、时空和心灵顿时合而为一,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整个的舞台空间,塑造出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体态形象,
将古典舞与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3]在中国古典舞中,类似这类的舞蹈很多,如表现良辰美景佳人的《春江花月夜》、“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的《踏歌》等。我国文人的“借景抒情”的文学表现
方法,也在中国古典舞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自然、山水、音乐、光影、时空和心灵顿时
合而为一,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忧患意识
但凡一个有良知的中国文人,都会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长颂不
衰的永恒主题之一,中华民族虽饱经风雨却依然屹立的民族精神的内核之一。舞蹈家也不
例外,在八年抗战时期,舞蹈家们和各地的文艺宣传队,就用舞蹈表现出人民对日本侵略
者的愤怒与仇恨,对安居乐业生活的向往。舞蹈成为当时民族精神的“播种机”、“宣传册”。在古典舞中,也有很多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舞蹈。如“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一等
奖作品古典舞《金山战鼓》,编导取材于古典文学《说岳全传》中巾帼英雄梁红玉带领两
个儿子金山擂战鼓、英勇抵抗金兵的光荣事迹。舞蹈中大量运用肢体动作语言,充分表现
了巾帼英雄的英勇气概,让人仿佛处于硝烟弥漫的古战场,战斗精神与毅力大增。同时,
中国古典舞这种“豪放派”的表现方式和方法也为完善中国古典舞学院派教学体系作出了
很大的贡献。因此,如果没有这些经典的传统文学,就没有那么多不同题材的古典舞,也
就没有那么多形式丰富的古典舞。文学的形式内容对古典舞蹈的形式内容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传统文学对中国古典舞结构形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