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管服”改革、民营经济发展、大数据和“双创”情况调研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放管服”改革、民营经济发展、大数据和“双创”情况调研报告

一、浙江省下大气力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浙江省各级政府改革创新,主动作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改善,推创新、促转型出现不少积极变化。

一是“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化。浙江探索开展高效审批试点和相对集中许可权试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缩短到50天以内。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继续较快增长,1—4月全省新设企业数增长32%,新设个体工商户增长1

1、6%。杭州市推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新流程,项目审批平均提速2个月以上。

二是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浙江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了省级产业转型升级基金,组织实施了“互联网+”重大工程包及试点项目。杭州未来科技城和阿里巴巴集团分别入选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和企业“双创”示范基地,一批特色小镇和创客空间成为推进“双创”的主阵地。

三是民间投资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加快推广PPP模式,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杭州市地铁5号线、6

号线工程等一批项目实现了PPP合作。宁波市组建了PPP投资基金,今年前5个月安排实施PPP项目30多个。

二、制约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提升的障碍依然存在1—4月,浙江省民间投资仅增长

3、1%,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

7、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回落、民营经济活跃度下降,有市场需求不足、民间资本大量投资海外的因素,也有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方面。

一是创业创新仍面临体制机制障碍。一些行业和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滞后,市场准入门槛依然较高,阻碍民间资本进入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仍然存在,民间投资的进入受到很大影响。部分支持创新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存在“中梗阻”问题,配套措施、具体操作办法不够完善。

二是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依然较高。不少企业反映,用工成本、税费负担、原材料成本、社会保险费等上涨较快,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形成较大压力。同时,对中小微民营企业而言,由于难以提供有效资产抵押,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

三是市场环境不够完善影响了创新发展。目前,低价恶性竞争行为和假冒伪劣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导致正常合法经营企业难以获得应有的投资回报,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情况,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有企业反映,在市场招投标中,同等

条件下,采购方往往优先选用进口产品,国内厂商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三、狠抓制度供给和政策落地,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应抓住这一时间窗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协同作用,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加快培育新动能。

(一)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深化垄断行业和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准入负面清单,限定清单长度,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改进审批方式,探索以专家论证、社会听证替代行政部门审批。创新审批监管机制,把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执法部门联合执法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多层面多维度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水平。

(二)着力为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降成本。加大重点领域结构性减税力度,研究营改增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影响,通过合理税收抵扣和税率设计,强化对技术创新、技术升级等行为的普惠激励。研究建立国家和地方层面的融资性担保和再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贷信用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无资产抵押的信用贷款。

(三)切实把扶持创业创新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在安排科技专项和政府研发资金时,降低企业申请门槛,顺应“双创”大潮,对初创阶段的创新型企业给予更多支持,大力

扶持小微企业创新、个人创新。优化PPP项目审批程序,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特别是融资政策,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定价机制,改善PPP项目承建企业的盈利预期。

(四)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打制假售假行为,探索加强反低价市场倾销管理,避免市场无序恶性竞争。加大对国货精品使用的支持力度,取消招投标中针对国产产品所涉的歧视性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