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句式固定句式解读

合集下载

文言文常见句式归纳

文言文常见句式归纳

白话文稀有句式回纳之相礼和热创作白话文句式统共可以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一、固定句式白话文固定句式,是学好白话文的法宝之一.固定句式在解题的很多时分,可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上面是白话文固定句式的汇总.(一)表疑问的固定句式1.安所,疑问代词“安”只能和“所”组合,表处所.可译作“什么地方”.例如: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回乎?(《三国志·荀彧传》)2.何所,即“所何”,疑问代词前置.是“所…… 者何为”的移位和紧缩.可译作“…… 的(人、物、事)干什么用”.例如:卖炭得钱何所营? (《卖炭翁》)3.何以,即“以何”的倒装.暗示疑问.可译作“用什么法子”“有什么”“为什么”“依附什么”.例如:何以言之?(《赤壁之战》)4.怎样,怎样,如何,译为“怎样、怎样样、怎样办”.例如:(1)孔明用云云人物,怎样不误事? (《失街亭》)(2)怎样取之尽锚株,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5.如…… 何,译为“对…… 怎样办”.例如:如太行、王屋何?(《愚会移山》)6.奈…… 何,译成“把…… 怎样办”.例如:巫姻、三老不来还,奈之何了(《西门豹治邺》)7.何如,经常运用来问举动方式或事物状况,可译为“怎样样”.“何如”还经经常运用于对人或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孰与”的用法,译为“比…… 怎样样”.例如:(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2)王孝伯问谢公:“林公何如右军?' ’谢曰:“右军胜林公.”(《世说新语》)8.何遵,暗示问缘故原由,译为“怎样”.例如:此何速不为福乎?(《塞翁失马》)(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1.不亦…… 乎,译为“不是…… 吧”.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2.何…… 为,译为“还要…… 干什么”.例如:往常人方为刀姐,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3.何以…… 为,由疑问代词“何”、介词“以”和动词“为”组成.“何以”即“以何”的倒置.“何以…… 为”等于介词结构加动宾词组“为何”.可译作“用(要)…… 做什么”.例如: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击飞列传》))4.何…… 之有,疑问代词“何”同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共同作“有”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把“何”提早.“何有”之间嵌人结构助词“之”作“何”提早的标记,暗示反洁.可译作“有什么…… 呢”.例如:宋何罪之有?(《公输》)5.何有于……,表反话,可译作“对于…… 来说,又有什么呢”.偶然可理解为“何…… 之有”,但它两头的词语被省略,译时应补出.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海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6.庸…… 乎,译为“难道…… 吗”.例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7.其…… 乎,暗示洁问或揣度,译为“难道…… 吗”或“大概…… 吧”.例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少年中国说》)8.如之何,怎样,译为“怎样…… 呢”.例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诗经·君子于役》)(三)表揣测、揣度或商讨的固定句式1.得无…… 乎,得无…… 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 吧”.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2.无乃……乎,译为“恐怕…… 吧”.例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成乎? (《般之战》)3.…… 之谓也,其…… 之谓也,其…… 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 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如:诗曰:“逆子不匾,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部》)(四)表感叹的固定句式1.何其,它一样平常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暗示缘故原由和程度,译为“为什么”“多么”;一种是暗示感叹语气,译为“多么”.例如:(1)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荀子》)(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沽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一何,有的写作“壹何”,经经常运用在动词、描述词前,加强感叹语气,可译为“多么”.例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石壕吏》)(五)表比较的固定句式1.孰与,与…… 孰,译为“跟…… 比较,哪一个……”.例如: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2.孰若,译为“那里比得上”.例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六)表选择或并列的固定句式1.非…… 则,暗示选择.可译作“不是…… 就是……”.例如: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2.其…… 其…… ,暗示选择.可译作“是…… 还是…… 气偶然候前一个“其”字可省略.例如:诚爱赵乎?其实僧齐乎? (《史记·赵世家》)二、特殊句式(一)判别句所谓判别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别的句式.其稀有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方式.如:(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陈胜者,阳城人也.(3)项脊轩,旧南阁子也.(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5)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6)七略四库,天子之书.(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9)此三者,吾遗恨也.(10)赂秦而力亏,幻灭之道也.(11)斯用兵之效也.2.采取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暗示判别.如:(1)此乃臣效命之秋也.”(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5)梁父即楚将项燕.(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非死,则徙尔.(8)此皆良实,志虑忠纯.(9)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10)往常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1)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3.采取否定副词“非”暗示否定.如:(1)六国幻灭,非兵晦气,战不善,弊在赂秦.”(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4)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4.语义上主谓直接判别.例如:(1)刘备天下枭雄.(2)其剑自船中坠于水,遽契其船,曰:“是吾剑之所从坠.”(二)自动句白话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自动句.其稀有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自动.如:(1)臣诚恐见欺于王.(2)秦城恐不成得,徒见欺.(3)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4)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5)家叔以余贫困,遂见用于小邑.(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为”“为……所”表自动.如:(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为予群从所得.(4)恐为操所先.(5)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6)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受”“受……于”表自动.如:受制于人.(三)倒装句白话文中的倒装句,是绝对于当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白话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后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状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早.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否则,籍何以致此?”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后面,但白话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白话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状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容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2)中心词+之+描述词(定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白话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每每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宾短语.标记词:于、以.如:俄有武夫出于波间覆之以掌,虚若无物.这种状况很少,每每是为了暗示猛烈的感叹.如:(1)甚矣,汝之不惠.(2)美哉,我少年中国.”(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4)王无异于苍生之以王为爱也.(5)德何如,则可以王矣?(6)何由知吾可也?(7)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8)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9)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10)凡人不克不及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过.(四)省略句白话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状况,对省略成分的掌控,有助于完好理解句子的意思.白话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也作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尽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如:可烧而走(之)也.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省略介词“于”如:(1)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克不及叫焉.(2)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3)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5)皆出山下高山,盖上出也.(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7)渔工水师虽知而不克不及言.(8)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9)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1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高考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

高考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

6.申之以孝悌之义。
22.不能喻之于怀。
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2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
2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9.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25.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0.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
2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虫鱼、鸟兽。
庖丁解牛
5.(2)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2014(浙江卷)《欧阳行周文集序》
6.(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2014(安徽卷)《朱先生筠行状》
状语后置类型 (定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状语]
名词+动词+(名词)+
+名词(短语、句子)
名词+动词+(名词)+
+名词(短语、句子)
名词+动词+(名词)+(乎)+名词(短语、句子)
名词+动词+(名词)+(如)+名词(短语、句子)
课堂小练
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定语后置
•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 中心词前。
• 在文言文中 ,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位置,强调定语 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 后。
• 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 前面去翻译。
1、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之子孙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与现今的白话文相比具有一定的句式特点。

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的资料,仅供参考。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又称“固定词组”或“固定结构”。

指在句子中,用法和格式比较固定的词组,他的中间有的可以加入词、词组,使得句子结构完整。

固定格式往往前后呼应,互相配合。

大致可以分为七类:1、表达陈述语气的有:“有所、无所、有以、无以”等;2、表达疑问语气的有:“何所、安所、何以、奚以、无以”等;3、表达反诘语气的有:“何(奚)为、何(奚)……为、何(奚)……以为、何……之有、有何于……、奚有于……、于……何有、何有、不亦……、何用……、焉用、奚用”等;4、表达推测语气的有:“得毋、得无、得微、得非、毋乃、无乃”等;5、表达感叹语气的有:“何其、何……之、何等”等;6、表达否定语气的有:“独唯、唯独、非独、非徒、非直、岂独”等;7、表达比较语气的有:“孰与、与……孰、与其……孰若(不若、不如)、与其……宁(抑、亦)”等。

初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⑧此三者,吾遗恨也.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⑩斯用兵之效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④梁父即楚将项燕.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⑥非死,则徙尔.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臣诚恐见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为予群从所得.④恐为操所先.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三.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四.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⑧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文言文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被动句例句(一)判断句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表示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表示判断)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表示判断)(二)省略句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1、省略代词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三)被动句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1、有标志的被动句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④受制于人.(……受……于……)⑤为天下笑,何也?(为)⑥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⑦若属皆为所虏.(……为所……)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被……缠绕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四)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例: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要前置)(2)介宾结构(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前置).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公安在?(动宾)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前置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有四种情况: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偏远的江湖)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④中心词+数量词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王尝语暴以好乐.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固定句式总结●何……之有:表反问,其中“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

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与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与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结构与特殊句式一、“以为”、“以……为”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相当。

如: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它的实情。

然而,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

如:2.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一定要把长安君当作人质,才肯出兵。

4.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新唐书·魏征传》)——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

5.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到了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计策,这才招致祸患啊。

第二,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

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

如:6.(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口技》)——(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

(按:“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二、“所以”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

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如: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以及一些常见的固定用法..这是翻译文言文的重点;凡被翻译的文句中有这些句式和用法;基本上都是要作为得分点考查的;必须牢牢掌握..不但要记住一定量的常见句式、用法;而且要死死记住它们的对照翻译..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臣本布衣..⑤且相如素贱人..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例如: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4.用“……;……”表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二、被动句1、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介词“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例如: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上⑵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⑶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史记.项羽本纪2、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介词“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例如:⑷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⑸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⑹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之战3、用“见”或“见……于……”“见”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表被动..例如:⑺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⑻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⑼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4、用“被”表被动..“被”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类似..例如:⑽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⑾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贾生列传⑿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齐策一5、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⒀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被兵势所逼耳..”资治通鉴⒁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⒂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三、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谓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动词宾语的省略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4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5介词的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补充1、主语的省略例如: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承前省主语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省修饰语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如: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屠惧;投之以骨..狼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6、分句的省略..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这不同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也可省..省略句总结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2、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四、倒装句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一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袁宏道虎丘记快哉此风宋玉风赋美哉;我少年中国..二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柳毅传李朝威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现象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为“带了什么东西”..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意为“和谁同道”..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再如:沛公安在鸿门宴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比如: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削币说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孟子〉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史记〉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诗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4、特殊结构:用“之”、“唯惟……是”、“唯惟……之”将宾语提前;强调宾语..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成语:惟命是听;惟利是图;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冯婉贞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惟你是问..当臣之临河持竿时;心无杂虑;唯鱼念之列子.汤问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史记.周本纪5、用“……之谓也”或“其……之谓也”“其……之谓乎”“其……之谓矣”这类句式;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这是宾语放在动词“谓”之前的格式;意思是“说的就是……啊”“这就叫……啊”..用这种格式;就表达方式来说;它们是总结性的判断;用这种格式;往往是作者先提出一首诗或一个典故例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听到许多道理;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三定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楚人有涉江者..察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四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因此;出现后置状语的现象..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译为: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战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介宾短语“于河南”作状语;后置到了动词中心语“战”的后边..再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此所谓战用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荀子〉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韩愈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史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邶风.静女〈诗经〉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苏轼五主语后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虎丘记袁宏道快哉此风宋玉风赋“美哉;我少年中国..五、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所……的是什么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二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9.何……为:为什么要……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11.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14.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5. ……非……欤:……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16.宁……耶: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17.顾……哉:难道……吗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8.独……耶乎:难道……吗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三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0.直……耳:只不过……罢了①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21.惟……耳:只是……罢了例: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22.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3.亦……哉:也……啊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24.……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①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②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四表示揣度25.无乃……与:恐怕……吧、只怕……吧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②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26.得无......耶;得无……乎:大概……吧、该不是……吧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②曰:“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27.其……欤兼表反问:难道……吗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28.……庶几……欤:……或许……吧例: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五表示选择29.与其……孰若……:与其……不如……①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30.……欤耶;……欤耶:是……还是……呢①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31.其……其……也:是……还是……呢例: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六表设问:32.何者、何则:为什么呢例: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七表陈述语气33、无以、无从: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①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愚溪诗序34、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①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35、有所: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原因①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36、无所: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①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愚溪诗序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37.比及:等到……的时候①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路、曾皙……侍坐八连词42.诚……则……:如果……那么就……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43、否则:如果不……就……、不然的话……就……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4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例: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愚溪诗序45.向使:假如;如果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六国论46.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47.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②然而成败易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48.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①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九复音虚词49、得以:能够例: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五人墓碑记50、俄而:不久;一会儿例: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51、而况:何况;况且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52、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例: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53、既而:随后;不久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54、既……且……:又……又……例: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离骚55.可得:可以;可能例: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56.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②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57.乃尔:竟然如此;这样例:何其相似乃尔..58.且夫:再说;而且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59.是故:所以;因此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60.是以:所以;因此;因而例: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61.所谓:所说的;所认为例: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62.未尝:从来没有;不曾例: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63.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①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64.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例: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游褒禅山记65.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例: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山市66.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例: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妻书67.无庸:不用;无须例:请姑无庸战..勾践灭吴68.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例: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司马谏议书69.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70.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例: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山市71.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72.以故:所以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褒禅山记73.以……故:因为……的缘故例: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愚溪诗序74.以……为……:认为……是……;把……当作……①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75.以至于:一直到;结果例: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乐羊子妻76.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所以例:夜间闻子清歌;因而问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77.于是:对……;然后就;于是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78.……之谓也: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79.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①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固定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固定句式
其李将军之谓也? 2、孰与:可译为“谁与谁比,哪一个更怎么样”。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3、得无……乎(耶):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 可译为“能不”或“莫非”。
• 如: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4、无以——有以:一般译为“没有用来……的 办法”、“有用来……的办法”。
二、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形式有四种: (1)“……者……也” (2)“……者,……” (3)“……者也” (4) “… …, … …也” 2.用“为”“乃”“则”“皆”等表判断。 3、用“是”表判断。 4、没有标志的判断句。 5、否定的判断句。
学法总结:
1、理解为本,重视翻译。 2、把握特点,掌握用法。
翻译这三句话,体会定语后置的特点。 文言文中,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或强调定 语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 心词之后。 1、用 “者”表示。中心词+定语+者 2、数量词作定语常后置 3、中心词+之+定语 式结构
定语后置:翻译下列句子,体会定语后置 的特点,并区分属于何种定语后置。
1、吴儿善泅者数百。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梓涵冲刺补习
• 第四讲:文言文认知 • ——文言特殊句式 • ——文言固定句式
2022/5/7
第一部分:文言特殊句式
倒装句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
一、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 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 的宾语前置句式。
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翻译句子,注意划线 部分的语序,体会宾语前置的特点。

文言特殊句式及翻译

文言特殊句式及翻译

11、“无乃……乎” 此式表示用委婉的语气对某一情况(事情) 加以推测(商榷)。译为“恐怕(只怕)……吧”。例如《崤之 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12、“不亦……乎” 此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译为“不也 是……吗”或“岂不是……吗”。如《卖油翁》:“吾射不亦精 乎?” 13、“得无……乎(耶)” 此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或诘问。 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如《岳阳楼记》:“览 物之情,得无异乎?”《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4、“如(若、奈)……何” 此式表示对某事(人、物)怎样 对待或处置。译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如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西门豹治邺》:“巫妪、 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15、“何为” 此式多用于询问,有时也用于反问。译为“为什 么”。如《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 为我擒?’”
17、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18、奈……何《与妻书》)
19、何以……为:要……干什么。
19、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世说新 语· 阮裕焚车》)
20、是以:所以(因此)。
20、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21、与其……孰若:与其……不如……
【强化训练】 请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构成固定句式的词语,并把它们译成相应的 现代汉语。
1、有以:有什么办法用来。
1、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卖柑者言》)
2、有所:有……的。
2、故患有所不避也。(《谋攻》)
3、• 所:没有……的。 无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4、所以:……的原因。
4、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 ( 传》) 5、不亦……乎:不也是……吗? 5、以此为政,不亦惑乎?(《吕氏春秋 ·察今》)

文言特殊句式及固定结构

文言特殊句式及固定结构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技巧点拨】Ⅰ.熟练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几类。

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的一般规律,固定句式则要熟练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一、判断句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判断词“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一)1.“……者,……也。

”这是文言文判断句中最常见的句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和解说。

例: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③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④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⑤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也。

”判断句中,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示判断。

例: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②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徒慕君之高义也。

⑤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者,……。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例: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②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例: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者也”合用表判断)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合用表判断)注意:③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者:……的人,代词,“也”表判断)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的人,代词,“也”表判断)⑤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者:……的人,代词,“也”表判断)(二)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有名词对名词做出判断。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句式汇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句式汇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高考文言文句式一、文言固定句式文言文中常常见到由几个文言虚词结构而成的一种短语形式,我们常常称之为“凝固短语”或者“凝固结构”“固定结构”“习惯用法”“固定句式”等。

凝固短语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一)表疑问1、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王曰:“何以知之?”2、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5、何所……?(“所……的是什么?”)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二)表反问1、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何……为?(……干什么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3、何……之有?(有什么……呢?)例:孔子云:“何陋之有?”4、庸……乎(“难道……吗”)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宁有……乎(“难道是……吗?)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6、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7、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三)表揣度1、得无……乎(耶)?(该不是……吗?)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其……欤?(不是……吗?)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无乃……乎?(恐怕(只怕)……吧?)例:无乃后乎?4、.……庶几……欤?(…或许…吧?)例: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四)表陈述1、有以(“有可以用来……的”)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无以(“没有什么用来……的”)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有所“有……的(人、东西、事情)例: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高中语文文言文之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之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之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特殊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由“者”和“也”构成的判断句。

由此变形组合的句式主要有:“……者,……也” “……,……也”“……,……者也”“……者,……”“……者,……者也”几种。

这些句式,也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汝是大家子。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表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如: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无标识的判断句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

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

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②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所谓特殊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有差异的古代汉语常用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省略句、倒装句,还有一些固定结构。

古汉语复句也应注意,它所用的关联词语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而且经常用“意合法”,稍不注意,就可能把关系搞错。

前些年对这方面内容的考查较多的是单项命,近几年这方面内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文言文的整体阅读中。

可以说,虽在考纲及考试说明中已删除了这一考点,但文言文整体阅读与文言翻译考点复习离开了对文言句式的把握就无以落实。

一、典型例句解析(一)判断句:辨析判断句要记住一般判断句的格式和一些常用的表判断的词语。

判断句的类型: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指出下列句中表示判断的词语标志或其他标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老师啊,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柳敬亭,是扬州泰州人。

3、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也)这是地势高低不同的原因。

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

5、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马超、韩遂还在关西,是曹操的后患。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应当立为太子的,是公子扶苏。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这就是岳阳楼的壮观景象。

8、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者也)(五人)就是现在在墓中堆叠在一起的(那五个人)。

9、梁父即楚将项燕。

(即)梁父就是楚江项燕。

10、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这实在是事关存亡的危急时刻啊。

11、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皆)这三个人,都是贫穷的读书人。

1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者------也,必)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13、刘备,天下枭雄。

(无标志,靠语意判断)刘备,是天下的大英雄。

14、秦,虎狼之国,(无标志的判断句)不可信。

(不,表否定判断)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15、人非生而知之者。

文言特殊句式之固定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之固定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之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就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与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一、“以为”、“以…为”1、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与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相当。

【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2、“以为”就是“以…为…”的紧缩,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

【例】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二、“所以”1、“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前出师表》)【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

如: 【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前出师表》)【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三、“如…何”、“奈…何”、“若…何”——“怎么”、“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例】王曰:“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例】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四、“何(奚)以…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羽本纪》)【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五、“何……之有”——“何”就是“有”的前置宾语,可译为“有什么…呢”或“有什么…的呢”【例】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列传》)【例】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六、“不亦……乎”——比较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 “不也……不”或“岂不也就是……不”。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所的是什么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二)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9.何为:为什么要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11.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14.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5. 非欤: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16.宁耶: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17.顾哉:难道吗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8.独耶(乎):难道吗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三)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0.直耳:只不过罢了①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21.惟耳:只是罢了例: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22.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3.亦哉:也啊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黄金知识点精讲巧析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 副本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黄金知识点精讲巧析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 副本
高三文言文复习专题
文言句式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考纲解读】
1.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2.出题形式:结合翻译题考查。
判断句
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固定句式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介宾结构(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一、判断句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
(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如:①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抬头看看广阔的宇宙,俯身体会繁盛的万物 。
定语后置
D.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
“有没有可以用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呢?”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 欤?(《五人墓碑记》)
能不改变自己志行节操的官员
E.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格式:中心语+数量定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黑质而白章,( )蛇触草
木,( )尽草死木。
承前省
沛公谓张良曰:“…… ( 公)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
蒙后省后文已经出现,前面就不再写出
公曰:“衣食所安,(吾 )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
自述省
(2011天津卷)今与足下并生今世。
现在我和你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课标卷)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将军战 于河南,臣战 河于北。
(09福建卷)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它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2011广东卷)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泅渡)的人(或:士兵/勇士),(让他们)拿 着锋利的锯子隐藏(或:躲藏/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

特殊和固定句式

特殊和固定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专题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一般翻译为“……是……”或“……不是……”。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以“……者,……也”表示判断。

(“者”在句中表示停顿或原因)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

2、以“者”为标志的: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这四个人是……3、以“也”为标志的: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 ——打仗,靠的是勇气。

4、以“者也”为标志的: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5、用副词“乃”、“则”、“即”、“皆”、“耳”、“必”等表肯定判断,或者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判断: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 ——应当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些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③梁父即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项梁父亲是项燕。

④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国。

6、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文言文中比较少见,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别人像是刀和砧板,我们像是砧板上的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③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④不知木兰是女郎。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句式复习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查形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

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查。

根据这一考点的命题特点和趋势,备考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复习要重点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

二是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

第一类: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中最常见的形式。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2.“……,……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3.“……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第二类: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

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列传》)2.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固定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固定句式

第一部分熟记篇熟记九文言文特殊句式及固定句式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作谓语的句子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1.“是”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作判断句的主语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2.“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3.“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4.“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5.“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6.“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行》)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7.“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①非人哉(《陈太丘与友期行》)②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8.“……,……也”①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②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9.“……,……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10.“……者,……也”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1.“……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1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13.“……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二)被动句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愚公移山》),“感其”即“被……所感动”2.“为”表被动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为用”即“被……所用”3.“为……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为秋风所破”即“被秋风吹破”,“为”即“被”4.“于”表被动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即“被”(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油)自钱孔入(《卖油翁》)2.省略谓语再(鼓)而(气)衰(《曹刿论战》)3.省略介词宾语,承上省略宾语“之”①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二章》)②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③念无与(之)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4.省略量词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座)山(《桃花源记》)②命夸娥氏二(个)子负二(座)山,一(座)厝朔东,一(座)厝雍南(《愚公移山》) 5.省略“于”①林尽(于)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②坐(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小石潭记》)(四)倒装句1.谓语前置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②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2.宾语前置①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②何以战?(《曹刿论战》)3.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①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4.定语后置①马之千里者(《马说》)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5.介宾结构后置①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躬耕于南阳(《出师表》)③屠惧,投以骨(《狼》)④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⑤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二、固定句式所谓固定句式,是文言文表达中的一种习惯用法。

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嗨,朋友!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日常的语言交流或者书面表达中,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就像魔法咒语一样,能让我们的表达变得超级精彩呢?就拿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来说吧。

我有个同学叫小李,有一次我们一起去爬山。

爬到山顶的时候,他兴奋得不得了,大喊:“真美啊,这景色!”你看,这就是一个倒装句。

正常的语序是“这景色真美啊”,可是他这么一倒装,就把那种对景色的惊叹强调得更厉害了。

就好像你看到一个超级酷炫的东西,你不是平淡地说“这个东西好酷”,而是激动地喊“好酷啊,这个东西!”这种倒装句就像是给平淡的表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感情更澎湃地喷涌出来。

你能想象如果所有的表达都只是规规矩矩的正常语序,那得多无趣呀?就像吃菜只吃白水煮的,一点味道都没有。

还有反问句,那也是特殊句式里的一把利器。

我和我的朋友小王争论到底该不该帮助街边的流浪小动物。

小王觉得不应该,说可能有危险之类的。

我就对他说:“难道那些小动物不可怜吗?如果我们都不去帮它们,它们该有多无助啊。

”这反问句一出来,就像在他面前竖起了一面镜子,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

反问句就像是一种语言上的小钩子,勾住你的思维,让你不由自主地去思考说话者的意思。

如果我当时只是平淡地说“那些小动物很可怜,我们应该帮助它们”,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这就好比你要叫醒一个沉睡的人,你轻轻地推他可能没反应,但是你用力晃他一下,他就惊醒了。

反问句就是那用力晃的一下。

固定句式呢,也很有趣。

比如说“一……就……”这个句式。

我邻居家的小孩小明,那可是个小馋猫。

每次一听到卖糖葫芦的声音,就迫不及待地跑出去。

这个“一……就……”就把事情的连贯性和及时性表达得很清楚。

你看,这个句式就像一条隐形的线,把两个动作紧密地连在一起。

要是没有这个固定句式,你描述起来可能就会啰里啰嗦的,像“听到卖糖葫芦的声音之后,他很快就跑出去了”,就没有那种一气呵成的感觉了。

再比如说“不管……都……”。

我有个做销售的朋友小张,他可真是个有毅力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 富人陈氏也。(3分)(2014年广东卷) • 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 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
二、被动句
1、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动词后用介词“于” 、“受......于......”表被动: 例:而君幸于赵王。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②用 “见”、“于”,“见......于......。”表 被动。 注意:见放在动词前, 还可以表示 例:遂见用于小邑 “对自己怎么样”,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如:“府吏见丁宁”,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慈父见背” ,“见
注意:并非所有用 1、用“者”“也”表判断。 了“者、也”的都 ①……者,……也 表判断。有时它们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表句中停顿或舒缓 《齐谐》者,志怪者也。 语气。
②……者也 如:吾生也有涯,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者也 而知也无涯。 ③……也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④……,…… 刘备,天下枭雄。 秦,虎狼之国。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故木受绳则直。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是可忍,孰不可忍? 8、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翻译句子
• (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4分)(2013年江西卷) • 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 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谅”,“诚请见教”等。
③用“为”、“为……所……” 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既自以心为形役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④ 用 介词“被”表被动。 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忠而被谤,信而见疑 2、无标志的被动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文言句式和 固定句式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和固定结 构。 2.能准确判断并翻译文言句式和 固定结构。
考点解析
1.常见的文言句式和固定结构不 会单独设题。 2.它们会影响对文意的分析和概 括。 3.文句翻译时,它们是赋分点。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倒装句 四、省略句
一、判断句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1、( A )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2、( A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忠而被谤 D、受制于人
翻译句子
(1)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
所在多被劾。(2005年广东高考) 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 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2)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
•(2014年江苏卷) •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 嘲笑谩骂。 •(3)与刘孝绰见重当世。(2014年 四川卷) •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三、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2、定语后置句 3、状语后置句 4、主谓倒装句
宾语前置是考察热点
1、宾语前置句
C.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都督阎公之雅望 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
D.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
铸以为金人十二。 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
翻译句子
(1)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 予为之记。(3分)(2014年湖南卷) 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 我给它作(一篇)记 。
翻译句子
•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2014年重庆卷) 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 • (2)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2015年安徽卷)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 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 •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2015年新 课标I卷) 金人即使不索求我,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
2、在主谓之间加“乃、则、即、皆、本、亦、
素”等词来表示肯定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
窃符救赵》 )
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梁父即楚将项燕 (《项羽本纪》) 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臣本布衣 (《出师表》) 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 且相如素贱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 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 的前面。
(1)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僵卧孤村不自哀。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2)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何厌之有? 马首是瞻 (“是”“之”为标志) 惟命是从 唯利是图 (4)一言以蔽之。 (介词宾语的前置)
2、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 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 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 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并用“者”结句。
A.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 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B.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 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 马“是”多用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作代词,很少用来表示 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判断。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是岁,元和四年也。 汝是大家子 是乃仁术也。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人非草木 富贵非吾愿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5、无标志,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今臣亡国贱俘 宾主尽东南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