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籁之音~卡农

对Canon and Gigue in D的音乐鉴赏

摘要

对于一个音乐爱好者来说卡农绝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这首创作于17世纪的音乐经历了几百年的沉淀到了现在已经被改写为了几百个版本,然而对于我来说我还是喜欢原创人帕海贝尔版本D大调卡农。经常在某个时刻仔细聆听卡农就会其中包含的无穷音乐元素一种淡淡的忧伤油然而生,却又携带着一丝甜蜜和安静。灰色的乐轨和瑰色的双声部,彼此独立而又交融,如同飞扬的蝴蝶沿途收集色彩,编织成夜莺啼血的婉转空灵,反复却不单调。爱的主声部始终追随优美的曲调,缠绵悱恻至极。用最后的和弦呼应长相守的誓言,永不分离,《诗经》里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此般安宁的追求,地老天荒的爱情,又何尝不是卡农所要表达的呢。

关键词:卡农,复调音乐,婉转,D大调

背景:卡农的最早历史起源于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卡农曲在十五世纪上半期至十六世纪中期(尼德兰乐派(Netherland School)时期)迎来了它的黄金岁月。卡农,复调音乐的一种,并非曲名。简单的讲,就是有数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交叠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给人绵延不断的感觉。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最出名的卡农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帕海贝尔的卡农,全名是《D大调卡农》。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

卡农乐曲中,帕海贝尔的卡农是最著名的一首,简单不过的曲调一再反复,高低声部遵守着严格的对位法则,各自规律地不断往前发展,和谐演奏出曼妙的旋律,最后光辉地结束,听起来却丝毫没有单调之感,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深远。卡农最具神秘的一点是,在以为乐曲仅是不断重复而使人无趣的先入为

主态度下,卡农的力量于存在于「重覆」之中,不只是乐曲內每个耳部或每段旋律的重覆,而是整首曲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重覆播放時,它散发一种积极轻快的态度,感染我们原本或许疲累或许低迷的心情。

有時候音乐不需要很复杂,强大的力量就能从简单的音符中散发出來。这个世界已经够复杂痛苦与磨难已经够多了,而单纯的D大调卡农,正用着它独有的结构性格,鼓励我们用的心在复杂的生活中寻得一丝平靜。

帕赫贝尔是一位教堂管风琴作曲家,在宗教极为盛行的巴洛克时代,他信奉当时新兴的教派路德宗,他的作品应该也反映了一些宗教的生死观:跨越死亡,珍爱生命。死亡不是湮灭,而是新生,是灵魂获得自由的途径。拥有这样的信念,还有什么值得畏惧和哀痛?要珍惜生命,因为逝者与我们在天堂中终会相见,这种认知对每一个生者来说,都是莫大的激励和安慰。因此卡农的主旋律才显得那么生机勃勃,让人心潮澎湃。它不仅像是叙事诗,也像是沟通逝者和生者的媒介,连接今生和永生的桥梁。以西方哲学的眼光看待,《D大调卡农》的和声充满了理性之美。

喜欢原因

还记得刚开始听的《卡农》时候,我就被该曲深深吸引了~旋律悠扬而动听,仿佛可以任凭想象驰骋,思绪飘飞…我个人的习惯是:在安静的环境下放音乐,尤其是抒情的轻音乐,这样不仅可以调整心态,还可以增加学习的激情。众所周知,只有在最佳的状态下学习才更有效率可言。音乐对我而言,除了欣赏之外,更大程度的是为我营造了一个十分惬意的氛围。《卡农》给人的感觉百听不厌,不像流行歌曲只是带来短暂的听觉冲击,没有生命力!信息时代网络发达,也正以超乎人想象力之外的速度发展着。从网上得知:《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简单的讲,就是有数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给人绵延不断的感觉。就是这种感觉,全曲中音律基本上没有高低音的明显分界,特别平滑顺畅,这正是我喜好聆听《卡农》的原因之一。卡农的歌曲中始终是一个声部追寻另一个声部, 缠绵悠远.诗人在《琵琶行》中这样描述过: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然而到今天的音乐大师们用钢琴弹奏,那我觉得这句“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来定论《卡农》再适合不过了。这事实上就是一场听觉的盛宴!每当细细听来,总会余音绕梁,一种活泼轻盈兼而飘然出世的美妙之感呼之欲出,一种深在浮世,清幽明净的理性往往会占据心头,让人深感在如今钢筋水泥挤压下的闹市中,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这天籁之音。这首歌曲声音悠扬婉转,纯洁好听。当悦耳的音符在耳畔萦绕,轻扬的旋律在心中便会自然而成,人也会倍感放松。这就是我对耳边那些温暖而美好的歌最真实的感悟。每个人听卡农,

都能听出许多不同的感受。因为卡农里承载的东西太多,悲伤,欢喜,愉悦,关于生和死轮回的不可捉摸。我不需要了解别人对它的具体看法,毕竟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何况如此主观的个人体会。当然我也不会说我十分了解作者创作意图,只要它能使听者产生共鸣,即使是迥然不同的,但至少它能引起大众化的情感辐射,这就是音乐的最成功之处!音乐的欣赏,没有界限的领域,完全自我的空间。因此我觉得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听卡农,都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吧。我极力推荐《卡农》,喜欢轻音乐的同学千万不能错过!当我听到最为熟悉的那段往复的旋律时,和弦起音,慢慢加重,常常会沉浸在过去的回忆和往事中,不由地感叹:为什么过去的时光总显得那样美好快乐,毫无负担,只是很单纯的开心?是因为有了时间的重量,还是因为它们早已在我们的心中下意识地完成了最美丽的定格…有人说卡农的音阶像是再也不可找回的过去,但是还是试试在循环往复的旋律中努力寻找吧。

音乐鉴赏

卡农的魅力在于百听不厌,让人心情舒畅,而且还可以缓解压力。卡农因为它的曲调规律,让我感觉很理性,但是理性的同时又有种感性的冲动。无论心情好,心情不好,都可以听卡农,无论何时,它都能让人平静!聆听它不禁让我联想到无数激昂拼搏的画面,那是年轻人面对事业的那股内敛的拼劲,无声无息地咬牙力争上游。

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有人说,欣赏音乐不及看一部电影或是一部歌剧来得有画面感,我觉得此种说法是对音乐没有深刻了解的人的荒谬之谈。德国作曲家帕海贝尔的《D大调卡农》便是一首反驳此种说法的有力证明曲目,聆听它不禁令我联想到无数激昂拼搏的画面,亦是年轻人面对事业的那股内敛的拼劲,无声无息得咬牙力争上游,在桌子前埋头思索;亦或是在辛苦拼搏后的深深呼气,一切归于平淡,仰靠在椅背后的舒坦。当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更是令人感叹音乐没有国界,音乐没有知识的限制,音乐有的只是心的感受,便能体会创作者的思绪心情。帕海贝尔十几岁的时候,战乱使他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的他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天天在教堂弹琴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那个他弹琴,耳濡目染也学会了钢琴当年年轻的帕海贝年在创作卡农时,忍受着爱妻去世巨大痛苦,把所有情绪上的起伏寄予乐曲创作,以纪念往逝的死者,在这首《D大调卡农去》中定然融入帕海贝尔与妻子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回忆以往的快乐幸福到最后失去亲人无法往回的巨大痛苦,在这首卡农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