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知识考点讲解
中国古代史知识考点讲解中国古代史知识考点讲解:第一节先秦时期一、早期的人类(l)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蓝田人,距今约80万年,发现于陕西蓝田。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已学会使用天然火。
(4)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会钻石取火和制造骨针。
二、氏族公社(1)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年,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陶器。
(2)河姆渡氏族,发现于浙江余姚,距今7000年。
(3)大坟口文化中晚期,发现于山东泰安,距今四五千年,处于父系氏族,晚期出现私有财产和明显的贫富分化。
三、夏、商、西周王朝1.夏朝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亲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以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建立了夏朝。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6世纪,夏架统治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商汤起兵灭夏。
2.商朝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殷,故商朝又称殷商。
商朝实行残暴的奴隶制,如“人牲”和“殉葬”制度。
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自商朝。
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十分发达,代表作品为司母戊大方鼎和四蚍阶稹?公元前11世纪中期,商封王残暴异常,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反抗,周武王兴兵,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
3.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这是我国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四、战国七雄与变法图强1,大国争霸与战国七雄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齐国的齐桓公第一个成就霸业,因其北伐戎狄,南御荆楚,成为公认的霸主。
齐桓公去世后,宋国的宋襄公欲继其霸业,被楚国打败而身亡。
晋国的晋文公、楚国的楚庄王又相继称霸中原,后晋、楚长期争霸。
接着,秦国的秦穆公想争霸中原被晋国打败,遂专力经营西方,成为西霸。
中国古代史_先秦时期
七、名医扁鹊 扁鹊是战国时期 最著名的医生,被称 为“脉学之宗”,采 用“望、闻、问、 切”四诊法,成为中 医传统诊法
墨子
2.儒家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尽心下》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孟子· 离娄下 》
孟子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 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荀子》
①齐桓公称霸 原因:有利的地理位置; 管仲改革; “尊王攘夷”,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表现:前7世纪葵丘会盟,霸主地位得到周王室承 认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 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 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 宪问》
②晋楚争霸 前7世纪后期,晋国于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晋文 公称霸; 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2.孔子
①“仁”和“礼”的思想
孔子
②孔子的教育成就
《孔子事迹图》 -有教无类
孔子及其弟子
③孔子编订古籍
《春秋》书影
二、“百家争鸣” 1.时代背景 ①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动荡和变革 ②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复杂化 ③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 ④私学的兴起 ⑤社会环境宽松
1.墨家思想
《墨子》书影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 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 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 不可胜数。 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 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三、《诗经》和屈原 1.《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 中叶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专升本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
对于准备专升本考试的同学来说,掌握一定的历史文化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一些专升本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中国古代史(一)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建立者是禹。
商朝的建立者是汤,商朝曾多次迁都,盘庚迁殷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巩固了统治。
2、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等霸主。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最终统一六国。
3、思想文化(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和“礼”,兴办私学,有教无类。
(2)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
(3)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代表人物有韩非。
(二)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2、汉武帝的统治汉武帝在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3、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鼎立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孙权、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隋文帝杨坚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
2、唐朝的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
3、科举制度隋朝创立科举制度,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五)宋元时期1、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1.1 秦朝统一中国1.1.1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1.1.2 秦朝的政治制度1.2 秦末农民起义和兵家政治1.2.1 陈胜吴广起义1.2.2 韩信、彭越等将领的抗秦斗争2. 两汉时期2.1 刘邦建立汉朝2.1.1 刘邦的功绩和政治制度2.1.2 文景之治2.2 王莽篡权和新朝的建立2.2.1 王莽的变法措施2.2.2 王莽政权的崩溃和东汉复兴3. 三国时期3.1 黄巾起义和三国鼎立3.1.1 黄巾起义的原因和影响3.1.2 蜀、魏、吴三国的形成3.2 诸葛亮与刘备的经营和抗击曹魏 3.2.1 赤壁之战3.2.2 诸葛亮的政治和军事策略二、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文明与尼罗河流域文明1.1 尼罗河流域的地理条件1.2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1.3 古埃及的经济和文化成就2. 古希腊文明2.1 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发展2.2 希腊的民主政治2.3 希腊的艺术和哲学3. 古罗马文明3.1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扩张3.2 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3.3 罗马的法律制度和建筑艺术三、中国近现代史1. 清朝的衰落与晚清改革1.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1.2 戊戌变法和康梁新政1.3 辛亥革命和1911年的新中国2. 中华民国时期2.1 北洋政府与北伐战争2.2 国共两党的斗争和第二次国共合作2.3 抗日战争和日本无条件投降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3.1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3.2 文化大革命及其影响3.3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上是九年级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框架,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需求展开。
希望这个框架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整理和总结历史知识,为学习提供指导。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589
宋元
907 1368
明清
1840
原始社会 221BC 220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远古时代-221BC) 时间线索 远古时代
2070BC
夏朝Leabharlann 商朝1600BC西周
1046BC
春秋
战国
770BC 475BC 221BC
第一阶段 阶段特点
远古时代(2070BC之前)
二者 关系 演变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成为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巩固了 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 存。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成 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为长期分裂割据的祸根,秦统一后被 郡县制全面代替;西汉初年出现“郡 国并行”局面,经“七国之乱”和“ 推恩令”分封制名存实亡,诸侯王只 是“衣食租税而不治民”,失去对封 地的实际管理权 政治·制度
7、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 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 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铁农具使用的历史: 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 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 战国时期:铁器使用范围扩大。
分封制与宗法制
7、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 “尊 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 也 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8、(2010· 上海卷)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 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中国古代史(先秦)
中国古代史(先秦)中国古代史第一讲:先秦时期第一部分:原始社会一、禅让制1、禅让制的含义:禅让制又叫军事民主制,是指在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在部落联盟会议内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起具体做法是选贤与能。
2、禅让制推行的表现(1)传说尧任部落联盟首领时,选择了品德高尚的舜为继承人。
尧年老时,根据部落联盟会议的决定,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舜。
(2)舜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3、对禅让制的认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它基本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阶级、国家的出现,它必然要被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二、原始社会时期的的经济1、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和社会分工(1)原始人群时期:人们最基本的生产活动是采集和狩猎,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未经加工过的石器,即打制石器,因此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2)氏族公社石器:人们已经对所使用的石器、木器和骨器进行了一系列的加工,,这些石器被称为“磨制石器”,设一时期又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3)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分工①在原始农业产生以前,男子从事狩猎,妇女从事采集,氏族成员的生存所必需的食物主要是通过妇女的采集活动来供应的。
②原始农业产生以后,妇女仍主要从事采集工作,男子则从事农业生产,氏族及部落成员的食物逐渐变为主要靠农业供应。
2、原始社会后期的商品交换活动(1)商品交换产生的原因: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需求不断增加和扩大,而人们无法生产自己所需的全部产品,于是便有了商品交换。
(2)原始社会后期商品交换的特点:商品交换的形式主要是物物交换,商业尚未从原始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3、原始农业的产生(1)中国早期农业的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农业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左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用石刀、石斧除草,然后放火焚烧,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
(3)原始农业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刀耕火种一两年后,土壤肥力下降,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人们不得不到处迁徙,生活十分艰难。
先秦时期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A
D.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3.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 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
C 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
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
B.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1.《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 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
B 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
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2.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 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重要考点: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男耕女织 ③自给自足 ④封闭性 ⑤分散性 ⑥脆弱性
小农经济评价:
(1)积极(优点):生活稳定、生产积极国家赋
税和徭役主要承担者。
(2)消极(缺点):
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
阻碍社会进步。 ②勉强自足,脆弱贫困。
中国古代史( 远古——1840年)农耕文明
总特征: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 化世界领先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 世界潮流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3讲_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春秋战国 课件(共45张PPT)
(2)公元前 15—前(31)4 战世纪国,以小后亚出细现亚了东大部量的铁赫农梯具人率的先范掌。握(了选冶2铁P技21术),后来这一技术逐
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与青铜器相比,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着熔炉 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选中2逐P步19推广。(选2 P20)
概况 ⑶“田氏代齐” ②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⑷“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结果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影响 ①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推动了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
②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专题知识概览
社会 形态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时期
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元一体,为中华文明 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实现强国抱负,难以落到实处
②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
④具体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个中体央现集为权儒的家封建与国法家家之争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二)政治
6.户籍制度:战国时期 (选1 P) (1)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2)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1)原始社会(远古~BC2070年)——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中国历史早在17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
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当时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并出现了原始绘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西周(BC2070~BC771)——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在西周取代商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包括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周朝则实行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兴起。
2.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汉朝继承秦制,推行儒学,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疆拓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动荡不安。
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起,文化艺术繁荣。
4.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朝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对外开疆拓土,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往来。
5.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宋朝实行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文化繁荣。
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扩张。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有限。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受限。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农民起义爆发,试图挽救民族危亡。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统治,军阀割据,国家分裂。
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统一了大部分国土。
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3.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陷入混乱。
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逐渐走向繁荣。
三、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
这些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中世纪中世纪时期,欧洲处于封建社会,教会统治,文化停滞。
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
春秋大国争霸图
战国兼并形势图
观察地图P12-13,看春秋时期与战国地图呈现了 那些历史信息。后者与前者相比发生了那些变化?
燕
齐
晋
周
长平
秦
吴
赵 魏 韩
齐
桂陵 马陵
楚
越
楚
历史阶段特征(特点): 1、政治方面是①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②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③民族不断融合;
2、经济方面是①井田制瓦解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3、文化方面是百家争鸣。 实质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 革。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 社会形成时期。
③吴 越 争 霸
吴王阖闾 1、人物 越王勾践
2、地理位置
越 : 浙 江 绍 兴
吴 : 江 苏 苏 州
吴越争霸
吴 王 夫 差 矛 及 铭 文
越 王 勾 践 剑 及 铭 文
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 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评价:
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 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战争给 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春秋无义战”。 2.争霸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它客观上促进社会进步: A 春秋战争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B 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 为后来的秦统一提供了前提。 C 争霸战争中,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同其他少数民族建 立的国家交战,使得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 进了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
奴隶 社会 到封 建社 会 大变 革时 期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
公元前770-公元前 476
战国:封建社会形成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先秦时期)周武王灭商之后,以商旧都封纣王子武庚,并以殷都以东为卫,由武王弟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庸,由武王弟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由武王弟霍叔监之,管叔、蔡叔、霍叔总称三监。
一说武王以邶封武庚,以庸封管叔,以卫封蔡叔,以监殷民,称为三监。
西六师、殷八师西周在宗周镐京有六师,主要戍守西土,兵员来自周人,故称「西六师」。
后来周公在平叛过程中,认为有必要扩建国家直属武装力量,于是,对三监的武装力量进行收编,又建立了一支八师的军事编制,兵员由周人、殷人组成,八师的戍守区在殷地,故称「殷八师」。
后又因其长期驻守成周,故又称「成周八师」。
大宗小宗西周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严格的等级关系,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小宗是为了处理嫡长子和他的庶弟之间的关系而立长子为嫡子,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因此,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享有主祭的权利。
被分封的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为小宗,但在其封国内又为大宗,其权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其他的庶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士,士的长子为士,庶子为平民。
畿服制「畿」,是指王都周围的地方。
西周宗周的王畿以镐京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各四百里;东周王畿以洛邑为中心,西与宗周王畿相接,北不过淇县,东在商丘以东,南界在江汉地区。
王畿以内有封国、采邑,有畿内采邑的多为王朝的公卿大夫,他们也称诸侯。
畿内封国、采邑对维护周王的统治、保障王室的财政收入极为重要。
而王畿以外的诸侯,少数为王的亲戚和功臣,多数为殷商旧国或先王先臣之后。
畿外诸侯国是王朝管辖区域内的行政组织,其主要职责是拱卫王室,防止外敌入侵。
畿内畿外诸侯都要服事于周王,史称「畿服」。
九鼎九鼎是古代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史记》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相传成汤迁九鼎于商邑;周武王灭商后,又把它迁到了洛邑;东周时,秦、楚觊觎周王权,曾先后兴师到周都询问九鼎大小。
嫡庶之制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在于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立嫡以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其余的诸子为庶子。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历史是指自人类在华夏大地繁衍生息至公元1840年,即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之前的历史时期。
这段漫长的历史包含了中国的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等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本文将概述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事件。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起始阶段,约从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221年。
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分裂和争霸的时代,政治形势复杂多变。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称王,争夺中央政权,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时代。
孔子和墨子等众多思想家的思想影响了后世。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为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时期,中国进入“西汉开国盛世”,推行郡县制和科举制度。
汉朝也是丝绸之路开通时期,对外交流广泛。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分裂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形成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蜀汉、魏晋南北朝的建立又进一步加剧了政权地域分裂。
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长时间处于散乱状态,北方被胡族入侵,南方则政权更替频繁。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再次统一时期,隋朝的统一使中国在政治上再次恢复统一,唐朝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社会经济达到顶峰,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唐玄宗时期,中国对外交流再次扩大,国力繁荣。
5. 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动荡时期,这段时期主要是五代十国之间的鼎立和战争,政权更迭频繁。
宋辽西夏金元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北方与西方民族政权相继兴起,南方则是宋朝的统一。
6.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封闭时期,明朝最初由朱元璋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中央集权的朝代。
明成祖时期,中国进行了七下西洋的航海事业,并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经济总量超过印度的国家。
先秦时期的历史
四 热点图片中的历史
思考 4 从史料四可看出宗法制有何影响? 试答 史料解读: ①由祭祖可见宗法制使中国人血缘宗亲观念深厚。②由 “蒋介石之孙 ”可知其为台湾人, 台湾人到桂林 (大陆)来认祖归宗。可见利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2)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
(3)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权与
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神权 相结合;以 血缘关系 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板块二 互动探究·分层突破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微考点 型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时 期)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
课时名片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纲明示: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板块一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主干知识 理一理 ]
1.夏、商的政 治制度
?? 王权承袭:实行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行政管理:中央设相、卿士等职。封侯、伯作为方国首领,臣服于中央。
——《中国历史 ·先秦卷》 思考 2 从史料二可看出分封制有何特点? 试答
史料解读: 史料二以第一个句号为界分为两层:①反映了王室与诸侯间纵向联系加强。②反映诸侯国 间横向联系加强。
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中国历史之先秦时期(讲义+笔记)
中国历史之先秦时期(讲义)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系列课程历史常识(一)先秦时期小提示幼儿——第296页小学——第285页中学——第297页知识框架(框架讲义无,请看课件)一、先秦时期1.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农皇)五帝: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Dìkù)、尧、舜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世俗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燧人氏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伏羲氏教民渔猎、创制八卦神农氏遍尝百草、教民农耕真题练习拓展.(小学、幼儿2015上)下列选项中,被后世尊为我国农耕和医药始祖的是()。
A.神农氏B.伏羲氏C.燧人氏D.有巢氏真题练习(中学2019上)21.中国是丝绸的故乡。
下列传说人物中,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织绢之术,被后世奉为“先蚕圣母”的是()。
A.黄帝B.神农C.女娲D.嫘祖(幼儿2020下)17.“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几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孙中山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所称誉的是其中之一,该人物是()。
A.黄帝B.炎帝C.尧D.禹一、先秦时期2.夏朝——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者:禹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大禹像3.商朝甲骨文——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4.西周周武王——牧野之战周幽王、褒姒——烽火戏诸侯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经济:井田制4.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真题练习拓展.(中学2018上)春秋时代统治阶级内部分为不同阶层,下列选项中,其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公、王、大夫、士B.公、王、士、大夫C.王、公、士、大夫D.王、公、大夫、士一、先秦时期5.东周周幽王死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6.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和越王勾践。
中国古代史之先秦时期
名臣:范蠡
(1) 兔死狗烹,人称“商圣”,号陶朱公,后人把他视为财神。
(2) 四大美人
①沉鱼:西施浣纱
②落雁:昭君出塞
③闭月:貂蝉拜月
④羞花:贵妃醉酒赏花。
文物:越王勾践剑
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
天文历法:《墨经》
(1)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时,由墨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写成《墨子》一书,
《墨经》是《墨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墨经》中记录了很多光学知识,而且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是直线传
播的原理,还记载了关于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说明了焦距和物体成像的关系。
(3) 在 2016 年 8 月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用墨子的名
字命名,是为了纪念墨子在早期物理光学方面的成就。
战国
1.标志事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三家分晋:晋国的三家卿大夫实力不断强大,将晋国一分为三, “三家” 指赵、
魏、韩。
(2)田氏代齐:齐国的国君本来是姜子牙的后代,但是后来被田氏取代成为齐国的
诸侯。
2.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后,诸侯国数量减少,形成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统称为战国七雄。
考查位置排列。
最西边是秦,在陕西一带;
最南边是楚,在湖北一带(湖北是荆楚大地);最东边是齐,山东是齐鲁大地;最北边是燕,在最北边;中间部分从北到南排布为赵、魏、韩。
齐、楚、秦、燕、赵、魏、韩
3.主要事迹。
(完整版)中国古代史(通史)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和奠基时期一、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二、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三、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知识整合】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
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地方行政“封建时代”的开始①背景:A、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
B、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加之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周公执政后,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阶段)
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中国古代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涵盖了从华夏文明的发展到秦汉时代的统一,再到三国时期的分裂,以及其他朝代的兴衰。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各个时期,并展示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文化遗产。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开篇,这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221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历史主要聚焦在战国时代的发展与变迁。
兵家、儒家、墨家等学派纷争并涌现出大量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孔子、荀子、韩非子等。
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包括《诗经》、《易经》、《论语》等,这些文化经典至今仍有重要影响。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下一个重要阶段,涵盖了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
这个时期的最显著特点是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起起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汉朝,推行了许多重要政策和制度,如推行儒家思想、设立丞相和郡县制度等。
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包括《史记》、《汉书》等史书,以及雕塑和漆器等艺术品。
3.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最为动荡和战乱的时期,大致从公元220年到280年。
这个时期是由于东汉王朝的衰落和群雄割据的混战所导致的。
其中三国魏、蜀、吴三分天下并进行了长期的争夺。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三国英雄有曹操、刘备和孙权,他们分别建立了魏、蜀、吴三个政权。
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包括《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和建筑艺术,如三国时期的雕塑和壁画。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黄金时代,大约从公元581年到907年。
这个时期的最重要特征是唐朝的兴盛和繁荣,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
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如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推行了科举制度等。
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包括《全唐诗》等文学作品和唐朝的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
5. 宋朝时期宋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大约从公元960年到1279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六个分期:一.先秦时期(——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兴起】二.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专制大一统时期】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1年)【政权分裂和民族融合】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五.宋元时期(907年——1368年)【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六.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1912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古代社会由胜而衰】口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前221年)分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政治宗法制礼乐制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夏、商、西周经济手工业:金属冶炼业、经营性质商业:发展、城市文化:甲骨文、日食记录齐国改革政治鲁国改革秦国:商鞅变法春秋战国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水利设施、土地制度经济手工业:金属冶炼业、经营性质商业:私商、重农抑商政策文化:思想、科技、文学一.原始社会【政治】:禅让制【经济】:原始农业1.农作物:粟和水稻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3.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二.夏、商、西周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政治】:(一)夏商国家制度1.夏王朝王位世袭与公共权力2.商王朝:神权色彩与内外服制度(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王位世袭制1.分封制:(1)目的:拱卫王室,建立有效统治。
(2)内容:分封土地和人口①受封对象:功臣、宗族姻亲、先代贵族②受封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见述职③诸侯的权利:对下属进行再分封(3)特点:①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②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纽带。
③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4)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拓展了疆域。
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
③政权结构由松散趋于严密,西周成为强国。
④受封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等权利,为春秋割据埋下了隐患。
2.宗法制:(1)目的: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有序统治。
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①实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制度。
②核心:嫡长子继承制③原则:嫡长子继承,小宗服从大宗(3)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②大小宗具有相对性③“家”和“国”统一(族权与政权相结合)④血缘关系维系(4)影响:①宗法制是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权的政治法律工具。
②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③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稳定。
④把“家”和“国”密切的联系在一起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成为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巩固了分封制;分封制师宗法制的外在表现,二者互为表里。
在家中族内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4.早期(夏商西周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⑤具有延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经济】(一)农业1.概况: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2.农具和技术:①农具:木质的耒耜和石锄、石犁;出现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②耕作技术:耜耕、石器锄耕3.水利设施:大禹治水4.土地制度: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5.生产方式:集体耕作(二)手工业1.概况:商周时期“工商食官”制度,官营手工业发达。
2.金属冶炼业:①夏——春秋时期:青铜时代②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③冶铁业:西周晚期已经有铁器出现,但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广泛应用。
(三)商业1.“商人”的来源2.商周时期,政府鼓励支持商业发展,“工商食官”制度。
【思想文化】1.文字:商朝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形成完整体系。
2.日食:殷商记载的日食是世界上最早的相关记录。
三.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75年——前221年)【政治】(一)概况:1.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混战;2.分封制瓦解,社会动荡;3.各国为增强国力纷纷改革;4.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二)改革: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稅亩”;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1)魏文侯变法(李悝、吴起)(2)商鞅变法:A历史背景:①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争霸战争不断;②经济上,铁器牛耕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得到发展;③军事上,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④思想上,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B变法内容及影响:C变法特点:①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等方面。
②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③历史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十八年。
④推行力度最大,商鞅变法过程中,采取严厉手段,严厉打击了旧贵族,加强思想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
⑤成效最明显,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壮大了秦国国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D积极作用: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②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秦国的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E局限性: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②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③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有消极影响,导致秦的暴政;④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F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①根本原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商鞅变法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③商鞅变法措施全面彻底,行之有效。
④商鞅变法态度坚决,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取信于民。
⑤建立县治,强调法治,使新法在地方得以顺利贯彻执行。
⑥秦国君主权力比较集中,法家学说得到认同。
【经济】(一)农业:1.农具和技术:铁农具、牛耕逐步推广,铁力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水利设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3.小农经济的形成:(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破产于鸦片战争之后)(1)基础:生产力的提高;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统治者的提倡;(2)基本生产单位:家庭(3)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4)特点: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属于典型自然经济(5)优点:农民具有一定生产积极性,利于精耕细作(6)缺点:①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维持基本生活③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④脆弱性(7)影响:①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一直到1956年)②在较长时期内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③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二)手工业:1.金属冶炼: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2.经营方式: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私营手工业兴起(三)商业:1.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2.重农抑商政策3.自周秦到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
【思想文化】(一)思想:百家争鸣(中国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1.背景:①经济上:铁力牛耕推广使用,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物质基础。
②政治上: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崛起,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看法,提出各种方案。
③阶级关系上:各国诸侯为实现富国强兵,礼贤下士,士阶层活跃并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2.学派A儒家:(1)春秋时期:孔子【主要活动】①从教: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②从政:曾做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仕途不顺③编订文化典籍:六经(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主要思想】①政治学说:a.“仁”: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学说,反对苛政,主张以德治民,认为血缘之爱是仁的起点和原动力。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礼:崇尚礼治,“克己复礼”c.中庸的思想,主张恰当的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②教育思想:a.教育目的:使学生“成人”“君子”b.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C.教学法方: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启发式教学等【小结】“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以德治民”是其政治思想,是“仁”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礼”是“仁”的规范;“有教无类”是“仁”在教育上的身体力行。
【地位和影响】①对中国来说,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提出的一些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后世影响巨大。
②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①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②主张:a.孟子:性本善、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荀子:性恶论;礼法并施B道家①春秋时期:老子。
道是万物的本源;无为而治;辩证法思想;②战国时期:庄子。
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C法家战国时期:韩非。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
(二)科学技术1.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2.战国时期,《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医学:《黄帝内经》编于战国,成书于西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三)文学1.《诗经》(春秋时期)(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以四言为主。
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学经典。
2.楚辞(战国时期)(1)创作者:屈原(2)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3)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离骚》。
(四)艺术1.绘画: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等,表明中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2.戏曲: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