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重点是通过实验认识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确立的依据: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二说教法和教学手段我是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使我感觉到,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通常物质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是复习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实验的难度比较小,常常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重复做这种实验,学生的实验兴趣会下降,对这样的化学实验,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自己去感受,探索新知识,运用结论,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
既学到了化学知识,又掌握了探索新知识的科学方法,提高了思维能力,培养了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因此,我在“金属钠一节的教学中采用“引导——实验探究法”。
这种方法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教材实验为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性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自己归纳总结。
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并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学法由于我们的学生知识技能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加之这一节的实验又易做,所以尽量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同时,分设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探究,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对于习题来说,使学生对同类习题合并找差别,一题多解找简法,典型习题拓开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1.1 认识化学实验室学习实验室的基本布局和设备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1.2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使用试管、烧杯、量筒等实验仪器练习液体药品的取用、滴定、过滤等基本操作1.3 实验观察与记录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和技巧练习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2.1 物质的组成学习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的概念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2.2 物质的分类学习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和特点第三章:溶液与浓度3.1 溶液的概念与性质学习溶液的定义、特点和组成理解溶液的稀释、浓缩和饱和度3.2 溶液的浓度学习浓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练习溶液的配制和浓度计算第四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4.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化学反应的定义、特征和类型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4.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步骤练习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第五章:有机化学基础5.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与特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5.2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和机理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第六章:碳和碳的化合物6.1 碳的单质学习碳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 等碳的同素异形体6.2 碳的氧化物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收集和检验方法6.3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学习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性质和反应练习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鉴定和分析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和类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和平衡7.2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和规则练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第八章:酸碱反应与溶液的酸碱性8.1 酸碱的概念与性质学习酸碱的定义、特征和分类理解酸碱的中和反应及其应用8.2 溶液的酸碱性学习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和测量方法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第九章:盐类物质的性质与反应9.1 盐的概念与分类学习盐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了解盐的溶解性和电离特性9.2 盐的反应学习盐的化学反应类型和特点练习盐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第十章:化学与生活10.1 化学与健康学习人体所需营养素的种类、作用和食物来源了解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食品安全知识10.2 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方法理解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第十一章:金属的性质与反应11.1 金属的物理性质学习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物理性质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1.2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化学反应掌握金属的活动性序列及其应用11.3 金属的冶炼与用途学习金属的冶炼方法和原理了解金属的提取、精炼和应用第十二章:非金属的性质与反应12.1 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学习非金属的绝缘性、脆性和颜色等物理性质了解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2.2 非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非金属与氧气、酸、碱等物质的化学反应掌握非金属的活动性序列及其应用12.3 非金属的用途与危害学习非金属的用途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非金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第十三章: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13.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习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原则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的重要性13.2 实验创新与探究鼓励学生提出创新实验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第十四章:复习与考试技巧14.1 复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有效的复习方法和技巧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和目标14.2 考试技巧与策略学习考试的解题技巧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自信心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课程学习总结总结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15.2 展望未来学习引导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案设计理念1.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注重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梳理化学知识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注重过程方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2 物质的分类1.3 化学方程式2.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2.1 生活中的有机物2.2 生活中的无机物3.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3.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2 吸热与放热反应4. 第四章:金属与金属材料4.1 金属的性质4.2 金属的冶炼与用途5. 第五章:溶液与化学反应5.1 溶液的浓度与稀释5.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实验报告等方式,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水平。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识。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学术研究教学计划是教学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集辑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化学变化的初步概念。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能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科学的观察和剖析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难点: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化学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总结法教学准备:[实验1-1]-[实验1-5]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新课导入:绪言课的几个实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化学分析的印象,课后有许多女同学提问:为什么白纸喷“水”会变红,再喷“水”红色又消失了呢?生活中也有许多现象: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工程机械制品水蒸气会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下面来学习生物体的变化。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介绍]观察实验方法:看、闻、触摸。
观察实验的步骤:1、实验前,物质的色、态、味等2、实验过程中,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沉淀等现象;3、实验后,物质的物质的色、态、味等;思考:物质变化前后,但若生成了其他物质?[实验1-1]水的沸腾[实验1-2]胆矾的粉碎[实验1-3]胆矾溶于水后氯化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表: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前的物质变化前有无新物质生成1-1液态的水有水蒸气会带来;又变成水蒸汽的水液态的水无1-2蓝色块状胆矾块状变成粉末状蓝色粉末状胆矾1-3蓝色硫酸铜变成蓝色浑浊物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有1-4薄片块状石灰石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讨论、归纳】1-1、1-2中水和胆矾发生了状态和形态的变化,但无新物质生成,1-3、1-4中有颜色的变化,有沉淀的生成,有气体生成,并生成了新物质。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关于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6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煤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知识拓展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播放录像:煤的用途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混合物2、焦碳、煤焦油、煤气3、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介绍石油的用途。
2019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课件(苏教版):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共16张PPT)
3. 热塑性 塑料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 热固性 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受热也不 再熔化,不能反复加工。
练 习 6.下列飞机的组件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D )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有三个关键:一是要明确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情况
,滴加的稀盐酸过少,溶液显碱性;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滴加的稀盐酸过多
,溶液显酸性。二是要明确酚酞不变色,溶液可能显中性,也有可能显酸性。三是要
明确第(3)问中的“另设计一个实验”应在已经知道溶液“要么恰好完全中和,要么盐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A 。
A.蔬菜
B.牛肉
C.大米
D.花生油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元素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3)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B 。
A.塑料保鲜膜
B.不锈钢菜刀
C.棉布围裙
D.陶瓷蒸锅
(4)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主要成分 CaCO3)的物质是 食醋 。 (5)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 乳化作用 。 (6)剧烈运动后宜喝适量淡盐水,盐水中所含的微粒有 H2O、Na+、Cl- (填符号)。
答案:(1)K2SO4 (2)(NH4)2SO4 (3)NaOH,HNO3 (4)Ca(OH)2 2HCl
谢谢大家
The end,thank you!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复习课
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人类的六大基本营养素包括 蛋白质 、 糖类 、 油脂 、 维生素 、 无机盐 和 水 ,其中 蛋白质 、 糖类 、 油脂 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初中化学讲课教案苏教版
初中化学讲课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熟悉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分类方法;
3. 掌握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元素周期表的图书和资料;
2.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室设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周期表的作用,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元素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什么是元素?
2. 元素的性质有哪些?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法得出结论。
三、介绍元素周期表(15分钟)
1.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和发展;
2.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分类方法。
四、解释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15分钟)
1. 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的分类;
2. 周期表上元素的排列规律。
五、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元素和周期表进行总结和概括。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阅读有关元素和周期表的书籍,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周期表的分类方法,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元素和周期表
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元素的性质,帮助学生
建立深刻的概念。
同时,要引导学生根据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认识元素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苏教版初三化学教案5篇
苏教版初三化学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教版初三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教具准备】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交流回答】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提出问题】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展示交流】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阅读记忆】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阅读回答】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交流回答】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2019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课件(苏教版):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共19张PPT)
3.糖类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基本单位是 葡萄糖 ,它是人类的主要供能
物质,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约放出 16 kJ 的能量。 4.油脂在人体内主要作为备用能源,每克油脂完全氧化约放出 39 kJ 的能量。 5.维生素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多数在体内不能合成。缺乏 维生素A 会引起
答案:(1)烧杯 D、G (2)搅拌 溶解
归纳:解决溶液配制的问题,可以回忆当时实验时配制的步骤进行认真 解答。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配制一定 溶质质量 分数的溶
液
用固体配制溶 液的探究
用浓溶液稀释 的探究
配制步骤 溶液配制过程中误差产生原因的探究 配制步骤 溶液配制过程中误差产生原因的探究
【易错易混提示】 1.称量时应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易潮解的物质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2.量筒的选取应遵循“选取与所量液体体积最接近的量程的量筒”,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 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时,所量液体的实际体积比理论值偏小,导致所 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仰视读数时,所量液体的实际体积比理论值偏大,导致所配溶液的质 量分数偏小。
②溶质溶解的量变多了:天平空载时,指针向右偏;称量时,所 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油污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教师点拨】
注意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一些错误操作导致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大偏 小的分析方法。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一试身手】
请同学们完成学生用书当堂作业部分。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二: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
A.合金外壳 C.真皮座套
B.驾驶舱玻璃 D.橡胶轮胎
练 习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分子的基本性质1.1 分子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分子的定义、特点及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子的定义、分子的性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类型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内容: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类型及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分子间作用力。
第二章:原子和元素2.1 原子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的结构及电子的排布。
教学内容:原子核的结构、电子的排布及原子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模型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2 元素的概念与周期表教学目标: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
教学内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小组讨论、周期表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
第三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3.1 化合反应教学目标:了解化合反应的特点及常见化合反应类型。
教学内容:化合反应的特点、化合反应的类型及化合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2 分解反应教学目标:掌握分解反应的特点及常见分解反应类型。
教学内容:分解反应的特点、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分解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溶液与浊液4.1 溶液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了解溶液的定义、特点及溶液的性质。
教学内容:溶液的定义、溶液的特点、溶液的性质及溶液的制备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2 浊液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掌握浊液的定义、特点及浊液的性质。
教学内容:浊液的定义、浊液的特点、浊液的性质及浊液的制备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浊液的概念与性质。
初中化学苏教版教案全册
初中化学苏教版教案全册第一课: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学内容:1.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思考一下什么是化学,为什么我们要学化学
2.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3.讲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4.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
第二课: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2.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
2.介绍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3.讲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区别
4.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状态的物质的性质
5.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布置作业
......
依此类推,逐步完成整本册的教案设计。
在设计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
活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苏教初中化学教案模板下册
苏教初中化学教案模板下册
课题:化学名称与化学公式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元素的化学名称与化学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2. 掌握根据化学名称确定化学公式的方法;
3. 能够利用化学元素的化学符号和价数确定元素的化学名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元素名称与符号的对应关系,根据名称确定化学公式的方法;
难点:利用化学符号和价数确定元素的化学名称。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化学元素的名称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引出化学名称与化学公式的关系。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化学元素的名称与符号的对应关系,如氧气的符号为O,铁的符号为Fe;
2. 讲解根据化学名称确定化学公式的方法,例如氧气的化学公式为O2,铁的化学公式为Fe。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根据给定的化学名称确定化学公式;
2. 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根据给定的化学公式确定元素的名称。
四、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名称与化学公式的关系,并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练习。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化学名称与化学公式的对应关系。
教学反思:
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化学元素的名称与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根据名称确定化学公式的方法,提升化学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苏版初三下册化学教案:有机合成材料
苏版初三下册化学教案:12模式介绍发觉式教学: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进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
发觉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适应,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适应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有机化合物;二是有机合成材料。
关于第一部分,教材通过【探究】栏目中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并比较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这种概念给出方式专门好地照管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同时向学生渗透了“从专门到一样”的认识事物的哲学方法。
此外,教材还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不同说明了其数目专门庞大的缘故,并给出了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初步分类。
关于第二部分,教材从学生的生活体会动身,举例介绍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介绍了合成材料相关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优越性。
并以聚乙烯为例,结合实验,介绍了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接下来分别具体介绍了塑料、纤维和橡胶的分类、性能和用途。
这部分内容中实物图片较多,在照管实例涵盖种类广度的同时,举例力求接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明白得。
至此,教材关于合成材料的优越性差不多作了浓墨重彩的展现,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因此,随后的内容以“白色污染”为问题中心,结合【讨论】栏目,进行了多角度分析,以关心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进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最后,教材在【化学·技术·社会】栏目中介绍了日益重要的复合材料。
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认识材料在人类社会进展中所起到的庞大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思路说明(一)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形成及判定1.突破建议:教材中尽管关于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区分要求并不高,只是要求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点,但关于“有机物”概念的心理认知程度会阻碍学生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及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等相关概念及有关内容的学习。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授课设计苏教版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化肥的种类和特点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3.认识常有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研究水平;2.增强学生理论与本质相结合的水平。
感神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到平常生活中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点2.铵根离子的检验难点:1.铵根离子的检验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有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经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授课经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经过实验去研究;学生:经过设置必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议论、实验研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点。
授课过程:一.化学肥料1、氮肥氨水 NH3H2O易溶于水低温密封碳酸氢铵 NH4HCO3硝酸铵 NH4NO3氯化铵 NH4Cl硫酸铵 (NH4)2SO4尿素 CO(NH2)2【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动植物枝叶旺盛。
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
钾元素有益光合作用,促动作物生长强壮。
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以够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
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铵 NH4H2PO4磷酸氢二铵( NH4)2HPO43、钾肥硫酸钾( K2SO4)氯化钾( KCl)碳酸钾( 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4、复合肥料硝酸钾 KNO3磷酸二氢钾 KH2PO45、微量元素肥料如B、Mn、Cu、Zn 等6、农家肥料二、农药1、作用2、危害三、随堂检测题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定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铵在高温或强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
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并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师:利用胶片展示完整方案。
结论:1、10℃时,氯化钠比硝酸钾更易溶于水。
师:若把溶剂的量规定为100克,则某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溶解度。
生:理解溶解度的涵义,并思考从上述实验中还可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2、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1克。
生:归纳溶解度定义,并理解其涵义。
2、根据溶解度判断物质溶解性。
师:在不同的温度下,物质溶解度不同。
这样,我们只需比较特定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大。
生:自学课本第135页第二段并
3、溶解度曲线。
师:用胶片展示固体溶解度曲线。
生:观察溶解度曲线,找出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及在哪个温度下,硝酸钾溶解度为110克。
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温度。
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
初三化学苏教版教案
初三化学苏教版教案初三化学教案课程标题:溶液的浓度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含义和基本概念。
2.掌握浓度的计算方法。
3.理解溶液的浓度与溶质溶解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1.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2.浓度的计算方法。
3.溶质溶解度与溶液的浓度关系。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引起学生对溶液的思考,提出问题:“你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过溶液吗?能举几个例子?”•简要介绍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2. 理论讲解(15分钟)溶液的定义和组成•列举溶液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解释溶剂、溶质和溶解的概念。
•举例说明溶液的组成。
浓度的计算方法•介绍浓度的概念,并列举两种常见的计算浓度的方法: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
•详细讲解质量浓度的计算方法,并提供示例和练习题。
溶质溶解度与溶液的浓度关系•引入溶质溶解度的概念,并解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例子,让学生理解浓度对溶质溶解度的影响。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分发练习题,并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
•指导学生讨论题目解答思路和方法。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醒重点。
•鼓励学生思考浓度与溶质溶解度背后的原理,并对此进行拓展思考。
教学资源:•教材《化学》苏教版•练习题评价与反馈:•利用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及时评价学生对浓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收集学生的疑问和困难,并在下节课进行解答和反馈。
5.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要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进行复习和巩固。
6.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并可以向老师请教遇到的问题。
教学延伸:在课后,学生可通过参考资料和互联网查找更多关于溶液和浓度的知识,拓展自己的学习。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浓度溶液的溶解情况,巩固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化学》苏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化学实验教程》教师备注: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浓度的计算方法以及溶质溶解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测量化学反应速率,并分析实验结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合作意识和实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难点:能够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测量化学反应速率,并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化学试剂、实验报告模板。
2. 教材准备: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X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快慢反应现象。
- 提问:你能举出一些化学反应速率快的例子吗?为什么会快?-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知识讲解与概念解释(15分钟):- 向学生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 通过实例和图表展示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研究。
-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结论。
-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报告,进行讨论和交流。
5. 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进行讨论。
-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化学反应速率控制工业生产过程?-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探索。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复习,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和测量化学反应速率,并分析实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教案苏教版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过程和方法:
1.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水平;
2. 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
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
1.铵根离子的检验
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
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 化学肥料
1、氮肥
氨水 NH3H2O 易溶于水低温密封
碳酸氢铵 NH4HCO3
硝酸铵 NH4NO3
氯化铵 NH4Cl
硫酸铵 (NH4)2SO4
尿素 CO(NH2)2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动植物枝叶茂盛。
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
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动作物生长健壮。
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
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
3、钾肥
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
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4、复合肥料
硝酸钾KNO3
磷酸二氢钾KH2PO4
5、微量元素肥料
如B、Mn、Cu、Zn等
6、农家肥料
二、农药
1、作用
2、危害
三、随堂检测题
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须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
尿素的含氮量,肥效持久。
铵盐跟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___.
3.草木灰中的钾肥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水溶液呈________。
4、磷酸二氢钾是含_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硝酸钾是含________
元素的复合肥料。
5、常用的农药有哪些?说出各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