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缀形成的语法化机制

合集下载

汉语类词缀“性”和“化”的兼类产生机制

汉语类词缀“性”和“化”的兼类产生机制

如“大陆性(气候)、战略性(资源)、细菌性(肺炎)、
一、“性”和“化”构词的语义范畴化
表面性(文章)”等 ;2.[[X]V. 性 ]NPA.,X 为表示动作 行为的动词,派生后表示具备 X 特点的,往往与医学、
要研究“性”和“化”的兼类产生机制,首先需 经济、科技方面有关,共 25 个词,如“经营性(收入)、
项是表示某种静态的、抽象的状态或性质,当“性” 性质,也可以表示具备 X 特点的,共 113 个词。如 :
与不同类别的词基结合时,“X 性”的句法性质也有所 “创造性”既可以表示人们的思维或实践活动所具有
不同。
的创新特性,如“人的创造性往往来源于兴趣”(作
“X 性”可以是名词,根据可结合词基的句法、语 主语)、“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家的创造性”
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出解释。首先尽最大可能掌
观性越强,其信息量越大”这一句子中,它充当主语 握“性”和“化”所构成的词,鉴于词典收词数量的 中心语 ;而“病毒性”则是区别词①,它不能单独充 限制,我们将直接在汉语语料库中收集二者的派生词。
当主语或宾语,只能用在名词前作定语,如“病毒性 综合考虑国内现有语料库的特点,笔者以国家语委现
能力不强,这属于边缘义项。2. 在原型义项和边缘义 分灵活,既可以出现在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受形容
项内部,根据二者与不同词基的结合情况,这些义项 词修饰,也可以出现在定语的位置上,用“非”否定 ; 又会产生不同的语义变体(semantic variants)①, 另一方面,它们又不是典型的名词或区别词。这类派生
要对“性”“化”和不同词基的结合及兼类情况进行具 开发性(金融机构)、防御性(药物)、辅助性(服务)”等。
体分析。我们在国家语委语料库中共收集到“性”的 此外,还有 [[X]Q.P. 性 ]NPA.,X 为数量短语,在语料库 派生词 428 个、“化”的派生词 471 个。经过对这些派 中仅发现“一次性”一词。区别词性的“X 性”也具

现代汉语词缀化现象初探

现代汉语词缀化现象初探

现代汉语词缀化现象初探严筱雯摘要:词缀化是随着汉语词汇内部需要而产生、发展的,中西方文化交流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缀。

判断词缀大致有位置的固定性、词义的类属性、构词的能产性、结构的粘附性、语音的弱化性这五个标准。

类词缀是类似于前缀或者后缀的成分,是人们对语言接触中形成的活跃的、结合面宽、构词能力强的一类语素的概括。

类推机制和经济原则是影响词缀产生的内因,社会发展、语言接触、语用心理等社会因素是其外因。

新兴的类词缀第一种走向是类词缀的意义完全虚化,第二种走向是有的类词缀可能会回归词根语素。

词缀化新词产生了诸多良好的语用效果,但也带来不佳的社会影响,应以一分为二的态度来对待发展的新词汇。

关键词:词缀;类词缀;特点;规范化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7-0151-03作为缺乏形态变化(inflection)的语言,汉语在进行构词时,主要借助句法构词(即通过词汇的复合构词),辅以派生、重叠、儿化等形态构词。

随着社会发展,汉语的词汇不断增加,其构词能力也相应加强。

本文试从传统词缀着手,在分析其产生渊源、特征的基础之上,对新词缀的由来、特点以及新词语规范进行阐释。

一、现代汉语的词缀(一)词缀与典型词缀马庆株先生称:“在现代汉语各级语法单位中,认识分歧之大、术语分歧之大都莫过于词缀”[1],如何给词缀下定义且正确区分它,还存在难度。

布龙菲尔德提出“自由”和“粘着”说,把词缀定义为二次派生构词时附加在词干上的粘着形式[2]。

在缺乏形态变化的汉语中,词缀是粘附于词根的语素,无实际词汇意义且位置固定,它一般用来给词根增加附加性的词汇意义,或者表达某种语法意义[3]。

根据对应词根的位置,词缀可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

前缀的位置在于词根的前部,如汉语词语“老师”“老爸”的“老”。

中缀是插在词根中间的语素,如的存在。

鲁米的诗,是在向众人倾诉一个觉悟者眼中的世界,宛如一个站在高山之巅的人,向山脚下的人叙述,他所见的太阳,是如何从未升起也未落下,而是昼夜不停地与月亮旋转舞蹈。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一一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一一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一一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语法化是指语言中原本非语法化、非规范化的表达方式逐渐变为语法化和规范化的过程。

形态句法是语言中用来表达句子结构的形态成分,即词类、时态、语气等的变化和组合方式。

形态句法的发展也是语法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汉语语法化的历程中,形态句法的发展受到多种动因和机制的影响。

形态句法在汉语中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汉语时期。

古汉语的形态构词比较简单,语法规则相对较为灵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汉语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

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形态句法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动因的影响。

第一,语言接触和借用。

汉语历史上与其他语言的接触和借用对形态句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尤其是与阿拉伯语、蒙古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使得汉语形态句法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和变体。

例如,借用自阿拉伯语的“啊拉”、“穆斯林”等词语的出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和形态句法功能。

第二,社会文化变迁。

社会文化的变迁和语言使用环境的改变也对形态句法发展产生了影响。

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制度的改革等,汉语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专业术语和词汇,形态句法不断发展和演变。

同时,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和行为方式的出现也推动了汉语形态句法的发展,例如网络词汇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形态句法的变化更加快速和多样化。

第三,语言内部的逻辑演变。

形态句法的发展也受到语言内部逻辑演变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原本没有明确词性的词汇逐渐被赋予了特定的词类,并出现不同的形态变化规则。

例如,汉语中的副词“很”在古汉语中没有词性,但在现代汉语中被归类为副词,并出现了形容词短语“很好”、“很高兴”等形态的变化。

形态句法发展的机制主要包括语音变化、语义变化和句法规则的调整。

首先,语音变化是形态句法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的语音系统发生了变化,这对形态句法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例如,古汉语中的兼容性标记“而”逐渐变为现代汉语中的虚词“的”。

其次,语义变化也是形态句法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语法化的机制与动因

语法化的机制与动因

第22卷 第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2 No.2 2013年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Feb. 201367文章编号:1008-8717(2013)02-0067-03论语法化的机制与动因凌 剑 春(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76)摘 要:语法化是指语言形式的意义从实义向虚义转变, 其功能从实词向语法功能词、附着成分、词缀乃至屈折形式的演变过程。

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方面,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观化是语法化的一个重要机制,语法化的动因和语用推理密切相关。

说明语言演变不是源自语言自身,而是源自语言的使用,其演变机制跟人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关键词:语法化;机制;动因;认知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语法化是一种语言演变现象,指的是语言形式的意义从实义向虚义转变, 其功能从实词向语法功能词、附着成分、词缀乃至屈折形式的演变过程。

[1,2]认知语言学认为语法化是规律化最强的语义演变类型。

语法化的研究是从语言历时变化来看语言共时现象,从语言演变的规律来解释语法规则,寻找语言认知动因和语言变化对现代语言形成的作用,这对于研究语言与认知的关系非常重要。

[3]语言演变是在人们日常语言使用中发生的,这表明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跟语言以外的诸多因素如人的认知方式密不可分。

本文主要讨论语法化的机制及动因。

提出语法化的机制除了重新分析和类推以外,主观化也是语法化的一个重要机制,语法化的动因和语用推理密切相关。

目的是为了说明语言演变不是源自语言自身,而是源自语言的使用,其演变机制跟人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2. 语法化的机制 2.1重新分析和类推语法化是怎么进行的,有什么规律,这是研究语法化机制所关心的问题。

Hopper & Traugott 认为语法化主要是通过重新分析和类推来实现的。

重新分析发生在语言结构的“组合”轴上,指一个词语或一类词语表层形式没有明显变化而内部的结构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语法的演变

语法的演变

ຫໍສະໝຸດ 汉语史上动态助词产生
在汉语语法的演变中还产生了黏附在词末 表示语法意义的专用动态助词:“了”表 示行为动作的完成,“着”表示行为动作 的持续,“过”表示行为动作的曾经发生。 它们黏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成为这两个 词类的明显的标志。这种意义的 “了”“着”“过”是隋唐以后逐步发展 出来的,如王力先生指出,这是“近代汉 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各家对于汉语史的不同分期



王力在《汉语史稿》中提出的分期: 上古期: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入华以前) 过渡期:三----四世纪 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期) 过渡期:十二、十三世纪 近代: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 过渡期: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现代:五四运动以后


疑问代词做宾语或人称代词在否定句中做宾语,应该放在动词之前, 这也是先秦时的正常的词序,例如“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子 罕》),“不吾知也”(《论语· 先进》)自汉魏以后,特别是南北朝 以后,代词宾语的位置逐步移到动词后面,和“动—宾”的基本格式 取得一致。
汉语偏正结构的形式演变
汉语的偏正结构在完全定型以前,经历了一个“偏正”“正偏”并存 的阶段。 现代汉语的偏正结构里有一种“小名+大名”的类型,小名在前,限 定后面的大名,例如“桑树”“北京市”,“桑”“北京”为小名, “树”“市”为大名。但是在上古汉语中却有一种与此相反的词序, 这可能反映史前汉语的一些特点。在甲骨卜辞里可以找到不少大名冠 小名的地名,如“丘商”“丘雷” 清人俞樾在概括这类现象时说:“古人之文,则有举大名而合之于小 名,使二字成文者,如《礼记》言‘鱼鲔’,鱼其大名,鲔其小名也。 《左传》言‘鸟乌’,鸟其大名,乌其小名也。《孟子》言‘草芥’, 草其大名,芥其小名也。《荀子》言‘禽犊’,禽其大名,犊其小名 也。”(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三)。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基于语法化理论的现代汉语词缀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基于语法化理论的现代汉语词缀研究
the basic nature and the general nature of the affixes,holds that the affixes are orientation non.word.forming morphemes with hi曲ly functional lexical meaning in among compound words,and offers the criteria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cope of the affixes:lexical meaning
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词根’。”b!吕叔湘实际强调了词缀四个方面的特点:(1)意义虚; (2)作用是“帮着造词”:(3)不单用,位置固定;(4)结合面较宽。
王力先生说:“……中国语的大进化,乃是词类的记号的大量增 加。”规定“凡语法成分,附加于词或仂语或句子形式的前面或后面, 以表示它们的性质者,叫做记号”。并且解释说,“记号是粘附于语言 成分的,不是连接某一个语言成分于其他的语言成分的”:“我们所谓 记号是很容易辨认的,只需看它和实词或仂语粘附得紧不紧。”王力 实际指出了(1)记号的粘附性;(2)定位性:(3)意义虚;(4)隐 含着记号是不成词的成分的意思:(4)作用是标示词、词组的性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力袍
地年,2月,子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黄伯荣、廖序东:“体现基本意义的语素又叫词根。加在词根上

浅议现代汉语的词缀

浅议现代汉语的词缀

摘要 现代 汉语构词法以复合方式为主 . 附加构词法等 只是 占了很 少一部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语言间的频 繁接触以及语言自 身 的一些原 因 汉语 尹除 r一些典 型留缀外 又出J " L3一类语义部词 缀 语 法 化 现
第1 4期 总 52期 2
浅 议 现 代 汉 语 的 词 缀
苏 薇 ( 南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河 南 新 乡 4 3 0 ) 河 5 0 7
中 图 分 类号 : H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9 5 2 1 )4 0 6 一 2 1 0 — 2 X(0 10 — 1 8 O


的、 粘着 的、 定位 的准词缀 , 其使用范 畴也扩大到 了政治 、 社会 、 生 活等 各 个 领 域 。 从构词 的诃 性上来分 ,准词缀所构成词语 的词性 大概有三 种: 名词性 、 容词性 和动词性 。比如准后缀 “ 所构成的词语 形 者” 有两类 意思 . 第一个意思是表示有某种信 仰 、 从事 某种工作或有 某种特性 的人 , 准后缀“ ” 者 之前可以是名词 , 笔 者 、 如“ 马列 主义 者、 唯物 论者 、 修正主义者 、 医务工作者 ” , 等 也可 以是 动词或形 容词, “ 者、 者、 者、 如 老 弱 强 长者 、 记者 、 作者 ” ; 等 第二个是指代 事 物或人 .者 ” “ 之前可 以是方 位词 也可 以是数 字 , “ 如 前者 、 后 者、 二者 、 三者 ” 等。尽管“ ” 者 的意义有些 区别 , 前加词语 的词性 也有很大不 同 . 但是他们所构成 的词语都是名词性 的。这一类就 属 于 名 词性 的准 词 缀 。 二、 准词缀对现代汉语构词 的影响 随着 社会 的不 断进 展 , 言 的频 繁 接触 , 语 准词缀 的数 量在 逐渐增加 。 其数 量的递增必 然对整个 现代汉语 词汇系统 内居于 次要地位 的附加式构词法 ,以及整个汉 语词汇系统产生不小 的 影响。 程湘清先生在《 汉语史专书复音 词研 究》4 【中曾指 出 :先秦 】 “ 时 期 , 法 造 词 中运 用 虚 词 方 式 造 词 …… 虽 然 已经 出现 , 虚 词 语 但 造词 中的名词词头 ‘ ’ 阿 尚未产 生 , 词词尾 ‘ ’ 名 子 也才初具 雏形 ; 但是到 了《 论衡》 , 时 已经出现了形容词后缀 “ ” 然 和前缀 “ 、 可”数词前缀 “ ”名 词后缀 “ 等 , 第 、 子” 并且共 出现 6 3个运用虚 词 成分造词 的附加式 复音 词 , 占复音 词总数 的 2 4 占语 法造 . %, 7 词总数 的 29 %;世说 新语 》 . 3 《 中除 了大量 出现 “ 、 、 ” , 然 可 第 外 还 出现了 主要 用在人名 和称 谓前 的名词 前缀 “ , 阿” 共有 附加 式复 音词 9 8个 .占全书复 音词总数 的 46 %,占语法造 词数 的 5 .1 . 4 %;敦煌变文集》 , 9 《 中 名词前缀 “ 、 , 阿 老”代词前缀 “ , 阿” 动词后 缀 “ 、 、 、 、 地 、 ”名词后缀 “ 、 、 ” 得 着 取 却 当、 其 , 子 儿 头 被广泛应用 , 附加式 复音词共计 36个 , 1 占全书复 音词总数 的 7 7 占语 法 . %, 2 造 词 数 的 8 %(0 3 15 23 3 4 3 0 。汉 语 在 不 断 的 发 展 过 . 2 0 :6 ,4 ,3 ,5 ) 7 程 中, 运用附加式语法构词的数量 和比例都 在不断增加 , 向上 呈 发展的趋势 。 随着社会经济 、 文化 的不断深入交 流和发展 , 汉语 同其 它语 言 的交流也 E渐频繁 。 其是 同英语 的接触 , t 尤 准词 缀的产生 与语 言之间密切 的接触也不无关系 。但是 , 有一点是需要 明确的 , 汉 语 的自身语言特点决定 了词缀在汉语里 的构词方式不能与英语 里 的构 词 方 式 完 全 契 合 。虽 然 很 多 英 语 中 的词 缀 通 过 翻译 进 入 到 了汉语 里 . 是 , 但 它们不 能被称为词缀 , 只能以准词 缀的形式 出现。我们也知道 , 汉语 中的词缀也是由实语素经过长时间的发 展变化才形成 而来 的。而语 言之 间的大量接触 , 尤其是汉语 同形 态语言— —英语 的大量接触 ,也迅 速的加快 了汉语 的词缀化进

汉语词缀的形成及其特征

汉语词缀的形成及其特征

汉语词缀的形成及其特征杨贺摘要:汉语词缀是汉语词汇史、语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它涉及到词汇、语法两个层面,而且每个词缀各有特性,再加上时代的不同,所以词缀不断地更替,甚至成批地消亡、成批地新生。

但其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说清楚,尤其是词缀的形成与特征等根本问题,更是众说纷纭。

从共时语言看是同一个词缀的,从历时语言探讨往往是不同的词缀并有不同的形成历史层次。

与西方语言相比,汉语词缀具有独特的本质特点。

关键词:词缀;词缀的形成;词缀的特征;范畴意义汉语词缀是汉语词汇史、语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中国古代以/辞也0、/语助0对词缀进行泛虚词的研究,差不多有两千年;现代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研究,差不多也有一百年。

但由于词缀涉及到词汇、语法两个层面,而且每个词缀各有特性,再加上时代的不同,所以词缀不断地更替,甚至成批地消亡、成批地新生。

这样,汉语词缀中的很多问题还没有说清楚,尤其是词缀的形成及其特征等更是众说纷纭。

一、词缀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差异对同一种语言现象进行共时的研究与历时的研究,所得结论往往有所差别。

共时研究得出的是同一时段内的共同规律,带有普遍性;历时研究得到的是更长时间内的演变规律,带有个体特征。

凡是具有历史性的语言问题,这两种方法往往是缺一不可。

汉语词缀的研究就是这样,既需要共时的研究,也需要历时的研究,而且两种研究得出的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现代汉语共时研究中,一般认为/富于0、/难于0、/善于0、/长于0、/忙于0是附加式,是形容词加后缀/于0变成了动词,/于0是同一个词缀。

¹这基本上道出了/于0在共时平面上的特征,但如果进行历时的考察就会发现,这些共时特征未必确切。

它们不是附加而是仂语的凝固化,不是/于0使形容词变成了动词而是本来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几个/于0也不完全是同一个词缀。

如/富于0:(1)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5史记#曹相国世家6)(2)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现汉词缀化现象

现汉词缀化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词缀化现象2009-12-2摘要:词缀化现象的发展是近年来现代汉语词汇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涉及到了语言学中的多个层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现代汉语词缀化现象:词缀化现象的定义、其产生的途径和原因、新词缀的特征、分类、其对语言结构的影响以及新词缀判定的标准和规范化的问题。

关键词:词缀化现象;产生途径;原因;判定标准;特征;规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变化,反映在语言当中,最突出的就是新词的产生。

现代汉语的词缀和词缀化词发展非常迅速,数量不断增加。

大量的词缀和词缀化词涌进语言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而且使得词根加词缀这种派生式构词法变得日益重要。

那么什么是词缀化倾向呢?正式提出词缀化这一概念的是沈孟缨先生,她在《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中将词缀化倾向定义为:作为词根原来的词义逐渐虚化,在构词中产生某种附加意义的倾向,并认为这种“新的词缀化倾向”是汉语发展的一种趋势和特点。

同时我们还需要明确一点,汉语词语词缀化的发展是指两个方面。

一是指某些实义词根正在逐步具备较多的用作词缀的功能;另一个是指汉语词语体系中的派生构词法构成的词语越来越多。

上述主要介绍了什么是词缀化倾向,下面我将会具体说明。

一、汉语词缀化的表现按照西方的语言学理论,词缀是指只能依附于别的词素(词根和词干)之上的构词成分。

加词缀构成新词的方法即派生法是英语的主要构词方法之一。

英语中的词缀一般分为了三类,即前缀、中缀和后缀,分别取决于它们相对于词根或词干的位置。

但是汉语并不是没有词缀,古汉语、近代汉语已经出现了词缀现象。

许多汉语教科书上都指出词根加词缀的构词方式叫附加式,有前缀加词根的,也有词根加后缀。

这些“词缀化新词”在表现各种新事物、新观念、新制度的同时,也暗示了时代潮流和某些社会现象。

由前缀派生的新词有如下一些较为典型:老:老记老外老美老大老乡(乡镇企业)零:零起点零缺陷零增长零投诉零利润多: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多视角多媒体除此之外,半、次、超、双、单、反、亚、泛等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类词缀,由于它们构成的新词语也呈现着蓬勃发展的态势,由后缀派生的新词语较常见的有如下一些:吧:酒吧水吧网吧书吧话吧聊吧族:追星族上班族打工族有房族休闲族热:足球热下海族休闲族出国族托福族除此之外,还有户、的、制、迷、坛、型、角之类词缀化新词也呈现出火热的场面,在社会生活中广为流传。

现代汉语词缀化现象发展探微

现代汉语词缀化现象发展探微

现代汉语词缀化现象发展探微现代汉语词缀化现象是我国现代汉语语言现象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是指现代汉语词语,尤其是形容词、名词和动词的词缀活性化现象,如“话里话外、鞋子里鞋外、衣服里衣外”等。

现代汉语中的词缀现象已形成一种健康、蓬勃、富有创造性的发展。

下面就对其发展过程进行探析。

首先要从语言结构本身来考察汉语词缀化的现象的形成。

汉语的语言本质是构成复杂结构的许多独立的词语和短语组成的。

汉语语法规范中,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被用来表示概念的基本元素。

这些基本词语的搭配可以形成更加富有变化的语言结构。

换句话说,汉语词语的词缀活性化现象也是由汉语语法规范体系激发出来的,甚至伴随着于汉语语言文字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和改变。

此外,汉语词缀活性化现象还受许多社会地下因素的影响。

形容词、名词和动词等汉语词语都受到富有感染力的“时尚式”用法的影响。

当前汉语中出现的大量“新”词语,几乎都是《汉语古文字学词典》中无法找到的。

比如“网上”、“断断续续”、“普及化”等新词语,这些都是社会发展推动了汉语词语的新形成,从而刺激了汉语词缀活性化的现象的发展。

再者,汉语词缀现象的发展还受到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个人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人们思想活动范围的扩大,受外来文化的特别是美国文化的影响,从而使汉语语言文化发展的不断更新,引发了汉语词缀活性化的现象。

另外,当今的社会发展导致人们思想意见的多样化和大众文化信息的普及,也是汉语词缀活性化现象得到更多推广和传播的原因。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词缀化现象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它一方面受到了语言本身的影响,更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现状及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汉语词语现象的研究,提升对汉语语言规范的理解,让汉语语言更加精炼、地道。

现代汉语词缀问题探讨

现代汉语词缀问题探讨

现代汉语词缀问题探讨有关词缀的定义,熙认为:“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因此所有的不定位语素,我们都不把它看成词缀。

真正的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的成分上头,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关系,下文将在前人定义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一下现代汉语教材中有关词缀的定义。

一、什么是词缀现代汉语教材中有关词缀的定义:邵敬敏《现代及汉语通论》:“词缀是词语结构体的附加成分,没有具体的意义。

”胡裕树《现代汉语》:“词缀是附加部分,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另有一类黏着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又叫词缀。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又叫词缀。

”周芸、邓瑶、周春林《现代汉语导论》:“没有基本词汇意义而主要起构词作用的语素。

”从对以上五种现代汉语教材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各家在对词缀下定义时尽管表述不同,但都指出词缀的位置的固定性。

由此可见,“位置的固定性”有没有必要明确提出。

其实,词缀是附加语素,具有明显的黏着性。

也就是语素中的具有固定性、不自由性特点的那一部分语素才能构成词缀。

本人认为,在词缀的定义里,应加上“位置固定性”这一特点。

除以上各家对词缀的定义外,词缀也有以下特点:构词的能产性(前缀“老、阿”;后缀“子、儿”)语音有弱化性的特点(前缀“老、阿”;后缀“子、儿”都要读轻声)二、词缀是构词法还是构形法构词法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新词的方法,主要研究构词语素的类型、构词的方式、构词的组合与聚合的关系。

构形法是表达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意义的方法,主要用词形变化的方法来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意义。

构词法的方法有:附加、复合、内部屈折、重音移动、词组缩简。

构形法的方法有:附加、内部屈折、重音移动、重叠、错根、外部形态。

关于构词法和构形法,汉语语法学界历来有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一种认为构词法包括构形法,因此没有必要单列构形学。

另一种认为构词法应同构形法分开。

汉语语法史最重要的五个变化

汉语语法史最重要的五个变化

汉语语法史最重要的五个变化
汉语语法史中最重要的五个变化包括:
1. 聚合规则的演变:由于汉语缺少形态变化,现代汉语的聚合规则相对于古代汉语而言,实词的定义、界限和分类更加清晰,特别是量词的出现。

从先秦时期量词数量较少,到两汉时期开始兴起,南北朝时已经较为广泛使用。

此外,部分构词的词缀如“-子”、“-儿”、“-头”等以及表示体意义的
专用语素如“-着”、“-了”、“-过”等在隋唐以后逐步发展而来。

2. 类推作用:语言中存在整齐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其中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称为类推作用。

3. 语法化:语言系统中一些实义词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变为较虚的成分,这是语法化现象。

根据语法化的过程和程度,语法化是一个有等级的序列,一般的等级序列是实词-语法词-粘着成分-屈折成分。

4. 连动结构:汉语中常将多个动词置于同一个句子中,这种结构称为连动结构,这也是汉语语法不同于欧洲语言的特点之一。

5. 词类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的词类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月牙儿”原本是名词,但在老舍的作品中用作动词,这种词类变化增加了汉语的表达灵活性和丰富性。

以上是汉语语法史中最重要的五个变化,这些变化使得汉语的表达更加丰富和多样。

语法的演变

语法的演变




汉语史上动态助词产生

在汉语语法的演变中还产生了黏附在词末 表示语法意义的专用动态助词:“了”表 示行为动作的完成,“着”表示行为动作 的持续,“过”表示行为动作的曾经发生。 它们黏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成为这两个 词类的明显的标志。这种意义的 “了”“着”“过”是隋唐以后逐步发展 出来的,如王力先生指出,这是“近代汉 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结构的重新分析的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实例都是结构A; 第二阶段,有些实例只能是结构A,有些实 例只能是结构B,还有一些实例既可以做结 构A理解也可以做结构B理解; 第三阶段,只有结构B。
以“把”为例,例句摘自王力《汉 语史稿》





1A. 无把铫推耨之劳,而有积粟之实。(《战国策· 秦 策》) 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墨子· 非攻下》) 2A. 诗句无人识,应须把剑看(唐 姚合《送杜观罢 举东游》) 2A/B.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唐 杜甫 《九日蓝田崔氏庄》) 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唐 杜荀鹤 《入入关因别舍弟》) 2B. 莫言鲁国书生懦,莫把杭州刺史欺。(唐 白居易 《戏醉客》) 3B. 便把手绢子打开,把钱倒出来交给小红。(清 曹 雪芹《红楼梦》第26回)
潘允中的分期



上古时期——从殷商至西周是上古前期, 从 春秋战国到秦是中期,西汉是上古后期, 东汉是过渡期。 中古时期——自两晋经过十六国时代至隋唐 五代 近代时期——自宋元明清至鸦片战争 (《汉语语法史概要》
我赞同的分期


上古时期——从殷商至西周是上古前期。从 春秋战国到秦是中期,西汉是上古后期。 东汉是过渡期。 中古时期——自两晋经过十六国时代 近代时期 ——自唐至鸦片战争。

现代汉语词缀研究

现代汉语词缀研究

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现代汉语词缀研究在语言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词缀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使用,为语言教学、词典编纂、语言风格研究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概述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意义和现状,分类探讨词缀的特性,并分析词缀在语言应用中的重要角色。

最后,文章将总结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主要内容,强调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概述词缀是指在词根前或后附加的语素,如“子”、“头”等。

现代汉语中,词缀现象较为普遍,涉及的词缀种类繁多。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缀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词语产生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以及使用规范,有助于解释汉语词汇体系的构成和发展。

二、现代汉语词缀分类研究1、前缀:前缀是指在词根前面的附加成分,如“老”、“阿”等。

前缀通常不改变词根的词性,但在语义上往往对整个词语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老”加在姓氏前表示对对方的尊称,“阿”加在人名前表示亲切。

2、后缀:后缀是指在词根后面的附加成分,如“儿”、“化”等。

后缀通常也不改变词根的词性,但在语法和语用上往往对整个词语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儿”用于名词后表示“小”或“可爱”,“化”用于动词后表示“变为”或“成为”。

3、中缀:中缀是指在词根中间插入的语素,如“不”、“里”等。

中缀可以改变词语的语法和语义关系,使词语具有新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不”加在“好”的前面表示否定,“里”加在长度单位前表示内部。

三、现代汉语词缀语义研究词缀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这种象征性主要通过隐喻、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实现。

例如,“X族”中的“族”表示一类人或事物,通过隐喻手法将具有某一共同特点的一类人或事物归为一个语义场,方便人们理解和记忆。

此外,词缀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如“阿妈”、“老爹”等词语中的“阿”、“老”等词缀体现了亲昵、尊敬等情感色彩。

四、现代汉语词缀应用研究现代汉语词缀研究在语言教学、词汇学习、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汉语发展史上词序的变化及语法化

汉语发展史上词序的变化及语法化

汉语发展史上词序的变化及语法化【摘要】本文对孙朝奋博士于1996年出版的《汉语发展史上的词序变化及其语法化》一书进行了简要地介绍,并对其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分析说明,也论述了它对语法化研究所做出的新贡献以及有待进一步改善之处。

【关键词】语法化;重新分析;类推一、语法化与汉语句法研究本书根据孙朝奋博士在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1996年被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共分六章,基本上采用归纳—演绎—再归纳的写作思路。

第一章勾画了本书的篇章结构,阐明了本书的研究目的。

作者讨论了汉语句法研究与普通语法化研究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国内外这方面研究的最新发展以及汉语历史分期和历史语料的选择问题。

中国学者对汉语语法化的研究经历了由单纯描写语法现象到在描写的基础上解释语言现象出现的动因和机制的变化。

本书也是对近期语法化研究发展的一个总结,作者以几个汉字为例,用事实证明了他们从古到今的变化确实是一个语法化的过程,从语言内部找出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动因和机制,继而对语法化研究和普通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介词词组的语序变化与汉语语言结构第二章讲述的是介词词组的词序变化及其与汉语语言结构的关系。

作者以《左传》和《史记》为依据,选择了古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介词“以”,“于/於”,结果显示,无论数量上还是频率上,动词前后的介词短语比例大致相当,借此否定了所谓的参数设定变化(parameter setting)。

“以”用法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导致了交流上的障碍才使得它的诸多用法逐步被其他的词所替代。

如“以”可以表示工具,后来被“把/将”取代,元代以后,又逐步让位于“用/拿”;上古汉语中,“以”还可引导间接宾语,但在V1V2连动结构的类推和两个同音异义词“与”的重新分析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新的双宾结构“V1 DO 与IO” ,这也是现代汉语中“给”的前身。

同样的道理,“于/於”作为上古汉语中主要放在动词后面的介词,交流上的不便也是导致其变化的外部动因。

汉语词缀和类词缀的语法化过程

汉语词缀和类词缀的语法化过程

成的新词“ 老鼠”“、 老虎”等已经产生。元 代“, 老 婆 ”的“ 老 ” 子; 用在其它名后的如面子、句子 、胖 子 、矮 子 等 。 这 时 候 的
字意义已经虚化, 成了一 个词缀。清代“, 老 师 ”中 的“ 老 ”字 词缀“ 子”已经完成了意义虚化的过程。
也由“ 年老”的意思虚化成词缀。发展到现代汉语“, 老”作为
孩子和小动物都具有卑小的特点同样植物的果实种子和动物的卵都具有小的特点所以一些具备这些特点的东西其名称常常带有子如松子谷子豆子等一类的名称其在最初恐怕也是特指这些作物的果实的后来又兼指该作物本身了
语文学刊
2006 年第 5 期
依据汉字三要素“ 形、音、义”划 分 出 来 的 三 种 解 释 词 义 的 方 诂方法是指解释古书语 言 的 途 径, 而 训 诂 方 式 是 指 解 释 古
“ 我也有盼着他的日头。”( 王实甫《 西厢记》)
(2)鬼侯有子而好。(同上)
“ 牙齿变做门扇, 舌头变做菩萨。”( 吴承恩《 西游记》)
(3)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诗经·凯风》)
可见到了宋代时期“, 头 ”字 已 经 完 全 虚 化, 成 为 一 个 真
(4)游子胜商之所道。《( 管子·地数》)
义就开始虚化了。例如:
存在另一种现象, 即吕 叔湘所说 的“ 差 不 多 可 以 算 是 前 缀 或
(1)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史记·项羽本纪赞》)
后 缀 , 然 而 还 是 差 点 儿 ”的 一 些 构 词 成 分 , 并 且 说“: 它 们 作
(2)胸中正则眸子焉。《( 孟子·离娄上》)
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儿, 还得加 个‘ 类 字 ’, 是 因 为 它 们 在 语
汉语里, 词已经多数变成双音 节 或 多 音 节 , 很 多 早 先 是 自 由 字, 皆古之实字。”可见, 作为词 缀 的 那 个 语 素, 一 开 始 是 有

现代汉语词缀化现象初探

现代汉语词缀化现象初探

现代汉语词缀化现象初探摘要:在对汉语词根词缀化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一个词根有了词缀化的现象后,便会具有词汇意义虚化程度由低逐渐增高进而虚化为无的特点。

其次,汉语中一个语素无论它过去是否是成词语素或自由语素,一旦词根词缀化后,就逐渐失去了独立运用的能力,具有逐渐定位的特点,并在词性和词汇意义上体现出类化的特点。

关键词:词根词缀化虚化类化等级序列语法化理论认为,词语的语法化过程具有许多特点,“一个词语一旦语法化,就会失去独立运用的能力,而成为一种附着成分。

”“一个词语的语法化常常会促使其原来意义的抽象化,退化掉一些原来的具体意义。

”汉语词根词缀化也具备上述的特点。

首先,一个词根有了词缀化的现象后,常常会促使其原词根的语素意义逐渐虚化,并随着词缀化的进程逐渐虚化为无。

因此,词根词缀化在语素意义上就具有了语素意义逐渐虚化,虚化程度有地逐渐增高进而虚化为无的特点。

其次,一个词根一旦词缀化了,就会失去独立运用的能力,成为一种附着成分。

因此,词根词缀化一般都具有由不定位逐渐到定位的特点。

汉语中一个语素无论它过去是成词语素还是不成词语素,是自由语素还是不自由语素,词根词缀化后,就逐渐失去了独立运用的能力,大多比较固定的依附在词根语素的前或后。

而且,在词性和语素意义上还具有类化的特点。

最后,词根词缀化的过程都是一个渐变的、连续的过程,因此,它无论是在语素意义虚化上,还是在语法功能的渐变上都呈现出一个等级序列来。

一、语素意义虚化程度逐渐由低到高通常,一个词根的意义是实在的,而词缀的意义则是完全虚化的,介于词根与词缀之间的成分,其语素意义正在虚化过程,但还保留有一定的语素意义,只是与原来的词根相比意义有明显的虚化。

一个词根通常会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理性意义,只是在以词缀化后的身份参与构造大批的相似组合时,原有的语素意义中的某一义项变得更为抽象、概括,而且这种抽象、概括后的意义跟原有的意义及那个基本意义是属于不同层次的,而是一些词根随着使用次数的频繁、使用范围的扩大,从而使其中的某个义项开始虚化,走上词缀化的道路。

汉语词汇语法化

汉语词汇语法化

汉语词汇语法化的情况词汇语法化也就是狭义的语法化它包括两种情形:(l) 实义向虚义的变化;(2) 不太虚向更虚义变化;.1 实义向虚义的变化这类虚化一般是名、动、形三类实词虚化成副词等意义比较虚的词,如刘坚等认为近代汉语动态助词“将”、“着”、“取”、“得”等是由动词演变而来。

“将”、“取”、“得”是由句法位置改变虚化的。

它们大致都经历这样一个语法化过程:连动式→表示动作结果(补语)→表示动作完成、持续(助词)另外,该文中还分析名词“时”到晚唐五代演化为语气词,表“附着”义的动词“着”到六朝乃至唐五代演化为介词,这都属于词汇语法化的第一类。

.2 不太虚向更虚义变化此类虚化如刘坚等认为,反诘副词“敢”是由表“可、能、会”的助动词“敢”虚化而来。

其实,词汇语法化的第二类还应该包括意义具体的词变成意义抽象的同,如一般动词变化为能愿动词。

汉语词汇语法化的原因一、汉语词汇语法化的外因交流的需要是语法化首要的和根本的动力。

交流的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话语中,体现为交流必须满足便于表达和便于交流两个条件。

表达和交流同人类的认知规律息息相关,认知规律对具体的语法化过程及原因有很强的解释性。

(一)交流的需要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思维简单,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含混、笼统,用名、动、形、数等实词组成的语言可基本满足交流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原先只由实词组成的简单含混的语言开始无法满足交流的需要。

为了表达错综复杂的事物、性质之间的关系,为了表达变幻多端的行为、状态之间的关系,原先的语言系统不得不进行调整、变化,这就从语言外部为语法化提供了动力。

如没有交流的需要,便没有语法化,交流的需要是语法化首要的动力和原因(二)认知的规律认知规律作为语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交流需要密切相关。

交流需要是从宏观的角度考察语法化的动力、原因,认知规律是从微观的角度寻求某一类词、某一个词具体的语法化原因。

汉字的词缀和词根的运用方法

汉字的词缀和词根的运用方法

汉字是一个非常丰富多样的文字系统,其中词缀和词根的运用方法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

它们以其独特的特点,在词语的构成与意义的表达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汉字的词缀和词根的运用方法。

首先,词缀是一个独立的语素,可以被添加到一个词的前面或者后面,以改变词的意义或者语法功能。

在汉字中,一些常见的词缀有“前缀”和“后缀”。

“前缀”是指加在词的前面的字,常用的有“起”、“出”、“反”等。

“后缀”则是指加在词的后面的字,常用的有“人”、“地”、“化”等。

这些词缀可以通过组合、添加和调整,形成各种各样的新词,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

例如,“起”+“航”=“起航”,“出”+“行”=“出行”,意思分别是开始行驶、出发旅行。

其次,词根是构成词语的基本语素,是词的核心部分,具有独立的意义。

词根常常是一个单字或者一个词的核心,通过改变词根的位置或者添加前缀和后缀,可以形成不同的新词。

例如,“爱”是一个词根,可以构成“爱心”、“爱国”、“爱情”等词语,“心”、“国”、“情”是词根的延伸部分,它们分别表示心灵、国家、感情的意思。

词缀和词根的组合运用,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汉字词语。

有的词语通过从词根中提取关键信息,再加上适当的词缀进行组合,可以形成新的词义。

例如,“花”是一个名词,表示植物的开花部分,通过与“朵”进行组合,形成“花朵”,指的是花的整体。

有的词语通过在词根后面加上适当的词缀,可以表示动作或者状态。

例如,“飞”是一个动词,表示动物在空中快速移动的动作,通过加上“起”这个后缀,可以构成“飞起”,表示飞行的起始状态。

词缀和词根的运用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和变化。

通过掌握词缀和词根的常见用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字词语。

同时,对于学习汉字的人来说,了解词缀和词根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扩展词义。

在写作和阅读中,词缀和词根的运用方法使我们有更多的选择和表达方式,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5期2006年10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 f Heng yang N o rmal U niv ersit yN o.5V o l.27O ct.2006现代汉语词缀形成的语法化机制唐艳(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1)摘要:实词演变为现代汉语词缀的语法化机制主要有:句法机制、语义机制、语音机制和认知机制。

其中,句法机制包括句法结构变化、重新分析,语义机制包括泛化、分化,语音机制指的是汉语双音节化过程中为避免歧义而采用衍声的方法造成了大量词缀的产生,认知机制主要有隐喻。

关键词:词缀;语法化;机制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6)05)0094)04作者简介:唐艳(1974)),女,湖南衡阳人,讲师,硕士生,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词缀是语法化进程中虚化程度较高的一种形式,体现了汉语本身发展的自然趋势。

因而,考察现代汉语词缀形成的机制,揭示其演化的一般规律,对于从根本上弄清词缀的性质及特点,寻找词缀判别较为客观的规律是有益的(关于词缀的性质以及词缀的范围牵涉的问题多,拟另文讨论)。

/-语法化机制.在狭义上指语法化方式,广义上还包括语法化的诱因,,其成果可用以预测后一步的语法化方向0¹。

学界讨论的语法化机制理论,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1)解惠全指出,实词虚化要以意义为依据,以句法地位的固定为途径。

(2)孙朝奋认为,上下文诱发新解释、重新分析、词义自身特点是诱发语法化的因素。

(3)刘坚、曹广顺、吴福祥提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四个因素是/重新分析、句法位置变化、语境影响、词义变化0。

沈家煊介绍了/隐喻、推理、泛化、和谐、吸收0五种虚化机制。

石毓智、李讷介绍并结合汉语论述了/类推、重新分析0这两个诱发语法化的机制。

综合以上机制,我们认为,诱发词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句法机制、语义机制、语音机制、认知机制四个方面。

一、句法机制句法位置的改变和结构关系的影响是词汇语法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词由表核心功能转变为表辅助性功能,词义也随之变得抽象空泛,从而导致实词的语法化,词义进一步虚化,形成词缀,主要有句法结构的变化和重新分析两个方面。

1.句法结构变化以动宾结构为例,这类结构的表义重点本来是在前面的动词上,随着表义重点后移现象的日趋普遍,动词逐渐虚化,具有了词缀化倾向。

吴亮以/见0为例,分析了这一结构是如何由/V+ O0结构演变为/R+见+V+O0(R为受事主语),继而发展为/见+V0结构的过程。

/见0的基本义是/看见0,常组成/V+O0结构。

(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5易经#系辞上6)(2)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

(5礼记#儒行6)(3)故国离寇敌则伤,民见凶饥则亡。

(5墨子#七患6)在一般情况下,/见0的宾语应该是名词、名词性词组或代词(如例1)。

而例(2)、(3)中的宾语分别是动词和形容词。

宾语性质改变必然对谓语性质有所影响,语法结收稿日期:2006)06)18构的改变导致语义结构发生变化。

后两例中的/见0词义开始弱化,带有/遭受0义。

随着宾语性质进一步变化, /见0的性质进一步改变。

/见0字实词义逐渐弱化,出现/R+见+V+O0结构。

如:(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庄子6)上例中,/见0由动词演变为助动词,表示被动的意义和语法作用。

之后,这一结构继续演变,很快发展为/见1 +V0结构,如:(5)盆成括见杀。

(5孟子#尽心下6)/见10为助动词,作状语。

再进一步,/见0从助动词发展成指代副词,出现/见2+V0结构。

如:(6)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

(5论衡#知实6)/见0字产生指代性后,最初用于叙述语,指代第三人称;后来词义范围扩大,可指代第一人称,常用于对话与书信之中;以后,逐渐扩展于叙述语中,指代自己:(7)有獭得嘉鱼,自谓天见怜。

(刘禹锡5有獭吟6)在现代汉语中,/见笑0、/见教0、/见谅0等词中/见+ V0=V,/见0在词中表谦称。

词缀/然0的形成,也是句法结构作用的结果。

/然0是/燃0的本字,指燃烧。

(8)若火之始然。

(5孟子#公孙上6)后来,/然0借用作指示代词,有/如此,这样0等义,重在强调和肯定。

(9)其然,岂其然乎?(5论语#宪问6)当/然0与/若0、/如0搭配,用于/若,,然0、/如,,然0句式时,就开始出现语法化的趋势。

(10)夫人其归也,以诸侯之吊礼,其待之也,若待诸侯然也。

(5礼记#杂记6)(11)岂不如日月雷霆然矣哉!(5荀子#王霸6)(12)彼诚有之者与诚无之者若白黑然。

(5荀子#君道6)以上的/然0在句中指代性已经减弱,/这样,如此0义也不显著,已变成语气助词,重在肯定强调,这是在/若,,然0、/如,,然0语境下实现的。

先秦晚期,/然0迅猛发展,肯定和强调作用逐渐减弱,虚化为构词能力最强、最活跃的词缀。

(13)士大夫怅然失望。

(5汉书#陆贾传6)(14)朱解当时心大怪,愕然直得失精神。

(5敦煌变文校注#提季布传文6)(15)猛然见了把头低。

(5西厢记6)2.重新分析/重新分析是导致新语法手段产生的最重要的机制0(石毓智,李讷,2001)。

什么是/重新分析0?/根据对多种语言的考察结果,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重新分析是两个成分之间的融合。

这方面典型的例证是复合词化(compoun-ding),通常为两个或者多个成分融合成一个单位,结果会带来语义、形态和音韵方面的变化。

此外,融合也会导致边界的改变0(H opper和T raugo tt,1993)。

两个原本独立(或隶属于其它成分)的成分,经过重新分析,使得原来的边界消失,融合为一个成分。

这种情况同样符合一些词缀由实词演化词缀的过程。

下面以/几乎0为例来说明。

据考证,宋代以前的/几乎0都应该看作两个词。

/几0本是一个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和状语,/乎0本是介词,相当于/于0,例:(16)始皇还,,,浮江,至湘山祠。

逢大风,几不得渡。

(5史记#秦始皇本纪6)(17)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

(5史记#乐书6)(18)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易#系辞上;孔颖达疏:/几,近也。

0)(19)近孝武之末,天下无事,,几乎家给人足。

(5宋书#孔琳之传6)/几0作谓语时,后面可以带介宾结构充当的补语,介词有时用/于0,有时用/乎0。

介宾结构的宾语可以是体词性成分(例17),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例18、19)。

由于/几0本来可以作状语修饰后面的谓词性成分(例16),当介词/乎0的宾语为谓词性成分时,/乎0在结构关系上发生重新分析,前附于/几0,变成/几乎0作状语修饰后面的谓词性成分。

(20)某到此,见学者都无南轩鄉来所说一字,几乎断绝了!(5朱子语类6)(21)若只以下两句作效验说,却几乎闲了这两句。

(同上)(22)今教学者,说着便令/克己复礼0,几乎以颜子望之矣!(同上)以上各例中,/乎0已完全丧失了介词的功能,完成了副词词缀的演变。

二、语义机制意义和形式是同一个问题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实词的虚化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的。

句法位置和结构关系的改变会引起词义的变化,导致词缀化的发生。

同样,词义的变化也会引起词的结构关系和句法功能的改变。

实词演变为词缀的语义机制主要有泛化、分化两个方面。

1.泛化泛化就是指实词语义的抽象化、一般化和扩大化。

它是以实词的部分具体义素的脱离和词义的适用范围扩大为前提的。

词义的抽象泛化会引起词语结构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词缀的产生。

如/士0,古代是一个独立的指人的名词。

最早指已达结婚年龄的男子或最低级的贵族男子,有性别、职业的限定。

从性别上来看,指男子(例23);从职业来看,多指读书人(例25)、武士(例24)或指官吏(例26)。

(2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论语#泰伯6,皇侃义疏:/士,通谓丈夫也。

0)(24)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5楚辞#九歌#国殇6)(25)方今取士,强记博育而略通文辞,谓之茂才异等、贤良方正。

(5上皇帝万言书6)(26)大夫、士日恪位著,以儆其官。

(5国语#周语上6)后来,/士0的词义逐渐泛化,成为一个专指人的名词的词缀,对性别和职业也不再具有限定性。

如指医务人员, /护士0、/医士0、/助产士0;指知识分子,/学士0、/硕士0、/博士0;指传道者,/道士0、/修士0、/传教士0;指其他各种各样的人,/人士0、/谋士0、/女士0、/义士0等。

2.分化分化是指一些实词在其基本功能和基本意义仍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该词的某个义位通过词义的发展和引申,派生出一个或几个较为虚化的新义项,于是在此义位上,功能也发生了虚化。

例如/老0在保留形容词/年老或年长0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虚化为词缀;再如/子0,基本义是孩儿、小孩,如:(27)乃生男子。

(5诗经#小雅#斯干6)在原有语义和功能不变的基础上,/子0又派生出小的块状物或粒状物之义,如:(28)胸中正则眸子瞭焉。

(5孟子#离娄上6)(29)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5史记#高祖本纪6)在此义项上,/子0抽象虚化为名词词缀,如:(30)始皇元年,诏近侍宫人,皆服衫子;三妃九嫔,当暑戴芙蓉冠子,手把云母扇子,宫人戴蝉冠子,手把五色罗扇子,又有钗子、帽子、鞋子等称。

(5中华古今注6)后来,/子0进一步泛化,/小0义逐渐扩展,词缀/子0就形成了。

如:(31)务须多种瓜菜、茄子等。

(5齐民要术#杂说6)(32)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子。

(5南史#刘之遴传6)再如形容词词缀/道0的形成,也是词义分化的结果。

/道0的本义是道路。

/道听而涂说0(5论语#阳货6)。

而/公道0、/霸道0等词原本是名词。

(33)然后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5荀子6)(34)强国众而言王势者愚人之智也,强国少而施霸道者败事之谋也。

(5管子6)(35)堪羡吴公存厚道。

(5话本选集26)以上各词中/道0的含义已不是平常的道路,而是引申为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为人处事的原则。

到了明清以后,随着/公道0、/霸道0、/厚道0等词转为形容词,/道0也完全丧失了实义,作为形容词词缀,遗留下来。

(36)这价钱也是公道了。

(5今古奇观(上)6)(37)话虽有理,但他们分的公道,便不开口。

(5今古奇观(下)6)(38)这马强强梁霸道,俱已招承。

(5七侠五义(下)6)(39)好霸道家伙,只管保是一百一包的。

(5侠女奇缘(上)6)三、语音机制古代汉语由于音系复杂,虽然以单音节词语为主,但不易造成歧义。

汉语在进化过程中,音系逐渐简化,造成大量歧义现象,为了交际的需要,只有扩充音节。

吕叔湘先生指出:/单音节活动受到限制,结果是倾向于扩充为双音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