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 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 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保技术应用、环境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系统掌握清洁生产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运作维护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在环境保护、环保设施设计、制定环保政策等方面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与课程设置1. 学制环境工程硕士学位课程学制为3年,其中前两年为学术学习期,第三年为毕业设计及实习期。

2. 课程设置(1)学术学习课程1) 环境科学导论2) 环境科学原理3) 环境化学4)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5) 环境监测与评价6)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7) 水污染控制工程8)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9) 废气与废水处理工艺10)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11) 环境规划与管理12) 环境保护设施设计(2)实习及毕业设计1) 实习课程2) 毕业设计三、培养方案1. 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学生在选择导师后,由导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和设计项目等,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培训。

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途径,全面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学生可以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并完成个人研究论文。

3. 实习设计学生在第三年进行实习设计,可以选择在环保部门、环保企业、科研单位等实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四、培养实施1. 师资力量学校拥有环境工程方面的知名教授和专家,他们在环境工程领域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同时,学校还将邀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才和专家来校授课,丰富学生的学术训练和实践机会。

2. 实验设备学校具有一流的环境工程实验室和设备,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验和研究需求。

3. 学风建设学校将重视学风建设,加强学术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科研活动等。

五、质量保障学校将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对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进行质量保障与监督,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不断改进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型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型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型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环境问题分析、设计和解决能力,能够在环境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相
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备坚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环境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
2.具备先进的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操作能力,熟悉环境工程实践中的
常用技术方法;
3.具备较强的环境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环境工程设计
和规划;
4.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
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员
合作。

三、课程设置
1.环境工程学科基础课:包括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
污染控制工程、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
2.环境工程专业课:包括环境数学模型与计算、环境化学与生物技术、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等;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如环境监测与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环境法与政策等;
4.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室实习、工程实践和科研实践等环节,培养学
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南昌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昌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6
2
2
考试
5822042
环境生物技术
36
2
2
考试
5822043
环境监测方法
36
2
2
考试
5822044
现代环境规划与管理
36
2
2
考试
5822045
运筹学
36
2
2
考试
5822046
遥感应用技术
36
2
2
考试
5822047
水污染控制新技术
36
2
2
考试
5822048
环境学科研究前沿
36
2
2
考试
5822049
林波(教授)
董瑞斌(副教授)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备注
必修






0020005
英语
144
6
1、2
考试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1
1
考试
0020003
自然辩证法
42
2
2
考试
0029010
数值分析
54
3
1
考试





5821034
高等环境微生物
54
5822055
污染气象学
36
2
2
考试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开设环境工程专业,并制定了相应的硕士培养方案。

本文将以《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为标题,详细介绍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内容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环境工程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较强的环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课程学习环境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学习方面,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

(2)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进行环境工程实践工作。

(3)了解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2.科研训练环境工程硕士课程设置中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科研训练,包括课程论文、实验报告和科研论文等。

科研训练的要求如下:(1)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撰写科学论文和技术报告。

3.实践教学环境工程硕士课程设置中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教学,包括环境工程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实践教学的要求如下:(1)能够熟练操作环境工程实验设备和仪器,掌握环境工程实验技能。

(2)能够独立完成环境工程实践任务。

(3)能够进行环境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和实践报告撰写。

4.学位论文环境工程硕士课程设置中要求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在环境工程领域进行一定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学位论文的要求如下:(1)选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研究内容符合环境工程领域的前沿和热点。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工程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是一份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对于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论文要求等方面,对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的科学素养、严谨的学术态度、创新精神和高度的职业道德,能够在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管理与决策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来说,要求学生:1. 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和工程学基础,熟悉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 具备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相关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3. 具备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的能力,能够开展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4. 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二、培养模式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一般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在校内进行学习和实践教学,每周需要参加一定的课程和实验室实验。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则可以继续工作,每周需要在周末或晚上参加一定的课程和实验室实验。

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混合式培养模式,即在校外进行学习和实践教学,每学期到校几次进行集中学习和实验室实验。

三、课程设置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基础课和专业课。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课程则包括环境污染控制、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与决策、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工程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环境工程方向应用型专门人才。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环境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身心健康。

2)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国际视野。

3)应接受至少6周的企业实践训练。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和探索环境污染控制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地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3.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培养方式(领域代码085229)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科研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依托企业力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打造联合培养体。

通过基地共建、人员互通、项目合作等,积极探索联合培养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

4.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时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原则上用0.75~1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1~1.25学年完成专业实践和硕士学位论文。

5.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总学分要求为26学分,学分分配基本要求见表1,其中学位课15学分,选修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学位课见表2,选修课见表3。

表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分要求表2 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目录表3 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选修课程目录(1)学位课学位课总学分为15学分。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持续培养硕士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3002 )一、培养目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旳规定,本专业硕博持续培养硕士应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旳高层次发明性人才。

应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遵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旳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应具有环境工程专业坚实广阔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旳专门知识,可以纯熟地应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工具,全面理解环境工程学科旳发展动向,有适应交叉学科领域研究旳能力,有较强旳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并在所从事旳研究领域获得发明性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纯熟旳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具有一定旳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健康旳体魄和心理素质,毕业后能独立地、发明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

并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旳能力。

二、研究方向1、水污染防治技术与资源化重要研究与水污染治理有关旳新理论和新技术。

侧重于新型高效水处理药剂与材料旳研制和应用基础研究,废(污)水处理技术与资源化研究,生活水源地藻类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水源地营养物质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旳研究等。

2、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理论与工程技术重要研究大气环境污染物时空分布特性与大气环境因子旳关系和污染物理化特性旳演变规律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侧重于研究大中尺度旳大气污染物旳时空分布规律、重要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等。

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重要研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旳新理论与新技术;侧重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新技术新工艺旳研究。

4、环境污染与健康重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尤其是人体健康旳危害机理、危险度评价,以及危害诊断、防止和治疗旳新技术、新措施。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硕博持续培养硕士学制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对于满足“九学术成果规定”中规定旳尤其优秀者,可提前一年申请毕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3000(一级学科)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研究方向和动态,范围涵盖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资源化、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与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催化等。

应深入了解所研究课题的现状及发展动向,能独立进行课题研究,包括文献调研、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图形绘制、编程计算及应用软件开发。

毕业后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向1. 水污染控制工程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3.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4. 环境影响评价5. 环境化学6. 环境生态学7. 环境催化与清洁生产8. 环境规划与管理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7学分。

五、课程设置备注:1、本专业其它未选的学位课、校内其它专业的一些学位课及选修课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2、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3、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语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083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科方向本培养方案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置。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化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方案将各二级学科的课程一并列出,方案中除规定的各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外,对所列的专业选修课,各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可根据其学科方向加以选择。

本学科目前设有下列3个专业方向。

1.环境科学:本学科方向以人类生存环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与技术揭示环境中的物质,特别是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蓄积的过程、运动规律及其对生命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一)政治上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科学,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在业务方面具有坚实宽厚的环境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该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能不断创新和探索。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

(三)身体健康,符合所学专业对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方向根据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本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本专业设有以下4个研究方向:(一)污染土壤修复与利用本研究方向以农田和工矿区污染土壤治理与生态修复及其利用为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物质的类型和来源及其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转化与迁移规律、植物吸收和富集机理,阐明污染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对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提出污染土壤的化学和生物学评价标准,同时研究和开发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为农村和城市的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环境生态建设与农业减灾本研究方向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为目标,以农业水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为主线,重点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和信息传递规律,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技术,农业清洁生产监控体系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

为农业清洁生产,控制农业污染,确保农产品安全,减轻农业自然灾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水污染控制工程本研究方向以城镇和农村的水污染控制及污染源治理为研究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29)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环境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等环保人才的应用专业性学位,要求所培养的研究生: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技术方法,在环境工程的相关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A:水污染控制技术;B:大气污染控制技术;C: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至少获得35学分;另约2年时间进行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如果研究生在三年中尚未完成学业,经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一)环境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以基础理论为基础、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强调本学科前沿知识,着重突出环境工程实践类课程。

(二)原则上实行双导师制。

其中第一导师来自河南师范大学,第二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三)在环境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学位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鼓励导师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派硕士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可采取集中实践或分段实践,也可将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方式多样。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学习。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环境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实践环节的成绩由各实践基地根据研究生的综合表现和实践报告进行综合考核,需要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考核合格者获得7学分。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设置表。

六、学位论文(1)选题要求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环境工程问题,具有明确的环境工程背景,主题鲜明具体,避免大而广泛,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创新性。

环境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硕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环境工程是一门跨学科、应用科学,包括环境技术、环境管理、环境规划和环境政策等,主要研究污染物的排放与控制、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的污染和治理、环境监测和评价、环境管理和环境经济等。

环境工程专业具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特点,涉及到多个学科,如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工程技术等,涉及到多种环境工程技术和方法,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

环境工程专硕培养方案的编制要以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专业理论、实验、技术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宗旨,充分发挥环境工程专硕特色,培养具有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环境工程设计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1)系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能正确认识和分析环境问题,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实际工程设计与技术开发能力。

(2)具备系统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技术,能灵活运用环境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环境工程问题。

(3)掌握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有一定的环境生态系统管理和环境政策分析和制定能力。

(4)熟练掌握国内外前沿的环境工程专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创新能力。

2. 专业素质(1)具备较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知识。

(2)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技能。

(3)具备广博的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4)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程设计能力。

三、培养要求1. 课程学习(1)修满学位课程学分要求,须修满本专业学位课程(含学位论文)的学分,并通过考核。

(2)专业课程授课内容包括环境工程原理、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环境修复与资源化技术、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内容,内容全面,结构合理,使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2. 实践教学(1)实验教学:增加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技术。

环境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硕培养方案环境工程是一个高度交叉学科,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环境综合素质和环境工程专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

下面是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是:系统掌握环境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环境工程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能独立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管理和监测等工作;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环境工程领域的需求。

二、课程安排1.基础课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态学、现代化工过程控制、环境监测技术、污染物传输与反应等。

2.专业课程:环保法规、环境工程设计、环境风险评估、固体废物处理、水体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等。

3.选修课程:低碳生活、绿色化学、环境物质流分析、生态修复等。

4.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主要涉及环境工程实验方法、科研综合实践、工程实践等。

5.学位论文: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应按时完成学位论文,要求选题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结合实际工程问题,重点解决环境工程实际应用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三、培养模式1.学术导师制:研究生按照导师制进行培养,导师对学生的培养负责,并监督学生的科研工作。

2.专业导师制:研究生的专业导师一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会教授研究生实际工程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能。

3.课程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研究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参加环境工程领域的实践活动,如现场观察、自主实验、企业实习等。

四、考核办法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学业考核主要包括学期考核、阶段考核和毕业考核。

学期考核主要是考察研究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课程学习结束后还需要进行阶段考核,考察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的毕业考核主要是针对学位论文的答辩,考核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实力。

五、毕业要求1.毕业论文要求有一定的学术和实践价值,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专业代码:083002一、培养目标1. 具有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学风正派、身心健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

2. 具有正确的学术思想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了解环境科学的发展进程与趋势,勇于探索、创新;具有高度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能够面向国际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具备环境工程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本专业发展前沿和学术动态;具备从事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环保企业单位的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具备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能力。

4. 具有从事本学科科研领域研究方案设计、环境污染防治与修复原理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水污染控制技术2.大气污染控制技术3.固体废物资源化4.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三、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

硕士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需用一年时间完成,至少获得34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3学分);另约二年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如果研究生在三年中尚未完成学业,经批准最多可延长三年。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五、课程学习研究生的必修课(A、B、C)均为考试课程,选修课(D)可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学位课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评定并签名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登记在《研究生成绩登记表》中。

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要与导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专硕培养方案环境工程

专硕培养方案环境工程

专硕培养方案环境工程一、培养目标1.1 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环境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环保管理和环境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2 培养特色和要求(1)具备坚实的环境工程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从事环境工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等工作;(2)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掌握环境工程的前沿技术和理论,能够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工作;(3)具备从事环境规划、环保评价、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研究等工作需要的环境科学理论和实践能力;(4)具备环境工程领域国内外相关领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二、培养计划2.1 课程设置(1)基础理论课程环境工程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工程数值模拟、环境工程实验、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科学、环境管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法律法规等。

(2)专业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工业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环境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等。

(3)实践课程环境问题调研与方案设计、环境保护专业实习、环境工程设计与实践、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环境管理实务等。

2.2 科研实践(1)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在学习期间,要积极参与和完成导师指导的科研项目,深入领会环境工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2)科研成果学生要完成毕业论文和答辩,并在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

(3)实习实践学生要抓紧实习实践机会,深入实践,培养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环保检测、环保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2.3 学位论文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学位论文,论文可以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环境保护、环境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课题,完成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

三、培养模式3.1 导师制培养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导师的研究方向,安排学习指导教师。

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代码::085229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领域简介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环境工程根据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学、医学等基本理论,运用给排水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等技术原理和手段,解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音污染等问题。

该研究领域还包括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经济和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工程学科为解决产业发展和人类生活产生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对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良性循环及环境保护,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天津工业大学优势特色学科。

学科以服务于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开展自主创新型科研平台、创新团队和人才梯队建设。

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天津市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技术工程中心1个(天津市水质安全评价与保障技术工程中心),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1支(膜法水处理技术创新团队),与其它学科共同建设“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依托天津市支持建设有“水质分析与检测”科研平台。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已形成包括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绿色能源、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环境功能材料及检测、环境化学与生态修复等五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旨在通过专业学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直接为环境工程领域企业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本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方向1、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绿色能源3、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4、环境功能材料及检测5、环境化学与生态修复三、培养目标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环境学科高层次专业人才;掌握坚实的环境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本领域先进技术、工具和实验方法,了解环境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研究、改造、开发、设计与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紧密联系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程实际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专业代码:083002一、培养目标1. 具有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学风正派、身心健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

2. 具有正确的学术思想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了解环境科学的发展进程与趋势,勇于探索、创新;具有高度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能够面向国际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具备环境工程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本专业发展前沿和学术动态;具备从事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环保企业单位的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具备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能力。

4. 具有从事本学科科研领域研究方案设计、环境污染防治与修复原理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水污染控制技术2.大气污染控制技术3.固体废物资源化4.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三、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

硕士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需用一年时间完成,至少获得34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3学分);另约二年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如果研究生在三年中尚未完成学业,经批准最多可延长三年。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五、课程学习研究生的必修课(A、B、C)均为考试课程,选修课(D)可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学位课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评定并签名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登记在《研究生成绩登记表》中。

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要与导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及研究提纲。

学位论文工作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应注意培养研究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等。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中、外文摘要、引言和评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的讨论,以及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

学位论文实行盲审制度,研究生必须在答辩前一个半月递交毕业论文。

盲审论文送审两份,若送审评议结果有一份不合格,经院学位委员会确认达不到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将延期一年再递交论文盲审通过后答辩;如果评议结果中有修改后再送审要求,修改后再送审,通过后方可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5-7人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校外专家担任,导师不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既要使研究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他们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

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院系集体培养相结合,既要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善于利用院系集体培养的优势。

导师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深入了解研究生各方面的情况,对研究生的困难应及时给予帮助或向有关部门反映。

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应严格要求,根据他们的原有基础和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培养措施,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并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会等有关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且不少于全部学术活动总数的60%),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每次学术报告的参加者要有记录。

院系要为研究生定期安排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和报告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八、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研究生的必修环节。

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必须面向大学本、专科学生,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

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或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专业基础课。

研究生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不少于36个学时,可按周次分散使用,也可相对集中,经考核合格者记2学分。

研究生一般不得免修教学实践。

具有两年以上高校教龄者方可申请免修,免修须经院主管领导批准。

九、考核方式及学位授予(l)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充分查阅文献并进行细致论证,以书面形式写出开题报告,经导师审阅通过后进行开题报告,时间一般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

(2)中期考核: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实验室工作开展顺利的前提下可申请中期考核。

同一专业方向同一录取时间的学生应同时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

中期考核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后进行公开答辩。

副教授以上人员打分,在充分讨论的前提下分别给予考核成绩,最终成绩取平均值。

成绩低于75分者不合格,延期进行考核,将在3-6个月后重新进行中期考核。

(3)预答辩: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撰写、修改、印刷等工作后,可向院系提出进行论文预答辩的申请,时间一般在入学后第六学期(正式答辩前一个月),不合格者延期半年。

(4)学位答辩:学位论文通过盲审和预答辩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经批准后由院系确定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论文评和答辩工作。

同时,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必须符合学院的《环境学院关于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成果指标量化规定(试行)》相关规定。

(5)学位授予: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经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研究方向:1.水污染控制技术;2.大气污染控制技术;3.固体废物资源化;4.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学制:三年注:可选择C类课程替代D类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主要课程介绍课程编号:15_196001课程名称:高等工程数学总课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环境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教学要求:高等工程数学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是开展环境工程设计和环境工程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矩阵论、数值分析、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深刻理解矩阵分解理论、近似计算的方法与误差估计、统计分析与判断的思想方法;进一步能够利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环境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与学位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内积空间;矩阵的标准型;矩阵函数及其应用;数值分析绪论;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插值方法;数值积分和数值微分公式;方程求根;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 姚仰新,罗家洪,庄楚强著,《高等工程数学》(第1版)[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2. 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卜长江,罗跃生主编,《矩阵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4. 李庆杨,王能超,易大义编,《数值分析》(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 同济大学计算数学教研室编,《数值分析基础》[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6. 盛骤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等课程编号:09_030602 课程名称:高等环境化学总课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环境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教学要求:“高等环境化学”课程是在本科“环境化学”的基础上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学习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主要化学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存在、迁移、转化机理及研究方法。

2、掌握污染物的降解与其结构的内在关系以及相关原理。

3、了解化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代谢转化及生态效应。

4、了解环境化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与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结合目前国内外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及我国环境污染控制的形势和特点,系统讲授重要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归趋规律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详细介绍有机毒物的归趋模式、金属存在形态及生物有效性、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理以及全球关心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等。

增加对当前环境化学热点和前沿问题的讲述,以及对这些热点问题所涉及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Rene P. Schwarzenbach, et. al,Environmental Organic Chemistry[M]. 2ed, JohnWiley,20032. 王连生,有机污染化学(研究生教学用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刘兆荣编,环境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张锡辉编,高等环境化学原理及应用(上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预修课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课程编号:15_199001 课程名称:有机污染化学总课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环境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教学要求: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且大多毒性强,难生物降解,属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过程机制及其环境行为;2、掌握有机污染物定量结构一活性关系的理论、典型有机污染物监测手段和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3、了解有机污染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系统讲述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过程机制(包括分配、吸附、生物富集等物理化学过程以及光降解、生物降解、氧化与还原等生物与化学过程)和迁移转化行为模型;有机污染物定量结构一活性关系的理论;典型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行为与监测手段及化学品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介绍国内外有机污染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王连生编,有机污染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瑞恩P,施瓦茨巴赫著,环境有机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预修课程: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课程编号:18_198002课程名称: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总课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环境学院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教学要求:现代环境分析技术是运用现代仪器分析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环境样品预处理技术鉴别和测定环境介质中化学物质的种类、组成、含量(浓度)以及存在形态,该课程既不同于仪器分析,也有别于环境监测,是环境和分析等专业研究生应具备的理论和应用基础课程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