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合集下载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血中药物浓度(ug/ml)
25 20 15 10 5 0 唇 、 麻 舌 发 头 昏 视 觉 模 糊 肌 颤 抽 搐 意 识 模 糊 昏 迷 呼 吸 停 止 心 血 竭 管 衰
㈠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
• 3危险因素:小儿、老年、心功能不全、肝脏疾病、 妊娠、注射部位血管丰富 • 4预防 • ⑴严格遵守操作常规 • ⑵麻醉前给予安定类或巴比妥类 • ⑶严密监护注意早期中毒症状体征 • ⑷注射局麻药前回抽、给试验剂量、采用最低有效 浓度和剂量 • ⑸对怀疑硬膜外导管进入血管者可注入少量肾上腺 素鉴别(肾上腺素15mcg,心率升高15~20bpm为阳性)
㈡马尾综合征
• 4预防
• 连续脊麻导管深度不宜超过4cm,以免向尾端过深;
• • • • •
采用满足手术要求的最小局麻药浓度和剂量 重比重的葡萄糖浓度(1.25~8%)不得超过8% 5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可用以下辅助治疗: 早期大剂量激素、脱水、利尿、营养神经 后期高压氧、理疗、针灸、功能锻炼
1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 ⑶引起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 • • ①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A 广泛的阻滞平面 B 原有低血容量 C 原有心血管代偿功能不足、心动过缓、肥胖、 老年; • D 术前合并抗高血压药或丙嗪类药物; • E 突然变动体位可发生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甚 至心跳骤停 • F 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㈠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 一、椎管内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 • 二、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 • 三、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
一、椎管内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
• • • • • • 1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2呼吸系统并发症 3全脊髓麻醉 4异常广泛的神经阻滞 5恶心呕吐 6尿潴留

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新进展

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新进展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综 述1 药物毒性相关的并发症许多研究资料提出[3~5]:局部麻醉药对于脊髓或神经根有毒性作用,常常与浓度和剂量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可能的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局部麻醉药直接作用于中枢或外周神经元,破坏神经元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

(2)局部麻醉药抑制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作用或者干扰了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引起作用区域的神经元血流量降低,容易产生缺氧性损伤。

(3)使细胞内离子超载而破坏细胞结构,直接引起神经损伤。

1.1 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毒性。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最初表现为患者不安、感觉异常、焦虑、耳鸣及口周麻木,进而出现面肌痉挛和全身抽搐,最终发展为昏迷、呼吸、心跳停止;心血管系统初期表现为心动过速和高血压,晚期则为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肌收缩功能抑制。

原因:一次用量相对或绝对过大、药物作用部位血管丰富或误入血管是主要原因,年老、体弱等是易发因素。

预防:麻醉医师严格遵守临床常规;麻醉前给予患者苯二氮卓类或巴比妥可降低惊厥发生率;严密进行监护,早期发现局麻药中毒的症状;注射局麻药前回吸、小剂量多次给药、先注入试验剂量、采用局麻药的最低有效浓度及最低有效剂量。

1.2 治疗(1)立即停止用药;(2)呼吸道维护和管理;(3)控制惊厥、抽搐,防止发生意外:可静脉应用安定0.1~0.2mg/kg、异丙酚1~2mg/kg、琥珀胆碱1~2m g/k g。

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血压下降用升压药;心率减慢用阿托品;呼吸心跳停止采用心肺复苏。

1.3 局麻药过敏反应在使用少量局麻药后,出现荨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原因:过敏体质的病人绝大部分对酯类局麻药过敏;对酰胺类局麻药过敏极为罕见;另外有些患者也可能是对某种局麻药所含的保护剂(如羟苯甲酯)过敏[6]。

37、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 徐宁

37、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 徐宁

37、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710032)徐宁熊利泽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

近年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出现了脊-硬联合麻醉(CSEA),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

本文主要对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概述。

一、神经系统1、脊髓损伤穿刺损伤脊髓极为罕见。

若误穿入脊髓或局麻药注入脊髓,可造成严重损伤甚至横贯性损害。

病人立即感到剧烈疼痛,出现完全迟缓性截瘫,偶尔发生一过性意识障碍。

严重损伤所致截瘫预后不佳,病人多死于并发症或终生残废。

脊髓损伤后果严重,应强调预防为主。

L2以上穿刺时尤应谨慎,出现“落空感”或“负压现象”应停针作注气或水气泡试验,遇异感或疼痛应退针观察。

如果发生截瘫应当早期积极治疗,给予脱水、皮质类固醇、神经营养药及物理治疗等综合疗法。

2、神经根损伤硬膜外麻醉和脊麻均可导致脊神经根损伤,其中硬膜外麻醉更为多见。

这是因为脊麻穿刺在L2以下进行,所对位置为脊髓圆锥以下的马尾神经,漂浮于脑脊液中,穿刺针不易伤及。

但如果穿刺针偏向外侧,则有可能伤及神经根。

此外,硬膜外导管过硬亦可引起神经根损伤。

临床上表现为相关神经区域的疼痛和功能减退。

神经根损伤后3天内疼痛最为剧烈,然后逐渐减轻,多于2周内缓解或消失,遗留片状麻木区数月以上,采用对症治疗,预后均较好。

预防措施除小心规范操作之外,脊麻针突破硬脊膜时可略微旋转前进,减少突然刺破时发生脊神经根刺激症状的可能。

3、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腔血管丛丰富,穿刺或置管易引起出血,出血发生率报道不一(2~25.9%),但形成血肿并出现并发症者很少,约为1:15,0000~22,0000。

值得注意的是,硬膜外血肿在硬膜外麻醉并发截瘫的原因中占首位。

血肿形成的原因有: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术前长时间抗凝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老年人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等。

目前对于使用大剂量肝素抗凝的病人可否使用椎管内麻醉尚有争议。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常见原因和对策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常见原因和对策

content
全身毒性反应
·预防
1、遵守临床麻醉操作常规;
2、麻醉前给与苯二氮卓类或巴比妥类药物; 3、早期发现局麻药中毒的症状和体征;
content
全身毒性反应
·预防
4、注射局麻药前回吸、小剂量分次给药、先注入试验剂量、采
用局麻药最低有效浓度及最低有效剂量; 5、在无禁忌症情况下,局麻药液中加肾上腺素(5ug/ml)有
·确诊依靠腰穿脑脊液化验结果和影响学检查。
content
感染
·危险因素
1、潜在的脓毒症、菌血症、糖尿病;
2、穿刺部位的局部感染和长时间导管留置; 3、激素治疗、免疫抑制状态(如艾滋病、癌症化疗、器官移植、
慢性消耗状态、慢性酒精中毒、静脉药物滥用等)。
content
感染
·预防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程序,必须使用一次性椎管内阻滞材料;
椎 管 内 麻 醉 并 发 症
常 见 原 因 与 对 策
content 内容
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 呼吸抑制 全脊髓麻醉 异常广泛脊神经阻滞 ……
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 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content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
·椎管内注射麻醉药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毒性作用
以及技术操作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超过8%。
content
马尾综合症
·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辅助措施
1、早期采用大剂量激素、脱水、利尿、营养; 3、马尾综合症的患者,肠道尤其是膀胱功能失常较为明显,需
要支持疗法以避免继发感染等其他并发症。
content
短暂神经症(TNS)
7、术后严密监测直至神经阻滞症状消失。

《2024年产科椎管内麻醉神经并发症_短暂神经症状》范文

《2024年产科椎管内麻醉神经并发症_短暂神经症状》范文

《产科椎管内麻醉神经并发症_短暂神经症状》篇一产科椎管内麻醉神经并发症_短暂神经症状摘要:本篇论文将重点讨论产科手术中使用的椎管内麻醉(SIA)引发的神经并发症之一,即短暂神经症状(TNS)。

本文将分析TN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处理措施,以期望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与处理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椎管内麻醉(SIA)已经成为产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

尽管它提供了良好的镇痛和肌松效果,但也存在着潜在的并发症风险。

其中,短暂神经症状(TNS)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并阐述产科椎管内麻醉引发的短暂神经症状的相关知识。

二、短暂神经症状(TNS)的概述短暂神经症状(TNS)是指在椎管内麻醉后出现的暂时性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甚至短暂的神经功能丧失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麻醉后数小时至数天内自行恢复,但若处理不当,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三、发病机制TN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 麻醉操作过程中的机械性损伤,如针头或导管的不当操作。

2. 麻醉药物的化学性刺激或药物扩散至邻近神经组织。

3. 椎管内解剖结构的异常或变异。

四、临床表现TNS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包括感觉异常(如皮肤感觉减退或过敏)、运动障碍(如肌肉无力或麻痹)、反射改变等。

根据症状出现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局部性TNS和广泛性TNS。

在产科中,常见的是因腰椎穿刺而引起的局部神经损伤表现。

五、诊断方法TN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如MRI)。

医生需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麻醉操作过程及术后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

同时,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六、处理措施对于TNS的处理,主要是采取观察和对症治疗的方式:1. 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
坐起或站立15分钟内头痛加重,平卧后15分钟内头痛减轻 头痛为双侧性,可为前额痛或后头痛或两者兼有,极少累 及颞部疼痛


其它症状:前庭症状(恶心、呕吐、头晕)、耳蜗症状 (听觉丧失、听觉敏感、耳鸣)、视觉症状(畏光、闪光 暗点、复视、调节困难)、骨骼肌症状(颈部强直、肩痛)
硬膜穿破后头痛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为: 在12小时内出现严重背痛,短时间后出现肌无力及括约 肌功能障碍,最后发展到完全性截瘫。 如阻滞平面消退后又重新出现或升高则应警惕椎管内血 肿的发生。 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
椎管内血肿
椎管内血肿的形成因素和危险因素
形成因素 ⑴椎管内阻滞穿刺针或导管对血管的损伤
⑵椎管内肿瘤或血管畸形、椎管内“自发性”出血。 大多数“自发性”出血发生于抗凝或溶栓治疗之后, 尤其后者最为危险。 危险因素 ⑴患者因素:高龄、女性、并存有脊柱病变或出凝 血功能异常; ⑵麻醉因素:采用较粗穿刺针或导管、穿刺或置管 时出血、连续椎管内阻滞导管的置入及拔除; ⑶治疗因素:围手术期抗凝和溶栓治疗。
1995年Sakura S等一项实验
Local anesthetic neurotoxicity does not result from block of voltage-gate sodium channels. Anesth Analg 81:338-346
------局麻药的神经毒性作用一旦产生,比毒素还毒! • 河豚毒素(TTX)试验:
患者因素
最重要年龄,年轻人发病率高 其它因素有:女性、妊娠、慢性双侧性张力性头痛病史、既往
有硬膜穿破后头痛病史
低体重指数的年轻女性发生硬膜穿破后头痛的风险最大
操作因素
最重要的是穿刺针型号和尖端的设计,细针发病率低、锥形针 尖较切割型针尖发病率低 其它因素有:穿刺针斜口与脊髓长轴方向平行发病率低、穿刺 次数增加时发病率高

老年患者做椎管内麻醉之后会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老年患者做椎管内麻醉之后会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老年患者做椎管内麻醉之后会有哪些常见并发症?椎管内麻醉是把麻醉药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此时可以让人体的脊神经根被阻滞而产生麻醉作用,这属于局部麻醉。

老年患者在做椎管内麻醉后,因交感神经受到阻滞,让阻滞神经支配区域的小动脉扩张而降低了外周血管阻力,并且由静脉扩张而增加静脉系统容量,从而发生血压降低的现象。

这也就是椎管内麻醉后的并发症之一。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老年患者做椎管内麻醉后都有哪些常见并发症吧!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认识椎管内麻醉并发症指的是椎管内注射麻醉药而产生的毒性作用、生理反应与技术操作带给机体的负面影响。

所以,从椎管内麻醉的药物作用机制来看,椎管内麻醉有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从麻醉药物的毒性作用来看,椎管内麻醉有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从麻醉技术操作带给机体的负面影响来看,椎管内麻醉有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

其中椎管内麻醉阻滞相关并发症包括全脊髓麻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尿潴留、呼吸系统并发症、恶心呕吐等。

椎管内麻醉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包括肾上腺素的不良反应、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短暂神经症等。

椎管内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包括脊髓缺血性损伤与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出血、导管折断、感染、椎管内血肿等。

老年患者做椎管内麻醉后的常见后并发症(1)椎管内麻醉阻滞并发症。

如呕吐、恶心等,往往由低血压导致,可使用2.5mg的氟哌利多,减轻呕吐和恶心的反应。

因老年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对麻醉药不耐受,椎管内麻醉后老年患者极易发生低血压。

在此之前应输入适量的林格氏液。

如果出现低血压,还应及时静脉注射5-10mg的麻黄碱,有心动过缓并发症时可使用0.5mg的阿托品。

老年患者在做椎管内麻醉时往往需要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患者骶部自主神经恢复得比较缓慢,特别是在输液过多的时候常出现尿潴留现象,需要导尿。

同时下肢麻醉药未消散、腰麻后,容易使平滑肌舒张,舒张过多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尿潴留。

老年患者在做椎管内麻醉后因阻滞平面较高,胸部运动感觉传至神经受到阻滞,继而引发呼吸困难。

临床麻醉学椎管内麻醉

临床麻醉学椎管内麻醉

临床麻醉学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简称椎管内麻,是一种通过将药物注射到脊髓腔内来实现全身麻醉的方法。

它是临床麻醉学中重要的麻醉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控制和术后镇痛。

本文将介绍椎管内麻醉的原理、步骤、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一、原理椎管内麻醉的原理是通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脊髓腔内,使药物通过脊髓液的循环迅速扩散到脑和脊髓的相关神经结构,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其中,用于椎管内麻醉的主要药物是局麻药。

二、步骤椎管内麻醉的步骤如下:1. 患者准备:患者保持躺卧位,放松身体,暴露腰椎部位。

2. 局麻药物准备:将一定剂量的局麻药物装入注射器,并确保无气泡。

3. 皮肤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液对腰椎部位进行彻底消毒,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4. 局麻药物注射:医生穿刺腰椎间隙,将注射器插入脊髓腔内,然后将局麻药物缓慢注射,使药物充分扩散。

5. 观察效果:注射局麻药物后,医生会观察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变化,以确保麻醉效果的达到。

三、适应症椎管内麻醉适用于以下情况:1. 体表浅麻醉效果欠佳的手术。

椎管内麻醉能够提供更深的麻醉效果,适用于一些对疼痛敏感或麻醉要求较高的手术。

2. 长时间手术。

由于椎管内麻醉的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患者。

3. 术后疼痛控制。

椎管内麻醉可以提供术后较长时间的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四、禁忌症椎管内麻醉有一些禁忌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反对或无法接受椎管内穿刺的患者,如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等。

2. 严重的脊椎畸形或腰椎间隙狭窄,无法安全穿刺。

3. 过敏史或过敏反应高风险。

4. 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或感染性脑脊髓炎等疾病。

五、并发症椎管内麻醉在应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以下情况:1. 低血压和心率下降。

由于药物的扩散作用,可能会引起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下降,需要及时处理。

2. 脊髓神经损伤。

极少数情况下,椎管内麻醉可能会导致脊髓神经损伤,引起感觉和运动障碍。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防治专家共识指南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防治专家共识指南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防治专家共识指南椎管内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在手术和疼痛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椎管内麻醉也有着它的并发症,如头痛、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椎管内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因此,防治椎管内麻醉并发症成为了临床医生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

为了探讨防治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措施,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学分会等多个学会和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制定了《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防治专家共识指南》。

该指南总结了椎管内麻醉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头痛的防治头痛是椎管内麻醉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1%~70%。

指南认为,头痛的发生与穿刺方式、针头尺寸、侧卧时间、体位调整等因素有关。

防治头痛的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方法和针头尺寸、控制穿刺深度、术毕保持尿憋等。

二、脑脊液漏的防治脑脊液漏是椎管内麻醉的另一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0.5%~20%。

指南认为,脑脊液漏的发生与穿刺针头损伤、穿刺部位、针头尺寸等因素有关。

防治脑脊液漏的措施包括:选择细针头、尽量避免多次穿刺、注意切口大小,并在切口处缝合。

三、神经损伤的防治椎管内麻醉还有较少见的并发症——神经损伤,其发生率约为1/10000~1/40000。

指南认为,神经损伤的发生与穿刺针头损伤、局部感染等因素有关。

防治神经损伤的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针头、精心护理穿刺部位、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等。

指南还针对椎管内麻醉操作的注意事项、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对临床医师进行指导和规范。

总之,椎管内麻醉是一种重要的麻醉方法,但也有着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医生而言,必须了解这些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为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提供全面保障。

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不能完全消除牵拉反射 硬膜外腔内注入过多气体、液
手术对肌松要求高
体,
不能耐受此方法
3. 管理不佳
患者不能合作
局麻药选择、使用不当
有药物过敏 高敏反应者 给药方式不当
辅助用药不当
精品课件
腰-硬联合阻滞的特点
1. 神经阻滞充分,作用时间不受限制 2. 局麻药用量小,中毒反应发生率低 3. 头痛发生率低,可行硬膜外镇痛 4. “不接触”技术可避免无菌性蛛网膜炎等
治疗方法:低颅压性头痛,绝对卧床,静脉补液 ,早期进食和饮水。必要时给予激素、镇静、镇 痛药辅以针炙、中药治疗等。
精品课件
硬膜穿破后头痛的治疗
精品课件
4、神经损伤
主要原因还是与直接穿刺置管损伤,药物 毒性损伤,硬膜外血肿和脊髓神经缺血有 关。
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出现的症状包括:单侧下肢麻木,单侧的 小腿,足部,臀部或腰背部一处或多处出 现麻木、疼痛,感觉异常,下肢无力,行 走困难,关节运动受限和排尿排便障碍等 。其中以麻木、疼痛和感觉异常的脊神经 后根损伤症状为多。
精品课件
Vandam和Dripps对8460例接受腰麻的病人的头痛 持续时间进行随访,有72%的病人头痛在7天内缓 解。PDPHA的其他伴随症状还有恶心、呕吐、视觉 障碍、听觉改变、骨骼肌症状(颈部强直、肩痛 )等。Vandam和Dripps认为视觉障碍的主要原因 是外展神经麻痹,Lybecker观察到PDPHA患者中视 觉障碍的发生率为14%,原因是眼球的运动神经( 第III、IV和VI对颅神经)出现暂时性麻痹而引起 眼肌功能障碍。听力损害主要是低频范围,可能 因为脑脊液流失使压力下降,这种压力改变传导 至内耳使内耳的淋巴液失平衡引起。
精品课件

椎管内麻醉的分类与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的分类与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的分类与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入椎管内,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支配的区域失去痛觉且肌肉松弛,称为椎管内麻醉
注入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腰麻优点:止痛完善、肌松弛良好
椎管内麻醉操作简便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注入硬膜外腔
优点:生理干扰小、安全范围大、应用范
围广
血压下降:注药后13~30分钟
呼吸抑制:麻醉平面过高
蛛网膜下腔恶心、呕吐
头痛:腰麻后较常见,多在术后第1次抬头或起床时发
生特点,抬头或坐起时头痛出现
尿潴留
全脊髓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
血压下降:最常见的并发症
硬脊膜外腔阻滞呼吸抑制:高位硬膜外麻
硬膜外血肿
脊神经根损伤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全脊髓麻醉
最常见的并发症血压下降。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一)神经根性病变的常见临床表现:感觉减退和该神经支配区
域的功能减退,感觉障碍多于运动障碍。
(二)硬膜外麻醉引起马尾综合征的原因穿刺针误入珠网膜下腔直接损伤马尾神经,使之水肿、粘连
误伤硬膜外脉络丛形成硬膜外血肿,压迫马尾神经,局麻药的毒性。
(三)硬膜外麻醉引起瘫痪原因为:最多见是硬膜外血肿,其余原因是局麻药损害,硬膜外置管压迫,硬膜外腔注入空气过量,操作粗暴损伤脊髓,脊髓缺血,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或肾上腺素过量。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仍是由于局麻药毒性反应,其次包括脊神经根损伤、全脊麻、拔管困难和导管折断、硬膜外血肿和截瘫等。
一、全脊麻防治
硬膜外麻醉的穿刺判断不清楚是否在硬膜外腔时,
宜退针,进针方向的调整;平面的测定;试探用药的目的。
二、硬膜外血肿
发生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穿刺困难、穿刺出血、术前存在凝血性
(四)避免神经损伤的方法
(1)避免在深度镇静和全麻状态下穿刺置管;
(2)如果在注药过程中病人出现疼痛立即停止注药;
(3)避免出现异感;
(4)避免使用小于0.2mA的电流;
(5)使用短斜面针头;
(6)低压注射;
(7)局麻药的毒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
疾病、使用抗凝药物病人、老年人动脉硬化。在局麻药作用消失后,
感觉与运动功能未恢复,或恢复后又消失,或伴有大小便失禁与腰背
部疼痛表现,应怀疑发生硬膜外血肿。最明确的是CT诊断。
三、神经系统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刺激症状、经根性病变、
马尾综合征和截瘫等。操作因素有关外局麻药因素也是主要原因。

(整理)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

(整理)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防治(专家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王俊科椎管内麻醉在我国,尤其在基层医院仍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麻醉技术。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是指椎管内注射药物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技术操作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椎管内麻醉后发生的永久性严重并发症对病人和麻醉医生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外科操作及体位相关或由于病人潜在疾病所表现出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也时常被误认为是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

有关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医疗机构存在着差异,目前尚无全国性的统计资料。

随着近年研究的进展,尤其是循证医学方法的应用,对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病因、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依据当前的研究资料制定出本指导意见,其目的在于普及椎管内麻醉并发症防治的基本原则、降低麻醉风险并最大程度地改善病人的预后。

本指导意见仅为提高麻醉质量而制定,不具有强制性,也不应作为医疗责任判定的依据。

总体看来,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可分为生理效应相关并发症、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和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三类。

一、生理效应相关并发症(一)血流动力学并发症概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是椎管内麻醉最常见的生理效应。

低血压一般定义为收缩压低于80mmHg(或90mmHg),也可定义为收缩压(或平均动脉压)的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的30%。

椎管内麻醉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为8%~33%。

心动过缓一般指心率低于50次/分,或心率降低的幅度超过基础值的30%,其发生率为2%~13%。

严重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会导致心跳骤停,是椎管内麻醉严重的并发症。

脊椎麻醉(简称脊麻)和硬膜外麻醉心跳骤停的发生率分别为0.6/10000~2.5/10000和0~0.6/10000。

椎管内麻醉中发生渐进性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机制为:①交感神经阻滞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及心输出量下降,进而引起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T5以下的低平面阻滞,由于阻滞平面以上血管床代偿性收缩以及心脏加速神经未被阻滞,血流动力学变化往往较小。

老年椎管内麻醉的意外及并发症

老年椎管内麻醉的意外及并发症

老年椎管内麻醉的意外及并发症一、脊麻的并发症(一)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对麻醉药耐受力差,更易出现低血压。

阻滞前输入500~1000ml林格氏可有效预防。

一旦发生可静注麻黄碱5~10mg,伴心动过缓时用阿托品0.5mg。

严重低血压,必要时,静注去氧肾上腺素0.1~0.3mg。

(二)恶心、呕吐常由低血压或迷走神经兴奋所致。

一般用甲氧氯普胺10mg或氟哌利多2.5mg局麻药中加入10μg芬太尼,可减少腹膜刺激所致的恶心呕吐反应。

(三)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由于阻滞平面过高,胸腹部运动的本体感觉传入神经被阻滞,引起呼吸困难。

若平面高达C3阻滞膈神经时,导致呼吸停止。

可给予患者吸氧,必要时给予面罩加压吸氧,或气管插管呼吸支持。

(四)头痛老年人脊麻后头痛发生率低。

16G、20G和25G穿刺针术后头痛发生率约分别为7.5%、5%和1%~3%。

25G穿刺针虽头痛发生率低,但针较细软,穿刺时不易控制进针方向,容易造成穿刺困难。

穿刺针头部呈笔尖形的Whiteacre针,笔尖上有一侧孔,穿透硬膜和蛛网膜时呈扩张型,不切割膜纤维,穿刺孔比较小且易闭合,手术后头痛的发生率约1%,低于传统的头部呈斜面形的穿刺针(Quincke针)。

头痛与体位有关,坐位或直立时加重,平卧位可缓解。

治疗包括:①饮用大量含咖啡因的饮料,如茶、咖啡、可口可乐等;②维生素C 500mg 和氢化可的松50mg加入5%葡萄液500ml静脉滴注,连续2~3天;③必要时静脉输注低渗盐水;④口服解热镇痛药,咖啡因;⑤严重而上述治疗无效者,严格无菌技术下在原穿刺部位硬膜外间隙注入生理盐水或自体血15~20ml,以堵塞硬膜上的穿刺孔。

(五)尿潴留蛛网膜下腔阻滞,骶部(S2~4)自主神经恢复最迟,尤其当输液过度时常发生尿潴留,常需导尿。

(六)背痛主要是由于阻滞时,腰骶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脊椎的生理弧度改变,平卧时间较长后易发生。

一般不需要处理,疼痛严重时,可口服解热镇痛药,但应排除穿刺损伤和局部感染。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现在有很多的手术,都必须要通过麻醉才能进行手术,在麻醉的时候,往往为了麻醉的效果更好,会通过椎管内麻醉,通过这种麻醉的效果更好,时间会更长,那么,椎管内麻醉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有哪些?咱们就来看看以下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预防与处理目前,椎管内麻醉是我国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主要包括蛛网膜下隙阻滞、硬膜外阻滞和腰硬联合阻滞等。

蛛网膜下隙阻滞因使用25G的细针穿刺,对组织损伤较小,故术后腰背痛发生率较低。

硬膜外阻滞后腰背痛的发生率为2%~31%,且有部分的硬膜外阻滞后腰背痛将转换为持续性腰背痛,给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并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而椎管内麻醉后引起的腰背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结合近期相关文献,就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发生原因、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防作一综述。

1 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发病机制目前研究认为,腰背痛的发生机制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①机械性压迫:Mixter等报导,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可导致患者腰腿部疼痛,腰腿痛症状的有无、轻重与突出的椎间盘指数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②化学性神经根炎:椎间盘退行性变可导致髓核内的糖蛋白、β蛋白、组胺等进入硬膜外间隙和神经根周围, 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 从而导致疼痛的产生。

Habtemariam等通过在体试验在实验动物突出的椎间盘中检测到了白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随后,大量研究逐渐证实磷脂酶A2(PLA2)、金属蛋白酶、一氧化氮、白介素(IL-6)和前列腺素E2(,PGE2)也在患者的椎间盘组织中相继被检出。

③自身免疫作用:在病理状态下,纤维环出现破裂或缝隙,髓核即与自身免疫系统相接触,形成免疫应答,在髓核即周围组织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引发患者的腰背部疼痛。

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可避免的有创操作,虽然其发病机制与上述非特异性腰背痛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但椎管内麻醉可导致已存在的腰背痛症状进一步加重,提示椎管内麻醉后所致腰背痛存在其一定的特殊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机制交感神经阻滞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和回心血量减少T4以上高平面阻滞,阻断心脏加速神经纤维(发自T1~T4水平),削弱心脏代偿功能,进一步加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其他因素,如局麻药吸收入血引起心肌负性肌力作用;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广泛的阻滞平面原有低血容量原有心血管代偿功能不足、心动过缓高体重指数、老年术前合并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或丙嗪类药物突然体位变动可发生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心跳骤停;椎管内阻滞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

广泛的阻滞平面应用β受体阻滞剂?原有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引起心跳骤停的危险因素脊麻心跳骤停发生率高于硬膜外腔阻滞进行性心动过缓老年人髋关节手术(?....)预防避免不必要的阻滞平面过广、纠正低血容量、抬高双下肢对施行剖宫产的患者常规左侧倾斜30°体位椎管内阻滞前必须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输入适量液体。

治疗一般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抬高双下肢、加快输液等;中度到重度或迅速进展的低血压,静注麻黄碱;对严重的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和麻黄碱,如无反应立即静注小剂量肾上腺素(5~10μg);一旦发生心跳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

硬膜外腔阻滞对呼吸的影响与运动阻滞平面和程度相关。

静脉辅助应用镇痛药、镇静药可引起呼吸抑制或加重椎管内阻滞的呼吸抑制。

椎管内阻滞,特别是复合静脉给予镇痛药、镇静药引起呼吸抑制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将导致心跳骤停,预后极差。

危险因素(1)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在应用椎管内阻滞时容易出现呼吸功能失代偿;(2)高平面阻滞、高浓度局麻药或合并使用抑制呼吸的镇痛药和镇静药,可引起严重呼吸抑制。

预防(1)选择适当的局麻药(浓度、剂量及给药方式),避免阻滞平面过高;(2)凡辅助应用镇痛药、镇静药物者,应严密监测呼吸功能,直至药物作用消失。

治疗(1)椎管内阻滞中应严密监测阻滞平面,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呼吸功能不全;(2)发生呼吸困难,但阻滞平面在颈段以下,膈肌功能尚未受累,可给予吸氧;(3)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伴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应采取面罩辅助通气,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三)全脊髓麻醉全脊髓麻醉多由硬膜外腔阻滞剂量的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

由于硬膜外腔阻滞的局麻药用量远高于脊麻的用药量,注药后迅速出现广泛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

表现为注药后迅速出现(一般5分钟内)意识不清、双瞳孔扩大固定、呼吸停止、肌无力、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

预防(1)正确操作,确保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注药前回吸确认无脑脊液回流,缓慢注射及反复回吸;(2)强调采用试验剂量,试验剂量不应超过脊麻用量(通常为2%利多卡因3~5ml),并且有足够观察时间(不短于5分钟);(3)如发生硬膜穿破建议改用其他麻醉方法。

如继续使用硬膜外腔阻滞,应严密监测并建议硬膜外腔少量分次给药。

治疗(1)建立人工气道和人工通气;(2)静脉输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3)如发生心跳骤停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4)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直至神经阻滞症状消失。

(四)异常广泛地阻滞脊神经异常广泛地阻滞脊神经是指硬膜外腔注入常用量局麻药后,出现异常广泛的脊神经被阻滞现象。

其临床特征为:延迟出现(10~15分钟)的广泛神经被阻滞,阻滞范围呈节段性,没有意识消失和瞳孔的变化,症状可不对称分布。

发生原因(1)局麻药误入硬膜下间隙;(2)患者并存的病理生理因素:如妊娠、腹部巨大肿块、老年动脉硬化、椎管狭窄等,致使潜在的硬膜外间隙容积减少。

预防椎管内阻滞应采用试验剂量。

对于妊娠、腹部巨大肿块、老年动脉硬化、椎管狭窄等患者局麻药的用量应酌情减少。

治疗异常广泛地阻滞脊神经的处理原则同全脊髓麻醉,即严密监测、注意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直至局麻药阻滞脊神经的作用完全消退。

(五)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是椎管内阻滞常见的并发症,脊麻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达13%~42%。

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尤其是年轻女性。

发生诱因(1)血压骤降造成脑供血骤减,呕吐中枢兴奋;(2)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强;(3)手术牵拉内脏。

危险因素:阻滞平面超过T5、低血压、术前应用阿片类药物、有晕动史。

治疗(1)一旦出现恶心呕吐,立即给予吸氧,嘱病人深呼吸,并将头转向一侧以防误吸;(2)同时应检查是否有阻滞平面过高及血压下降,并采取相应措施,或暂停手术以减少迷走刺激,或施行内脏神经阻滞;(3)若仍不能缓解呕吐,可考虑使用氟哌利多等药物;(4)高平面(T5以上)阻滞所致的恶心呕吐应用麻黄碱或阿托品有效。

(六)尿潴留椎管内阻滞常引起尿潴留,需留置导尿管,延长门诊患者出院时间。

尿潴留由位于腰骶水平支配膀胱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麻痹所致,也可因应用阿片类药物或患者不习惯卧位排尿所引起.如果膀胱功能失调持续存在,应除外马尾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危险因素椎管内阻滞采用长效局麻药(如布比卡因)、腰骶神经分布区的手术、输液过多、应用阿片类药物。

防治(1)对于围手术期未放置导尿管的患者,为预防尿潴留引起的膀胱扩张,尽可能使用能满足手术需要作用时间最短的局麻药,并给予最小有效剂量,同时在椎管内阻滞消退前,在可能的范围内控制静脉输液量。

(2)椎管内阻滞后应监测膀胱充盈情况。

如术后6~8小时患者不能排尿或超声检查排尿后残余尿量大于400ml,则有尿潴留发生,需放置导尿管直至椎管内阻滞的作用消失。

二、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局麻药的毒性有两种形式:全身毒性即局麻药通过血管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引起各种生理功能的紊乱;神经毒性即局麻药与神经组织直接接触引起的毒性反应。

(一)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是由于局麻药误入血管、给药量过多导致药物的血液浓度过高及作用部位的加速吸收等因素所引起。

硬膜外腔阻滞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率为3/10,000。

中枢神经系统对局麻药的毒性较心血管系统更为敏感,大多数局麻药产生心血管毒性的血药浓度较产生惊厥的浓度高3倍以上。

但布比卡因和依替卡因例外,其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几乎同时发生,应引起临床注意。

临床表现局麻药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初期的兴奋相和终末的抑制相,最初表现为患者不安、焦虑、感觉异常、耳鸣和口周麻木,进而出现面肌痉挛和全身抽搐,最终发展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昏迷和呼吸心跳停止;心血管系统初期表现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而间接引起的心动过速和高血压,晚期则由局麻药的直接作用而引起心律失常、低血压和心肌收缩功能抑制。

危险因素小儿及老年人、心脏功能减低、肝脏疾病、妊娠、注射部位血管丰富。

预防(1)为使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的风险降到最低,临床医生应严格遵守临床常规;(2)麻醉前给与苯二氮卓类或巴比妥类药物可以降低惊厥的发生率;(3)应进行严密监护以利于早期发现局麻药中毒的症状和体征;(4)注射局麻药前回吸、小剂量分次给药先注入试验剂量、采用局麻药的最低有效浓度及最低有效剂量;(5)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局麻药中添加肾上腺素(5μg/ml)有助于判定是否误入血管,并减少注射部位局麻药的吸收。

治疗(1)轻微的反应可自行缓解或消除;(2)如出现惊厥,则重点是采用支持手段保证患者的安全,保持气道通畅和吸氧;(3)如果惊厥持续存在可静脉给予控制厥的药物:硫喷妥钠1~2mg/kg,或咪达唑仑0.05~0.1mg/kg,或丙泊酚0.5~1.5mg/kg,必要时给予琥珀胆碱后进行气管内插管;(4)如果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心血管抑制,低血压的处理可采用静脉输液和血管收缩药:去氧肾上腺素0.5~5μg·kg-1·min-1,或去甲肾上腺素0.02~0.2μg·kg-1·min-1静脉注射;(5)如果出现心力衰竭,需静脉单次注射肾上腺素1~15μg/kg;(6)如果发生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二)马尾综合症马尾综合症是以脊髓圆锥水平以下神经根受损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及尿道括约肌麻痹、会阴部感觉缺失和下肢运动功能减弱。

病因(1)局麻药鞘内的直接神经毒性;(2)压迫性损伤:如硬膜外腔血肿或脓肿,(3)操作时损伤。

危险因素(1)影响局麻药神经毒性最重要的是在蛛网膜下腔神经周围的局麻药浓度,其主要因素为:给药剂量, 是最重要的因素!脊麻使用的局麻药的浓度;影响局麻药在蛛网膜下腔分布的因素, 如重比重溶液(高渗葡萄糖)、脊麻中选择更接近尾端的间隙、注药速度缓慢(采用小孔导管)等,将导致局麻药的分布受限而增加其在尾端的积聚,加重对神经的毒性作用。

(2)局麻药的种类, 局麻药直接的神经毒性;(3)血管收缩剂,肾上腺素本身无脊髓损伤作用,但脊麻药中添加肾上腺素可加重鞘内应用利多卡因和2-氯普鲁卡因引起的神经损伤。

预防(1)连续脊麻的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的深度不宜超过4cm,以免置管向尾过深;(2)采用能够满足手术要求的最小局麻药剂量,严格执行脊麻局麻药最高限量的规定;(3)脊麻中应当选用最低有效局麻药浓度;(4)注入蛛网膜下腔局麻药液葡萄糖的终浓度(1.25%至8%)不得超过8%。

???治疗(1)早期可采用大剂量激素、脱水、利尿、营养神经等药物;(2)后期可采用高压氧治疗、理疗、针灸、功能锻炼等;(3)局麻药神经毒性引起马尾综合症的患者,肠道尤其是膀胱功能失常较为明显,需要支持疗法以避免继发感染等其他并发症。

(三)短暂神经症(TNS)TNS的临床表现为:症状常发生于脊麻作用消失后24小时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臀部疼痛,50%~100%的患者并存背痛,少部分患者表现为放射至大腿前部或后部的感觉迟钝。

疼痛的性质为锐痛或刺痛、钝痛、痉挛性痛或烧灼痛。

通常活动能改善,而夜间疼痛加重,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有效。

至少70%的患者的疼痛程度为中度至重度,症状在6小时到4天消除,约90%可以在一周内自行缓解,疼痛超过二周者少见。

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无神经学阳性改变。

病因和危险因素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如下:(1)局麻药特殊神经毒性,利多卡因脊麻发生率高;(2)患者的体位影响,截石位手术发生率高于仰卧位;(3)手术种类,如膝关节镜手术等;(4)穿刺针损伤、坐骨神经牵拉引起的神经缺血、小口径笔尖式腰麻针造成局麻药的浓聚等。

治疗(1)椎管内阻滞后出现背痛和腰腿痛时,应首先排除椎管内血肿或脓肿、马尾综合征等后,再开始TNS的治疗;(2)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3)对症治疗,包括热敷、下肢抬高等;(4)如伴随有肌肉痉挛可使用环苯扎林;(5)对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无效可加用阿片类药物。

三、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一)椎管内血肿血肿的形成因素(1)椎管内阻滞穿刺针或导管对血管的损伤;(2)椎管内肿瘤或血管畸形、椎管内“自发性”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