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
于娟-此生未完成
篇“癌症日记”。
根据亍娟的博文透露,她的“癌症日记”将 出版成书,“至少,会有更多的人看到我拿 命写的东西,防微杜渐,丌再像我这样,健 康任意挥霍,并福任意挥霍,到时候只能敲 着键盘望着屏幕追悔莫及。”
亍娟,女,32岁,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 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 乳腺癌晚期患者。短短的几行字,是亍娟的个人 简介,而短短文字的后面,却是一个乐观坚强幵 相信奇迹的女儿、妻子和妈妈。“人生最痛苦的 事有三种:晚年丧子,中年丧妻,幼年丧母,如 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
此生未完成
“天气丌是很好,心情丌是很糟,身体丌是很妙, 精神丌是很差。就这样一个时而阴霾时而有些微阳
的日子里,我爬上来写:祝我生日快乐。”4月6日,
亍娟更新了自己的博客,取名《出生入死的生日记 事》,这可能是她在生命的最后一篇博文,2011年 4月19日凌晨3时,这位感劢和激励无数网民的“复 旦大学抗癌教师”去世,32岁的顽强生命留下70多
第三部分突击作业 (我理解顺其自然, 丌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这一部分,我丌知道算作作息习惯还是 工作习惯
第四部分 环境问题 (我感觉非常重要,其
中家具的问题,甲醛赸标的家具过了好多年
还是赸标很厉害,而我们身在其中丌知道的)
也许,这只是牢骚。除非国民觉醒,否则我们无力改变
这个事实、这个环境、这个国情。网络上查一下,就会 有触目惊心的数据:现在公布的数据说癌症总的发病率 在 180/10 万左右 , 也就是每 10 万人中有 180 个人患 癌症。中国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城市:上海。据统计,上 天津的25%,为全国城市第一位。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癌症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市区女性的癌症发病率 比20年前上升了近一倍,每100名上海女性中就有一人 是癌症患者,也进高亍我国其他城市。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1500字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1500字
《此生未完成》是一本非常励志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张淑芬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不断奋斗不懈,培养勇于面对命运挑战的精神。
从小就面临着贫困生活及种种生活困难的张淑芬,却没有因此而放弃,与其他同学一样,努力学习,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并且获得了奖学金的荣誉。
她的这种坚强的精神和努力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感受到不管遭遇怎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想要的目标。
在张淑芬后来踏上人生另一个舞台时,这种坚强的精神必须更加坚强,经历着种种挫折,但最终仍然通过层层考验,迈步走向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看着张淑芬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女孩变成一个成功的女性,我被其不断的奋斗精神所感动,也像她一样,在不断的努力后,实现自己的价值。
从《此生未完成》这本小说里,我特别佩服张淑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也从中受到了很多鼓舞,正是因为张淑芬这种不断拼搏的精神,我也会一直拼搏,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于娟《此生未完成》经典语录
于娟《此生未完成》经典语录1、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
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
但是死,却是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承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
虽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与挣扎过。
自戕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我是个母亲,虽然,我这个母亲做得很无力,我现在唯一能给孩子,只有微笑,能为孩子做到的,也只有坚强。
——于娟《此生未完成》2、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于娟《此生未完成》3、感情永远是见异思迁的,所谓感情,大概就是人孤寂时刚好两个人可以做伴,由是所谓日久生情。
但是思想共鸣,却是真正可以产生互相吸引,引以为知己有所思为融通的伴侣,通常不会受到时间和距离的影响。
没错,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我不相信日久生情。
我对自己另一半的全部要求也正是“思想共鸣”。
——于娟《此生未完成》4、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
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即便你名声四海皆知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一时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后,你仍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是谁而已。
人名和名人的刹那转换,那是压在心口的一块大石,让人喘不过气来。
——于娟《此生未完成》5、世上很多事,经历之前你会认为非常可怕惊骇,而确确实实落在你头上,需要你迎头赶上,你会知道,万事无非如此。
世上万事并不可怕,你认为可怕的次数多了,也就成了可怕。
对过程的定见,需要智慧;对必来的世事人情,则需要勇气。
——于娟《此生未完成》6、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总是觉得做好的手头的事情,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
此生未完成的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的读后感《此生未完成》一书中她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深深感动了无数人。
下面是有读此生未完成有感,欢迎参阅。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范文1 读完了于娟的《Being alive is a gift...此生未完成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没有在‘读完了’三个字前添加‘带着沉重的心情’,是因为读的不是书,不是情节,不是故事,而是于娟的心境。
结局,固然凄美,但是于娟想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洒脱,一份乐观,一丝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书中讲述了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女子,一个拥有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一个拥有幸福家庭,一个拥有爱她、疼她的父母、丈夫及她爱的儿子的女人,在癌症晚期对往事的追忆、对生命的向往,要知道,她是在极其痛苦的治疗过程完成这本遗作。
谨将书中一些自认为动情的描述,跃然于此文中,共赏共鸣。
“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
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备注,土豆是她儿子的小名。
“小时看杂书,喜欢华词丽句,后喜人行文巧思,再后来欣赏文人文风品行,到后来,却发现,读书,要读的是别人的思想,花鸟鱼虫固然是天然趣,仁孝廉礼立的是忠义魂,此间要参透的,是高尚悲悯的人性,矜贵持重的品行,洞明豁达的修养,锲而不舍的理想与追求。
于娟日记《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于娟日记《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此生未完成》是于娟写下一年多病中。
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
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下面请继续阅读语文迷为大家提供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1:《此生未完成》读后感在读于娟的“死亡笔记”之前,我无所事事的晃荡在病房里,一个个抽屉找闲书闲报纸打发闲得无聊的时光。
然后在一张皱皱巴巴的的《三湘都市报》副刊上,看到了关于“死亡笔记”的书摘、评论,当下打电话给老曹,要求将他答应过的小野丽莎演唱会门票换成于娟的书,小野最便宜的门票680元,书仅仅26元,老曹赚了,但他并不领情,他说他答应过请我看演唱会的,他说他请我不需要理由。
在我的坚持下,傍晚时,我拿到了书。
我该如何去评论于娟和她用生命写成的书呢?我觉得我说什么在她强大的精神力量面前都显得捉襟见肘局促难安,不如说说我的感受。
在等待书本的同时,我已在凤凰网开始阅读,那上面的章节排布和书本不一样。
开头就写她如何发现病情,将我一下子拖进了无限的悲悯、惆怅,还有共鸣当中,你知道的,我自认是个有着悲天悯人情怀、一切以为病人好为重的好护士。
(记得曾有病人给我唱歌:一个好护士呀,每天来上班,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在此,也感谢病人罗某某的倾情演唱……)。
对于娟描述的种种看病难,我深有同感,但毫无对策,所幸我们医院还搞了一个自动售号挂号机,精简了流程,但各项检查检验,依旧繁琐,并且让人无门无路无所适从。
于娟就是这么耽误了。
我无法想象于娟身体剧痛可谓万蚁噬骨之时,还能那么平静淡然,更无法想象她能持续的积极乐观,偶尔还言辞滑稽,这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病人啊!后来读到于娟及病友被江湖游医欺骗的经历,又想,这么可爱的人儿,也是有着病急乱投医的愚昧的。
也许我能做的,该是从收缴销毁那些硬塞进病房的小广告开始。
然后,我感慨于他们简简单单的爱情、婚姻,那浓的化不开的亲情围绕。
妈妈的疼爱,在于支持她希望完成的事业,帮她看着老家的能源林项目;老公则不分昼夜伺候衣食起居大小便,并说了“我真希望能这样给你再擦五十年屁股”这样书呆子憨话来,却让我不禁泪流。
于娟小说《此生未完成》经典语录
于娟小说《此生未完成》经典语录《此生未完成》是于娟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
《此生未完成》一书中她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深深感动了无数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此生未完成》的经典语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此生未完成》经典语录1、许是太苍老,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许是太年轻,该经历的都还没有去经历。
因为不再青葱,所以不会再故作沧桑想什么是岁月,什么是人生,因为还没有成熟,所以也不会有那般总结性的去想什么是成就,什么是得失。
于娟---《此生未完成》2、金贵银贵不如命贵,癌症病人和家属是最缺钱的,但是却最舍得花钱。
若是你对癌症病人说花钱能买命,不说病人本身,病人家属就会立马卖血剜肉割肾换了钱捧给你。
病急乱投医是古语,是病急之后很难绕开的传统骗局故事。
于娟---《此生未完成》3、现在回想,存在就是合理的,之所以世上有一帮专门骗取癌症病人钱财的骗子能得逞,是因为没人对癌症有患病经验,没人对得癌症有充足的准备和了解。
即便手法再低俗的骗子,稍稍准备个几天,骗骗毫无经验的病人和家属那绝对是如同囊中取物。
于娟---《此生未完成》4、大凡医道中人,多有慈悲心,看到垂死弱病之人难免心生悲悯,即便被病人磕碰冒犯也不太在意。
所以我的经验是,如果可以做到让病人直接和医生交流,那么最好直接对话。
于娟---《此生未完成》5、其实我写这些,只想告诉所有人: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
失恋也好、事业失败也好、婚姻破裂也好,哪怕得绝症也好,神马都是浮云。
我不太喜欢尼采,但是我喜欢他那句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
于娟---《此生未完成》6、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此生未完成》7、如今仍然有梦,仍然励志,但是开始相信上帝也会说善意的谎言,那句nothing is impossible并不适合现实的自己。
于娟作品《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于娟作品《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此生未完成》是于娟生前所作的书籍,相信很多人都会被于娟乐观的态度与生病后的大彻大悟所打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此生未完成读后感,分享给大家!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明白活着的意义."于娟,你是含笑离开这个世界的吧!即使对家人有那么多的不舍,可一切在病魔面前又是那么苍白无力。
一天不如一天的身体在疼痛中回忆往昔,终究你也都看透了。
一次又一次的化疗,你是否想过放弃?面对医院报告查出的乳腺癌晚期时,你在想什么?又翻开你写的《此生未完成》,这是你用最后生命所写的你自己的故事。
你是乐观的,坚强的。
饱读经书,身为博士的你在病魔面前也曾迷茫过,可幸的是,你终还是拨开了迷雾,用微笑面对疼痛,面对死亡。
“人生的宴席一场接着一场,锦灯繁花音袅舞影,却冥冥间笃定相信自己在赶着自己寂寞的路。
”这样活着很充实吧!即使在与自己的丈夫新婚之际,你依旧分居两地,坚持自己的梦想,坚持着自己的学业。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你是不是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才会如此坚定地行着自己的路,做一个有思想,灵魂的人。
万千思绪绕过心弦,我是不是也该这样活着?匆匆赶着自己向前的路时,我们失去,我们得到。
当我们在失去中惋惜时,你却说:“时间是个矢量,碎在身后无法更改。
你只能听任一地琉璃倾泻,却回不得头,伸不得手去挽回什么,莫不如坐下静静听落入心底。
”你也会为失去的而伤心吧!可同时你又知道那是无法更改的,比起懊恼,你更愿意去坦然接受。
所以在面对你的癌症是,你才会那样平静,即使疼的全身无法活动时,你也不曾抱怨。
“我的房间很小,我就把窗户开的很大。
我的感情很重,我就把诺言许的很轻。
我的喜悦很少,我就把笑容积得很多。
我的往昔很空,我就把今天填的很满。
”或许你说的对,何苦为你缺少的遗憾呢?无法改变现实,那就改变自己;无法改写过去,那就改写未来;无法选择离开的路,那就努力欣赏沿途每一寸风景。
我们都是幸福的,因为我们都还活着。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_心得体会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此生未完成读后感(一):生命的感动夏荷《此生未完成》读到不足五分之一处,就几次因双眼朦胧而掩书无法再读,看过很多书,唯此书读得最艰难,读得最缓慢。
我有读书做记的习惯,但大多是读完之后再做读后记,唯此书不然,因为心中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感动需要即时的抒发,于是,看几段一个感动便在电脑键盘上噼哩啪拉敲下一些文字,或是录下一段让人感动与难忘的字句,阅成五分之一处,我不知是第几次掩卷,敲下了这段文字。
无法将一些思维串连起来,读到哪儿便感动到哪儿,我只能将我的感动与思索以零星的方式记录下来:一、生命中有很多瞬间的感动,而有一些感动即使是瞬间,却可以长长久久的驻在我们心间,在某个无人的时刻拿出慢慢体味。
二、土豆的圣诞节,我看到,有些不带任何功利的情感,付出的那怕仅仅是一个圣诞装饰彩球,可那也能算是人间大爱。
如果不认识,只是偶尔的一次耳闻便给予我们对于陌生人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个帮助也许从物质的形态来看微忽其微,但也许对于你所帮助的人却是其人生中不可或灭的永久感动与一条流淌在他人心中冬日的一条宽宽的暖流。
(读土豆的圣诞节一章)三、某个时候,也许生比死更加痛苦千万倍,选择死可以很简单,而选择生却需要极大的勇力和恒心。
四、我们的生命,这个躯体,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从你来到这个世上开始,精血缘于父,皮囊来自十月怀胎经过血盆洗礼的母,再后来,遇到了你生命中那个没有血缘之亲却胜似亲人的那个甘心情愿为你苦为你累的另一半,之后,另一个你人生中最重要的角色出现了,上帝最伟大的杰作——你与他生命的延续,你可以为之付出一切的宝贝,也许你的离去并不会同时终结他们的生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你的离去,可以严重的影响他们存在于世的生活质量与心情佳宁。
五、人,是身体与精神的组合体,如果精神一旦坍塌,那么身体不过只是一具行尸走肉。
那个离去的人倒是一走百了了无牵挂了,可那些活着的人呢?在你走的时候是不是同时也就带走了他们的魂魄,这样子,走的那个人是不是太残酷太贪心了呢?所以,生命——绝不可以轻言放弃!绝不!!六、朋友不分贵贱,地位不在高低,也许有些关系在某些事件未发生之前你早已忽略或是已经忘记了的却因为某事的发生,他会以某种独特的方式带给你心灵强烈的震憾,一如书中那位一辈子种田的于妈妈的老友,那个为了讲绿色环保而独自一人跑到山里两天两夜逮回一化肥口袋活哈蟆再从山东背到上海只为给朋友之女治癌的偏方之药,其满腔的真情谊与不容置疑的纯善与质朴,若遇此事,恐怕穷我们的一生也是难以回报的。
2024年《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2024年《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2024年《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1于娟是海归,是博士,是名校复旦的教师——这是她已实现的人生追求,但这其实与他人无关;于娟生病,父老子幼,对人生充满渴望,这好像与他人也无关。
所以,于娟本来是与我们没有关系的:她的功成名就,她的沉疴重病,其实离我们很远——任何时代、任何个人大概也都是沧海一粟。
但我们的媒体忽然大声地招呼我们去关注她,为什么?因为曾经感觉非常成功、现在却对成功开始否定,而对生命非常珍惜的于娟,在博客"活着就是王道"里真诚地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认真地考虑什么才应该是人生的追求,或者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这是于娟的意义,也是媒体关注的所在。
近日,湖南科技出版社在于娟4月份去世后很快将其文字整理成《此生未完成: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一书,再次引发大家对"活着"的思考。
于娟是大学教师,她在艰辛的求学路上,目标明确,孜孜矻矻;在工作中,勤奋上进,不甘人后。
她可能是诸多大学青年教师效仿的榜样,甚至是嫉妒的目标。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校园青椒(青年教师)一直都背负着这样的压力,精神高度紧张:一方面被体制、名利驱赶着,去穷心竭力地发论文、评职称、占岗位;一方面希望买房买车,争取更广博的物质基础。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病态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但它的形成由来已久,其消除更不会在一夜之间。
因此,如何一方面适应这样的环境,一方面让"自己好好地活着",就成为我们从于娟事件里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大学教师于娟是这样说的:"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__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
"不用说,于娟的追求何尝不是大多数校园青椒的追求?谁没有这样的"野心",谁就是不求上进,就将成为领导在会上批评的对象,也将被机制淘汰。
在一定程度上说,不想当、不想早点当教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读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有感
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
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的感
叹,引起网友关注和热议。2011年4月19日凌晨三时许,
于娟辞世,留下70多篇“癌症日记”。
于娟的忠告
• “若天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就是。 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我 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样的辛劳。名利权 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 以带去。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症,肯定是 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积的结果。”
应珍爱家庭、 关爱家人——
家庭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是你工作与生活的永远港湾 和坚强后盾。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心心 念念着自己的家庭,自己背后的支撑 着自己站直的家人。
应珍惜友情——
同事情、同学情、朋友情不能无, 友情是一生成长的伴侣。
生活中还有太多的感受还需我们 慢慢的体会…合上书,心里依然久久 不能平静。愿于娟安息。让我们怀着 对生命的敬畏,快乐地生活,快乐地 工作!
读书感受
道家有句话叫做“大死之后才能大生”,是指没 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是无法真正明白活着的意义,事实上 大多数人是在稀里糊涂的过日子,而很少思考生命的意义何 在。于娟在发现疾病之前在不停为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目标, 从硕士到留学,到博士,到副教授,我相信如果她不得乳腺 癌,接下来很快就会锁定教授、博导,等等,其实这个过程 是目前社会的潮流所在,是绝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价值观,于 娟的生命轨迹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缩影,所以于娟患病才会 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很多人在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 于娟。常人眼中身患绝症是不幸至极,但在我看来她又是幸 运的,她有近两年的时间来思考死亡,她在离世之前有过两 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最后她在生命弥留之际已经看淡了生死, 死亡在她看来已经不再那么可怕。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此生未完成》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此生未完成》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1认真读完《此生未完成》这本书,读后我掩卷长思,不由思绪奔腾、感慨万千,心中十分沉重、如鲠在喉,久久不能平静,为作者于娟的年轻、才华惋惜,为命运的无常、多变喟叹,为人生的短暂、苦难深思。
禁不住又一次叩心自问,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此生未完成》是一本记实的书,此书以第一人称、以朴素平实的语言,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以作者的刻骨感受,记录了自己由一个学富五斗、健康快乐的博士一夜之间变为病入膏肓、万劫不复的患者的真实境况。
告诫生者要珍惜生命、重视健康。
此书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豪情的壮语,可它为何让我读到的不仅是感动遗憾,还有思索震撼?我想主要就是书中的记述太真、太实,太有参考价值、太有生命意义。
通过读书,我们了解到,一开始,于娟是幸福的,她被幸运之神垂爱着,父母疼爱、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孩子可爱,她活得充实而忙碌,她的理想、她的才情、她的灵魂使她的笑容永远那么爽朗那么明媚,她是造化完美的标本。
然而突兀的重病、癌魔的侵蚀,让她经受非人的天崩地裂的疼痛,毒瘤毫不留情吞噬她的身体,最终让她的躯体一点点腐烂,让她的生命之光一点点熄灭,无论她怎样坚强怎样勇敢怎样忍耐怎样抗争,依然没有挣扎的余地、没有求生的机会,只有死亡的步步紧逼和跌入深渊的恐怖来临。
让人唏嘘慨叹、无可奈何,这也真是造化弄人、苍天不仁。
人活一世,到头来都将殊途同归、化作尘土。
可贵的是作者明知自己死期及至绝路已来,依然为理想而奋斗,依然回顾自己酸甜苦辣的人生,依然为所有人警示祝福。
她在弥留之际用心血用生命铸就的文字让每一位活着的人思索、彻悟、珍惜和明白,她于垂危于痛苦中给人们带来死亡和生命的新感悟,满满的正能量,深深的、淡淡的。
经典书籍推荐此生未完成于娟读后感
经典书籍推荐此生未完成于娟读后感几年前就已经看过,这次拿来读也是有原因的。
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都应当学会放慢脚步,听一听内心的声音。
此生未完成于娟《此生未完成(精装版)》读后感(一):你离开了,但也永在。
几年前就已经看过,这次拿来读也是有原因的。
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都应当学会放慢脚步,听一听内心的声音。
于娟,我的老乡,笑容灿烂的邻家姐姐一般,有一个十四个月的儿子,有着一堆博士等学位,有着一大群朋友,有着精彩丰富的生活经历…智商情商双高,谁也不曾想到三十三岁的她竟然患上了癌症,还是晚期。
我看过的癌症患者自己写的文章不多,所以在看到她描述那些化疗,放疗,骨转移时的疼痛时,真的难受至极。
但也为她由衷地佩服,是条汉子!特别喜欢她的乐观,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她除了痛苦,更多的时候都是在为别人带来欢乐,诙谐的语言,竟让人可以暂时忘记她的苦痛。
此生未完成于娟不知道现在土豆有多高了,也不知道光头现在什么境况,你的能源林如果我有机会去曲阜真的想去看一看,看一看你。
此生未完成于娟这一年有家人生病,所以,对于健康,我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生未完成于娟健康,真的是最重要又最容易被忽略的。
愿我的亲人们都快点好起来。
谢谢你,于娟,谢谢你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写下这些文字。
《此生未完成(精装版)》读后感(二):心中还有梦,此生未完成作为一名医生,对疾病,甚至生死,已早不陌生。
尽管这样,读这本书的一些段落,还是会感觉到脊背阵阵发凉。
确实没想到,有些疼痛会这么痛不欲生。
没想到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沪上名校的知识分子家庭,到医院看起病来和那些街坊里弄的老百姓也没什么区别,急诊室里躺一天,依旧会没人管没人问;再比如,原以为只是发生父母长辈身上的那些信中医、信养生,靠吸天地灵气来代替药物治疗的一套说辞,竟然也会在博士家庭里重演。
此生未完成于娟忽然就想起了我患病中的父亲,不信科班出身儿子给他的治愈基本无望只能努力别向严重发展的诊断,宁可相信早市卖菜大妈药到病除的现身说法。
《此生未完结》读书心得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有关《此生未完成》的简介,不禁被书的作者于娟所感动,于是当从校长手中接过为同事们推荐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书时,我便捧书夜读,在于娟那灵动的文字里感动她的无畏施精神。
因为知道作者已经不在人世,所以翻开书时的心情是沉重的,甚至有些害怕。
可是看到于娟平实的叙述,文字中丝毫没有悲伤和绝望的感觉,有时你甚至会被其中的事例逗得笑出声来,居然忘记了斯人已去。
于娟是坚强乐观的女人,在生死关口,她用笔留下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生活中,人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也希望能混出别人眼里成功的模样,于是没日没夜的加班,忘记了休息,玩命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
于娟告诉我们:“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
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
”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为于娟遭受绝症的苦难而伤感落泪,同时自己的心也顿时变得坚强了。
人生的路上,总会遇到磨难和挫折,只要你积极乐观地面对,就会跨过人生的每一个坎,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于娟有“乳房诚可贵,卵巢价更高,若为生命故,两者皆可抛。
”的豪情,为了活下去,还有什么是不能放弃的呢?“虽然生病让生命变得很痛苦,但是有更多的真情让我们不能放弃,虽然生病让生命很惨淡,但是有更多的美好让我们不忍放手。
”于娟在这书上告诉了我们亲情是最为可贵的。
也许在面对生死临界点的时候,这种体会更深刻些。
这个世界,真正无私疼爱自己的有几个呢?当我们明白了,可是却常常有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感叹了,只愿我们都可以给自己的亲人尽可能多的带去快乐吧。
最让人痛心和遗憾的是作为一个母亲不能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了。
或许于娟的书名《此生未完成》不仅有作为一个妻子、女儿的遗憾,我想更多的是包含了做一位母亲的遗憾了。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6篇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6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1于娟,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作者,而她原本又不是作家,换句话来说,她只是个行外人。
从于娟这一本著作中,丝毫看不出有多厚的文学功底,但是里面的片段可以清楚地看到,于娟的文字多么率真、质朴、生动。
正是她文字的率真、质朴、生动,可以看出于娟虽然是得了末期癌症,却从容面对,并不哀伤。
她的__共有51个故事,这些都是发生在患病前后直至死亡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让我陷入了一个思考: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该句话也是本书的中心思想。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尽管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但却多了点压抑。
很多时候,网上都会报道一些人因为压抑而自杀死亡的案例,例如清华大学某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而跳楼;某代码员工因工作压力大而跳楼死亡,如此容易轻生,做出这样的行为不仅伤害了自己还有身边的人。
他们不懂活着的意义,读后感或者是当时有这念头时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事实上,活在都市的人最容易患上抑郁症,环境的影响丽实在太大,为了更好的生活有时不得不忍受都市带来的孤独和无助,关键是在于自己的心态。
世上很多事,经历之前我们会认为非常惊讶,但当这些事情确确实实地落在我们头上时,需要我们迎头而上,就会知道,万事无非如此。
世上万事并不可怕,很多时候是自己的心理作用。
于娟她做的化疗并不是最痛苦的那种,在她文中看到所描述现象中看到更多比自己遭受化疗痛苦的人还有很多,所以她觉得自己的痛苦并不算什么痛苦。
尽管在别人眼里她是最痛苦那个,因为年纪轻轻就受了这么大的罪,但是活着就没什么抱怨的了。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2活着的时候,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明白,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呢?——By 于娟这本书是于娟在生与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的一年多的病中日记。
这本生命日记,记录了这个平凡的女子作为母亲、妻子、女儿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她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在赤裸裸地反思生命的意义。
她在博客中写道:“我也曾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4篇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4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1有点胆战心惊的看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胆怯是因为怕从书中看到太多的生死、离别、挣扎及不舍。
书买回来放在那里好久了,虽然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些她的博客,领略过她面对死亡依然能够谈笑风声的境界。
但还是不想或者说不愿去看。
于娟的知名,在于她有一个博士、两个硕士的名衔,在于她毕业于复旦、留学于欧洲,在于她在儿子刚满14个月时突然查出的癌症晚期,且病症已全身扩散,用她的话来说应该是侵入骨骼,连骨头都全是黑的,犹如已被虫蛀、浑身是洞的枯木,已经无法支撑自身体重,稍一碰撞,就是真真实实的粉身碎骨。
还在于,至始至终,她都能用调侃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病入膏肓,坚持记录自己的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
无它,只为能警醒世人,以免后继有人。
看书,看到的是她对父母儿子不得不承担死别的哀痛,对老公不离不弃、砸锅卖铁、肝胆相照的忧心,对朋友不计得失、倾力相助的感恩,对医棍骗子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的宽容。
一个多么好的女子,有着优秀的学历、满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人生不过如此,偶而举杯邀月、叹悟人生,也不过是小资情调的释怀而已。
怎得一转眼间,一切的幸福化为泡影,面对的是病痛折磨、死神威胁以及倾家荡产的人生颠覆。
想到的都是生活中最为锁碎,最为简单,最为平凡的,平凡得让人觉得不值一提的事情。
从前听一首歌,“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背影已远走,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
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
“是啊,再回首,总得有”首“可以再去回顾,几十年的光阴,够你回首几次方休。
即使回首也仅仅只能回首而已,送人穿越的时光机器还在人们的念想之中,想来终其我们这代人一生也不可见矣,何必苦苦回首,频频回顾,搞得自己腰酸背痛、心力绞碎,毕竟,前面的才是自己要走的路。
十字路口,纠结的是怎样决择,思考的是选择后的结果,所以想到的只能是现在、明天以及更多的以后。
于娟《此生未完成》经典语录
于娟《此生未完成》经典语录篇一:读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有感读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有感前天去邻居家做客,她热情地给我推荐了一本她老公所在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一本新书,书名叫《此生未完成》,是复旦大学青年女教师于娟的遗作。
翻开书本,首先引起我兴趣是两页关于于娟的生活照。
照片上的女子面容娟秀、体格健壮,每一张都洋溢着甜美幸福的笑容。
很难想象这样美丽的生命会罹患癌症,并在前不久的2021年4月19日离开了人世。
我翻看这本凝结着作者心血的遗作,似乎还能感受于娟残留的体温。
对于癌症,我们并不陌生。
因为根据目前的现状,只要患上癌症,就如同宣告了死刑,只是执行的时间或长或短罢了。
我认识的人当中只要确诊为癌症的,好像都没有超过两年就离开了人世,其中还包括我敬爱的外公。
记得最后一次见外公活着的样子是在他离世的前一个月,那时候他已经被鼻咽癌折磨的不成样子了,形容憔悴,说话已经是很困难了。
因为是过年,儿孙们好不容易都聚在一起,外公还是强打着精神坐在火炉旁边只为看着我们。
虽然当时我们都很热情地看望他、安慰他、鼓励他,可是并不能真切地体会当时他作为癌症晚期病人所承受的痛楚,也想象不出。
现在,当我读着于娟对自己在病中所承受的那些痛苦的描述,我才真正体会到外公当时是多么的不容易,他在病痛折磨面前是多么地坚强!于娟至少还可以倾诉、写出来,而我的外公因为患的是鼻咽癌,他没有办法述说,恶性肿瘤几乎堵住外公的气管和食管。
不仅不能说话,就是吃东西也是异常地困难,更不用说晚期癌症扩散病人的那种蚀骨销髓般的疼痛。
现在想想真是太对不起外公了,让他承受了那么大的痛苦,却一点也不能为他分担。
感谢于娟,她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将癌症病人的苦痛那么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她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了癌症的邪恶,也会让我们更懂得理解和支持那些不幸罹患癌症的病人。
但是,生动地记录自己在患上晚期乳腺癌后所承受的痛苦仅仅只是《此生未完成》的一小部分,更多却是是于娟在患病期间对生命的领悟,对亲人、朋友的感恩和不舍,以及对世人的劝诫。
读书笔记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于娟,拥有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08年9月喜得一子,09年9月刚给孩子断奶,该年12月就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骨转移,最多存活两年,11年4月离开人世。
看字至此,我该怀着怎样一种心情读完此书?沉重,悲痛,还是无奈?翻开书页,一张张年轻的旅行照片,打动每一位读者的心,实在难以相信这个风华正茂的女子已归尘土,多么希望这一切只是一个故事,一场梦。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非常普通的文字,普通到不认同它,也许就像一个没有见过大海的人永远难以体会波涛的汹涌,而没有经历死亡临界点的人,难以守护这一方宁静。
于娟刚听闻乳腺癌的消息,她不但没有哭,反而发自内心地哈哈大笑,“既然已然是癌症,那么乳腺癌总是要强一点。
”乳腺癌早期是可以切除的,于娟却不担心,反而是在思考切除以后的事,如此幽默风趣的笔锋,实在难以想象是从一位年轻的癌症晚期女子笔下出现。
可惜的是,她连做这个切除手术的机会都没有了。
“回望自己的老父老母,他们的独生女儿终于事业起步、家庭圆满,本以为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不想等来的却是当头敲晕了的一棒,有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虞。
”回过头来,我是如此的幸运,平安度过二十余年,也是如此幸运,拥有一个完善的家庭,天底下不幸之事这么多,若是我也不幸,但愿也能如此淡然处之。
书中有一则小故事,是作者同病室的一位老太太,她是个瘫痪了十五年的病人,老头就一路服侍她十五年不动摇,字里行间满满的温柔与呵护。
我想,我又何时能寻得一位这样的伴侣,不离不弃,毫无怨言。
又或者说,未来的某一天,**需要我照顾了,我能坚守多久?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癌症,是多么绝望的名词,于娟笔下,癌症患者都会想到自杀,因为身体的疼痛和心灵的摧残。
于娟用幽默的文字描写病友自杀未遂的搞笑事件,谈笑风生,然而我却越读越伤心,越读越落寞,面对人世的留恋和死亡的解脱,多么痛心的选择。
读于娟《此生未完成》有感
读于娟《此生未完成》有感寒假前借了几本书,打算在寒假无聊的时候翻阅。
其中一本《此生未完成》一书的题目吸引了我,再一翻阅,发现写书的人是一位年轻的大学教师,心里就出现了一个问号,难道她已经走了。
带着这个问号看完了这本书。
作者:于娟,人生很简单,读书一帆风顺,拿了洋硕士土博士,留校任教,30岁刚过检查出乳腺癌,32岁去世。
于娟没有去世之前,她在网络上已经很走红了。
这本《此生未完成》就是她的病中日记以及其他散文的集成。
这本书内容很简单,基本分为两部分,一是生病治病日记,二是生病之前写的散文,包括儿子土豆、故乡、挪威以及其他。
我着重看的,是第一部分。
在书的前序中,于娟老友郑培源写道:我很怕媒体把于娟的故事解读成一个关于都市人健康话题的新闻快餐,得出譬如“晚睡导致癌症,大家一起早睡”的速食结论。
在我的心里,老于和她的文字关系到癌症和养生,更关乎灵魂和理想。
是的,从这本书里,读者读到最多的是她对自己得病原因的分析,她的病中遭遇以及她的乐观开朗,但是,感受最多的则是她对生死的思考,对名利的彻悟。
以下仅引几句她病后对人生的反思之语:“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我曾经试图像圆圆三年搞定两个学位一样,三年半同时搞定一个挪威硕士、一个复旦博士学位。
然而博士始终并不是硕士,我拼命日夜兼程,最终没有完成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自己恼怒得要死。
现在想想就是拼命拼得累死,到头来赶来赶去也只是早一年毕业。
可是,地球上哪个人会在乎我早一年还是晚一年博士毕业呢?“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生轻松。
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
”读了这些话,我开始想,很多东西,平常我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例如健康,再例如亲情、友情,也均如此。
我们总觉得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度过,有大量的精力可以挥霍,殊不知,生命也有尽头,体力也会透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生未完成》
品。
悟。
敬告读者:此文章的部分内容来自于豆瓣评论,后续稍加个人观点。
本书作者于娟,女,32岁,出生于1979年,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
2009年12
月确诊为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并发出"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引起网友的热议和关注。
2011年4月19日凌晨3
时许,于娟辞世。
短短的几行字,是于娟的个人简介,而短短文字的后面,却是一个乐观坚
强并相信奇迹的女儿、妻子和妈妈。
"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晚年丧子,中年丧妻,幼年丧母,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这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地活下去。
"于娟说。
再远的飞行也要着陆,再长的旅行总会回家。
…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一位母亲、女儿和妻子的生命日记。
2009年12月于娟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
生活细节,并发出"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引起网友关注和众多媒体热议。
于娟于2011年4月19日凌晨去世,众多网友在网上进行追悼。
一个年轻
生命,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病中日记。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
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
所有的浮躁沉淀了,
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
只有一个普通的
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
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
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记录黑暗是残酷的,尤其在感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油灯一点点黯淡之时。
但于娟决定完完整整写下这段生命中最黑暗最苦痛的日子,也是她认为过去32
年最有意义的日子
--《三联生活周刊》
"我想给儿子土豆留下些什么"。
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于娟在病中也坚持
辅导孩子。
而在生命日记中展现她的喜忧,写下她的感悟,不是矫揉造作、不
是宣传作势,而是一个母亲要给她的孩子留给一份礼物。
--《人民日报》
其(于娟)病痛的苦楚、人性的感悟,读来令人泪下,其实是一本最好的人
生教材,教会我们如何去热爱生命,如何去抵挡困难。
--《中国日报》
这位风华正茂的女博士,在博客上残酷、冷静而理性地记录下自己对人生
的理解,对健康、财富、亲情等人生追求的感悟。
这些提前到来的参悟,也许
会对那些仍在苦苦追求的人们带来一种别样的启迪。
--《齐鲁晚报》
"三十岁之前的的努力更多是因为自己有着太多的欲望和执著,从没有"只
要活着就好"的简单。
我不是高僧,若不是这病患,自然放不下尘世。
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
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
若天
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便是。
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我何
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样辛勤地做蚍蜉。
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
有一样可以带去。
"
我一直在想执着和执著的区别。
什么事奋斗的坚定,什么是豁达的心境。
每一个受到释道儒三家的交合影响的人,怎样去参透一生的混沌,让人迷茫。
执着是表象的坚定,执著是内心的的"拿着",那才是真正应该放下的东西。
拿
得起,放得下,皆轻轻,皆空空,算不算活明白了。
许是太年轻,许是愚钝,我总不知道在茫茫人海中甚至在我所结识的所谓
朋友中如何去筛选真正的朋友。
有一天突如其来的癌症席卷了我的全部,散尘
扬土,洗沙留金。
我只需静静躺着,闭眼养神,便可以分辨哪些是真正的朋友,哪些是所谓的朋友。
这对我来说,是件大幸事。
癌症一事,让我知道,若有后事,谁是我应该付出的人。
朋友访我或是不访,都不是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当
他得知我生病的消息后的第一反应,眼神表情乃至电话语气网络留言里端倪尽出,你会觉得世间很多人情世故是那么的让你淡然一笑。
多少擦肩而过,多少相依一生,人性体悟,不禁泪下如雨。
第一次知道有一种施舍叫"无畏施"。
但凡身处困境的人,看到我的处境便
会从内心身处泌分一种小巫见大巫的甜,从而觉得自己的苦不算什么,自己的
痛不算什么,自己正在经历的那些如山挫折其实无非蚁丘而已。
我很愿意做无
畏施,因为无畏施不会让我现实更痛苦,反而会带来很多精神的欣慰与安悦,
同为世人,若是有人从我这份罪里得到无畏,那么我这份痛也算没有白痛。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生轻松。
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
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
时间的一切,隔岸看花、
云淡风清。
人之一生,犹如赶路,背负行囊马不停蹄,从起点到终点,从生到死,奔
波劳碌中也遇人无数。
能有缘遇到,同路,并肩走上一程,即算缘分和幸事。
然而人生的残酷在于,绝少或者没有人能一路相陪。
如果有,那么其中一个为
了对方而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因此,哪怕是父母、夫妻、挚友都难逃此寰。
所以,人,注定了要学会一个人走。
长大,对我来说是一个慢慢把年少轻狂时否定不屑的东西重新捡起来审视
深味,然后心悦诚服,与万千年之前说出这短短数语的古人隔空莞尔共鸣。
"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
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
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
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摘自于娟博客
不知道其他看了这句话后什么感受,我看这句话时共鸣颇深。
常常一个情景,一句感叹,一点重合,一次恍然。
不仅仅是古人的短短数语,还有那些我们听过无数遍的善良真诚信任这些美丽的字眼,但是因为听过太多遍,抑或者现实中有太多其他因素,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反而被我们置之一旁,而去孜孜不倦的追求名利权情,以为那就是人生的快乐所在。
只是我还是年少轻狂,不甘返璞归真,总还想着去挣一挣,奔一奔,我想也许于老师说的我懂,只是我越不过自己心里的坎将懂的付诸实践,也许有人要说,这样,你还是未懂。
有时候,夜深人静独自一人,或者喧嚣人群繁琐关系中,会不禁感到四周孤冷而顾自抱肩,往往情不自禁的想,这个世界,真正无私爱你疼你对你好的人,有几个?或者,这个要求太高,退一步说,这个时间真正将心比心平等相待你对他好他对你好不以怨报德自私自利的又有几个?好人纵有,却藏于茫茫伪君劣物里,需得大浪淘沙机缘竭尽。
得此好人真友前又有多少明朗暗礁吃亏上当被骗欺负,哪里有至亲家人来得容易,来的贴己,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般心无二意?更因这这般,却娇宠着我们如此没心没肺地被爱被疼心安理得,等至明白,却,树欲静而风不止。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我看了很久,不是在咬文嚼字,而是在深深的体会字里行间的真真实实,那种不追逐名与利和权势的高雅,清淡的世间生活,拿起来,放下来,缓缓心情接着走的意志,由衷的平然升起敬佩之情。
她走了,父母在女儿的遗愿中又重新寻回了属于他们的女儿;丈夫光头懂了,他有一个相敬如鬓的妻子;儿子土豆也在愉悦中了知了亲情,虽然他只有两岁,但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他永远铭记。
也许这样的人生不遥远,只在话下,近的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