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暮江吟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暮江吟》。

此诗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是一首描写秋天黄昏江景的七言绝句。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欣赏秋天的美丽景色,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并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想象,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难点1. 诗句的理解:由于古诗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一些诗句的具体含义。

2. 诗歌情感的把握:学生需要通过诗歌的文字,理解诗人的情感,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和展示相关的图片。

- 画纸和彩笔:用于学生进行绘画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暮江吟》,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和情感的传达。

3. 诗句解析:教师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4. 情感体验:通过讨论和想象,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

5. 绘画活动: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诗歌中景色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板书设计-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重点词语:残阳、江水、归舟等。

- 诗句解析: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

- 情感体验: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九课是《古诗三首》,包括一首唐诗(《暮江吟》)和两首宋诗(《题西林壁》《雪梅》),下边整理分享这三首诗的诗文、译文及赏析。

第9课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赏析】白居易的这首七言绝句就像一副构思妙绝的小画,学习它的过程就是徐徐打开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烂江景,进入一种弯月初升、露珠晶莹朦胧夜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现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画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画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可怜九江初三夜”,是个过渡。

可怜,可爱。

九江初三,是农历,指进入深秋。

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弯可爱啊!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

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江似弓”。

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江亮像弓一样。

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

九江初三,江亮刚出现,还是江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

“江似弓”,进一步点出江初的秋夜。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诗歌不是⽆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产⽣共鸣,从⽽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9课《古诗三⾸》课⽂原⽂ 暮江吟 [唐]⽩居易 ⼀道残阳铺⽔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初三夜, 露似真珠⽉似⼸。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低各不同。

不识庐⼭真⾯⽬, 只缘⾝在此⼭中。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 雪却输梅⼀段⾹。

【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9课《古诗三⾸》教案 教学⽬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境。

2.引导学⽣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的优缺点。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谈话导⼊,介绍诗⼈。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诗《草》,记得吗? (师⽣齐背《草》) 这⾸诗的诗⼈是谁?(⽩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居易的另⼀⾸脍炙⼈⼝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2) 在学习在这⾸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诗⼈。

(课件出⽰3)(出⽰课件——⽩居易照⽚、⽣平简介) ⼆、初读诗⽂,整体感知 1.⾃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教学内容《暮江吟》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课选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

这首诗以江水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感慨。

全诗分为三首,每首都以江水为主题,通过江水的流动,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对社会的关注和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暮江吟》,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暮江吟》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暮江吟》,使学生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把握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事迹。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使学生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教师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诗歌的标题和作者。

2. 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3. 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作业设计1. 背诵《暮江吟》。

2. 写一篇关于《暮江吟》的感受和理解。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理解了《暮江吟》的内容,感受了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教学内容《暮江吟》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古诗的意境、韵律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读,学生将能够领略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暮江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教学难点1. 诗句中一些生僻字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 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正确把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暮江吟》的背景资料和朗读示范。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人白居易的背景和《暮江吟》的创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性。

3. 解读:逐句解读诗句,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 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暮江吟》的美学价值和人文意义。

板书设计- 课题:《暮江吟》- 诗人:白居易- 重点字词: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 诗句解读: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 意境与情感: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的融合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背诵《暮江吟》,家长签字确认。

2. 拓展作业:查找白居易的其他诗作,比较其风格和主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朗读示范、逐句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暮江吟》的内容和意境。

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但在理解一些诗句的深层含义上,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一、课题
暮江吟
二、概述
暮江吟是一首古代古典诗歌,诗人记录了自己在暮江吟歌的深刻体验和思想感受,语言优美抒情,充满诗情画意,表达出对清幽乡野的一份深情怀恋之情。

三、课文
暮江吟
唐·郭璞
暮江吟清秋夜,水深波翻月明岸。

凄凉芳草何处觅?归来少年复何省。

四、分析
(一)意象分析
1.暮江吟:暮江,晚上江的景象;吟,唱歌;故此描写晚上江边唱歌的情景;
2.清秋夜:清,晴;秋,秋季,清秋,晴朗的秋夜;
3.水深波翻:水深,江水深深;波翻,浪涛激荡;
4.月明岸:月明,月亮明亮照耀;岸,江岸,江边;
(二)主题分析
诗人在暮江边,听着萧瑟清秋的夜晚,看着水深波翻,月明岸边,唱歌抒情,怀念起过去曾来此山水之间的当年少年时光,无限怀恋,又有凄凉感染全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往事的怀恋之情。

五、学习重点
1、增强审美感受,学会欣赏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2、学会体会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3、学会欣赏诗歌中的文学美感,体会优美的文学情怀。

六、学习反思。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暮江吟》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人的情感,以及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教师讲解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4. 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6. 小结: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学习的意义。

板书设计:《古诗三首·暮江吟》1. 诗句的意思2. 诗人的情感3. 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暮江吟》。

2. 写一篇关于《古诗三首·暮江吟》的感受。

3. 收集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学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欣赏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站在江边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他们对于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方面,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体会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感受诗歌的美。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诗的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中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江边日落的图片引入,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暮江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启发,加深对诗歌的认识。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和意境。

5.欣赏与感悟: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江边景色,感受诗歌的美,引导他们进行诗歌创作。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全解、知识点、导学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全解、知识点、导学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全解、知识点、导学
导读
作者远离了腐败的朝廷,在地方上目睹傍晚江水的美景,心情很高兴。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1本诗大约作于长庆二年(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作者自己要求到地方去任职。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作者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吟:古代一种诗歌体裁。

2残阳:将落山的太阳。

这里指傍晚的阳光。

3瑟瑟:碧绿色。

这里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那一部分江水。

4怜:爱。

5真珠:即珍珠。

6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古诗今读:
傍晚的太阳渐渐下沉落入江中,江面上没有照到阳光的一半是碧绿色的,照到阳光的一则是红彤彤的。

最可爱的是这九月初三的夜晚,闪亮露珠像珍珠,西边天空中的月牙儿像一把弯弯的弓。

朗读韵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背诵技法:时间推移法
前一联:“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出句描写夕阳照射下的江水,“铺”字形象地表现太阳光斜射着;对句进一步描写江水一半碧绿一半红。

后一联:“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句叙述随着时间推移,夜色又呈现另一种美;对句连续两个比喻,写出了月夜的静谧与安宁,由衷地表达了赞美之情。

暮江吟白居易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精选5篇)

暮江吟白居易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精选5篇)

暮江吟白居易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精选5篇)《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下是勤劳的小编阿青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5篇暮江吟白居易的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篇一今天,我上第四课《古诗两首》,我像以往一样在理解诗的字,词,句上作了准备。

在教学《暮江吟》时,当学生自读古诗说了"暮","吟","残阳"的意思之后,要来说说重难点字"瑟瑟"的意思了,哪知道一个成绩不错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想说了:生:江面上有些颜色是红彤彤的,有些是深颜色的,因为江两岸的树木倒映有水中加上水里面水草的颜色,颜色深一些。

师:刚好是半江红彤彤,半江深颜色吗生:不是的,诗上说说的,真正的是不一定的。

师:那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半江……半江……生:是为了读起来好听。

师: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江面上那感觉是怎样的生:被夕阳照到的水面波光粼粼,霞光倒映在水中是那么漂亮,有的像……有的像……生:垂柳下的水面,被遮住了脸,飘拂的枝条倒映在水中,加上这些地方特别浅,水草都隐约能看见……生:还有一些江面,颜色会变,夕阳西下了,刚才还是紫红的,现在冷下来了。

我在课堂上很惊讶,惊讶四年级学生有如此的想象力,我为之兴奋,但我马上冷静下来,在接下去两句诗的理解上,我马上转换了方法,顺势利导,问学生,诗人除了看到这些如此美丽的景象外,还看到了些什么同学们很自然而然地去轻声念了那剩下的两句古诗,说出了大致的诗中描述的景象,在大概理解了这两句诗的意思之后,我问学生"可怜"是真的可怜吗很多学生来不及举手就说,"是可爱",因为看到了这么美,有趣的景象,诗人觉得很可爱。

重难点字的意思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没有看注解自然而然得体会到了。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部编版)古诗三首——暮江吟语文说课稿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

这是一篇优美的古诗,通过描绘江河的景色和人们的情感,展示了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感受与敏感。

主体:一、课文概述《古诗三首——暮江吟》是一首由宋代文学家文天祥所作的律诗,以其优美的抒情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手法而闻名。

通过对暮江景色的描绘,诗人通过对河流变幻不定,渔火闪烁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诗歌,理解并熟悉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了解并理解诗歌中的一些生词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通过品味诗歌中的优美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与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启发学生对自然美的体验和感悟。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比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绘有自然景色的音乐,如《江河水》或《月光下的凤尾竹》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2. 学习课文首先,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全诗,重点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然后老师可以对诗意进行解读,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想象。

3. 分析诗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表达方式,如“江流宛转”、“渔舟唱晚”,并让学生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些词语表达什么感觉。

4. 进一步理解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背后的意境和情感,促进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悟。

例如:“你觉得暮江的景色是怎样的?这句诗对你有什么感触?”5. 联系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喜爱或描绘一个美丽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作者在江边吟咏的情景。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暮江吟》,了解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感悟,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原因:古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学生需要通过反复品读、感悟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读感悟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展示夕阳西下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诗的韵律,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3.讲解:对诗文进行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品读: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知识。

7.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朗读、背诵课文,进行诗词积累。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题目:《暮江吟》2.板书内容:–夕阳西下,美景如画–吟咏江边,抒发情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八. 说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背诵等方式进行评价。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暮江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暮江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暮江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暮江吟》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江边吟咏之时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感怀,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的向往和感受。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暮江吟》,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独特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暮江吟》的大意和内涵。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现。

•理解诗歌作者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意境与情感表达。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在表达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相关自然风景视频,并请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和感悟。

2.学习诗歌《暮江吟》(15分钟)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悟,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美感。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4.诗歌赏析(15分钟)教师解读诗歌《暮江吟》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5.个人感悟(10分钟)要求学生就自己对自然的感悟,或者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延伸1.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或对自然的理解创作一首小诗,并进行赏析分享。

2.自然散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写一篇自然散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3.自然画作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画作创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暮江吟》这篇诗歌的内涵和美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白居易《暮江吟》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白居易《暮江吟》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白居易《暮江吟》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四年级上册)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K,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赏析一]《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这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课件)(共15张ppt)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 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 泛,情势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 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 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产生了什么变化?
课堂练习
想一想“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诗好在哪里? 运用_比__喻__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点明了
_露_珠__的圆润,而且也写出了月光下露珠闪烁的 _光_泽__,还写出了_月__似弯弓的_形_状__特点,表达了 诗人对它们的_爱_好__之情。
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 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 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 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 绿色,半江是红色。
杨柳岸晓风 残月 海日生 残夜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 (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 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 治昏暗,牛李党争猛烈,诗人 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 因作此诗。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 )( )铺水中, 半江( )( )半江( )。 可怜九月初三夜, ( )似( )( )( )似(
)。
红日西沉
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在诗句中画
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铺”字可否换成“照、射”等字?为什么?
不能,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就像 是铺在江面,很形象。“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 亲切、安逸的感觉。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江面上美丽的景色。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材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并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意境和表达。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次的意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生动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学会通过古诗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提高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次的意义,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与《暮江吟》相关的图片,如夕阳、江面等,用于展示诗句的意境。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播放相关的音乐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夕阳、江面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同时,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暮江吟》,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下的江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较高的艺术造诣。

本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易于学生理解和背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诗歌的语言、格式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诗人情感、描绘画面等方面,仍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教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朗读、背诵《暮江吟》,了解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和理解。

2.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交流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运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暮江吟》,理解诗歌基本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4.教师引导: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对诗歌进行深入解读,点拨诗歌的精妙之处。

5.朗读背诵:学生齐读、个人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6.拓展延伸:欣赏其他描写江景的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暮江吟》知识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课文主题:《暮江吟》这首诗描绘了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对大好秋色的无限喜爱之情。

[注释]①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②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③可怜:可爱。

④真珠:珍珠。

鉴赏:1、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傍晚所见到的红日西沉的江景: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

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2、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夜幕降临时所见到的新月初升的夜景。

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把地上天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出秋夜和谐宁静的氛围。

《刺勒歌》: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顶的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蓝蓝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现出了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

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元日课堂笔记①主要内容:《元日》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天的欢快情景。

这首诗写得轻松活泼,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流露出了诗人在除旧迎新时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4、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赠刘景文》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人教部编版古诗三首《暮江吟》语文四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古诗三首《暮江吟》语文四年级上册

似真珠月似弓”。
名家点评
宋代范晞文:唐人绝句,有意相袭者,有句相袭者 王昌龄云: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明代杨慎: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
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
清高宗敕编: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
课后习题
壹- 《暮江吟》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创作?
答:《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
走诗 近人
白居易【唐】
(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 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 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生字读写
caˊn

部首笔划:4 总笔划:9 繁体字:殘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歹 造字法:形声
sè

部首笔划:4 总笔划:13 繁体字:瑟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简体部首:王 造字法:形声
生字读写
liaˊn

部首笔划:3 总笔划:8 繁体字:憐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忄 造字法:形声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6、1) 师把:文对章于中作的者故来事说用,自这己“叮的咚话!叮语咚表!叮述叮出咚来当咚。!”时的琴朝声廷是什政么治的滋味,自求
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注 释

三诗 宫廷工简风 咕咕


一 道

残 阳
级 上
铺 水 中
册半

江 瑟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暮江吟》知识导学+同步练习+教学设计+图片详解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暮江吟》知识导学+同步练习+教学设计+图片详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古诗《暮江吟》知识导学暮江吟唐·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⑷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峨眉月,上弦月,其弯如弓。

☆全诗解释: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赏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暮江吟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
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
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鉴赏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
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
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

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

《暮江吟》写
了三个不同的“时间”。

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

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

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

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

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

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