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一、水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Hydrobiology ---Freshwater Biology

---Ocean Biology

(一)定义:

水生生物是指生活于水中的植物和动物,通常可分为海洋生物和淡水生物两大生态类群。水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是阐明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淡水生物学是研究淡水中的生物科学。具体讲:它是研究淡水生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及其经济意义等的一门学科,对淡水渔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水生生物的形态和分类,并以此来研究各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的方法和步骤,用来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理生态和经济意义等。淡水生物学主要研究淡水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高等植物、底栖动物等的形态、分类和生态(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掌握其群落组成、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变动规律,使有益种群得到增殖,有害种群得以控制,最终达到提高水体生产力目的。

(三)任务:

1、认识一般水体主要是淡水水域中常见的动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种类;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经

济意义。

2、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数量种群影响因素和变动规律)以综合分析资料指导生

产(鱼产力与水质关系)。

3、掌握一般水生生物(淡水生物)的调查分析方法。

(四)与其它学科关系: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与动物学、植物学、鱼类学、鱼类生态学、水化学、湖沼学、水文学关系密切,是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等专业课的基础学科。

二、水生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

水生生物学从19世纪末叶(1870年)以后才兴起的一门学科

(一)发展原因

1、渔业发展:

捕捞过度,资源变薄(根据饵料分析资源);

与养鱼业发展有关(鱼类的饵料环境)。

2、工业污染:

促使人们去进行净化水体,只有生物净化才不至于重复污染。

(二)发展情况

1870年以后,开始研究海洋,再转入内陆水域。最先研究鱼类到浮游生物再到底栖动物;先定性再定量最后到研究生态。

1871年俄国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海洋生物站—塞瓦斯托波尔站(研究机构);

1891年在莫斯科附近的格鲁皮克湖建立了淡水生物站。

1897、1905丹麦和奥地利又分别建立了淡水生物站。

1887年德国的汉森(V. Hensen)制造了能捞起浮游生物的工具;1909年有人制造了采泥器。以后水生生物的研究从定性发展到定量。

1922年国际上成立了湖沼学会(学术机构),1969年成立了“淡水群落生物生产力组”。

瑞士学者佛列耳氏(F. A. Forel)被公认为淡水生物学的创始人,1869—1904年发表了一系列日内瓦湖的调查研究的专著。1869年发表了一系列日内瓦湖底栖的研究。1892、1901、1904年发表了关于瑞士湖泊的三卷著作。

二十世纪以后,淡水生物的生态学方向逐渐明显。如kofoid (1903) 关于Illiois 河浮游生物的研究等。

上世纪50年代后,淡水生物学的中心问题逐渐集中到内陆水体的生产力问题,这个问题牵涉面很广,包括对水体物理化学因子的观测、生物的种类组成和食物关系、主要种群动态、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量以及整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等。近几年采用了新技术和新方法,如运用遥感、遥测技术对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使用计算机分析资源等;在生产力理论和提高经济生物生产力的措施上都有所突破。

(三)我国情况

解放后成立了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淡水方面的研究所;还有黄海水产研究所、东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等海洋方面的研究所以及各省水产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综合性大学(如厦大、武大)水生生物专业、水产院校、农业院校中的水产系;许多水产方向的硕士点、博士点。这些都为水产专业的发展,为水生生物的研究提供了保证。

1956年由饶钦止等主编的《湖泊调查基本知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书。

取得的成就:

1、分类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如发现了一些新种。

2、开展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及海洋资源调查。

安徽省1985年完成了长江、淮河水系资源调查工作。P2,对海洋资源调查。另,南极的长城、

中山站。

3、进行了固氮蓝藻的培养和农业、渔业应用的研究

水生所利用几种固氮蓝藻接种于稻田作为氮肥来源。

4、小球藻培养、轮虫培养,应用于河蟹育苗;还有枝角类、水蚯蚓等饵料生物培养。

5、以渔业为目的(提高水体生产力为目的)对水体生态系及生态系管理进行了研究。

根据饵料生物量→供饵能力→产鱼潜力。

何志辉根据水库浮游生物量推算出鲢鳙鱼的鱼产力;

陈洪达根据湖泊水草生物量推算出草食性鱼的鱼产力;

陈其羽根据底栖动物生物量推算出食底栖动物鱼类的鱼产力。

6、对一些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措施进行了科学总结和理论研究

大连水院、上海水大等根据“看水”经验,制定出养鱼水质的生物等级。谭玉钧在无锡河埒口养殖场高产试验,李永函研究的轮虫休眠卵等。

7、移植驯化(鱼类及饵料生物移植)

三、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梁象秋1995 《水生生物学》(形态与分类)

参考资料:

1、何志辉1982 《淡水生物学》上、下册

2、李永函1993 《淡水生物学》

3、山东水校1978 《淡水生物学》

4、韩茂森1995 《中国淡水生物图谱》

5、胡鸿钧1979 《中国淡水藻类》

6、王家辑1961 《中国淡水轮虫志》

7、中科院动物所1979《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

8、中科院动物所1979《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

9、饶钦止等1956 《湖泊调查基本知识》

10、饶钦止等1988 《中国淡水藻志》

11、章宗涉等1991 《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

12、大森倍、池田勉(日)著罗会明译《浮游动物生态研究法》

13、《拉汉藻类名词及名称》

14、《拉汉无脊椎动物名称》

15、杂志:《水生生物学报》、《水产学报》、《生态学报》、《湖泊科学》、《动物学报》、《植物学

报》、《淡水渔业》、《水利渔业》

四、课程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